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能源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3-09 20:41:07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宝丰能源600989)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澜复杂。国际上,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更加复杂,新冠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影响依然重大,减少碳排放以控制全球气温升高在更多国家付诸行动,这些因素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拖累,美国、欧洲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全球经济有所复苏;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能源、基础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冲击。国内看,疫情防控效果良好,经济快速恢复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顺利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是,在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坚持找准自己的位置,谋定自己的方向,用变革化解问题,用实干克服困难,经受住了公司主要原料(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冲击,超前布局了落实“双控”政策的新举措,努力降低对公司发展的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经营目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46.29%;实现净利润70.70亿元,同比增长52.9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4.88亿元,同比增长25.16%;资产负债率30.84%,继续保持健康水平。公司位列“2021中国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市值500强企业排行榜”第7位。

1、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煤炭供应异常局面

煤炭是公司主要产品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的原料,煤炭的稳定供应是公司生产经营稳定运行的基础。2021年9-10月,由于几个特殊因素的叠加影响,短短两个月内,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原料煤(大类属于动力煤)价格翻了一倍多,煤源供应也逐渐紧张;11-12月的两个月内,价格又从高点跌了一半多,回到了大涨前的水平。煤炭价格的剧烈变化,给公司的煤炭保供、成本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在煤炭供应紧张时段,公司一方面积极加强与周边的山陕蒙三省区煤炭生产供应商的沟通,新增供应商19家,保证了聚乙烯、聚丙烯生产使用的原料煤、炼焦使用的各类精煤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积极开辟新的供应渠道,协商购入新疆的高热值煤作为动力煤的补充,建立了“疆煤进宁”的新通道。

公司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准确预判价格拐点,在价格高点时段及时调整原料煤库存,既保证了冬季原料煤安全,又避免了大额存货跌价损失。

继续扩大有明显价格优势的无车承运平台的煤炭运输量,全年原料煤平台运输量975万吨,占原料煤总运量的84.3%,单吨节约运费2.86元。

2、加强工艺技术革新和管理,不断降低产品能源和材料单耗

公司烯烃二厂不断优化操作参数,甲醇单耗(折精甲醇)2.852吨/吨,比上年同期降低0.033吨/吨,再创行业最好水平;完成了脱甲烷塔尾气回收改造,丙烷收率由0.29%提高至0.53%。

甲醇一厂生产甲醇的原料煤单耗(折5400大卡煤)1.41吨/吨,甲醇二厂原料煤单耗(折5400大卡煤)1.37吨/吨,比上年降低0.07吨/吨,持续保持行业低水平。在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能耗产品2020年度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中,公司位列煤制烯烃行业第一名,能耗水平行业最低。

3、优化设备管理和生产运行管理,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改和更新,优化生产调度和运行管理,保持生产的“安稳长满优”运行,主要产品(含中间产品)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在焦炭产能、聚乙烯和聚丙烯产能不变的情况下,焦炭产量454.59万吨,同比增加10.24万吨,增长2.31%;聚乙烯、聚丙烯产量136.56万吨,同比增加3.01万吨,增长2.26%,直接外销的丙烯10.18万吨,同比增加6.02万吨,增长145.13%,均创公司历史最好水平。同时,甲醇产量也创历史新高,MTO级甲醇产量457.4万吨,同比增加120.7万吨,增长35.85%,降低了甲醇的外购量,节约了大量的原料采购成本。

4、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稳步发展高端产品,形成产品梯级构架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2.48%,成功开发了聚丙烯高熔指、薄壁注塑、高端聚乙烯产品,如中熔共聚K8009、高熔共聚K7726H、开口线性7042H、薄壁注塑M600E等新牌号产品,成功试产出茂金属聚乙烯M3506RTI、M6040及M2310三个牌号,EVA项目建设进度及半,初步形成了通用料产品、专用料产品、茂金属产品、EVA产品的梯级构架。根据客户的特别需求,开发焦炭新品种7个,初步建立了15种产品、20余种配比的产品库,可以根据炼焦煤、弱粘煤的价格差异,选择不同的配煤结构,增强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专利34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项;新增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新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并取得登记证书。

5、加强客户关系和新市场开拓,提升公司影响力和市场认同度

积极开拓优质终端客户,提高产品终端客户直销率;加强与终端客户的专业技术交流,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客户共同成长。2021年焦炭终端客户直销率88.2%,比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聚乙烯、聚丙烯终端客户直销率8.7%,比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重点建立了与金龙鱼300999)、立白集团、康佳等国内知名厂家的合作关系。

抓住今年国际市场聚乙烯、聚丙烯价格走高的有利时机,打开聚烯烃出口通道,三个牌号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等地区,为公司聚烯烃产品出口积累了经验。

通过加强新产品推广,聚乙烯管材料TRB432、聚丙烯中高熔共聚K8009、K7726H等新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同时,跟进下游工厂使用情况,解决下游生产使用问题,在下游行业中取得良好口碑,为后期的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继续推进定制化生产,定制化生产销售焦炭121万吨,同比增长89.2%,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结合自产煤产量和下游需求变化,梳理700万吨产能销售布局,为焦化三期投产做好销售准备工作。

6、合理推进电解水制取“绿氢”项目,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2021年2月9日第一台电解槽开始送电调试,首批建设30台1,000标方/小时的电解水制氢设备,绿氢产能2.4亿标方/年(2.14万吨),项目产出的氢气送入化工装置。自2022年起,规划每年增加绿氢产能3亿标方,年新增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力争用10年时间完成企业50%碳减排,用20年时间率先实现企业碳中和。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全球烯烃行业稳定发展,国内烯烃行业变化较大,具体表现为:

1、行业结构:气制烯烃发展较快,“三足鼎立”格局初步形成

2021年,气制烯烃获得了较快发展,烯烃行业已经由油制烯烃独大发展成为油制烯烃、煤制烯烃、气制烯烃共同发展的格局。2021年,中国石油兰州石化乙烷制乙烯项目、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东华能源002221)丙烷脱氢制丙烯(PDH)项目、金能科技603113)PDH项目等陆续投产,新增聚乙烯、聚丙烯产能约380万吨,占2021年聚乙烯、聚丙烯新增总产能的近50%。截至2021年末,国内油制、煤制、气制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产能占比为60:25:15,初步形成多种原料制烯烃竞争发展的格局。

2、成本比较: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煤制烯烃仍有优势

2021年,国内烯烃生产的三大原料石油、煤炭、乙烷和丙烷的价格都经历了大幅波动和上涨。报告期的价格高点与低点相比,石油、乙烷和丙烷的价格几近翻倍,动力煤价格翻了近两番;报告期末,石油、乙烷和丙烷的价格仍然维持在相对高位;动力煤价格在国家的扩大供给政策调控下,已经快速回落到相对低位。行业成本同比上年普遍上涨,但就细分行业看,虽然煤制烯烃行业经历了更大幅度的原料煤价格波动,但相比油制烯烃、气制烯烃,仍然保持成本优势。

各工艺路线(即不同原料)制烯烃成本比较

3、价格走势:受成本上涨推动有所上升,但市场供求影响增大

报告期内,国内烯烃价格波动上升,聚乙烯、聚丙烯价格平均涨幅在10%-20%;其中3月份与10月份经历了两次价格高峰,价格涨幅达到30%以上。推动国内烯烃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原料价格上涨,由于油制烯烃在全球和我国烯烃产能和产量中占比仍然最高,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烯烃价格的上升仍然具有较强的支撑和推动;但从原料价格与烯烃价格的相关性看,由于烯烃原料的多元化,石油与烯烃价格的相关性有所降低,市场供求对烯烃价格的影响有所上升,成本管理较好的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4、供需变化:国内产能增加出现小高峰,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

2021年,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新增产能770万吨,比上年增长15.0%;新增产量690万吨,比上年增长15.7%;表观消费量基本持平,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

2021年是国内烯烃行业扩能投产的集中年,聚乙烯和聚丙烯产能和产量增幅较大,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有所增强,国内自主供应能力有所提升,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能力有所提升,与国际先进国家和化工巨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整个行业继续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金联创、隆众资讯、卓创资讯等化工专业资讯网站)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未发生变化。主要业务是以煤替代石油生产高端化工产品,具体包括:(1)煤制烯烃,即以煤、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2)焦化,即将原煤洗选为精煤,再用精煤进行炼焦生产焦炭;(3)精细化工,以煤制烯烃、炼焦业务的副产品生产MTBE、纯苯、工业萘、改质沥青、蒽油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中,煤制烯烃为公司最主要的业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位优势

公司本部位于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之一的宁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新投资建设的4×100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位于“金三角”的另一核心区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苏里格经济开发区,“金三角”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产业链原料供给充足、便利,原料成本更低;内蒙子公司更加靠近华北、华东等主要产品销售区域,物流运输发达便利,运输成本更低。

(二)成本优势

投资成本优势。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次性规划,集中布局,分期实施,形成了超大单体规模的产业集群,上下游生产单元衔接紧密,大幅降低了单体项目投资、公辅设施投资及财务成本。与国内同期同规模投产项目相比,投资成本节约30%以上。

运营成本优势。公司产业链紧密衔接,使上一个单元的产品直接成为下一个单元的原料,有力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生产的满负荷运行,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物流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比同行业同规模企业低约30%。

财务成本优势。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较小,融资利率低;实行产销平衡的经营策略,流动资金占用少;采用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资金周转效率高;长期保持生产平稳运行,资产周转率高。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0.84%,在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

(三)管理优势

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集中优势,实行扁平化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占比少,人工成本低;实行规模化采购和集中销售,采取直采直销模式,采购、销售管理成本低;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目标达成率高;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中,员工积极主动性强,管理优势比较突出。

(四)营销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行产销研一体化,生产、销售、研发紧密衔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努力抢抓市场主动权。加大力度开拓优质大型终端工厂,扩大针对客户特殊需求的产品定制化生产。销售人员加强了同终端厂家的紧密沟通,实时掌握下游厂家生产经营动态。在做好销售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下游终端厂家的专业技术指导,通过产销研一体化及精细化营销管理,深耕市场,为公司提质增效、满产满销提供有力保障。

(五)技术优势

公司一期、二期、三期烯烃项目均集成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二期项目具备生产高端聚乙烯双峰产品、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的能力,三期项目具备生产高端产品25万吨/年EVA的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

(六)团队优势

公司高管团队中,硕博学位高层次人才12人,1人享受政府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中高级管理团队中,职业经理人329人;专业化基层管理团队566人,专业化技术团队1,256人。40岁以下员工12,171人,占85.64%;本科及以上学历3,923人,占27.61%;引进储备985、211专业院校优秀毕业生222人。高端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富有活力的优秀团队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公司综合优势明显,在同行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329,993.53万元,较上年增长46.29%;利润总额人民币812,071.41万元,较上年增长54.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707,042.59万元,较上年增长52.95%。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人民币4,437,376.54万元,较年初增长16.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人民币3,068,996.46万元,较年初增长18.49%。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综合来看,国内烯烃行业进一步向原料多元化、产品高端化、布局园区化、产能集中化方向发展,油制烯烃、煤制烯烃、气制烯烃将长期竞争并存,技术、能耗、碳排、环保较好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产能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在行业中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1、原料多元化:有利于烯烃行业独立、健康发展

近几年,在油制烯烃向大炼化方向转变的同时,我国煤制烯烃、气制烯烃获得了迅速发展。短短几年内,已经改变了油制烯烃独大的局面,形成了油制、煤制、气制竞争发展的格局。截至2021年末,我国煤制(含甲醇制)、气制聚烯烃产能已经占据国内聚烯烃总产能的40%,原料的多元化为烯烃行业的独立、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2、产品高端化:有利于烯烃行业拓展范围更广、价值更高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烯烃行业向高端产品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乙烯、丙烯聚合技术和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积累,聚乙烯、聚丙烯正在向强度更大、延展性更好、透明度更高、耐温范围更宽的方向发展,对钢铁、木材、玻璃、陶瓷等传统材料的替代范围不断扩大,并应用到更多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新领域。

国内烯烃行业在经历了时间的积累后,聚乙烯、聚丙烯向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的势头也更加明显,传统的薄膜、拉丝、注塑、管材、中空、纤维料的品质不断提升、规格更加丰富,近几年滚塑、涂覆等专用料产品、茂金属产品、EVA产品等高端产品逐渐开始国产化,并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技术,产品更多地应用到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高端建材、高端电器、高端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材等领域,比如近几年改性聚丙烯平均增速超过10%。自主技术的突破、高端产品的丰富将为烯烃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也会导致行业格局的重塑。

3、布局园区化:有利于烯烃行业的集中监管、规范发展和有序竞争

“十三五”期间,国家规划了七大石化基地和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以推动化工行业规范发展、有序竞争,也便于政府的集中监管。短短几年内,几大石化、煤化基地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国家和相关省级政府陆续出台的关于“十四五”期间烯烃产业的发展政策,园区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确。国家关于烯烃行业的基本政策是,新建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园区、纳入国家规划产能;多数省级政府规定,除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外,不再审批新建项目。实践证实,园区化更有利于烯烃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4、行业集中化:有利于行业有限资源向技术标准高、安全环保好的优势企业集中

国家规划的项目单体规模大、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严,大多被资金实力大、技术水平高、环保措施先进的行业先进企业获取。近年来,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能源消耗强度标准快速提升,新增碳减排标准,导致部分规模小、能耗强度大、排放强度大、技改成本高的企业被迫减产或关停,生产能力将向行业综合优势强的企业进一步集中。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国际知名机构的预测,2022年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在70-90美元/桶,对烯烃价格将形成一定支撑。近两年国内乙烷、丙烷制烯烃项目投产较多,而国际乙烷、丙烷产量增长有限,国际乙烷和丙烷价格也将维持相对高位。国内煤炭供应相对充足,煤炭价格长期保持合理水平,煤制烯烃将继续保持行业比较成本优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走安全、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的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做大做强煤制聚烯烃产业,深耕细作精细化工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现代煤化工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品高端化、差异化,成为煤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全球顶级“绿氢”生产供应商。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大“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在与清华大学等一流科研机构合作的基础上,着力从三个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立足聚烯烃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积极开发高性能、专用化的聚烯烃新产品;二是加大高端精细化工发展,通过引进或并购国内外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项目,产业链条逐步向下延伸,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着眼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研发利用光伏新能源电解水制氢新技术,探索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进程,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煤基新材料供应商和“绿氢”生产供应商。

(三)经营计划

2022年,是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年,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人才需求多层次、多方面,生产建设管理、原料优质高效供应和产品市场创新开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董事会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强力抓好安全和环保这两条企业红线、社会责任底线的基础上,围绕公司战略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300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的配套收尾工程,在保证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尽早投产;全面推进宁东三期100万吨/年煤制烯烃及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建设,力争年底煤制甲醇项目先行投产;取得内蒙古400万吨/年(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的环评批复,正式开工建设;继续做好电解水制氢项目第二批装备的安装和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宁东四期煤制烯烃项目的审批手续并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2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实现新的盈利增长点。

2.保障建设资金的供给与安全

目前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而公司项目处于集中建设期,投资较大。要全面统筹规划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在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的同时,严格限制借款规模,保持公司目前的低资产负债率,保持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公司近几年建设项目多,发展速度快,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十分重要。做到内外兼顾,一方面充分挖掘公司现有人才潜力,为新建项目贡献管理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多层次人才,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发挥专长、实现价值的平台,在宝丰文化的凝聚下,形成一支有作为、有担当、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更加强大的优秀团队。

4.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适应公司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继续调整优化公司建设管理架构;原材料采购继续向大型优质企业集中,简化产品验收入库程序,提高运输装卸效率;产品销售继续向大型优质终端客户发展,实现与客户共同成长。继续做好经营计划、绩效考核、审计监察、规范治理、信息披露、公共关系等工作,在全体股东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着力将宝丰能源打造成为技术领先、行业领军、世界一流的高端煤基新材料企业和“绿氢”制造供应企业。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的化工产品生产及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现代煤化工产品生产方面仍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等不安全因素,在煤炭开采中也存在瓦斯、煤尘、水害、火灾等不安全因素。公司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并注重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以减少安全事故对环境和人员的威胁。

2.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由于全球新冠疫情仍有反复,俄乌关系导致俄美关系更加紧张,可能导致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增大,对公司产品价格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切实强化采购管理,紧密跟踪原料价格变化,适时开展低价锁定,多方寻找供应商,积极拓展新渠道,努力降低成本;加速工艺技术革新和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转化率;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加大市场调研走访,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制定更加高效灵活的营销策略,以占领市场先机,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深城交
  • 中信海直
  • 金盾股份
  • 浪潮信息
  • 万丰奥威
  • 吴通控股
  • 华体科技
  • 宁科生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