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拓红外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4-26 21:20:0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康拓红外300455)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紧密围绕控制技术,重点聚焦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核工业三大国家战略性行业领域,形成了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核工业及特殊环境自动化装备三大业务板块的产业格局。

  1.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业务

  (1)行业基本情况

  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轨道交通发展,《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对铁路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铁路未来发展蓝图;《“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着重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上述政策性文件支持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铁路机车车辆安全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监控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根据监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别实现对机车、车辆、线隧、桥梁、通信、信号、电网,自然灾害和列车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及安全管理,为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证。随着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推进,对行车安全监控系统资源的利用、信息的共享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行车安全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充分发挥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更好地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防止或减轻行车故障、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危害,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期已经规划并建立针对行车安全的监控系统,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对列车高速度、高密度运行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市场需求未来将快速上升。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康拓红外铁路板块业务具有近30年铁路市场用户基础,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相对稳定的市场保有量,“康拓红外”品牌一贯得到用户认可。铁路机车车辆运行安全检测与检修产品的技术发展总趋势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检测种类不断丰富,检测需求不断深化,数据综合需求逐步增长,2021年中国铁路提质降本增效、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向将驱动机车车辆检测检修加速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公司是国内具有铁路运行安全动态检测系统全品类产品的厂家之一,并具有铁路车辆检修立体库系列产品,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客运及货运需求量大幅增加,运行速度和密度持续上升,加之地域环境差异大的长交路运行,对保障铁路机车车辆运行安全的检测技术和检修体系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创新检测技术手段,提高检测检修装备和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是大势所趋。在铁路机车车辆检测检修领域,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车辆保有数量不断增加,为确保检修质量和水平,要求结合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创新检测技术手段,提高检修装备和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借助行业发展契机,铁路板块业务将继续持续稳步增长。

  2.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业务

  (1)行业基本情况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正以独特的优势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正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航天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带动了其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精密生产制造以及宇航级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航天、航空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行业,仿真、测试与验证是产品研制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航空器、航天器等高技术产品领域,新产品的研发成本中,仿真测试及验证的成本占到40%以上。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属于航天器制造的配套产业,由于存在资质壁垒、质量壁垒、技术壁垒等,行业内企业相对较少;同时,客户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质量保证期长,有利于行业利润水平的提高。

  在国内航天器测试仿真市场中,目前客户主要包括航天科技000901)、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科院下属单位及企业,市场需求主要包括自动化测试设备、半物理仿真测试设备、便携式测试设备、PHM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平台等多品种产品需求。客户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安、成都、上海以及洛阳等地。

  微系统产品主要指基于模块化、集成化理念设计的具备特定功能微电子类产品,该类产品是航空航天电子600879)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微系统产品市场中,市场需求主要包括高等级抗辐照类微系统、处理器及存储器等产品、工业级低成本微系统产品以及特种环境下应用的微系统产品需求。控制部组件产品主要指基于光电技术、机电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高集成、轻小型的控制部组件产品,其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复杂装备的控制系统。在控制部组件产品市场中,市场需求主要包括复杂系统配套的嵌入式综合电子产品、特种应用的电机、伺服平台以及光电敏感器产品等需求。由于国内对微系统和控制部组件产品的自主可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重大型号任务甚至于要求百分之百实现国产化,促使国内微系统和控制部组件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子公司轩宇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各级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轩宇空间整体业务在行业内位居前列,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轩宇空间凭借多年在产品领域的深耕,其产品和品牌受到了市场的认可,获得了中国自动化学会颁发的“中国自动化领域十大新锐企业”称号,还成为了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员。轩宇空间已具备良好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 核工业及特殊环境自动化装备业务

  (1)行业基本情况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行业深化改革快速推进。我国已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智能制造发展已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转向系统创新、特种场景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在特种环境应用领域中,以核工业为代表的战略新兴行业,已成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的主要应用市场之一,同时为了实现我国核工业关键设备、设施的国产化需求,该行业形成的市场需求已呈现爆发式增长。

  我国核工业机器人经历了从最初的遥控器控制,到后来的传感控制、远程控制,再到如今的电子技术控制等多个阶段,如今,已经实现了多种技术在机器人身上的集成,随着人们对其发展的越来越重视,以及传感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核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正呈现出高智能性、高环境适应性、多功能性的趋势。核工业在“十三五”经历了快速发展甚至爆发式发展,从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内外形势分析,核工业仍然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其投入力度、速度均会保持“十三五”后期状态。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至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此外,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机组稳步推进。因此,我国核电及特种装备产业将实现大规模快速发展。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子公司轩宇智能主要从事核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产品为应用于特殊环境可远程操作的工业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装备,在核工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行业地位。目前已正式确立了核工业箱室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装备总体(包)方的地位,在核工业等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用户粘性,可在相关领域获得较为稳定的自动化设备研制、生产线集成总包项目,为后续快速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轩宇智能已成为国家核仪器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工程分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况

  康拓红外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营业务有三大业务板块: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核工业及特殊环境自动化装备。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在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领域,公司秉承“源于航天,服务铁路”的理念,将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红外线探测技术引入我国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领域,公司通过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完善健全核心技术团队,建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智能检测检修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拓展铁路机车车辆运行安全动态检测产品体系,开创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智能检测检修综合系统产品体系,引领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测检修装备向智能化发展,以“专精特新”的智能装备产品不断完善体系市场,使公司铁路业务在铁路运营安全服务提供商及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测检修智能装备提供商中持续保持在第一梯队的地位。在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领域,子公司轩宇空间凭借多年在测控仿真技术领域的深耕,一直走在我国复杂航天器系统测控仿真领域技术前沿,在测控仿真领域品牌影响力突出,特别是近几年顺利完成了国家重大宇航型号地面仿真测试保障任务,在行业内的地位进一步稳定;同时微系统和控制系统部组件领域也获得长足的发展,其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已经初步确定了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业务规模逐年稳定增长。轩宇空间整体业务在行业内位居前列,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核工业自动化装备领域,子公司轩宇智能作为特种机器人研制与产业化平台,与核工业领域客户就智能装备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已有重点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轩宇智能具备围绕特殊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快速形成定制方案、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核心产品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1.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业务

  (1)主要产品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领域和机车车辆检修自动化领域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服务。产品主要包括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车辆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车辆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车辆运行品质轨边检测系统以及相关安全检测信息化产品。

  (2)经营模式

  销售模式: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业务采用直销的营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销售业务主要通过参与客户招标取得。生产模式: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属于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及配套系统软件,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加工、装配、调试、试验与检验。研发设计环节由公司自主完成;加工环节中技术含量高的核心部件由公司自主采购原材料加工装配完成,通用部件采用外购或外协定制方式,劳动密集型、加工工艺简单的生产环节通过外协定制加工完成。采购模式:公司实行原材料集中统一采购,采购合同通过OA办公系统进行审批,同时采用ERP系统进行存货管理、发票管理、货款管理、供应商管理,通过全面的办公自动化工具确保采购行为的高效与合规性。

  (3)具体应用行业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主要应用于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2.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业务

  轩宇空间研发的仿真测试平台能够满足复杂系统及其控制部组件的复杂功能测试、高可靠和高性能验证、智能测试等需求,近几年来又陆续开发了大数据应用和复杂装备健康管理技术,对仿真过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等功能进行了提升,已经大量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地面仿真测试、嵌入式计算机地面测试及测试数据管理等领域,可为复杂系统和复杂单机提供仿真和测试验证平台,有效支撑了国家重大航天型号任务;轩宇空间研发的宇航级高性能处理器以及相关性芯片产品,在国家宇航型号得到了大面积应用,并在某些领域替代国外进口芯片方面实现了突破。轩宇空间研制的控制系统核心部组件产品,具有鲜明的航天技术特色,实现了轻小型化、高集成和高性能的技术特点,具备产业化大规模研制的基础,已经在商业航天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

  (1)主要产品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产品:

  ①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包括复杂系统和复杂装备在研制、集成和交付运行过程中的仿真验证平台、地面测试平台。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复杂智能装备领域,为复杂系统和复杂装备在地面研制过程、大系统集成调试过程、长期连续稳定运行过程提供仿真、测试手段。

  ②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微系统主要包括片上微处理器、存储器等产品,控制部组件主要包括姿轨控液体动力系统、光学惯性组合导航装置、姿态敏感器、微处理器、空间机电等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复杂智能装备的控制系统。

  (2)经营模式

  销售模式:主要通过公开投标和客户议标的方式获得项目订单,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按照客户需求量身定做项目产品。对于定型通用类产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在保证产品充分利润的基础上制定价格。

  生产模式:通用微系统模块和定型的控制部组件采用预先生产模式,适用于部分通用性强、使用量大、技术成熟的产品,年初预测生产计划并备料投产,确保用户能够随时定购;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类产品的生产模式主要是采用模块化、平台化方式实现,通过预先对模块化产品批量生产,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系统设计、模块化产品配置,快速实现系统产品功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研制生产交付进度;生产过程中,部分环节电装、机械结构件加工和组件测试实验等采取外协或外包方式完成。采购模式:日常采购品主要包括科研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以及维持正常科研生产所需的固定资产。对于非日常耗用原材料,按订单配套生产需求提请报批采购计划的方式进行;对于常用原材料、辅料及元器件备料,视领用情况集中采购。

  (3)具体应用行业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防务智能装备等行业。微系统集成模块及部组件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

  3. 核工业及特殊环境自动化装备业务

  轩宇智能主要从事应用于特殊环境可远程操作的自动化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为特殊作业机器人,包括:智能精密装配系统、自动化平台、探测机器人系统。

  (1)主要产品

  ①智能装备系统:公司主要从事应用于特殊环境,特殊需求,特种行业等“三特”领域中的智能装备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②远程操作装置:用于特殊环境内工艺操作的专用机电一体化关键设备,具有多自由度、高负载能力、高可靠性、操作灵活的特点,可以承担大负载、大范围操作和检维修作业,提高设备自动运行能力和降低检维修难度。

  (2)经营模式

  销售模式:轩宇智能随着业务的开展,逐步具备了独立面对客户的能力,销售订单主要通过参与竞标和客户议标获得,部分业务采用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合作的方式开展。

  生产模式:核工业自动化装备系列产品按项目定制化生产,属于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过程分为需求确认、投标、工程立项、设计加工、总装调试、系统联调、交付验收等阶段。

  采购模式:核工业自动化装备采购方式主要为自主采购,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存在少量客户指定设备采购或指定供应商的情况。对于国内标准设备及材料,主要通过原厂采购及代理采购的方式进行。对于非标设备,主要由轩宇智能总体安排,委托外协单位进行研制及加工制造。若客户指定供应商,则与指定供应商商谈确定最终价格。

  (3)具体应用行业

  轩宇智能的智能装备系统业务主要聚焦于特种行业、特殊环境、特殊要求等“三特”领域,技术、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核工业及其他特殊环境要求的行业。远程操作装置业务市场定位是面向特殊环境内工艺操作的专用机电一体化关键设备。

  (二)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公司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21,632.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37%;同时资金回笼较好,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578.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3.00%;所有者权益总额164,026.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09%,实现了一定的经营积累。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830.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9%。其中,智能测控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收入64,871.33万元,同比增长17.59%;核工业及特殊环境自动化装备收入40,957.44万元,同比增长23.83%;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收入23,002.01万元,受国外疫情影响,部分国际业务工程进度放缓,收入同比下降8.99%。

  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2021年度大幅加大了研发投入,促进部分核心业务转型,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公司源于航天系统,企业文化中具有航天三大精神,受益于航天科技集团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在对外开展业务具有良好的品牌背书效应。公司凭借多年在铁路运行安全检测、智能测试仿真系统、核工业自动化装备领域的深耕,其产品和品牌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在相关领域品牌影响力突出。

  公司是进入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行业较早的技术型企业,与全国铁路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及神华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服务关系,具有一定的市场先入优势;同时,公司产品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受到铁路系统高度认可,在铁路六大干线及重点高铁项目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司的专业品牌得到了市场较好的认可。

  轩宇空间的品牌源于航天,专业从事航天产业配套的复杂系统测试仿真及控制部组件的研发和生产。轩宇空间凭借多年在产品领域的深耕,其产品和品牌受到了市场的认可,积累了包括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优质客户。轩宇空间一直走在我国航天复杂系统测控仿真领域、自主可控宇航高性能芯片和商业航天卫星核心部组件领域技术前沿,在品牌影响力突出。

  轩宇智能作为特种机器人研制与产业化平台,与核工业客户就智能装备应用建立了稳定、可靠的业务合作模式,覆盖了核工业研究、设计及生产等全产业链客户,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用户粘性。同时,公司具备围绕特殊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快速形成定制方案、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核心产品的能力,在核工业领域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2.研发及技术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源于航天,服务铁路”的理念,发扬“严、慎、细、实”的航天传统,发挥在轨道交通行业内领先的红外线探测、智能传感器、光机电一体化设计、高速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图像自动识别、自动化控制等现代检测与控制技术领域的优势,依托长期在铁路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始终专注于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

  轩宇空间已打造了相对丰富的产品体系。在智能测试仿真系统领域,轩宇空间拥有年产系统集成产品400套的生产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从设计、研发、制造到运行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了通用的软硬件平台架构,因此可以向商业航天、航空和防务装备领域拓展业务。在微系统领域,轩宇空间目前具备基于SoC、ASIC、SiP的微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产品具有抗辐射加固、高可靠冗余容错等特点;控制系统核心部组件产品方面,继承科技集团五院先进的航天技术,可研制智能化、轻小型化、高密度功能集成和低成本化的商业航天所需控制系统部组件产品。

  轩宇智能基于成熟技术,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与实践探索,目前已拥有机器人、智能装备总体设计、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与导航等关键技术,逐步掌握重大工程相关技术领域设备设计关键技术,实现了系统集成带动核心产品研发,核心产品支撑系统集成工程的良性循环。具备了自动化设备和过程装备互为支撑的系统集成产品架构,形成了面向核工业及特殊环境下的总体设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等,为快速开展围绕特种行业、特种环境及特种应用的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人才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了自身的研发团队,建立了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体系。公司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员工28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240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素质专业化、市场化人才队伍。骨干研发人员均具备多年的行业经验,对行业应用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在科研决策方面,公司设有外部专家委员会和内部专家委员会,评聘院士、行业专家为外部专家,评聘优秀研发技术骨干为公司专家,全面参与研发规划、预算制定、项目管理、成果评审、人员考评等各个环节。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经营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13.49%。公司积极践行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一带一路”重大铁路工程运行安全,参与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线智能化建设工程;积极参与核工业强国建设,全面推进核工业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重点宇航项目保成功提供专业保障。

  铁路业务板块成功中标“中老铁路”国外段车辆运行安全检测装备项目,克服国际疫情严峻、地形地貌复杂、施工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充分发扬航天精神,高质量、高标准如期履约交付,为“中老铁路”全线通车并安全运营贡献了航天力量;承接京张高铁清河站动车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项目,抽调精锐力量连续日夜奋战在工程一线,为冬奥会交通枢纽运行安全增添了一份重要保障。

  轩宇空间完成天问一号、空间站等地面仿真测试设备研制,完成多款高性能、高可靠、低功耗宇航级芯片研制工作,以及多项高集成、微小型化微系统芯片产品原型设计和验证工作,多款产品推广应用。商业航天领域核心部组件产品研制交付进展顺利,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轩宇智能在核工业重大工程中,面对工程技术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疫情多点频发等形势,全力克服多线任务多地并行、现场作业面深度交叉等困难,科学系统规划全年重点目标,通过多方统筹协调资源、全面压实岗位责任体系、持续推进全要素项目管理体系等措施,全面完成专项任务的重大节点,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2)市场开拓

  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各领域市场开拓力度,与各类用户单位积极对接、主动出击,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重点客户和关键项目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公司铁路业务板块受行业整体投资放缓等政策的影响,市场需求进入下行区间,加之新产品突破进展缓慢等因素,市场环境更趋复杂、艰难,公司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持续改进市场开拓策略,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轩宇空间客户渠道进一步拓宽,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客户合同比例进一步提高;测试仿真业务成功新拓展中国船舶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多个重点客户;智能微系统业务正式进入航天五院、航天八院合格供方名录。

  轩宇智能多方位开展客户拓展与维护,高效形成市场机会,奋力拓展新的增长极。2021年,成功中标核环保领域项目,进一步夯实核工业智能工厂细分市场领域。

  (3)研发创新

  2021年,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健全研发创新体系,结合各业务领域发展实际情况和行业技术特点,“一域一策”,全力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度,公司全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8,574万元,新增专利申请47项,新增专利授权36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

  铁路业务板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多项成果完成鉴定并取得客户认可。进一步拓展了核心5T产品应用范围,实现技术组合创新,基于5T设备综合运用的“车辆运行安全监控智能报警系统”通过了济南铁路局的试用评审。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化检测设备研制,布局铁路智能化检修新产品。

  轩宇空间正式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示范资质。测控仿真业务完成多套地面测试装备的研制交付,并在装备国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智能微系统领域,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轩宇智能立足核工业生产线智能装备主业任务,形成核工业产品设计库、产品库,将传统非标设计方式逐步过渡到模块化、标准化、参数化设计,为未来全面引入数字化设计手段奠定基础;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后续市场开拓、技术积累获取更多外脑资源与行业前沿技术支撑。

  (4)人才队伍

  公司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拓宽高端专业人才引进渠道;开展了本级职能部门中层干部期满竞聘、选聘工作,进一步加强选贤任能和后备人才储备;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建立并施行了企业年金制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支持,争取北京市落户指标、人才引进指标,积极申请公租房解决青年职工住房问题。

  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在岗职工634人,平均年龄35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8%,其中博士23人,拥有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拥有正高级职称29人、副高级职称62人。2021年,公司新评定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9人,荣获各类重要奖项多个,其中: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1人,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五院先进个人1人,五院提质增效稳增长先进个人1人,五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先进个人3人、先进集体1项,五院青年“五小”成果一等奖1项。

  (5)经营管理

  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遵照上市公司法律法规,高质量完成“三会”运作、定期报告披露、股东减持预披露等工作,召开业绩说明会、举办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保障投资者权益。荣获深交所年度信息披露考核“A”级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 “最佳董事会奖”,展示了航天上市公司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

  2021年,公司持续加强产业能力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募集资金使用按计划推进,有效支撑公司未来发展。公司资质建设成果丰硕,轩宇空间完成武器装备资质扩项轩宇智能获得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并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全面推动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公司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审计和内控管理,有效防范风险;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和财经管理;有序开展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明确采购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集中采购工作。

  2021年,公司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疫情防控责任,根据公司工作地点比较分散的特点持续健全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加强境外、京外、一线的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加大“七位一体”安全管理、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全年未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及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6)党建工作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举办“百年激情、红色力量”主题党日、“走进航天城”系列活动,开展新红外核心价值理念征集和课题研究,凝聚公司“二次创业”的强大正能量;用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党委委员接待日等形式,征集意见建议,实施台账管理,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推动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互促融合,着力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公司“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目录,做到公司党委工作规则与公司章程、“三会一层”议事规则相互衔接、配套统一;着力发挥先锋堡垒作用,开展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成立党员先锋队,选树党员示范岗,形成上下同欲、全力拼搏的发展局面;着力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推行党支部工作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与公司治理相适应的党的组织和党的队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将坚持归核聚焦,推动航天技术产业深入平稳发展;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增强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坚持产融结合发展,推动人才强企,在五院建设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中充分发挥龙头、平台作用,争当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未来,公司将发展成为集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加工制造于一体,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智能装备提供商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2022年度的经营计划

  (重要提示:经营计划、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2022年度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1.稳步推进改革创新

  一要全面落实国企改革顶层部署。扎实推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要持续推动各业务板块融合发展。系统谋划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顶层架构,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互动。三要积极推动公司各领域改革论证。在铁路业务领域,重点培育优势业务,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在航天航空领域,继续加大核心产品研发投入,推动研发创新平台论证,开辟孵化业务发展空间;在核工业领域,加速推进杭州子公司设立及运营,充分运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系统谋划长远发展。四要积极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进一步做好市值管理,发挥改革示范作用,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全面加强市场开拓

  一要强化主业归核聚焦、保持市场开拓定力。围绕铁路、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推动集团公司、五院及康拓红外与重大、重要用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顶层合作机制;完善市场与业务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

  二要压紧压实各板块市场开拓主体责任。铁路板块深入研究分析行业前景,准确把握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制定措施,增强市场把控能力,谋划长期稳定发展;航天航空板块在巩固已有航天领域业务基础上,紧密围绕主线业务在航空等领域拓展市场,聚焦战略大客户,持续做深做强主线业务并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核工业板块进一步夯实重大工程任务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进而巩固提升核工业市场影响力。

  三要加强市场品牌塑造。提升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从市场竞争战略高度打造航天上市公司核心品牌,整体策划各业务板块的统一品牌,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巩固品牌地位,发挥品牌价值倍增效应。

  3.系统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完善各级研发创新组织体系,培育专业研发团队,加快提升研发力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联合研发攻关能力;加强市场需求及前期研发基础分析,严格核定重点研发项目及产品,确定主攻方向;多渠道筹措研发资金,积极争取政府、行业用户研发经费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各级创新工作的考核,强化主体意识和责任落实;探索开辟孵化项目研发平台,高效打造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4.打造市场化、高效能人才队伍

  多元引进、精准识别、重点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培育、青年拔尖人才支持和创新团队建设;合理控制管理人员占比,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素养,增进各业务板块管理人才互动;根据业务发展科学匹配队伍规模,完善人员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争取落户指标、工作居住证、公租房等地方政策惠及职工,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定工作;深入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大评估考核力度,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完善针对性强、专业覆盖全的培训体系,发挥好领域、行业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系统实施知识转移与经验传承;推行积分制人才量化评价体系,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5.着力夯实基础管理

  重点加强“三重一大”、选人用人、合同管理、招投标及采购管理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及监督执行;持续完善本级及子公司“三会一层”建设、信息披露管理,做好证券事务相关工作,加强投资者关系维护,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形象;进一步提升财务基础管理精细化水平,及时、准确、全面分析财经数据,科学预判、辨识“异常”指标,强化多维度财经管控手段;用好重大资产重组募集资金,推进顺义产业园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加快杭州子公司成立注册,形成北京、杭州两地布局的产业格局,提升整体的产业基础能力;加强法制建设与普法工作,加强内审体系建设,梳理完善风险清单,做好风险应对防控工作;加强档案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完善公司资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保密保卫等“七位一体”安全责任制落实与考核力度,严格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毫不松懈开展疫情常态化联防联控,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基础设施维护保障能力。

  6.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一要着力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形式和载体,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二要着力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决策议事规则;规范子公司党支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要求和程序,探索有效的运行方式和途径。

  三要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深入推进党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持续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增强党建工作穿透力;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党支部实践创新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党建与中心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深化航天精神传承,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党群组织合力,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员工获得感;做实政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完善监督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若疫情出现反复,将会影响项目、产品的交付及业务洽谈、产品推介等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国外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也不利于公司国际业务的开展。

  应对措施:公司后续将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和经营应对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本次新冠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在建项目实施进度的影响。

  2.关联交易风险

  由于公司业务特点,市场参与者相当部分集中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系统内,因此公司产生了持续的日常经营性关联交易。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价格公允,节约一定的成本,有利于公司扩大供产销规模,形成技术优势,提高效率与竞争力。但是,关联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独立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应对措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继续做大做强现有主营业务,同时依托现有的销售经验和技术积累,拓展和丰富产品结构并挖掘更广阔的客户资源,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有效降低关联交易占比,并对关联交易内容及商业实质及时进行披露。

  3.技术创新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较高,研发速度若无法跟上市场需求的更新速度,不能根据市场要求及时掌握并运用相应的新技术,则可能减弱竞争优势,存在失去客户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多渠道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产品技术可扩展性和可延伸性,大幅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

  4.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所属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上下游供求关系及同业竞争对手产销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核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整合的推进,国内优势企业的地位将进一步突出,行业将可能呈现规模、技术、资金实力全方位竞争的态势,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销售价格下降、毛利率降低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改变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大高毛利、自主研发产品及服务业务比重,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与竞争优势。同时,严格控制成本,公司将逐步加强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推动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公司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积成电子
  • TCL智家
  • 西昌电力
  • 新天地
  • 泰永长征
  • 鲁抗医药
  • 扬电科技
  • ST特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