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7-29 20:30: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蓝晓科技300487)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材料以及围绕吸附分离材料核心形成的配套系统装置和吸附分离技术一体化的柔性解决方案。吸附分离材料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所处行业为新材料行业。吸附分离技术是制造业的基础技术,是实现高效提取、浓缩和精制的重要分离手段,在下游生产过程中起到分离、纯化的作用,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吸附分离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种,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各国竞相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指南》等均列为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发展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下游客户提质增效、成本控制、节能减排、资源化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应用广泛的朝阳行业,吸附分离技术成为新一轮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发达国家大力支持、重点发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发布“十大突破性技术”,如2021年的mRNA疫苗、锂金属电池,2020年的抗衰老药物、个性化药物,2019年的捕捉二氧化碳、核能新浪潮等,吸附分离技术在上述突破性技术中均为其核心关键环节,也与公司提前布局的业务方向契合。

吸附分离材料有着近百年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在突飞猛进的新科技时代,正焕发全新的勃勃生机。吸附分离材料以无限可创新的行业优势,正展现其永久的绿色刚需、宽广的应用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等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吸附分离材料是从民生到尖端技术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越发显示出其刚需和战略重要性的行业特点。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广泛用于饮用水、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材料、光伏核电等民生领域,也是新能源、减碳、资源金属、高纯电子用超纯水和超纯湿化学品、化工催化等不可或缺的核心分离和纯化单元,部分高端应用领域长期为少数大型跨国公司垄断,因此形成自主可控产业化技术,也具有国家层面战略意义。

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国家对食品医药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日趋严格化,吸附分离材料的传统应用市场随之稳步扩大。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下游应用领域的巨大需求量,形成了吸附分离材料广阔的市场空间。

成熟领域市场稳定增长。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行业工艺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下游客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精度和纯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吸附分离技术在食品、化工等传统领域市场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来自新兴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速较好。

新兴领域市场需求旺盛。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带来了多个细分领域的新需求,随着吸附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应用领域和应用数量都呈现快速递增的趋势。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锂、镍、钴等新能源金属的需求,加速了该类金属资源开发和回收方面的新技术创新;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行业,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对金属镓需求旺盛,同时,产业升级要求产品品质提升,对纯化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在生命科学领域,伴随技术进步,对药品、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质、抗体等的纯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新兴领域对分离、纯化技术更高、更细分的要求将引导行业逐步向定制化、系统装置和集成服务模式发展。新技术快速爆发式进步,带来更大、更尖端需求,拥有技术创新和快速响应机制的企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促进了吸附分离材料产业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环境净化功能的吸附分离树脂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业废水等水污染控制和改善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该类材料可以有效应用于烟气捕捉有机气体、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资源化处理等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将VOCs作为空气质量重点监测指标之一,对有机废气处理吸附材料和装置的需求快速增加;“碳达峰”、“碳中和”含碳排放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推进,加速了对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和产品的需求。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治理和成本管控压力,兼具废水废气处理功能和资源化回收优势的吸附材料及技术成为众多工业企业的最优方案,因而得以快速发展。

吸附分离材料行业格局逐步发生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球范围内,需求方面,家庭净水装置渗透率提升拉动饮用水树脂需求,对PFOS等污染物的治理带来市政及大规模工业水处理中吸附材料的额外需求,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对锂、钴、镍等金属的分离、纯化需求,上述市场趋势都给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增量;供给方面,大型国际公司业务频繁调整,业务模式单一,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带来良好的市场窗口期。2009年4月,陶氏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两家公司吸附分离材料业务合并;2019年2月,丹纳赫以214亿美元价格收购GE生命科学(GELifeSciences)旗下的GE生物医药(GEBiopharma)业务,对其生物医药领域分离纯化业务进行整合;2021年10月,美国艺康公司(Ecolab)宣布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吸附分离材料制造商Purolite,国际公司频繁的并购交易造成行业投资停滞,新增产能匮乏,供货周期延长。国内方面,需求端来看,下游制造业快速发展以及对上游关键耗材的国产化需求拉动对于吸附分离材料的强劲需求;供给方面,面对国内环保安全管理政策持续趋严,国内行业原有小产能、落后产能逐步向先进制造水平的产能集中,2021年行业公司争光股份301092)上市,行业头部效应显现。蓝晓科技作为国内产能最大,产值最高,最早上市的行业龙头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多年来战略性布局新的高质量产能平台,加速市场拓展,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行业格局的变化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以创新驱动、以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的新材料领域高技术公司。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副理事长单位。通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吸附分离材料与技术行业的国内行业龙头、国际知名企业。

1、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产能最大、品系齐全、应用领域跨度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突破活跃的新材料制造企业

2020年初公司投产高陵产业园及蒲城新材料基地两个高质量产能基地,总产能从不到1万吨上升到5万吨。品系涵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螯合树脂、均粒树脂、固相合成载体、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等。应用领域覆盖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公司不断突破创新,持续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如盐湖卤水提锂整线技术,合成生物材料分离纯化等。公司立足全球视角,践行绿色健康发展理念,顺应ESG发展趋势。

2、行业内首家创新实施“材料+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长期以来,公司强调材料、工艺和系统设备的融合发展,坚持认为要发挥出蓝晓科技高品质的吸附分离材料性能,需要“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协调配合,“软件”指具有独特适应性的应用工艺技术,“硬件”指定制化的系统装置,从而形成对客户一体化的应用解决方案。这种一体化方案更加适合新兴应用领域领先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加符合下游行业新建产能的要求,是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创新发展的高技术方向。

3、按板块模式孵育并有序开发六大应用领域,形成吸附技术工业化创新的平台型科技公司

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从材料、工艺到系统装置和吸附分离技术服务,从民生行业到战略新兴行业,公司孵育多板块发展,融合大跨度资源,大力培养人才梯队。根据各板块的不同特点匹配资源,使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成长为具有相当厚度、广度和长度的业绩板块。各板块有序发展,建立后劲十足的创新发展态势,形成六板块综合发展的平台型高技术公司。

4、重视基础技术研究,以材料突破为内核,不断开辟新的尖端应用,致力于从全行业技术进步角度推动吸附分离技术向更广更深的新技术领域拓展与进步。

公司重视基础技术的研究与科研投入,从原理上突破材料合成、官能团化、连续吸附工艺等底层技术,从工业化角度实现对进口材料和技术进行替代,在部分新兴应用领域实现原创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工艺革新。基于喷射造粒技术、保胶技术等基础原理突破,公司实现喷射法均粒白球的合成技术,并由此形成包含超纯水、色谱等在内的多系列均粒产品。基于对造粒技术和官能化技术的研究,形成了锂吸附剂、镍吸附剂以及系列琼脂糖葡聚糖层析介质,开启了涉锂领域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纯化介质的国产化等。公司通过对吸附分离材料技术的深入研究,系统开发,开拓了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从产业进步的层面带动行业向更多、更深入的领域发展。

(三)公司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材料以及围绕吸附分离材料核心形成的配套系统装置和吸附分离技术一体化的柔性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为吸附分离材料和系统集成装置两大类,具体如下:

1.吸附分离材料

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吸附分离材料是一种特种高分子材料,既有吸附能力,又有精确选择性,在与混合物接触时能够吸附其中的目标物而不吸附另一些物质,或者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选择力,从而在下游用户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发挥特殊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纯化等功能。公司提供的吸附分离材料按主要应用领域划分如下:

(1)金属资源

湿法冶金是指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树脂吸附法是湿法冶金技术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工艺相比,提取效率和经济性更高。吸附分离材料能从稀溶液中吸附、富集金属离子,并对混合的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因而特别适用于从低品位矿物、尾矿的浸液或矿浆中提取分离金属,同时在分离性能相近的金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矿石品位的不断降低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吸附法湿法冶金工艺在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的冶炼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复杂、低品位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以及加强冶炼过程的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公司提供的湿法冶金专用吸附剂可应用于镓、锂、铀、钴、钪、铼、镍、铜、金、铟等多种金属的提取。

(2)生命科学

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提供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微载体、多肽合成固相载体、核酸固相合成载体、西药专用吸附材料、固定化酶载体等。层析介质用于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质、抗体等生物蛋白、核酸、病毒等的分离纯化;固相合成载体用于多肽药物、核酸药物合成,拥有丰富的产品品系;西药专用吸附材料用于西药原料药和中间体的提纯分离,其中头孢系列树脂打破国外垄断,提供稳定、性能优良的医药级专用吸附材料产品;固定化酶载体突破7-ACA酶法工艺产业化,实现里程碑式技术革新,解决了化学法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升级。

(3)水处理与超纯水

高端饮用水市场随着家用净水设备装机量提高,拉升高端水处理树脂需求量明显上升。在国内,近年来在人均收入提升、消费升级的趋势之下,中国饮用水净水机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在超纯水领域,电子级/核级抛光树脂是超纯水制备过程必备的工艺过程,公司自主研发了喷射法均粒技术一直是行业顶尖技术,打破了少数国外公司对该技术的垄断。在电子级、核级超纯水领域取得重要工业化突破,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4)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应用领域,公司提供技术覆盖果汁深加工、氨基酸、有机酸、乳酸、糖脱色等应用领域。浓缩果汁质量控制系列吸附材料是公司最早研发和产业化的产品品系,推动了国内浓缩果汁深加工的产业升级。

(5)节能环保

在节能环保应用领域,公司环保系列吸附分离材料特别适用于重度污染的有机废水、重金属污染废水的资源化治理。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为下游用户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环保系列吸附分离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染料、农药、医药等行业,协助用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开发的LXQ系列废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分离材料用于中低浓度VOCs的分离回收,包括烷烃、卤代烃、芳烃及低碳醇、酮类、酯类等有机物。二氧化碳专用吸附材料用于二氧化碳捕捉,对于“碳中和”尤其具有意义。

(6)化工与催化

在化工应用领域,公司主要提供离子膜烧碱用螯合系列树脂、双氧水、多晶硅等原料纯化树脂、MTBE等系列催化树脂。经过不断改进工艺,产品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三十余家氯碱企业得到良好应用。公司凭借优良的树脂性能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在离子膜烧碱行业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2.系统集成装置

在提供高性能吸附分离材料的同时,公司集成材料合成技术、应用技术及系统设备,制造并销售系统集成装置,帮助下游用户获得更好的材料应用效果。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阀阵式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多路阀装置、模拟移动床连续色谱系统、高通量工业制备色谱等系统设备与材料协同,可以获取更优的吸附分离效果,显著降低运行费用,符合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是吸附分离技术较为先进的系统装置技术服务模式。近年来,公司加大系统集成装置业务的推广力度,与一批强调技术创新的标志性客户展开合作,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四)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行业跨度大,生产工艺和应用条件差异大,对产品与客户生产工艺的匹配度要求很高。为保证销售的针对性,采取了将技术支持与服务贯穿于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的技术营销模式。技术营销体系主要由市场部、应用部、研发部和系统工程部等组成。市场部负责产品销售、商务谈判、合同、客户维护等工作;应用部负责售前方案设计、售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研发部主要负责吸附分离材料合成、应用技术开发;系统工程部主要负责系统装置的设计、生产与调试等技术支持。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均自行采购,具体采购模式为公司采购部向国内厂商及经销商采购。公司主要原材料,如苯乙烯等均为大宗石化产品,市场价格透明、标准统一。公司通过考察、筛选形成供应商名单。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从供应商名单中经过谈判确定最终供应商。货物到厂后,由质检部验收,合格品入库,按合同执行。不合格品实行退换货。公司定期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价格进行核查和评估,适时调整供应商或相应的合同条款。

3.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管理由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领导,原则上以销定产,根据销售计划制定出一段时期内的生产计划,按照内部管理流程和沟通机制,组织协调采购、质检、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协作完成生产。生产过程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际通用标准,符合环保、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各项法规政策。按照国家和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特定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完成生产任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专业经验活力兼备、兼具本土和国际视野的管理和研发团队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长期的行业工作经验。高管团队具有厚重的专业技术背景、良好扎实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产业经验,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实战型科研专家团队。管理风格务实且富有创新精神、企业文化包容进取。核心管理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年富力强,具有20年以上的专业及工业经验,创新活跃,对公司文化与价值观高度认同,团队稳定。近年来在国际化战略的引领下,公司加快了行业顶级海内外人才的引进,形成专业经验丰富、管理风格务实创新的国际化管理团队。 在20年发展过程中,公司培养了一支创新活跃、学科分布合理的研发人才梯队,形成了科学家、领域研发带头人、产品研发小组成员的人才金字塔。研发技术团队成员200余名,涵盖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应用化学、生物医药、冶金等专业,核心技术人员朝阳锐气,具有10-30年专业研发经验,熟悉本行业和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团队核心人员具备丰富的吸附材料合成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及解决方案经验,并且与公司长期共同成长。公司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有陕西省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整合研发资源。 2.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优势:持续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产业化能力 公司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贡献来自于多年的持续技术创新。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54项,其中国内专利49项、PCT专利5项,处于申请阶段的专利50项。公司“吸附分离聚合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装置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 公司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特点,竞争力强,成长性高。公司通过不断开发吸附分离技术在下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下游工业领域的品质提升、资源化利用和成本控制,促进下游领域的产业升级,为下游行业的升级革新起到决定性作用。 公司对国内外吸附分离技术的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多年持续技术创新,开展前瞻性布局,使得吸附分离技术结合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并通过提供材料、应用工艺、装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灵活配套技术支持,准确捕捉市场方向,达成储备技术与市场热点共振的效果。从创立之初的果汁加工,到生物医药、环保化工、湿法冶金等众多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公司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带动了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金属资源领域持续推进盐湖提锂产业化,并积极推动在镍、钴、钒、钨等金属领域的突破量产及规模化销售;同时持续加快均粒树脂在超纯水领域的认证,实现在多个下游领域客户的商业化销售;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多肽固相合成载体、核酸固相合成载体、细胞培养微载体等生命科学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不断深入;VOCs治理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依靠其安全、稳定、高精度、高回收率、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化工、染料、农药、医药等行业。 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对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从前期结合现场工况挖掘客户实际需求、技术方案设计、产品合成、装置制造到调试安装及售后服务,以技术推动的销售模式需要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协作。这个团队涵盖销售、产品研发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业应用经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新兴市场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公司能够紧跟工业发展需求的体现,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下游用户的信赖和支持,奠定了公司持续、稳定成长的基础。 公司以产业化作为研发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下游用户保持密切合作,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开发先进性、实用性显著的产品和应用工艺。在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小试—中试—大型的产业化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公司拥有材料合成、中试车间6个,应用检测中试设备根据客户情况定制,可移动,可结合客户现场情况采集数据,有效降低产业化风险。公司依靠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品系不断增加,覆盖多个下游应用领域。坚持产业化导向是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桥梁。 3.产能优势:高质量新增产能支持公司抢占未来行业发展先机 公司新建生产线包括高陵新材料产业园和蒲城蓝晓产业园,新产能合计4万吨/年。两个园区在品系上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新产能定位为吸附分离材料的高端优质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且全自动控制,产品性能稳定,特殊品种满足定制化需求。近年来,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国内产能环保要求升级、大幅压缩,国际产能供货周期加长,行业供求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公司新的产能恰逢行业供求格局较好的时机,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将提升产品市占率,抓住行业窗口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4.服务模式优势: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模式引领行业发展 为响应客户对吸附分离技术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公司结合材料制造、应用工艺、系统装置三方面技术优势,率先提出成套吸附分离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可满足不同客户的柔性需求。多来年,该业务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公司开发出阀阵式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多路阀装置、模拟移动床连续色谱系统、高通量工业制备色谱等系统设备。公司已承担上百项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客户区域涵盖国内、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覆盖食品加工、植物提取、盐湖提锂、生物医药等诸多下游领域。为支持项目高效执行,公司还建成了远程调试中心,可以在公司总部对异地项目进行安装、调试指导,这些都将对整线项目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支撑和保障,有利促进了业务模式引领发展。 5.市场优势: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带来综合竞争力 公司产品和技术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食品加工、环保和化工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业化,推动了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工艺升级。在资源与新能源板块,公司业务有序梯次展开:盐湖卤水提锂技术,扩大了国内盐湖卤水资源可开发范围,大幅提升国内碳酸锂供给能力,增加国内碳酸锂资源开发行业的话语权;公司的镓提取树脂和技术,带动了国内树脂法提镓工艺的升级,显著提高了镓提取能力。在抗生素领域,公司的吸附分离材料和技术成功对国外产品形成替代,大幅降低了国内抗生素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公司的酶载体产品,在国内首先大规模生产实现CPC酶法裂解工艺生产7-ACA,是头孢类抗生素生产的重大技术进步。在生命科学板块,研发和销售表现活跃:多肽合成载体用于胸腺多肽生产、核酸合成载体等产品,粉末树脂系列用于医用,固相载体、层析和生命科学领域新品推动了生物医药品种的丰富和市场对标,获得市场认可并形成销售量。在超纯水领域,无论是公司生产的UPW均粒树脂,还是超纯水的出水质量,均对标国际一流企业。 在国际市场,由于公司产品很强的技术跟随创新特性、以及技术服务对终端客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作为吸附分离技术供应商,公司为客户提供集材料、设备和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模式特别适用于技术创新性明显、细化技术指标要求更高的客户,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新的吸附分离技术工艺通过在国内市场的成熟应用,快速向国外拓展,实现了国内与国际联动,助推国际化。公司率先开拓了多个应用领域并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和行业地位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控风险 公司通过不断开发吸附分离技术,持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前瞻性布局创新板块,产品应用领域实现多行业覆盖;同时,针对细分领域客户需求,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研发,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随着业务量增加,公司部门、生产线和人员不断增加,经营和生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这将会使公司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趋于复杂。未来公司存在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内部约束引致的管理能力相对滞后于经营规模增长的风险。为此,公司将不断完善企业内控,持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费用保证企业经营运行科学顺畅,管理层也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管理体制,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把握企业发展机遇。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作为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企业,是国内吸附分离技术新兴应用领域跨度大、产业化品种多、综合技术实力强的产品和应用服务提供商之一。受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良好前景带动,国内外厂商也在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下游市场竞争加剧。另外,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也使得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开发出新产品,有效提升产能,提高现有产品性能,满足不同新兴领域客户的需求,公司可能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市场占有率无法持续提高等风险。为此,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投入,贴近用户需求,牢牢稳固企业竞争优势,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开发更多下游应用领域。 3.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公司业务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客户范围及订单数量不断增加,均有可能导致客户结算周期延长,应收账款数量增加。为此,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与合理的信用期限,加强后续催收力度,加大业务人员在收款工作方面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4.下游应用领域变化的风险 公司产品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领域,如果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未来新产品、新技术的长期发展战略与国民经济新兴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不相符,将可能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成长性构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一方面夯实核心板块贡献,比如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等板块,同时在诸多创新等领域提前布局,形成跨行业、多板块的立体产品系统,从长远市场布局上管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及时研究新时期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公司长短期发展战略,公司开发的新技术与国民经济新兴应用领域相符,使公司在材料、应用工艺和系统集成以及一体化服务方面的优势与尖端的应用领域需求结合,从而化解应用领域波动带来的风险。 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技术泄密的风险 技术人才是公司核心的资源,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自主创新、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研发水平的提高和核心技术的积累是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于公司的核心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工业水处理、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需要经过多年技术研究和工程经验的积累,因此复合型核心技术人员对于公司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公司通过多年科技开发和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方面形成多项专利技术。 如果公司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相关核心技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出现重大疏忽、恶意串通、舞弊等行为而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露,将影响公司的竞争优势,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对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加大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人才管理制度,结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按照能否胜任岗位要求采取优胜劣汰,不断优化业务领域的人员构成;在新兴业务领域引进高端人才,为促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积累优质人力资源储备。另一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为核心员工搭建价值平台,激发核心员工工作潜力;完善考核目标,对关键岗位的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6.国际业务拓展风险 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逐步推进,国际市场业务量占比迅速增大。如果相关国家或地区关于业务监管、外汇管理、资本流动管理或人员货物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或政策发生对公司不利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业务拓展产生不利影响。近期,国外疫情变种和反复、国际海运价格一再大幅度上涨、人民币对外币升值、国际政治形势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可能对公司的海外业务造成影响。为此,公司将在现有国际市场资源投入的基础上,结合疫情发展情况,推出切实有效市场开拓方案及管理体系,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各类风险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 7.资产折旧摊销增加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随着新建项目投入使用或逐步投入使用,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快速增加,资产折旧摊销随之增加,将加大公司的折旧摊销金额。为此,公司结合项目实施进度,提前做好释放产能的前期布局,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促使项目及时产生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8.新技术产业化进度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尽管公司吸附分离技术可以普遍应用于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可为这些领域提供吸附分离材料、应用工艺和系统集成装置。部分新业务是公司的战略性布局方向,尚在市场开拓初期,未来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体量有限,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不构成重大影响。为此,公司将不断根据下游市场发展方向,一方面夯实公司研发项目储备库,尽可能做到多领域多品种的技术覆盖,同时将根据下游市场开发进度,适时同频提供不同应用领域所需的吸附技术,做好技术与下游应用的双循环。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1.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3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91亿元,同比增加214%;吸附材料产量达2.18万吨,同比增加37%;销量达1.98万吨,同比增加29%。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2%。

“基本仓”业务保持较高增速,大项目按进度逐渐交付。2022年上半年基础业务(扣除盐湖提锂大型项目)收入7.12亿元,同比增长53%,公司“基本仓”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签订多个大型盐湖提锂项目订单,截至目前,五矿4000t/a改造项目已经交付,西藏珠峰600338)阿根廷25000t/a项目首批设备发货验收已经完成,金纬新材料6000t/a项目设备完成交付并启动试运行,其他项目按进度正常执行,预计将在2022年中期至2023年中期逐步交付。

经营性现金流进一步优化。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91亿元,同比增长214%。报告期内,伴随“基本仓”业务高速发展及盐湖提锂大型订单实施,公司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自2019年藏格、锦泰项目以及高陵、蒲城2个产能建设陆续建成投产以来,公司现金流呈现持续优化趋势。

依靠高质量产能平台,产销量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吸附材料产量为2.18万吨,同比增加37%;销量为1.98万吨,同比增加29%。近年来,伴随公司战略布局的高质量产能陆续投产,产销量相互拉动,持续增长,优质产能为业务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和保障,未来产销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业务领域多头并进,营收结构继续优化。收入结构方面,2022年上半年吸附材料实现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49%;系统装置实现收入1.26亿元,同比下降10%。吸附材料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达到80%,近年来这一比重持续提升,公司盈利的稳定性、持续性得到增强。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领域均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多头并进,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数据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二季度业绩创出历史新高;现金流持续优化,高质量产能陆续释放,产销量高速增长;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财务状况健康;“基本仓”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大项目即将进入收获期。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既定的战略稳步发展,坚定主业,踏实经营,基本盘稳健,创新点充足,业绩创历史新高。

(1)紧抓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巩固盐湖提锂行业领先地位,金属资源业务多维度布局,大型项目高质量按期推进。

持续巩固盐湖提锂行业领先地位。202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新能源产业需求高企,锂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下游锂资源行业资本开支活跃。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盐湖提锂技术提供商,紧抓住行业机遇,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以及藏格、锦泰、五矿等多个成功工业化项目经验,陆续签订多个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订单,合同总金额达到15.78亿元,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5.8万吨,同时将负责结则茶卡盐湖15年委托运营,期间累计氢氧化锂产量15万吨,持续巩固自身行业领先市场地位。上述新签订单包括锦泰锂业二期、五矿盐湖二期改造、西藏城投600773)国能矿业、亿纬锂能300014)金海锂业、西藏珠峰、金昆仑锂业等项目。同时,公司还签订多个中试项目,包括盐湖股份000792)“盐湖沉锂母液高效分离中试实验研究项目”、比亚迪002594)(中蓝长化)600吨碳酸锂中试和配套除硼中试生产线、五矿盐湖10000吨/年ED浓水深度除镁成套装置等。另外,公司广泛开展海外盐湖市场拓展,采集不同国家地区卤水进行测试,针对南美、欧洲、北美等地盐湖,提供定制化的中试设备以及技术可行性方案。报告期内,公司还与亿纬锂能、盛新锂能002240)、天铁股份300587)、智慧农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PepinNini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多家盐湖资源企业建立深度稳定合作关系,高效推动盐湖提锂项目产业化落地。与此同时,公司在锂资源产业链广泛布局,将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广泛应用于矿石锂精制、锂电池回收、伴生矿等领域,覆盖赣锋锂业002460)、邦普循环、融捷股份002192)、中伟股份300919)等行业知名客户。

金属资源业务多维度布局。公司以涉锂业务为龙头,持续拓宽湿法冶金业务维度,在新能源、半导体及其它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拉动稀贵金属需求的大背景下,在金属提取领域形成持续布局,有序推进,多点开花的局面。在红土镍矿提镍方面,公司开发的高效镍吸附剂在东亚镍矿的性能测试中,以明显更优的指标胜出。在钴回收方面,公司在刚果(金)获得整线合同,目前已经成功投产,并生产出钴产品,该项目将在行业内起到示范拉动作用;在氧化铝母液提镓方面,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随着镓价格的回升,相关收入规模持续增加;在石煤提钒领域,公司连续离交设备及钒提取吸附剂一体化系统装置,降低了运行能耗及试剂消耗,具有成本低、能耗低、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目前已有多个产业化项目落地;在提铀领域,公司铀提取吸附剂产品性能优异,交期稳定,持续对国外品牌进行替代,产品销售加速放量。

大型项目高质量按期推进。2021年以来,公司签订锦泰锂业二期、五矿盐湖二期改造、西藏城投国能矿业、亿纬锂能金海锂业、西藏珠峰、金昆仑锂业等多个大型盐湖提锂工业化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细化管理、调配资源,全力保障大项目的如期交付。截至目前,五矿盐湖二期改造项目已顺利完成验收,西藏珠峰项目首批设备已完成出厂验收,金纬新材料项目设备完成交付并启动试运行,其他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正常执行。上述项目将从2022年中期开始至2023年中期逐步完成交付、验收。

(2)以生命科学、节能环保为代表的增量市场,创新驱动,活力充沛,快速开拓。

生命科学: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市场开发加速,新产能即将投放。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产品取得关键性进展,第二代高耐碱性ProteinA亲和填料已完成多家客户抗体项目小试验证,综合性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后续将根据客户项目进度启动中试。mRNA纯化亲和填料oligodT及超大孔离子交换填料持续开发,完成部分客户测试,在载量、收率,纯度、短链RNA和环状RNA去除方面,具有较好效果。oligodT亲和填料和超大孔离子交换填料开发成功,将极大的加速公司在mRNA领域产业化应用,提升市场竞争力。连续流层析系统开发方面,已经与客户合作完成工艺参数设计,并开始进行生产。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及整体解决方案,是生科领域填料和系统装置的创新方向。

产能方面,新建年产50000L层析介质生产车间已完成土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10月底完成调试进行试生产。新产能的建成,一方面将有效缓解现有产能不足,缩短供货周期,提升供应能力;另一方面,新生产车间参照GMP规范设计和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此外,新产能建成后,可实现单批次产量2000L,满足部分客户对填料单批次使用量的需求,提高客户自身产品的批次稳定性。

节能环保:VOCs治理领域订单高速增长,CO2捕捉技术具有良好市场潜力。以VOCs作为“十四五”大气监测重要指标为契机,公司前瞻性的研发并推出“VOCs高效治理树脂吸附技术”,该技术于2021年纳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成果库。伴随下游需求爆发及市场推广。报告期内,公司VOCs治理领域订单保持高速增长,同时技术体系持续优化升级,开发大风量场景应用,拓宽目标市场。在二氧化碳捕捉材料方面,公司与全球知名的碳捕捉技术公司Climeworks签署战略合作,已建成样板工程,形成吸附材料规模化供货。同时,与大型国际化学品公司开展碳捕捉材料和技术开发,并实现商业供货。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策背景下,吸附技术持续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支撑。在能源供给端和消费端,公司的盐湖提锂、红土提镍、钴回收等技术为清洁新能源的发展保障供给;在工业生产端和碳排放环节,公司可以提供二氧化碳捕捉材料和VOCs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在居民消费端,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生产过程需要进行乳酸纯化,公司在乳酸纯化环节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已形成千万元级销售;在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脱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资源化等环保领域,公司技术同样应用广泛。

(3)以水处理与超纯水、化工催化为代表的存量市场,对吸附分离材料性能要求高,市场空间巨大,积极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

水处理与超纯水:依托喷射法均粒技术,超纯水树脂实现产业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在电子级和核级吸附分离材料领域的商业化销售份额进一步提升,在芯片级超纯水领域取得良好进展。另外,公司采用国产主设备及自产均粒系列吸附分离材料建成超纯水中试实验室,经数月运行出水电阻率达到18.20MΩ·cm,将为公司产品涉水应用提供高等级应用测试平台。

高端饮用水领域对树脂产品的性能要求高,认证较为苛刻,且长时间被国外少数厂商所占据。近年来,公司在新的高质量产能平台基础上实现高端饮用水树脂产品技术突破,获得一系列专业认证,签订下游龙头企业的订单,实现了该领域的稳定供货。高端饮用水市场具有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将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潜在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公司高端饮用水树脂市场加速开拓,突破放量,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化工催化:技术壁垒较高,国产替代逐步突破。化工行业具有行业规模大、性能要求高、树脂用量多的特点,是吸附分离技术应用的重点行业。近年来,中国化工行业新技术快速发展,国产替代需求日益突出,化工领域树脂具有技术要求高,国外品牌市占率高的特点,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报告期内,伴随可降解塑料相关产能大规模投建,拉动对BDO相关产品需求,公司BDO领域树脂销售出现较大幅增长;在离子膜烧碱二次盐水精制、双氧水精制、电子化学品精制等领域维持良好销售趋势;另外,公司产品在MTBE、TAME、甲乙酮、叠合等多个化工催化领域,也有较好市场空间。

(4)海外市场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推进国际化战略,国际视野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26%。在高端饮用水领域,金属提取领域涵盖锂、镓、铀等领域,植物提取领域均取得良好进展。同时,公司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与境外全资子公司Puritech多路阀设备匹配,在多个领域取得联合订单。特种吸附材料与多路阀配套协同,增强了海外新兴应用领域的推广能力。

国际化是公司始终坚持的战略,是公司重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历经20年成长,蓝晓科技逐渐成为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行业国内龙头,国际领先企业,公司国际化战略起步早、布局广,秉承创新驱动理念,遵循高品质定位,塑造优质品牌形象,在关键海外市场逐步突破。公司的海外市场从大客户、重点区域系统性拓展,稳步推进,已拓展覆盖到包括北美、欧洲、亚洲、南美、非洲等地区,销售布局渐次形成。

(5)生产方面,高质量产能持续释放,提质放量成效显著,为业务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报告期内,在公司高质量产能的支撑下,产销量进一步提升,吸附材料产量达2.18万吨,同比增加37%;销量达1.98万吨,同比增加29%。近年来,公司以提质量、扩产量、控成本、稳品种为工作重心,向市场提供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品系。抓住国内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争取行业发展先机,在国际行业整合中参与更高梯队的市场竞争,实现产业升级。扎实做好新基地的环保工作,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公司近年来通过新建产能,已形成国内多地、多功能产业园互补协同格局,高陵新材料产业园2.5万吨特种品系、蒲城新材料产业园1.5万吨大应用品系、高陵系统工程园装置生产、鹤壁蓝赛资源化回收,兼顾产量和质量、覆盖几乎所有工艺单元,形成科学合理的产能布局。在产能质量上,公司将20多年的材料制造经验投入生产线的精细建设,集成了行业先进的废气废水处理装置、自控及智能化灌装系统等,注重安全环保绿色生产。在工艺单元上,多厂区穿插生产全品系产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产品分级上,囊括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多个标准产品。公司通盘布局,打通各厂区产能的互通互补,设立专班对各厂区持续进行分单元、分区域的设备和工艺细化升级,从人员、效率、制度和成本多角度提升管理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向管理质量要产量,促进产量稳步拉升。

公司新的生产线陆续投产,综合产能约5万吨,并有一定的柔性扩展空间,保障了未来3-5年的产能需求,也充分保障了公司高端产品的个性化量产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6)研发方面,加大硬件投入,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为企业成长提供源动力。

公司建立并不断更新创新项目库,研究课题储量丰富,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从创新培养到成熟优化,项目应用覆盖多个下游应用领域,学科丰富,专业跨度大。报告期内,公司新建了多个试验室、试验线,包括生命科学细胞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金属资源提取试验线等,为研发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及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软胶及硬胶的产品布局和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ProteinA(抗体纯化)、Plasmid(质粒纯化)、Core400、Core700(动物疫苗纯化)、LargeScale系列(高刚性高流速产品)等形成了批量销售;ProteinA抗体纯化产品通过FDADMF备案,客户应用便利性进一步增强;均粒UPW系列树脂持续放量,加速芯片级超纯水应用树脂国产化。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不断充实研发人才队伍,加大力度招募国内外顶级名校人才,为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注重人才发展,人才培养,多维度进行人才梯队建设。

(7)管理方面,完善公司治理,促进精细管理,提高内控水平。

持续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三会制度,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保证整体目标和战略得以稳妥执行。董事会科学决策,遵循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原则,为经营保驾护航,给经营更多空间。

建设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向重要管理岗位充实懂专业、有担当的管理人才,既有内生年轻骨干人才,也有外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责任明确,放手施展,提升管理队伍活力和效率。报告期内,落实第三期股权激励工作,留住人才,也让人才分享公司发展红利。

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以经营数据分析为抓手,对各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等经营环节进行分析,让数据说话,具体改进措施和人员跟进,真实提高管理质量。发挥审计部作用,对建设项目、供应链重要环节查漏纠偏。加强子公司和大项目管理,定员“下沉式”跟进,让投资项目真正拿回收益。

2.业绩驱动因素

(1)下游市场的旺盛需求是推动业绩快速发展的外在动力

①金属资源板块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拉动新能源金属需求。尽管疫情导致全球汽车总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但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2上半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60万辆,同比增长120%。根据贝智研究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装机量达到110.1GWh,同比增长109.8%。报告期内,新能源产业为锂、镍、钴等金属资源提供了强劲的需,为相关金属提取及废旧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带来行业机遇。

锂资源方面:中国和欧洲电车超预期增长,电动车各种爆款车型频现,此外锂电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储能、电动工具、两轮车行业改善,也抬升锂的需求。国泰君安证券预计,全球锂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43.9万吨LCE(碳酸锂当量)增长至2025年的164万吨LCE,30%年复合增长率,迎来新一轮的需求周期。基于旺盛的下游需求,碳酸锂价格出现大幅上涨,2022年上半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SMM)为44.68万元/吨,相较去年同期上涨446.2%。中国82%的锂资源赋存于盐湖中,但中国盐湖镁锂比高、锂含量低、杂质多,尤其以青海盐湖品位更弱,提锂难度较大。公司的“吸附法”提锂技术能有效分离镁、锂离子,是解决中国盐湖高镁锂比、实现贫卤提锂的有效方案,公司已成功提供多个项目盐湖卤水提锂的解决方案,并实现产业化运营。随着“吸附法”提锂技术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大规模工业化盐湖卤水资源开发成为现实,这将加快盐湖提锂新增产能的落地,也为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提供广阔市场空间。2021年以来,作为全球领先的盐湖提锂技术提供商,公司紧紧抓住行业机遇,陆续签订多个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订单,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及在执行盐湖提锂产业化项目共9条,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7.3万吨,其中3条已经成功投产运营。蓝晓科技的吸附分离法提锂技术能有效分离镁、锂离子,可组合模块式除杂、精制、回收单元,是解决中国盐湖高镁锂比、实现贫卤提锂、卤水直提的有效工业化方案。从青海盐湖开始,报告期内,公司推广吸附整线提锂技术至西藏盐湖、南美盐湖,以及欧洲、北美其他资源卤水。与此同时,以盐湖提锂为代表,公司在锂产业链广泛布局,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广泛服务于矿石锂精制、锂资源回收、地下水资源提锂、伴生矿等领域。

镍资源方面:长期受益于三元材料对镍的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高镍化进程,金属镍需求持续增长。供给结构方面,红土镍矿在全球镍矿供给中占比已经超过65%,预计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高,在红土镍矿开发中,湿法路线工艺以其产品纯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大型矿企的投资方向,给吸附分离技术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钴资源方面:受益于消费锂电、动力电池、合金三大领域的增长保持较强韧性,供应相对紧张,2021年全球钴产量17万吨,消费量约15万吨。在钴回收方面,公司在刚果(金)的整线项目已经投产并产出钴产品,该项目将在行业内起到示范拉动作用,公司提供的钴提取吸附材料及整线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金属镓价格大幅上涨,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金属镓是制备砷化镓、氮化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主要原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镓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全球传统射频通信的平稳发展,以及5G通讯技术的加速发展,将持续增加对砷化镓、氮化镓等核心材料的需求,并进一步带动金属镓消费增长。2022年上半年,金属镓(≥99.99%)均价达到2,678.59元/kg,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6%,市场新增投资动力明显,拉动了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需求,给公司带来较好的市场机会。公司实现氧化铝生产拜耳母液提镓材料和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

②生命科学板块

生物药方面:生物药是制药行业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数据,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13,198亿人民币,中国生物药市场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6.3%。在生物药领域,色谱(层析)技术是分离纯化的重要手段,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制品制造基本都依赖于色谱(层析)技术。色谱(层析)纯化也是单克隆抗体、融合蛋白、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药品的核心生产环节和主要成本所在。近年来,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我国生物制药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我国,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等核心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给下游生物制药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同时也给予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材料厂商潜在市场机遇。

原料药方面:抗生素行业自限抗政策之后一直低位平稳运行。报告期内,国家环保政策趋紧导致产业集中度加强,市场份额重新分布;去库存带来需求回暖,人用抗生素和兽用抗生素价格明显回升,进而带动增加公司头孢系列和酶载体系列产品的需求。

天然产物提取方面:近年来低糖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传统人工甜味剂糖精、甜蜜素等因具有健康隐患,逐渐开始从餐桌中退出,以甜菊糖、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受到追捧。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2019年植物提取物市场价值约23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4亿美元,2019年到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5%。根据ValuatesReports预测,到2026年,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224.9亿美元增长到到279.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甜菊糖、赤藓糖醇系列吸附材料和装置,在提取效率和产品纯度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另外,全球范围内“禁塑令”逐渐推广将带动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的需求增长,据申万宏源证券000562)预测,2021年,全球PLA产能约50万吨,在未来的3-5年内,预计全球PLA新增产能达到270万吨,其中我国新增产能约为252万吨。据ReportLinker数据,基于广阔的应用前景,预计PLA市场在2021-2026年期间将保持7.5%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至2026年,全球PLA市场规模将达11亿美元。作为PLA原材料的乳酸产量也大幅提升,公司所生产的吸附材料和系统装置广泛应用于乳酸纯化,产销量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③水处理与超纯水板块

核级、电子级超纯水领域:在超纯水领域,核电及电子产业对超纯水纯度要求较高,而树脂吸附法是达到PPB和PPT级别的必要技术环节。受制于行业技术水平,之前我国在核电、芯片、面板等行业的纯水制备核心材料均为国际厂商垄断。伴随公司在喷射法均粒技术工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超纯水制备树脂材料实现产业化,打破国际垄断,成为该领域的少数核心竞争者。目前公司已形成量产均粒核级树脂、电子级阴阳树脂、抛光混床等数十个品种,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标准,为相关产业供应链安全提供保障。

近年来中国实现了核电产业的起步和规模化发展,核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逐步增长,但相比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可以预见核电厂对高品质核级超纯水树脂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半导体产业的兴起为电子级超纯水市场创造巨大空间。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启动一批面向2030年的重大项目,第三代半导体被列为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Technavio预计全球半导体用电子级超纯水市场预计将在2018-2022年间复合年增长率达8%,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41.7亿美元。

在高端饮用水领域:功能性树脂使用广泛,如离子交换树脂、除铁树脂、除氟树脂、除磷树脂等,这一领域对树脂产品的食品卫生和安全要求较高,且长时间被国外少数厂商所垄断。目前,中国净水器普及率仍然较低,与欧美及日本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显现,人们饮用水安全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净水器市场前景广阔。BCC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净水器市场规模约为901亿美元,同比增长71.95%;预计2021-2025年间,全球净水器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11.5%的复合增速。近年来,公司在高端净水品种获得技术突破,国际市场迫切需要的品种已做到高性能、质量稳定、货期稳定,获得市场较好反馈。

④食品加工板块

果汁市场规模稳定,公司是行业主流树脂处理工艺供应商。全球果汁行业产销格局已经形成,行业规模趋于稳定,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地区为全球主要的果汁消费国,中国、南美、欧洲为主要的果汁出口区域。近两年受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影响,果汁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但长远来看,由于果汁具有天然、健康的特性,未来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公司作为果汁质量控制行业主要技术供应商,为下游果汁生产厂商提供脱色、去除棒曲霉素、去除农残、去除重金属、果糖生产等树脂处理工艺,引领行业技术升级,全球市占率80%以上。

⑤节能环保板块

VOCs治理政策趋严,相关材料及技术需求旺盛。生态环境部印发的《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文件要求加快完善环境空气VOCs监测网,加强大气VOCs组分观测,完善光化学监测网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已开展VOCs监测的城市,要进一步规范采样和监测方法,加强设备运维和数据质控,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尚未开展VOCs监测的城市,要参照《2020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关于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的通知》,抓紧加强能力建设,开展相关监测工作。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预计2023年VOCs治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67亿元。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公司VOCs成套设备及材料的市场需求旺盛,报告期内订单额快速增长。

“碳中和”政策积极推进,CO2捕捉技术具备发展潜力。近年来,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碳捕捉与利用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目前是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和产业化热点。根据研究机构预测,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在2025年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年,到2050年超过3300亿元/年,2025-205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1.87%。在CO2捕捉方面,公司自2018年提出“未来环保”概念,与欧洲化学品公司合作,投入资源快速推进CO2捕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经实现了向欧洲市场供货,建成了商业化应用案例。未来这一技术在火力发电、天然气处理、钢铁生产、煤化工、化工生产、水泥生产以及直接大气捕捉等场景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⑥化工与催化板块

化工行业为吸附分离技术提供广阔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化工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化工行业具有行业规模大、性能要求高、树脂用量多的特点,是吸附分离技术应用的重点行业。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产值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30%,约占全球的40%,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化工生产国。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单一国家的化工产值将会达到全球的50%。中国化工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为公司树脂产品的化工领域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同时,催化剂对化学工业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85%以上的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伴随中国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国产化技术的不断突破,树脂材料在化工催化领域的应用在持续增长。公司吸附分离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离子膜烧碱二次盐水精制、双氧水精制、BDO精制、电子化学品精制;另外,在多个化工催化领域实现突破,可提供MTBE、TAME、甲乙酮、叠合等工艺生产中所使用的多种类型的树脂。伴随下游领域加速发展以及行业国产关键耗材国产替代加速趋势,产品销售呈现出良好增长趋势。

(2)行业格局变化带来的供需窗口期,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动增长是内在动力。

需求方面,全球范围饮用水、新能源、碳排放等新兴市场为吸附分离材料带来需求增量。国内下游制造业快速发展以及对上游关键耗材的国产化需求拉动对吸附分离材料的强劲需求;供给方面,大型国际公司业务频繁调整,业务模式缺乏创新,国际和地区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等带来良好的市场窗口期。国内小产能趋于向先进产能集中的趋势已形成,供需趋紧带来机遇。

公司不断技术创新,通过盐湖卤水提锂领域重大项目的实施投产,扩大了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空间,是行业应用创新的典型示范。在金属镓和锂的基础上,公司还积极推动吸附分离技术在钴、镍、钒等金属以及生物药、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提升硬件水平、团队技能和资金投入,强化自主研发能力。系统集成技术服务模式趋向多元化,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3)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创新产品提供的快速成熟和切入市场的契机。

疫情促使公共卫生安全和健康领域产品需求突显,公司的固相载体、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新品研发和量产品种的销售都有显著增加。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带来部分垄断产业的技术安全性问题,为高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国产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通过持续的创新、产业化和市场拓展,国内外市场互补促进,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带来稳定业绩增长,进而持续推动公司创新发展。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国联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