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达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3-08 00:33: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运达股份300772)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1年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但全球经济仍在持续复苏。新冠疫情造成的“断层”似乎将持续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各国短期经济走势的分化将对中期经济表现产生持久影响。这种差距主要是由各国疫苗获取能力和早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同造成的。全球经济复苏势头逐步减弱,不确定性已经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内容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5.9%(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4.9%。

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形势不断向好,发展动力持续激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在世界经济复苏艰巨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

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止2021年12月底,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同比增长20.9%。2021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530亿元,同比增长4.5%。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4,951亿元,同比增长1.1%。

(一)主要政策回顾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中国风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10月中下旬,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开工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2021年,国家多部委针对新能源行业发展做出工作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与行业发展思路、市场运作规范、消纳及补贴等相关的政策,支持企业开发风电资源,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推动风力发电行业发展。

2021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1、引导行业有序发展2021年5月11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以“十四五”规划目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以及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目标,制定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规模和新增核准规模;同时建立保障性并网、市场化并网等多元保障机制,2021年风光保障性并网规模不低于9,000万千瓦。2021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2021年起,对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即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则由当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备条件的可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探索深化地热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落实消纳,推动解决补贴问题2021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共同下发《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发放补贴确权贷款,对补贴确权贷款给予合理支持等政策,解决部分可再生能源企业的现金流紧张等问题。

2021年4月2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向各省市发改委及能源局印发《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作方案的通知》,重点支持每年不低于2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的多能互补项目以及每年不低于2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且新能源电量消纳占比不低于整体电量50%的源网荷储项目。

2021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围绕实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左右的目标,在2020年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评估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各省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2022年预期目标。2021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和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新能源配套工程建设,采取切实行动,尽快解决并网消纳矛盾,满足快速增长的并网消纳需求。

3、优化电力市场环境、建立市场化机制

2021年4月2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新能源项目与电网企业、用户、售电公司通过签订长周期(如20年及以上)差价合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引导新能源项目10%的预计当期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竞争上网,市场化交易部分可不计入全生命周期保障收购小时数。尽快研究建立绿色电力交易市场,推动绿色电力交易。

2021年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更好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支撑。

2021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合建、购买调峰资源等方式,以及增加并网规模的政策措施和运行管理要求,有利于发挥政府、企业、市场多方能动性,引导市场主体多渠道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有效推动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二)行业发展回顾

2021年,随着电力系统、价格、财税金融政策等基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优化,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改革进程中,风电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家“双碳”发展目标的明确,风电行业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阶段,风场开发利用持续加速,产业自主创新更进一步。

1、中国风电建设规模及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其中风电新增装机4,757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27%。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其中,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8%。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其中,风电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9%。

2、弃风问题企稳向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9%,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尤其是湖南、甘肃和新疆,风电利用率同比显著提升,湖南风电利用率99%、甘肃风电利用率95.9%,新疆风电利用率92.7%、同比分别提升4.5、2.3、3.0个百分点。全国弃风情况得到好转,消纳利用水平整体较高,风电利用率有逐步提升。

3、海上风电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政策指引和前期补贴的促进下,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风机技术与施工技术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1,319万千瓦,同比增长75.7%。海上风电装机占全部风电装机的比重达到4.4%,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0个百分点。未来随着风机大型化发展,海上风机的单位kW成本和售价将快速下降,预计2022年-2025年我国平价海风阶段风机市场规模将从192亿元增长到432亿元,复合增速为31%。

同时,海上风电正在逐步从近海向深远海发展,离岸距离和水深也在向外突破。随着漂浮式等技术的成熟,远海风电也将成为我国巨大的海上风电可开发空间。根据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0公里以内,水深1,000m以内水域的海上风电技术性开发潜力为2,982GW,其中固定式1,400GW、漂浮式1,582GW。产业链的成熟和规模化应用、风机大型化的普及和技术进步持续推动着海上风电项目降本增效,海上风电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风电机组加速大型化发展

在随着2021年之后海上风电国家补贴的取消,中国风电行业将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机组大型化将加快风电度电成本的下降速度,推动风电投资成本持续下行。近5年来,更大叶轮、更高塔架机型的快速发展,推动风电的度电成本大幅下降30%以上。2021年整机公开市场共推出46款陆上新机型,其中单机容量介于4~5MW间的机型占比35%,单机容量介于5~6MW间的机型占比35%,单机容量大于6MW的机型占比13%;海上风电机组逐渐形成7MW、9MW、12MW平台等大容量梯次序列。与此同时,机组大型化对风电产业链配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发力,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整机及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5、风电开发迎来热潮,多种商业模式涌现

“双碳”目标提出后,多种商业模式涌现,以风储、风光制氢等模式为主的开发项目增多。进入“十四五”后,青海、新疆、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湖南等十余省将储能写入新能源竞价、平价项目配置方案,要求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风电不再是单一发电体系,作为综合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电网要求不断变化、支持政策持续涌现,风储市场迎来增长,储能可能成为众多新建风电项目的“标配”。

6、风电后市场前景明朗

大规模即将岀质保期的风电场为风机运维市场打开新思路。2015年前后,国内风电经历了一轮抢装潮,使得该年新增并网发电机组容量达到历史峰值,根据《中国风电后市场发展报告(2019-2020)》,按照2014年至2016年期间完成并网的风电机组将于未来三年出质保期换算,2021年并网5年以上机组将达到1.49亿千瓦,根据对并网5年以上出质保机组情况的统计及对未来几年的预测,预计2021年风电后市场容量有望超过300亿元,庞大的存量市场为运维市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需求基础。后市场业务是针对现役风电场以及在手订单的存量业务,随着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市场空间愈加广阔。

7、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化加快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份要求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随着用户侧市场化比重的不断抬升,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比重进一步增加。当前,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新能源装机占比高、供大于求的省份,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上述省份在“十四五”期间预计将有40-50%电量直接参与市场,其中有70-80%电量以中长期的方式稳定量价,20-30%电量参与现货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站的投资运营业务。目前公司主要提供覆盖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培育智慧服务业务。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产品主要为陆上2.XMW、3.XMW、4.XMW、5.XMW和6.XMW系列风电机组,以及7MW、9MW系列海上风电机组。公司产品除了不断提升单体容量外,还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差异化设计,同一型号的产品,形成了分别适用于高温、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台风等不同自然环境的风电机组系列。

(二)经营模式

1、风力发电机组研制、销售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是整机总装、零部件专业化协作,即公司负责陆上和海上风电机组整机的研发、设计及总装,配套零部件采取专业化协作的方式,由供应商按公司提供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公司进行质量监控。

近几年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公司的经营模式已逐步转变为提供风电机组产品及风电技术服务、产品改造升级的“整体解决方案”,即公司从事风电场前期资源测评、风电场机组选型和经济性设计、风电机组的研制与生产以及风电场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升级等。

2、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研制与销售业务的自然延伸,包括了前期资源开发、新能源电站建设及运营等环节。公司积极布局该项业务,自建或与他人联营投资、开发、运营风电场,待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持有运营以取得风电场发电收入,或通过择机对外转让以取得转让收益。

3、智慧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智慧服务业务为公司长期发展的重点业务板块,业务范围包括技术服务、定检代维、备品备件销售、智慧服务平台等。随着十三五期间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提升,风电后市场规模将进入急剧增长的阶段,并且随着“碳中和、碳达峰”机遇下的大发展,以及平价时期对风电机组提质增效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智慧服务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政策持续推动行业的发展

2020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公布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有序推动风电行业去补贴进程、保障风电消纳、风电项目建设科学化管理,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另外,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坚定了风电行业发展信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技术进步促进风电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机组发电效率的提高、机组成本和维护费用的降低。近5年,更大叶轮、更高塔架机型的快速发展,推动风电的度电成本大幅下降30%以上,目前我国的风力发电成本已与煤电相当。随着风电度电成本的降低,风电竞争力增强,风电发展模式将由补贴驱动转向成本驱动,风电在电源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3、公司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公司坚持秉承诚信、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不断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满足客户差异化诉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得益于产品优异的质量和性能,得到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一致好评,同时基于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公司的客户结构不断多元化,行业认可度不断提升。

4、海上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展随着风电全产业链的成熟和规模化应用、风机大型化的普及和技术进步持续推动着海上风电项目降本增效,海上风电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中国的陆上风电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供应链保障能力上均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成本端的优势愈加明显,国际竞争力很强,在国际市场会有广阔的前景。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行业技术领先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企业,掌握风电机组核心控制策略、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承担国家课题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是国内风电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之一。

(二)良好的品牌形象及口碑

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断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满足客户差异化诉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得益于产品优异的质量和较高的发电效率,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一致好评。

(三)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以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依托强大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公司掌握全系列风电机组产品的整机核心设计技术和控制源代码,形成了行业领先的风电整机总体设计能力。公司产品开发模式逐渐向系列化、平台化方向转变,能迅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覆盖率。通过建立层次分明、规范完善、结构合理的技术研发体系及创新研究院、欧洲风电研究院,公司核心技术优势逐步显现,在风电机组控制技术、电网友好性技术、风电机组测试及评估技术方面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四)优异的产品及服务能力

公司凭借数十年深耕国内风电市场的丰富经验,洞察、前瞻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市场变化态势与需求,精准地部署了新产品开发计划,保持了三北大基地、低风速地区、复杂电网环境、分散式接入等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基于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技术服务团队可有效地解决业主在项目前期、项目执行期及风电机组出质保后面临的不同形式的问题,为业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0年12月12日,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未来1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年均新增规模至少要达到7,400万千瓦,才能实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碳中和”目标将会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推手,中国可再生能源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相较于其它种类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具有不可替代性,必将承担更多责任,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坚持“献人类清洁绿电,还自然碧水蓝天”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一家技术领先、受人尊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服务企业”。“十四五”期间,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一主两翼”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两海”发展战略不动摇,扎实推进深化国企改革,全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新能源服务企业,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国企力量。

1、继续保持陆上风电优势地位。基于公司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同时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持续提升公司市场份额。

2、打造海上风电核心竞争力。全力进军海上风电市场,深耕浙江并积极布局沿海省份市场,力争海上风电排名行业领先,形成运达海风品牌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3、加速全球战略布局。基于已开发的东亚和西亚市场,以点带面,完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占据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4、建立“滚动开发”运营模式。注重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着眼于风光储的结合,积极投资新能源发电项目,打造新能源电站“滚动开发”运营模式,优化公司持有电站资产的质地,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支撑。

5、重点孵化智慧服务业务。以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发挥技术创新和数字物联的整体协同优势,实现从服务型制造商向风光储网一体化系统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二)公司经营计划和主要目标

2022年是公司总体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结构布局优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进步为重点、以卓越绩效管理为抓手,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市场开拓力求新规模。通过持续深化与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多维度合作,以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为引导,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市场占有率。

2、两海发展寻求新机遇。开展新一代海上风电整机的研制以及系列化设计,充分发挥资源杠杆效应及浙江区位优势,深耕海上市场,实现产业落地,取得海上风电市场批量性突破;加强国际化思维,深化属地化布局,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

3、持续加大新能源电站开发力度。通过自行、合作、委托等多种模式提升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业务规模,并保证投运项目的执行进程。注重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着眼于风光储的结合,积极投资新能源发电项目,逐步打造新能源电站“滚动开发”运营模式,优化公司持有电站资产的质地,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支撑。

4、协同主业推进智慧服务,实现业务线上化运营。针对“以大代小”等老旧风电场改造类项目,力争形成包含回收、金融服务的完整方案。

5、进一步开展关键部件、子系统深度研究与应用;提高在新能源电站(储能、制氢、光伏等)方面形成综合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并开展储能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6、持续推进再融资项目,公司于2021年11月公告了配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预案,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公司将在2022年度积极推动再融资项目的发行,通过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可能存在的风险

1、政策风险

风电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行业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行业政策直接影响风电开发商的投资需求态势,进而影响风电整机行业的供需状况。若未来风电行业政策发生不利的变化,政策的波动直接影响风电开发商的投资热情,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体系等优势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近几年市场份额有所提升。由于近几年市场份额向行业内前几名集中,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则在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公司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另外,随着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整机企业竞争加剧,造成机组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营收、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3、供应链风险

公司产品的相关零部件采取专业化协作的方式,由供应商按公司提供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期间公司进行质量监控。生产零部件专业化协作的模式使得公司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必须依赖供应商的配套供应能力,若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将导致公司无法按期生产和交货;同时若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大幅提价,将降低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另外,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性大,若未来延续上涨趋势,将对风电机组制造商采购成本造成较大的压力。

4、技术开发风险

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风电机组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且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趋于专业化和定制化,公司必须全面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迅速实现产品的优化升级。如果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方向偏离市场需求,或者产品开发速度减缓,将可能存在产品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形成技术优势的风险。

针对上述可能面临的风险,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二是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三是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四是引进拔尖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体系及长期激励政策,持续提升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晓程科技
  • 新研股份
  • 南京化纤
  • 雷曼光电
  • 五方光电
  • 荣盛发展
  • 炼石航空
  • 沃格光电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