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化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4-21 18:59: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巨化股份600160)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的经营既有机遇,也经历了严峻挑战。总体上,公司主动应对困难挑战,主动把握市场机遇,较好完成公司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2021年,全球经济相对上年的深度下行转为强劲回升,带动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扩张,并随上游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化工产品价格整体回升,为公司改善经营业绩提供机遇。

同时,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能源消耗总量和消耗强度控制(简称“能源双控”)政策较为严厉,原材料、基本化工原料产品阶段性供应紧张,一定程度制约公司高负荷生产;叠加全球货币宽松、通胀预期升温,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大幅增加公司产品成本;公司氟化工仍处于探底后的回升阶段,叠加我国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处于《蒙特利尔约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的基线期(2020年-2022年),预期配额争夺激烈,公司产业链后端产品尚不能充分转移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制约公司业绩扩张;由于原材料、产品市场大幅波动,亦为公司的生产经营组织带来较大考验。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公司上下坚守初心使命、发展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革、新巨化起航”总体要求,聚焦竞争力,着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狠抓年度经营和发展目标任务落实,强化市场分析预测,强基础、保稳定、拓市场、优结构、抓机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增产增销增收增利、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核心产业氟化工的竞争主动地位增强。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86亿元,同比增长12.03%,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42.69亿元,同比增长34.05%;实现利润总额10.76亿元,同比增长685.5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9亿元,同比增长1,063%。主要工作分析如下:

(一)强化经营管控,提升经营业绩

加强经营指标分解落实、经营活动分析控制,着力增收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积极应对市场波动,狠抓市场机遇,严格费用支出,保证研发投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质量。

报告期利润总额107,58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13,695万元增加93,884万元。主要增减利因素分析如下:

1、增利因素417,947万元。

(1)产品价格上升增利349,484万元。主要是氟化工原料增利50,267万元、含氟聚合物产品增利65,182万元、氟制冷剂产品增利158,600万元、食品包装材料增利14,239万元、石化材料产品增利4,886万元、基础化工产品增利55,503万元、含氟精细化学品增利807万元。

(2)投资收益增加增利28,224万元。

(3)产品销售成本增利因素合计27,139万元,其中:因单耗下降增利8,942万元、产量变动增利7,198万元、副产品变动增利10,999万元。

(4)产品销售销量增加增利8,502万元。

(5)财务费用下降增利2,269万元,主要是汇兑损益变动影响。

(6)品种结构改变增利1,666万元。

(7)营业外收入增加增利663万元。

2、减利因素324,063万元。

(1)产品销售成本中减利因素合计237,797万元,其中:大宗原材料价格上升减利161,757万元、工资及制造费用上升减利76,040万元。

(2)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减利29,528万元,主要是晋巨公司原料路线、空分装置计提减值1.81亿元。

(3)研发费用加大投入减利19,493万元。

(4)管理费用上升减利12,455万元,主要是今年无社保减免,工资性费用同比减利8,730万元,排污费用同比减利1,704万元。

(5)其它收益减少减利9,599万元,主要是政府补助减少。

(6)其他业务利润下降减利6,230万元。

(7)营业费用上升减利1,319万元。

(8)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减利2,066万元。

(9)营业外支出增加减利2,835万元。

(10)税金及附加增加减利1,440万元。

(1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减利855万元。

(12)资产处置收益减少减利446万元。

(二)保产、增销,提升产业链的运行水平

克服能源政策冲击加大,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增多,原材料和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产业链不平衡不协调因素增多等困难,强化市场和产业链的运行分析,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精心组织生产运营,积极开拓产品市场,狠抓原材料和产品市场波动机遇,确保产业链的稳定运行、经济运行,实现主要产品的外销量稳步增长,产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基础化工产品自用原料化加快,产业链后端产品产销增速明显快于前端产品,沿袭产业链的高端化升级趋势。其中:HFCs产品在上年高基数上保持稳定增长,市场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氟聚合物、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等化工材料产品保持较快成长。

(三)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

着力增强公司发展动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研发投入。报告期,完成研发投入6.54亿元,围绕新基建、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继续加强先进氟氯化工新材料、新型绿色氟制冷剂与发泡剂、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新产品新应用研发,产业关键技术二次创新、“三废”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实施研发项目133项。完成主要成果17项,其中:小试成果4项目、中试成果7项、产业化成果6项。开发的乳液法锂电PVDF产品量产,PTFE、FKM系列产品性能和产能进一步提升,PVDC水性涂料、乳液、MA树脂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入选科技部“揭榜挂帅”重点专项,“高性能氟氯材料精馏耦合提效降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专项。公司及子公司申请技术专利受理96件(其中PCT申请9件),获得专利授权90件(其中美国专利2件、日本专利1件)。

着力产业升级,延链、强链、补链,推进项目发展建设。

推进数字化改革。完成30套生产装置零手动改造验收,43套生产装置“零手动”进入改造考核。实现SAP(ERP)、MES在分子公司全覆盖。搭建了经营管理、生产基地运营、财务共享、项目管理数字化驾驶舱和数字档案、OA集控平台的“四舱两平台”为架构的经营辅助决策数字系统,实现公司生产、经营、投资、管理等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

推进绿色化发展。根据“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双控”,建立以绿色标准、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项目、节能降耗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体系。建立能耗预算、总量控制、过程和结构优化的精细管理机制,提升用能效率和效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9.1%。严格能效标准管理,参与6个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制定,严格推行设备能效标准,加大节能节水降耗减排改造,全年节能降耗5400吨标煤。推广PVDC水性涂料、PVDF建筑膜、太阳能背板等公司产品及下游绿色产品在公司内部的应用,启动联州致冷公司绿色工厂、公司智慧营运中心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下属企业中,1家入选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1家被评为衢州市绿色低碳工厂、2家被评为省节水型标杆企业、5家获2021年衢州市清洁生产单位称号。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工具,加强智能控制,强化管理责任和管理标准落实,加强安全和环保隐患排查整改,最大限度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推进安全文明生产。强化公司及子公司规范治理,强化经营风险管控,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公司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较大的特征。作为重化工业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并且,产品价格弹性较大,业绩对产品价格高度敏感。行业供给、消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价格高波动及运行趋势变化,进而对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受经济回升、需求改善,“双碳”、“能源双控”政策对供给的阶段性影响,以及上游成本上升等共同影响,行业供需格局进一步改善,主要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同时,受益于产品价格回升,行业盈利水平经历2019年、2020年连续较大幅度下降后,2021年大幅回升。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公司行业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

(一)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1、氟化工原料

为本公司氟化工上游产品,包括无水氢氟酸及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产品,为基本化工原料产品。报告期,受供需格局改善,产品价格同比上涨80.91%,主要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产品价格上涨。无水氢氟酸因氟化工仍处于探底后的回升阶段,叠加疫情对致冷剂的消费抑制,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产品价格虽底部回升,但涨幅有限。

2、致冷剂

中国正式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该修正案于2021年9月15日对中国生效(暂不适用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该修正案规定:发达国家应在其2011年至2013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自2019年起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到2036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15%以内;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

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经各方同意部分发达国家可以自2020年开始削减,部分发展中国家可自2028年开始冻结,2032年起开始削减。

因行业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减弱,致冷剂产品市场自2019年开始下行调整。叠加新冠疫情、我国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进入《蒙特利尔约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的基线期(2020年-2022年),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预期配额争夺激烈,2020年处于深度下行调整。2021年,受经济回升、新冠疫情和未来预期配额争夺影响边际减弱,叠加成本推动、阶段性供给影响,致冷剂产品市场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但受制于HFCs预期配额争夺激烈,产品价格涨幅不能充分转移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部分产品仍处于阶段性亏损状态。

3、含氟聚合物材料

自2018年的阶段性行情高点后,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影响,经历2019年、2020年较大幅度的调整。2021年,在经济回升、新能源高增长以及上游原材料上涨的影响下,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尤其是下游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PVDF价格大幅上涨。

4、含氟精细化学品

本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业务占比较小,品种较少,处于氟化工产业链后端,除供需因素外,上游产品价格对其市场价格具有较大影响。2019年、2020年,受氟化工整体调整影响,其产品价格下跌。2021年,产品价格有所恢复,但力度较弱。

5、食品包装材料

公司VDC、PVDC规模处于全球龙头地位,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良好,且PVDC作为目前公认的阻隔性方面综合性能最好的塑料包装材料,下游消费市场需求总体平稳增长,其在其他应用领域亦不断拓展,鉴于其具有一定的消费品弱周期性特征,产品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6、石化材料

本公司石化材料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供大于求矛盾比较突出。产品价格在经历2019年、

2020年较大幅度向下调整后,2021年在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的支撑下产品价格回升疲弱。

7、基础化工产品

受化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影响,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在“双碳”、“能源双控”政策下,受经济回升、需求改善,产品价格突破前几年高点。

公司主要产品价格近几年走势情况如下:

(二)主要原材料市场分析

受全球货币宽松、通胀预期升温、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叠加经济回升、“能源双控”等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其中,工业煤和与能源价格关联度高的四氯乙烷、VCM、苯、能源消耗高的电石价格大幅上涨,并处于近年高位。作为氟化工的矿物原料的萤石因价格高点滞后下游氟化工产品,2021年产品价格略有下降,未同步下游氟化工产品价格上行。

(三)公司行业竞争地位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氟化工、特色氯碱化工600618)龙头企业,依托产业链完整、技术研发等竞争优势,坚定发展战略,持续加强研发创新、项目发展投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质增效,保持经营规模持续、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地位不断提升。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业务为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

公司完整产业链图示

(二)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品种多,应用广泛。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国防、航天、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电气、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不断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公司氟化工材料以其独特优异性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氟化工、特色氯碱化工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资源保障能力、市场变化等,制定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分解落实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采购:公司及下属经营主体单位采购部门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目录及其考核机制,按照原辅材料需求计划,通过招标采购、协议采购、战略采购、集量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向供应下达采购订单,约定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交货地、数量、质检要求等,并跟踪督促定单交互,到货后由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

生产:公司各生产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具体作业,组织产品生产,完成生产计划。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市场变化、生产装置运行状况,通过下达调度令,对生产计划进行临时调整。

销售:公司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客户订单计划、产品市场预测等,通过直销、经销等方式,落实销售计划任务。

研发: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要求等,制定公司年度科创计划,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满足公司项目发展和生产装置技术进步需要;公司研发机构及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科创计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

2、专业化经营模式

(四)市场地位

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于国内龙头地位。

(五)竞争优势与劣势

1、竞争优势

2、竞争劣势

——产品结构不合理。尽管公司在产业技术、规模处于国内相对领先地位,但相对于国际行业一流企业,公司产品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中端,大多数产品处于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产化替代所需的先进氟氯化工材料的有效供给不足,在不利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尽管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但相对于国际行业一流企业,在研发投入、能力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上仍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引领行业发展、创新国产化替代产品、把握新市场机遇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尚不能完全满足公司适应新经济发展和产业高端化、高质化升级需要。

——部分要素成本较高。公司地处的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国内前列,但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相对部分其他区域同行、原料指向地布局企业,工资、土地、能源、部分原材料、经营用房、环保成本等商务成本较高,环境容量较低,在节能减排指标非地区差异化制度下,“双碳”压力较大,对公司运营成本控制、项目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六)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七)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情况

如前所述,报告期内,行业产品供需改善、产品价格上涨,行业盈利回升。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实现增产增收增利,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业绩同比大幅上升。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变化。

公司成立20余年,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逐步转型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综合配套的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循环化、园区化特征,积累了空间布局、产业链、规模技术、品牌、市场、资源、装备、管理等多项发展氟化工及化学新材料竞争优势,形成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的格局与趋势。随着公司持续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

(一)产业链完整和空间布局优势

公司拥有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

经过20多年的深耕主业、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原辅材料适度自我配套、主辅产业集约协同效应明显的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公司竞争模式由单一产品竞争向产业竞争、产业集群竞争转变,为公司低成本运营、低本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积淀了坚实支撑。

公司主产业基地有64年历史积淀,为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高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以“美丽巨化”、“三零改造(零备机、零手动、零距离)”为突破口,坚持循环经济4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深入践行清洁生产管理模式,

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公司产业基地成为产业集约发展的美丽生态000010)化工园区。

以本公司为核心主体的巨化集团被命名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衢丽花园城市群,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依托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衢州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成为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新形势下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完成项目新征土地55.188亩,完成存量土地整合486.22亩,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发展空间。

(二)规模技术优势

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国内龙头地位。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平台和研发实力,对公司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持续动力。公司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

公司氟化工产品规模处于行业前列。公司是唯一拥有氟制冷剂一至四代系列产品企业,氟制冷剂规模处全球首位,数据中心用冷却液产品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公司含氟聚合物规模、品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经过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公司含氟聚合物产品线不断丰富,新应用品种不断拓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公司形成以VDC-PVDC为核心的特色氯碱新材料产业。公司基础氯碱规模处浙江省第一,氟化工原料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烷氯化物(含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产能规模和VDC、PVDC产能规模居全球首位,产品逐步向多元化、高端化、终端化拓展。PVDC为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正向新应用领域拓展。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行业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各分子公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形成了公司战略统领、内部分工协作、外部联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

公司在含氟(含氯)高分子材料、精细氟化工、氟化工相关环境科学和氟材料的分析测试、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原创开发能力、中试工程能力。立足自主持续创新,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和技术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技术专利受理96件(其中PCT申请9件),获得专利授权90件(其中美国专利2件、日本专利1件)。子公司宁波巨化“有机氯化物生产全流程和高效节能降耗集成技术”获宁波市2020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公司氟聚厂1项科技成果、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2项科技成果被评为“十三五中国氟硅行业优秀科技成果”;子公司巨化锦纶公司的“氨肟化合成己内酰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宁波巨化公司的"新型制冷剂原料高效绿色工艺开发及产业化"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一种彩色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ZL201210248705.6”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氟硅行业专利奖优秀奖、巨塑化工公司的“浙江省巨塑氯碱新材料企业研究院”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新认定省企业研究院。

(三)品牌优势

“JH巨化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产品R134a、环已酮、聚四氟乙烯为浙江省名牌产品;PTFE、R134a产品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R22、R134a产品通过UL认证;PTFE分散乳液、聚保鲜PVDC保鲜膜、聚包鲜PVDC保鲜袋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和欧盟EU认证;R134a(药用四氟乙烷)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和美国DMF归档号;公司汽车空调用制冷剂R134a(气雾罐型)、偏二氯乙烯共聚浮液、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产品通过“浙江制造”认证。“巨化”牌制冷剂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始终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浙江省产品信得过单位、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和衢州市首批“质量奖”。

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评定为2021年衢州市绿色低碳工厂;巨塑化工公司和宁波巨化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衢化氟化公司(主营产品:含氟制冷剂)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第五批);巨塑化工公司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为2020年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有效期3年)。

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订,衢化氟化公司主起草的“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工业用二氟甲烷(HFC-32)(T/ZZB2337—2021)、公司氟聚厂主起草的“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工业用八氟环丁烷(T/ZZB2338—2021),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于2021年8月30日发布,2021年9月30日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获“中国氟硅行业优秀创新型企业”、“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官方制冷剂供应商”称号。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衢化氟化公司同时获得“中国氟硅行业创新型企业”称号,被认定为“衢州市制造业龙头企业”;宁波巨化公司获“宁波市竞争力百强企业”、“宁波市制造业百强企业”称号。公司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冷暖制造“芯智奖”。

第95位,以及2021中国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市值500强企业排行榜第49位。

强大的品牌优势、严格的品质保证、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以及处于国内行业的龙头地位,为公司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开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优势

巨化集团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次创业(建设发展化肥和有机化工),经九十年代二次创业(引进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技术),2005年第三次创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经过长期大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和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艰苦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公司连续5年入选浙江上市公司内控30强。

近年来,公司坚持人才立企,依托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同时积极培养内部各层次、梯队人才,人才优势不断累积。报告期内,公司一人被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授予“十三五中国氟硅行业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一人获得"第六批浙江省特级专家"称号、衢化氟化公司员工陈芳列入2021年“浙江工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李洪明等16位公司员工入选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团省委“浙江青年工匠”培养项目。

(五)市场优势

公司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发挥行业龙头榜样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品质,延伸服务,与顾客合作共赢,为顾客创造价值,拥有健全的市场网络和忠实的顾客群。

公司地处长三角南端,产品市场相对集中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兼顾华北、西南市场,主导产品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中合成氨、甲醇、烧碱等产品具有范围经济特征,在周边市场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六)氟化工的资源与公用工程配套优势

公司地处浙、闽、赣、皖萤石资源富集中心区域,紧靠江西硫铁矿资源密集区,萤石、AHF就近采购便利,具有发展氟化工的先天资源优势。根据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2021年11月22日公布的《2020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赣、浙、闽、皖已探明萤石矿储量分别位居国内第1、2、5、6位。

公司为氟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公司控股股东拥有公用配套、物流商贸等完善的化工生产配套设施;公司深化与所在地浙江省衢州市一体化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用工程、运输物流、土地等资源、要素支撑。

氟化工所需的良好资源禀赋、完善公用设施配套支撑,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为公司氟化工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无。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公司愿景: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公司使命:成为一流企业。

公司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一体化发展,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管理、技术、市场、机制创新相结合,以氟化工为核心,以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新用途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充分发挥公司积累的竞争优势,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迈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实现产业基地特色园区化,产业链集成化,产品高端化、系列化、高质化、精细化、差异化、复合化,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氟化工的领先者,国内一流的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供应商、服务商。

2、业务单元战略

(1)氟化工发展战略

氟化工为公司的核心主业,坚持走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技领先的发展道路,氟聚合物、绿色低碳新型冷媒、含氟精细化学品协同发展,优先发展氟材料,进一步丰富氟化工产业链内涵,形成基础原料规模化、中间产品系列化、下游产品精细化和功能化的产业格局,实现氟化工向高端化、材料化、专用化转型。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氟化工企业,提升并确立国内氟化工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控制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公司跻身国际一流氟化工企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氯碱板块发展战略

坚持氟氯联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支持促进公司氟化工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氯碱产业在技术、市场、品牌、产品结构等优势,依靠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以氯碱新材料及特色含氯化学品为核心的新型氯碱产业链;借助外部平台,发挥宁波基地临港优势,加快公司本埠与宁波基地资源有效整合,加强新品种、新技术产品开发,力争在含氯化工新材料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成为有机氯和氯碱新材料的一流供应商,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食品包装材料供应商、服务商。

(3)煤化工产业发展战略

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的转型,打造区域范围基础原料优势供应商,协同保障公司重要原料供应。

(4)石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以打造国内特色石化材料综合竞争力一流的企业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做优、做强现有环己酮—己内酰胺产业链;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利用公司氯、氨资源优势针对性选择特色石化产品,实现错位发展;利用公司宁波生产基地临港及邻近宁波和舟山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区域优势,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先进制造业集群政策,重点发展先进特色石化材料,与传统石化企业差异化发展,做优做强做大公司石化新材料业务,丰富公司整体产业生态,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5)基础化工发展战略

坚持“基础化工原料化”的战略定位,实施“总量控制、安全可靠、差异竞争、数字化改造、绿色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公司核心产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按照适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原则,推进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为核心产业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配套原料的同时,实现自我有机增长。

2022,公司实施上述发展战略具体计划,见下文“公司2022年经营计划”内容。

(三)经营计划

1、经营计划进展说明

公司报告期的经营计划是:确保经营稳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一定增长,保持产业创新升级投入,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和经营风险。

2、2022年经营计划

风险提示:本经营计划为董事会基于对2022年经营环境的判断,结合公司发展战略、自身经营资源条件,制定的工作目标及相应措施,以期引导公司上下争取更好的经营和工作业绩,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鉴于2022年,公司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公司董事会尚无法判断未来外部经营环境、内部条件会发生何种重大变化,亦不能确定该重大变化会对公司经营活动带来何种影响。同时,公司经营层在努力确保实现经营目标的前提下,亦会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计划、经营策略。因此,本计划的实施结果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特别提醒投资者:本计划不构成公司的业绩预测以及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应当充分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注意投资风险。

(1)经营环境与条件分析

2022年,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困难因素增多。但也应当看到,国家面对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和能力;也应当看到,公司持续坚定推进发展战略,多年不断积累的优势与有利条件正不断向竞争力转化的趋势。

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是:

①全球经济面临通胀、货币流动性收缩、复苏乏力的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冲击全球贸易平衡安全、供应链安全的风险挑战;

②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存在增速放缓的风险挑战;

③公司仍将直面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价格高位波动,产品需求增长放缓,疫情防控压力增大,时有局部疫情发生引发运营循环不畅的困难挑战;

④行业产能扩张提速,存量市场“大鱼吃小鱼”、新市场“快鱼吃小鱼”的行业竞争格局演变,以及HFCs配额基线期最后一年激烈竞争的挑战。

存在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是:

①2019年以来,驱动氟化工深度调整的下游行业调整、疫情影响、HFCs配额争夺等主要驱动力量趋弱,2021年行业增长有所恢复,部分与新能源相关的氟化工材料显现出强劲增长趋势;

②多年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抑制了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在经济恢复下,行业供需格局继续改善,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经历前两年深度下行后,2021年拐头上行,在通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原材料和电力成本上升的驱动下,预期2022年公司部分主要产品的年度均价存在稳中有升的可能;

③在供给阶段性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外部循环不畅的环境下,有利于公司积累的高度一体化、专业化、规模化、高“内循环”等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的稳定运行、生产成本有效控制、产业链衍生延伸发展的相对竞争力;

④我国新基建投入和全球新能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将保持较快增长,以及公司持续研发投入不断积累的动能,有利于带动和推动公司氟氯化工先进材料业务成长,推动产业链的高端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⑤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营造公司改革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2)总体工作要求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革、新巨化远航”为工作主线,坚定发展战略,以绿色产业培育发展、绿色技术广泛应用、绿色制造升级为抓手,深入推进绿色化发展;以推进“零手动、零距离、零备机”工程和“124N”数字化改革任务落实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以加大科技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为抓手,推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竞争力和竞争地位;以优化空间布局、数字组织变革、人才机制建设为抓手,拓展公司发展空间、增强持续发展动力;以安全运行、科学运行、高效运行为目标,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3)经营计划

2022年,保持经营稳定增长,保持产业创新升级投入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行业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和经营风险。

2022年主要经营计划

公司预计,2022年度公司资金净流入1亿元。2021年末公司资金余额为23.25亿元,公司资金基本满足公司2022年度的经营、投资资金需求。因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及对外投资产生的阶段性资金缺口,公司将通过对外融资解决,融资利率预计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4)重点工作措施

一是全面分解落实各项经营目标任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统筹协调资源配置,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月度计划管理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严格执行纪律,强化进度、质量的过程控制,努力提升计划执行率和营运质量。

二是稳生产、拓市场。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前提,“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为目标,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坚守底线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与治理力度,巩固和提升生产装置“零手动”水平,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优化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链本质安全环保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强化全员教育、全面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提升,为产业链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以确保HFCs以及盈利产品高产稳产、产业链经济运行为目标,完善复杂环境下的产、供、销、储、运及公用工程的协调保障机制,强化市场筹划、机遇把握,优化供应结构、市场布局结构,积极拓展供、销市场,加强市场研判、产业链经济运行分析和经营活动分析,及时响应市场、政策环境变化,保持生产经营的灵活性、针对性,促进增产增销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地位。

三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打造氟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产业链的高端化延伸,新基建带来的新消费市场、生产装置的技术进步和提质增效、发展动能培育等,强化科技创新、固定资产投入,加快新市场进入步伐、产业升级步伐,增添发展动力,培育竞争力、增长点,巩固提升竞争地位、竞争优势。

全年安排科技创新项目111项,总费用11.54亿元(本年度费用5.06亿元),重点围绕氟聚合物高端化、特种化、新品种、新用途、新工艺;PVDC水性涂料、药包面涂、石油开采、无纺布纤维等应用领域新品种;氟制冷剂(冷媒)绿色低碳化、HFOs新工艺、冷却液工业化系列化;化工新材料技术储备;精细与功能化学品新品种、新工艺;产业提升“四新技术”;循环经济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节能和环保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开展研发,力争全年科研成果转化4项,新申请专利50项,授权专利25项以上。

全年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3项(含前期项目9项),本年度投资额23.54亿元、用款24.54亿元,推进公司产业进一步向氟氯化工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转型升级。强化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控,力争抓紧建成新增8.55kt/a悬浮PTFE技改项目、新增10.1kt/aPTFE扩能项目、新增5kt/aHFP技改项目、新增7kt/a氟橡胶技改项目、10kt/aPVDF项目二期B段、新增48kt/aVDF技改扩建项目、5000吨/年巨芯冷却液(一期1000t/a)、年充装34.208万吨新型环保制冷剂及汽车养护产品项目(二期)、海外氟化工项目、浙江时代锂电材料一期配套工程(7万吨/年烧碱)项目、3.5万吨/年碳氢制冷剂项目、合成氨原料路线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39000Nm3/h空分技术改造项目、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400kt/a一氯甲烷扩能项目(一期新增150kt/a)等项目;抓紧30kt/aPVDF技改项目(一期)2.35万吨/年PVDF树脂项目、10万吨/年正丙醇技改扩能项目等在建项目,尽早发挥项目效益。加快高性能含氟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HFO项目、270kt/a环保型氟产品(二期AHF)、44kt/a高端含氟聚合物、新增1kt/aETFE、新增13kt/aHFP项目、高端多元醇项目、高性能聚酯新材料及有机醇单体项目等项目的前期进度,创造开工建设条件。

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零手动、零距离、零备机”目标,深入推动“124N”数字化改革任务,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智慧运营、智慧治理水平,推动组织变革、效率变革、管控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变革,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和效益。以绿色化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产业消费,推进产业绿色化,加强氟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的品种开发、新用途开发、新应用推广,为绿色产业提供有效供给;推广应用绿色技术、节能装备、节能材料、节能工艺,推进节能减排降耗、资源利用率,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循环经济水平;推广绿色标杆对标,积极开展“零碳”工厂、绿色工厂、森林花园工厂、绿色品牌、绿色产品创建。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激发活力;强化专业系统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不断增强驾驭市场、应对风险的能力;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发展战略落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开放促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优化制造业基地空间布局;坚持合作共赢,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2、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

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污减排。

3、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增强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利用“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4、重要原材料、能源价格上行和碳排放控制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萤石、氢氟酸、硫磺、电石、工业盐、甲醇、工业苯等。水电汽是公司生产所需的重要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预期下,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引发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以及能源“双控”政策更趋严厉,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推进生产装置数字化改造,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用,降低物耗、能耗;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原料多样化;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道,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持续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延伸,优化产品结构,压减高耗能产品业务比例;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资源。

5、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为属基础化工产品。在能源“双控”、双碳新目标约束下,如果国家对基础化工产品出台更加严格的限制政策,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争力水平;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6、氟制冷剂产品升级换代风险

我国氟致冷剂品种众多,按使用进程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CFCs类氟致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

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会议规定:发达国家以1989年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平均水平为基准线,2004年开始冻结,自2010年开始削减,2020-2030年间允许有年均0.5%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供维修服务使用,2030年以后削减量100%;发展中国家以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生产量和消费量为基准线,2013年开始冻结,自2015年开始削减,2030-2040年间允许有年均2.5%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供维修服务使用,2040年以后削减量100%。在我国,其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于2013年被冻结,2040年以后完全淘汰,目前其生产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

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目前主流的氟致冷剂品种。因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发达国家应在其2011年至2013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自2019年起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到2036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15%以内;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经各方同意部分发达国家可以自2020年开始削减,部分发展中国家可自2028年开始冻结,2032年起开始削减。

第四代HFOs类氟致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是HFCs的替代品种方向。

目前,公司为第二大R22、第一大HFCs企业,并已建成运营两套HFOs生产装置,HFOs品种和规模处领先地位。

氟制冷剂的升级换代,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为公司带来市场机遇,但亦不排除,由于升级换代进程加快,缩短产品和资产的生命周期,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或导致公司氟制冷剂业务收缩,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风险。

措施:发展TFE下游氟聚合物及氟精细产品,逐步使R22制冷剂原料化;努力提升《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的基线期内的产销量,争取更多的HFCs配额;积极加大第四代氟制冷剂、HFCs削减期的混配过渡品制冷剂、绿色低碳制冷剂、新型含氟冷媒的研发,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制冷剂行业的竞争地位;继续加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发展,推进公司氟化工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升级,巩固和提升行业竞争地位。

7、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较低。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亦相应增加,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

措施: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创新,强化成本管理,挖掘装置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创新驱动,重点发展高附加价值的四代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及精细化学品、PVDC新品种等,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产业链高端化升级;根据产业链分工趋势,整合利用好他人资源。

8、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

鉴于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我国局部疫情时有发生,不排除因新冠疫情局部扩散、当地政府临时采取阶段性应急措施,导致区域物流受限,再次对本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措施:统筹抗疫和市场经营工作,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预案准备与内外资源有效整合,发挥产业链完整优势,确保公司安全有序经营。

9、其他风险 无。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索菱股份
  • 力合科创
  • 满坤科技
  • 华蓝集团
  • 金麒麟
  • 日上集团
  • 景旺电子
  • 飞天诚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