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港股持续走牛、港股基金如何选择?
经济复苏下港股盈利有望保持较高增长
港股市场盈利中有70%以上来自于中资股,近30%来自香港本地及外资股。2020年中国内地经济因率先控制疫情,已经提前复苏,预计在2021年有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持续走强;香港本地经济在2019年遭遇内部动荡、2020年又有疫情打击,预计在2021年随着疫苗等的推进,也将震荡复苏。预计港股市场2021年盈利有望恢复较高增长。具体来看,用中国内地PPI数据来替代GDP走势,会发现恒指EPS走势与中国内地PPI关联度非常高。2005 年以来的港股盈利在PPI上行,内地经济景气度好转时,恒生指数、港股非金融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同步上行。
中美关系缓和,港股改革等对港股利好
中美关系来看:拜登接任特朗普成为新一届的美国总统,中美关系有望得到阶段性缓和,两国间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降低。即使中美关系很难得到显著改善,但在短期内美国与中国的政策方面也可能拥有更多协商余地,有利于港股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修复。
港股政策改革来看:2018年4月1日,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允许以业务中心在大中华地区的公司可以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对生物科技公司降低了上市标准 ,最低市值要求为15亿港元,鼓励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港股估值优势明显,低估值吸引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
2020年南下资金流入已创纪录,近期南下资金仍不减反增。2020年12月南下资金累计流入602.63亿港元,日均流入27.36亿港元。2021年1月19日南下成交达990亿港元,再创记录。因AH溢价持续高位和港股在盈利上行期相对于A股的超额收益,吸引着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持续涌入的南下资金伴随外资回流,港股微观流动性环境将维持较为宽裕的状态。
恒生指数虽然上涨,但细分指数走势差别较大
恒生指数虽然上涨,但近1年港股指数表现出现较大分化。截至2021年1月19日,其中恒生科技指数表现遥遥领先,近1年涨幅达76.58%,恒生指数同期涨幅仅2.02%,恒生国企指数同样仅为2.75%,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则呈现-8.33%的跌势。近3月上述宽基指数表现出了集体上涨的趋势,恒生港股通指数表现最佳。与沪深主要股票指数相比,港股指数近一年表现不如沪深指数,但在近三月涨幅显著,普遍超过沪深股指,展现了强劲的上涨动力。
港股被动型基金值得重点关注
港股指数近期表现好转,逐渐优于沪深主要股指。由于被动型基金表现主要取决于跟踪指数的表现,而跟踪的优劣主要受基金规模、做市商选择等因素影响。综合跟踪指数未来上涨潜力、基金规模和合计费率等方面因素,光大证券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易方达恒生H股ETF、华夏恒生ETF、华宝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A等港股被动指数型基金。
大盘成长类港股主动型基金也值得重点关注
随着港股吸引力的提升,预计2021年港股主动基金规模也有望创历史新高,为投资港股主动型基金增加选择空间。光大证券使用“TM模型”对近一年港股基金收益进行分解,发现港股基金超额收益主要源于选股能力。从收益获取、风险控制、选股能力等角度分析,光大证券建议关注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A、南方香港成长、富国蓝筹精选人民币、景顺长城大中华人民币、广发沪港深新机遇等港股主动型基金。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指数单边下行 创业板指大跌近5%
- 最高法:严惩操纵内幕交易等犯罪 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零容忍
- A股夜报:猝不及防!创业板跌进熊市 光伏板块全军覆没
- 3月8日晚间公告集锦:容百科技第一季度净利预增256.75%-375.66%
- 南网能源因光伏+节能获游资关注 云内动力上升空间已经打开
- 机构展望2021发展前景 创新成高频词
- 首批一季报预告全部预喜 部分公司获睿远、淡水泉、星石等明星公私募调研
- 北水净流出131.8亿 港交所继续遭沽售 净卖出额超15亿
- 稳稳赚!14天期年化3.8%活期理财七日年化2.6%
- 华安证券--“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十七:极米科技上市涨幅超300% 打新贡献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