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重装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09 19:45: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兰石重装603169)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报告期,传统能源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动向和新特点。一方面,全球原油价格持续高位徘徊,原油供应紧张和石油需求中心的转移,推进了能源化工产业布局的加速调整;另一方面,能源化工企业大型化和装置规模化的趋势,导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内能源化工行业以炼化一体化模式开启产业升级及装置改造,成为国内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2021年10月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会议明确指出要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突破3亿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爆发周期,装备需求持续上升。

  1.原油价格回升与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带动装备行业的稳步发展

  截止2022年6月底,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均价为114美元/桶,较2021年年末的77.24美元/桶上涨47.59%。原油价格的回升趋势有利于引导国内石油炼化企业合理增加资本性投入,有利于能源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将持续发展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淘汰技术落后、规模不经济、环保不达标的产能,预计到2025年,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40%。其中恒力石化600346)、浙江宁波舟山、福建漳州古雷等项目已启动建设中,此外,上海漕泾、广东惠州、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河北曹妃甸等炼化一体化将陆续建成或启动建设,至“十四五”末,这些世界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将带来大量高端非标压力容器的需求。

  2.国家政策利好煤化工行业发展,装备市场迎来市场机遇

  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对我国煤化工行业将产生重大利好,影响深远。“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有望实现燃料煤和原料煤“区别对待”,单独核算,减轻煤化工企业负担。可以预期,新政策将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同时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煤化工前景向好,煤化工装备市场在2022年有较大的市场机遇。

  3.化工新材料市场需求或将步入快速增长期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2021年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为71%,力争到2025年,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提升至75%,占化工行业整体比重超过10%。受益于半导体、电子电器、新能源等领域转型升级,未来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需求旺盛,成长潜力较大。

  4.新能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1)核能设备市场空间广阔,乏燃料后处理需求旺盛。根据中国核电601985)统计,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造价约为160亿元/百万千瓦左右。华龙一号机型的设备投资占比为38.6%,若按照每年新建6-8台装机容量为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计算,未来每年的核电设备投资约在370亿至500亿之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核电站运营规模不断扩大,乏燃料的产量及累积量逐步增加,乏燃料处理的刚性需求持续累积,乏燃料后处理设备市场需求将快速提升。国家对乏燃料后处理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望持续上升。根据财政部数据,近年来,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中乏燃料处理基金支出迅速增长,其中2022年乏燃料处理基金支出预算数达65.76亿元,比2021年执行数增加54.93亿元,增幅为507.2%。

  (2)光伏产业规模扩大,多晶硅核心设备市场需求旺盛。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2025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83-99GW,2022年在国内巨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储备量推动下,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能增至75GW以上,相比2021年增幅达到36%以上。2022-2025年多晶硅核心设备市场空间或将逾千亿规模。据硅业分会预计,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年以上,比2021年度增加48万吨/年;到2025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400万吨/年以上,以每万吨硅料的核心设备需求为5.4亿元推算,2022年至2025年新增的348万吨硅料产能或将带来1,879.2亿元的核心设备需求。其中,2022年至2025年冷氢化反应器的总需求量或将达210亿元,还原炉的总需求量或将达125亿元,换热器的总需求量或将达150亿元,塔器的总需求量或将达150亿元,球罐等其他设备的总需求量或将达200亿元。

  (3)氢能顶层规划落地,产业发展迎来机遇。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及战略定位,并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政策推动下,氢能产业发展或将提速。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目前国内氢能主要来源于煤制氢,约占我国氢产能64%,工业副产气制氢占21%,天然气制氢占14%,电解水制氢占比不到2%。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其中电解水制氢到2030年占比将逐渐提升到10%,未来十年提升空间超4倍,到2060年电解水制氢占比将提升到70%。

  (4)新能源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锂电池材料需求旺盛。2022年1-6月,新能源专用车销量达到10.1万台,同比增长7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123.2GWh,累计同比增长226.8%。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日益重视,有关部委陆续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储能技术、5G基站等方面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相关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报告期内,我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量整体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1万吨,同比增长130%,上半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占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比例超50%。

  5.智能制造兴起,工业智能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工业智能设备需求不断增长。在未来发展中,智能制造装备将充分整合新兴技术到各个功能模块,以适应企业复杂的生产和管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活动的可靠性。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朝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6.政策大力推动下,节能环保产业不断提速,相关设备需求大幅释放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环保行业整体需求快速增长,环保装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中小企业向产品专一化、研发精深化、服务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由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型企业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聚集区。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与互联网、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提升制造型企业服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传统能源化工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备(核能、光伏多晶硅、氢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工业机器人等)以及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传统能源化工装备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各类高端压力容器,主要用于炼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炼油领域主要产品有重整反应器、加氢反应器(板焊式、锻焊式)、螺纹式换热器、隔膜式换热器、高压容器(热高压分离器、冷高压分离器)、循环氢脱硫塔等;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高压列管反应器、大型塔器等;煤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气化炉、费托反应器、变换炉、水洗塔、中间换热器、废热锅炉等;精细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各种反应釜、冷却器、特材容器等。

  (2)新能源装备

  核能装备:核能产业上游主要产品有核化工非标设备、核燃料贮运容器、贮槽、箱室设备等;核能产业中游主要产品有核电站压力容器、储罐(核安全2、3级)、板式换热器(核安全3级)、微通道换热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现场贮存系统、装卸系统及新燃料运输系统相关设备、HTL电加热器等;核能产业下游主要产品有核燃料循环后处理厂专用核安全设备(核安全2、3级),包括萃取设备、后处理首端专用设备、产品贮运容器、贮槽、箱室等储罐类设备及热交换器设备。

  光伏多晶硅装备主要是生产多晶硅所需的五大类核心静设备,包括冷氢化反应器、还原炉、换热器、塔器、球罐。

  氢能装备主要为制氢、储氢和加氢站装备。具体产品有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制氢装备、储氢容器、加氢站用微通道换热器(PCHE)。

  (3)工业智能装备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快速锻造液压机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平台、重载转序机器人、5G+系列化设备、特种打磨机器人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新材料应用等重要行业或领域。

  (4)节能环保装备

  公司有板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工业烟气净化设备、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主要产品,主要用于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大气污染治理,锅炉除尘脱硫脱硝以及污水处理。

  3.经营模式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日常沟通机制、目标客户针对性走访、客户邀标及主动搜集等形式获取市场信息,以公平竞标的方式获得产品制造、检维修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合同订单。根据装备制造订单技术条件,公司逐步完成研发设计、工艺技术转化、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等环节,最终发运现场安装并交付用户;工程总承包业务通过招标方式开展设计、采购、工程施工等工作,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管控。同时,公司利用技术优势积极为客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检维修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化水平,逐步搭建了能源行业“核心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综合竞争优势。

  (1)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公司紧盯下游行业投资信息,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制造经验与品牌优势,通过与国际国内总承包商、工程公司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向工程方与业主方提供施工前期设计、技术咨询等方案,以投标报价的方式获取工程装置的核心设备订单;通过承揽的EPC工程总包,直接提供相关工程设备配套;通过为业主方提供最优的检维修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获取检维修业务订单。

  (2)定价模式

  基于公司所属的行业特性、产品结构及市场竞争环境,定价模式以成本导向定价法为主,结合一定的竞争导向定价法。

  (3)设计模式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包括技术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设计模式,主要为:一是根据客户提供的工况条件和工艺参数的自主研发设计;二是由客户提供的外来设计图纸的原图审查设计,并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无法满足制造工艺要求的内容,与原设计单位进行协商修改确认。

  (4)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采购中心专门负责兰州、青岛、新疆、嘉峪关四大基地的物资集中采购订货、实施供应、统筹调配等工作,采购物资范围主要是公司产品用板材、管材、锻件、焊材等原材料、产品用外购配套件及工程总包项目用材料和设备。针对公司产品单件小批量订单式生产、所用原材料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所需材料及设备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同时,公司搭建了动态、统一的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内部严格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准入审查及SRM供应商平台管理,对大宗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实行国内物资材料生产厂家直供模式,保证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价格水平。

  (5)生产模式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为定制型的非标准化设备,用户对同一类产品的用料、参数、性能要求均不同。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模式,即完全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3-12个月,产品在安装调试、功能验证、生产线打通、整体装置试车成功的平均验收周期为3-6个月,综合订单执行周期平均为6-18个月。

  4.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能源化工装备和工业智能装备细分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能源化工行业工程、技术、工艺设计总包资质和核心装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公司联合宝武集团等合作伙伴,解决了光伏多晶硅装备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镍基合金(N08810)材料国产化的企业,承制的国产化N08120材质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投入制造是继N08810特厚板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光伏多晶硅行业关键设备制造后的又一创新性突破。

  (1)在传统能源化工装备方面

  公司是中国建厂最早的集炼油、化工、煤化工高端压力容器的领军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填补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技术和产品空白。公司是国内最大直径、最大吨位螺纹换热器制造商,是国内炼油行业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设备独家供应商,代表着国内重型压力容器的领先制造水平。同时,在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公司可生产单台重达2000吨级的大型锻焊式加氢反应器,打破了国内少数企业在千吨级以上大型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中的垄断地位。

  (2)在新能源装备方面

  在光伏多晶硅装备领域,公司攻破了厚壁镍基合金(N08810)材料,材质特殊、耐高温、耐高压、耐高磨损及耐强腐蚀等10余项技术难题,形成了多项该材料制造专有技术,并制定了国产镍基合金(N08810)材料冷氢化反应器设计选材技术规范、材料焊接、热处理等制造技术规程及多项企业标准,大幅缩短了交货周期、降低了产品成本,引领着多晶硅装备国产化材料的发展方向。在核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民用核级板式换热器生产企业,同时子公司中核嘉华在核燃料贮运容器细分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制造了中国首座核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的绝大多数非标设备。

  (3)在工业智能装备方面

  公司具有多年使用、设计、制造锻压机组装备方面的经验,在国内快锻压机市场占有优势份额。“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重型全液压三辊、四辊卷板机”等系列产品均属机、电、液一体化工业大型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智能化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打磨机器人、锤替代压机等设备应用于各相关领域;“重型四辊全液压卷板机”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使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可制造此类大型装备的国家。在压延装备所属的自由锻领域,公司的整体技术能力、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在能源化工行业工程总包方面

  公司是能源行业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中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前端石化工程设计院、全领域装备制造实力及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链全流程覆盖企业。子公司瑞泽石化拥有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炼油工程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和石化、化工行业工程咨询资质,现拥有72件自主研发的授权专利(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55件),其研发的两段离心逆流连续重整技术是目前我国炼油企业炼油工艺中的一项先进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连续重整技术的垄断,率先实现连续重整技术国产化;同时,公司与瑞泽石化、洛阳瑞华达成了“悬浮床加氢技术工业化推广应用及利益共享联盟”,依托洛阳瑞华的悬浮床加氢工艺包技术,瑞泽石化的工程设计优势及兰石重装的平台优势与工程总承包实力,完成了新一代悬浮床加氢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具有较好的引领示范效应。基于上述核心专利技术,瑞泽石化完成石化工程设计项目百余个,涉及我国石化行业130多个炼油化工企业。

  5.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市场驱动

  随着“双碳”目标政策持续推进,新能源制造产业也随之迎来快速发展期。光伏产业、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升级迭代迅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核电产业进入积极有序发展新阶段,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中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自2021年以来,公司加快推动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与大全能源、亚洲硅业、东方希望、杭州锦江集团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陆续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多项新增订单。报告期内,取得核能、光伏多晶硅、氢能等新能源领域订单15.31亿元,同比增长165.61%,为公司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转型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动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紧盯产业发展政策,在聚焦能源化工行业核心装备制造、巩固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保持传统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持续拓展细分市场,实施专人负责细分市场领域,进一步加大了细分市场领域开拓,促进细分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配备了技术骨干开拓新兴市场,重点布局碳纤维、生物医药、单晶硅、储氢、光热等专项领域,促进新兴市场规模化发展,为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开辟新的航道。

  (3)管理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董事会建设,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进实施“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划小经营单元,核算历史数据,制定各级“阿米巴”运行逻辑及经营会计报表,建立超经营目标奖励机制,分解关键绩效指标,优化绩效激励模式,经营效率明显提升,管控效力不断增强;健全市场化选用制度,持续发挥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效能;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突出绩效考核,完善超经营目标奖励分享机制,实现薪酬分配的差异化。大力开展人才选拔培养,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创新产业300832)工人培训体系,快速培育壮大核能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4)技术引领驱动

  报告期内,基于战略定位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司立足业务发展,聚焦主业,聚合研发要素资源,搭建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充分研判上下游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立了第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总计69项,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受国内能源化工设备更新需求及环保排放标准升级以及全球疫情形势好转所带来的市场复苏等因素影响,能源化工企业扩大资本开支,带动传统能源装备市场需求,装备制造行业整体处于平稳增长趋势,行业内主要企业的营收收入、盈利水平、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2022年上半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转型发展,在市场波动较大,疫情反复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经营方式、强化考核机制、狠抓生产管理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公司紧抓国家“双碳”政策和“十四五”规划机遇期,积极探索公司未来发展机遇,明确各项业务的发展定位,公司制定了《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推动转型升级,聚力形成传统能源装备、新能源装备、工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产业新格局。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28%;新增订单33.92亿元,同比增长51.0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实现利润增长69.10%;净资产收益率3.56%,比上年同期增加0.14个百分点,保持了平稳向好发展态势,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一)转型升级持续发力

  在巩固做精传统业务的同时,公司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开拓光伏、核能、氢能、光热、锂电池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市场,拓宽新材料发展路径,积极抢抓光伏多晶硅市场发展机遇,成为多晶硅生产领域的主力装备服务商及提供商;不断扩大核能装备产品种类和业务规模,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和关键环节卡位;取得氢能和国际市场新突破。

  光伏方面立足镍基合金材料国产化,引领光伏多晶硅核心装备全面国产化,公司取得了新疆中部合盛硅业603260)20万吨/年多晶硅项目、内蒙古大全新能源10万吨/年高纯硅基材料和1000吨/年半导体硅基材料项目、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一期12.5万吨/年多晶硅项目、甘肃瓜州宝丰硅材料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一期硅材料项目的流化床反应器、冷氢化反应器、换热器等设备订单,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高。核能方面进一步完善核能装备产业链和产品线,深化与核能领域核心客户、行业龙头企业全面合作,在核燃料及乏燃料处理设备、核电板式换热器、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以及检维修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项目合作。氢能方面积极布局氢能源装备领域,深挖氢能源产业链潜在产值,布局上游制氢、储运和氢加注装备,做大工业用氢成套装备市场。新材料方面与兰石集团、瑞泽石化合作成立工业化推广应用及利益共享联盟,总包建设1500吨/年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示范项目,积极在工业固废绿色化、资源化、高值化、循环利用领域形成新的转型发展方向,打造新能源细分领域优势产业。

  (二)战略合作稳步实施

  报告期内,积极响应甘肃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号召,加快推动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发展步伐,与亚洲硅业、大全能源、东方希望、杭州锦江集团等多家多晶硅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万华化学600309)等国内化工核心企业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光伏、核能、氢能等新能源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中核四〇四、酒钢集团、西核设备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互访机制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多个可落地的合作项目。加强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加快科技创新转型步伐,与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以核学院“硬核学科”联合兰石重装“硬核装备”,形成校企深度协作、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加快了核产业领域科技项目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三)市场开拓稳中有升

  深度研判细分市场,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重点布局碳纤维、生物医药、单晶硅、储氢、光热等领域,成立1.4丁二醇(BDO)、聚乙醇酸(PGA)等专业细分市场拓展小组,为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助力公司横向开拓市场,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报告期,公司取得传统能源化工装备订单12.32亿元,同比上升10.91%;新能源装备订单15.31亿元,同比上升165.61%;工业智能设备订单2.08亿元;节能环保装备订单3.43亿元,同比上升119.16%。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传统能源化工领域的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工业智能、节能环保装备市场,转型升级订单涨幅显著,实现多项突破,成功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取得某公司60万吨/年乙醇装置反应器研制项目1.42亿元订单,填补了公司在乙醇装置核心设备研制领域空白;在有色冶金领域取得锌氧压浸出技术创新绿色制造项目5台核心设备设计制造新突破;取得海南逸盛项目、河南开祥集成化订单1,430.39万元,推动公司由单一产品制造向集成化发展;首次承制内蒙古大全多晶硅项目2台N08120材料冷氢化反应器制造任务,实现公司N08810国产化材料产品迭代升级;成功中标63/70MN快速锻造液压机、超压机项目三梁四柱系统、智能20MN自由锻快锻液压机+智能联动50kN有轨锻造操作机等新项目;与兰石集团、瑞泽石化合作成立工业化推广应用及利益共享联盟,共同建设1500吨/年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示范项目,在工业固废绿色化、资源化、高值化、循环利用领域形成新的转型发展方向。

  (四)科技创新赋能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战略定位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立足实际,紧盯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主业,聚合研发要素资源,搭建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公司发展方向,在全面贴近市场研发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科研平台作用,实现公司科研成果的联创联享,研判上下游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工作对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报告期内公司组织立项科技创新项目69项。传统装备制造领域围绕“高温气冷堆余热制氢重整反应器研制”“多层整体包扎高压容器的研制”等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助力公司巩固传统装备制造市场地位;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公司组织召开氢能产业发展研讨会及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研讨会,制定《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产业规划》;围绕“QY740六氟化铀运输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72对棒还原炉的设计与开发”“超高强度、高压储氢装置及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激波风洞试验段和减振复位系统核心技术开发”等22项开展研发工作,助推公司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智能制造领域围绕“100/125MN快速自由锻造液压机研”“钛及钛合金锻材打磨机器人研发”开展研发工作,助力公司实现智能制造。报告期内公司“新型高温高压临氢环境复合密封结构换热器国产化研制”项目荣获2021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完成2022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申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2项,转化率为54.54%,转化订单额4.51亿元,完成年度总目标189.49%;获得授权专利31件,“工程装备高端自润滑滑动轴承”“新型高温高压临氢环境复合密封结构换热器国产化研制”2项科技引领项目分别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五)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公司治理不断完善。报告期内,公司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荣获2021年度“省长金融奖”。顺利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相关工作衔接有序;实现子公司董事会制度全覆盖,配齐配强所属公司董监事;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办法》等11项法人治理类制度,加强“四会一层”规范运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具有人财物重大事项决策权的党支部落实集体研究把关重大事项制度;全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及契约化管理,形成经理层选聘和培育的循环机制。落实超经营目标奖励兑现,持续推动内部薪酬差异化分配;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制订“兰石重装对标世界一流提升工作清单”,持续推进对标行业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优化企业管控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完善企业内部制度体系。

  生产运营有序落实。持续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落实一级阿米巴经营主体责任,督导、帮扶二三级巴的建设,通过“赋权管理”,各级巴经营理念落地生根,确保阿米巴经营管理的全面落地;不断加快“三化”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ERP新账套优化系统完成上线运行,公司入围“甘肃省第二批智能工厂”“甘肃省第二批数字化车间”项目名单;稳步推进“两金”压降重点工作,制定清收措施及年度回款计划;持续加强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开展质量问题溯源整改,持续推动双预防信息化工作落地实施,公司顺利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换证审核。

  (六)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党委会前置讨论规定,召开公司党委会(扩大)会议9次,前置审议事项67项;落实党建责任,按照“党建检查+培训指导”“边检查、边培训”和“参与其中+集中培训”的模式,加快基层党组织补短板、强弱项;以党内竞赛为抓手,组织各级党组织聚焦年度经营目标任务,围绕“光伏多晶硅核心系列产品品质提升和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党员先行,快速提升公司科技竞争力”“强技术、比业绩,降两金、减负债”等主题确立了67个党内竞赛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保障作用。加强企业宣传工作,通过国家及省市主流媒体刊播公司生产经营等情况,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专业从事传统能源化工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备(光伏多晶硅、核能、氢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等)以及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范畴,下游客户均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基础产品,其发展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若下游行业景气度降低将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升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三是发挥资产的规模优势和产业协同效应,形成发展合力。通过上述措施的全面深入落实,使公司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2.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专业从事传统能源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备(光伏多晶硅、核能、氢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等)以及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属于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范畴,主要为炼化化工、煤化工、光伏多晶硅、核化工、核电、核燃料循环设施后处理、钢铁、机械、汽车、国防军工等行业工业企业等提供关键装备。装备制造业与国家产业政策关系紧密,若未来国家关于新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产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则可能会影响公司订单获取和执行,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变化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政策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能源装备制造业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公司依托传统能源装备制造业优势,积极拓展EPC工程总包市场,并利用在EPC工程总包中的话语权,在设备订单获取中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在石油炼化设备及新型锻压设备制造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主导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中短期内公司的行业地位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竞争对手的能力提升以及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公司将面临竞争不断增加而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营销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销售区域,重点加强同优质大型客户的合作;加强细分市场研究,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狠抓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积极寻找布局新的业绩增长点,构建相关、多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4.应收账款增加带来的坏账损失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客户结构及账龄结构改变,公司应收款项逐步增长,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销售策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同时积极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进行评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逐一评价、制定回款计划等措施来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降低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对超过回款期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5.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于2017年、2021年分别完成了对瑞泽石化、中核嘉华的控股权收购,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为2.63亿元。2022年,若被并购企业不能较好地实现预期收益,则可能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被并购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是检验公司并购、整合是否成功的关键。公司对被并购企业的战略梳理、企业文化宣贯、管理制度修订等工作进行持续规范化整合,并通过董事会制定年度经营目标,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同时利用其在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在资金、管理方面给予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并产生协同效应。通过上述举措,更高效地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降低其商誉减值的风险。

  6.财务风险

  目前,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较大,利率波动将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公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对债务负担的保障能力仍显薄弱,如果无法将利润及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进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统一调配作用,满足资金需求,节约资金整体成本。公司后期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通过多种途径,化解财务风险。

  7.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领域的扩大,对公司存在的管理机制、管理思路、战略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虽然公司经营管理层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但仍需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若管理层不能及时放开思路,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经营规模扩张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极有可能阻碍公司业务和战略的顺利推进,并错失发展良机,存在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将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公司规范运作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项重大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执行力,使企业管理能不断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

  8.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复杂影响生产经营的风险。报告期内,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波动与反复影响,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当下全球疫情仍未结束,国际局势日益复杂,依然存在疫情反复、海外市场动荡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做好采购、销售工作预案,降低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领先的制造能力和产能布局优势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完成了兰州新区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及出口基地、新疆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嘉峪关核能装备制造基地以及超大型容器移动工厂的能力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融入国际化经济战略圈。

  公司利用“四大基地+移动工厂”的优势产能布局,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紧跟市场和政策变化,着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向客户全方位展现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公司通过出城入园产业升级、青岛一期完善和二期核电厂房建设、新疆基地建设以及重型承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公司装备承制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自行研制的全液压大四辊卷板机为世界卷板能力最大的设备之一,最大卷板宽度3米、最大卷板厚度280毫米;天然气加热炉炉膛容积8米×9米×30米,最大载重1,200吨;100吨封头堆焊用大型变位机和多台瑞典ESAB焊接机,可完成高压厚壁压力容器的自动焊接工作;90°弯管内壁堆焊机主要用于90°弯管的内壁热丝TIG环向堆焊,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8轴联动;曲面板测量划线坡口数控切割机采用机器人六轴联动控制方式,测量精度在±0.5毫米以内,可实现曲面板(球壳板)的精密划线、切割;9MVe直线加速器可满足不大于350毫米厚度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公司具备1,200吨的起吊能力,用户现场具备制造直径10米以上的容器产品,能完全满足能源化工装备企业所需的超大直径关键核心设备的承制。

  (二)新能源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紧抓“双碳”政策机遇,初步完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布局。在光伏多晶硅装备领域,公司成功研制首台国产化镍基合金(N08810)材料冷氢化反应器,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是公司“大国重器”制造领域的新突破。公司与亚洲硅业、东方希望、大全能源、杭州锦江集团等多家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核能装备领域,公司通过收购控股中核嘉华,完善了核能产业链,核能产业布局正式进入“一中心三基地”阶段,同时通过构建“一体两翼三新”的核能业务布局,产品覆盖从上游核化工设备、核燃料贮运容器,中游核电站压力容器、板式换热器,下游核燃料循环后处理设备,取得了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40余家核电业主单位供应商资格,公司正进一步完善核能装备产业链和产品线,聚焦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项目合作、核化工装置检维修、核化工装置运行、新装备研制、新技术研究和新材料研发。

  (三)科技创新优势

  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388人(正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187人、其他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人员733人;初级职称人员4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6%,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创新、项目管理高层次科研队伍。报告期内,公司设立了ICP-AES测定金属材料中元素的光谱干扰及校正研究,大型压力容器热处理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72对棒还原炉的设计与开发,苯乙烯装置四联换热器的设计开发,楼宇成套智慧供热装置研发,100/125MN快速自由锻造液压机研发,放射性有机废液无机化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重水堆用热传输支管连接组件国产化研制及应用,超高强度、高压储氢装置及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引领项目;与此同时,设立了多层整体包扎高压容器的研制、高温气冷堆余热制氢重整反应器研制等多个重大项目。报告期内,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2项,转化订单额4.51亿元。

  (四)专业资质及技术优势

  公司在中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中国首家取得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及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ASME压力容器U和U2制造证书,取得欧盟BV(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颁发的PED认证证书。公司拥有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炼油工程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石油化工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石化、化工行业工程咨询资质。在核能领域拥有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许可证、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许可证(核安全3级)、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核安全2、3级)、制造许可证等多个核级相关资质。公司拥有厚壁筒节成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宽齿距大螺纹的整体加工及检修、大直径厚壁反应器的现场组装等多项非专利技术,目前拥有各类专利422项。

  (五)品牌优势

  公司深耕能源化工高端能源核心装备制造行业近70年,在能源化工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连续创造了多个国产化、大型化设备零的突破,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国内炼化装备配套与技术更新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000852)的摇篮和脊梁”。“兰石”品牌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形象,获得了用户高度认可,在国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并开始逐步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新时期,公司将以提升国家能源装备水平为己任,以低碳绿色、安全高效为方向,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化调整辅助产业,持之以恒地走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制造智能化、业务集成化、产融协同化、管理现代化的道路,将公司打造为具有数据洞察和产业整合能力的能源化工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海立股份
  • 常山北明
  • 保变电气
  • 同飞股份
  • 张江高科
  • 大唐电信
  • 巨轮智能
  • 波长光电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