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都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3-18 20:41: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佳都科技600728)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佳都科技定位为人工智能软件和算法提供商,致力于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应急场景的数字化升级。2021年是公司“3×3”战略中创新发展期的收官之年,公司前期在智能技术研发、行业产品创新、管理改革方面的投入取得丰硕成果,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提升45.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242.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4亿元,同比提升27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提升至56.67亿元。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2021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巩固粤港澳湾区市场优势的同时,通过战区组织加强全国销售布局,在佛山、深圳、北京、武汉、绍兴、合肥、温州等多地中标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智慧化项目,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核心自主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型,完善AI技术中台架构,提高产品和方案的标准化复制能力,实现自研产品收入5.26亿元,同比增加30.65%(毛利率63.14%),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此外,通过持续优化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较上期明显减少,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改善,收现比达到1.15、净现比达到1.25。

经过“创新发展期”(2019-2021)的改革调整,公司在战略选择、经营模式、组织结构、人才团队等方面为业绩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以更加自信和坚定的步伐迈入新一期战略发展阶段。

(一)行业市场回顾和展望1

“十四五规划”将数字经济放到无比重要的战略位置,至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从规划初期的7.8%提升至10%,释放出数万亿的增量市场空间,规划重点提到的数字基建、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在此背景下,公司所处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赛道,以及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应急场景的数字化空间前景看好。

1、人工智能软件市场持续高增长,行业渗透率稳步提升。机构统计,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将从2020年的295亿增长至2025年的1,671亿,复合增长率达到41.5%;其中,公司所处的面向城市管理的计算机视觉软件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为129亿元,至2025年有望达到366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5%,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随着行业共识的提高,算法、硬件成本下降,计算机视觉技术正在从安防、交通场景加速向应急、建筑、工业制造、餐饮消费等“中长尾市场”渗透,逐步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2、“元宇宙”有望成为智慧城市下一阶段建设方向,数字孪生是构建元宇宙世界的关键技术。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到“元宇宙城市”,数字孪生技术正在从航天、工业领域引入到城市治理,通过对城市全要素的数字化、虚拟化,以及全状态的实时化和可视化,从而更加有效地协助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运营维护,提高公共服务的交互效率。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通过对建筑、道路、设备、车辆等场景要素的三维建模,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动态运行数据的采集叠加,精准还原城市各场景的运行状态,实现了虚拟和现实的全面连接和高度协同,市民、企业、城市管理者可通过多层次参与到城市的虚实互动和交互反馈,从而实现系统的完善和自适应优化。目前,“数字孪生城市”已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而根据机构预测,全球数字孪生市场在未来5年将增长10倍,从38亿美元增长至3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6.6%。

3、城际轨道交通成“十四五”建设热点,数字化成为城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随城市群、都市圈的快速发展,2020-2021年国家发改委连续批复粤港澳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湖南、福建等多地亦推出地方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带来超过万亿投资额的新市场,城际轨道交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202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开工线路59条、车站514座、投资额8,117.39亿元;在建线路224条、车站2758座、投资额3.59万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建设市场保持较高景气度。报告期内,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深入推进,

1该部分相关数据均来自于市场调查机构统计

在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需求推动下,通过数字化手段减少电力能源损耗、减少人员重复劳动已经成为各大地铁公司的共识,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创新应用已经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型城市落地,无感支付、自助客服、远程运维、节能调控等实用技术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数字化热点。

4、交通大脑成为“十四五”数字交通建设“标配”,有望成为“孪生城市”数字底座。2021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构建“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其中“一脑”指的是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加强交通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开发和智能应用,为交通大脑在全国的普及应用提供了规划指引,也为公司“IDPS城市交通大脑”产品线打开市场空间。据机构预测,2021年智慧交通整体市场规模约1,990亿,至2025年有望增长至3,726亿,年复合增长率约17%,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实践看,交通大脑作为城市路网、基础设施、车辆、出行的数据中枢,有望成为未来“孪生城市”的数字底座,通过叠加地下管廊、路政设施、电信电网、气候环境等信息,实现对现实城市的1:1映射仿真,从而为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数字化工具。

5、安防和应急市场稳中有升,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安防行业正在步入存量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中度不断提升,竞争的焦点从“量”转向“质”,细分市场仍具备增量空间。机构预测,2021年“AI+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约为542亿元,同比增长19.5%,至2025年预计将达到913亿,同时具备AI落地能力和优秀成本控制能力的厂商将取得更大领先优势。而在智慧应急行业,随着应急管理部门完成阶段性调整,对公共卫生、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应急数字化建设正在加速,应急指挥系统、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智慧应急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新需求涌现,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带来超过5,000亿的增量市场。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回顾

1、探索数字孪生产品创新,不断提高自研产品和方案的标准化程度

随着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成为公司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重点布局领域。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研发三维建模、视频数据融合、工控数据融合、通用仿真算法、行业仿真建模等方面技术,探索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创新。在轨道交通方面,公司打造的“智慧车站”系列产品在搭建三维地铁车站模型基础上,叠加设备监测、客流统计、视频监控等数据,为地铁运营人员提供全局直观的态势感知能力,并通过客流预测算法,为“大客流”“拥挤踩踏”“城市内涝”等突发事件提供快速预警和决策辅助;在城市交通方面,“IDPS城市交通大脑”运用数字孪生技术精确还原城市车道级路网、全量交通设施设备和行驶车辆,交警可以在大脑系统中模拟各种交通管制、市政施工、突发事件下交通流的运行情况,从而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在安全应急领域,通过对重点能源化工园区的三维重现和环境建模,能够实现对泄露、火灾、爆炸等危险事件的危害范围、影响时间进行模拟仿真,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提高对危险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近三年,公司累计申请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相关专利100项(发明专利84项)、获得专利授权39项(发明专利2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7项。

在研发体系方面,针对产品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的协同流程拉通,促进研发与市场挂钩、与效益挂钩;持续完善视觉算法中台、数据中台、数字孪生中台三大技术引擎以及公共开发平台,不断提高算法训练流程、数据处理流程、核心代码模块、关键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梳理面向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应急场景的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为产品在各区域的规模销售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3.07亿元,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投入。截至本报告发出日,公司已发布新一轮非公开发行预案,募集资金33.14亿元,其中18.52亿元将用于“数字孪生核心技术及开放平台研发”“新一代轨道交通数字化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面向车路协同的新一代交通数字化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加码数字孪生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大交通”数字化产品创新,力争在数字经济时代占据产业链更高价值环节。

2、夯实“核心自主产品+行业解决方案”业务模型,自研高毛利产品收入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上下坚决贯彻“核心自主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坚持以自研产品为销售抓手,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形成适销对路的销售解决方案,实现“有质量”的业务拓展。其中,“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智慧车站”系列产品在广州18号线全线交付,为乘客带来“刷脸”进站、交互式客服、智能安检等AI新体验;“IDPS城市交通大脑”在上海和广州南沙全面应用,打造全国交通数字化治理标杆;AR三维实景系列产品落地公共医疗领域,用数字孪生技术提供“少人化”的全新医疗园区管理手段;“A.I.Family”人脸识别和测温终端产品交付量增长近10倍,已经广泛应用于校园、工厂、企业、写字楼等领域。报告期内,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0.65%;业务毛利率63.14%,业务毛利占公司整体毛利比重为32.06%,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3、进一步聚焦“大交通”数字化赛道,相关业务收入取得翻倍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未来市场空间、增速以及竞争优势的考虑,进一步聚焦“大交通”数字化赛道,将智慧轨道交通和城市智慧交通作为主要业务拓展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AI技术落地能力强、产品体系完整、整体智慧化设计交付经验丰富的优势,继广州、长沙之后,在各重点城市推进轨道交通智能化总集成项目;公司在佛山、武汉、深圳、绍兴、北京、合肥、温州等地取得智慧地铁专业产品订单,突破北京和深圳两大战略市场,在手订单进一步夯实;而长沙6号线智能化项目、广州地铁“十三五”项目(18和22号线)顺利交付,各项新产品落地取得预期效果,有力保障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化业务首次进入上海地区,“IDPS城市交通大脑”在上海城运系统全面应用,为未来公司城市智慧交通业务在全国重点城市的销售拓展奠定良好基础。

4、推进组织结构改革,强化区域销售拓展形成业绩增长新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组织结构升级改革,将各产品事业部的市场、交付、服务团队重组为广州、华南、中南、西部、东部、北部六大区域经营平台,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区域经营平台通过在重点城市成立经营子公司,实现本地化经营,与地区政府及合作伙伴形成良好的产业合作关系,订单商机金额显著提升,标志着公司智能化业务正在从大湾区走向全国,区域销售扩展成为未来公司业务增长的新动力。报告期内,广州、中南、西部区域新签订单或取得收入均达到10亿级别,成都、长沙、武汉等地正在成为公司智能化业务的“新根据地”。

5、持续完善应收管理和风险控制,践行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经营上持续强调有现金的利润、有质量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专项应收攻坚、收紧信用政策和项目投资政策、分层分级授信管理等手段,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较上期明显减少,新获取项目质量明显上升,项目交付进度控制能力明显加强。年内公司收现比为1.15、净现比为1.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2亿元,持续保持正向流入。

6、实施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增强团队信心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并完成高管员工持股计划和新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其中,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回购股份非交易过户的形式向6名高级管理人员授予共计1,200万股,激励计划则向382名骨干员工授予共计2,822.5万股。此次股权激励计划系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激励,覆盖人数占比15%,进一步增强团队信心和凝聚力,为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实现下一阶段战略目标提供重要动力。

7、成为人工智能和轨道交通“双链主”单位,“智能+”产业共同体持续壮大

公司高度重视建立“统一战线”、携手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报告期内,基于公司产业链长、业务范围广、应用技术丰富的优势地位,公司成为广州市唯一一家轨道交通产业链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双链主”单位。4月份,公司与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地铁、白云电器603861)等单位联合成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注册资本50亿元,公司持股比例26%,重点发力粤港澳湾区“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达4,741亿元的各项轨道交通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巩固产业市场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天使投资方的睿帆科技完成了A轮融资,睿帆科技的大数据平台和中间件产品通过公司的业务平台实现了在轨道交通、公安、金融等场景的落地,加强了公司各系列产品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差异化优势。此外,公司战略投资的云从科技提交的IPO申请近期已经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公司将持续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实现“智能+”产业共同体的不断壮大和协同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佳都科技以“城市慧变得更好”为使命,长期致力于用科技力量为城市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公司坚持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领域的持续投入和产品化应用,面向城市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聚焦“一个主赛道”(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两个主要应用场景”(城市安全和应急)的数字化建设。此外,面向企业数字化升级需求的ICT产品与服务业务,系公司的重要收入组成,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仍将保持长期稳健发展。

1、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

佳都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视觉算法中台、数据中台、数字孪生中台三大技术引擎以及公共开发平台,与城市各场景的数智化升级需求结合,形成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和应急三条主要的产品线,产品形态涵盖各类数字平台软件和智能终端。

智慧轨道交通产品线:主要涵盖“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和“智慧车站”两大产品系列。“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是在轨道交通数字化、云化、智能化背景下研发的全新线网级操作平台,报告期内研发团队重点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线网应急指挥场景,进一步结合5G、IoT、射频识别、人工智能、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等实现多源信息展示分析能力,构建工业级的“云、边、端”设备控制和协同机制。“智慧车站”应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对地铁车站中AFC、PSD、ISCS等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形成无感支付、交互式购票、智慧安检等车站管理系统和设备终端。报告期内研发团队重点应用三维建模、VR、AR技术构建孪生车站,研发“沉浸式”运维、环控节能等新产品,并首次在地铁车站大规模应用3D结构光视觉识别技术,极大提高千万规模下人脸识别算法准确度。目前,“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和“智慧车站”已经在广州地铁18号线全面落地应用。

智慧城市交通产品线:公司“IDPS城市交通大脑”数字平台是面向城市交通治理和车路协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和交通大数据系统,目前已在上海、广州、合肥、宣城、宿迁等地落地应用。“IDPS城市交通大脑”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通数字孪生和实时仿真系统,通过高密度的卡口,对全域、全量、全时交通信息进行实时识别,并基于公司独有的可计算路网技术和个体行为计算技术,对全城车辆、车流进行实时仿真和预测,实现“现实-虚拟世界互动”的一体化管理。

城市安全和应急产品线:以计算机视觉和视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针对治安防控、案件侦查、社区管理、应急(危化品)管理、出入口管理等安全需求,研发形成视频云大数据平台、多维信息接入平台、“蜂巢”人口精细化管理平台、“明镜”涉案线索管理系统、“觅影”视频目标快速追踪系统、“明毅”AR三维实景融合技术平台、危化品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等行业数字平台,以及“A.I.Family”系列人脸识别终端、人脸识别闸机、人脸识别模块、AR载具、全景重建系统、智慧路灯等智慧物联终端。报告期内研发团队主要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升级上述产品,形成对建筑、园区、社区、道路的快速三维建模和视频数据融合能力,为用户能够以更加直接、精准的交互获取海量数据603138)信息,并初步利用AR技术实现任务协同和可视化运维。报告期内上述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能源化工园区、金融银行、某大型公共卫生机构。

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产品的经营模式,系公司通过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合作伙伴,面向公安、地铁、交管部门的客户进行销售。由于行业客户在购买软件平台或软硬一体设备的同时需要厂商提供部分定制开发、系统集成等解决方案服务,因此该业务大多会以“产品+解决方案项目”的形式,通过项目招投标开展销售经营。

2、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1)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基于上述智慧轨道交通自研产品,整合上下游ICT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工程实施单位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面向地铁、市域、城际铁路客户,提供整体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同时具备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站台屏蔽门系统(PSD)、综合监控系统(ISCS)和通信系统(CBN)等多专业解决方案实施案例,目前业务已累计覆盖广州、佛山、成都、长沙、武汉、青岛、天津、宁波、厦门等32座城市。

该业务的经营模式,系公司通过参与项目招投标或总包的方式获取智慧轨道交通的建设项目,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实现系统整体交付并提供维保服务。

(2)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基于上述智慧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和应急自研产品,整合上下游视讯厂商、ICT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工程实施单位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面向交警、交通运输、公安、应急、住建、政务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客户,提供涵盖顶层规划、方案设计、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维保服务,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全栈解决方案。项目案例目前已经累计覆盖广东、河南、新疆、山东、贵州等18个省份,形成全国布局。

该业务的经营模式,系公司通过参与项目招投标的方式获取智慧城市领域的建设项目,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实现系统整体交付并提供维保服务。

3、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服务于企业数字化升级需求,包括ICT产品服务、IT综合服务两部分。其中,ICT产品服务包括网络设备、IT设备、视讯产品、云计算产品、数据库及信息安全产品的系统集成业务,产品涵盖了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视频监控等数字化基础设备,以及信息安全、云计算等数字化软件;IT综合服务以包括厂商授权服务在内的企业数字化设施运维服务为主。

该业务的经营模式,系公司依托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与新华三、紫光华智、宇视、华智、迪普等知名ICT厂商合作,为各级经销商、终端政企客户提供基于上述厂商产品的渠道、设计、集成服务;依托专业的运维服务团队和运维系统,及惠普等厂商的维保服务授权,提供运维外包服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优势

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具有多年的研发和应用积累,在数字孪生领域也较早开展技术攻关,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公司已经构建了视觉算法中台、数据中台、数字孪生中台三大技术引擎以及公共开发平台,初步实现软件模块、算法训练、数据处理流程的标准化,与同行相比有利于减少重复开发、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交付速度;二是拥有多个智能化技术研发机构,包括中央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多个省、市级技术中心,与业主联合共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等,能够使公司研发团队更加贴近客户、贴近市场,提高前沿AI技术在行业中应用和效益转化效率;三是公司打造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研发体系,通过参股投资云从科技、睿帆科技、思必驰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并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专项技术研发合作,使研发团队时刻与业界前沿技术企业和专家保持密切交流,形成对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前沿洞察力。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123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获得专利授权59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81项;“城市地面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评国家工信部2020-2021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示范项目;“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垂直行业Know-How及案例优势

公司在智慧轨道交通、城市智慧交通、城市安全应急场景已有超过10年的行业积累,掌握了较为深厚的行业Know-How(即行业专有技术、知识、经验),对客户业务的“痛点”“痒点”有较深理解,有利于提高前沿AI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与行业需求的结合应用。特别在智慧轨道交通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多个专业IT系统和轨道交通大数据系统产品的供应商,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发实施交付经验,在广州、长沙、深圳、成都、杭州等大型城市具备单专业交付或单线/多线全专业交付案例。由于智慧轨道交通行业对于案例经验有较高的要求门槛,因此公司积累行业know-how以及大型城市智慧轨道交通案例为公司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3、超大型智能化项目交付和服务优势

随着城市数字基建规模的扩大,智能化项目规模从过去的千万级到现在十亿级、甚至百亿级,对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智慧轨道交通业务团队在全国32个城市累计完成超过百条大型轨道交通单专业、多专业、线路总集成的智能化项目交付和保障,设计并承接广州“十三五”、长沙6号线等十亿级、百亿级轨道交通智能化项目。作为国内少有的具备超大规模项目交付管理能力的智能化产品方案供应商,公司在项目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4、产业生态优势

公司通过广泛的战略和资本合作,不断巩固在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为智能化业务持续增长带来竞争优势。公司是中国安防产品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理事单位,广州、安徽、成都等地轨道交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在行业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有较强影响力。报告期内,基于公司产业链长、业务范围广、应用技术丰富的优势地位,公司进一步成为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单位”,是广州唯一一家“双链主”单位;4月份,公司与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地铁、白云电器等单位联合成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持股比例26%,重点发力粤港澳湾区“十四五”期间各项轨道交通重大建设项目。公司在产业生态上具备较高的市场地位,为公司获取各类大型智能化项目带来优势。

5、市场品牌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报告期内,公司成为国家发改委认证的“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国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广东省工信厅认证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科技厅认证的人工智能与AR实景融合创新应急管理企业重点实验室,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受到国家级、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认证、认可。产品方面,华佳Mos智慧地铁大脑、AR三维实景融合技术平台、危化品企业动态风险监测预警软件、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等自研软硬件产品,获得中国电子行业联合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广东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认证的“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有利于公司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快速取得客户信任,不断扩大销售规模。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24亿元,同比增长45.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2.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7.05%。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19年初,公司进一步明确“AI赋能,构筑城市智慧新生态”的战略愿景,发布了新“3×3”战略发展规划,未来9年将分步推进“创新发展期”、“全面夯实期”和“引领发展期”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目前,公司处在新“3×3”战略发展规划的第二个三年——全面夯实期(2022-2024年)。

2021年是公司新“3×3”战略发展规划“创新发展期”(2019-2021)的最后一年,公司在智能化业务规模上实现领先,进一步明确了“一个主赛道(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两个主要场景(城市安全和应急)”的目标市场,初步搭建了以技术产品为驱动的新发展模型,并调整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干部团队,基本达到了预设的阶段性战略目标。2022年开启“全面夯实期”(2022-2024),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夯实创新发展期搭建的发展框架,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上实现领先,完善技术产品为核心驱动力的业务模型,实现公司业绩的跨越式增长。

2022年,公司将继续聚焦效益提升,坚持“核心自研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型,不断提高盈利质量,力争业绩再上一个台阶。技术产品方面,面向“元宇宙”相关理念技术与城市治理、工业控制场景结合的新需求,重点研发并掌握数字孪生关键技术,扩大产品的代际领先优势。业务布局方面,聚焦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的数字化机会,依托六大区域经营平台,重点推进粤港澳湾区及全国各地重点城市的大项目落地,进一步夯实在手智能化业务订单。经营方面,夯实组织结构改革成果,在区域经营平台建立“经营-营销-技术服务-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完整服务链,巩固并扩大“新根据地”市场;保持审慎经营、效益优先的管理思路,继续加大应收管理和信用管理力度,保障现金流的持续良性循环。资本方面,启动并完成新一轮非公开发行,为公司下一阶段战略发展获取重要的资金和战略资源,同时重点围绕数字孪生技术、AI技术、智慧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产品开展战略合作和投资并购,完善产业生态圈。

(三)经营计划

1、加快研发掌握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合作探索新业务模式

新一年里公司研发团队将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围绕数字孪生和智能仿真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和产品创新。一方面,在总结已有数字孪生相关项目案例的基础上,借助合作伙伴在三维数字引擎方面的领先优势,共同打造面向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应急场景的数字孪生中台,实现特定场景建模技术需求的工具化,提高各产品线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场景仿真和预测算法的研发力度,搭建仿真训练实验室,探索在各类应急环境下的系统自适应训练,提高操作系统的自主决策能力。此外,公司将探索开放部分AI中台能力,面向建筑、园区、交通、管廊等场景的数字化应用开发者,提供通用的视觉、建模、仿真PaaS服务。

2、依托交通大脑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标杆

基于“IDPS城市交通大脑”在上海全面落地的标杆案例,公司将在新一年里大力开拓广东、四川、江西、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交通大脑数据平台及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市场,并基于交通大脑获取城市全域、全时、全量道路交通信息,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探索叠加地下管廊、路政设施、电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模型,打通城市基建数据信息,推动落地以交通大脑为基础的“城市大脑”治理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新标杆。

3、推进重点区域智慧轨道交通业务落地,进一步提升在手订单规模

随着公司“核心自研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经营模型日渐成熟,基于广州、长沙等地智慧轨道交通订单顺利交付、形成案例标杆,公司新一年里将在粤港澳湾区及全国重点地区推进超大型智慧轨道交通业务落地;抓住年内数字基建建设机遇,依托六大区域经营平台,加快“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智慧车站”“A.I.Family”“AR三维实景平台”等重点自研产品在全国各地销售拓展,确保全年新签订单持续较快增长。

4、夯实区域销售交付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经营降本增效

2022年公司将进一步夯实组织结构改革成果,完善“战区、中台、总部”的协同流程,重点补齐六大区域经营平台(战区)在客户经营、产品销售、项目交付、回款及售后服务的能力短板,并强化方案、产品部门对战区的支撑力度、理顺资源投放机制,形成高效协同的“集团军”作战能力。经营上强化人均效益对标,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效率提升,降低边际成本;持续保持对项目质量的严格把控,加大应收、回款管理力度,保持经营现金流的持续良性循环。

5、推进再融资获取关键战略资源,加强产业合作补强发展链条

面向新阶段战略发展需求,2022年公司将推进新一期非公开发行项目,加大数字孪生核心技术研发以及新一代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数字化产品研发上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区域经营平台建设,为公司大量在手订单交付获取充足的财务资源;与此同时,通过非公开发行项目,公司将引进具备产业资源的战略投资人成为公司股东,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为公司长期发展带来重要战略资源。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强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节能系统以及核心零部件、关键软件技术的战略投资和合作,拉通智慧轨道交通全专业产品,进一步加强在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智慧化设计的领先优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各地地铁公司及各地方政府的公安、交通、应急管理部分,其采购行为和采购规模与政策相关性较高,因此公司订单业绩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政府产业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鉴于此,公司会加强维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进一步深化对政府及行业政策的研究,坚持高标准、严风控的信用政策,坚持把握优质业务机会。

2、技术创新风险

公司的智能化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如果错误判断技术发展趋势,或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益不及预期,公司可能发生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对此,公司发挥贴近终端用户、行业Know-How积累深厚的优势,保持与客户、同行、业内专家的高频互动交流,确保引进和研发的创新技术“有用、可用、好用”;同时,面对确定性不高、较为前沿的技术,公司会以战略合作及并购参股等方式先行,待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后再引进、开发,进一步降低研发风险。

3、市场风险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公司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将基于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的研判,进一步加强业务聚焦,提升资源投放的效率;针对竞争环境恶化、业绩持续不及预期的业务和产品线实施“关停并转”,将富余资源投放到更有前景的业务板块;同时,找准产业链定位,发挥贴近客户、应用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智能解决方案,推进自主核心产品在项目中的销售不断扩大。

4、项目管理风险

公司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业务单体项目金额较大,交付实施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不能持续保持和提升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采购、交付、质量控制、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可能面临交付进度滞后、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近年来持续开展项目管理专项优化工作,一方面将组织结构逐步向“强矩阵”调整优化,让一线项目经理“呼叫炮火”、调动资源;另一方面,引进和开发各类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数字化工具,实现项目管理全流程透明化,设置红绿灯制度,及时处理项目交付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升项目管理质量。

5、人才流失风险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以及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公司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凸显,若未能留住、培养和及时引进更多适当的人才,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公司将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提升到公司管理层级,专设由公司高管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HRC)整体统筹,系统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育、用、留及梯队建设工作;持续完善由薪酬、股权、跟投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践行“共同进步、共享丰盛”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包括员工食堂、健身房、加班班车、员工公寓等,开展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为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保障,提升幸福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九洲集团
  • 正威新材
  • 吉电股份
  • 沃特股份
  • 意华股份
  • 正丹股份
  • 正虹科技
  • 明星电力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