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3-23 20:21:2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上海石化600688)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总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2021年是全球经济经历二战后最大幅度衰退以来进入快速复苏的一年,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复苏严重分化。在发达经济体中,德国与日本的经济增速远低于美国和欧元区。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亚洲地区经济复苏最为强劲,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则不及预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2021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1%,比上年提升5.8个百分点,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领者。我国石化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主要经济指标均较快增长。从走势看,呈现出“前高后低”特征,市场波动性和下行压力加大。

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本集团推进HSE管理体系运行,抓实系统优化、改革管理、科技创新,较好地完成了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加工原油1376.44万吨,同比(下同)下降6.18%,生产成品油796.88万吨,下降4.90%;主体商品总量1344.68万吨,下降3.66%。本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891.98亿元,增长19.53%。产品产销率为100.05%,货款回笼率为100%,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优质稳定。

(1)HSE体系稳步实施

2021年,本集团开展安全专项行动,发布公司HSE管理体系,推动体系深化。严格生产运行管理,持续推进操作限值管理、工艺报警管理、变更管理,加强预防性维修,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全年装置运行平稳率97.84%;非计划停车8次,下降52.94%。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LDAR工作、边界VOCs报警溯源,边界VOCs浓度年度均值104.09微克/立方米。加大节能降碳力度,实施能效提升项目,开展加热炉节能改造。万元产值能耗降低7.12个百分点,碳排放强度降低9.08个百分点,节水213万吨,降低碳排放履约成本2095万元。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632.30万吨标煤,产值综合消费0.991吨标煤/万元,与上年相比,节约了49.02万吨标煤。同上年相比,全年COD排放下降1.92%,二氧化硫排放下降4.96%,氮氧化物排放下降12.78%,外排废水综合达标率99.95%,有控废气达标率100%,危险废物妥善处理处置率100%。

做细做实停工计划确认、检修项目审批、承包商落实、重点物资采购等工作,顺利完成大修改造。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在岗员工疫苗接种率91.01%,无确诊和疑似感染人员。

(2)供需复苏错位等因素推动石油石化产品价格上涨

2021年,在供需复苏错位、货币总量超发等因素推动下,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一些主要大宗化学品价格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了38.58%、14.89%、43.12%和31.43%。

(3)国际原油价格整体上行,原油加工量减少

2021年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需求端是油价全年上行的核心利好驱动,疫情带来的扰动仍在,但难以阻挡需求复苏进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累计加工原油1376.44万吨(其中来料加工40.47万吨),同比下降6.18%,主要由于本年实施了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装置检修。2021全年原油加工成本为3232.29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52.27元/吨,上升35.81%。全年原油加工总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92.22亿元,上升27.15%,占总销售成本的58.12%。

(4)系统优化持续深入

2021年,本集团坚持效益优先,强化产购销储运全链条优化。调整轻重质原油采购比例,提高原油采购灵活性和加工替代性。及时调整装置运行和产品结构,灵活调整航煤、柴油、液化气等产品生产,优化低硫重质船燃调和方案,保障能源供应。在全年原油加工量下降6.18%的情况下,同比增产汽油12.34万吨;柴汽比1.00,同比降低0.22;高牌号汽油比例43.17%,同比增长8.19个百分点。

优化生产计划,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新产品和差异化产品产量和比例,有效利用盈利装置产能,增产催化丙烯6838吨、高压聚乙烯7493吨、环氧乙烷2.26万吨,化工轻油收率提高0.75个百分点。进一步深化“产销研用”,拓展新产品销售途径,92号车用汽油和低硫航煤实现首次出口,累计分别出口3.91万吨、4.65万吨。持续开展费用管控,提升成本费用投入产出效率,加强全级次资金管理,细化统筹资金。加快推进“仓储+智能化”,自4月起,塑料产品全面使用共享托盘。

(5)创新发展增添活力

2021年,本集团发布“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的发展思路。1,500吨/年PAN基碳纤维二阶段项目氧化炭化生产线5月份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阶段)12月底完成试装车。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碳纤维火炬“飞扬”量产工作,碳纤维复合材料获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首次成功应用于高速地铁,示范性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为公司转型发展打造新引擎。

2021年,本集团组建成立碳纤维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成立氢能联合实验室,与东华大学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累计签订各类战略合作协议21项,“产学研用”步伐不断加快。现场安全管控项目助力规范施工作业开票流程,智能机器人正式投用提升仓库精细化管理。

(6)改革管理实现突破

2021年,本集团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三年行动,深化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拓展“马上就办”工作内涵,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标准化现场建设和标准化岗位建设,启动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工作,改善现场面貌和工作环境。

2021年,本集团调整优化管理体制,组建碳纤维产业发展中心,完成涤纶部与塑料部整合,优化炼油部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组织运行效率。优化调整合资合作、退休人员管理、商情研究等管理职能和组织机构。

2021年,本集团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制定经理层成员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完成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签约工作。开展干部胜任力模型建设,完善干部公开招聘机制。探索科研人员薪酬分配新机制,推进薪酬市场对标,制定项目长负责制激励实施方案。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净减员(包括自愿离职及退休人员)236人,占年初在册员工总数8466人的2.79%。

2、会计判断及估计

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容易受到与编制财务报表有关的会计方法、假设及估计所影响。该等假设及估计基于管理层的历史经验及其认为合理的其他不同假设。管理层基于这些经验和假设对无法从其他渠道进行确定的事项作出判断。管理层会持续对这些估计作出评估。由于实际情况、环境和状况的改变,故实际业绩可能有别于这些估计。

在审阅财务报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重要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应用这些政策产生影响的判断及其他不明朗因素,以及已呈报业绩对状况和假设变动的敏感程度等。主要会计政策载列于财务报表。管理层相信,下列主要会计政策包含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判断和估计。

(1)金融资产的分类

本集团在确定金融资产的分类时涉及的重大判断包括业务模式及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分析等。本集团在金融资产组合的层次上确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考虑的因素包括评价和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金融资产业绩的方式、影响金融资产业绩的风险及其管理方式、以及相关业务管理人员获得报酬的方式等。

本集团在评估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是否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时,存在以下主要判断:本金是否可能因提前还款等原因导致在存续期内的时间分布或者金额发生变动;利息是否仅包括货币时间价值、信用风险、其他基本借贷风险以及成本和利润的对价。例如,提前偿付的金额是否仅反映了尚未支付的本金及以未偿付本金为基础的利息,以及因提前终止合同而支付的合理补偿。

(2)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其他实现销售的成本后的金额。该等估计是基于流动市场状况及销售同类产品的过往经验。由于竞争对手为应对市场条件的变化会采取不同的行动,它可能会随之发生显着变化。

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存货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存货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中的较低者显示。

(3)非流动资产的减值

本集团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资产或资产组(该等资产(或资产组)包括特定生产装置)的可回收金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使用价值中的较高者),以确定资产(或资产组)是否存在减值损失。如果情况显示长期资产(或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可能无法全部收回,有关资产(或资产组)便会被视为已减值,并相应确认减值损失。

可收回金额是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或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由于本集团不能可靠获得某些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开市价,本集团在估计此类资产(或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时会采用所有能够获得的相关资料,包括根据合理和可支持的假设所作出有关产品销售收入和相关运营成本的预测,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例如,在预计特定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需要对特定资产组的产品销售增长率和相关成本增长率及折现率等重大会计估计参数作出判断。

(4)不动产、厂房及设备的使用年限及残值

不动产,厂房及设备均在考虑其残值后,于预计可使用年限内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管理层每年审阅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和残值,以决定将计入每一报告期的折旧费用数额。预计可使用年限是本集团根据对同类资产的以往经验并结合预期的技术的改变确定。如果以前的估计发生重大变化,则会在未来期间对以上估计进行调整。

3.1概述3.2比较与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与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比较如下:

3.2.A经营业绩

(1)销售净额

2021年本集团销售净额为人民币758.888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615.609亿元增加了23.27%。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了38.73%、15.08%、43.19%和42.87%。

(i)合成纤维

2021年度本集团合成纤维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13.748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14.724亿元下降6.63%,主要系本年大检修以及腈纶纤维常年亏损导致减产,合成纤维产品的销售量减少导致本期销售额下降。本年合成纤维的销售量同比下降32.69%。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了38.73%。其中,本集团合成纤维主要产品腈纶纤维的销售量同比下降了36.90%。腈纶纤维、涤纶纤维和其他产品的销售净额分别占合成纤维总销售额的84.10%、12.11%和3.79%。

本年度合成纤维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8%,比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

(ii)树脂及塑料

2021年度本集团树脂及塑料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99.627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94.197亿元上升了5.76%,主要系本年下游市场景气度回升,树脂及塑料产品的销售价格普遍上涨导致本期销售额上升。树脂及塑料的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15.08%,销售量同比下降8.09%。其中,聚乙烯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18.23%,聚丙烯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11.68%,聚酯切片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28.93%。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切片和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树脂及塑料总销售额的43.23%、36.57%、16.89%和3.31%。

本年度树脂及塑料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3.1%,较上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

(iii)中间石化产品

2021年度本集团中间石化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107.805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82.058亿元上升了31.38%,主要系本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中间石化产品单价上涨,中间石化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43.19%,销售量同比下降8.25%。对二甲苯、环氧乙烷、纯苯、乙二醇和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中间石化产品总销售额的24.24%、20.52%、17.01%、1.78%和36.45%。

本年度中间石化产品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4.2%,比上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

(iv)石油产品

2021年度本集团石油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418.844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301.396亿元上升了38.97%,主要系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石油产品价格上涨,石油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了42.87%,销售量下降2.73%。

本年度石油产品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55.2%,比上年上升了6.2个百分点。

(v)石油化工产品贸易

2021年度本集团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110.514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115.773亿元下降了4.54%,主要系子公司中国金山联合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金贸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的客户采购需求有所下降,本年的销售额分别下降0.57亿元和7.69亿元。

本年度石油化工产品贸易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4.6%,比上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

(vi)其他

2021年度本集团其他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8.350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7.461亿上升了11.92%。

本年度其他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1%,较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2)销售成本及费用

销售成本及费用是由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及其他业务收入等构成。2021年度本集团的销售成本及费用为人民币744.566亿元,比2020年度的人民币620.271亿元上升了20.04%。其中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贸易和其他的销售成本及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2.289亿元、人民币99.105亿元、人民币114.156元、人民币389.174亿元、人民币110.077亿元和人民币9.765亿元,上升21.36%、上升21.49%、上升49.73%、上升20.34%、下降4.57%和上升82.49%。

本年度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上年上升,主要是报告期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对应产品成本随之上升。

-销售成本2021年度本集团销售成本为人民币742.980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619.011亿元上升了20.03%。主要是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以及本年度部分生产装置经营效益不及预期或已经停产、生产工艺落后,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人民币5.876亿元所致。销售成本占本年度销售净额的97.90%。

-销售及管理费用2021年度本集团销售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682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4.863亿元下降了24.29%,主要是装卸运杂费人民币1.21亿元重分类至销售成本所致。

-其他业务收入2021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253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1.487亿元下降15.74%。主要是政府补助下降人民币0.25亿元,导致其他业务收入下降。

-其他业务支出2021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支出为人民币0.447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0.247亿元增加80.97%。主要系本年购买碳排放权费用增加人民币0.170亿元,使得其他业务支出增加。

(3)营业利润

2021年度本集团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4.322亿元,比上年度的营业亏损人民币4.662亿元增加人民币18.984亿元。2021年,受原油价格上涨及国内经济从新冠疫情影响中复苏,下游端需求扩张,营业利润较上年大幅上涨。

(i)合成纤维

本年度合成纤维的营业亏损为人民币8.541亿元,较上年营业亏损人民币3.642亿元增加亏损人民币4.899亿元,合成纤维板块的下游市场为纺织行业,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且本年检修导致开工率低使得营业亏损增加。由于部分装置闲置或技术落后,本年对合成纤维分部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人民币1.357亿元。

(ii)树脂及塑料

本年度树脂及塑料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0.522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12.621亿元减少了人民币12.099亿元,本年营业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大幅上涨,而下游市场供应饱和,销售价格涨幅低于成本价格涨幅所致。

(iii)中间石化产品

本年度中间石化产品的营业亏损为人民币6.351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5.816亿元减少了人民币12.167亿元,本年营业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大幅上涨,而下游市场供应饱和,销售价格涨幅低于成本价格涨幅所致。本年对部分市场条件恶化导致产品的预期销售价格无法弥补其生产及运营成本的上升的设备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人民币2.963亿元。

(iv)石油产品

本年度石油产品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29.670亿元,较上年营业亏损人民币21.987亿元增加了人民币51.657亿元,本年营业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销售价格上涨。

(v)石油化工产品贸易

本年度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0.437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0.420亿元增加了人民币0.017亿元,与上年相比无重大变动。

(vi)其他

本年度本集团其他板块营业亏损为人民币1.415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2.110亿元减少人民币3.525亿元,主要是因为煤炭价格上涨,导致自发电力销售毛亏上升。

(4)财务收益净额-

2021年度本集团财务收益净额为人民币4.146亿元,较上年度财务收益净额人民币3.323亿元增加人民币0.823亿元,主要是报告期内本公司存款平均余额增加,导致本集团利息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4.31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人民币5.088亿元,增加人民币0.776亿元。

(5)税前利润

2021年度本集团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7.211亿元,比上年度的税前利润人民币5.908亿元增加人民币21.303亿元。

(6)所得税

2021年度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6.445亿元,上年度所得税利得为人民币0.656亿元。主要是由于本公司税前利润增加导致应缴纳的当期所得税随之增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2021年本集团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20年:25%)。

(7)本年度利润

2021年度本集团税后利润为人民币20.766亿元,比上年度税后利润人民币6.564亿元增加人民币14.202亿元。

3.2.B资产流动性和资本来源本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现金流入及从关联方和银行取得的借款。本集团资金的主要用途为销售成本、其他经营性开支和资本支出。

(1)资本来源

(i)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本集团2021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为人民币39.500亿元,比上年的现金净流入量人民币16.798亿元增加现金流入量人民币22.702亿元。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业绩盈利,本集团2021年度经营活动流入量为人民币44.117亿元,比上年的经营活动流入量人民币19.951亿元增加现金流入人民币24.166亿元,2021年支付所得税人民币3.516亿元,较2020年支付所得税人民币2.439亿元增加现金流出量1.077亿元。

(ii)借款

2021年期末本集团总借款额比上年末减少了人民币23.060亿元,为人民币22.598亿元,是由于短期债券余额减少人民币30.178亿元,长期借款增加人民币7.00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人民币0.198亿元,短期借款减少人民币0.08亿元。

本集团通过对借款等负债加强管理,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使本集团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安全水平上。本集团的借款总体上不存在任何季节性。然而,由于资本支出的计划特征,长期银行借款的支出能被预先适当安排,而短期借款则主要用于经营运作。本集团现行的借款条款对本集团就其股份派发股利的能力并无限制。

(2)资产负债率

于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35.26%(2020年:34.25%)。资产负债率的计算方法为:总负债/总资产*100%。

3.2.C研究与开发、专利及许可本集团拥有各种技术开发部门,包括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化工研究所、塑料研究所和环境保护研究所,负责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设备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本集团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研究和开发经费分别为人民币0.930亿元、人民币1.106亿元和人民币0.943亿元,本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减少主要是装置设备工艺及产品技术研发的材料费用减少。

本集团未在任何重大方面依赖于任何专利、许可、工业、商业或财务合同或新的生产流程。

3.2.D资产负债表外的安排3.2.E合约责任-3.2.F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本集团应占其联营公司的权益,包括于中国成立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区”)的38.26%,计人民币20.236亿元的权益,以及于中国成立的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赛科”)的20%,计人民币12.704亿元的权益。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规划、开发和经营位于中国上海的化学工业区。上海赛科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和分销石化产品。

(1)报告期内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盈利情况说明:

2021年度,上海赛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7.232亿元,税后利润人民币31.259亿元,本公司应占利润人民币6.334亿元。

(2)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变动超过30%的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情况分析

a)2021年度,上海投发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减少40.86%,其主要原因是2020年处置助剂厂导致资产处置收益增加0.871亿元,使得2021年度经营业绩相比下降。

b)2021年度,上海金昌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减少924.67%,其主要原因是上海金昌的原材料聚丙烯价格上涨,使得上海金昌2021年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c)2021年度,上海金菲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减少71.49%,其主要原因是上海金菲的主要原材料乙烯价格上涨,使得2021年度经营业绩下降。

d)2021年度,浙江金联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减少77.14%,其主要原因是浙江金联库区改造项目尚未完成导致未形成规模收入,形成经营亏损。

3.2.G.主要供应商及客户本集团在2021年度内前五名供应商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化石油有限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及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商业储备有限公司。本集团向这前五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480.106亿元,占本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9.01%。其中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440.75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3.36%。而本集团向最大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353.780亿元,占本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50.85%。

本集团在2021年度内前五名客户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及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本集团由这五名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571.698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64.09%。其中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571.698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4.09%。而本集团向最大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45.653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比例为49.96%。

根据董事会了解,以上供应商和客户中,本公司股东和董事及其紧密联系人在中化石油有限公司中没有任何权益;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本公司之联营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及为本公司控股股东中石化股份的附属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商业储备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中石化集团的附属公司。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1、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全球能源和石化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能源的转型、生物基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传统石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跨国石油巨头纷纷提出绿色油气转型计划,部分企业拟退出传统石化业务。

在国家提出“3060”目标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在深入推进安全、环保、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整体向“少油多化”方向转型,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工艺是研发热点;二是炼油装置油品结构尽量降低柴汽比;三是传统化石能源围绕低碳清洁、节能减排进行重点研究和质量提升,加强碳资产管理;四是电池行业、页岩气供应不断崛起,可替代衍生品不断挤压石化行业市场;五是布局发展高端化学品生产;六是构建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七是各层面纷纷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计划,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试点示范。

当前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呈现“三个热极”和“三个强极”。“三个热极”是北美、东北亚、海湾地区。北美以美国为代表,海湾地区以沙特为代表,这两个“热极”得益油气资源丰富且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烯烃、聚烯烃及其高性能材料等产品快速增长的“热极”;东北亚以中国为代表,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成为主要石化产品的产能产量大量增长的“热极”。这“三个热极”合起来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占到全球总量的60%以上,甚至占比超过80%。“三个强极”是指北美、东北亚、欧洲。北美以美国为代表,东北亚以日本为代表,欧洲以德英法荷比为代表。“强极”的综合体现是整体技术水平高、企业竞争力强,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这样的代表性国家,其石化产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都属于世界第一梯队,“强极”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高的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高端材料和尖端产品方面占世界总量的比率远高于其他地区。

随着民营炼化项目快速推进、外资大型炼化公司加快进入,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石化产能将进入过剩阶段,市场竞争显著加剧。低效产能的开工率偏低问题将愈发严峻,民营产能的低成本规模竞争和下游产业链优势,将带来新一轮的洗牌段。具有全产业链、大规模、高原料油利用率、多元化产品等优势的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头部效应将更加凸显。更多企业将尝试向上下游继续延伸,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使企业从成本、产品种类和效率等各方面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2、公司发展战略

本集团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本集团将坚持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以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人才强企、绿色低碳、融合发展为导向,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在该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上海市“南北转型”要求,积极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谋划开展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进一步优化炼化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做强“碳纤维”等中高端新材料核心产业,以聚酯、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和延伸的中高端新材料产业链,助力上海市南北转型和金山区“碳谷绿湾”及地方产业园建设;发展风、光、火、生物一体化发电和制绿氢技术,实现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变,实现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多元化的产业联动发展、集群集聚,建设具有世界规模和一流竞争力的杭州湾北岸绿色能源、精细化工、高端材料产业基地。

3、经营计划

2022年,本集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筑牢安全环保防线,坚持效益导向,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2022年,公司计划原油加工总量1365万吨,计划生产成品油总量757万吨、乙烯82.52万吨、对二甲苯66.60万吨、聚乙烯43.1万吨,聚丙烯45.3万吨,乙二醇10.3万吨,腈纶纤维2.1万吨。为实现2022年的经营目标,本集团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筑牢安全环保防线

以公司新版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夯实安全环保根基,牢固树立体系思维,加强关键环节过程管控,提升装置平稳运行水平。强化安全、环保依法合规,抓实员工技能培训,持续开展“优良日”活动,切实提升员工安全行为规范,筑牢安全环保防线。

(2)坚持效益导向

坚持以效益为导向的预算管控,最大限度降本减费。以市场为导向,及时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多科技含量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科学制订检修计划。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提升节能降耗水平。构建全员全链条全系统全方位优化格局,努力创造更好的经营业绩。

(3)持续推进深化改革

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组织机构,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运营体制,加强对投资企业的过程管控,提高投资收益率。

全面深入开展5S管理,改善现场面貌和工作环境。推进平安工地建设。

(4)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业链布局

加快碳纤维核心技术攻关。开稳开好1,500吨/年PAN基碳纤维生产线,尽快突破以大丝束碳纤维为基础的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逐步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到产业化的全流程。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科创企业协同攻关,加快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成果孵化转化的培育,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对接。加快产业链布局。开工建设弹性体项目,补齐橡胶产业短板,延伸公司产业链。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的落实落地,努力打造具有世界规模和一流竞争力的杭州湾北岸绿色能源、精细化工、高端材料产业基地。

(5)践行“双碳”目标,做好转型发展

在国家“3060”的部署下,统筹好转型升级与减碳进程、结构优化与碳排放控制,打造低碳竞争力。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煤焦等高碳能源使用比例。重点推进南随塘河及腈纶部屋顶光伏等项目,发展风、光、火、生一体化发电和绿氢制造技术,实现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变;产品结构由传统火力发电厂“热+电+水”结构向新型综合能源供应中心“热+电+冷+水+气+氢”转变,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上海市绿氢供应中心。加快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技术的探索应用,持续提升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水平,做好碳配额、碳交易等工作。

(6)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挂职交流,推动年轻干部分批次挂职锻炼,建强后备干部人才队伍。推动“五懂五会五能”工作,抓实安全生产技能基本功训练,扎实开展岗位练兵、副班学习等工作,继续开展好各项业务竞赛。加强员工生活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机制建设,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多措并举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进一步抓好员工队伍建设。

4、可能面临的风险

(1)石油和石化市场的周期性特征、原油和石化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对本集团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本集团的营业收入大部分源于销售成品油和石化产品,历史上这些产品具有周期性波动,且对宏观经济、区域及全球经济条件变化,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原料价格及供应情况变化、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替代产品价格和供应情况变化等反应比较敏感,这不时地对本集团在区域和全球市场上的产品价格造成重大影响。鉴于关税和其它进口限制的减少,以及中国政府放松对产品分配和定价的控制,本集团许多产品将更加受区域及全球市场周期性的影响。另外,原油和石化产品价格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将继续,原油价格的上涨和石化产品价格的下跌可能对本集团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本集团可能面临进口原油采购的风险和不能转移所有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成本

本集团目前消耗大量原油用来生产石化产品,而所需原油的95%以上需要进口。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排除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原油供应的中断。虽然本集团试图消化因原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但将成本增加转移给本集团客户的能力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政府调控,因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段时差,导致本集团不能完全通过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弥补成本的上升。另外,国家对国内许多石油产品的经销也予以严格控制,比如本集团的部分石油产品必须销售给指定的客户(比如中石化股份的子公司)。因此,在原油价格处在高位时,本集团可能不能通过提高石油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完全弥补原油价格的上涨。

(3)本集团的发展计划有适度的资本支出和融资需求,这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石化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本集团维持和增加收入、净收入以及现金流量的能力与持续的资本支出密切相关。本集团2022年的资本支出预计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将通过融资活动和部分自有资金解决。本集团的实际资本支出可能因本集团通过经营、投资和其他非本集团可以控制的因素创造充足现金流量的能力而显著地变化。此外,对于本集团的资金项目将是否能够、或以什么成本完成,抑或因完成该等项目而获得的成果并无保证。

本集团将来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受多种不确定因素支配,包括:本集团将来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中国经济条件和本集团产品的市场条件;融资成本和金融市场条件;有关政府批文的签发和其它与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关的项目风险,等等。本集团若不能得到经营或发展计划所需的充足筹资,可能对本集团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4)本集团的业务经营可能受到现在或将来的环境法规的影响

本集团受中国众多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管辖。本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废弃物(废水、废气和废渣)。目前,本集团的经营充分符合所有适用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是中国政府可能进一步采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并且不能保证中国国家或地方政府将不会颁布更多的法规或执行某些更严格的规定从而可能导致本集团在环境方面产生额外支出。

(5)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人民币币值的波动可能会对本集团的业务和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和其它外币的汇率可能会波动并受到政治和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2005年7月,中国政府对限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允许人民币对某些外币的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自该项新政策实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均有波动。另外,中国政府不断受到要求进一步放开汇率政策的国际压力,因此有可能进一步调整其货币政策。本集团小部分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以外币(包括美元)计价。人民币对外币(包括美元)的任何升值可能造成本集团以外币计价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人民币价值的降低。本集团绝大部分收入是以人民币计价,但本集团大部分原油和部分设备的采购及某些偿债是以外币计价,将来任何人民币的贬值将会增加本集团的成本,并损害本集团的盈利能力。任何人民币的贬值还可能对本集团以外币支付的H股和美国预托证券股息的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6)关联交易可能对本集团的业务和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本集团不时地并将继续与本集团控股股东中石化股份,以及中石化股份的控股股东中石化集团,及其关联方(子公司或关联机构)进行交易,这些关联交易包括:由该等关联方向本集团提供包括原材料采购、石化产品销售代理、建筑安装和工程设计服务、石化行业保险服务、财务服务等;由本集团向中石化股份及其关联方销售石油、石化产品等。本集团上述关联交易和服务均按照一般商业条款及有关协议条款进行。但是,如果中石化股份、中石化集团拒绝进行这些交易或以对本集团不利的方式来修改双方之间的协议,本集团的业务和经营效益会受到不利影响。另外,中石化股份在某些与本集团业务直接或是间接有竞争或可能有竞争的行业中具有利益。由于中石化股份是本集团的控股股东,并且其自身利益可能与本集团利益相冲突,中石化股份有可能不顾本集团利益而采取对其有利的行动。

(7)大股东控制的风险

中石化股份作为本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本公司54.6亿股股份,占本公司股份总数的50.44%,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中石化股份有可能凭借其控股地位,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财务分配、高管人员任免等施加影响,从而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和小股东权益带来不利影响。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正丹股份
  • 中海达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长安汽车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