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佰集团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19 20:24: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龙佰集团002601)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钛、锆产业链深度整合及新材料研发制造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主要从事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销往6大洲,80多个国家。公司秉持“创领钛美生活,做受尊敬企业”的企业使命,在钛及钛相关产业进行了长达30年的探索,依托技术创新和高效的运营模式,不断提升产业服务人类社会的能力。

公司主营产品为钛白粉、海绵钛和锆制品,其中,钛白粉产能111万吨/年,海绵钛产能5万吨/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集团产业基地布局河南、四川、湖北、云南、甘肃等五省六地市,初步形成从钛的矿物采选加工,到钛白粉和钛金属制造,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产业链;锆制品由公司控股子公司东方锆业002167)(股票代码:002167)经营,具体东方锆业2022年8月16日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1、钛白粉

钛白粉的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商用名称为钛白粉,化学分子式为TiO2。钛白粉具有高折射率,理想的粒度分布,良好的遮盖力和着色力,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橡胶等,是世界无机化工产品中销售值最大的三种商品之一,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由于钛白粉有众多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用途,因此钛白粉消费量的多寡,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被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公司是全球钛白粉生产企业中的领导者。据统计,公司于2021年按产量、销量、销售收益及产能计是全球第三大及亚洲与中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2021年度,按产量计,我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1.4%以及中国市场份额的23.8%;按销量计,我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1.2%以及中国市场份额的23.7%;按销售收益计,我们占全球市场份额11.3%以及中国市场份额的25.3%。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们按产能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1.5%及亚洲市场份额的20.2%,公司在亚洲的市场份额远超亚洲第二大生产商(市场份额为8.0%)以及亚洲其他竞争者。

公司有“雪莲牌”和“蟒牌”两个钛白粉产品品牌,为全球市场钛白粉产品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品牌之一,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好评。公司钛白粉成品种类齐全,涵盖十八种牌号,公司亦在开发多个新钛白粉产品品种。公司产品质量优异,尤其在亮度、遮盖力、耐候性、分散性等方面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公司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2、海绵钛

海绵钛是钛金属单质,一般为浅灰色颗粒或海绵状,海绵钛是生产钛材的重要原材料。钛金属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突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化工冶金、海洋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

(二)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1、钛白粉生产工艺

公司钛白粉的生产工艺有两种:硫酸法和氯化法。

(1)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

(2)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

2、海绵钛生产工艺

(三)主要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公司产品涉及的产业链有两条不同的分支。第一条是钛白粉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通过化学过程生成化工中间产品——钛白粉,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第二条是钛材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制造海绵钛,然后制成各种金属产品,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冶金、海洋工程等领域。公司在行业产业链中属于钛白粉生产商(钛铁矿采选-钛精矿-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商(钛铁矿采选-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

(四)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多处钛矿资源,其中最大钛矿资源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通过原矿剥离,破碎、磨矿、选矿等工序生产钛精矿、铁精矿及锍钴精矿,钛精矿自用,铁精矿和锍钴精矿对外销售。

公司使用自产的钛精矿及外购的钛精矿加工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富钛料(包括高钛渣、合成金红石)及生铁,富钛料进一步加工生产四氯化钛、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公司对外销售硫酸法钛白粉、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四氯化钛及铁精矿等。

公司采用化工企业典型的连续型大规模生产模式;实行直销和经销结合的销售模式,内设销售公司负责产品的内销和出口工作,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在香港、美洲、欧洲设立专门销售的子公司负责出口市场的业务拓展。

(五)市场驱动因素及未来机会

1、钛白粉

下游行业需求上升:钛白粉应用场景众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刺激钛白粉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及法规:随着产业及环保政策趋严,对钛白粉生产和能耗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发改委2019年11月颁布并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新建硫酸法钛白粉,鼓励新建单线产能每年3万吨及以上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拥有低成本、成熟大型氯化法钛白粉技术的企业拥有先发优势,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产能日益集中: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环保成本上升,中小型生产商被迫关停或限制生产。同时,拥有氯化法核心技术的领先钛白粉生产商将享受利好政策带来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市场份额。因此,预计钛白粉生产商数目将会减少,而单一生产商的产能可能会提高。

产业链整合:随着钛白粉市场不断发展,钛白粉生产商(尤其是龙头企业)一直致力整合产业链,涉及上游的钛矿石开采、钛精矿加工、高钛渣熔炼及合成金红石生产、中游的钛白粉产品及其他副产品生产以及下游产品开发。整合产业链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展产品结构及丰富收益来源。

2、海绵钛

高端海绵钛需求不断增加:由于成品率低及生产成本高,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优质海绵钛的产能相对较低。随着大型飞机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对优质海绵钛的需求将快速增加,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有利的政策法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加快培育重点新材料市场,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推进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将航空材料(包括新型航空铝钛)及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储氢材料、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界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

产能集中度提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环保要求的升级,海绵钛行业大部分半流程或落后产能被迫退出市场,产能集中度持续提升。

(六)发展策略

公司坚持并购扩张与内生增长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依托技术创新和高效的运营模式,构建了覆盖“钛、锆、钒、铁、钪”等元素相关产品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钛厂资产、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公司陆续投资建设了焦作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50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30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等。

公司基于“大化工、低成本”的发展思路,设备大型化贯穿始终,产业链一体化经济布局带来低成本,“规模效应、循环效应、创新效应”奠定差异化低成本核心优势,打造龙佰行业护城河。

(七)转型及产业创新——钛锂耦合

公司依拖优势资源,布局新能源产业,主动迎合国家“双碳”战略,既跳出钛白又不脱离钛白,是龙佰集团顺应市场变革的一次重要战略转型,引领产业创新实践,进一步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借鉴钛白产业成功经验,将全产业链和一体化贯穿在锂电材料项目之中,形成钛产业与锂电产业耦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是两个产业高效融合的典范。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累了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石墨负极先进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同时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能够有力支撑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公司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秉持“大化工、低成本”的发展思路,利用公司的管理、研发、技术及供应链优势,研发生产磷酸铁、磷酸铁锂、石墨负极等电池材料,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通过新建项目、合作、收购等方式进入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收购了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利用中炭新材料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进入石墨负极行业,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公司筹划了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15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石墨负极)已进入量产阶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是全球钛白粉市场不可撼动的领导者 据统计,公司于2021年按产量、销量、销售收益及产能计是全球第三大及亚洲与中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公司在亚洲的市场份额远超亚洲第二大生产商以及亚洲其他竞争者。 公司是钛白粉行业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硫酸法工艺和氯化法工艺的钛白粉供应商。按照产能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商,全球第四大、中国第一大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商。公司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生产基地是全球单一厂区产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钛白粉年产能65万吨,同时具备以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生产工艺生产钛白粉的能力。 公司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和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使我们有能力保障氯化法钛白粉的品质比肩国际领先水准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实现了国产氯化法钛白粉产品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份额增长。 公司在钛白粉生产成本、质量、技术、产能规模等方面有不可撼动的领先优势。在过去的30年中,公司深刻洞悉行业特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致力于保障原材料的供应稳定、产品链的有序延伸以及各类产品间的有效协同。同时,公司具备国内行业最领先的研发实力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拥有充足的技术储备,通过强大的技术实现“大化工、低成本”效益。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公司拥有两个钛白粉产品品牌,即“雪莲”及“蟒”,是钛白粉产品全球市场中最知名及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两个品牌均于国内及国外超过80个国家及地区销售,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二)纵向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 公司是中国唯一贯通钛全产业链的钛白粉生产企业,掌握优质矿产资源及深加工能力,产品贯通钛全产业链。公司拥有多处矿权,可确保为生产稳定供应钛精矿,公司使用自产的钛精矿及外购的钛精矿加工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富钛料(包括高钛渣、合成金红石)及生铁,富钛料进一步加工生产四氯化钛、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公司全产业链优势使公司上游生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可直接用作下游产品生产的原材料。 (三)独特的横向耦合绿色经济模式 公司采用了独特的“横向耦合绿色经济模式”。公司通过研发及实施多种产品工艺持续完善绿色产业链,积极拓展钒、铁、钪等钛白粉衍生品。 该模式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副产品得以循环利用,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供应原材料,降低公司环保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图为硫氯耦合工艺,该技术可以利用硫酸法钛白粉工艺中产生的废酸生产合成金红石,作为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原料;利用生产合成金红石过程中的副产品硫酸亚铁生产铁系颜料、磷酸铁等。 (四)强大的协同效应和整合能力 公司具备强大的并购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了覆盖“钛、锆、钒、铁、钪”等元素的相关产品协同发展,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除钛白粉外的产品收入占比不断持续提高。基于超过30年的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公司一方面充分发展和利用通过加工钛矿石及生产钛白粉可提取的钒、铁、钪等元素生产相关副产品;另一方面积极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进行资源整合,完善我们的产业布局,促进钛产品及含有其他化学元素的副产品的协同发展。 公司2014年收购了亨斯迈的TR52油墨业务,打破国内二氧化钛油墨产品由境外供应商垄断的局面;2016年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大幅度提升硫酸法钛白粉的产能,且拥有了自己的矿山资源;2019年收购了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股权,巩固公司在氯化法生产钛白粉领域的地位,将海绵钛纳入产品组合,使矿山资源拥有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收购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绵钛资产,扩大海绵钛产能。 (五)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领先的技术优势 公司采用先进的自主研发的技术及生产工艺生产各种优质产品。目前,公司在中国拥有780项专利,包括238项发明专利及542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公司有22项研发成果获得省级或以上科技进步奖。例如,我们的“钒钛磁铁矿高效绿色综合回收工艺及装备研究”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一等奖,“硫磷钛联产法钛白粉清洁生产新工艺”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一等奖。此外,我们的硫铁钛联产法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努力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每年注册近百项新专利。同时,凭借自身的技术知识,我们主持或参与19项国家标准及16项行业标准的制订及修订。 公司在钛原料品位提升及精深加工、钛白粉新产品研发及产品性能优化、钛及其衍生品工艺耦合与清洁生产、废副资源综合利用、原子利用率提升、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氯化法设备改进及国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公司拥有湿法和火法两种富钛料生产工艺,及直流炉和交流炉两种钛渣冶炼工艺,可适应不同粒度的钛矿原料;拥有大型熔盐氯化和大型沸腾氯化技术,可适应不同品质的富钛料;拥有U型炉和I型炉两种海绵钛冶炼技术,可产出不同质量要求的海绵钛。同时,公司在原料分级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 (六)高效的全球性销售网络及服务能力 公司高效且多层次的全球性销售网络使公司产品遍销全球。公司产品已销往位于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的超过80个国家。我们获河南省商务厅评为“河南省进口重点企业”、“河南省出口重点企业”、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及“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为在国外市场更有效推动销售与营销活动,并更了解客户需要,公司已在美国、英国及香港设立附属公司。 (七)具战略远见、富有深厚产业经验的管理团队 公司董事长许刚先生对行业拥有极为深刻的认知,深耕钛行业30余年,对行业的趋势、下游客户的需求、产品的更迭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公司还拥有在本集团平均任职年限超过20年的管理团队,公司的管理团队稳定、经验丰富。董事长许刚先生及管理团队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以及不断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带领公司发展和壮大,推进经营转型,巩固行业领先优势,创新产品和服务,使公司钛产业基地布局扩展至河南、四川、湖北、云南、甘肃等五省六地市,公司产品线由钛白粉延伸至钛金属、新能源,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为包括股东、客户、员工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卓越价值。 为吸引和留住行业中的优秀的管理、技术研发、销售等人才,公司已打造上海市场服务中心,充分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此外,公司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机制有效吸引并留住行业优质人才。自A股上市以来,我们已实行多轮限制性股份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超过40%的员工受惠。多轮限制性股份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对管理团队以及技术研发团队全覆盖,极大的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助力公司发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环保政策风险 国务院报告指出,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未来国家环保标准、资源循环利用标准、生产安全标准将进一步对标发达国家,对标全球领先企业,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随着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力度更大的环保监管督查持续加码,化工企业将在未来数年面临环保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重视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按照国家对废水、废气、扬尘、噪声和固废处置的新标准、新要求,持续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公司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2、经营管理风险 本报告期,公司快速扩张,形成了以七大基地为单元,跨地域集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向集团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如果公司无法继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可能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结合公司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纲要和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理念与发展目标,始终保持创新求变的思维方式,通过持续深度对标强化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和交流持续改善公司员工知识结构,同时积极引进相关行业优秀人才及管理团队。 3、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多变的政策因素,复杂的市场环境使产品及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日趋频繁,并对企业收入、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将不可避免的承受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通过国内外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打造更趋完善的产业链,早日实现产业一体化目标;与上游供应商开展良好的合作,进一步扩展集团公司的采矿、选矿能力,努力踏准市场节奏,买出利润,适当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降低产品成本,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 4、产品需求风险 公司产品的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我国已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和量,这促使对钛产品的需求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 应对措施:公司近年来不断扩大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在行业内取得成本、质量双重优势地位。 5、投资风险 为了早日实现公司钛产业战略布局,公司将继续围绕主业开展境内外产业并购及资源整合工作。各个项目的投资将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政策、行业周期、交易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投资风险。 应对措施:为有效化解产业并购带来的投资风险,公司将聘请专业的项目团队开展投资合作,审慎选择投资标的,并开展全面的项目尽调工作,建立高效的投资决策机制,充分关注并防范风险,严抓风险管控。 6、汇率风险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钛白粉出口企业,年出口量占中国钛白粉出口量比例30%-40%,并有持续增长之势,随着公司日益成为国际化企业,进出口业务将逐渐增多,汇率的波动有可能带来汇兑损失风险。 应对措施: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金融、外汇业务水平,积极关注外汇市场的波动和汇率走势,增强预判能力,趋利避险。积极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灵活调整出口结算与定价政策等,最大程度地规避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7、国际局势、疫情等黑天鹅事件 上半年,国际局势紧张、国内疫情反复,公司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虽未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但对公司未来采购、物流、生产、销售的影响仍具有挑战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和疫情发展,采取严谨精细的防控措施,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根据市场变化采取积极灵活应对措施,在扩大国内外销售的同时不断降低各项成本,确保公司业绩实现平稳增长。同时公司将坚持以创新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灵活调整生产、销售策略,更加积极主动应对黑天鹅事件,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做大做强钛产业。

四、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一)宏观经济与行业运行情况

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出现多发散发的情况,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0%,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恢复态势。

2022年上半年,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原料上涨拉动钛白粉价格震荡走高,国外钛白粉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受疫情等影响国内外钛白粉市场保持稳健态势。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下游领域发展,海绵钛市场运行良好,需求旺盛,镁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未配套四氯化钛及电解镁的半流程企业产能释放受限,海绵钛价格保持在高位。

(二)公司总体经营管理情况

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公司围绕“防疫情,稳经营,保项目,寻突破”的工作目标,加强疫情防控,守护员工健康安全;深化技术对标,提升生产效益;优化采购物流,压降供应端成本;灵活统畴国内外销售,钛白粉、海绵钛产销创公司历史新高;调配公司资源,全力保障钛白粉、海绵钛、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00亿元,同比增长26.04%;实现利润总额27.35亿元,同比减少4.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66亿元,同比减少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2022年半年度分摊的股权激励费用后,较去年同期仍保持正增长。

1、产销创新高产业链优势和核心技术优势凸显

本报告期,钛白粉、海绵钛产销创新高,毛利率保持在高位。公司把握有利市场时机,扩大钛白粉、海绵钛的生产和销售,提高钛白粉、海绵钛产能利用率,特别是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产能有效释放。虽然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但公司掌握各产品生产所需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具有纵向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和独特的横向耦合绿色经济模式,有力保障了原料及中间产品的稳定供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钛白粉产销情况:2022年上半年生产钛白粉51.74万吨,同比增长19.19%,其中生产硫酸法钛白粉34.10万吨,同比增长8.01%,氯化法钛白粉17.64万吨,同比增长48.99%;共销售钛白粉46.91万吨,同比增长7.17%,其中,国内销量占比48.59%,国际销量占比51.41%,销售硫酸法钛白粉32.78万吨,同比增加5.91%,销售氯化法钛白粉14.14万吨,同比增长10.30%。

海绵钛产销情况:2022年上半年生产海绵钛13,589.47吨,同比增长169.05%,销售海绵钛14,521.17吨,同比增长142.62%。

其他产品情况:生产铁精矿191.95万吨,同比减少3.51%,销售铁精矿220.72万吨,同比增长11.43%;生产钛精矿48.16万吨,同比增长4.67%,全部内部使用,有效保障了公司原料供应。

2、新能源产业全面突破第二增长曲线可期

本报告期,公司锂电新能源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石墨负极生产线均已建成投产,产品已经形成正常销售,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目前公司具有磷酸铁产能5万吨/年,磷酸铁锂5万吨/年,石墨负极2.5万吨/年。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新增5万吨/年石墨化产能,今年四季度末磷酸铁新增产能5万吨/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秉持“大化工、低成本”的发展思路,利用公司的管理、研发、技术及供应链优势,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累了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石墨负极先进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新能源产业实现全面突破。公司在钛白及新能源行业首创“钛锂耦合”发展,钛白粉生产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成本;借鉴钛白产业成功经验,将全产业链和一体化贯穿在锂电材料项目之中,形成“原料端→磷酸铁→磷酸铁锂”正极产业链,及“针状焦→石墨化→石墨负极”负极产业链;公司深耕化工行业30余年,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和人才基础,将设备大型化移植锂电行业,充分发挥大化工的优势。

3、钛金属业务正式崛起

海绵钛产能全球第一

本报告期末,公司海绵钛产能达到5万吨/年,跃居全球第一,报告期公司海绵钛产销创新高。公司于2019年通过收购新立钛业进入钛金属行业,为提升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将海绵钛业务全部整合到云南国钛,将云南国钛打造为公司钛金属业务平台,依托公司已有的高钛渣、熔盐氯化及大型沸腾氯化技术,用不到三年的时间通过收购、技改、扩建将海绵钛产能从1万吨/年提高到5万吨/年,同时具备转子级海绵钛的生产能力。

公司建立“钛矿→钛精矿→高钛渣→四氯化钛→海绵钛”全流程产业链,同时配有镁电解还原,相对行业内“半流程”企业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加大人才、技术等储备,组建钛合金项目团队,着手钛合金可行性研究、技术攻关,通过建设年产3万吨高端钛合金新材料项目进入钛合金领域。

钛金属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钛合金材料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中国商飞官微8月1日宣布,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市场预计,第一架C919的交付和商飞很可能会在年内实现。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客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未来20年中国将接收民航客机9084架,市场总价值超9万亿元。随着大型飞机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对优质海绵钛的需求将快速增加,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深化技术对标提升生产效益

公司坚持对标先进,提高管理效能,提升生产效益。本报告期,公司在全集团范围内组织开展“行业对标降本增效”活动,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及行业优秀企业,推行内部标杆创建和对标机制,找差距、补短板,立足成本对标,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开展工作。面对原材料大幅涨价的外部环境,产品成本上涨幅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报告期内,共提出67项改进措施,从原料收率提升、原料替代、节能降耗、稳产提产、质量提升、闲置物资清理等方面着手,上半年降低成本约1.8亿元。

5、优化采购物流压降供应端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卖出利润、买出利润”的经营理念,不断优化公司采购物流体系,采购保供、物流保运,全面降本。在国际形势紧张、国内疫情反复无常、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运输受限的情况下,做到采购保供、物流保运;优化集团采购平台,引进高质量供应商,加大对劣质供应商的淘汰,利用集团集采优势,持续增强平台活力、提升平台质量;坚持“应招尽招”的采购原则,原辅材料、物流、工程等通过招标采购降低成本,今年上半年节省资金约1.55亿元。

6、回报股东共享红利

公司秉承“创领钛美生活做受尊敬企业”的使命,本着“义利共生”的发展观,2022年一如既往地坚持稳定、持续、科学的分红理念,于2022年5月实施了2022年第一季度权益分派,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0元人民币现金(含税),派发人民币现金23.81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130亿元,以良好的分红回馈支持公司发展的广大股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