白酒败后 万亿内资长驱下香江!这次“夺权”能成功吗?
2020年12月下旬以来,南下资金持续买入港股,近期有所加速,南下持有港股市值占比在逐步提升。部分投资者认为南下加速流入将夺取对港股的“定价权”,港股也将迎来“牛市”。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A股的白酒板块也曾出现过外资“夺权”的事件,当时内资于数月后被迫追高接回相关筹码,这次内资将在外资主场抢夺“定价权”,能成功吗?
万亿资金“会师”香江
近期,南下资金持续涌入香江,流出规模屡创新高,同顺-深研所统计了近期月流入后发现,虽然1月尚未结束,但流入金额已达231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资金量方面,截至2021年1月21日收盘,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途径南下累计净流入港股19,522亿港元,当前南下资金持股市值为25,849亿港元,约占港股全部市值的3.2%。
存量资金方面,开源证券研报指出,本次参与南下的资金中险资、公募基金以及个人投资者都是主要参与者。由于2020Q3南下资金中公募基金占比仍较低,这意味着当下南下存量资金结构中可能仍以险资为主。
增量资金方面,自2021年1月中旬以来,与港股相关的ETF开始被持续净申购,这成为本轮公募南下最大的“弹药”,也是本次最重要的助推力量。(注:1、开源证券以业绩基准中是否包含“恒生”、“港股”、“沪港深”等关键词、投资范围内是否包含“港股”或者“全球”等关键词或过往持仓是否包含港股判断基金能否投资港股;2、按基金发行起始日统计。)
“白酒之争”内资被迫追高
在所谓“定价权”的争夺方面,开源证券表示,这在A股市场的白酒板块已有先例。
当时,外资主要借助于托管在汇丰银行、摩根大通以及渣打银行等席位的北上资金对白酒板块持续增持,并于2019年3月初达到高点,期间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比例从低位上行并不断反复,最终北上资金掌握了白酒板块“定价权”。
2020Q3前后北上资金开始明显减持白酒,主动偏股基金则在白酒板块不断加仓,最终重夺定价权。当然代价就是:北上资金在白酒板块的整体浮盈震荡上行,并做到了有序撤退。
香江易过“定价权”难夺
从南下资金的购买标的来看,开源证券发现无论是2020年12月以来还是2021年1月以来,软件服务、电讯、石油及天然气以及半导体行业均是南下资金买入最多的行业。
对此,开源证券表示,对于险资而言,在当下面临“还旧账”时期,寻找高景气,提升ROE是其配置的最优解,这也意味着这意味着:本轮南下的力量可能是改善自身组合的险资与公募资金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对南下资金汹涌的买盘,北向资金则是加紧减持,12月以来在港股市场中,外资配置型资金与外资交易型资金先后开始卖出,与南下资金产生明显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配置型资金(托管于汇丰银行、摩根大通以及渣打银行)对上述行业的持有市值占相应标的港股市值的比重较高,规模数倍于南下资金的持有市值,夺取对相关行业的的“定价权”相当有难度。
截至2021年月15日的实际持仓数据,南下资金持有上述标的市值占比约为9.38%,相对应的是外资配置盘/交易盘分别持有40.80%以及13.22%。(由于港股为T+2结算,上述标的净买入计算的实际截至日期为2021年1月15日)
开源证券认为,对于当下而言,南下资金涌入港股如果要“重夺定价权”,需要面对当下数倍于自身持仓且观点有所分歧的海外机构投资者。“重夺定价权”需要准备更充足的弹药接过分歧者手中的筹码,让他们获利离场。相对于“定价权”的宏大追求,更聪明的做法,或许是寻找对手盘优势较弱的板块,进行基于基本面的价值发现。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指数全天震荡走高 两市涨停超百家
-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 沸腾了!3600只上涨 芯片板块大爆发 蔡嵩松又要火了?
- 鲁阳节能等15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渤海证券--计算机行业周报:市场大幅调整 关注网络安全和金融科技
- 148亿元!深圳国资出手苏宁易购
- 新版医保目录今启用!这些企业的独家中成药将迎来新生
- 国家出手助力解决汽车缺芯难题 人大代表呼吁提升芯片国产化率
- 稳稳赚!14天期年化3.8%活期理财七日年化2.6%
- 涨停复盘:化工稀土板块反弹 两市涨停超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