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新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2-27 16:11: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金开新能600821)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为新能源电力的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目前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两个板块。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国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开新能源”)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经营模式为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公司集中式光伏电站及风电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山东、河北、山西等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生产的电力主要销售给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分布于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分为“全额上网”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两种模式,其中“全额上网”模式下的电站运营与集中式类似,公司与电网公司签署购售电协议,将所发电量并入指定的并网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主要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利用业主企业建筑物屋顶架设光伏发电组件,所发电量优先供业主企业使用,若存在剩余电量则并入当地电网公司系统。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核准装机容量4,775兆瓦,并网容量3,122兆瓦,分别同比增长129%、63%。其中,光伏项目并网容量2,274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容量848兆瓦。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3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75%。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光伏及风力发电行业。

(一)全社会用电量同比较快增长

2021年全年国内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1%。分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用电量1,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第二产业用电量56,1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用电量14,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分地区看,全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39,366、15,459、23,795和4,508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11.0%、11.5%、9.4%和6.2%。

(二)能源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加速

发电量方面,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1,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比2019年同比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其中,水电发电量为11,84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火力发电量57,7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核电发电量4,075亿千万时,同比增长11.3%;

风力发电量5,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8%;太阳能发电量1,8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

装机规模方面,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1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4,757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5,297万千瓦。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同比增长20.9%。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

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推进

交易规模上,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37,78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45.5%,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省内交易电量(仅中长期)合计为30,760.3亿千瓦时,省间交易电量(中长期和现货)合计为7,027.1亿千瓦时,交易占比不断扩大。

市场体系上,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规定自2021年10月15日起,一是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二是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三是推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11月,国家电网印发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试行)》。该文件不仅放开售电公司、用户参与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还首次建立起基于经济关系的省间电力交易衔接机制,将有利于新能源电力在更大范围内的配置和消纳。

(四)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储能领域,2021年我国储能装机规模突破40吉瓦,抽蓄电站资源紧俏;电化学储能方面,累计装机达4吉瓦,当年新增超1.3吉瓦,多个百兆瓦以上大规模新型储能项目陆续开工,规划及在建规模是2020年水平的8.5倍。氢能领域,各类主体持续加大在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开展布局,应用场景正逐步由氢能汽车向化工、冶金、船舶动力等领域延伸。

在储能、氢能新技术的带动下,绿电、绿氢应用将不再局限于能源及交通领域,应用场景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电热冷气储氢”各能源品类的边界模糊化,在“源网荷运售”各环节、各主体间的转换和互动更加频繁。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装机规模高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在投资、并购、管理、市场多线发展,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切实维护了公司股东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2021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3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75%,公司历史累计发电量超过100亿度。截至2021年底,公司所属新能源场站核准装机4,775兆瓦,同比增加129%;其中光伏电站核准装机3,302兆瓦,风电场核准装机1,473兆瓦;实际并网容量为3,122兆瓦,同比增长63%。电站项目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山西、宁夏、新疆等经济发达或风光资源优良的区域。

(二)财务指标稳步提升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251.96亿元,同比增长7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48.89亿元,同比增长54.73%;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40.61%;实现利润总额4.73亿元,同比增长99.89%;实现归母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620.56%。

(三)资产结构显著优化

开发方式上,2021年公司自主开发项目取得风电光伏建设指标830兆瓦,占年度新增容量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湖北、广西、天津等电力供需偏紧的地区。装机类型上,截至2021年底,公司风电核准规模达到1,473兆瓦,占总核准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风电业务从无到有,并实现快速发展。区域布局上,公司在大湾区、长江中游经济带、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已取得装机容量近2吉瓦,直送江浙沪地区的准皖直流大通道装机超1吉瓦,合计比例接近三分之二。

(四)高效完成年度并网任务

2021年,在面临光伏组件价格大幅波动,全行业交货受到影响的不利形势下,公司上下通力协作,所有在建工程项目任务目标按期完成,新项目稳步推进。在保证工程数量全部完成的前提下,通过全年强化施工细节管控,工程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公司通过加强与行业单位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工程技术创新,公司10MW光伏系统效率实证对比基地投运。此外,荧光光纤测温技术在箱变中应用、逆变器与跟踪支架职能联控管技术、光伏组件IV技术智能诊断三个科技应用成果,荣获省部级创新奖项。

(五)新技术新业态稳步推进

按照“创新项目自主开发、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优质企业股权投资”思路,坚持推进氢能、储能赛道立体布局。2021年,公司完成对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电投氢能”)股权投资,国家电投氢能有望实现催化剂、质子膜、扩散层、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组装6项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全材料级自主,其在湖北、广东、吉林等地布局制造业基地,有望与公司项目开发形成互动。公司与三峡集团、中诚信联合成立的中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也已落地,在碳金融、碳咨询领域高起点实现业务布局。

(六)科技创新体系初步成形

截至目前,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互联网联合研究中心,已取得3项软著成果(高精度电流监测传感软件(证书号:软著登字第8693427号)、电力物资编码管理软件(证书号:软著登字第8498948号)、光伏电站资产估值系统(证书号:软著登字第8498949号)),9项联合研究专利成果正在组织申报。国开新能源全资科技子公司北京孚威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同步申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公司还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改组共建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在区域碳中和治理、绿色金融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助力地区和国家双碳转型同时,支撑企业发展。

(七)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是公司数字化转型元年,明确了数字化作为发展三条曲线之一的战略定位,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保障工作落地。生产领域,利用云大物智移技术,实现了现场感知由天级到秒级的跨越。财务领域,逐步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提升资金管理、利用水平。其他领域也加速布局,探索电站资产评级等市场化应用场景。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项目开发及运营经验优势

项目开发方面,国开新能源在原有宁夏、新疆、华北等区域分公司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新成立华中、华南分公司。截至2021年底,公司所属新能源场站核准装机4,775兆瓦,同比增加129%,增速处在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2021年才进入湖北省,当年新取得指标容量排名位列区域前八,超过了深耕多年的多家能源企业。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高效的项目落地能力已经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电站运维方面,公司项目涵盖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和南方各个地区,运营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打造出了一支能够适应各种条件和需求的全能型运维队伍。公司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以“高效、务实”的作风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理念。通过不断健全电力生产管理的安全、维护、检修等方面的各项制度、规范,公司信息化、快捷化的运维水平不断提升,能够有效确保电站安全运行,最大化程度提高电站发电效率。

(二)资产和人员效率全行业领先

公司机构设置扁平,决策周期短、运营管理效率优势明显,能够满足新能源市场快速反应要求。2017年至2021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开新能源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52%,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48%,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44%。运营效率指标特别是人均资产管理规模和人均净利润,分别达到0.84亿元、135万元,大幅领先于国内同类企业水平。

(三)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风控优势

在整体业务层面,公司通过科学规划和业务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推动内控制度体系和内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确保各业务条线工作开展有制度可依,各项业务开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

项目投资方面,以全流程投资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投资方法、标准、流程、权限等的制度建设,构建投前尽调、投中监督、投后评价及全员参与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2020年,公司完成新一轮投资手册梳理工作,提炼多年来投资业务的逻辑,总结成熟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流程,同时也为下一步通过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效率奠定基础。

(四)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和高素质的员工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员致力于电力行业多年,熟悉新能源行业业务模式和发展趋势,在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除项目公司员工外,公司总部员工博士和硕士占比约44%,平均年龄小于35岁,主要系来自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及能源央企的“金融+实业”复合型人才。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近年来在现金流管理、风险管理、电力投资与运营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1年,公司完成发电量37.59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4.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75%;实现利润总额4.73亿元,去年同期为2.36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6

亿元,去年同期为0.56亿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去年同期为0.07元。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中远期看,随着“1+N”顶层政策文件的出台,新能源行业将长期维持高增长。

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是我国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明确了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较2020年单位GDP能耗/碳排放下降13.5%/18%;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5%以上,实现碳达峰目标。

10月26日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位列第一,而发展新能源电力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首当其中。新能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和提升。

2、近期看,局部区域、局部时段电力供需偏紧,新能源在电力供应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既要保障电力供应,又要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以国家能源安全为红线,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电力系统转型及建设工作更加紧迫。针对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中电联作出如下预测:

(1)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电能替代等带动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上年基数前后变化等因素,预计2022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7万亿千瓦时-8.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总体呈逐季上升态势。

(2)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有望首次达到50%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2年基建新增装机规模将创历年新高,全年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3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左右。预计2022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将有望首次达到总装机规模的一半。其中,并网风电3.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0亿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

(3)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根据对气温、来水、电煤供应等关键要素的分析,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预计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从时段看,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需偏紧。从区域看,出现电力供需偏紧的主要是华东、华中、南方区域。上述区域也是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资产布局的区域。

(二)公司发展战略

基于对宏观、行业的战略研判和自身优劣势分析,公司制定了“三条曲线“战略布局,具体如下:

第一曲线:聚焦“新能源”,巩固光伏、风电行业地位的前提下,在综合能源服务、燃气发电、抽水蓄能等领域加快布局。

第二曲线:聚焦“新技术”,在光伏、风电、氢能和储能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生产领域取得实际性进展,同时注意发挥主业开发协同作用。

第三曲线:聚焦“数字化”,从信息资产中挖潜,提升智能运维、智能电力交易、碳交易等管理能力,真正让数据创造价值。

公司“三条曲线”发展布局

为了保障“三条曲线”战略的落地执行,公司同步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安排,具体如下:

第一步,用2年时间,到2022年,公司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6GW,高端装备、高端材料创新业务取得重要进展,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上,进入清洁能源企业发展第一梯队。

第二步,用5年时间,到2025年,公司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3GW,电站投资和运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突出,同时在储能和氢能产业链形成较大影响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突出,具备较强的国际化发展能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投资企业。

第三步,用15年时间,到2035年,公司立足新能源发电,最终转换到零碳能源生产、供应和制造的“终极赛道”,构建起开放、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能源生态型企业。

公司“三步走”战略安排

(三)经营计划

1.确保新开工项目如期并网

2022年,公司仅年初筹备待建项目已达20个。目前各项目准备工作稳步推进中,将于一季度陆续开工。公司各部门将依托多年来积累的项目建设经验,合理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新开工项目如期并网。同时,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进度体系、质量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全过程管控,确保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洁工程。

2.确保自开发能力再上新台阶

公司将充分利用“十四五”窗口机遇期,全面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用好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着力提升在大湾区、长江中游经济带、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发达区域深耕布局能力,加速形成“储备一批、核准一批,建设一批,并网一批”的梯次开发格局,保持规模持续增长。

3.全面提升生产运维价值创造能力

2022年,工商业电量已全部入市,电力交易已经常态化。鉴于此,公司将从电量管理进入到收入管理和利润管理,突出抓好收入权重大、绩效影响大的重点电站、关键电站、潜力电站的运维和电力交易工作。运用好智能运维平台,突出抓好电量、电价、单瓦运维成本管理,挖掘降本增效潜力,提升价值创造水平。

4.全面提升公司数字化能力

公司将坚持以赋能主业为核心,以统一的技术基础实现低成本、短周期的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落地。其中,业务赋能方面,将以投资闭环为目标实现电站智慧运维业务和金融机构资产评级业务实质落地;管理提升方面,以资金协同为目标,完成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经营跟踪为目标,实现商业智能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创新增长方面,从内部数字化成果孵化市场化产品机会,实现业务机遇拓展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金融市场风险

在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卷土重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美国债务风险进一步累积等外部因素综合作用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导向,时刻追踪资金市场利率变化,根据项目资金需求,运用丰富融资手段,控制公司整体融资成本。同时,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电力市场风险

新能源项目已进入平价时代,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交易电量比例不断扩大,电力现货交易试点不断增加,跨省区交易比例逐步增长。部分新能源企业选择通过降低电价来获取发电权,即“保量不保价”,项目利润空间收到挤压。公司将通过不同交易策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同时,将利用专业的交易辅助决策工具,来更加精准的获取预测报价方案,最终实现电力交易价值,争取项目利润最大化。

3.行业支持政策退坡的风险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产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并制定相关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补贴、税收优惠、长期银行贷款、土地租赁等扶持政策。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光伏和风力发电电站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属于政策支持的可再生能源的范围。上述鼓励政策为公司的盈利带来了良好预期,但如果相关政策在未来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务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4.新投资光伏和风电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及补贴变动风险

目前,国内光伏和风电电站运营项目的售电电价执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统一电价,不同项目的电价因建设和投入运营的时间不同,执行国家当期的政策电价;对于部分分布式项目,则执行用电企业合同电价。

近年来,国内光伏和风电电价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对于已并网的发电项目,电价及补贴标准已经确定,原则上不受影响。对于未来投资建设的光伏和风电电站,受发电成本下降及转换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可能会进一步调低光伏和风电电站上网电价及补贴标准。因此,公司未来投资的光伏和风电电站可能面临售电单价下降的风险。

5.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根据目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公司下属部分项目公司享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

(1)增值税优惠政策

根据《关于风力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7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自2015年7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及其实施条例第八十七条、八十九条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6号)等文件规定,从事该优惠目录规定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根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8号)及《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5号令),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认定,可享受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未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或法律法规出现变动,公司所享受的全部或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出现调整或取消,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瑞丰高材
  • 星湖科技
  • 朗源股份
  • 蔚蓝生物
  • 百川股份
  • 湖北宜化
  • 鲁抗医药
  • 四创电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