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联讯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25 18:33: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海联讯300277)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海联讯是一家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面向电力企业,以提供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及咨询服务,电力信息化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产业链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

1、公司主要业务

(1)系统集成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1)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在公司的系统集成业务中,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是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业务。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而输电网通信系统是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电视电话会议网等业务网络的承载网络和支撑平台。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的提出,上层应用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底层通信的带宽和实时性、安全性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底层通信网络持续演进。输电网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技术为主,以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为依托,结合电网架构,以电力特种光缆为传输载体,覆盖所有变电站、供电公司和主要调电厂。电力主干传输网系统包括OTN光传输设备、MSTP多业务光传输平台、PCM综合接入设备、协议转换设备等,以及用于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结合网络管理和控制系统软件,用于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远动、保护、监测设备和主控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个可以统一维护、集中管理的综合用于生产与管理业务的通信系统。

2)配用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配用电网络是电力网络的末端,是电力主干网节与电力用户衔接的区域,具有站点多、网络环境复杂的特点。通信解决方案因地制宜,结合客户的业务需求和现场的约束条件,综合采用有线、无线等各种技术路线,保证客户的业务数据稳定传送。配用电网解决方案,一方面优化了城市配用电通信网结构,提高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输能力和传输可靠性;另一方面满足了未来通信带宽增长的需要,使配用电通信发展适度超前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完善配用电通信网络结构,增加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输能力,提高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输质量。

配用电通信网主要承载业务是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另外,也可在视频监控、语音、分布式电源接入、部分营业厅宽带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未来的电力物联网等方面的业务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配用电通信网与输电通信网的无缝连接,可以实现统一管理,建立统一通信信息平台的目标,以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配用电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①配网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

②用电信息采集通信解决方案

3)高清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平台由网络硬视频、专线硬视频和网络软视频三部分构成,不需每个地市部署MCU,总部统一部署MCU,可节省费用,统一标准;行政电视会议系统、应急电视会议系统仍采用双平台方式,其中至少一套平台采用专线承载;一体化电视会议系统维持单平台。基于资源池的网络硬视频作为视频会议的主用平台,根据整体要求,部署资源池,县级及以上视频会议室的高清化改造和覆盖率提升应基于网络硬视频开展,专线硬视频系统作为网络硬视频的重要补充,用于总部、中心召开大型重要会议时,与网络硬视频系统形成双平台会议保障能力,以确保会议系统运行稳定、画质高清、信息安全。

4)同步网解决方案

频率同步网总体具备向“时频融合”的目标平滑演进的功能。通过整合、完善和优化现有频率同步网,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实现系统统一规划。省内频率同步网基于三级传输网、四级传输网进行构建,以全同步方式运行。频率同步网以二级时钟划分同步区,每个同步区至少设置两个基准时钟,即第一基准时钟(PRC或LPR),第二基准时钟(LPR),以及按需设置的辅助基准时钟(LPR)。通信网时间同步可采用NTP或PTP技术组网,时钟精度达到毫秒级。PRC以铯钟基准源为主用,北斗卫星或GPS为备用;LPR以北斗卫星或GPS为主用,同时应至少有2个不同路由的地面定时信号作为备用。统一考虑频率同步网定时链路规划和传输系统同步链路的安排,定时链路规划应遵循由上及下的原则,传输系统同步链路安排应服从于频率同步网定时链路规划的需要。同步网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升运行水平的重要保障。

(2)软件开发及销售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公司为电力企业客户提供综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含数据管理、运监支撑、安全调控、应急处理、决策分析或流程再造等。着眼信息系统,基于数据模型,数据流转关系和数据统计信息等,围绕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两个核心,立足数据动态感知,聚焦大数据分析挖掘,构建全数据覆盖的、去中心化的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同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管理软件,助力客户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3)技术及咨询服务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结合客户业务需求,公司提供专业的信息化规划设计、后期持续应用维护及升级等技术支持服务。为保障客户应用系统或软硬件产品平稳运行,主要通过定期巡检(预防性维护)、远程诊断和故障排除、现场支持、常驻外派值守等方式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方案升级、系统调优与初始化、数据迁移与修复、业务管理咨询、运行维护等细致周到的服务,解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需。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主要分为采购模式、销售模式及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部负责,主要执行“以销定采、适量库存”的采购模式,采取询价采购的方式,根据已有订单及客户需求预测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结合采购价格、采购周期、市场供求及历史合作情况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采购一定的库存储备。公司的关键原材料、核心配件采购均选择知名品牌产品,确保质量符合要求、稳定可靠。目前与烽火通信600498)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流通讯设备制造厂商及配套设备制造厂商形成较为稳定而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向其采购SDH、OTN等光传输设备,光路子系统、光放设备等光通信设备等。

(2)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省地市电力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为更好的贴近客户、响应客户、服务客户,公司在深圳、北京、太原、福州、杭州、唐山设立子(孙)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获取订单的方式包括竞争性谈判、招投标、询价和商务谈判等。公司采用以解决方案带动销售的营销策略,与客户多频次深度互动挖掘客户难点、痛点,通过技术研讨、优秀应用案例分享及方案实践运行效果等方式取得客户的认可,为客户提供适应于业务和管理需求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客户采购需求。

(3)盈利模式

公司业务以系统集成为主,通过软件赋能、优质服务,协助客户完成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构想到技术分析、信息整合、通信网络实施的整个过程,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行业咨询、业务梳理、方案设计、应用集成、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等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实施。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的主营业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积累与沉淀,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高效的业务整合能力、专业的管理及业务团队,了解电力客户的业务流程及信息化流程,并熟悉客户的生产、管理、应用等相关规定和习惯偏好,为客户设计出最贴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公司自有资金充足,能满足现有业务的正常开展,也为公司新业务的开拓提供了坚实基础。

4、市场地位

目前,公司已建立覆盖全国多个城市的销售、服务网络,凭借专注电力领域及在行业中的良好服务表现,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有影响力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基于公司客户所处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环境向好,电力信息化投资需求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电力信息化服务供应商逐步将其当地市场的业务扩展至全国,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这既给公司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战略发展规划和目标,持续夯实主营业务,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市场运作模式,挖掘新业务领域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市场及品牌优势 公司深耕电力信息化领域二十余年,是国内较早从事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对电力行业信息化有着长期、深入的理解。电力信息化行业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公司作为在电力信息化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更易获得相关应用领域的市场准入,为公司巩固现有市场、延伸电力产业链带来便利。 2、客户资源和服务优势 公司的主要客户具有长期、稳定的信息化需求,企业规模大,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履约能力;电力客户对数据和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要求高,且客户信息化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更新迭代也较为依赖供应商的持续服务,客户黏性较大;公司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客户需求和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在系统集成方案设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灵活、优质并且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3、管理团队及人才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稳定,沟通顺畅,配合默契,形成了团结、高效、务实的经营管理风格。核心人员拥有丰富的电力行业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对行业趋势、市场前景有深刻理解,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准确把握市场,并充分发挥高效决策的优势。公司管理梯队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坚韧的战斗力,能快速合理地应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资金优势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资产负债率较低,自有资金充裕,能为公司探索新业务,研发、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或产品提供资金保障。公司一直以来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充裕的银行授信储备,具有较高的抵御风险能力,尤其是面对当前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持续影响,充裕的资金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竞争较为充分,政策变化、科技进步、经济形势等因素都将影响市场需求。近年得益于政策驱动,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但随着市场参与者也不断增加,竞争的日趋激烈,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公司将深入分析政策变化,密切跟踪行业发展动态,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探索顺应国家行业政策的新发展机遇,努力拓展新业务,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经营风险 公司经营规模除了受行业发展、市场竞争影响外,还受限于业务重点区域的电力信息化规划需求。一方面公司业务区域较为集中,近年来在新区域业务开拓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另一方面公司无自有品牌的硬件产品,对硬件厂商的依赖程度较高,主要客户为国有大型企业,公司整体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随着电网附属企业的做大做强,抢占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综上,公司经营存在规模扩张难、毛利率提升难的风险。公司将继续深耕电力行业,同时布局新产业300832)、新领域,探索实践新业态、新业务;注重上下游关系的维护,构建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相关利益者(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在市场、技术、产品、项目等方面开展多维度的深度合作,努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 3、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为了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公司一直在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但在新的业务领域的探索和实现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可能出现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风险。公司将谨慎涉足新业务领域,全方位考察新业务的可行性,对新业务的投资进行审慎评估,同时引入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或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新业务开拓的风险。 4、技术风险 电力信息化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5G通信、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加速推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这也将给公司技术创新与研发带来较大的挑战。如公司未能进行持续有效地研发投入或研发方向发生偏离,将可能无法保持已有的技术优势。公司将紧跟电力发展新思路,加强技术交流与产品合作,适时整合资源,优化研发与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引进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技术人员,助力公司未来发展。 5、人才风险 公司目前处于深化现有业务、探索新业务的阶段,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如果公司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跟不上公司的需求和发展速度,激励机制等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则有可能会导致人才缺失、流失,对公司经营、业务拓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公司将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体系,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选贤任能,健全骨干人才培养与储备体系;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确保公司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人才稳定。 6、投资理财风险 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理财投资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长期资金充裕,为给公司和股东谋取更好的投资回报,利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理财投资,但因外部经济环境多变,理财投资存在实际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公司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内部控制机制,严格筛选投资项目,坚决杜绝高风险理财投资,认购中低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努力降低理财投资的风险。 7、新冠疫情影响的风险 目前新冠疫情仍呈多点散发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持续影响社会、经济、市场环境,在广泛蔓延并不断反复的新冠疫情影响之下,我国实施的“动态清零”管控政策限制了大量的人员流动,对公司上半年的业务开展、市场开拓、新业务引入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将实时关注疫情发展,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及时调整人员流动要求,做好防疫工作及应对预案;同时利用好现有移动办公、远程办公等工具,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力争将影响做到最小化。

四、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2上半年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积极开展工作,但由于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公司业务的开展受到了较大影响。上海长时间、大面积封控,导致公司一主要供应商三个月无法正常发货。此外,其他地区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也造成出差难、施工难、验收难,导致公司预计订单推后、在手订单实施放缓、新业务拓展受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面对严峻的客观条件、下行的宏观经济形势、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疫情冲击,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实时、动态调整工作方式,努力促进业务开展。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夯实主营业务,积极开拓新业”的总思路,围绕电力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产品线、拓展市场区域、寻求新行业的发展机会。报告期内,由公司总经理带队,走访交流了多家厂商寻求产品、项目的合作,产品主要涉及智能输配网设备、智能换电、电力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为公司把现有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复制并推广至新行业、新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公司结合“十四五”规划与发展战略,积极关注并探索新的发展机会,报告期内,公司对金融科技、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业务契机和合作机会。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6,728.9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59.65万元,同比下降29.0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26.5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38.30万元,同比下降57.31%。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紧密围绕市场环境和经营目标稳扎稳打、奋力拼搏,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浩丰科技
  • 天和防务
  • 科大国创
  • 工业富联
  • 中衡设计
  • 宗申动力
  • 奥维通信
  • 国盛金控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