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股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11 16:45: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骆驼股份601311)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绿色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和“新能源锂电池循环产业链”开展业务,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营业务包括汽车低压电池业务、回收业务和储能业务。

  (一)汽车低压电池业务

  1、行业发展情况

  2022年上半年,工业原材料价格高企、工业物流受限以及部分地区工商业经济活动放缓等因素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根据中汽协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我国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

  疫情导致企业短期减产停产,上海、吉林等地区的汽车零部件采购和物流受到影响,部分上游材料和零部件短缺显著影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优势突出,其产销方面的市场表现优于大市。第二季度汽车产量同比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其中4月份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4-6月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120.5,192.6和249.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6.1%,5.7%和3.7%。

  6月以来,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有所减弱,上海、吉林等地区多数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逐步恢复生产。国家多部门陆续推进多项工作,进一步打通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加强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货运保障,全国公路货运指数不断回升。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省市陆续出台汽车产业“稳增长促消费”方面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补贴和阶段性减征汽车购置税,汽车产销量有望进一步回升。

  芯片供应问题有所改善,自主品牌车企的放量出货有效抵消了部分合资品牌车企和商用车车企产量下滑的影响。乘用车销量上半年同比增长3.4%,其中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同比增长约16.5%,合资品牌车企销量同比下降约6%。受国六排放政策以及外部需求的影响,商用车产销量上半年同比分别下降38.5%和41.2%。

  汽车电池产品的升级带动了行业规模的进一步增长。维护替换市场方面,乘用车启停电池进入集中更换周期,商用车加装驻车空调电池也成为越来越多车主的选择。

  同时,随着环保政策、排放标准的趋严,48V锂电启停电池、24V锂电驻车空调电池分别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

  2、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汽车低压电池产品主要分为低压铅酸电池产品和低压锂电池产品,共计400多个品种与规格,广泛应用于汽车、农用车、船舶、叉车、高尔夫球车、新能源汽车及工业和各种特殊用途。

  (1)汽车低压铅酸电池

  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品有起动电池、启停电池、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商用车驻车空调电池等,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品主要采用以下三种销售模式:一是对主机厂直接销售模式,公司已与国内近200家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通过联合研发,产品质量及性能可充分满足主机厂的需求,随着公司海外配套业务的拓展,实现“全球配套”指日可待;二是经销商+自营销售模式,公司已与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2400多家经销商、遍布全国的7万多家终端门店和维修点达成了合作关系,海外经销商网络建设也在日趋完善;公司还建立了以销售支持和管理职能为主的自营销售体系,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销售分支机构,在做好服务当地经销商的同时针对零售客户开展自营直销业务;三是线上销售模式,公司大力发展电商平台线上零售直销业务,渠道包括自有电商平台及“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送货”的“服务型”销售体系,使线上线下300959)充分融合,培养零售客户新型消费观念。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受上游整车厂停产、海外运力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产销量同比均有所下降,截止报告期末,累计生产1406万KVAH,同比下降10.94%,累计销售1445万KVAH,同比下降10.38%。公司在主机配套市场销量有所下滑,市场份额约为47%;国内维护替换市场销量有所增长,市场份提升至约28%;海外市场销量实现小幅增长。

  (2)汽车低压锂电池

  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有12V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24V驻车空调电池、48V启停电池与备用电源、储能电池等。

  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主要采用项目定点的销售模式,通过与主机厂合作开发、定点开发,进行新能源电池产品的配套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进行12V/24V/48V低压锂电产品的研发及项目推进,共完成9个项目定点。

  (二)回收业务

  1、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监管部门制定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新固废法”等政策法规,规范了废旧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回收和再生,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信部、发改委等多部委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表示,要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围绕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如今,行业回收体系日趋完善,再生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方针。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再生铅使用量占比超过50%。随着再生铅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再生铅替代原生铅的比例有望稳步提升。

  锂电池下游市场体量大,产品迭代较快,推动了废旧锂电池市场的不断增长。动力、“3C”、储能以及小锂电等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导致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部分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废旧锂电池的市场回收价格水涨船高。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废旧锂电池回收量超13万吨(包括电池、极片以及部分黑粉形态的回收废料等)。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动力和储能锂电池的需求激增。上游锂资源和材料的供给处于偏紧状态,完善锂电池回收体系,有利于缓解锂电池材料供应偏紧的市场格局,降低对进口锂钴镍等资源的依赖。

  整体而言,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技术和工艺领先且具有回收渠道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2、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绿色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完成,新能源锂电池循环产业正在布局中。公司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已达86万吨/年,已基本形成一个铅酸电池工厂配套一个再生铅工厂的布局,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东、南、西、北、中,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资源闭环和循环利用。

  公司再生铅产品主要采用内供与外销两种销售模式,目前产品大部分自供;同时,公司继续维护湖北金洋等公司多年来累积的优质外部客户资源,在保障自身原材料供应的基础上,也针对外部蓄电池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外销业务。

  公司锂电回收中试线已搭建完成,现有产能500吨,正在进行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的建设工作与锂电“购销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三)储能业务

  1、行业发展情况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内新能源储能行业发展迅猛。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国内储能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国内风光强配储能的政策推动以及海外储能需求量暴涨,储能产业实现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储能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其他问题:优质电芯产能偏紧;锂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产业规模化带来的降本效应未完全体现;全球范围内,锂电池储能电站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储能配置时长以2小时居多,高比例大容量风光并网对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日渐迫切。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各省份地区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近500项(其中国家性政策50余项),涉及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相关政策居多。国家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工作,引领了新能源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2年上半年,国内共有60多个锂电池储能项目完成储能设备采购或EPC总承包招标,工商业储能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海外市场方面,天然气和电力等价格的持续走高,催生了庞大的户用储能市场需求。户外用电需求不断提升,便携式储能有望成为下一个重要细分领域。

  2、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储能产品有集装箱工业储能、户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及用电侧,用于调峰、调频、削峰填谷等场景。公司在储能产业链的布局已覆盖储能电芯制造、BMS(电池管理系统)产品开发、EMS(能源管理系统)产品开发、集成式储能产品等。公司集装箱工业储能产品目前主要以与大型发电集团进行配套合作的模式;户用储能产品主要针对外海市场,利用专业的团队及与部分渠道商的合作模式进行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与三峡电能能源管理(湖北)有限公司合作的150MW分布式光伏及1GWh储能智慧综合项目一期项目正式开工。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下降了3.7%和6.6%,其中公司配套销量占比较大的商用车市场因“国六”政策持续影响,产销量同比下降了38.5%和41.2%,公司主机配套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在受疫情影响导致物流受阻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持续推进“优能达”体系建设,同时开展品牌差异化运营,不断优化渠道建设与产品结构,维护替换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公司出口业务因出口运力紧张、运费暴涨等原因,一季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二季度回暖,整体销量实现小幅上涨。公司上半年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售量同比下降了10.38%,但是启停电池销量仍实现了增长,同比增长了约21%,其中AGM启停电池销量同比增长了约54%。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1,558.58万元,同比下降2.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09.52万元,同比下降59.81%,除经营性因素外,公司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部分投资项目在报告期末股价较年初跌幅较大,对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扣非后的净利润为24,316.91万元,同比下降47.25%。

  公司各主要业务领域发展情况如下:

  1、产品开发与技术提升

  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研发方面,公司继续推进AGM/EFB启停电池、驻车空调电池等产品的迭代开发,重点完成了AGM驻车空调电池平台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二代产品的开发;同时,通过梳理现有产品,制定产品开发内控标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及开发效率,并通过研发前置,持续提升研发能力。

  汽车低压锂电池研发方面,公司持续推进12V/24V/48V锂电项目的开发,通过与多个主机厂的技术交流与沟通,不断优化工艺路线,降低生产成本,在报告期内取得了多个项目定点。2022年7月,TUVNORD授予公司ISO26262:2018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ASILD等级,即最高等级),标志着公司锂离子电池系统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再生铅研发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良和工艺优化,在确保了环保排放合规性的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再生铅的产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已达到铅金属行业先进水平。

  锂电池回收研发方面,公司重点进行技术的强化与创新,搭建产业创新研发平台,报告期内,完成了三元高镍前驱体和磷酸铁新产品的开发,合计输出6项专利,开启了钠离子材料研究试验。

  燃料电池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97kW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已在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通过强检测试,实现了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方面0的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发明专利3项。

  储能电池研发方面,公司完成了风冷工商业储能产品的和户用储能的研发迭代,已满足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要求,并加快推进液冷储能产品的研发和测试。

  2、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业务

  (1)主机配套市场

  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上海、长春及江浙等地区主机厂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停工停产,导致整车产量大幅降低,同时,商用车因市场需求度不高,库存积压严重,导致整车产量出现严重下跌,重型商用车产量同比下降了56.8%。公司在主机配套市场份额较高,其中商用车市场份额接近70%,整车产量的下滑,尤其是商用车产量的减少给公司主机配套业务带来了较大冲击。在面对巨大压力下,公司通过商机管控、业务约谈、客户走访,推进业务转型,共实现了23款车型的量产供货,在奇瑞、广汽、本田、日产、现代等主机厂的配套份额得到有效提升;新获主机厂项目定点30余个,为未来销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市占率得到有效提升,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325%,新势力XEV、零跑C11、AION等车型实现供货,传统燃油车企如长安、奇瑞、小康、大众等供货量增加;高端客户方面,奥迪、林肯部分车型实现批量供货,凯迪拉克、斯堪尼亚配套车型实现小批量试装。

  上半年公司配套市场占有率约47%,累计销量同比下降约28.8%。随着疫情情况的好转,各地主机厂陆续复工复产,公司配套市场6月份的销量得到明显提升,环比增长超过80%。

  (2)维护替换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渠道建设与品牌管理,一方面,持续开展“优能达”体系的建设工作,累计完成了2400多家“优能达”服务商及71000多家“优能达”终端商的建设,并通过远程服务+“优能达”售后工具的推广,充分发挥“优能达”体系渠道优势,提升服务的时效性与规范性,增加终端商粘度;另一方面,开展品牌差异化运营,采用数据结合市场行情的方式,通过对不同品牌数据分析及试点区域走访验证,从多个维度制定各销售区域的改善提升方案,强化管理,提升销量。此外,公司还开展了大客户业务开发工作,针对小额配套主机厂、封闭渠道客户、全国性或地区性连锁渠道客户等进行重点开发,从而提升产品销量,扩大市场份额。线上销售方面,通过开展品牌宣传、多产品融合营销等方式,公司上半年线上销售累计同比增长31.1%。与此同时,公司还开展了线上及线下的打假维权工作,公司联合有关机构调查多个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维权诉讼,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开展现场打假行动38起,维权诉讼案件3起,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清理整顿行业市场,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半年公司维护替换市场占有率提升至约28%,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5%,其中驻车空调电池销量同比增长了280.1%。随着疫情情况的好转,物流受阻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公司维护替换市场物流供应逐渐恢复稳定,6月份的销量环比增长约10%。

  (3)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海外市场的营销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宣传,重点开拓欧洲区域新市场,累计开发新客户15个,新增商机数量242个,实现了Perodua、KIA两个项目定点。但受海外运力紧张、运费暴涨、俄乌冲突等影响,公司一季度海外销量严重下滑,二季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环比增长了52.4%,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1.5%。

  3、汽车低压锂电池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积极进行项目对接与平台建设,实现了多个项目定点,其中12V锂电新实现了北汽福田、广州汇天、东风、吉利等4个传统车企和部分造车新势力项目定点;24V锂电方面新实现了北汽福田、华菱、三一集团、徐工汽车4个项目定点,并完成小批量供货;48V锂电方面,在实现小批量供货的同时与多家主机厂进行了技术交流。

  上半年公司汽车低压锂电类产品累计销量同比增长428%。

  4、回收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回收渠道建设与回收试点工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有17个集中转运点、2932个收集网点及299个联合回收单位。上半年公司废铅蓄电池破碎处理量约32万吨,同比增长约23.1%,产出的成品铅约60%用于自供。

  2022年7月,公司还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联合举办了“2022全国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环境管理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废旧铅酸电池产生单位、再生铅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技术研究机构、产业联盟等200余名嘉宾及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为与会者提供了最新政策、行业动向、技术理论、实践经验、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咨询,为推动下一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废旧铅酸电池收集处理体系、精准防疫废旧铅酸电池环境风险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锂电池回收渠道建设,利用网点密布、规范性收集存储、物流运输响应快的优势,进行锂电池回收培训及转型融合工作;“购销一体化”布局稳步推进,累计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目前,公司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正在按计划建设中。

  5、储能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将储能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二引擎,组建了专业的储能团队,不断优化与提升研、产、供、销、服能力;完成了工业储能风能产品开发,并开始重点研发液冷产品方案;完成了户用储能堆叠式和一体式系列产品的研制,推出了5KWh至20KWh可满足不同家庭需求的多款产品,在陆续完成各型产品的海外认证工作后投入量产;工商业储能方面,公司与三峡电能能源管理(湖北)有限公司合作的150MW分布式光伏及1GWh储能智慧综合项目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50MWh工业储能预计今年8月完成并网验收;重点跟进了湖北省内37个集中式储能项目,已与部分项目投资方、业主达产了初步合作意向;便携式储能方面,充分利用公司维护替换市场及海外市场销售渠道,对外进行便携式储能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全球供需、疫情、经济增长、政治冲突等因素成为宏观经济及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环境下,能化、工业原材料、运费等涨价明显,全球贸易成本上升,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汽车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消费支出。未来,如果宏观经济走向、市场需求等方面出现不利变化,汽车产业作为全球主流国家的工业支柱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仍将在政策面、市场需求面受到一定青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经济反向波动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产品销量、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等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

  风险管理措施:公司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及政策变化、行业及市场变化,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举措,不断优化经营管理策略,推进材料体系、系统结构、智能制造、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铅酸电池、锂电池涉及的原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商品。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供需格局影响,原材料商品的价格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公司生产周转用料、在制品等存货存在跌价风险;产品售价存在成本无法及时、有效向下游传导的风险。

  风险管理措施:公司进一步完善双循环产业链的建设,有效减少对应商品的净风险敞口。同时,做好产能规划,提前锁定材料合同,确保物料供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重视防范风险,不断优化生产模式与存货管理工作。

  3、环保风险

  公司的产品在制造、销售、回收等环节面临的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环保监管压力和因此产生的环保成本。若环保监管持续趋严,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经营成本增加、环保投入进一步增大、成本非对称提高。

  风险管理措施: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环保等政策的监管规定,加大环保投入,做好环保技术的储备与升级,在各个环节加强环保工作,积极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降低环保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在环保、制造、回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进入壁垒,但未来仍将面临新进入市场者以及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如果未来市场的供应增速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公司的产品价格可能受到供需结构的影响而下降,进而造成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的下降。

  风险管理措施: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服务商。在研发与制造环节,加大对低碳、环保的研发与投入;在制造与销售环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深入细分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在销售与回收环节,严格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配合行业内规范型企业、监管部门共同确保售后市场和回收市场的稳定有序。多年来,公司与国内外下游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全国布局的制造与回收基地、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以及覆盖全球主流国家的经销体系。此外,公司取得多个知名车企的新能源辅助电池项目定点,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供车企自行选择,巩固公司在汽车低压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

  5、新能源业务风险

  公司新能源业务虽历经十余年的研发、中试,但产业化后在研发体系、生产工艺、及制造成本等环节均有所欠缺,持续的投入将带来影响公司整体净利润的风险。

  风险管理措施:公司将通过自我培养和外部孵化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业的新能源人才梯队,提高新能源项目经营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与成本管控能力,进而提升公司综合的产品竞争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

  6、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逐步增大,如果汇率出现较大的不利波动,将对公司的经营和利润产生影响。

  风险管理措施:公司密切关注全球市场动态和外汇市场走势,通过树立风险规避意识、完善风险识别和应对机制、不断优化应对风险的决策和操作流程,有效控制汇率波动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链整合经营优势

  经过四十多年的自主发展及外延并购,公司在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领域建成了“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再生--生产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率先自发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利用自主研发的“优能达”系统,实现了对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从生产、仓储、销售到物流运输、销售、回收与处理、再利用的全部环节的信息追溯和监管。公司通过对全产业链的布局,降低了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生产成本波动幅度,确保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提高了废旧电池回收率,降低了综合回收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链下游的渗透,公司得以更好地掌握终端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拓展,进行产品乃至上游原材料的一体化研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2、可持续的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并举的创新架构。公司建有“襄阳、武汉、美国密歇根(欧洲)三位一体”的研发中心,密切跟踪全球最先进的电池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拥有与企业同步成长的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强大研发团队。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945项,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110项,实用新型专利777项,外观专利58项,巩固和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设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内唯一的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先进的研发平台,在汽车低压电池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优势。近年来,先后参与了IEC国际标准中的铅酸电池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铅酸电池二维码身份信息编码规则等国内外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国内首创的再生铅连续熔化还原技术,可以从源头和工艺本身有效控制排污节点,经国家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引进了国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破碎分选技术,对废铅蓄电池进行综合回收和无害化处置,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与同行业相比,公司在再生铅技术核心领域已达国内一流水平,并向发达国家不断靠近。

  武汉光谷研发中心依托当地人才及技术优势,成立了以知名专家院士领衔的外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持续输入技术源动力,在纳米添加剂和制备改造技术及电池基理性能研究、电动车用15kW燃料电池、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等方面展开合作。4000平米的检测中心、1000余条回路及覆盖国内外动力标准的检测设备为研发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已获授权专利239项,涵盖动力电池材料、电芯、PACK,燃料电池结构、仿真、部件、动力电池回收及电机电控等领域,技术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省科技厅增程式燃料电池系统重点专项研发任务已通过验收。

  3、完善的渠道布局和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主机配套市场方面,采取上下游联盟的合作方式,与国内近两百家主要主机厂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对汽车低压电池的应用场景和车企的需求有独到的理解,可以提供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与汽车低压锂电池两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维护替换市场方面,公司不断增强渠道建设投入,提高渠道管控能力,销售分支机构可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客户群拓展至近300个城市;同时,公司加强线上销售及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配送能力,满足了线上下单,线下交付产品的时效性,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优能达”体系,为2400多家经销商和7万多家终端商提供技术与销售支持,加强了终端商粘性。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配套优势、产品优势,不断拓展主机配套业务,同时积极发展维护替换市场销售渠道。

  4、品牌及服务优势

  公司汽车电池核心品牌是“骆驼”品牌,同时拥有“华中”、“天鹅”、“DF”等三个品牌。公司注重品牌培养,针对不同品牌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及产品管理,并根据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推出性能多样的产品,现有产品主要为汽车低压电池,包括铅酸起动电池、AGM/EFB启停电池、驻车空调电池、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以及12V/24V/48V锂电产品等,覆盖了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农用车及特种车辆等,可充分满足主机厂及零售客户的差异性需求。同时,公司建立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多渠道的营销推广策略,扩大品牌曝光量,线上已建立骆驼新闻、口碑、视频、电台、新媒体等全媒体矩阵,线下通过电梯广告、门头广告、高炮广告及终端物料投放,传播品牌广告语“汽车电池选骆驼,寿命长是硬道理”,不间断的与用户形成沟通影响,使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公司还利用自有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销售网点搜索、上门换电池等服务,将单纯的产品销售拓展为“产品+服务”的营销模式,打造“优能达”品牌终端形象,将公司线上服务和线下庞大的渠道及服务网络进行充分整合,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体贴的服务体验,增加品牌粘性。

  5、规模及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目前是汽车低压电池制造、回收业务领域唯一一家全国布局的企业,在汽车低压铅酸电池行业的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首位,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国内铅酸电池产能约3300万KVAH/年、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86万吨/年,国外铅酸电池产能200万KVAH/年,并规划在国内及海外继续提升产能,优化产能布局,巩固领先优势。

  公司已在国内各大区域与海外分别拥有多个电池生产与回收基地,在生产、销售、回收等方面规模优势与协同优势显著。生产与回收的产能相互保障充分利用;以一个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生产基地配套一个再生铅工厂的布局模式,能快速产生协同效应,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和缩短服务响应时间;建立了“购销一体化”体系,电池销售与回收渠道共用、物流共用,“销一收一”,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节约渠道费用,提升经营效率。

  公司具有长期的规模化经营管理经验,在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把控、成本等环节拥有领先的管理体系,有利于需要规模化生产的储能业务的发展。随着锂电池技术转向平稳期,公司将依托自身规模化制造能力及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中海达
  • 国联股份
  • 凯中精密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