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生堂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7-27 19:34: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广生堂300436)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经营情况概述

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多地区疫情持续反复,各地均出台了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给医药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报告期内,公司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实现营业收入19,250.48万元,同比增长11.07%;同时,公司继续坚定实施创新药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创新药研发进展,因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等原因导致上半年续亏,实现净利润-2,622.26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创新药团队,提升专业化研发和管理能力,积极推动创新药研发进展,上半年发生研发投入6,653.62万元,同比增长108.33%,其中研发费用6,574.81万元,同比增长125.32%。目前,新冠口服药物GST-HG171已确定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正全力推进临床注册申请相关工作;乙肝治疗创新药GST-HG141已完成Ib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积极,支持开展II期临床试验,并已获得Ⅱ期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件和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审批同意,正积极推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审批工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治疗新药GST-HG151的Ⅰ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于2022年3月11日成功入组给药;GST-HG161、GST-HG121和GST-HG131的临床研究工作稳步推进中。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营销体系建设,创新方式提高学术推广能力,持续优化和扩大电商、零售渠道的营销能力。针对当下疫情防控现状,公司通过线上学术推广、线上培训等在线营销方式,扩大客户覆盖面和增强客户黏性,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新零售,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和渠道。

报告期内,公司有序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金塘原料药基地和柘荣制剂基地精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同时积极规划部署新冠药物产能,为新冠GST-HG171等创新药上市大规模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医药生产制造能力保障。

(二)主要业务

公司秉承“广播仁爱-关注民生”的企业使命,坚定为人类的肝脏健康提供科学解决方案的梦想,坚定不移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致力于为中国抗击新冠病毒、乙肝、肝癌、肝纤维化,打造属于中国人的创新药,推动我国自主可控药物研发创新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产业并购等方式,公司已形成以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和保肝护肝药物销售为核心,覆盖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癌、保肝护肝等肝脏健康全产品线的布局,并积极拓展了心血管、男性健康、抗新冠病毒领域产品。未来,公司将坚持通过以仿哺创、仿创结合方式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坚持内生式增长为主和外延式拓展齐头并进,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管线和优化产品结构,致力于成就抗病毒和肝脏健康药物领域领先的创新药企业。

1、仿制药领域

1.1已上市销售产品

(1)抗乙肝病毒药物

公司为国内同时拥有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五大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用药的高新技术企业,且公司五大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产品均已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有力增强了公司市场销售的竞争优势,加速仿制药对原研的进口替代,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优价的用药选择。其中,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为各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药物。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被纳入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籍此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2019年9月,公司恩替卡韦胶囊在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的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25个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中成功中标,已于2019年12月开始执行;2020年1月,公司阿德福韦酯片在第二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成功中标,已于2020年4月开始执行。

(2)保肝护肝类药物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兴药业是国内较大的水飞蓟制剂生产企业之一。水飞蓟宾类药物作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一类天然植物保肝药,能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是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广泛应用于保肝护肝领域,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明确的指南药物。中兴药业水飞蓟宾葡甲胺、益肝灵片、复方益肝灵片等药品继续被纳入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除在传统的保肝护肝领域受欢迎外,其在联合用药领域的保肝护肝作用也逐渐被发现,近年来在抗结核、精神病治疗领域等多项疾病的治疗方案中开始联合使用保肝护肝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男性健康药物

报告期内公司久哥-他达拉非片获批上市,对公司肝脏健康领域的产品形成有效补充。

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的两大主流药物,是ED市场规模最大的两个产品,零售药店为其主要销售渠道。

(4)心血管药物

利伐沙班片是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核心药物,被《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1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16年版)等权威指南推荐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公司利伐沙班片已中标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助力提升公司该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匹伐他汀钙片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美国胆固醇管理指南(2018)》、2016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等推荐匹伐他汀作为一线调脂用药。

利伐沙班和匹伐他汀均被纳入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1.2在研重磅仿制药

丙肝治愈核心用药索磷布韦片

索磷布韦(sofosbuvir)是第1个抗丙肝病毒的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是全球丙肝治愈的核心用药,2017年9月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丙肝病毒感染。2018年,公司成功举证将原研索磷布韦化合物核心专利无效(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第34494号和第36170号),有力推动了该药品的国产化进程。公司已完成索磷布韦片与原研药品的体外质量与体内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即与原研药体外药学质量一致且人体生物等效。2019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公司索磷布韦片的生产注册申请,目前正按照审批反馈要求进行补充研究。

2、创新药领域

自2015年IPO上市以来,公司即明确向创新药企转型,积极与全球著名的新药研发机构合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研发投入占比行业领先。截至目前,公司已陆续在实体肿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治愈乙肝、抗新型冠状病毒等领域立项研发六个创新药,并已取得多项突破和成果,其中五款在研创新药已获批临床,四款已处于一期临床阶段,具备先发优势。

(1)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口服创新药GST-HG171

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针对新冠病毒,构建“疫苗+药物”的防御屏障迫在眉睫,小分子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口服的便利性,被寄予厚望。2021年12月,公司战略布局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口服创新药GST-HG171,该项目开发的小分子口服药物针对的靶点目前已被证实对德尔塔株、奥密克戎株等多种新冠病毒株的抑制活性强,具有优异的临床价值。在GST-HG171项目临床前研究中,体内及体外模型疗效及新冠真病毒活性实验结果显示,GST-HG171对已知各种主要病毒株(原始株、贝塔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等)都有强效,有希望成为优于辉瑞paxlovid疗效的自主可控、优质优价的抗疫特效药。目前GST-HG171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全力推进临床注册申请相关工作,力争早日为抗疫贡献力量。

(2)新型c-Met靶向药物GST-HG161

公司c-Met靶向新药GST-HG161是独特的高选择性靶向抑制药物,自主创新结构全口服小分子化药。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具有药效显著、靶标选择性好、安全性高、成药性强的特点,它对那些高表达(过度表达)c-Met的肝癌,可能帮助阻止其肝癌的生长和扩散。研究发现,c-Met抑制剂可能不仅对肝细胞癌有效,也可能对胃肠癌、肺癌等有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新型c-Met靶向药物GST-HG161项目已完临床I期试验剂量递增阶段所有受试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观察,总体安全性良好,报告期内,正在进行Ib期多中心扩展阶段试验,该阶段以上海市东方医院为中心,联合上海市肺科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3家分中心共同开展临床研究,并已确定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席、CSCO非小细胞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担任GST-HG161项目临床II期研究负责人(PI)。GST-HG161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非专利名称(INN)“Gemnelatinib”和中国药典中文通用名“吉奈替尼”。

GST-HG161的系列化合物已通过PCT途径申请国际专利,目前已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加拿大等20个国家或地区的化合物发明专利授权及南非、欧亚、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的晶型发明专利授权。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治疗新药GST-HG151

公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治疗新药GST-HG151具有靶标选择性好、成药性强、药效显著和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前研究展示了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和显著的抗纤维化效果。GST-HG151不仅对NASH引起的肝纤维化有效,而且可能对乙肝病毒及化学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纤维化有效。GST-HG151项目于2019年4月取得临床试验通知书。报告期内,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Ⅰ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于2022年3月11日成功入组给药。

GST-HG151的核心化合物已申请PCT国际专利,目前已获得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16个国家或地区的化合物发明专利授权及欧洲、中国、中国台湾的晶型发明专利授权。

(4)临床治愈乙肝创新药GST-HG121/131/141

2015年,公司提出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登峰计划”:通过GST-HG131/GST-HG121、GST-HG141及现有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多靶点联合用药,临床治愈乙肝。该开发构思与2017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关于乙肝治疗终点的共识声明完全吻合,且更早提出并付诸实施。

GST-HG141系核心蛋白调制剂,能有效削减HBVcccDNA,是全球Firstinclass的MOAII型乙肝核心蛋白调制剂,是乙肝临床治愈的关键环节,专一性针对病毒靶点,对宿主靶点作用风险小,安全性高。目前全球尚无该靶点药物上市。GST-HG141项目于2019年11月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已完成临床Ia期和Ib期临床试验,Ib期临床试验结果积极,所有乙肝患者病毒载量大幅下降,下降程度显著优于文献公开报道的TAF等核苷类药物同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GST-HG141对于中国慢性乙肝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性,支持GST-HG141继续开展II期临床试验。目前公司已获得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开展“一项评价GST-HG141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意见和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审批同意,正积极推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审批工作,将在取得前述行政许可后启动GST-HG141的II期临床试验。GST-HG141的系列化合物已通过PCT途径申请国际专利,且已收到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或地区的化合物发明专利授权及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俄罗斯的晶型发明专利授权。

GST-HG131系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属First-in-Class全球领先项目,具有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分泌的创新治疗机制,能够诱导HBV-RNA降解,降低HBsAg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GST-HG131项目于2020年3月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是我国首个获批临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剂,由牛俊奇教授和丁艳华教授共同担任I期临床试验负责人(PI),Ia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所有受试者的给药和耐受性、安全性观察。GST-HG131的核心化合物已通过PCT途径申请国际专利,目前已收到欧洲、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欧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化合物发明专利授权及中国台湾的晶型发明专利授权。

GST-HG121系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基础研究表明其通过降解RNA的方式发挥作用,可有效地抑制HBsAg表达,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滴度,有望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恢复免疫监视机制。2020年9月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2022年6月获得I期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件,将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主任丁艳华教授和病毒性肝炎治疗领域著名专家、吉林省肝病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主任牛俊奇教授共同担任I期临床试验负责人(PI)。GST-HG121系列化合物已申请PCT国际专利,目前已收到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加拿大、韩国等15个国家或地区的化合物发明专利授权及中国、中国台湾的晶型发明专利授权。

(三)经营模式

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由公司或下属子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委外生产为辅,主要采取经销、直销和国家集中采购三种销售模式。

1、经销模式是指经销商买断商品后,在约定的区域内,自行负责医院或药店等销售终端的销售和配送的一种销售模式。报告期内,经销模式的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73%。

2、直销模式分两种:

第一种是指公司采取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方式,通过公司销售人员开发销售渠道、维护终端,再由配送商购买公司药品,并按照终端需求将药品配送至终端的销售模式;

第二种是为了适应药品销售“两票制”的要求,在原招商的约定区域内,公司通过原代理商成立的外部销售推广服务公司开发医院或药店等销售终端,并维护终端,按照服务内容和成果支付业务推广费用给外部推广商,再由公司指定的配送商购买公司药品,并按照终端需求将药品配送至终端的销售模式;

报告期内,直销模式的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3.51%。

3、国家集中采购,是指由国家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的明确采购数量和采购周期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军队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可自愿参加。各医疗机构根据带量采购价格与中标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中标企业通过配送商将药品直接供应给终端医疗机构。2019年9月,公司恩替卡韦胶囊在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的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25个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中成功中标,已于2019年12月开始执行;2020年1月,公司阿德福韦酯片在第二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成功中标,于2020年4月开始执行;2021年6月,公司利伐沙班片已中标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于2021年10月开始执行。

报告期内,国家集中采购模式的收入占公司主营收入的比例为26.76%。

(四)行业情况

1、医药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

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在惠民生、稳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改变,使得人类对生命健康事业愈发重视。同时,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种种因素都推动了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研究机构艾昆纬(IQVIA)的数据显示,2021年,基于发票价格的全球药品支出大约为1.4万亿美元。在COVID-19、药品用量增加、新产品上市、品牌药专利到期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2022-2026年期间,全球药品市场将以3%-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全球药品支出预计将达到近1.8万亿美元(包括新冠肺炎疫苗支出)。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医药行业利好措施的推进,以及老龄化进程加快、三孩政策推行、大健康产业推动医药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医药产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发展空间巨大。研究机构艾昆纬(IQVIA)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医药支出从2011年的680亿美元上涨到2021年的1,690亿美元,增长超1,000亿美元。未来五年,受创新药上市数量和用量增加驱动,中国药品支出将以3.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5年支出累计增加35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050亿美元。

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仍是新兴医药市场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其增长的贡献主力是原研品牌药,2022年-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4%,其他类型产品的年复合增长率不超过3%。

近年来,“两票制”、医药分开、药品零加成、医保控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分级诊疗、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互联网+医保支付、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落地实施,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成为大势所趋,药企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创新发展成了整个医药行业的主基调,创新药企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2、肝脏健康领域概况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疾病分为病毒性和非病毒性肝病。大部分肝病进展为肝硬化,此后进展为肝癌、肝衰竭,成为致死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全球肝病死亡人数的62.6%来自亚太地区。在亚洲国家,死于肝病的人数占总死亡病例的中位百分比为3.9%,肝硬化、肝癌和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等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病毒性肝炎以发病数超过122万例位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首位,病毒性肝炎的死亡数位居报告死亡数居第3位。

(1)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感染儿童及青壮年,严重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并导致死亡。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世卫组织估计,2019年,有2.96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导致约82万人死亡,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即原发性肝癌)。截至2019年,有3040万人(占所有乙肝患者估计数的10%)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而660万(22%)得到诊断的感染者在接受治疗。尽管已有高效疫苗,但每年仍有约150万人新感染乙型肝炎。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我国是乙肝病毒高感染流行地区,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肝病毒流行率为5%~6%,慢性乙肝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据《柳叶刀》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率为19%,抗病毒治疗率为11%,整体诊断率和治疗均较低。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抗病毒药品价格的下降以及医疗保险的全覆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将会有更高比例的患者接受抗乙肝病毒的规范治疗,据2017年世界肝炎峰会报道,2016年开始终生治疗乙肝人数增加了280万,大大高于2015年开始终生治疗乙肝人数(170万人)。因此,抗病毒类乙肝用药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

目前,乙肝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由于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上更多使用的是核苷(酸)类药物。在我国,核苷(酸)类乙肝用药约占乙肝用药市场的80%,乃治疗乙肝的主流用药。常用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等。目前作为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丙酚替诺福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恩替卡韦,将会呈现较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也将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2)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估计有5800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每年约有150万丙肝病毒新感染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年约有2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抗病毒药物可使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但诊断和治疗可及性很低。根据2019年版《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估计约560万,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估计约1,000万例。根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统计,2019年我国丙肝发病率为16.0153/10万,丙肝发病率近三年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主流方案。索磷布韦是第1个抗丙肝病毒的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是全球丙肝治愈的核心用药,2017年9月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丙肝病毒感染。

(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NAFLD中较严重的一种病理类型。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指出,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在6.3%~45%,其中10%~30%为NASH。中国在内的亚洲多数国家NAFLD患病率处于中上水平(〉25%)。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S的流行,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NAFLD如果未经治疗,可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NASH,并渐至肝脏纤维增生,乃至发展成脂肪性肝硬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细胞癌(HCC),并且越来越多的HBV慢性感染者合并NAFLD,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尽管医疗迫切,然而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尚未批准任何药物用于NAFLD和NASH的治疗。根据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的数据及预测,一旦相关针对NASH适应症的专利药物获批上市,到2025年其用药市场将超过150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

(4)肝癌

根据发布在《ChineseMedicalJournal》的《ChangingprofilesofcancerburdenworldwideandinChina:asecondaryanalysisoftheglobalcancerstatistics2020》,2020年,全球有1,930万新发癌症病例,1,000万癌症死亡病例,大约一半的新癌症病例和5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而中国的新发病例数接近亚洲的50%。肝癌目前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从2018年的第三高癌症死亡率上升到2020年的第二高癌症死亡率。从病因上讲,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酗酒是造成80%以上肝癌死亡的原因。2020年,肝癌发病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发病人数从2015年的37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41万人,死亡人数从2015年的32.6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39.1万人。

早期肝癌没有明显症状,导致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一经发现便是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和治疗方法。肝癌成因复杂、治疗困难,目前肝癌尤其是晚期肝癌治疗药物的疗效较局限,临床急需疗效好、安全性高的靶向性药物等治疗方案。

(5)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TCM-NM-HP-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导致,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导致DILI发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TCM-NM-HP-DS等。我国近期一项多中心大型回顾性研究报告,普通人群DILI的年发病率为23.80/10万,高于西方国家。我国急性DILI诊断病例逐年上升,急性DILI患者约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20%,传统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以及抗结核药是我国DILI的主要原因。DILI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概况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6月30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逾5亿4千万例,死亡病例逾633万例。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26例(无重症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0,023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5,675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69,622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0,287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位居报告死亡数居第2位的病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对全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构建“疫苗+药物”的防御屏障迫在眉睫。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经过二十余年在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的精耕细作,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的知名企业,目前是国内以肝脏健康药物为主的抗病毒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同时拥有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五大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医药企业。广生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致力于为人类的肝脏健康提供科学解决方案,已全面布局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癌、保肝护肝等肝脏健康全产品线,积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与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合作研发多个全球一类创新药,涉及抗新冠病毒、乙肝临床治愈、抗肝癌、抗肝纤维化等创新药,旨在成就抗病毒和肝脏健康药物领域领先的创新药企业。

5、行业周期性特点

医药行业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公司主要产品抗乙肝病毒药物、保肝护肝药物的销售不受季节性及周期性影响。

(1)报告期内,公司重要研发项目的进展及影响情况如下

(2)报告期内,公司没有新进入或退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3)报告期及去年同期销售额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的主要药品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发明专利起止期限、所属注册分类、是否属于中药保护品种等情况如

4、报告期及去年同期,公司没有生物制品批签发。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创新药研发的先发优势 公司自2015年IPO上市以来,积极、持续推动创新发展战略,全面启动肝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与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合作研发多个全球一类创新药,涉及抗新型冠状病毒、乙肝临床治愈、抗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等领域,旨在成就抗病毒和肝脏健康药物领域领先的创新药企业。目前,公司正不断完善专业化的创新药研发和管理团队,由GeorgeZhang(张玉华)博士和JohnWei-ZhongMao(毛伟忠)博士共同带领创新药团队,加快推进创新药项目研发进程,目前已取得多项突破和成果。乙肝核心蛋白调制剂GST-HG141已完成Ia期、Ib期临床试验,Ia期整体安全性良好,Ib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显示GST-HG141对于中国慢性乙肝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性。特别作为全新机制的乙肝药物,GST-HG141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慢性乙肝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性,HBVDNA平均下降值为3.43log10IU/mL,HBVpgRNA平均下降值为2.37log10IU/mL,具备成为全球乙肝新里程碑药物的潜能,且已取得临床Ⅱ期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件,目前正在准备开展Ⅱ期临床试验;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31已于2020年9月1日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目前Ia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所有受试者的给药和耐受性、安全性观察;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21已获批临床,正在进行临床前准备工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治疗新药GST-HG151的Ⅰ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已于2022年3月11日成功入组;c-Met靶向新药吉奈替尼GST-HG161已完成临床I期剂量组爬坡试验,试验表明GST-HG161总体安全性良好,目前正在开展Ib期(剂量扩展阶段)多中心拓展试验;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口服新药GST-HG171,目前已确定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正全力推进临床注册申请相关工作。临床前研究显示,GST-HG171有希望成为优于辉瑞paxlovid疗效的自主可控、优质优价的抗疫特效药。同时,公司加强创新药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药系列化合物均进行PCT国际专利布局,并已陆续取得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授权。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创新药知识产权布局,公司已在创新药市场抢占了一定先机,具备先发优势,正逐步打造属于广生堂的专属护城河和核心竞争力。 2、战略聚焦的产品线优势 公司是国内深耕肝脏健康领域的创新药研发生产企业,是目前国内同时拥有五大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原料药及制剂注册批件的医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产业并购等方式,已形成以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和保肝护肝药物销售为核心,覆盖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癌、保肝护肝等肝脏健康全产品线的布局。其中,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泰甘定-丙酚替诺福韦、福甘定-替诺福韦、恩甘定-恩替卡韦、甘大夫-恩替卡韦、贺甘定-拉米夫定、阿甘定-阿德福韦酯均已通过一致性评价,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是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丙肝治愈核心用药索磷布韦等在研肝脏健康仿制药生产注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保肝护肝类水飞蓟宾类药物作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一类天然植物保肝药,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明确的指南药物。公司产品泰甘定-丙酚替诺福福韦、福甘定-替诺福韦、恩甘定-恩替卡韦、甘大夫-恩替卡韦、贺甘定-拉米夫定、阿甘定-阿德福韦酯、水飞蓟宾葡甲胺、益肝灵片、复方益肝灵片、珍菊降压片等均被纳入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同时,公司积极与全球著名的新药研发机构合作,通过持续的创新药研发投入,在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治愈乙肝等领域已取得多项突破和成果。 3、品牌及渠道优势 公司在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耕耘多年,已经建立了遍及全国各省区的销售队伍及覆盖全国各省会、市、县的销售网络及终端,并且与该领域的优秀经销商有着坚实的合作关系。通过多年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公司已经在该领域的医生和患者中树立了口碑,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终端上叠加新产品,有利于提升新产品的边际贡献,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4、质量管控优势 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作为公司日常运营的关键目标,持续强化质量文化建设,通过产品、法规、质量工具、管理能力等全方位培训提升全员对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视。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安全法》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药品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从源头原料药生产及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研发管理、临床研究等,均符合GMP生产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并通过关键指标的控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稳定的运行。迄今,公司全部出厂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历年来药品抽样检查合格率100%。 5、人才优势 公司通过搭建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保障。公司在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质量管理等关键管理岗位上拥有一批行业专家与优秀人才,聘任李洪明博士担任广生堂首席运营官(具有二十五年丰富的医药化工管理经验,历任数家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医药板块首席执行官(CEO)等重要职务);引进GeorgeZhang(张玉华)博士担任公司创新药控股子公司广生中霖总经理(具有丰富的创新药研发、产品管线布局和扩展的经验,历任惠氏制药Wyeth免疫和炎症部研发主持科学家和项目主管、TheProcter&GambleCompany药物研发主任科学家和项目主管、Allergan药理总监、CorbusPharmaceuticalsHoldings,Inc.资深总监、国内创新药企首席科学官兼总经理),全面负责广生中霖创新药的运营管理;聘任JohnWei-ZhongMao(毛伟忠)博士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兼首席开发官(具有超过25年临床前研究和新药商业化经验,管理、筹备超过18个INDs和2NDAs,曾在ForeseePharmaceuticals、Cytokinetics和IdenixPharmaceuticals担任领导职务),全面负责公司全球创新药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运营,为公司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博士7名,研究生29名,本科学历员工占比35.90%。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政策风险 近年来,国家引导和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支持以创新为驱动的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企业面临难得的创新发展机遇。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的全面实施、一致性评价制度、两票制的推动,也对医药行业的药品研发、注册、生产与质量管理、销售、招标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短期对国内医药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风险。 公司将根据行业政策的变化,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适合中国医疗水平、医改方向的经营模式,高效完成产品研发、注册、生产和质量控制、营销推广等全方面经营工作,确保公司能够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防范政策性风险。 2、全球创新药开发风险 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大的特点。公司于2016年起在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临床治愈乙肝等领域立项5个全球一类新药研发项目,并于2021年底立项开发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创新药,目前创新药研发已陆续取得多项突破和成果,将有力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及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但在研发周期内,每年持续投入大额研发费用,短期内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同时还需承担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 创新研发,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将积极组织实施产品研发工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水平,并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指导原则开展研发工作,对研发项目关键节点进行风险评估,降低过程风险。 3、市场竞争风险 虽然中国医药市场广阔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国际、国内企业竞相进入,叠加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相关改革政策进一步深入推进,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环保成本刚性上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给医药企业带来持续的经营压力。 公司将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成本优势,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拓展多类型的销售网络渠道,根据品种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销售模式,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4、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2021年6月,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江苏中兴制剂车间建设项目。相关项目是基于当前的产业政策、市场环境、技术背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做出的。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若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动、产品技术出现重大变化或因不可预见因素等原因造成募投项目无法实施、延期实施,将可能对项目的完成进度和预期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次发行募投项目涉及丙酚替诺福韦、索磷布韦、西地那非、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参芪健胃颗粒等多个产品,其中丙酚替诺福韦按照进入集采目录的假设进行效益测算;其他产品在效益测算时,经过对市场情况、竞品情况及销售渠道充分的评估,认为受未来集采的影响较小,因此未按照集采模式进行测算。未来若其他产品也进入集采目录,产品销售价格可能较现有测算价格出现下降,进而影响到募投项目的实施效果。 5、并购重组风险 公司积极推进并购和整合,通过并购的方式丰富产品线、拓展市场空间,并通过对被并购企业的深度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巩固原有的经营优势的同时,加快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但并购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政策、经营风险,收购成功后对公司的运营、管理方面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并购可能产生较大金额的商誉,如并购未达到预期效益,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谨慎甄选与公司定位相关联、具有互补性的优秀并购标的,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努力排查并购风险,同时对成功并购标的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其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持续优化管理和运营。

四、主营业务分析。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国联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