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传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4-27 21:41: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科传601858)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适逢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庆祝建党百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营任务。

  (一)经营工作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2021年度公司(合并口径,下同)实现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4.33%;实现净利润为4.93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4.53%。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达到65.35亿元,同比增长8.34%;净资产总额达到45.52亿元,同比增长7.08%。2021年,公司每股收益0.6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05%。

  (二)重大项目再获佳绩,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2021年,公司立足“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数字化”的内容建设理念,坚持质量为先,不断强化精品出版,公司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有力提升。

  2021年,第五届中国出版601949)政府奖评选结果公布,公司出版的《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等3种图书获图书奖;《时变随机系统:稳定性与自适应理论》等3种图书获图书提名奖;《国家科学评论》获期刊奖;《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经理王志欣获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和奖励国内新闻出版业优秀出版物、出版单位和个人。自2007年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至今,公司在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共计获奖37项,其中图书奖20项,图书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

  公司《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其中,《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作为中科院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列入中科院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大工作部署,该书还入选中宣部“书映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6月书单以及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21中国好书”榜;公司《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丛书(第一批)》等8个项目入选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公司《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等33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公司93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入选各类国家级基金和规划项目的数量均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

  在中宣部出版局通报的出版单位年度社会效益考核情况中,公司连续3年(2018-2020年)社会效益考核满分(100分),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中仅有3家出版单位获得这一社会效益考核成绩。

  (三)加快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1年,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精品化、国际化、集群化、数字化、专业化”的总体思路推动科技期刊业务加快发展。

  目前公司出版科技期刊522种,其中英文期刊244种,约占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总数的1/3;SCI收录期刊97种,超过中国SCI期刊总数的1/3,其中Q1区期刊32种,约占中国Q1区期刊的1/3;EI收录期刊80种,约占中国EI期刊总数的1/4。

  根据2021年6月30日科睿唯安(CarivateAnaytics)公布的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CitationReports,JCR),公司主办和出版的英文期刊SCI影响因子持续提升。《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ScienceReview)最新的影响因子为17.275,排名保持在全球多学科综合性期刊第三名,仅次于Nature和Science;《科学通报》(ScienceBuetin)影响因子达到11.780;《能源化学》(JournaofEnergyChemistry)影响因子达到9.676,列位国际同学科期刊第二名。法国EDPSciences出版的期刊中,《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Astrophysics,A&A)是世界三大天文学原创研究论文发表期刊之一,影响因子达到5.802,位居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自然现象的数学建模》(MathematicaModeingofNaturaPhenomena,MMNP)影响因子达到4.157,居国际同学科期刊排名前2%。公司与爱思唯尔合资创办的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有17种期刊获得影响因子,13种期刊处于Q1区,9种期刊位居世界同学科前五名。其中,《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Materias)影响因子达到14.593,《镁合金》(JournaofMagnesiumandAoys)影响因子达到10.088,均居同领域学术期刊第一名。

  (四)战略实施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21,公司根据“十四五”战略规划纲要,在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综合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期刊融合平台四大融合发展的业务方向上继续发力,加速推进深度融合发展。

  在专业学科知识库方面,公司在前期建成“科学文库”“科学智库”“中国生物志库”“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基础上,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数字产品服务和市场开拓的规范和流程,加大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宣传推广和渠道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2021年新增50家机构客户采购。

  在数字教育云服务方面,公司以数字教材、配套资源为基础,积极开拓在线教育业务,公司“中科云教育平台”服务广大高等院校师生,提供在线教学、在线考试、在线观看视频等服务,2021年平台用户新增教师200余名,学生3万余名,新建课程100余个。公司开发的“安徽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教学辅助平台提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习能力和效果测评、班级管理等功能,累计注册学校1100多所、注册教师超过1600名、注册学生用户近40万。公司“K12数字教育产品库”一期已上线,二期资源建设已完成,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1150万人,同比增长300万人。

  在医疗健康大数据方面,公司打造的“中科医库”等多媒体医学知识服务云平台,持续聚集优质医学资源,新增临床影像案例库、体格检查规范视频、烧伤学微课等多个新产品,不断加强与知名医院、权威专家的紧密合作。随着平台用户量的逐步提升,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平台进一步优化了专题、学科分类、检索精准度、视频播放器等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为辅助临床决策及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在期刊融合平台方面,公司以自主研发的SciEngine全流程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为核心开展期刊运营,SciEngine平台已展示传播的期刊有301种,相比上一年增加了42%;论文27.7万篇年(年新增12万篇);通过全流程托管和OA出版等模式进行合作的期刊编辑部达到40余家。SciEngine平台功能也在持续升级,实现了中英文学术内容自动转译、学术内容不端一站式查重、审稿专家自动推荐等新增功能,进一步提升期刊国际化传播能力,推动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

  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年度入选项目和单位,公司被评为“出版融合旗舰单位”(全国有8家单位入选),公司开发建设的“中科医库”平台入选2021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公司研发的“基于ISLI的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及应用平台”获得中国出版协会评选的“数字创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年度推优”;“‘互动科普’数字化传播平台”“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获得“出版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年度推优”。

  (五)内外资源整合协同不断强化,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子公司的内容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内外“双循环”发展,多种图书通过EDPSciences出版并实现海外发行销售。例如,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指导的《北京的长城》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由科学出版社与EDPSciences联合全球同步出版,该书出版后被列入冬奥会赠阅书目。此外,《国家科学进展》(NationaScienceOpen,NSO)、《一体化安全》(SecurityandSafety,S&S)等多种期刊通过EDPSciences来实现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发布。公司收购法国EDPSciences被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评选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

  同时,公司不断强化国际合作,2021年共输出图书版权177种;21个项目入选“经典中国”“丝路书香”“中华学术外译”等重点“走出去”项目。在第20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中,公司《中国煤层气地质与开发基础理论》获评“输出版优秀图书”;《精神科药物临床手册(第21版)》《药物研发基本原理》《Brockehurst老年医学与老年学(原书第八版)》3种图书获评“引进版优秀图书”。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文化产业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就是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022年1月,全国出版(版权)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和版权产业繁荣发展,大力建设书香社会,加快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大推动了图书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步伐,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数字化和融合发展将为出版产业转型提供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出版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2021年6月,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实施。新修《著作权法》彰显了著作权的私权理念,加大了著作权的保护力度,为出版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规范和指引,进一步推动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

  (四)主题出版唱响文化复兴主旋律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主题出版的重视程度以及资助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主题出版正在唱响文化复兴的主旋律,并且承担起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当下,主题出版已成为出版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许多出版企业将主题出版列为重点发展板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选题储备、加强营销与海外推广。主题出版的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于科技出版企业而言,如何更好地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等主题,组织策划好主题出版精品,是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是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五)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提质增效

  2021年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为建成出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出版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规定对图书出版业的思想意识、内容质量、竞争格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出版业整体上正在由增加品种数的粗放式增长,向着重选题质量的精细化增长转型。

  (六)教育出版政策导向发生较大调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并指出“十四五”时期,教材出版要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课程研究、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各环节。2020年9月,教育部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提出教材建设要“把方向、守阵地、出精品、强队伍、抓保障”。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必然会给出版业带来很大的挑战,也必将带来空前的机遇。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给教材教辅行业带来巨大变化,整个学科教育培训领域面临所未有的产业调整。“双减”政策下,传统教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教辅出版急需新出路。未来科普出版、科学课程的出版制作或将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图书出版业务、期刊业务、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和知识服务业务等。

  图书出版业务:作为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公司图书出版涵盖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人文社科(H)等多个领域,学科和内容的专业性较强,准入门槛较高,主要读者和客户为高校、科研人员及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专业人士等。此外,学术专著的出版往往可以获得来自作者单位、有关政府机构或研究项目、基金的出版资助,除了市场销售外,部分高质量图书还会销往海外,从而获得版权输出收入,收入来源较一般图书更广。多年来,公司始终立足于“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出版理念和“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的出版定位,通过策划相关选题并组稿、约稿,经三审三校等编辑出版工作,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力作,服务国家科技创新。

  期刊业务: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的主要突破口。目前公司年出版期刊超过500种,已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且已经构建了以内容订阅、出版服务、数据分析、信息整合、营销传播等多种模式于一体的商业化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期刊业务前端主要通过向作者收取版面费、文章处理费(OA期刊)形成收入,后端主要是纸刊销售、内容授权等方式产生收入。近年来,在网络化、信息化等多元技术的推动下,学术期刊出版形态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线出版、开放获取等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期刊运营模式。

  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出版物进出口经营资质,主要从事图书、期刊及相关数字出版物的进出口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供应商则多为境外大型出版机构。多年来,公司与国外数百家出版公司、学会、协会建立了直接贸易往来,形成了面向全球的出版物采购网络和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

  知识服务业务:知识服务业务是基于海量的、权威的、系统的科技内容资源,通过对内容资源的碎片化、标引、语义关联、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为科研用户提供面向科研立项、文献检索分析、实验模拟、文献撰写与成果发表、学术传播交流等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定制化服务。目前公司在知识服务业务板块主要布局了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云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期刊融合平台四大方向,已开发上线了“科学文库”“科学智库”“中国生物志库”“中科云教育平台(CourseGate)”“爱医课”“中科医库”“康复医学云平台”“SciEngine”等多个数字化平台,为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科研解决方案”。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品牌优势

  1930年,龙门书局在沪成立;1954年,中科院编译局与龙门联合书局公私合营成立了科学出版社。2007年,科学出版社完成转制改企,工商注册为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设立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自成立以来,众多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院士和学者,其重要的科研成果大多都是通过公司的图书和期刊来发表的: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陈景润的《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屠呦呦所在研究组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些大家组成了科学出版社的作译者队伍,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跨时代价值的学术经典著作,铸就了科学出版社的金字招牌,科学出版社也被誉为“科学家的出版社”。可以说,作为新中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公司见证了新中国科学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与新中国科学事业一路同行。

  公司作为中央级出版机构,荣获了诸多国家级荣誉:1993年,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评为国家首批“全国优秀出版社”;2007年和2011年,在连续两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荣获“先进出版单位奖”;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2012年,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国家版权局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012年至今,连续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二)专业化优势

  科技出版属于专业出版范畴,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行业门槛。公司一直坚持专业化发展理念,秉承“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科技出版领域形成了有力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重要产品屡屡荣获国家级重要荣誉,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公司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物理改变世界》《好玩的数学》《“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生命奥秘丛书》等12项图书及相关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先进出版单位奖、图书奖、期刊奖、人物奖等各类荣誉29项;自2006年中国出版协会启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以来,公司在连续六届评选中先后有《生物膜》《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第二版)》《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等9种(套)图书获奖;自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以来,公司在连续四届评选中共入选图书15种。

  公司的重大项目也获得了国家各类基金支持,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自2008年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以来,先后有《华罗庚文集》《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系列丛书》《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纳米科学与技术》等58个项目入选;《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精学导读丛书(第一辑)》等6种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项目;“《水经注》校笺图释(汾水涑水流域诸篇)”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项目;“光学与光子技术丛书”等90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图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等70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图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等19个项目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累计有1282个项目入选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

  (三)内容资源优势

  多年来,公司以中科院为依托,积累起丰厚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在科技出版的核心内容资源方面形成了独到优势。2020年公司出版新书3,600多种,目前已累计出版图书品种超过5万种,出版领域涉及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人文社科(H)等多个学科,是国内学科分布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权威性、专业性的优质内容资源优势以及强大的内容产品策划生产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乃至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的4个源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图书种数为2,797,280种,被引频次达5,380,110次。其中,公司被引频次为225,446,居于全国出版社首位。作为测度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反映了学术成果的学术水平、选题价值和重要性等因素,是一种相对客观有效的学术价值评价指标。

  公司作为国家级的科技期刊出版基地,目前出版科技期刊522种,其中英文期刊244种,约占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总数的1/3;SCI收录期刊97种,超过中国SCI期刊总数的1/3,其中Q1区期刊32种,约占中国Q1区期刊的1/3;EI收录期刊80种,约占中国EI期刊总数的1/4。根据2021年6月30日科睿唯安(CarivateAnaytics)公布的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CitationReports,JCR),公司主办和出版的英文期刊SCI影响因子持续提升。《国家科学评论》最新的影响因子为17.275,排名保持在全球综合性期刊第三名,仅次于Nature和Science,跃居前三,逐步成为展示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的重要平台以及世界了解中国前沿科技活动的重要窗口。此外,公司出版的《科学世界》杂志是一本立足院士平台的、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端科普期刊,由白春礼院士任主编,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等荣誉。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利用市场化的运营、平台化的管理,集聚国内优质期刊,打造了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方阵”。

  (四)国际化发展优势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推动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2019年,公司成功收购法国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学术出版机构EDPSciences。该出版机构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获得者玛丽-居里夫人、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路易-德布罗意等世界杰出科学家于1920年共同创立,目前出版科技期刊70多种。本次收购实现了公司从“造船出海”到“买船出海”的跨域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布局,提高了公司的国际影响力。

  2021年,公司21种图书和项目入选“经典中国”“丝路书香”“中华学术外译工程”等重点“走出去”项目;在第20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中,我公司出版的《中国煤层气地质与开发基础理论》获评“输出版优秀图书”,《精神科药物临床手册(第21版)》《药物研发基本原理》《Brockehurst老年医学与老年学(原书第八版)》等3种图书获评“引进版优秀图书”。

  自2011年以来,公司每年都被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五)融合发展优势

  自2013年起,公司就明确了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战略,积极布局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综合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期刊融合平台四大融合发展的业务方向,立项启动了多个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业务公司融合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开发上线了“科学文库”“科学智库”“中国生物志库”“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细胞生物学3D模型和3D动画教学资源库”“中科云教育平台”“爱医课”“安徽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中科医库”“康复医学云平台”等一系列数字产品或知识服务平台。这些数字产品或知识服务平台的陆续上线,不仅加速推动公司实现业务转型和融合发展,还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公司还投资开发了SciEngine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平台、SciCoud期刊同行评议系统、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等期刊技术平台,助力中国期刊集群化发展、集约化管理和国际化传播。

  为推动公司数字项目的开发建设,培育自有技术团队,做好公司未来数字产品的及时更新迭代与长期运营维护,公司于2019年在苏州注册设立了中科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构建了一支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未来,中科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打造成为支撑公司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中心。

  (六)人才队伍优势

  近年来,公司已经汇集了一支覆盖各学科领域、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出版人才队伍。截至2021年末,公司近一半员工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超过一半员工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公司还拥有一批科技出版的名编名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先后有5位同志荣获“韬奋出版奖”,5位同志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1位同志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1位同志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3位同志荣获“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2021年度合并范围实现营业收入263,317.31万元,同比增长4.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8,635.27万元,同比增长4.53%。公司期末资产总额653,537.62万元,同比增长8.3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55,153.46万元,同比增长7.08%。公司每股收益0.6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0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品牌价值助力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随着高知读者群体的基数增大,读者阅读品位日益提升,优质出版的比例在不断提升,这说明只有满足读者品质阅读需求的产品才能脱颖而出。优质出版机构和优质产品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类专业图书尤其需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因此,一旦品牌树立后,作者、读者都会给予该出版社更多的信任,使得该出版社前期在选题策划上具有优势,后期品牌效应也会助力营销销售,甚至带动自有品牌营销渠道的构建、拓展等。科学出版社一直是中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成员,因为高质量的学术出版被学界誉为“科学家的出版社”,未来,良好的出版品牌将会为公司的学术出版业务提供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新时代教育出版格局正在重塑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教材出版要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课程研究、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各环节。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教材教辅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教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教育政策的变革,出版管理规定的变化,以及出版融合转型发展的需求等,都对教育出版产品内容质量、结构规模、产品形态、销售模式等带来一定影响。当下如何适应教育大环境的变化、把握新的机遇,是教育出版必须解决和面对的挑战。

  3.融合发展加速演进

  《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整体收入规模超过万亿元,达到11781.67亿元,比2019年增加19.23%。网络文学、数字教育、知识服务、有声读物等数字出版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意味着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出版业的生产运营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融合发展将为出版单位带来新的机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最高指引,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阵地建设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出版在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服务于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

  作为中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公司将强化国有文化出版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积极贯彻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强化内容建设,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和中科院“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的要求,不断打造精品力作,提升品牌影响,夯实安身立命之本;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速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构建未来持续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动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现代化管理体系;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推动整合海外优质出版资源,实现内外联动双循环的发展新局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导力、国际传播力的科技出版“百年老店”,实现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科技出版“旗舰”,进入世界科技出版“第一阵列”。

  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将全面实施以下五大战略:

  1.内容建设战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不断强化主题出版能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围绕四个面向,履行责任使命,不断提升选题策划能力;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一以贯之强化精品建设,严控一般性内容,不断提升出版品牌内涵;坚持高质量发展,立足专业化,做专做精做细出版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内容资源多样化建设,加大富媒体、融媒体内容资源获取,不断提升资源当量,丰富资源形态,服务于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目标。

  2.知识服务战略

  以数据内容资源集聚为核心,不断集聚权威性、规模化、系统化、结构化的数据内容资源,加快知识图谱建设,构建内容资源建设生态网络,为实现知识服务夯实内容基础;以技术研发为依托,加快自主技术研发力量建设,掌握知识服务相关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技术支撑业务创新的能力;以“三见”原则为目标,不断推动数字产品建设,打造若干数字产品集群,全面提升数字业务收入的占比;以产业链一体化为抓手,做好顶层设计,打通知识服务产业链,以更好地服务科研创新各个环节;以基础条件建设为保障,提升全员创新转型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从体制机制、政策要素等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3.品牌运营战略

  打造专业化学术出版品牌,要立足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不断提升作译者对我社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打造国际化出版品牌,通过海外并购和国际化出版传播,强化国际出版合作交流,加大国际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出版子品牌,实施业务线子品牌策略,推动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等出版板块实体化,联合《中国科学》等已有品牌,构建出版品牌群;打造新兴业务子品牌,通过资本运作,探索并购知识服务、科学传播等方向的优质品牌和业务资源,推动相关业务多元化创新发展。

  4.国际传播战略

  加强英文版图书出版,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中外联合出版,不断集聚英文学术图书资源,加快科技出版“走出去”;加强高水平英文期刊出版,构建国际化编委和作者团队,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业务板块建设,要充分支持EDP、东京公司等海外出版分支机构发展壮大,发挥协同效应,带动公司整体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化资本运作力度,不断探索开展跨境并购重组,整合国外优质出版品牌和资源,优化全球业务布局,打造国际化出版集团;加强国内外学术资源的互动利用,打造数字化、现代化的出版运营体系,提升国际化市场竞争能力。

  5.人才第一战略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选人用人关,全面提升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进人才,提升人才招聘和选用门槛,贯彻落实“高能力、高业绩、高薪酬”,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养;坚持专业化职业素养提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面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坚持科学的业绩观,贯彻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文化,提升队伍全局观大局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奋斗者为先的原则,强化效益导向,优化分配方式,探讨多种激励手段,培育干事创业的优良氛围。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站位谋划出版主责主业,打造重点精品矩阵,整合期刊业务资源,推动书刊业务高质量发展;新理念统领推动创新转型,打造数字产品集群,打通知识服务链条,推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全局性统筹协调经营管理,构建支持业务发展的政策条件,提升管理服务支撑能力,确保全年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切实履行好科技出版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为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立足政治引领,强化党的建设,做好新时代出版600551)工作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公司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和出版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战略实施、创新突破、业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强政治引领,围绕二十大高质量做好党建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及时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全社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强化政治家办社,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科技出版国家队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党建工作和出版工作深度融合,全面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第三,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2.立足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图书业务高质量发展

  图书业务是公司经营发展的压舱石,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版宣传工作、服务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核心任务的主要工作抓手,是实现科技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基础。公司将立足“科技出版国家队”的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加快主题出版和新时代科技出版精品工程建设,推动图书业务高质量发展。

  第一,聚焦新时代新要求,立足使命担当,推动精品力作出版。以“迎接二十大”为主线,着力做好主题出版,打造一批重点主题出版物精品。聚焦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实施新时代科技精品出版工程,着力推出更多与科技出版“国家队”高度相称的经典作品。第二,坚持专业化理念,突出主责主业,提升专业出版能力。强化“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意识,调整出版分社业务布局,突出科技出版主责主业,进一步做强长板。提升出版理念和站位,强化社会效益为先。强化专业化发展理念,进一步梳理业务单元选题范围,加快提升出版核心竞争力。第三,加强总量控制,优化出版资源配置。落实总量控制的要求,将有限生产资源集中在重大选题建设上,提升单品质量效益。加强经营调控,确保出版要素资源向主责主业和长板项目倾斜,做强长板。

  3.立足国家高度,整合资源力量,推动期刊业务加快突破

  期刊业务是科技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的主要突破口、业绩持续增长的未来支撑点、实现知识服务转型的关键着力点。公司将继续按照“精品化、专业化、国际化、平台化、集群化”的总体思路,推动科技期刊业务加快发展。

  第一,要立足“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推动期刊业务部门的重组和调整,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的期刊出版集团,抓住政策机遇,集中资源和力量加快推动世界一流期刊建设。第二,加快平台化发展,创新期刊商业化模式。推动SciEngine平台加快应用推广,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助力中国期刊集群化发展、集约化管理和国际化传播。要创新机制,尽快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学科期刊集群,同时要加快期刊平台技术研发力量建设。第三,推动集约化运营,打通期刊业务价值链,提升集约化出版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第四,加强国际化传播,推动期刊外延式发展。继续探索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聚集海外优质期刊资源。进一步发挥EDP海外桥头堡的作用,加快提升公司期刊国际化出版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并落实向开放获取出版转型,结合国际学界和出版界在开放获取、开放科学方面的发展趋势,打造适合中国特色科研创新体系的开放出版和开放科学模式。

  4.立足战略目标,强化条件支撑,加速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是公司整体战略方向,也是公司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22年,公司将从以下方面入手,推动业务创新转型。

  第一,加快建设数字产品集群,打通数字业务链条。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数字产品研发建设;强化数字产品营销推广,设立数字产品营销部,构建全社数字产品的统一门户,进行统一推广、统一销售和统一客服;加快优质数字内容资源集聚,提升内容资源当量,实现公司数字内容资源资产的统一存储和管理;整合数字业务支撑体系,打造公司数字业务全流程的服务支撑,从而打通数字业务链条。第二,加大条件资源投入,推动业务深度融合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全方位支持数字业务发展;加强融合发展专业化队伍建设,通过考核评优倾斜等方法鼓励各业务单元积极参与创新业务。第三,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实现技术驱动转型。加快推动与中科院各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快科研数据和学术内容资源集聚速度,探索投资或收购出版融合发展相关领域的技术型公司或知识服务型公司,从而加快转型升级。

  5.立足发展第一,强化业务为先,提升管理服务支撑能力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效率和效益,2022年公司将继续坚持“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的原则,推动管理服务创新,从而为业务创新转型赋能,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撑。

  第一,实施管理服务专项行动,推动公司流程优化和管理提升工作,全面梳理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以及各管理服务岗位的职责要求,明晰权责。第二,推动整合营销能力提升。推动销售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做好销售部门绩效考核机制调整优化;整合调整营销和销售业务部门,进一步提升整体营销效果;构建线上线下300959)一体化销售能力,推动从传统销售向网上网下联动销售转变,从全面营销到重点营销转变,从被动营销到主动营销转变,从而在产品规模下调时继续实现销售增长;筹建智能印刷仓储物流基地,打造现代化、一体化、智能化的“印刷-仓储-物流”基地,通过后端流程和体系优化为整体销售业绩提升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加快推动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升级改造,完成ERP系统的一期开发工作,加快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

  6.立足全球市场,加强内外协同,加快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

  加快国际化战略实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要求,也是公司作为中国科技出版“国家队”的责任使命所在,更是公司未来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2022年,公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国际影响力。

  第一,继续加大国际合作,并积极探索跨境资本运作,例如,成立合资公司或直接开展并购等,加速国际化发展步伐,从而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强化内外联动,构建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出版格局。充分利用法国EDP公司的海外出版发行和期刊国际化传播发布平台,主动组织和策划出版一批传播我国文化底蕴和科技成就的精品出版物,实现多语种出版发行,快速提升公司整体国际化运营和传播能力。第三,强化与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交流互动,提升队伍国际化的视野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期刊和图书编辑出版经验的人才,同时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而打造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双减”政策对公司教辅业务带来挑战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对K-12教辅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总体市场需求和规模大幅下滑,教辅市场的竞争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公司龙门书局的K-12教辅业务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预计2022年龙门书局的收入和利润规模将会继续下滑,进而对公司合并口径的营收和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龙门书局正在积极推动《体育与健康》《化学》等中小学国家规划教材修订送审工作,大力加强教材业务拓展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业务转型。

  2.疫情给生产经营带来压力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出版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发货、物流、销售、组稿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可能造成生产周期无法控制、市场需求收缩,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影响。疫情虽然对传统出版带来了冲击,但也为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通过加快数字产品研发、强化线上营销推广以及控制综合成本等方法,加速推动业务深度融合发展,从而促进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3.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成本风险

  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出版行业面临着纸张等原材料成本波动较大、印刷产能供应不稳定等压力。为此公司将继续坚持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原则,提高议价能力,控制生产成本;加大投入提升企业运营信息化水平,继续扩大按需印刷(POD)生产规模,控制库存,提高资产质量。

  4.国际环境变化带来不确定性

  当前,国际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这也会给公司的海外业务和国际化合作产生一些影响。国际化是公司的核心战略,未来公司还会坚持不懈推动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内外资源联动,以及海外资本运作,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化业务不断增长。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正丹股份
  • 中海达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长安汽车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