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色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3-31 20:45: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宝色股份300402)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公司所处行业为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业,主要是指特材非标压力容器及与之相配套的特材管道、管件等,是新材料业与先进制造业紧密结合形成的新兴行业,属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力、能源、医药、食品、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军工国防建设领域,是上述各行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为国家发展上述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种金属材料在我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行业的飞速发展始于2004年,在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石油化工、化工、冶金、电力、能源、海洋工程等下游行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行业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规模等众多方面实现了快速提升,多数重型压力容器装备已不再依赖进口,部分技术难度高、制造工艺复杂的关键高端核心设备已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实现了国产化,甚至很多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进入国际市场。但行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缺乏高端产品设计能力,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开发脱节,技术水平参差,为客户提供整套服务能力不足等,制约了我国特材装备制造商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现阶段,国内具有自主研发实力、实现生产规模化,工艺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标准,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将高质量的产品销往海外优质客户的国内企业较少。

  由于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业主要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能源、环保、海洋工程及舰船等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装备,市场需求与上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变化影响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等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报告期内,受益于传统化工行业处于上行周期,新能源、环保、军工等战略新兴行业也处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期,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装备市场空间广阔。受供给侧结构性持续改革和国家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下游化工、电力等行业持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特材非标压力容器的性能与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倒逼装备制造厂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新能源、环保等行业的装备需求对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装备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产品研发要求。因此,特材非标压力容器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具有市场、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制造厂商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积极抓住机会,完善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此趋势下,我国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行业优胜劣汰速度将加快,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型优质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经过20多年积淀,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特材非标装备制造领域内涉及特种材料品种最全、应用面最广、具备领先技术水平和一定产业规模的头部企业,“BAOSE”在业内树立了响亮的品牌形象。公司制造的多项大型特材化工核心装备均为国内首制,实现了我国在特材装备制造领域多项“零的突破”,陆续承接的多项世界级大型PTA、MMA、PDH、大炼化项目等成套设备的制造,不断刷新着我国乃至世界大型特材非标装备制造记录;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行业的战略转型,公司强势进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领域市场,研制的大型高压反应釜设备打破行业垄断,成为华友钴业603799)、宁波力勤等国内知名动力电池原材料生产厂商的重要供应商,产品成功延伸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为特材非标装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全球化工、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在化工、能源等装备制造领域占据较高的市场地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从事钛、镍、锆、钽、铜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高级不锈钢和金属复合材料等特种材料非标压力容器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服务与技术咨询,以及有色金属焊接压力管道、管件的制造和安装。产品主要应用于具有防腐蚀、耐高压、耐高温装备需求的行业。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产品为高端大型特材非标设备,主要包括换热器、塔器、反应器等压力容器及管道管件等,用于完成下游化工、冶金、电力、新能源、环保、海洋工程及舰船等行业项目的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是上述下游行业生产装置的核心配套设备。

   超大型PTA装置的反应器、冷凝器、塔器及配套的特材管道管件等核心设备;

   大型PDH(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的换热器、反应器等核心设备;

   炼油装置的塔器设备及化工装置的预热器、冷凝器、反应器等核心设备;

   醋酸装置的塔器、反应器等核心设备;

   丙烯酸、MMA装置的反应器等关键核心设备;

   ABS树脂一体化等新材料项目的核心反应釜、预热器等核心设备;

   医药、农药、日化等精细化工装置的有关设备;

   煤化工行业的换热器、反应器、分离器等设备。

   矿业冶金行业工业装置的真空蒸发器、换热器等设备。

  新能源领域:

   动力电池相关原材料生产装置的高压反应釜;

   光伏产业多晶硅冷氢化系统反应器;

   光热发电项目的蒸汽发生装置;

   地热发电项目的换热器等设备。

  绿色环保领域:

   工业污水处理装置的废水换热器、反应器、冷却器等设备,以及撬装模块等。

  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

   舰船用大型结构件、大型容器及深潜器附属装备等。

  3、经营模式

  由于公司产品为非标设备,主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定制,所以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的经营模式,即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图纸工艺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等,最终将产品交付用户。具体情况如下:

  (1)销售模式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主动搜集、针对性走访、相关客户邀标等形式获取市场信息,并采取公平竞标的方式获得产品制造合同订单。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与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工程公司、设计院和化工企业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同时有很多产品已销往国际市场。公司销售合同的结算方式一般采取“预收款、进度款、发货款、质保金”形式进行,具体的收款进度通过与客户协商确定。公司的盈利主要以赚取加工费为主。

  (2)定价模式

  由于公司产品主要为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设备,在市场上较难取得相同产品的参考价格,公司一般采用“原材料成本+加工费”的定价模式,加工费系根据工时、制造难度与复杂程度、产品质量要求以及附加利润等因素制定。

  (3)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钛、锆、镍等板材及其复合板、不锈钢,以及管材和锻件等,由于产品属于订单式生产,因此公司通常采用“以销订购”的采购模式采购原材料。采购工作主要由物流中心统一负责,根据生产计划、设计技术工艺报料、库存情况确定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通过招标、比价、洽谈等方式向相关厂商及经销商采购。公司对供应商的遴选采取合格供应商评价制度,通常向通过公司年度评价并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对于不能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通过比价、洽谈确定最终的采购价格和采购对象。公司从事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设备制造生产多年,与各主要供应商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充足、渠道畅通。

  (4)设计模式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包括技术协议,技术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设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司自行设计,由设计室根据客户提供的工艺状况条件和工艺参数进行产品施工图纸设计,并安排技术人员按照设计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校对、评审,经技术人员审核通过后,提交客户征询意见,经客户同意后组织生产;二是由客户提供的外来设计图纸的原图审查设计,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或无法满足制造工艺要求的部分与客户或原设计单位进行协商修改确认。

  (5)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生产部根据合同约定的产品交期和产品质量技术要求统一策划、组织、安排生产。公司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为6-12个月。对于生产负荷无法满足,技术含量不高的重复性和少量需要特殊设备和加工能力的工序,公司采用外包或外协加工的模式。另外,公司也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生产条件,对某些大型设备采取现场制造的生产模式。

  (二)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等情况

  1、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等情况

  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市场积累,公司在化工、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占据较高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大型、重型、特材装备制造方面,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实力位列行业第一梯队。报告期内,公司牢牢稳住传统优势市场,在PTA、PDH、MMA等化工装备领域斩获多个重大项目核心成套装置设备订单,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了公司在传统化工装备领域的市场地位和行业贡献;同时公司在化工新领域如ABS树脂领域崭露头角,在动力电池、光伏等新能源相关领域持续发力,获取了多个大额优质订单,持续夯实了公司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行业内已具备较高的水平和规模,订单持续攀升,业绩屡创新高,但由于合同设备不断趋于大型化、超限化、重型化以及交货期集中等特点,导致公司场地、设施等制约瓶颈,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解决产能瓶颈,公司已与江苏省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管委会、南通博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南通通州湾共同投资建设年产能2~3万吨的超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2、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等情况

  (1)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政策和行业因素

  特材非标装备制造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如化工、冶金、电力、能源、环保、海洋工程等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始终备受支持和鼓励,近年来,国务院、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政策,如《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中国制造2025》、《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关于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46 号)、《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要求加快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推动着公司所处的特材非标装备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行业发展来看,公司主导产品所属的化工行业当前正处于顺周期,一是随着国家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以及大型化工企业对规模效应的不断追求,使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速,极大带动了先进技术、节能、环保以及大型特材高端化工装备的市场需求;二是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为经济增长创造出内生的、可持续的总需求扩张,有效带动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上述因素都为优质的高端特材非标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同时,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国家大力开发与投资核电、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以及环保、海洋工程等战略新兴行业相关项目,这些行业对装备的需求也成为特材非标装备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

  2)公司自身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传统优势领域与新市场领域双轮驱动战略,构建以传统业务保规模,新业务促发展的业务格局,订单实现稳健增长。一是深耕传统PTA、MMA、PDH等化工装备领域,力争重点客户、重点项目高附加值优质订单的获取;二是大力开发新领域市场,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品牌等优势加大拓展环保、ABS树脂,以及动力电池、光伏等新能源相关领域市场,奋力向新的业务领域延伸,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结构,为公司发展持续增加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合同订单充足,任务量饱满。为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盈利能力,公司重点强化生产管控和成本管控。一是统筹规划生产排程,持续强化过程管控,合理调配内外部资源,全力以赴确保生产计划的落实;二是强化项目营销报价和成本预算管理,保证项目的盈利水平,同时持续推进“两金”压降工作,努力降低财务成本,进一步强化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按约定完成的设备量较上年增加,营业收入增长,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当前阶段,受益于化工行业处于上行周期,新能源、环保、军工等战略新兴行业也处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期,特材非标装备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保持稳定,经营方式、盈利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也没有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如下:

  1、市场优势

  公司凭借丰富的设备设计和制造经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产品涵盖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电力、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领域,在国内建立了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华东地区、新疆等西北地区为主,遍布全国其他区域的销售网络,成功开拓了美国、西班牙、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印尼、智利等国际市场,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与中石化、浙石化、逸盛、华谊、独山能源、华友钴业、利华益、东方希望以及西门子、拜耳、赢创化学、安德里茨、克瓦纳、维美德、东洋工程、TR等国内外行业知名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多次被评为优质供应商,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其所带来的品牌效应促进了企业形象的塑造,“BAOSE”在业内具有响亮的口碑。

  目前,公司在国内特材装备市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把握好国内主战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属于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将高品质的产品销往海外优质客户的特材装备制造企业,特别是在超限、大型、重型特材装备制造方面,已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闪亮成绩,为公司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公司已首次承接并成功研制了光热发电领域、新能源储热领域以及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相关设备,业务领域向战略新兴市场大幅拓展,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

  此外,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与中船重工相关院所、大连造船集团等一批知名舰船装备研究院所、舰船装备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配合完成了“蛟龙号”潜水器钛合金框架维修工作,成功开发了舰船用大型结构件、舰船用大型容器、深潜器及其附属装备等产品,使该市场成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

  2、技术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淀,公司积累了大量特材非标装备在整体方案设计、机械加工、成型、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现场检修等方面的经验数据,掌握了丰富的、独有的大型、重型装备关键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成熟的PTA大型钛钢复合板氧化反应器与钛、镍、锆及合金设备的制造技术、硬质合金堆焊技术、钛管胀接技术、超级双相钢(ZERON100)的成型焊接检测技术、钛表面焊缝的阳极氧化处理、氦质谱检漏、大型复合材料设备热态循环试验、超声波消应力技术等40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公司生产的多项大型特材化工设备均为国内首制,实现了我国在特材装备制造领域多项“零的突破”,特别是一批批超限设备的成功研制与交付,不断刷新着我国乃至世界大型特材非标设备制造记录。公司产品正逐渐实现大型化、精品化、成套化、国际化。

  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专注于特材非标装备的设计工艺研究,以及新材料的成型、焊接、表面处理等工艺与性能研究和装备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等,构建了江苏省有色金属压力容器及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系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并规范运行。近年来,公司积极实施创新驱动,依托研发平台,高效开展研发项目,如建设并完成了国家工信部立项的“海洋工程装备及舰船用钛及钛合金关键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研发了钛合金板材曲面成形焊接精度控制技术、大型PTA装置的现场研制、醇基多联产装置的研制等研发项目,解决了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应用、钛材激光焊接、换热管与管板智能焊接、钛薄壁换热管的强度胀接、347H高温合金材料的成形焊接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开展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获取,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研发经费超过6,000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

  3、装备优势

  公司拥有先进的特材装备制造生产设备、高精金属加工设备、专用分析和探伤设施,以及专业的检测设备仪器和热气循环试验系统等,并不断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等,部分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募投项目一期钛、镍、锆等材料装备制造生产厂区(超限装备制造厂房)的建设,也使公司的重型装备生产能力得到全面升级,公司设备生产保障条件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公司配备起重设备70多台,最大起吊能力达1,000吨,建有装配大型塔器的高跨厂房。下料装备和机加装备多数已实现数控化、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下料精度及速度,大大降低了材料消耗和后道工序的处理成本,如数控落地铣镗床(TK6920A/160X50)应用了恒流静压导轨、双齿轮齿条传动等多项成熟技术,配备的西门子840DSL数控系统控制5轴联动高精度加工能力,一次装卡完成五个面的加工,大大 提高生产效率;配置的PM2040HA型龙门加工中心、高精仿形加工引进双柱立式数控立车、纽威VM950S数控铣床、NL504SC数控高精度车床、10.5米数控龙门移动钻床、16米数控双柱立式车床等用以满足各类规格高精产品的研发、制造。成型设备方面,拥有W11S-185×3200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是国内加工能力较大的冷弯成形设备,同时,还配备了100、50、40、30、20、8、6、4(mm)等完整系列的卷制成形设备,可压制各种厚壁锥体、短节、弯头等。焊接设备方面,拥有各种自动或手工焊机及焊接辅机等近400台套,其中进口法国的SAF全自动等离子+TIG复合焊拼板焊机、钛合金管板机器人自动焊、机器人压缩电弧焊、伊萨钛熔化极MIG焊、昆山华恒的双枪等离子纵缝自动焊机、焊研威达的带极堆焊机、窄间隙焊接工作站、1600吨防窜滚轮架等设备,在特种材料装备制造业中只有极少数厂家配置。热处理设备方面,公司配备了智能热态试验平台(RT23-7500-7),炉膛净尺寸长65米、宽14.5米、高15.5米,最大承载1200吨,还配有中压、高压空压机、移动式空压机,与大型组装式热处理炉配套,共同构成了行业中最大的热气循环试验系统;中频感应加热系统可以进行焊前预热、焊后消氢及局部热处理,是对现有热处理设备的有力补充。检验试验设备配备了徕卡全站仪、氢氧氮分析仪、伽马射线探伤仪(200居里)、4MeV直线加速器、各种型号的X射线探伤机、磁粉探伤机、TOFD超声波探伤仪、10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便携式光谱仪等各种检验试验设备,具备全面的检验能力、材料成分分析及材料测试能力。表面处理方面,在超限厂房中配备了大型智能喷砂、涂装系统,通过式钢板抛丸机等。

  4、品牌优势

  公司深耕高端特材装备制造行业20多年,在化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创造了多个国产化、大型化设备零的突破,公司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PTA、PDH、MMA、炼化等装备配套与技术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产品实现了“特材化、大型化、精品化、国际化”“BAOSE”在业内树立了优秀的品牌形象,技术和服务获得了用户高度认可,在国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并逐步树立起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BAOSE”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多项产品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市级名牌产品。公司是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中国石化企业资源供应网络成员企业,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推荐企业,具有南京质监局核发的《计量合格确认证书》和《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质量控制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与国际质量控制标准接轨,钛、镍、锆及其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具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颁发的ASME(U、U2)证书和美国锅炉及压力容器检验师协会注册的NB证书,通过了挪威石油标准化组织(NORSOK)认证以及用于重大项目的欧盟PED及EN ISO 3834-2 认证;A1、A2级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A 级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获得了德国莱茵(TUV)公司根据标准ISO 9001:2015的审核和注册,获得了英国国家质量保证有限公司(NQA)根据标准ISO14001:2004和OHSAS18001:2007的审核和注册,实验室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国家实验室资质认证;通过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资质认证。

  5、区位优势

  公司地处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区,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制造企业,很多大型优质客户都集中在这一区域,非常有利于公司市场开拓与维护;区域内供应配套完善,有很多原材料供应商及外协加工企业,能够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提高采购的实效性,且能够充分利用便利的外协资源,提高生产弹性,应对订单承接的波动。另外,公司毗邻长江、长江三桥、205国道、宁芜铁路、宁安高铁、禄口国际机场,交通运输便利,使得产品可有效辐射至华东片区、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及国外众多国家和地区。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冠疫情反复、物流受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能耗双控等不利因素,在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的决策部署下,公司经营班子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持续深耕主业,坚持市场为王、持续优化结构、力保产品交期、强化管理提升,订单取得历史性突破,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664.22万元,同比增长15.07%;营业利润5,070.90万元,同比增长42.68%;利润总额5,189.78万元,同比增长38.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91.53万元,同比增长30.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774.31万元,同比增长53.10%。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情况如下:

  (1)深耕传统优势市场,加快发展新市场,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2021年,公司坚持传统优势领域与新市场领域双轮驱动战略,构建以传统业务保规模,新业务促发展的业务格局,业务领域得到拓宽,产品结构实现优化,用户数量有所增加,订单实现稳健增长。

  民品市场板块,传统业务与新业务齐头并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在传统PTA、MMA、PDH等化工装备领域,公司立足优势,紧盯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如承接了海南逸盛年产250万吨PTA项目装置核心设备订单,其中高压精馏塔单台设备超1250吨,是业内最大的钛钢复合材料塔器;承接了中石化仪征化纤采用KTS工艺包的年产300万吨大型PTA项目成套核心设备订单;首次承接了采用INEOS工艺包的海伦石化年产300万吨大型PTA项目主反应器订单,该反应器目前为INEOS PTA工艺全球单线产量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反应器。二是大力开发新市场,奋力向新的业务领域延伸。如首次承接了浙石化和山东利华益集团两套高性能ABS树脂一体化项目核心设备订单;在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新能源相关领域,继成功交付华友钴业一期项目、承接宁波力勤二期项目的基础上,再承接了华友钴业二期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加压釜设备订单;承接了四川顺应国内首台套硝酸法加压釜设备及配套搅拌系统,为承接加压釜成套设备奠定了基础;承接了新疆大全和新疆东方希望多晶硅项目核心设备订单。

  外贸市场板块,面对疫情挑战,公司勇于逆行,深耕核心业务。凭借品牌与技术优势以及多年来的良好合作,公司再次签订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城市发电项目的凝汽器设备订单;首次与业内极其严苛的西班牙TR公司签订了关于土耳其SASA公司的PTA项目订单;还在印尼金鹰造纸项目、张家港麦田公司俄罗斯项目、浙江青美邦印尼湿法冶金等项目上斩获订单;继2020年入围巴斯夫供应商名单后,正积极参与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的前期工作。

  关键国防装备市场方面,公司致力于深耕海洋舰船领域市场业务,持续跟踪中船重工相关院所、大连造船厂等现有主要客户的重点项目,同时积极开发国防装备新市场,拓宽国防装备产品类型和服务细分领域,努力扩大公司国防装备领域的产品份额。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2021年,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主业升级,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制与新装备的应用,同时持续强化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依托在手合同开展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发与创新,攻克设备制造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展自主研发项目23项,重点围绕新型钛合金及钛材设备在成型、焊接、热处理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为新型钛材装备在舰船及海洋工程、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技术储备;开发了薄壁双相不锈钢管板接头角焊缝焊接技术,实现了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焊接的批量自动焊,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推广了管头机器人自动化应用;利用SAF等离子弧焊拼焊装置开展钛板拼焊工艺研究,推动自动钨极氩弧焊堆焊工艺试验及带极堆焊,促进了内孔堆焊及小型带极堆焊设备应用。二是强化科技管理,加强项目申报和资质管理等工作。项目申报方面,入选南京市八大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库、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了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普惠性奖补、江宁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滨江开发区扩产能稳增长奖励等各级政府项目。

  科研成果方面,通过了江宁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中期检查,通过了深潜器项目的评审验收并按计划开展深空站项目实施;结题公司自主研发项目19 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期刊论文6 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资质认证和维护方面,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挪威船级社(DNV.GL)钛焊管级钛管道预制取证、ASME U临时场地取证、固定式压力容器制造证(A1)换证等9项取换证,以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体系等13项体系外审。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哈尔滨某高校联合研制大科学装置钛合金结构件,与江苏科技大学开展TC4钛材表面处理研究和S34709厚壁新型流化床开裂失效分析研究等。

  (3)持续加强生产管控,项目履约得到进一步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订单量饱满,设备交付量大,生产任务艰巨,加之南京新一轮疫情及双控、限电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生产秩序受到一定影响,合同交期压力较大。为确保年度经营目标,公司全面强化生产管控,加强内部资源统筹调配,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全力以赴确保产品交付,产能进一步释放再创历史新高。

  一是坚持总体规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综合考虑在手任务的紧急、重要程度,对生产任务进行分级,并根据材料供货、用电负荷、配套服务等外部因素和人员、场地等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制定应对策略,合理调配内外部资源;同时努力协调上下游供应链,降低配套环节对整体进度的影响。二是强化生产组织,保证了生产高效运行。持续加强生产、营销、物流、技术等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消除或压缩信息等待和传递时间,严格把控关键时间节点,快速响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及时进行纠偏,加强生产进度绩效考核,提高了生产计划执行率,以高效的组织实现了高效的运行。三是加强质量控制,避免返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技术、工艺规范,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加大对产品批量作业的工序以及关键工序的质检力度,保证各道工序的质量。四是坚持重大项目领导分管负责制。重大项目由管理层领导亲自挂帅,强化问题快速响应,时刻关注项目进度,及时解决技术难题,高效协调场内外资源,确保重大合同的顺利履行。

  (4)持续强化管理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成本管控和风险管控,不断增强公司盈利水平,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力推动数字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公司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一是持续加强成本管控。加强项目成本管控,以营销报价为基础编制项目成本预算,确保成本预算在设计、工艺、采购、生产、检验、运输等项目执行全过程的落实,使实际成本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保证项目盈利水平。加强财务管理,推行全面预算,修订《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追究和考核规定,持续推进“两金”压降工作,加大库存周转速度,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努力降低财务成本。二是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完善公司风险管控机制,为应对原材料价格的频繁波动,成立了价格管理委员会,从销售到采购形成紧密联动机制,有效降低了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持续加强营销重大合同的评审工作,加强对客户主体资格、建设项目合法性、履约能力和资信情况等审查,从源头上规避合同履约风险。制定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和规范了公司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有效促进了经营投资风险防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住安全生产的红线,增加环保设备投入,持续防范安全生产风险和环保风险。三是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在成本精细化管控方面,利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实现了财务与销售、采购、生产、仓库的一体化管控,为降低成本和营销预算(报价)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快速定制化设计方面,依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平台,对产品研发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了设计工艺的质量和效率。开展了基于TSN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特种金属高端装备焊接工业互联网项目,实现了对生产现场焊接过程中熔池、焊缝等大容量特征数据的实时采集、在线分析与控制,促进了公司制造智能化转型。

  (5)完善公司治理,持续深化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一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体系。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工作;修订了《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将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及业绩考核权和薪酬管理权、职工工资分配管理权、重大财务事项管理权6项职权明确列为董事会职权;制定了决策清单和履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企业党组织、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责边界,完善议事规则,固化“三重一大”事项党委会前置审议程序,推动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同时公司根据证监会、深交所的最新规则要求,修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信息披露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等,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规范运作,有效保障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通过对公司经理层成员实行固定任期和契约关系,以协议约定开展年度和任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薪酬和实施聘任(或解聘),不断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活力和创造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促进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三是合作建设南通超限装备制造基地。为落实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解决产能瓶颈,满足大型设备运输,实现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提升公司的绿色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公司充分利用江苏南通通州湾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与通州湾地方政府、基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宝色超限装备第二制造基地。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四是在南京江宁核心区成立了宝色管理中心。中心集设计、研发、营销及其他支持机构于一体,借助地域优势和人才集中优势,使营销业务往来更便捷,同时有助于招揽、吸引、留住更多优秀中高端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6)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促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一是思想聚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召开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汲取奋进力量。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开展基层员工座谈会,解决员工关切的各种问题。二是政治引领,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印发了《党委研究决定事项清单》《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不需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召开党委会研究“三重一大”事项46项,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不断丰富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载体,把党建活动融入到技术交流、干部培训、协助生产、后勤保障等工作中,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三是充分发挥群团、工会作用,为职工谋幸福,增强企业向心力,促进全体员工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一岗双责”,加强警示教育,深入开展节日期间正风肃纪及违规收送礼金、插手工程项目等专项治理工作;严格业务招待、费用报销管理;与关键岗位人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承诺书,压实责任;进一步强化招标、采购、外协、设备、基建等监督工作。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金属压力容器行业市场和生产技术十分成熟,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ASME持证厂商及证书数量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但行业发展仍不平衡,缺乏高精尖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情况普遍存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端产品制造受制于资金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呈现出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相对不足的竞争格局。其中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行业由于特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技术含量高,对生产技术、设备能力及工艺装备水平有较高要求,现阶段,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生产规模化,工艺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标准,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将高质量的产品销往海外优质客户的国内企业较少。围绕原材料供应及主要消费区域,我国现阶段形成了比较集中的三大特材非标装备制造基地,其中华东地区产值规模最大,西北地区依靠雄厚的材料优势成为中小型特材非标装备和配套件的主要生产基地,渤海湾地区在国内市场亦占有重要地位。

  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行业的迅速发展,给行业内领先企业带来了快速成长的机会。近年来,行业领先企业凭借技术、管理、平台等优势逐步形成强势品牌,在不同的产品细分应用领域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下游化工等行业的深度结构调整、安全环保门槛的不断提升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装备朝着大型化、高效节能、低碳环保、智能化、业务一体化等方向发展,拥有技术、市场、装备、规模实力的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小型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更加明显。

  2、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国民经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对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长期向好。

  一是下游行业结构调整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石油、化工等压力容器产品下游行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下游行业进入深度结构调整与整合,淘汰落后技术设备、严把设备质量关、摒弃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配置先进的节能环保设备已经成为下游行业的发展共识,为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行业内优质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中国炼油行业正在向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炼化产业正在步入竞争多元化的大变局时代。民营力量快马加鞭,打造炼化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国内主要的中长期在建、拟建和规划的大型炼油项目如盛虹炼化、浙石化二期、恒逸二期、中东海湾炼化、华锦股份000059)炼化、中科炼化、中委广东石化等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有序推进。在国内石油化工行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国际石油化工巨头也在积极布局,抢滩登陆中国炼化市场,据有关媒体报道,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外商独资石化项目有序推进,壳牌、SABIC、沙特阿美将与国内石化企业在炼化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恒逸石化000703)、恒源石化等为代表的民营石化企业也开始在海外实施炼化项目,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参与国际竞争。上述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提高盈利能力,必将配套乙烯、PTA、PX、PP、PE、甲醇、MEG等大型项目,进而需要相关的配套装置。在上述项目生产装置中,换热器的投资一般要占到总投资的20%左右,重量约占工艺设备总量的40%。因此受益于行业内下游客户需求增加,以及大型炼化基地和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陆续开建,相应的建设投资将会逐步转化为采购订单,为高端特材非标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二是在国家“双碳”战略下,能源产业转型,国家对于动力电池、光伏、天然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环保、海洋工程等新兴行业的大力培育与鼓励,将极大推动特材非标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迎来爆发性增长,成为引领世界绿色发展的主力产业,相应上游产业链也迎来爆发性增长,其中高压反应釜、预热器等高端特材非标压力容器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原材料生产工艺中的核心装置,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公司已经进入华友钴业、宁波力勤等动力电池相关原材料知名供应商的核心产业链。如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光伏产业,根据天合光能招股书显示,近年来由于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迭代、光伏产品成本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为各国重要的能源结构改革方向,包括中国、印度、美国、欧盟主要国家和沙特等能源大国纷纷宣布了大规模的新能源规划。不少国家计划到2050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包含水电)占比要达到50%以上。光伏产业发展增速在各类可再生能源中排名第一,成为未来新能源替代的主要力量,特材非标压力容器作为光伏产业原材料的核心生产装置,未来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国防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思想,“十四五”期间国防现代化将迈出重大步伐,国防关键装备领域将迎来景气度加速上行期,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加速推进,海装市场将迎来巨大市场空间。

  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出高效节能化、清洁能源领域延伸化、模块化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1)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广节能减排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共识,随着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制药等下游行业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高效环保压力容器将逐渐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压力容器。

  (2)向清洁能源领域方向发展。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步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国际间各主要经济体和工业化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中,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十三五”能源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发展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能源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清洁能源行业景气度的提高将会大大带动产业链上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换热器以及其他非标压力容器是核电、天然气开采及运输以及太阳能发电领域的核心设备,未来的需求增长情况持续向好。(3)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由于能源及化工行业一般涉及加热、蒸发、冷却、分离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等多种工艺流程,各个工艺流程反应设备的装配较为复杂。近年来,金属压力容器设备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成为行业趋势,要求进料一反应一出料均能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反应物及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尤其是在气候条件极端的地区、劳动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及对制造要求严格的客户,亟需提高装备的集成化程度、降低现场作业成本。模块化、集成化将成为未来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4)向高技术、大规模的方向发展。淘汰不具有经济规模、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具有实力的企业不断拓展生产领域,发展一体化产品链,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促使加快产品优化和产品调整结构。

  (5)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智能装备是化工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的重要支撑,化工行业要实现绿色智能制造目标,化工装备的智能化是基础、是关键;随着绿色化工发展思路逐渐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转变,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清洁化、绿色化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对装备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6)趋向于业务一体化。即生产厂商既可以作为业务的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也可以作为分包商进行设备的生产,业务一体化不仅可以简化下游客户的采购流程和采购成本,而且可加强压力容器设备生产商的相互合作,把设备生产者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关系,并通过分工生产,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中国制造2025》中也指出“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未来,业务一体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压力容器制造商将逐渐由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工程化、整合化迈进。

  (二)公司的发展战略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紧紧抓住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双碳”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历史性机遇,立足高端大型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主业,通过管理模式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战略,加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等,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品品质高端化、装备制造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时深入推进和实施转型战略,着力推动公司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从单一装备制造商向一体化全面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形成以工程一体化服务板块为龙头,以高端特材非标装备制造板块为主体,以舰船及海洋工程等关键领域装备、外贸板块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装备综合型服务商,实现企业做优做强。

  (三)2022年度经营计划

  “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逐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特材非标装备制造行业将全面进入快速转型期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革命也将加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能源装备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此期间,行业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将全面得到提升,形成高端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局面。2022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改革创新的关键之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进而有质”的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立足装备制造主业,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加速资源整合,扩大产业规模,转型商业模式,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公司发展动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扎实推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公司重点工作如下:

  1、以有效发挥龙头作用为出发点,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着力推动营销工作再创新局面

  一是持续强化营销管理。进一步优化业务员的市场区域划分,加强对分管区域市场和客户的跟踪调研,集中优秀营销团队聚焦重大项目、重点客户;提升业务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营销手段和报价策略,强化竞争对手分析和丢标总结,提高项目中标率;开展关键指标量化考核,持续完善营销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全力开展营销订货。紧盯政策调整、价格走势、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态势,多渠道搜集项目信息,实现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市场的深入调研。紧抓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和深度结构调整机遇,充分把握国家和大型民营化工企业投资契机,坚决稳住传统优势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积极响应“双碳”战略,抓住国家能源产业转型的机遇,努力拓展公司在光伏、天然气、太阳能、动力电池等新能源及环保领域的市场空间,拓宽公司服务领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巩固公司在舰船及海洋工程等国防关键装备领域业务,积极参与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制,进一步扩大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三是进一步加强货款回收。按月对回款进行系统分析,梳理不具备回款条件的影响因素,及时沟通处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保证回款比例。严格落实《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强化应收账款的清欠责任和考核,加大陈欠款清理力度,减存量、控增量,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

  2、以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为关键点,更加突出科技创新首要位置,着力增强竞争优势再蓄新动能一是持续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技术骨干人员收入,加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力度,激发技术团队活力,有效促进公司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以及新品研发等技术活动,并形成科技成果。二是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依托在手合同持续开展自主研发,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新材料的成型、焊接、表面处理等工艺与性能研究、以及热处理、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等,突破高端大型特材装备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瓶颈。三是持续提升智能化焊接水平。加快精品车间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场景的高质量TSN内网的建设和焊接数字化系统平台开发,实现现场焊接智能制造运用,做好公司产品的焊接质量要素管理。四是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力度。充分发挥产学研融合发展之力,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工程公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前沿技术探索、共性技术攻关等,进一步促进高端大型特材非标装备设计、研发与制造技术提升。

  3、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为突破点,积极拓展业务布局,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再迈新步伐

  一是持续推动业务创新,奋力向新的业务领域延伸。紧盯行业趋势,抢抓不同行业增长机会,抓住环保、新能源、海洋工程等战略新兴行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上述领域的订单份额,并着力打造优势产品,获取行业影响力,构建新业务大力发展的有利局面,进一步巩固公司传统化工领域业务与新领域业务双轮驱动。二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附加值和盈利能力。加强产业与资本的有效融合,着力推动公司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加服务型企业转变,从单一装备制造商向一体化全面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延伸公司的产业链,扩大产业发展空间,为公司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快推进通州湾超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实现万吨级自有码头港池、形成新产能。充分利用南京、南通两大制造基地的区域优势调整产业与市场布局,打造以中小型高端特材装备和大型中高端装备为主的两大制造基地,构建一体两翼(一个管理中心、两个制造基地)的战略布局。

  4、以加强生产管控为着力点,强化生产组织效率,着力推动运营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合同履约质量。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尝试推行项目制管理,打通营销、设计、工艺、采购、生产等关键部门跨业务间的协调障碍,在合同、采购、进度、成本、质量、风险、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同时将项目成员和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与项目利润目标挂钩,完善项目激励管理,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合同按期交付。二是持续提升效益和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水平是公司的立身之本,把增收增效作为首要任务,挖掘每个环节的隐含潜力,通过订货、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全过程的增效争创行业高水平。三是严抓产品质量管控。不断强化公司员工和外协厂家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强化质量考核、吸取总结经验教训等,确保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质量的持续稳定和标准。四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工厂建设。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各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与数字化流程再造手段,加快公司现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努力构建集实时可靠、安全共享、智慧决策于一体的智慧型工厂,提升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水平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5、以强化管理提升为切入点,全面夯实管理基础,着力推动管理效能再获新提升

  一是深入加强成本管控。持续抓好项目成本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全力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保证项目利润率。强化招标管理,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降低原材料采购、外协、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环节的成本。二是全面加强财务管理。继续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公司资产、债务结构,提高低成本资金获得能力;持续加强“两金”管理,强化两金预警机制,积极探索应收账款保理,提前实现资金回笼;继续常态化工作,优化合同付款方式,加大应收账款回笼,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订立严格履行合同评审程序,经法务审核后签订,重大合同法务参与谈判,提供法律风险分析和相关建议,降低合同风险;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报预警机制,确保无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设备责任事故,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排放指标,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持续加强经营全流程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和内部巡察,强化风险评估,堵塞管理漏洞,降低经营风险;持续做好疫情风险防控,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坚决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不断完善突发情况应对预案,压实各级疫情防控责任。四是强化人才队伍管理。多措并举聘请关键技术型人才,通过市场对标调整薪酬水平,提高薪酬竞争力,吸引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关键技术型人才;加强管理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管理型人才,做好干部的选育用管,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大力宣传企业“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加大技术教育培训投入,实施技能提高培训,重点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技能比赛、技术演练,使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6、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挥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助力公司价值的展现与发现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要求,认真做好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编制、披露工作,提升定期报告的披露质量和水平,确保投资者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内控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及时披露公司关联交易、权益分配以及其他重要信息的临时公告,并做好需履行持续性信息披露事项的跟踪管理工作,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多举措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不断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专业程度,加强与机构投资者、行业分析师、财经媒体等机构的沟通交流,尝试通过深入研究报告和报道引导投资者发现公司价值。

  7、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力凝聚发展合力,着力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再创新高度

  一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提炼各级党组织的有效做法,坚定历史自信。二是强化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党建业务融合形式、丰富融合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市场拓展、项目履约、创新发展、疫情防控以及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核心作用;开展“党员攻坚”项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把党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进一步规范投标、采购以及差旅招待等工作。持续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行为上划出界线,坚决守好廉洁从业底线。

  (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政策及环境风险

  公司从事的高端大型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业务和国防配套装备业务,主要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能源、环保、海洋工程及舰船等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装备,市场需求与上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一是近年来随着大型石油炼化、化工项目等投资持续回暖以及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的加速推进,促使公司营销订单充足,但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变化影响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若国内外宏观经济因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出现低迷或不确定增强,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收缩,可能造成公司营销订单不稳定,导致经营业绩下降。二是下游行业很多大型项目、工程投资规模较大,与国家产业政策关系密切,如未来国家关于化工、电力、新能源等产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则可能影响公司订单的获取和执行,从而影响公司业绩。三是目前国内新冠疫情虽然总体受控,暂未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疫情的反复和完全结束的时间不能确定,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随之可能带来的国际汇率波动、上下游产业链供需波动、海运费用和物流成本上涨、相关配套环节受阻、生产进度延迟等诸多情况,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积极研判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分析预测,加强市场风险预警能力,提前筹划有效措施应对市场变化,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变化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政策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提升核心领域的高端技术产品,持续提升化工装备产业优势,加大力度开拓军工、环保、新能源、海洋工程等战略新兴领域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努力促使公司由单一装备制造商向装备综合服务商转型,延长产业链,提升利润空间和盈利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载体,优化创新机制,支持创新活动,努力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和短板,掌握一批高端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一批高端高效、节能绿色的装备新产品,形成一批有水平、有规模、有质量、有后劲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和对公司其他各方面的影响。

  2、经营管理风险

  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公司将聚焦主业,扩大产业规模,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转型,随着上述发展需求,对公司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战略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虽然公司目前的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各项经营工作,但要实现高效有序运转,占据行业优势,仍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需要和市场形势,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放开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经营模式转型、产业规模扩大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将不利于公司的战略推进和长远发展。应对措施:公司将全方位加强内部管理,增强经营团队能力,不断完善与当前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研发、生产、质量、成本、薪酬、信息化管理体系或机制,努力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成本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等。

  3、应收账款风险

  一方面,根据行业特点,公司与客户之间一般采取分期收款方式履行合同,由于产品的生产周期及质保期较长,导致从签订生产合同到生产、结算、货款回笼需要一定周期,应收账款回款期较长;同时随着公司订单数量和金额的持续增长,公司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垫付款、保证金也不断增加,相应的应收账款累计金额也不断增加,公司承受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进一步加大。虽然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来源于与公司合作多年的优质大型客户,具有良好的信用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但不排除对方因宏观环境影响或发生重大不利和突发性事件,导致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的情况,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将可能对公司业绩和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一方面将加强自身对项目的生产管控,尽量避免因项目延期或质量问题影响货款回收。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客户信用度,采取不同营销策略,加强不良回款的控制源头;开展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强化应收账款的清欠责任和考核,强化回款风险的内部控制;定期召开回款催收清欠会议,统筹布置催收清欠工作,协调资源,制定策略,提高清欠工作水平。对超过回款期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4、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特材非标装备制造行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综合了设计、机械加工、成型、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安全防护等专业及技术,属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较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绝活的“工匠”,特别是设计、研发及高级焊接技术人才。虽然公司在激励机制、工作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止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有力措施,然而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头部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趋于市场化,核心人才的机会和选择也越来越多,因此公司存在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一是进一步改革薪酬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技术、营销等核心人员的待遇,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二是重视和尊重人才,为其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充分调动激发核心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三是坚持唯才是举,广开招聘渠道,有计划的引进、培养各类各级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做好人才储备规划。

  5、重大合同履约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公司承接的多为成套设备大额合同订单,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可能由于客户所在行业的市场和政策变化、自身财务状况等原因导致项目暂停或终止,从而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由于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公司订单交货期的高度集中等因素影响,出现产品质量和延期交货问题,导致合同不能顺利履行。

  应对措施:对于客户原因导致的履约风险,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与客户沟通,时刻把握项目的进展信息,了解客户的资金状况,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收取款项,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对于由于公司原因可能导致的履约风险,公司将加强领导负责制,狠抓重大项目的管控力度,全力以赴做好生产进度、关键节点以及关键制作工序的控制,重质量、保交期,做好重大合同履约。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四川长虹
  • 国民技术
  • 上海贝岭
  • 欧菲光
  • 捷捷微电
  • 新晨科技
  • 台基股份
  • 光智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