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来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4-25 21:09:0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来股份300393)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根据能源与气候智库(ECIU)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的践行碳中和目标,其中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双碳”目标。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成长空间非常广阔,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

2021年光伏行业受到硅料价格高企、海运成本飞涨、行业限电限产等多重阻碍,新增光伏装机虽不达业内年初预期,但仍突破历史新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或将达到170GW。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54.88GW,同比上升13.9%。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约29.28GW,占全部新增装机的53.4%,历史上首次突破50%。2021年户用装机达21.6GW,创历史新高,约占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的39.4%。我国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已达到308GW,位列全球第一。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220GW,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超过75GW。

根据Bloomberg统计,光伏发电成本在10年间已经下降超89%,且据IRENA预测,光伏在未来仍有30%-50%的降本空间,有望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电源类型。因此,光伏将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国家政策对光伏支持的力度不容小觑。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光伏发电相关的政策,主要涉及装机规模、发电补贴、发电消纳等多个方面,积极鼓励和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由此可见,推动光伏产业向前发展的力量已成为国家力量,而这种国家力量可以足够维持光伏行业的长期高景气。

在“30-60双碳”目标指引、市场需求驱动、利好政策刺激等多重作用下,光伏行业将进入大规模、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光伏发电年均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光伏发电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光伏发展将进入平价时代,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实现市场化发展、竞争化发展。

目前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光伏辅材和设备以及光伏应用系统等环节,产业整体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迭代更新快、各环节集中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等典型特征。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及平价上网的推进,光伏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大规模产能扩建阶段,行业整体投资规模大,同时更低的成本诉求驱动行业技术不断更新,新产能的投入也带来了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优的产出结构,从而造成各环节均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竞争格局变动较大。公司当前业务主要涉及光伏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和光伏应用系统三个环节,位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公司已在光伏行业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光伏行业,主要专注于光伏背板、N型高效单晶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侧重于分布式户用光伏领域的光伏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销售与运维,实现了光伏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系统三大业务板块的共同发展。公司背板的量产基地位于江苏省常熟市,N型高效电池及组件的量产基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光伏应用系统开发管理团队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公司实行集团化经营,战略统一,目标导向,三大业务板块既实行独立经营决策又互相联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业务及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下:

[注:上图中红色虚框内的为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中目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类型为:中来FFC双面涂覆型背板、中来KFB/TFB涂覆/复合型背板、中来透明/透明网格型背板、N型单晶双面高效电池、N型单晶双面高效组件、分布式光伏应用系统及服务等。

(三)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技术研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公司设有独立的光伏薄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电池、组件技术研发中心,采用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管理体系,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导入五个阶段,流程明晰,同时公司加强与IMEC、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建立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生产—市场开发及应用”于一体的研发流程,推进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高效开展。子公司之间会根据各自技术、产品、市场客户的不同在研发模式上进行相应的优化。

2、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为自主生产,报告期内拥有两个量产基地,其中背板量产基地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电池及组件量产基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均设有独立的生产部门组织实施生产计划,建立了“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和对市场行情的预判提前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公司接到订单后先评审,然后生产计划部根据每月订单情况,及时制作本月度的生产计划,保障客户所需产品的按时交货,同时报至物控部门,根据公司生产和销售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的安全库存标准,有序排产。

3、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设备、耗材等的物资采购。公司物控部根据客户的订单或订货合同、生产计划以及库存情况制定原辅材料采购计划并提交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负责具体采购。采购定价主要采取询价模式,并根据“适时议价、季度议价、年度议价”的原则确定动态调整采购价格。采购部结合公司营销与生产计划,来编制部门的年、季、月度的工作目标与采购计划,并负责公司采购的相关方案拟定、检查、监督、控制与执行,同时针对不同的原材料类别进行物料管控,控制存货水平。

4、销售模式

背板、电池及组件实行自主销售、自主开发,背板板块设有营销中心,分设市场部、销售部、海外销售部、终端开发部、客户服务部,电池及组件板块设有中国区销售中心、海外销售中心、海外大客户销售中心、全球市场部,与客户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光伏应用系统主要以系统设计建设并网模式为主进行销售。

(四)公司市场地位

1、光伏背板:公司专注光伏先进背板材料研发制造,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背板制造商,具备全系列背板生产制造能力,年产能超1.7亿平方米,可配套近40GW组件,累计发货超过160GW,其中,FFC双面涂覆背板累计发货超过90GW,户外稳定运行超13年,终端客户零投诉。2018年,公司在业内首创透明网格背板产品,成为行业内首家量产透明背板的企业,并于2021年发布“Hauberk”2.0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因其高耐候性、高透光率、高反射率能带来组件更高的发电增益,广受市场认可。报告期内由于受原材料PVDF树脂价格明显上涨影响,K膜背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主打的FFC涂覆型背板产品无需使用PVDF,且供货稳定,产品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报告期内FFC双面涂覆型背板产品销量稳步提升,单品出货量同比增加约170%,公司的背板业务在背板行业中始终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2、高效电池及组件: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来光电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高效N型TOPCon双面电池研发并实现GW级量产的专业化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骨干企业,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和“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双荣誉的企业,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拥有国家CNAS认证的光伏检测中心、省级高效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公司高效产品之优秀品质、安全性能以及可为客户带来的价值优势,公司N型高效产品自2016年以来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GW,获得全球范围内多家客户的认可。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亦取得了显著成果,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21年9月出具的校准证书显示,公司实验室研发的182尺寸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5.4%,虽然距离量产仍需进一步的努力,但对于公司技术研发成果值得肯定,公司目前N型TOPCon电池技术水平以及电池转换效率在行业内处于前列。3、光伏应用系统: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来民生主要负责分布式新能源领域的集成服务,打造新能源场景下的家庭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是目前分布式户用市场独家以N型双面组件主推户用市场的企业,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家庭光伏电站的开发、设计、建设运维等业务,拥有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依托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对经销商、终端用户友好的利益共享推广模式,在业内建立了较好的品牌口碑、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及广泛的经销渠道。另一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来新能源致力于光伏+的业态创新和开发,把光伏电站与生态农业、交通业、旅游业、建筑业等通过光伏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打造绿色综合体,努力打造成为集销售和运维于一体的优质EPC服务商。经过近几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具备了创新的系统设计能力、较强的电站开发能力、完善的电站运维能力,同时公司与多家央企、国企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优势明显,是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户用分布式光伏应用系统业务发展模式并大力推进“整县开发”,加速扩充基于J-TOPCon2.0技术的N型电池产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体营业收入581,953.7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5%。但是,由于受2021年光伏行业上游硅片等原材料和海运运输费大幅上涨、技术迭代引发计提资产减值、与联营公司关联交易当期未实现收益需递延等多方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但总体而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状况和市场拓展情况良好,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如下:

1、市场驱动

2021年,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及鼓励下,光伏行业迎来新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54.88GW,分布式光伏装机约29.28GW,其中户用装机达21.6GW,创历史新高。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220GW,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超过75GW。行业需求的进一步增量对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随着光伏技术的迭代更新,市场对于公司产品价值有了进一步理解,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增量。

背板板块,公司主打的双面涂覆型背板产品以其长期的可靠性、13年的户外实证“零缺陷”成绩、优异的性价比等多重优势进一步获得全球范围内组件客户的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双面涂覆型背板出货量占公司全年总出货量的63%以上,较2020年度进一步提升。

高效电池及组件板块,在P型技术路线量产效率逐渐逼近物理极限的情况下,N型TOPCon电池以其28.7%的理论极限效率(最接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效率)正在逐步崛起,加之报告期内主流厂家逐渐加码N型技术并公布N型产品的量产计划,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加速提高。公司自2019年开始量产N型TOPCon电池及组件,积累了丰富的量产经验,基于该产品光电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衰减率较低、弱光响应好等多方面优势,进一步获得客户的认可,此外公司亦通过持续的技术、设备研发及工艺改进,持续推进降本提效工作。

光伏应用系统板块,报告期内国家推出了“整县推进”的政策,为户用分布式市场注入了新的动能,户用新增装机规模首超集中式,成为我国新增装机的主要来源。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并联合合作伙伴推进项目签约和落地工作,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与13个县、74个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拟建容量达到8.29GW,这为本报告期及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研发驱动

背板板块、高效电池及组件板块以创新研发为内在核心驱动,背板业务方面,经过十三年的持续研发及工艺改进,目前公司已拥有超过10种不同结构的背板产品,并于2021年发布“Hauberk”2.0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因其高耐候性、高透光率、高反射率能带来组件更高的发电增益,广受客户好评,目前使用透明网格背板产品的客户有晶科、隆基、黄河水电、协鑫、正泰、大恒、秦能等客户,客户使用稳定,销量也在逐步提升。高效电池及组件业务方面,中来光电建有光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研发试验与实践应用,相继推出了N型TOPCon双面高效电池、IBC高效电池、Niwa Super大尺寸N型TOPCon组件、Niwa Black全黑组件等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产线的技术改造及新产能的扩建,推动基于大尺寸硅片及J-TOPCon2.0工艺的大尺寸TOPCon电池的量产应用,大幅简化工艺步骤,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助于提高产品转换效率及良率。

3、管理及业务驱动

目前,各业务板块均已配备了成熟的管理团队,构建了符合各业务板块实际运营情况的组织架构,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深入致力于企业内部运营的精益管理,通过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对集团的中高层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在背板和光伏应用系统两大业务板块的绩效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增强激励机制,以项目精益管理的形式设定目标,将提案的数量以及最终实现的降本增效成果纳入相应的考核当中,达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报告期内,为促进公司应用系统业务拓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中来民生调整业务模式,为上海源烨提供EPC服务。截至本报告期末,中来民生与上海源烨合作项下已经立项建档电站容量1,067MW,已经开工电站容量995.60MW,已经验收交付666.46MW。

4、产能驱动

公司现已拥有常熟背板及泰州电池组件两大量产基地,为N型单晶产品的高效化、产能的规模化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泰州“年产1.5GW N型单晶双面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的建设,至报告期末,公司N型TOPCon电池产能累计投建达3.6GW。另外,公司于2021年6月启动了“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8GW建设,布局山西基地。上述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在高效单晶电池领域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公司高效电池产能的扩张。

(六)关键技术指标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来光电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N型TOPCon电池片及N型TOPCon高效组件,通过多年来对N型产品相关设备、工艺、材料所做的技术储备与积累,报告期内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进一步优化。

高效电池:报告期内,子公司中来光电原2.1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为23.5%以上,新投产的1.5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由于投产于报告期末,因此报告期内暂无量产数据,截止本报告披露日,根据爬坡情况,产线量产效率可达24%以上。此外,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21年9月出具的校准证书显示,公司实验室研发的182尺寸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5.4%。高效组件:N型TOPCon高效组件转换效率超过21.5%,首年衰减仅1%,25年衰减不超过10.6%。公司N型TOPCon双面组件产品以其高功率、高可靠性、高双面率、低衰减、低温度系数等一系列优势,深得客户好评,产品遍布多个国家,为公司当期以及未来的经营业绩带来了积极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量产技术优势

公司中、高层经营与管理团队主要是技术出身,均为行业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行业内有丰富的经验,对于光伏市场的趋势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判断,制定的技术路线和研发目标在布局上较有前瞻性。公司及子公司中来光电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CNAS认可的光伏薄膜实验室、光伏组件实验室,也是TUV南德、TUV北德的目击认证实验室,省级高效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通过和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及IMEC等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升级主要产品。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0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实用新型专利103件、国外PCT专利9件,公司正在持续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及专利申请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布局。电池组件业务板块自实现TOPCon2.0工艺量产论证后,积极推进产能扩充,并基于可量产的目标着手182/210大尺寸的组件产品的开发及技改,组件大尺寸产品的升级带来整体成本的下降,将提升盈利水平;背板业务板块注重FFC透明背板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增加自动产线以提升产能及降低成本,增强技术研发量产形成的规模优势。

(二)产品质量管理优势

作为集研发、设计、制造以及销售为一体的光伏企业,在各个环节都有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化要求,在研发与设计方面,公司依托国家级光伏薄膜实验室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从产品初期研发、中期调整、后期成型并设计,严格执行公司内部的评审标准并积极争取外部认证,报告期内,公司的多款背板、组件产品获得TUV、UL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进一步扩大质量认证的产品范围,公司的功率增益型透明网格背板获得了苏州市科学技术局的“2020年度苏州市核心技术产品”,产品质量技术壁垒进一步提升。在制造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按规定构建奖惩制定,与各级工作人员绩效挂钩;其次,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现场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同时在全面抓好整体质量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工序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大管理措施形成关键质量控制点,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厂质量验收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在销售的后期维护管理方面,公司有经验较为丰富的售后客服、运维团队,连续十三年终端客户零投诉,并通过“追日行动”持续跟踪公司FFC背板的户外实证表现,自2015年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报告期内,公司组织人员远赴甘肃省进行考察,电站当地沙尘暴频发且风力经常达到十级以上,对于光伏电站而言,在此类气候条件下作为实证对象极具考察代表性,考察电站自2013年建成至今已经户外稳定运行超八年,背板依然光洁如新,良好的检查结果以实际情况证明了产品的可靠性,标志着公司产品在产品质量管控中的优异表现。

(三)业务渠道建设优势

光伏背板:经过十三年的应用验证,公司生产的光伏背板凭借其高质量及卓越稳定的产品性能,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积累了广泛稳定的客户群体资源。目前,团队与全球前二十大组件厂商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隆基、阿特斯、晶科、晶澳、中利腾晖、天合、韩华、国电投等。此外,公司推出的透明网格背板系列产品,得到了国外客户的青睐,销售网络进一步打开。

高效电池和组件:通过在实践中持续积累的技术、工艺等各方面经验,公司团队以客户为导向,逐步建立中国及全球四大区域(中东、欧洲、亚太、南美洲)的销售布局。目前,公司与中国电建601669)集团、国家电投集团、晶科能源、黄河水电、ACWA、夏普、日本丸红等均维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多个重要项目的供货,如东北国电投137MW、湖南火电35MW、大庆黄河16MW、ACWA 490MW、unisun 12.05MW、vogt Gmbh 37.76MW项目等,同时结合未来发展规划,公司已逐步确立了以全球分销市场(即屋顶分布式市场)为未来主要市场的销售发展路径,布局全球市场。

光伏应用系统:截至报告期末,中来民生户用分布式业务覆盖已达14省400个县左右。在持续的业务推广及增量中,中来民生始终将终端用户经济利益、安全保护放于首位,根据用户项目具体情况(如房屋面积、承重、朝向、对于颜值的要求等具体情况)充分评估,依托公司在N型TOPCon电池组件产品的效率优势、安全优势,同时基于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精专的渠道,业务的复制和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具备了强大的电站开发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一县一代”的模式快速抢占下沉市场,并创新与央国企合作的业务模式,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整县/整镇(村)分布式项目开发、实施。在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与多家大型央企、国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也通过与大型央企、国企的合作,推广N型高效光伏屋顶系统,拓展公司优势产品和系统的应用场景。

(四)人才管理优势

2021年,公司迎来“十四五”持续快速增长新阶段,光伏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迎来高速发展机会,因此逐渐加大对影响企业运行的关键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全面、系统地提升关键人才能力,持续发展关键人才,搭建有层次的人才梯队,同时公司不断完善价值贡献体系,本着“量入为出,多劳多得”的原则,薪酬政策与奖金分配方案逐步向高绩效高贡献的业务板块关键人才倾斜,为公司战略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在关键人才的留存方面,公司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中的业绩考核及个人绩效考核,提高公司核心员工对公司的坚定信心,推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19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一批、第二批股票售出后的清算,未来将继续选择合适的方式实施员工激励计划,提高员工收入与获得感,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度是公司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主要受国外硅料厂商停产及全球疫情的影响,硅料供需严重不平衡,致使国内硅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由于公司经营规模较小,且处于产业链下端,更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时海运费剧增,加之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等原因,经年审会计师审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336.1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4.19%。

受上述主要外部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公司管理层始终坚定信心,按照年初既定经营计划努力经营,同时及时根据行业情况、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扩充产能、强化研发、布局市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1,953.74万元,同比增长14.45%,总体保持着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加快产能扩充,发挥规模化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两大制造板块均稳步实现了产能的扩充。背板板块,2021年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进方式扩充年产能约3,000万平米,至2021年末已拥有背板年产能超1.7亿平方米,可配套近40GW组件。高效电池及组件板块,公司积极布局大尺寸高效电池产线的产能建设及扩充,新扩产能落于两大生产基地,“年产 1.5GW N 型单晶双面 TOPCon 电池项目”位于泰州姜堰,该项目已于2021年12月完成投产并进入爬坡期;“年产 16GW 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该项目将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先行建设8GW,目前尚在建设中;截止2021年末,公司高效电池累计建成产能3.6GW。制造产能的扩充一方面是公司基于行业及市场需求做出的审慎经营决策,另一方面也是公司产品核心技术达到可规模化量产的结果,此外产能扩充有助于发挥生产的规模化优势,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为后续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奠定基础。

(二)持续加码研发,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公司以自主研发创新为发展根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研发可快速规模化量产技术为导向。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18,059.44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10%,同比增长3.65%;同时公司已储备并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此外,公司重视专利技术的保护,截止2021年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0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实用新型专利103件、国际PCT专利9件。

得益于公司持续的投入及积累,公司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背板板块,2018年公司在业内首创透明网格背板产品,并于 2021年发布“Hauberk”2.0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并实现量产,报告期内该产品销量较上年进一步提升,客户包括晶科、隆基、黄河水电、协鑫、正泰等企业,使用情况稳定;公司新推出的FFC-JW20背板亦在报告期内获得了UL、TUV莱茵等机构认证。同时,公司也紧密布局了技术储备工作,将功能性纳米材料开发、增强封装材料开发等多个项目列入研发进程,为将来的技术突破做经验上的积淀。高效电池及组件板块,2019年公司高效电池产线从N-PERT全部升级为N-TOPCon(即公司目前所称N-TOPCon1.0),并于2020年完成N-TOPCon2.0技术(工艺步骤较1.0少3道,良率效率较1.0有明显提升)储备,2021年将N-TOPCon2.0技术规模化运用于新建产能,截止报告期末,运用N-TOPCon2.0技术的“年产 1.5GW N 型单晶双面 TOPCon 电池项目”已实现投产。同时,公司也在持续推进N-TOPCon3.0技术的研发,在2.0降步骤、提效率及良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降低材料成本的工艺技术,与此同时,下一代TBC技术的研发亦是技术团队研发的重点,为公司未来在N型高效电池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石。

(三)调整户用分布式业务模式,积极布局整县推进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来民生专注于户用分布式光伏市场,根据国内户用分布式光伏的市场环境、客户消费习惯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等要素,2017年至2020年主要采用赊销业务模式,但由于赊销模式项下对资金占用量占用较大,因此该模式对公司户用业务的进一步开拓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此,公司积极探索业务模式的调整,并于2021年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开展合作,合资设立项目公司上海源烨共同开发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具体由中来民生为上海源烨提供户用光伏EPC工程服务,上海源烨根据项目进度分批支付公司款项。报告期内,公司户用业务主要为与上海源烨的EPC业务,截至本报告期末,已经立项建档电站容量1,067MW,已经开工电站容量995.60MW,已经验收交付666.46MW。公司与上海源烨的合作,对于公司加快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资金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的政策红利下,公司积极开拓整县或者整镇(村)项目,与上海源烨等投资方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发、建设及实施,已与海南市崖州区、滕州市姜屯镇等多个县/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仍在持续开拓进程中。

(四)强化安全体系,严把质量关口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持续升级,在现有生产体系下,公司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对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导,并按规定建立奖惩制度,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公司建立安全员管理团队,严格执行每日安全巡检制度,对现场安全进行巡回检查,持续跟踪安全整改措施执行情况,并定期汇总分析。此外,报告期内乃至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形势仍处于严峻态势,对此,公司已于报告期内建立并强化了以板块负责人为首要责任人的专项防疫团队,负责员工、外部客户、供应商、货运司机及车辆等的防疫配套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疫情对于公司正常经营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始终贯彻“零缺陷”质量意识,以ISO9001为质量管理基本体系框架,使用VOC的机制导入客户的声音,建立CS体系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内部推行精益六西格玛和QCC的管理模式,提升产品良率和产品可靠性,结合ERP、WMS、MES等系统规范管理以及自动化的智能制造,确保产品及其原材料的可追溯性。此外,公司内部制定有严格质量管控相关制度并要求公司技术、质量、生产(安装)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且明确降本必须以不损害产品的品质为前提。截至2021年末,公司N型高效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GW;在户用分布式领域,已布局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市;同时,公司每年组织背板板块“追日行动”,主要跟进运用公司双面涂覆型背板十年以上的电站情况,经实践验证,公司双面涂覆型背板十年如新;公司亦联合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持续开展FFC背板的户外实证、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持续开展透明背板组件的户外实证,经户外曝晒和雨打,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性能。另外,公司积极开展金点子收集、质量评比等活动,集思广益寻找生产中遇到的瓶颈,制定相应改善方案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为公司增强经济效益。

(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2021年,受制于日益复杂的全球疫情影响,全国光伏产业链供应承受了较大压力,尤其是上游原材料扩张周期较长导致的阶段性供需不平衡,导致硅料价格持续飙升,成本压力传至下游,从而抑制终端产品业务发展;同时,疫情下国际物流运力紧张导致海运费大幅上涨,对出口海外的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

面对市场变化,公司积极采取措施,根据行业和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优化采购计划,不断开拓新供应商,强化“产、供、销”管理。与此同时,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加大背板、电池及组件产品研发力度、升级工艺流程并通过精益化管理,实现了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生产经营计划,为2022年更好的拓宽海外多样化目标市场做好布局。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在国家力争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光伏行业将进入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的“黄金发展期”,其产业链一定会更加注重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和材料的降本,结合公司现状,“十四五”期间公司将走上“高精尖稳融”发展之路。高,即从“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更全面地过渡到对“全生命周期、高发电效率、低度电成本”指标的追求。公司开发的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将不断提高,单位投资成本持续下降;在发电效率方面,使采用透明背板的组件对比双玻组件优势将持续扩大。

精,以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为导向,扩张公司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的产能;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精益管理为手段,造精品、出精品、用精品。

尖,加大尖端装备的合作及研发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与尖端装备供应商合作研发与成果共享,全力支持产业链装备的全面国产化替代,保持技术的持续领先。

稳,逐步布局产业链上游硅料环节,为公司未来产业供应链安全以及终端用户售价的稳定做准备,进一步赋能终端用户。融,充分发挥产业链价值互补的优势,通过对政府资源、产业链、资本、技术、产能、市场、人才等要素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公司将通过“高精尖稳融”的发展之路,力争实现以下战略目标:

一、做大光伏背板规模:公司背板业务已进入成熟稳定发展期。产品覆盖普通白色背板、黑色背板、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全产品系列。为匹配市场装机规模及未来双面组件发展趋势,公司将增加背板的产能,持续加大透明背板技术研发,完成扩产、降本,计划至2025年,每年新增至少5,000万平方米以上背板产能,争取透明背板市场占有率30%以上。

二、做强N型双面电池:公司电池处于快速成长期。依托在N型电池技术领域的深耕与积累,目前已拥有多项N型技术相关专利。公司将持续降本扩产增效,降本方面:实现N型TOPCon电池设备国产化率100%,降低设备投资;优化工艺,使用更大尺寸硅片,降低银浆用量;扩产方面,计划有序扩大电池产能,发挥规模效应;增效方面,2023年实现技术升级,开发出TOPCon3.0技术;营销方面,公司将积极拓展全球N型组件分销市场,强化全球屋顶分布式市场的营销力度,同时进一步稳固欧洲和中东等地大型地面电站投资企业的业务关系。

三、做优分布式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营销和服务、推广一站交付式电站解决方案:公司将扩展分布式户用光伏业务,并不断挖掘全国代理商资源,计划到2025年,累计为国内1万个村50万户家庭提供绿色能源服务;扩大工商业及BIPV领域的投入和业务;公司将在TOPCon技术在特定应用场景的效率成本优势基础上,持续与合作伙伴通过多种形式调配优势资源,在新能源电站一站式交付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布局硅料项目投资:公司拟进军光伏产业链上游硅料领域,拓宽公司产业链范围,实现上中下游一体化布局,保障未来产业供应链安全,同时也助于终端用户售价的稳定性,为高效电池及组件的市场开拓进一步扎实后盾,提高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根据规划,公司计划通过5年时间完成“20万吨工业硅+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建工作,分期推进。

(二)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重点着力于光伏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系统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通过板块间及各职能中心的良性联动与高效协同,加大各业务板块产品的研发及技术升级,扩大产能及生产规模,完善渠道及应用端建设,加强品牌市场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各板块的正循环。与此同时,公司将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拓宽现有业务范围,从战略上考虑布局上游硅料领域,形成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1、光伏背板板块

2022年,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技术研发升级、推进成本降低,积极扩充背板产能,规划2022年将扩充背板产能5,00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适当的销售策略、价格策略,提升产销协同程度,加大渠道开发和品牌推广力度,深化与业内优质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透明背板的市场占有率。

2、高效电池及组件板块

2022年,公司将狠抓高效电池产能、研发、营销模块。

产能方面,公司将积极落实泰州中来“年产1.5GWN型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项目”新建产能的爬坡,加快山西中来“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8GW产能建设,争取2022年公司高效电池产量达6GW,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泰州新建1GW高效组件产能的建设投产,并适时布局组件新产能的进一步扩充;

研发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加大N型高效电池研发力度,从电池工艺、装备、材料方面努力形成技术壁垒,在进一步优化N-TOPCon2.0量产工艺的同时布局TOPCon3.0技术以及更新一代的TBC技术,着力于提效降本;同时推进高效组件的研发,以产品的高效率、高性价比为目标,根据硅片减薄及组件大尺寸趋势,开发适用于高效率N型电池的超多主栅、无主栅等组件封装技术,满足市场的需求;

营销方面,2021年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海运费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大幅上涨以致部分订单亏损,最终导致电池及组件毛利率为负。2022年公司将深刻吸取前述教训,一方面提升上游原材料价格、供需关系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已调整定价机制,长单争取采用浮动式定价模式,同时进一步结合公司自身情况着力于全球分销市场(即屋顶分布式市场)的营销渠道打造及建设,以品质性能、安全性为依托,强化专为屋顶分布式设计的Niwa品牌轻量化组件的推广,并根据Niwa产品侧重点的不同分设子品牌,子品牌包括但不限于NiwaBlack(侧重高颜值)、NiwaSuper(侧重高效率)等等,满足分销市场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3、光伏应用系统板块

2022年,公司将继续投身“整县开发”,携手合作伙伴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建设。根据2021年公司子公司与上海源烨签署的EPC服务合同,约定第二年至第五年的年平均新增装机容量目标值不低于1.5GW,即根据约定,中来民生2022年起的四年将优先向上海源烨提供每年不少于1.5GW户用分布式EPC服务。此外,公司也将深化与央企、国企、大型金融机构在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合作,依托公司成熟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能力,并结合销售渠道、业务模式、团队及产品优势,进一步布局分布式市场。

4、硅料业务板块

基于光伏产业链下游扩产周期短、产能增长速度较快,而上游原材料扩产周期长、产能释放慢等原因,工业硅和多晶硅将会成为制约公司核心业务稳定发展、持续盈利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司从战略上考虑布局上游硅料领域,拟形成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公司将积极融合行业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及资金,利用公司市场优势、管理优势,共同发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硅料项目尚处于投资初期阶段,根据公司内部规划,该项目在2022年主要处于前期审批阶段,公司将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同时将结合市场环境、公司自身情况等进一步推动后续具体实施方案的确定。

(三)经营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情况反而愈加严重,加大了全球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国际经济恢复仍面临较大压力。虽然国内也存在疫情反复的情形,但整体疫情控制状况良好,经济逐渐恢复并且稳定向好。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是受到全球认可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如果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时间较长,将会给光伏产业带来一定挑战。

对此,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分析全球光伏行业的市场动向,提升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同时,公司也将做好内部的精益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光伏产业链集中度逐步提升,规模化生产的光伏企业日趋增多,产品市场化明显,整个行业竞争态势上升。公司背板及N-TOPCon电池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技术飞速发展及业内光伏企业产能持续扩张,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假若公司不能持续的推进技术迭代升级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则可能会面临竞争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巩固自主研发技术优势,快速响应技术路线的变化,实现“研、产、销”的高效协同。同时,公司将根据市场适时扩充产能,利用渠道、品牌、规模、客户等优势,在激烈的光伏市场竞争格局中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2021年因受疫情、供需关系、扩产周期、能耗双控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硅料价格上涨较快并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玻璃、胶膜等辅材价格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使得下游电池和组件企业承受了较大的成本压力。若短期内供需关系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或者出现不可预知的变化,将可能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中下游企业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公司将根据过往市场数据的分析对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做相对精准的研判,并在材料价格有大幅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及订单价格,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经营业绩造成的影响,并尽量锁定有稳定合作关系的材料厂家的产能供应,同时不断开发新的供应商,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减少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4、现有管理能力与未来公司整体规模可能存在的不匹配风险

虽然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已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经验,但随着新建产能的逐步投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假若公司未来不能在板块运作、人员储备及管理、流程管理、授权管理等多方面做好准备并根据未来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则可能将对未来持续扩大的公司经营管理造成一定的挑战。

对此,公司于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组织架构的议案》,组建BU事业部及各管理中心,同时公司成立专项小组对公司运作事项的流程、授权管理体系等进行梳理并逐步实施发行,人力资源部亦于年内启动人才盘点、组织中高层训练营等多项工作,从组织及人才两个重要维度入手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能力。此外,公司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并将持续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等激励措施留住关键人才,适时推进各项培训活动,激发员工自身成长的积极性。

5、应收款项增长的风险

公司各板块业务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应收款项余额也在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控股子公司中来民生户用业务的快速发展,累计金额较大,且原有户用业务因其账期较长,单户额度小,存在货款回收坏账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持续对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进行充分预估,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也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完善信用制度与合理的信用期限,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6、公司硅料项目投资能否顺利实施的风险

公司于2022年3月15日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古交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该事项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尚未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能否审议通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本项目投资金额较大且为公司首次进入光伏上游行业,公司可能面临资金筹措风险、项目实施风险以及节能审查和环保审批能否通过的风险等,假若前述事项不能顺利推进,则可能面临硅料项目投资进度放缓、投资周期延长的风险。

对此,公司拟分期建设该项目,并将结合市场环境、公司自身情况等进一步推动后续具体实施方案的确定,积极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古交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推进节能审查和环保审批等前置手续,同时引进硅料项目优秀技术及项目人才,未来也将根据项目情况积极筹措项目贷款事项,努力推进该项目建设。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