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通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4-25 21:38:09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道通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聚焦汽车后市场数字化、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战略布局,加速新业务孵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371.27万元,同比增长42.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873.62万元,同比增长1.31%;剔除人民币升值、国际运费及现货的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后,本年度毛利率水平同比提升0.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54.19%。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后,本报告期毛利率为57.65%,对2020年度进行追溯调整后,上年同期毛利为62.83%,本年度同比减少5.18%,主要受到人民币升值、国际运费及现货的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剔除多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后,本年度毛利率63.75%,同比提升0.92%,销售毛利稳定。

1)人民币升值影响,按照2020年同等汇率口径,本报告期收入减少人民币12,786.02万元,影响毛利率同比减少2.27%;

2)国际运费涨价影响,使本报告期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6,074.05万元,影响毛利率减少2.70%;

3)现货成本增加影响,使本报告期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3,040.55万元,影响毛利率减少1.35%。

2、本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大在新能源化及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77.64%。

(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汽车后市场数字化、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行业趋势

公司高度重视汽车行业数字化、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持续加大在战略性领域和关键性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52,257.97万元,同比增长84.1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23.19%,增加5.20%。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达112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67.23%(不含生产人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境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计1,805件,获得1192件。

在数字化方面,公司在五大核心技术打造的智能诊断检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全球诊断、检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将维修场景数字化,构筑数字化智能终端生态。在此基础上,深度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维修信息、远程专家和维修案例,提供智能维修综合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化方面,公司高度重视汽车新能源化发展趋势下的挑战和机遇,并依托过去多年积累的汽车协议兼容性及实车测试方面丰富的技术资源优势快速进行布局。一方面,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故障频出、维修流程繁琐、维修效率低、维修店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维修需求等问题,结合独立第三方维修门店的需求,将过去的诊断技术与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相结合,持续拓展综合诊断产品对新能源车型的覆盖,目前已经覆盖的新能源车型逾千款。同时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诊断维修需求,布局了UtraEV系列涵盖诊断、检测、维修的完整新能源工具链产品,支持TOP10新能源品牌原厂级的智能维修引导功能,可以兼容90%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支持40款以上的电池专检。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受到新能源补贴、欧洲碳排放的影响,欧美新能源车市场快速爆发,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也加速提升,巨大缺口催生充电桩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推出已通过欧标测试认证的Maxicharger系列交流桩产品,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技术,通过桩+云BMS+车实时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动力电池桩体,防过充安全模式,避免电池热失控风险;IP65防护等级,防盐雾、防沙尘、防凝露,故障率降低80%;智慧电池检测技术,特有健康充电模式;超流畅便捷体验,叠加充电管理云服务软件,支持远程升级及诊断。凭借创新实力和严苛的品质把控,充电桩产品陆续荣获了“深圳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会CPTE2021充电桩行业最佳产品设计奖”、2021EVE“南新奖”、“TV南德安全认证证书”以及德国“红点奖”。得益于突出的产品技术性能优势,公司的充电桩产品在海外一经推出便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交流桩产品自2021年底开始销售以来,陆续拿到英国、新加坡、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订单并逐步进行交付,总体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加,海外充电桩市场需求暴增,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将紧紧把握时代大机遇,聚焦市场开拓,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智能化方面,公司持续拓展智能驾驶战略新机会。在ADAS系统产品领域已组建超百人高级辅助驾驶研发团队,对毫米波雷达等产品及技术进行持续投入,积极布局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战略新机遇,自研的MIMO天线阵列及底层数据融合技术、智能的自适应目标检测算法、行业领先的雷达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基于大数据推演的环境建模算法配合智能识别算法等核心技术,在毫米波雷达领域极具竞争力,直接对标行业内国际领先企业的最新一代雷达的性能,公司的侧向毫米波雷达和TurnAssist转向辅助解决方案已通过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公布的卡车盲区监测系统UNR151技术标准,目前能够通过该项标准的厂家较少。

(二)线上线下300959)有效结合,全面推动数字化营销

公司在全球范围紧抓视频直播契机,将线上品牌宣传与线下产品体验进行有效结合,推动公司全方位数字化营销变革,主题涵盖第二品牌OTOFIX、ADAS标定设备等,有效提升产品销量。

(三)加强供应商战略合作,降低半导体短缺风险

2021年全球经济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艰难复苏。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全球供应链各个环节均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半导体行业面临芯片和电子元器件短缺和交期拉长等诸多挑战,公司管理层积极预演各项风险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响应速度,加强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机制,确保供应保障和产品成本竞争优势,为全年经营目标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越南生产中心防疫工作,保障产品供应

考虑全球化布局以及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国际贸易摩擦,自2018年公司将部分产能逐步向越南转移。2021年越南部分地区出现新冠疫情,公司加大越南生产中心疫情防护工作,在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持续开展生产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产品供应。公司越南生产中心建设在保障全球供应稳定性和敏捷性的同时,充分发挥越南当地的人力和生产成本优势,保持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

(五)深化组织变革,构筑商业竞争力

2021年公司持续夯实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变革项目,对各研发事业部流程落地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与辅导。由专业的评审委员会从商业投资及技术成熟度两方面,对研发项目各关键里程碑进行全面分析与决策评审,确保公司研发项目所需资源实现高效调配,并在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与质量的同时,打造市场及客户满意的产品。

与此同时,公司逐步引入MTL(产品上市至商机)、ISC(集成供应链)流程体系、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以及FOL(财务在线系统)。其中MTL流程体系的搭建,推动公司向以客户需求及市场导向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变革,通过开展深入的市场洞察以及整合式的营销活动,实现提升品牌效力,促进销售线索增长的营销目标。ISC流程体系的搭建,则通过对公司当前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全面梳理、痛点分析及优化设计,不断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SRM供应商管理系统的搭建,通过不断优化企业的采购流程,与SAP系统对接,实现采购订单需求与供应商实时共享,供应商可以根据SRM系统的需求信息安排生产,及时交付,既缩短了采购周期,又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公司的采购需求,实现了与供应商双赢。FOL财务费控系统的搭建,通过持续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统一了业务语言与财务语言以及业务活动对应的财务规则,各项业务活动能够进行预算管控,及时分析及调整,同时,通过与SAP、W3、CBS、SRM等业务系统对接,对业务流程集中标准化处理,实现业务线上审批,系统自动进行付款风险预警,提高全流程效率及风险防控力度。

通过端到端流程建设和管理改进,将能力建设到组织上,不断提高组织效率及产品运营效率;针对公司核心骨干及干部队伍,公司挑选高潜质人员入营进行领导力、产品经理、项目经理、销售代表等角色,训战结合,为公司快速培养各级有战略洞察、战役管控能力、战斗意志的骨干和专家队伍,持续打造出一支“来之则战,战之则胜”的精锐之师。

在团队管理上,将激励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产品合伙人、股权激励、项目专项奖等形成一套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享价值的利益分配机制。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产品简介

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主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TPMS(胎压监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和相关软件云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

随着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汽车已被构建成一个复杂的智能网络系统,高效、准确的汽车维修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的汽车诊断和检测系统以及后市场数字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公司紧跟汽车新三化发展趋势,以汽车综合诊断产品为依托,以持续研发创新为驱动,不断从纵向与横向推出新的产品,目前已构建了数字维修事业部、新能源事业部及智能化事业部,不断加大在战略性领域和关键性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同时充分发挥跨品牌兼容性优势,持续丰富核心产品类别并不断加强产品竞争优势。

2、主要产品及服务的发展与演进

随着我国互联网消费者渗透率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的催化作用,以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化为代表的汽车行业历史性变革正深刻影响着汽车后市场,行业消费互联加速发展并开始引领产业从消费互联进入产业互联,行业整合升级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公司紧随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跨品牌兼容性优势,持续丰富核心产品类别并不断加强产品竞争优势,为维修门店和车主提供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TPMS(胎压监测系统)和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及相关软件云服务产品,助力汽车后市场的“新三化”业务升级,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1)数字化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公司通过一系列智能诊断、检测等数字化终端工具,为客户提供数字化维修场景下的智能诊断检测专业服务,并通过“端+云+大数据+AI”一体化融合的数字化智能诊断维修解决方案,大幅提升诊断、维修效率。公司未来将以“云”为核心,端云融合,深度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维修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全面走向数字化,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

(2)智能化

随着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更加多样化,使其所需要的传感器等智能电子零部件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系统和部件需要性能更智能、功能更全面的诊断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在巩固传统综合诊断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基于自主研发的汽车智能诊断核心技术积累和竞争优势,针对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深入开发了具有技术竞争力和高兼容性的TPMS系统诊断匹配工具和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标定工具,同时凭借对主动安全协议及技术的积累,逐步开始拓展毫米波雷达等智能传感器业务。

(3)新能源化

公司紧紧把握新能源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结合第三方独立维修门店需求,率先拓展了综合诊断产品新能源车型的持续覆盖,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能源趋势下给汽车后市场在维修、保养、充电、储能等方面的新机遇,以智慧电池检测技术和车桩兼容技术为核心,深度运用AI、大数据云平台技术能力,围绕诊、检、充、储全链路,贯穿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产品,智慧充电检测系统产品,充电运营平台系统产品以及储能系列产品,实现桩、云、储能设备的智能化高效联动,持续构建“诊、检、充、储”一体化服务生态系统,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一般按照“以产定购”的模式,根据的销售预测、运输途径、市场供应、库存及生产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并确定采购数量等内容,主要包括制订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以及交货付款等环节。采购内容主要为原材料与委外加工服务,原材料主要包括IC芯片、液晶显示屏、电阻电容、PCB电路板、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零部件,一般均采购优秀的工业级产品,其他为结构件、包装件、生产辅料等,委外加工服务主要是深圳制造中心SMT环节由外协代工厂加工。考虑当地委外加工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海外越南制造中心自2020年已自建SMT生产线。

2、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核心技术凝结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等应用软件,通过嵌入硬件终端产品从而实现相关诊断检测功能,公司主要进行产品组装、功能测试和质量检验等环节。

公司生产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通常根据未来数个月各产品的预测销售量按周制定滚动的生产计划,同时根据产能和原材料供应情况合理安排各个产品的生产时间表。营销中心负责组织销售预测评审,并向供应链中心计划部下发产品需求,计划部负责产品的总体的生产计划并负责物料的外协及跟催工作,生产部负责具体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负责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品质验证,以及生产过程中技术问题解决与技术支持。

3、销售模式

从销售模式看,公司根据客户采购产品和服务的用途可划分为经销和直销模式。结合下游市场需求及自身产品特点,充电桩产品、综合诊断产品、TPMS及ADAS产品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客户包括大型连锁零售商、汽配行业经销商、充电桩经销商、电商等,在经销模式下,客户向公司购买产品后,会面向下一级分销商或终端用户进行销售;直销客户主要是大型汽车维修连锁店、新能源充电桩运营商、车队、社区物业、保险、环保、零售商、充电桩安装商等行业客户以及通过智能终端直接购买软件升级的终端用户。软件云服务产品在北美、欧洲等市场采用后续软件升级收费模式,该收费模式下,智能终端产品所附带的免费软件升级期限到期后,需要通过在线升级或购买预付升级卡等方式购买软件升级,完成车型的更新和功能的拓展等后续软件云服务。在线升级是终端用户通过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等支付升级费用后通过公司云平台对产品进行升级;购买预付升级卡升级是终端用户向经销商购买预付升级卡,使用升级卡唯一序列号通过公司云平台对产品进行升级。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速走向规模化商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加快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未来汽车及汽车后市场产业将形成以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为载体创新驱动的商业模式,技术快速迭代,竞争者多样化,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问题对全球车及汽车后市场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促使行业加速整合,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重构全价值链。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由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以及用户的品牌意识较强,行业参与者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和规模实力,整体行业集中度较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主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TPMS(胎压监测系统)和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相关软件云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公司始终把自身放在国际竞技场上,和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凭借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全球化的运营,公司以发达的欧美汽车后市场为突破点,在成功占领发达市场和树立品牌知名度后,又逐步进入全球其他众多充满潜力的地区和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后市场智能综合诊断检测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未来,随着新能源车普及率的逐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维保服务产品及专业技术的配套需求将随之增加,为充电桩市场及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对于中国“出海”桩企来说,除了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面对充电桩国际标准的争夺,由于欧美的汽车测试标准和法规相较于中国市场而言更为严苛,中国“桩企”出海要想获得海外市场认可,还需在当地解决充电桩安装、零部件维护等多方面的售后服务,因此对于出海“桩企”来说,需要更加成熟的技术支持以及更加丰富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这就要求中国出海“桩企”具备全球化布局及销售能力、拥有全球丰富的实车测试资源、并且真正具备扎实技术,才能立稳脚跟。

公司过去多年一直深耕海外市场,始终走高端化路线,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欧美汽车后市场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因此凭借公司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品牌积累、中国企业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充电桩产品突出的性能优势,公司交流充电桩产品2021年已获得欧标测试认证,并快速打入欧洲市场。未来,新能源业务将继续对标行业标杆企业,加速切入高质量的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公司的全球化优势,实现稳定快速增长,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的领跑者。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变革浪潮已然扑面而来,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速走向规模化商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加快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未来汽车及汽车后市场产业将形成以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为载体创新驱动的商业模式,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重构价值链,主要趋势和发展影响如下:

(1)智能网联化引领汽车行业变革,电子电气(“EE”)架构向集成式推进

随着汽车功能的不断增加,智能汽车或将延伸智能手机的升级趋势,通过OTA技术实现性能的提升与功能的拓展。在分布式架构阶段,整车功能的迭代主要依赖于ECU数量的累加来实现,而上百个功能各异的ECU均由不同的供应商所提供,其上层也均运行着不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软件,因此导致了汽车无法进行数据的有效传输及功能的集中处理。而在“软硬件共同定义时代”,汽车架构将演化至集中式的EE架构,域控制器的出现将集成大量ECU功能,并推动软硬件以及通信架构进一步升级,使汽车具备OTA能力,以实现车载性能/功能的在线升级,从而有效缩短了汽车的迭代周期,并减少了线下召回的成本。

(2)新能源趋势催生不同汽车后市场服务需求

在碳排放压力下,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或地区宣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从时间节点来看,挪威及部分国家中心城市将于2025年最早禁燃,随着荷兰、德国、印度、英国等国家将于2030年集体禁燃,全球进入密集禁燃期。根据BoombergNewEnergyFinance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渗透率达到11%,同年燃油汽车销量将达到拐点,步入下行趋势;到2030年全球销量将继续攀升至3000万辆,渗透率达到28%;到2040年全球销量有望达到60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5%。

随着新能源车普及率的逐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维保服务产品及专业技术的配套需求将随之增加,为充电桩市场及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

从欧美的充电桩市场来看,欧美的汽车测试标准和法规相较于中国市场而言更为严苛,中国“桩企”出海要想获得海外市场认可,还需在当地解决充电桩安装、零部件维护等多方面的售后服务,因此对于有丰富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全球化市场布局且品牌知名度高的中国桩企,有非常大的先发优势以及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

(3)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利好独立后市场服务方

历经近20年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存量市场即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不断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和平均车龄保证了中国后市场持续的增长潜力,也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的变革与整合。根据德勤发布的《2020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202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国内车龄的老化将进一步加速其从4S店体系流失,利好第三方维保行业发展。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在2010-2018年间,我国保有期在5年以上的车辆占比呈逐年上升态势,保有期在5年以上的车辆占比从39%提升至47%,车龄的增长一方面将直接带来更多的维保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车龄突破质保期限,消费者对4S店体系的依赖性也会逐步降低,更多转向独立后市场服务方,为整体后市场尤其是独立后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核心技术凝结于自有的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软件之中,在高效稳定和超强兼容的汽车诊断通信系统、智能易用和超强承载的汽车诊断专用操作系统基础上,公司产品实现了快速通信和兼容全球众多协议和原厂软件的强大功能;同时通过智能仿真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高效数据采集、汽车模拟仿真、自动分析诊断协议等功能,形成了精准完备的核心数据库和算法库,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并通过具有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的智能诊断专家系统实现诊断准确率、覆盖面及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进而,基于数十万台诊断系统采集积累的海量远程诊断数据及维修应用案例,公司利用云平台维修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远程诊断、高效精准的智能维修方案推荐等端到端一站式服务,实现从诊断设备到诊断维修业务综合解决方案的业务拓展,近二十年的核心技术积累构筑起了公司研发的核心竞争力。

借助公司诊断产品长期以来积累的快速通信、兼容全球众多协议、原厂软件的强大技术积淀,2021年公司开拓性地针对新能源车技术、产品储备进行了前瞻性布局,打造了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将公司已经积累多年的汽车诊断技术、电池检测技术、大数据AI技术,以及重点投入的充电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充电检测系列产品的核心技术:车桩兼容技术、安全充电技术和智慧电池检测技术。

(一)车桩兼容技术:实现车型覆盖大于99.5%,一次充电成功率大于99%

在对电动车使用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直流电通过充电桩-动力电池进行传输,中间省去了车载充电机的环节,因此这个过程就需要充电桩与整车控制装置或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通讯,由于不同品牌车型、充电桩对充电标准的理解和实现不完全一致,导致很多情况下无法成功充电,公司基于多年在汽车通信领域的技术能力积累,沿用此前在OBD协议、诊断协议的兼容性上领先的经验和能力,针对性的开发车桩通信仿真平台,依托于覆盖全球的实车测试资源,能够非常高效的开发、验证兼容不同协议标准,不同品牌车型的充电桩产品,同时依托强大的车辆诊断技术,准确获取车辆异常停止充电的原因,针对不同车型采取个性化充电策略,通过这一技术,实现车型覆盖大于99.5%,一次充电成功率大于99%。

(二)安全充电技术:IP65防护等级,三级防护检测、各场景100+关键指标极致测试

充电桩失效率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充电桩最薄弱的三个硬件区域,分别为充电模块、显示屏和充电枪的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针对充电模块,公司采用全灌胶、全隔离充电模块,可靠性提升10倍,模块年失效率小于0.2%;针对显示屏,公司采用定制的车规级的LCD显示屏,-40度~80度宽温度范围,大幅降低屏幕失效率;针对充电枪,公司采用IP65防护等级、耐磨损、耐腐蚀、低接触电阻设计的充电枪,安全可靠;同时,在整机系统设计上,采用低阻抗风道设计,消除柜内回流、热岛风险,整桩故障率小于1%。针对充电桩的整体安全防护,除了常规的保护措施之外,设计了防雷,烟雾预警,浸水预警等功能保障充电安全,通过三级防护检测、各场景100+关键指标极致测试,实现充电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三)智慧电池检测技术:提前1-7天安全预警,SOH估算误差做到业界领先的小于3%的水平

目前有两类问题困扰的新能源车主,一类是电池安全事故频发问题,另外一类是电动车仪表显示的里程不准确,特别是存在异常掉电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车载BMS对SOH的估算积累了较大的误差,突然触发的校准导致电量跳变。而传统的电池管理手段受限于数据、算法、算力的原因,是难以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公司借助长期以来积累的独特的对车辆协议的技术积累优势,通过采集覆盖90%车型的生命周期电池数据、充电行为数据、维修中的故障电池数据,结合电化学机理和大数据AI的算法,实现了电池的智慧检测功能,提前1-7天安全预警,SOH估算误差做到业界领先的小于3%的水平,通过精准定位故障问题点、检测评估电池健康状态以及实施安全风险AI预警等可以有效监控电池状态避免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及用车的安全性。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新能源产品:

报告期内对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具产品线、充电产品线进行业务进行了全面布局,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维修、保养等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覆盖7KW交流、10KW交流和12KW交流、20kW直流、120KW直流快充、240kW直流快充、360KW和480kW直流超充产品,具有车桩兼容技术、安全充电技术、智慧电池检测技术等核心技术,具有充电更快、电池更安全、车桩兼容性更好及运维成本更低等突出的产品性能优势:

1)充电更快: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与散热技术,实现同级别产品充电速度优于竞争对手30%以上;

2)电池更安全:基于电化学机理结合大数据AI算法的智慧电池检测技术,提前1-7天安全预警,电池SOH估算误差做到业界领先的小于3%的水平;

3)车桩兼容性更好:基于汽车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针对性开发车桩通信仿真平台,依托于覆盖全球的实车测试资源,实现一次充电成功率大于99%,远高于业界平均80%的水平;

4)运维成本更低:通过整机全面可靠性设计,将整机失效率降低到业界领先的1%以内,并通过器件级的远程监控技术,实现90%以上故障可远程诊断,60%以上故障可远程排除,降低客户整体运维成本30%以上。

(2)汽车综合诊断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发布了新一代中端诊断平板MS906Pro、MS906Pro-TS、EiteII硬件性能大幅度提升,在现有诊断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云服务、远程专家,主打高性价比;在北美市场推出新产品MS909CV,MS909CV集合商用车智能诊断、商用车ADAS校准和商用车电池检测于一体,并首发商用车拓扑图功能,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为维修技师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性解决方案。

持续加强公司现有综合诊断系统的核心竞争优势,扩充产品组合。2021年6月,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布第二品牌OTOFIX的综合诊断平板D1Pro、D1、D1Lite,主打新锐、年轻、科技、便捷概念,结合远程专家等云服务,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3)TPMS系列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第一代胎纹检测仪:TBE200、TBE100,采用激光测量技术,测量精度可达0.1mm,高清触屏操作,支持胎纹&刹车盘二合一免拆检测,覆盖乘用车、越野车等车种,提供可靠的磨损分析和维修建议,支持扫码分享报告,处于业界领先水平。且与公司胎压检测工具ITS600配套使用,可生成胎纹、刹车盘、TPMS综合检测报告,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2021年,针对欧洲区域,公司推出两款多协议预编程Sensor:PL-A01、PL-A02,装车即用,2款Sensor覆盖70%左右的欧洲热销车型,领先友商,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生态。

此外,Sensor、诊断软件,持续更新覆盖2021-2022新车型,保持车型覆盖率99%以上,持续在全球保持领先。

(4)ADAS系列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的ADAS校准软件实现了全球2021及2022年款部分新车型的覆盖,新增Tesa、Maserati、上汽大通/LDV、Bendix、Wabco、Detroit、Freightiner、Internationa、Peterbit、Vovo、Kenworth等品牌ADAS校准功能软件覆盖,实现全球车系覆盖率95%以上,为行业内最新最全的ADAS标定系统。ADAS产品新增加了四轮预检功能,通过视觉定位技术,在执行ADAS校准功能之前可以提前检查车辆四轮定位参数是否准确,车身推力线是否准确,确保ADAS标定功能执行更准确。

2021年公司研发ADAS校准与四轮定位二合一设备IA900,产品将四轮定位调校与ADAS标定进行有效融合,打破了汽车后市场四轮定位和ADAS标定环节相割裂的局面,大幅提高四轮定位与标定的效率和准确度。产品一经展出在欧美日澳展会上得到了众多客户一致好评。

(5)软件云服务(软件升级云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全球市场中高端车系车型的覆盖领先原则,持续更新Toyota、VW、Benz、Audi、Nissan、Hyundai&Kia、GM、PSA、Honda、Ford、BMW、BYD、长城、路虎、上汽大众等品牌最新年款的车型覆盖,其中大量新车首发覆盖。在本地化和小语种方面持续优化,新能源方面完成了Tesa覆盖支持。

同时不断迭代编程、刷隐藏等高级功能,Utra系列更新全新拓扑图,BENZ、BMW、AUDI新增引导式智能诊断,云服务上线远程专家、AccuFix、报告上云等功能,同时提供OE维修资料,全面拓宽诊断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打开汽车后市场的想象空间。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本年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4.10%,主要系公司在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方向加大了研发投入。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公司相关在研项目与行业相比,可以形成对位的产品和技术竞争,整体处于较好水平。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资源优势:汽车协议及实车测试资源

由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的技术门槛高,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需要较强的技术和规模实力,需要对各类汽车品牌、车型等各类通信协议和相关数据进行长期的积累和优化,形成自身独有的信息数据库和核心算法库,以确保在诊断精确度、反馈响应速度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对各类汽车品牌、车型等各类通讯协议和相关数据进行长期的积累和优化,车辆协议信息数据库平台的资源日益丰富,具备“超强兼容性”、“车型覆盖面广”、“智能精准”等优势,公司一直围绕汽车协议及实车测试的资源优势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产品拓展,为汽车后市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构建生态护城河。

(2)研发创新优势:高效、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

前瞻性是保证企业研发成功的核心与基础,公司通过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和对目标客户定位,以行业和产品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汽车行业数字化、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持续高强度进行研发投入,确保方向正确,长期可持续发展。

依托于汽车协议及实车测试的技术资源核心优势,公司在不断巩固汽车综合诊断产品的基础上,紧随行业技术变化趋势持续进行迭代创新,先后发展出TPMS系列、ADAS系列等更加智能、专业的产品,继续在车型覆盖面、兼容性、准确度等方面构筑优势,逐步引领汽车后市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021年,公司在保障传统业务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全面向新能源业务发力,快速推出了智慧充电检测系列充电桩产品,已陆续拿到英国、新加坡、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新订单并实现逐步交付。未来,公司将持续保持对核心技术的投入,快速突破并扎实积累电力电子、车桩兼容性、云服务、能源管理等核心技术,助力汽车后市场的新能源化业务升级,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3)产品性能优势:智能精确,设计精美

公司始终坚持“价值创新、孜孜以求”的经营理念、“将产品做到极致”的产品理念以及“超越客户期望,立于拼搏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在长期的研发投入中对新技术革新与不断学习,在行业内始终保持核心技术的优势地位。

公司汽车智能诊断检测产品兼容性强、覆盖面广、操作简单智能、集成度高、更新迭代快,与竞争对手相比优势突出。在操作交互方面,拥有系统优化、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优秀的界面和用户体验;在兼容性方面,采用智能协议模拟和转换技术,支持全球众多协议和原创诊断软件。同时,基于核心诊断数据,公司在诊断准确性、覆盖面广和智能易用方面有突出优势。

公司的智慧充电检测系统产品借助车桩兼容技术、安全充电技术、智慧电池检测技术等核心技术,具有充电更快、电池更安全、车桩兼容性更好及运维成本更低等性能优势,1、充电更快,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与散热技术,实现同级别产品充电速度优于竞争对手30%以上;2、电池更安全,基于电化学机理结合大数据AI算法的智慧电池检测技术,提前1-7天安全预警,电池SOH估算误差做到业界领先的小于3%的水平;3、车桩兼容性更好,基于汽车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针对性开发车桩通信仿真平台,依托于覆盖全球的实车测试资源,实现一次充电成功率大于99%,远高于业界平均80%的水平;4、运维成本更低,通过整机全面可靠性设计,将整机失效率降低到业界领先的1%以内,并通过器件级的远程监控技术,实现90%以上故障可远程诊断,60%以上故障可远程排除,降低客户整体运维成本30%以上。凭借突出的产品性能优势,充电桩产品陆续荣获了“深圳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会CPTE2021充电桩行业最佳产品设计奖”、2021EVE“南新奖”、“TV南德安全认证证书”以及德国“红点奖”。

(4)品牌及渠道优势:全球市场和品牌具备较好知名度,始终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发展与布局,公司已在全球主要销售区域设立了销售子公司,销售网络已覆盖北美、欧洲、中国、亚太、南美、IMEA(印度、中东、非洲)等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全球营销网络。

在北美市场,凭借着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公司与AdvancedAutoParts、GenuineParts等四大汽配连锁零售商和MedcoToo、IntegratedSuppyNetwork等北美汽车后市场大型综合性批发商均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公司持续深耕美国市场,突破地域及语言、文化带来的局限,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本地化的售后服务,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建立起专业系统化的营销体系,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根据美国PTEN(ProfessionaToo&EquipmentNews)杂志在2021年度对购买公司产品的受调查者占比达到了50%以上,该数据在2017年为34%,与实耐宝(Snap-on)和OTC等属于市场主要参与者,具有较好的用户品牌认可度。

(5)人才与团队优势

公司已逐步组建了较为完整全面研发团队,建立起稳定的研发和质量保障体系,研发领域覆盖汽车智能诊断、检测主要技术领域,形成了包含软件、硬件、设计、测试等职能完整的研发组织架构。在实际研发中,公司团队在新型设备研发、软件开发、工艺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云技术业务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境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计1,805件,其中发明新型专利565项,实用新型专利252项,外观设计专利865项,软件著作权123项。

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主要研发人员均为硕士以上学历,技术领域包括汽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互联网工程、工业设计等学科,全面覆盖了公司技术和产品各个环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达112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67.23%(不含生产人员),核心技术团队均具有专业的行业经验,研发团队稳定性强。

(6)产品生态优势:一体化的数字化智能维修解决方案将推动汽车后市场数字化变革和产业互联

作为全球汽车智能诊断、检测领域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商之一,公司在全球汽车后市场拥有数十万具有高度客户黏性的行业终端用户,同时拥有海量汽车诊断数据库及核心算法,得天独厚的市场及技术基础使得公司能够不断在汽车后市场推出横向和纵向新产品和服务种类,同时新的产品和服务类别又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形成产品生态护城。

一方面,公司在巩固现有产品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推出更加智能、专业的数字化设备:从汽车综合诊断产品开始,陆续推出一代、二代、三代产品,持续迭代更新,引领行业;同时公司紧随行业趋势,先后发展出TPMS系列、ADAS系列等专业的数字化设备,产品在继承超强兼容、车型覆盖面广、智能精准的优势外,通过专有技术与诊断核心技术相结合,形成生态护城河。

另一方面,基于多年积累的诊断维修数据与案例,未来通过数字化管理过程,紧紧围绕全场景智能修车,从智能化的诊断、智能化的维修,再到智能化的供应生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维修解决方案。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革命性迭代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汽车行业。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各项新兴技术加快与汽车行业融合,催生汽车行业不断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发展,使得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也面临众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排除未来在汽车行业可能出现革命性的新型产品和技术,从而可能使现有公司产品技术发生重大变化和革命性迭代。虽然公司始终以研发和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高度重视对研发和技术的投入,但如果届时公司未能成功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效的完成产品技术迭代,则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保持技术优势,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技术人才流失或不足的风险

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和较高的行业壁垒。产品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行业经验丰富、结构稳定的研发团队。目前,与快速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市场相比,高端研发人才相对稀缺,同时行业内的人才竞争也较为激烈,技术人员流失时有发生。未来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且公司未能物色到合适的替代者,或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的要求,则可能会削弱或限制公司的竞争力,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虽然公司已对核心技术采取了保护或保密措施,防范技术泄密,并与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签署了保密及非竞争协议,但行业内的人才竞争也较为激烈,仍可能出现由于了解相关技术的人员流失导致技术泄密、专利保护措施不利等原因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如前述情况发生,将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随着公司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市场竞争对手或其他主体出于各种目的而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可能难以完全避免。由于知识产权的排查、申请、授权、协商和判定较为复杂,如公司未能妥善处理各类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及纠纷,并在未来潜在的知识产权诉讼败诉,可能导致公司赔偿损失、支付高额律师费、专利许可费、产品停止生产销售等不利后果,该等情形如果发生可能会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境外经营风险

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公司境外业务收入相对集中,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北美市场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境外销售已遍及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公司也在北美、欧洲等主要地区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如未来我国与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双边关系发生变化,或者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环境、行业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日常经营和盈利状况将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尤其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范围和关税征收力度。另如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对公司产品设置其他贸易壁垒,且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将导致公司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有少部分原材料的原产地位于美国或属于美国品牌,若后续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为预防市场波动,公司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备货,从而可能导致原材料增加和相关资金占用上升。此外,若在本次贸易摩擦中出现我国对上述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且公司未能及时寻求替代原材料,则公司的营业成本将会有所提高,从而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汽车诊断分析业务系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公司业务以出口为主,在北美、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博世公司、实耐宝、元征科技等已在汽车诊断分析行业长期经营,具有较大资产规模和较久品牌认知度。同时公司在积极开拓国内业务,国内市场目前主要竞争对手为元征科技。随着国内外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亦可能吸引更多的竞争者加入,预期未来行业竞争会加剧。如公司不能充分发挥和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特别是产品技术优势,随着竞争加剧,则有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的下降、公司产品和服务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公司该项业务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

(3)公司业务和资产规模扩张引致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和资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公司的生产能力、业务规模、资产规模、员工数量等方面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将给公司的研发、销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层素质、管理能力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和完善,将会影响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五)财务风险

(六)行业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IC芯片、电阻电容、PCB电路板、二极管、三极管、液晶显示屏等。总体来看公司所需原材料相关行业的供应商数量多,供给充分,但IC芯片、液晶显示屏等主要消费电子元器件的更新升级速度较快,随着产品代际更迭,原有型号产品可能由于减产、停产而出现供应不足。由于该等主要原材料直接影响公司的产品设计方案,公司需根据该等主要原材料相应地更改产品设计,如公司未能及时作出应对调整或找到替代性方案,可能导致阶段性出现该等原材料供给不足,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产品目前使用的IC和电子元器件部分通过进口,2018年以来公司增加了部分关键芯片的备货,整体备货规模有所上升。若中美贸易摩擦、日韩关系恶化、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出现极端情况导致部分材料、特别是关键芯片采购周期变长、价格剧烈波动或无法顺利进口,且公司未能合理调整生产销售安排、及时采取调整产品设计、寻找替代性方案或者将采购生产转移至境外等措施进行有效应对,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020年开始全球供应链尤其是半导体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公司已建立相对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和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供应保障和产品成本竞争优势。

(七)宏观环境风险

(1)全球新冠疫情风险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冲击全球经济。目前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病毒变异株陆续出现,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形势严峻复杂,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2)政策法规风险

各国对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出台将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重大影响,如受美国、欧盟及国内强制安装TPMS产品要求的影响,TPMS市场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如果公司产品所在销售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对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出台不利影响政策,则对公司经营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汇率风险

由于公司境外收入相对集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对公司进出口业务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影响。对此,公司将从经营目标和整体业务布局出发,不断完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汇率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选择有利的币种和结算方式,通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风险等措施,提升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

(4)政治风险

受俄乌地缘危机、欧美对俄的制裁举措、俄罗斯反制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在疫情的共振下,全球地缘安全和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形式不容乐观。公司将密切关注各国政策导向,积极应对潜在政治风险,对标行业标杆公司产品交付时间,为增强供应竞争力,提高对欧美市场的响应速度,短期快速推进欧洲、北美代工厂合作,提升交付弹性,缩短交付周期,加强综合竞争力;长期加强底线思维,在重要的产品销售国筹备自建工厂,实现重点市场区域的产销自循环,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多重备份,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371.27万元,同比增长42.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873.62万元,同比增长1.31%。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新能源行业迎来巨大市场机遇,以欧美中为主流的充电桩市场已经爆发

近年来,欧美各国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叠加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国际油价飙升等因素,能源危机问题凸显,加速了电动车销量的持续走高。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逐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及相关维保服务的产品和专业技术的配套需求将随之增加,产业发展迎来巨大的机遇。

从欧洲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来看,随着欧洲各国政府出台更强有力的激励措施,欧盟已经继中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以德国、法国、英国、挪威、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兰为主的欧洲八国在2021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在19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65%左右,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约为21%,挪威新能源汽车全年市场渗透率甚至达到70%。欧洲九国2022年2月销量12.6万辆,环比基本与上月持平,同比增加31.4%,渗透率达到21%。预计2022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300万辆,同比增速将达到46%,对应全年渗透率30%。预计2025年将达600万辆。

从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来看,2022年2月美国市场一共销售了约6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68.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66%。2022年1-2月,美国合计销售了11.28万辆。在美国,电动汽车也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接受,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表示“有点可能”在下一次购车时选择电动汽车。

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加,海外充电桩市场缺口巨大,处于快速爆发增长的风口阶段。

从全球充电桩市场来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GlobalEVOutlook2021》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将分别达到4580/6500万个,其中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分别达3970/5670万个,全球公共充电桩预计保有量达610/830万个。到2030年,全球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将分别达到12090/21520万个,其中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分别达10470/18990万个,全球公共充电桩预计保有量达1620/2530万个。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研究,如果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预计所需的累计充电站全球投资将高达1.6万亿美元。截止2022年4月,全球平均车桩比为9.2:1,在俄乌战争的催化下,油价上涨将加速电动汽车销售市场增长,配套充电设施需求将快速攀升。

从欧洲充电桩市场来看,截止2022年4月,欧盟整体车桩比为8.5:1,其中德国为20:1,英国为16:1,法国为10:1,荷兰为5:1。欧盟委员会公布fitfor55环保减排一揽子计划,欧盟委员会要求各成员国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成员国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和欧洲电力行业联盟(Eurelectric)的联合报告,预计到2030年,欧洲电动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不足500万辆增长到6500万辆,到2035年将达到1.3亿辆,2030年到2035年间,每年新增的充电桩数量需要翻倍,大约为100万个,安永估计此次扩建公共充电桩需要资金约620亿美元,另外还需要720亿美元来安装剩余的5600万个家用充电桩。

从美国充电桩市场来看,截止2022年4月,美国市场车桩比为21.2:1。2022年2月,拜登政府公布了一项计划将在五年内拨款近50亿美元建造数千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政府部门的文件中还指出,美国各州应该优先在州际公路投资,州际公路每间隔50英里就应该设有充电设施,同时充电桩离公路距离不应超过1英里,各州应该努力建设直流充电桩,而且每个充电站至少要布置4个充电桩,可以同时满足四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充电基础设施成本的80%由联邦政府承担,而截至2022年3月,联邦机构拥有约1100个充电桩,缺口巨大,根据拜登的行政命令,到2027年,政府购买的轻型汽车将实现“零排放”,预计美国政府通常每年购买约5万辆汽车,需要建设大量的充电桩来支持这个计划的实现。

总体来看,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充电桩缺口巨大,中国桩企迎来“淘金”机会。

(2)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情况

汽车诊断分析产品分为原厂汽车诊断分析产品和非原厂综合型汽车诊断分析产品。原厂汽车诊断分析产品对品牌厂商特定车型的诊断数据深入,并具有完整的故障定义和数据库支持,通常仅有整车厂的经销商、4S店或品牌专修厂会进行少量采购。综合型汽车诊断分析产品能够兼容不同品牌和车型,有助于品牌经销商和专修店支撑起巨大的存量汽车产生的日常维修保养需求,是独立汽修店的必要设备。综合型汽车诊断分析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为独立汽车维修店,同时一些简易的小型诊断读码设备也被个人用户购买用于DIY诊断与维修。综合型汽车诊断分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对品牌和车型兼容能力、便捷性、功能全面性与准确性等方面。

随着车辆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诊断分析的市场价值日益显著。电子及动力总成领域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历经OBD-I和OBD-II故障诊断标准的演变,使用综合型汽车诊断分析产品能将大部分车型的日常故障检测和维修过程变得非常简便,极大地缩短检测时间。各国的政策与法规对汽车维修检测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反垄断和降低社会成本,也推动了汽车诊断行业的技术革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随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新三化的推进,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逐步提升,“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软件的复杂度也随之大增,汽车空中传输技术(“OTA”)的开始应用,将减少汽车制造产商的召回成本以及用户的时间成本,也可实时监测汽车内部各ECU的运转情况,修复软件故障,还可为车辆拓展车载娱乐、智能驾驶等新功能,增加用户的新鲜感。

汽车产业新三化的发展,给ADAS标定及ADAS配件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后市场数字化升级和产业互联,电动化趋势要求汽车智能综合诊断产品对燃油车动力系统的覆盖扩转到电动化时代下的电机、电控及电池系统的覆盖,智能化趋势下,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降低汽车碰撞维修频率的同时又大幅增加了对各种智能传感器的维修和替换需求。

(3)TPMS行业情况

胎压监测系统,即是通过在车辆的每个车轮上安装具有监测轮胎状态的传感器,能实时测录轮胎的压力、温度等安全数据,并通过无线射频方式接入车辆内置或外接仪表,提示数据变化与行车安全状态的系统。TPMS可有效预防爆胎事故,提高车辆安全性,还可使轮胎时刻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保障燃油经济性和轮胎寿命。TPMS因其良好的安全、节能功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美国、欧洲、中国相继通过立法将其列为车辆出厂标准配备。

TPMS传感器通过电池供电进行无线射频传输,由于供电电池使用寿命的限制,汽车后市场存在大量的耗用替换需求。随着强制性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以及广大车主安全意识的提升,后装市场对TPMS传感器的需求开始迅速增长,对于法规强制之外的老旧车型和未建立强制法规的地区,TPMS自发性需求也逐渐于汽车后市场得到显现。汽车后市场TPMS传感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对品牌和车型兼容能力、安装便捷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

(4)ADAS行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车载芯片、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改善,人们对汽车出行安全性的需求逐步提高,以及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通过政策制定推动ADAS相关技术的应用,汽车智能化趋势蓬勃发展,ADAS渗透率不断提高,对毫米波雷达、视觉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智能传感器需求快速增长。根据Jefferies研究报告,未来十年ADAS应用量的复合增长率为28%,预计到2025年全球ADAS市场体量达745亿美元。未来,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智能机器人。麦肯锡预测,2030年出售的乘用车中,约50%是高度自动化的,约15%是全自动化的。

随着前装市场ADAS渗透率提升,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考虑以及汽车保险公司的推动,后市场对ADAS标定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同时由于ADAS标定需要基于汽车轮胎的定位,对后市场维修流程和检修设备的集中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ADAS智能检测标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对品牌和车型兼容能力、新车型的更新速度、易用和使用效率、标定准确度、便携性以及集成性等方面,目前能够提供ADAS智能检测标定产品的厂商较少。

(5)汽车后市场云服务行业

伴随着5G标准的落地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全球云计算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目前美国云计算已经进入成熟期,微软、Adobe等通用性软件巨头转云已经深入,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等各类垂直型SaaS(SoftwareasaService)应用也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于美国,中国云计算产业整体落后美国3-5年,但随着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云基础设施成熟,中国企业级SaaS应用也在快速渗透。SaaS是指厂商将应用程序统一部署在其服务器上,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向厂商订购应用程序使用权并及按使用周期支付相关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服务的模式。SaaS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多租户架构,通过对资源的复用能够有效降低开发、销售及后续的运维成本,从而实现持续快速的应用升级迭代,对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汽车后市场诊断检测领域已将SaaS广泛应用于软件升级(车型更新)、车辆维修信息查询以及门店管理系统等服务中,并已形成成熟的订阅收费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后市场行业价值链整合进入加速期,S2c(整合全链条-消费者)模式下的企业将引领整个汽车维保市场发展。相比传统多级分销及M2B2b2c(配件生产商-汽车供应链平台-维修厂-消费者),S2C新趋势将会实现上下游数据的打通和整合,利用数据完成上下游极致的产销协同,实现上下游最优的资产效率。由于汽车后市场参与主体众多,技师、货、款、客、店等重构更多依赖于产业链上下游庞大的数据积累和整合,同时随着高智能化车型的逐步应用,车辆需要分析、处理海量数据603138),传统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并不具备产业链上游的整合能力,汽车后市场垂直领域具有产业背景的S2C服务提供商将应运而生。

(6)主要技术门槛

现代汽车实现了高度电子化,对行业参与者要求必须有长期的技术研发和数据积累以及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面对不断进化的汽车电子系统时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具备全方位的诊断功能的产品,因而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和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的车型覆盖面、诊断检测结果准确性、功能完整性、使用智能便利性、软件更新速度等方面是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中的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技术因素。

另外,由于行业参与者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需要对各类汽车品牌、车型等各类通讯协议和相关数据进行长期的积累和优化,形成自身独有的信息数据库和核心算法库,以确保在诊断准确度、反馈响应度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并不依赖于汽车原厂和第三方的技术许可,因而具有很强的知识产权壁垒。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紧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化发展趋势,在产品中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先技术,持续增强产品竞争优势;公司将坚持“价值创新、孜孜以求”的经营理念、“将产品做到极致”的产品理念以及“超越客户期望,立于拼搏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组织变革,加强合作效能,实现高质量的加速蜕变,实现新的腾飞。

(三)经营计划

1、保持数字维修业务的稳健增长,打造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工具生态

2022年,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独有的诊断信息数据库和核心算法库技术资源优势,深耕行业数字化机遇,加强战略投入,持续丰富产品种类,逐步搭建数字化生态云平台,实现从设备端到生态云端的延展。

(1)汽车综合诊断产品:

2022年,公司一方面将聚焦巩固核心竞争力,增强用户粘性,保持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深化市场空间,扩大国内外销售区域布局、销售渠道覆盖面,补齐空白区域。随着中国市场汽车平均车龄的增加以及汽修连锁店的快速扩展,中国第三方维修店市场将加速发展,公司将把握中国市场发展红利,通过增加产品销售群、加大线上电商销售力度、渠道下沉、发展行业大客户等方式,加大中国市场的收入规模,助力中国汽车后市场转型变革发展。

(2)TPMS产品:

2022年公司将加速完成新车型覆盖,丰富产品品类,逐步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公司的TPMS产品主要满足后市场大量的耗用替换需求,随着汽车后市场法规逐步规范,美国、欧盟和韩国相继立法,要求所有在途车辆安装TPMS,中国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所有在产车辆必须强制安装TPMS,法规强制执行后,整车前装市场对TPMS的需求快速提升,后装市场需求也将相应增长。

(3)ADAS产品:

确保新车型覆盖首发优势,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前装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的相关大客户的合作销售机会,把握智能化变革趋势,扩大销售渠道覆盖面。

(4)软件云服务:

持续丰富远程专家及维修数据案例库,扩大智能维修车型覆盖,逐步在全球市场开展商业化运营,加强升级信息的精准推送,提供多样化的升级服务形式,进一步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升级渗透率。

(5)新能源诊断维修工具链:

2022年,公司将在现有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和数字化云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快速开启新能源业务,结合公司在后市场积累的数十万家维修门店资源,为后市场提供包含专业工具、维修流程在内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诊断、检测、维修的完整工具链产品,以帮助门店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加速升级,从而增加新能源维修网点的覆盖度。

2、聚焦新能源战略新机会,对标行业顶尖公司,打造新能源一流团队,对重点市场、重点客户进行快速突破

(1)加强充电桩认证和政策研究,全面布局欧美、日韩、新加坡等主要国家市场:

深入分析不同区域多样化认证、兼容性、补贴、法律法规需求,确保产品组合、小语种配置齐全,产品通过各项准入认证;增强欧美地区业务整体竞争力,针对性突破主机厂、充电运营商、能源公司、车队、政府采购等重点性大客户,提供响应及时、高度灵活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传统经销商渠道快速转化,电商渠道同步上线拓展;把握日韩、新加坡等小区域当地市场机会,进行精细化销售管理,精准拓展、逐一击破。

(2)聚焦新能源销售、大客户、售后团队建设,搭建有战斗力的人才梯队:

加大各区域销售、大客户、售后团队建设,2021年初以来,公司持续大力引进新能源行业技术及销售人才,欧洲新能源销售人员数量从2020年底的32人增加到目前的88人,新能源事业部研发人员共计180人,增长迅猛;同时为了把握住市场爆发的节点实现快速布局,激发核心员工创业精神和创新动力,特引入创业合伙人持股平台,向对新能源业务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价值贡献者倾斜分享,保证团队的持续战斗力,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支持公司战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3)全球主要市场充电桩示范站建设:

为满足品牌建设、产品测试及客户交流需要,力争于2022年在全球主要市场,含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建设充电桩品牌示范站,面向公众用户开放,充分展示充电桩及云平台产品,打造成功案例,提升客户信心,推动订单转化。

(4)线上+线下多层次、多元化渠道建设:

强化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不断通过打造经营的数据化、信息化、平台化建设以实现精准经营的目标;线上积极布局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第三方渠道,同时筹建自营电商网站,最大化实现流量变现,线下拓展传统经销商、零售商、CPO、安装商等多元化渠道资源,提升订单周转率,助力销售目标达成。

(5)新能源品牌建设,打造专业品牌形象:

结合产品竞争力优势,发挥数字营销的威力,通过权威展会、行业媒体、精准投放,建立样板点,面向目标用户提升品牌认知和销售转化,加强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打造卓越品牌。

(6)现有50万家维修门店资源突破:

聚焦欧美中三大市场,引领全球50万家维修门店业务拓展升级,利用已有线下渠道,快速在家用交流桩及小直流产品领域进行规模化销售。

(7)对标行业顶尖公司,持续加大核心技术战略性投入:

加大对电力电子、车桩兼容性、云服务、能源管理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快速推出新能源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充分借鉴汽车诊断产品的协议开发经验,自研开发充电协议,构建“人有我优”的差异化技术优势。

(8)推出充电运营平台系统:

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定制灵活的运营工具,以高效的云平台架构为基础,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充电运营平台及APP终端,为不同使用场景的客户提供“端云结合”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不断尝试多种运营模式,明确最适合道通的盈利模式及发展生态。

3、加大智能化产品布局

加大毫米波雷达等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及布局,把握汽车智能化发展机遇。近年来大型车辆常因视觉盲区及转弯时前后轮轨迹形成的内轮差而酿成严重事故,德、日等先进国家将于2022年7月起,遵从联合国法案将UN-R151(BSIS)列为大车的标准配备,并要求至少需以视觉及听觉方式,主动提醒驾驶者即将发生的风险。公司的侧向毫米波雷达和TurnAssist转向辅助解决方案已通过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公布的卡车盲区监测系统UNR151技术标准,将继续加紧与国内外相关主机厂的联合测试工作。

4、持续加强组织管理

2022年公司将持续建立多层次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将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化超越客户期望的业务文化,立于拼搏奉献的价值文化,持续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以及敢于自我批判的管理文化,打造纪律严明、业务过硬、空杯蜕变的核心团队。

在干部管理层面,加强公司关键核心人才管理机制,优化公司干部及核心骨干选、用、育、留、汰管理,通过‘训战结合’,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实现干部队伍的全面蜕变;同时,对不合格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不断自我洗涤、净化,激发组织活力,形成坚毅突破、严格自律、行动与理念统一的干部队伍。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中海达
  • 国联股份
  • 凯中精密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