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凯材料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25 19:39: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飞凯材料300398)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科技制造领域适用的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紫外固化材料等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以及医药行业中间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始终牢记“为高科技制造提供优质材料”的使命,在不断地对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进行投入的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打造高科技制造配套材料综合平台。公司从光通信领域紫外固化材料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开始,不断寻求行业间技术协同,将核心业务范围逐步拓展至集成电路制造、屏幕显示和医药中间体领域。公司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先进的制造技术、良好的品控体系、周到的全球化服务经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设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外资企业研发中心、上海市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新型显示用液晶材料工程中心、江苏省平板显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深耕高端高品质新材料领域多年,具有丰富的新材料制造经验,在高品质新材料细分领域享有一定的声誉。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如下:

1、屏幕显示材料

公司屏幕显示材料主要包括用于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制造领域的光刻胶、TN/STN型混合液晶、TFT型混合液晶、液晶单体及液晶中间体、用于OLED屏幕制造领域的配套材料等新材料。

随着国内高世代面板产线逐步投产,显示面板国产化率逐步提升,国内面板产能也随之不断增加,公司液晶材料及光刻胶在此背景环境下仍保持一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屏幕显示材料实现销售收入69,953.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4%。随着LCD面板进入成熟后期,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面板主要供应方之一,为全球新型显示设备和原材料提供了主要市场。目前我国液晶显示行业的材料进口替代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我国液晶面板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公司该系列产品将会受益于行业的快速成长以及巨大的材料进口替代空间,从而有助于提高该系列产品的盈利能力。

2、半导体材料

公司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光刻胶及湿制程电子化学品如显影液、蚀刻液、剥离液、电镀液等,用于集成电路传统封装领域的锡球、环氧塑封料等。

公司目前是国内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和传统封装材料领域重要供应商之一,主要为客户提供先进封装用湿制程化学品、环氧塑封料及锡球等。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材料实现销售收入29,232,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2%。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雏形,行业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并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其中,封装测试材料发展形势相对较好,属于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有望率先实现全面国产替代的领域。当前全球封装测试市场份额的重心正持续向国内转移,可以预见国家政策的推动、市场资金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因素,都将促进我国封装测试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公司在该领域内的产品已在国内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及进口替代的加速,公司该系列产品的销售及盈利将会取得较好的提高。

3、紫外固化材料

公司紫外固化材料主要包括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及其他紫外固化材料。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包括单模或多模通信光纤的内外层涂覆树脂、超低折射率特种光纤涂覆树脂、并带光纤涂覆树脂、紧套光纤涂覆树脂、高强度光纤涂覆树脂、耐高温光纤外层涂覆树脂、耐低温光纤内层涂覆树脂和12种不同颜色的光纤着色油墨。产品主要用于光纤光缆制造过程,保护光导玻璃纤维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持其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光学性能,对光纤的强度、使用寿命、光学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是通信光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紫外固化材料主要为塑胶表面处理型功能材料,可以实现耐刮擦、高光、哑光、高硬度、防尘防水、耐盐雾等特殊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3C电子产品、印刷包装和日化等与国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各行各业。

报告期内,公司紫外固化材料实现销售收入32,395.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90%。公司为光纤光缆行业提供生产光纤光缆过程中使用的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材料,是光纤光缆生产中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公司目前是全球光纤光缆涂覆材料重要供应商之一。随着5G商用逐步拉开序幕,5G通讯运营商单独组网带来承载网络的增量,大量通讯基站的建设可以拉动光纤需求;同时,存量通讯网络的光纤直连改造计划也将持续推动光纤需求。在上述因素的叠加作用影响下,光纤光缆的市场需求量尤其我国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将呈现增长的格局。随着2020年国家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规划,该规划如果落地预计将对光纤的需求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从而对公司光纤光缆涂覆材料的市场需要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4、医药中间体

公司医药中间体产品主要为各类卤代烃产品,主要包括溴乙腈、溴乙酸叔丁酯、环己基苯、氯代环己烷等。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中间体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1,566.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59%。公司一直关注医药中间体产品下游医药行业发展,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民众健康意识增强,各国医疗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全球药物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扩大趋势。得益于医药中间体产品下游部分客户需求迅猛增长以及公司医药中间体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公司该系列产品的销售及盈利将会取得显著的增长。

(二)主要经营情况概述

2022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面临新一轮疫情冲击,外部宏观经济局势持续动荡,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飞凯材料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业务涵盖屏幕显示、集成电路、紫外固化及医药中间体等产品;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为高科技制造提供优质材料”。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工作、严控费用支出,持续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现金流管理及风险控制等相关工作,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入,确保公司资金充裕及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1、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推进创新

企业的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公司长期致力于技术研发,为满足下游客户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要求,公司近几年一直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力度,坚持自主创新与吸收引进相结合,在不断优化已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公司产品系列和配置,整合国内外行业技术协会组织的资源及技术优势,加强产品变革力度,丰富产品组合系列,推动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强化项目储备及新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市场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的研发支出达到10,769.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51%,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6.55%。本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证书77项,其中:境内专利证书新增55项,境外专利证书新增22项;境外专利证书中台湾专利新增13项,美国专利新增5项,韩国专利新增1项,日本专利新增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获得各类专利证书共499项,其中,发明专利证书479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项;境内专利证书366项,境外专利证书133项;境外专利证书中台湾专利80项,美国专利27项,韩国专利13项,日本专利11项,欧洲专利1项,印度专利1项;另外,公司尚有356篇专利正在申请中,有8项专利已拿到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和成新材料、安庆飞凯、惠州飞凯、控股子公司昆山兴凯均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上海飞凯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通过,被认定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成立“特种光波导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中心将以“芯片制造、激光产业、先进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国家急需发展的特种应用领域为方向,以攻克特种光波导的技术壁垒为目标,实现相关产业链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公司与上海大学共建研究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强强联合,能够实现科研成果精准对接产品迭代、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三链结合”。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1年度江苏省小巨人企业(制造类)”,全资子公司和成新材料通过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精特新”产品复核。全资子公司惠州飞凯经惠州市科学技术局审核通过,被认定为“惠州市光固化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不断加强内部不同领域研发团队的合作,充分利用各团队的技术专长,完善研发管理机制,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内生增长动力。公司与境内外核心技术团队一直保持友好合作,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持续夯实和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向其他新材料领域发展,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

2、完善激励机制,布局人才战略

人才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加强人才培养战略是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的重要力量。公司把握时代优势,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引才、用才、聚才的人才战略。公司非常重视人才领域的培养,近年来,公司与各大高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积极参与学校创新大赛,搭建大学生实践基地,推动校企科研项目。同时,公司设立多个职业发展奖学金,鼓励学生自我提升和创新发展,搭建起高校学子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积极推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外部合作机制,打造一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共创长远未来。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2022年度股份回购方案,共使用5,428万元人民币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近245万股,后续将与2021年度回购完成的200万股公司股份一并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旨在进一步为公司建立起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公司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个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公司为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154名激励对象共计202万股限制性股票办理完成股份解除限售手续。

随着公司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顺利结束,公司于2022年7月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向7名高级管理人员、173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计授予635.30万股限制性股票。两次股权激励的开展和实施,有利于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凝聚内生动力,将公司核心骨干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股东回报能力的提升深度绑定,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价值创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为公司未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员工、有效实施长期战略发展计划树立了导向。

3、加快资源整合步伐,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项目全面管理,聚焦项目执行难点,精准发力,按照要求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高效管理执行,完善并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提高响应速度,做好统筹协调,力求做到按时保质的完成每个项目。报告期内,公司5000t/aTFT-LCD光刻胶项目向客户稳定供货,5500t/a合成新材料项目和100t/a高性能光电新材料提纯项目的产能正稳步提升,OLED材料的试验能力和生产线建设亦在有序推进,以上项目为公司本报告期的利润贡献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公司亦积极推进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10000t/a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材料扩建项目、年产120吨TFT-LCD混合液晶显示材料项目以及年产15吨OLED终端显示材料升华提纯项目的建设。

公司内部各项资源整合的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公司积极向上游垂直整合,力求降低成本,加深公司在相关材料行业的布局;另一方面,公司亦积极推进有机合成材料及其他新材料的布局,丰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公司新材料全产业链的战略规划。随着位于安庆集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和完善,公司的配套材料综合平台实力将进一步扩充和加强。

4、修订公司管理制度,优化公司内控水平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保证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合法、合规和有效运行,保护公司资产的完全和完整,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司已经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东权益保障规范体系,形成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权力、决策和监督机构,与管理层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科学决策、协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保障全体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按照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规范运行,充分保障公司的稳健发展和股东权益不受损害。

报告期内,根据《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最新规定,公司依照自身实际治理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等部分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对终端需求的不利影响,公司整体业务较上年同期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疫情防控、消费低迷及宏观经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所处部分下游行业需求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导致本报告期内部分业务相比2021年下半年业绩表现一般。公司管理层将继续努力拓展新材料多元化的业务方向,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抗风险水平和盈利能力。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452.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75%,较2021年下半年增长15.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03.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57%,较2021年下半年增长16.17%,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下:

1、屏幕显示材料板块受到国内面板产能及产量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占率影响,公司液晶材料、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等产品销量继续提升,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69,953.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4%。但受到第二季度下游面板行业开始减产的影响,公司上述相关产品的总体营业收入较2021年下半年仅增长0.99%。

2、半导体材料板块在下游行业对国产材料的支持力度加大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9,232.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2%,但较2021年下半年降低1.54%。

3、紫外固化材料板块受到5G建设所带来的需求增长,以及公司新产品塑胶涂覆材料产品在汽车、功能性薄膜等业务领域的销量提升影响,使得紫外固化材料营业收入有较大增长。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2,395.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90%,较2021年下半年仍增长25.34%。

4、医药中间体板块因部分产品市场需求激增,使得报告期营业收入增长以及对应产品毛利率增长十分显著。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1,566.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59%,较2021年下半年增长93.53%。

5、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公司各项费用比例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四)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且分为基础研发和产品研发两大类,基础研发主要从事各类创新材料、前沿材料以及各类产品的上游原材料等开发工作,产品研发则主要由三大产品事业部(显示材料事业部、半导体材料事业部及紫外固化材料事业部)下设的技术研发部门来负责,主要从事现有产品的升级与调整、客户技术问题解决等工作。研发部门负责受理立项申请、组织项目评审与验收,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

销售部门将客户需求与研发部门进行沟通后,研发部门组织相关研发小组召开项目立项评审会议,开展包括立项、管理、研发、设计、试验在内的多项工作,落实小组各组员责任,明确各阶段的要求和要点,逐步展开研发工作,定期集中讨论研发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研发小组完成产品小试阶段的开发后,研发部门召开项目小试评审会议,评估产品小试阶段的成果并形成会议结论。研发小组随即开始送样下单评审,跟进样品配制过程,最终完成小批量制样验证。在客户试用样品后,研发部门定期分析客户试用情况并编制试用报告。当样品通过客户初步认证后,研发部门组织生产部和市场部人员开始进行中试评审。评审通过后,研发部门进行中试生产验证。当中试量产产品品质达到稳定后,研发部门出具正式技术文件,并出具研发项目完成报告。

2、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由公司供应链管理部负责。供应链管理部跟踪市场行情变动,与国内外供应商进行有效议价,为公司取得较优的采购价格。公司供应链管理部每月初与销售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公司中长期的销售情况,以判断公司中长期原材料需求;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部紧密与生产部门沟通,按照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判定公司原材料的短期需求。供应链管理部依据原材料的需求分析,确定各类材料的采购策略和计划。在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供应链管理部尽可能地降低公司库存,提高公司库存的周转率;并整合采购时机和数量,确定最优的采购价格。

公司建立了采购控制程序,对采购流程进行控制,确保采购物资在质量、交付和服务等各方面符合集团规定。公司选择供应商时遵循高质量、低价格、重合同、守信用、实力强、管理好、就近选点原则,保证供应商能长期、稳定的提供质优价廉的物资,并且售后服务及时,满足公司需要。除临时、零星采购外,常规原材料采购只能从供应链管理部定期评定合格的供应商名单中选择并进行采购,以保证供货稳定、价格合理和质量可靠。同时,公司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原材料和重要辅助材料进行识别和控制,有效防止了不合格采购品的非预期使用。

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原料采购专题会议,把客户对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的思路运用到对供应商的管控当中,保证所供的原材料质量持续稳定一致,满足生产要求。为此,公司每年都会对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重点针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指标,并作为供应商综合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绩效结果与采购量挂钩,对于绩效表现好的供应商,在同等条件下提高采购份额,优先提供业务合作机会;对于绩效表现差的供应商,尤其是违反社会责任红线要求的供应商,要求限期整改,减少采购份额或业务合作机会,甚至取消合作关系。另外公司亦与供应商建立沟通机制,组织召开供应商座谈会,及时回应和解决供应商关注的问题,与供应商协作共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引导供应商加强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意识,在打造优质供应商、战略供应商的同时,也保证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生产模式

因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因此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订单或供货合同后,按合同要求统计并制定生产计划单。生产部门每个月月初根据合同期及各车间生产安排情况、销售部门统计的订单情况以及备货策略,与研发部门共同编制生产进度计划,分工实施。研发部门根据购货方的技术要求进行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部按采购清单协调仓库备货、联系货运单位;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进度要求协调各部门保证产品及时组装、调试、出厂。同时,生产部门积极地与销售部门沟通生产进度,及时按照销售部门的需求调整生产排期,以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生产部门和市场部门还会依据市场订单的变化及生产进度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的同时提高产品周转率。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以直销为主,代销为辅,尤其在国内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收取货款并安排发货,客户订单明确购买数量、价格、付款方式和发货等内容。同时,为保证销售的针对性,公司采取了将技术支持与服务贯穿于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的技术营销模式。目前公司已建立起以上海为中心,不断向其他销售区域发散的国内外销售服务网络。

公司主要以各产品应用领域内的重点大客户为主,通过参加相关材料行业展会及销售人员登门拜访等方式开拓客户。公司产品成功进入下游客户供应链需要经过现场考察、技术研讨、需求回馈、送样检验、技术改进、小批试做、批量生产、售后服务评价等环节。为了保证高品质产品的稳定供应,公司一旦通过下游客户的认证,会与客户保持较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服务模式

公司产品生产销售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用卓越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力求从产品、市场、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优质的服务。公司通过客户特点和业务需求,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推进产品质量管理,最终为客户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产品。同时,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客户,公司建立客户档案,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定期拜访客户,并积极参加展会与客户见面,旨在强化与客户之间的联系。

秉持着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的初心,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了标准的售后与客服工作程序,开放了官方热线、网站、邮箱等多种服务渠道,使客户在拥有较好的产品体验度的同时,也能便捷的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公司制定并执行了高于销售平台要求的服务响应标准,如提高服务响应速度、缩减售后服务时间、诉求实时同步更新等,使客户诉求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传递和受理。公司的客户服务获得了客户较高的满意度,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安全违规事件,客户满意度远超同期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重视客户权益和服务水平的保障,提供更贴心、更到位的服务。

(五)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概况

(1)屏幕显示行业

1)行业概况

自2021年以来,LCD上游原材料始终处于紧缺状态,到2021年第二季度面板整体供需偏紧,各中大尺寸LCD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各LCD面板厂产线基本维持满产满销状态。据CINNO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面板低世代线(G4.5~G6)平均稼动率为90%,高世代线(G8~G11)平均稼动率为96%。LCD面板价格在2021年7月左右达到高位。2022年上半年,面板价格持续下滑,截至2022年6月,50英寸、55英寸、65英寸LCD价格自2021年7月以来已下跌62%、58%、50%。

进入到2022年上半年,由于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以及国际市场通胀等因素影响,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暂时被抑制,各大电视品牌厂商下修液晶电视面板采购计划。根据CINNOResearch月度面板厂投产调研数据显示,多家面板厂已正式执行减产计划,2022年第二季度产能稼动率有所下滑。2022年4月、5月、6月,国内液晶面板厂平均稼动率分别为88.4%、84.9%、75.6%,同比下滑1.8%、3.5%、9.3%。

但面板行业中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的丰富有望推高行业空间,电视、手机、车载屏显、笔电、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在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需求方面仍呈现趋势性增长。

2)行业趋势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LCD面板需求量将趋于平稳。LCD面板本土厂商经过长期的逆周期投资和技术迭代创新,已经充分实现了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国际厂商将于2022年彻底关闭LCD面板产线。同时面板高代线投资巨大,行业进入壁垒极高,已难再现企业大规模进入该领域的场景,从而行业不会新引入大量产能,行业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固。

随着LCD面板进入成熟后期,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面板主要供应方之一,为全球新型显示设备和原材料提供了主要市场。我国在面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依然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这为国产材料的进口替代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公司在该行业的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行业,包括液晶显示用混晶材料及光刻胶产品,目前我国显示行业的材料进口替代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我国LCD面板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公司该系列产品将会受益于行业的快速成长以及巨大的材料进口替代空间,从而显著提高该系列产品的盈利能力。但受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疫情及终端需求疲软影响,2022年上半年面板需求阶段性走低,预计下半年面板行业景气度偏弱,面板价格承压,公司的业绩将在短期内受到面板行业景气度偏弱的影响。

(2)集成电路行业

1)行业概况

集成电路(半导体)是电子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基本元素,是实现电子性能的载体,支撑着通信、计算机、信息家电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自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芯片出现产能受限和供应短缺情形,至2021年,整个半导体产业都受到了影响,提升了半导体组件的平均销售价格。2022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持续一整年的强劲增长有所缓和。随着全球通胀、地缘政治及疫情反复因素影响,半导体行业上下游均受到冲击,原厂、整机厂、分销商改变了自己传统低库存策略,以避免因供应终端而导致的停产停工,这种策略虽然一定程度的解决了供应中断的风险,但也增加了需求端至原厂的反馈时间。二季度开始,原厂库存积压问题逐步显现,终端客户的库存水位也随之突破警戒线,进而下修出货预期。根据Gartner发布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将增长7.4%,约为6,392亿美元,相比2022年一季度预测的13.6%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半导体收入将下降2.5%,约为6,230亿美元。

不过需求疲软并非覆盖所有半导体行业的下游市场,汽车半导体领域独树一帜。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重新构建了汽车产品的底层架构,未来汽车半导体或许成为半导体行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表示,汽车半导体市场在2022年实现两位数(19%)的增长,随着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每辆汽车的半导体含量将从2022年的712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931美元。

2)行业趋势

集成电路(半导体)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雏形,行业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并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2018-2021年间,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了艰难的考验。华为、中芯国际等事件凸显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产替代是国内半导体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与此同时在国内政策、资金持续加大力度支持下,半导体行业进入景气周期。而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5G通信、机器人、AI等新领域逐渐成为半导体需求新的成长动力。下游市场需求旺盛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上游晶圆厂也积极响应,纷纷加大产能投入,晶圆厂积极回应着市场和客户需求,加大资本投入和产能建设。根据KnometaResearch《全球晶圆产能报告》,到2021年底,全球IC晶圆的月产能为2160万片(200毫米当量的晶圆)。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月产能为350万片,占全球产能的16%。

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IMI)的数据来看,2020年到2024年,全球将新建或扩建60座12英寸晶圆厂,同期将有25座8英寸晶圆厂投入量产。根据ICInsight报告,2021年,全球晶圆产能增长8.5%,预计2022年增长8.7%。主要来自于今年计划新增的10座300mm晶圆厂。其中,最大的产能增长预计来自SK海力士和华邦电子的大型新内存工厂以及台积电的三座新工厂(两座在中国台湾,一座在中国大陆),其他新的包括:华润微电子300mm晶圆厂、士兰微600460)电子功率分立器件和传感器晶圆厂;ST/Tower的混合信号、功率、射频和代工晶圆厂以及中芯国际的新代工厂。晶圆产能的增加将直接利好国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供应商,有望加速我国在半导体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政策层面,集成电路行业获得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国家相关部委、市委发布了一系列激励性政策性文件。国务院于2000年、2011年、2020年连续三轮出台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2020年至2021年期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研究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20年)、《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等重要政策。

为响应国务院相关政策,全国各地区也发布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规模目标。如上海市为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扶持,市政府分别于2000年、2012年、2017年出台了三轮综合性支持政策,有力促进了本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至2022年期间,市发改委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关于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2)等政策。

公司在该行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封装领域,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集成电路市场的高速增长,势必将带动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市场空间的快速增长。公司在该领域内的产品已在国内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公司该系列产品的销售及盈利短期内可能会因全球通货膨胀、地缘政治以及疫情反复等因素承压,但半导体产业长期发展的趋势不变,仍将支撑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

(3)光纤光缆行业

1)行业概况

光纤光缆是光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是国家通信行业的关键环节之一。从光纤光缆行业的生产总量来看,2022年上半年度光纤光缆生产总量与上年度相比有明显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份全国光缆产量134,827,000芯千米,累计同比增长10.40%。

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319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488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112.6万、1,874万和3,502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比上年净增达297万公里。截至2021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0.18亿个,比上年末净增7,180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9.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8,017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93%提升至94.3%。2021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96万个,全年净增65万个,其中,4G基站达590万个,5G基站为142.5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超65万个,5G终端连接数达到4.5亿。2021年下半年移动通讯运营商招标需求回升,引入价格与原材料的联动机制,2022年1月发布最新普通光缆集采结果,平均价格进一步上涨到83元/芯公里,同比上涨147%。

2)行业趋势

我国光纤光缆景气度主要受政策性驱动和三大通讯运营商年度集采的影响。2022年,受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影响,海外国内采购价、散纤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从政策上来看,2021年是十四五开启之年,也是信息通信业再迎高速发展的关键节点。整个2021年度,与网络建设相关的政策频现,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视。2021年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通知》、《“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利好政策。文件中关于“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G独立组网、千兆光网建设”等关键词被重点提及。政策的倾斜无疑将推动相关网络建设,引发新一轮的建网高潮。对于网络建设的基础光纤光缆来说,将在政策的指引下迎来需求的增长。

公司在该行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光纤光缆领域,目前我国光纤光缆行业处于成熟稳定的调整阶段。公司在该领域内的光纤光缆涂料系列产品在我国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未来将支撑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4)医药中间体行业

1)行业概况

医药中间体是医药化工原料至原料药或药品这一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精细化工产品,药物的合成依赖于高质量的医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行业上游为基础化工行业,下游一般为原料药和医药行业等。

2021年我国药企发展整体趋势快速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6,271.4亿元,同比增长77.9%。

2)行业趋势

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药品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方面。

由于近年全球创新药专利保护到期,大量仿制药物上市,导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医药市场增速逐步放缓,早在2013年,北美与欧洲药品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90%、2.40%,日本药品市场同比增速为0.10%,均低于全球药品市场的年复合增速。跨国制药厂商出于成本和利润的考量,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的细化了国际分工,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浪潮,大量医药制造企业将产业链上游转移至以中国、印度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我国医药中间体企业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2019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达60%。

从产业政策上来看,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支持引导医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2010-2021年期间,国务院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多项政策,鼓励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与创新,2011年,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将“专用中间体的开发与生产”列为鼓励类;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文件指出“发挥中小企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等特点,发展技术精、质量高的医药中间体、辅料、包材等配套产品,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组织结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对医药产业链发展提出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医药制造规模化体系化优势进一步巩固,一批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重点领域补短板取得积极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带动能力的重点企业。”的目标。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为医药制造及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公司医药中间体产品主要应用于下游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以及心脑血管医药领域。2022年下半年,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集中采购、医保控费大趋势令医药产业中下游持续承压,客观上削弱了医药中间体行业的议价能力,使得医药中间体行业经营效益短期承压。未来传导到医药中间体上游产业链,可能会给公司医药中间体业务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2、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屏幕显示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等电子化学材料产业链的终端应用领域广阔,需求分散化程度高,没有显著的行业周期性,主要受到国家及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电子产业的四大产业聚集区,相应的上下游企业也主要集中于此。受我国传统春节假期的影响,一般一季度电子化学材料的整体产销量相对较低,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行业内企业一般下半年生产及销售规模会略高于上半年。

紫外固化材料市场发展与下游行业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经济繁荣时,行业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当经济萧条时,行业销量将趋于减少,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保持正相关关系。我国光纤光缆、电子信息等紫外固化材料产品下游厂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了缩短供货周期以及提供快速技术服务,紫外固化材料厂家大多集中在下游厂家聚集的华南和华东地区。紫外固化材料产品销售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医药中间体市场发展受下游医药行业需求的影响而波动,周期性不明显,与医药行业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中国作为医药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大国,无明显区域性特征,下游原料药厂商相对集中在江苏、四川、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基础工业、原材料供应、科研和人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省区。医药中间体行业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及重要全资子公司安庆飞凯提供的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在市场上极具特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行业里的重要供应商。通过多年来对紫外固化材料的研究,公司已掌握国内先进的紫外固化材料树脂合成技术,开发的光纤涂覆材料系列产品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上海飞凯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并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上海飞凯研发基地被评为“宝山区光固化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宝山区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

公司重要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掌握液晶显示材料关键技术,完成了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TFT新结构单体及混合液晶的开发。和成显示是中高端TN/STN领域主要供应商,并且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TFT类液晶材料的供应商之一。和成显示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3D用HTD型混合液晶材料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STN用HSG型混合液晶材料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TFT-LCD用HAG型混合液晶材料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同时被评为“江苏省新型显示用液晶材料工程中心”、“江苏省平板显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重点研发机构”、“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和成显示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稳定配向型液晶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1310042237.1)”、“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器件(专利号:ZL201510197266.4)”分别获得第二十届、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

公司控股子公司昆山兴凯是中高端元器件及IC封装所需的材料领域主要供货商之一,并被评为“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全资子公司大瑞科技系全球BGA、CSP等高端IC封装用锡球的领导厂商。公司自2006年自主开发光刻制程配套化学品以来,积累了十几年的半导体材料制造经验和业内较强的研发能力,率先突破国外半导体材料生产厂商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垄断。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改变,亦未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发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发技术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新材料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新产品研发创新机制,组建的研发中心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主要研发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基地。公司的具体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 1、掌握屏幕显示材料关键技术 在屏幕显示材料方面,公司重要子公司和成显示凭借先进的混合液晶制造技术和业内较强的研发能力,率先突破国外液晶材料生产厂商的技术垄断,通过自身的实力和持续的努力,凭借着技术优势、品质稳定以及快速反应机制,已经与大中型液晶面板厂商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 2、掌握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自2006年自主开发光刻制程配套化学品以来,积累了十几年的半导体材料制造经验和业内较强的研发能力,率先突破国外半导体材料生产厂商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垄断,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以及与下游客户多年技术合作,已经掌握了半导体材料的相关产品配方技术、稳定量产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且已经与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封装厂商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 3、掌握行业内领先的低聚物树脂合成技术 生产紫外固化材料最重要的原材料为低聚物(合成树脂),其主要功能通过低聚物的特性来实现。国内紫外固化材料供应商一般不具备自我合成树脂的能力,而采用外购标准化合成树脂,会导致产品功能局限于外购的树脂特性,往往无法满足客户对于产品功能性多样化以及在某些功能方面的突出性要求。比如光纤涂料在抗弯性、机械性以及折射率等功能上具有极高的要求,国内市场上的标准化合成树脂较难达到上述功能性要求。公司通过多年对紫外固化材料的研究,已经掌握了国内先进的紫外固化材料树脂合成技术,通过自制合成树脂,使得公司开发产品的功能更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要求。此外,合成树脂不仅为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的关键原材料,也是其他紫外固化材料的关键原材料。所以,公司所掌握的树脂合成技术可以快速移植到其他紫外固化材料领域,从而使得公司在稳固并逐步扩大公司在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市场份额的同时,可以积极拓展光刻胶、紫外固化塑胶涂料等其他高科技领域用紫外固化材料市场,为公司构建新的业绩增长点。 4、配方技术与低聚物树脂合成技术相结合的优势 公司是紫外固化材料领域极少数同时具备低聚物树脂合成技术和配方技术的企业之一,在新产品开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通过多年树脂合成的技术研发,公司树脂合成技术人员对大量的合成树脂进行技术分析以及性能检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对各种合成树脂的独特性能有着深刻的了解,使得公司配方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功能性要求,调整配方中各种合成树脂的比例从而开发出合适的产品。另一方面,公司配方技术人员对各种合成树脂以及其他原料进行大量的调配试验,了解各种合成树脂在不同的配方中发挥的作用,并将其反馈给树脂合成技术人员,从而促使其不断根据配方产品的要求改进已有合成树脂性能或开发出性能更优的新合成树脂。这样使得公司在产品开发及改进中,不断对配方及树脂品种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并降低成本。 5、逐步形成并掌握从有机小分子、大分子到高分子的全产业链有机合成技术 公司建立了小分子、大分子到高分子的有机合成能力和技术人才队伍,也拥有了各种有机合成的实验条件、测试条件、中试条件和生产能力。该技术的形成有利于公司其他产品的技术提升,小分子合成可以为大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大分子合成又可以为高分子合成提供原料或技术借鉴,这样公司可以从材料上游源头进行有机分子设计,从而提高其产品的设计能力,可以开发出更有特点和性能优势的材料产品,帮助公司的产品逐步建立竞争优势。 6、对高科技用新材料的前沿动态及时精敏的把握 公司多名技术人员具有在美国、日本等材料技术领先的国家留学和工作经历,在海外留学及工作期间,这些技术人员与国外知名学府以及顶尖材料科研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得公司能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材料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动态,从而及时精确把握技术研发方向以及市场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和技术前瞻性。公司前期对昆山兴凯60%控股权、大瑞科技100%股权以及和成显示100%股权的收购,加深了电子化学材料领域的布局,是公司发展新材料全产业链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成本优势 公司掌握了产品中主要原材料低聚物树脂、单晶等的合成技术,有效提升了产品性能,稳定产品质量,降低了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得公司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拥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此外,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公司利用研发技术,对产品配方以及工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自我合成或替代价格较高的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保证采购质量,公司建立了供应商持续评价和全球遴选制度,对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不依赖于单一供应商。公司根据供应商合作期间所提供原材料的品质状况、生产技术能力、价格、交期、服务等项目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定期对合格的供应商进行一次评定,确保生产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品质能力以及供应价格能满足本公司的需求,最大程度保证了原材料的品质和采购时效性以及降低采购成本。 (三)核心客户优势 公司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用心做好客户服务,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伴随着TFT液晶材料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国内TFT液晶材料需求明显增加,公司抓住契机,就下游客户产线调整、专利应用及当前市场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及时跟踪行业最新动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在维持重要客户的前提下,先后导入中大型液晶面板厂商的产品线,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扩大收入规模。公司通过自身的实力和持续的努力,凭借着技术优势、品质稳定以及快速反应机制,逐渐与大中型液晶面板厂商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半导体行业配套材料领域深耕细作,随着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在该领域的业绩也稳步提升,经过15年的积累以及并购整合资源,公司已在该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同国内外的主要半导体行业相关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产品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由于其固化速度快、挥发性低、工艺适用窗口宽等优势,获得了下游光纤光缆厂商以及光纤光缆最终用户的高度认可和赞同,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下游客户基本覆盖了光纤光缆行业的国内上市公司以及知名制造企业等。公司始终秉承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不断根据客户的工艺升级要求改进产品性能,加大对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抗微弯、耐高温和高速拉丝性能的优化和改进,有力地巩固并扩大了市场份额。 (四)技术服务优势 随着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的投入使用,硬件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国内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需求,下游客户改进生产工艺或者开发新产品往往都会对所使用的产品提出新的功能性要求。针对该特点,公司在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深圳、惠州、成都和高雄分别建立了可以辐射到全国范围的客户服务点。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对于产品的特殊需求,公司制定了快速响应和全程跟踪两项措施。快速响应为当客户对材料的功能性提出特殊要求后,公司保证在24小时内有技术专员与客户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全程跟踪即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后,在客户使用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技术副总经理会在现场全程跟踪客户的生产过程,为客户提供产品改进方案,直至产品完全达到客户的要求。国外竞争对手由于其核心技术人员在海外,因此其在响应速度、服务质量以及深度上远不及公司。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科技制造领域适用的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紫外固化材料等材料。屏幕显示材料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显示面板制造行业。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出了面板产业配套国产化、本地化的政策,鼓励面板产业材料和设备实现国产化。液晶材料国产化率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但同时全球宏观经济景气度受到通货膨胀、地缘政治以及疫情反复的影响呈现疲软态势,消费需求被压制,终端面板制造厂商逐步下修出货预期,可能导致公司在显示材料领域的销售承压,进而对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半导体材料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主要针对半导体制造行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半导体制造业的宏观背景下,半导体行业具备从产品迭代、品类扩张到客户突破的三重叠加驱动,因此具备相当大的营收、盈利能力弹性。但同样由于全球通货膨胀等原因压制消费需求,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为减小库存压力调整出货策略,可能导致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销售承压,进而对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影响。紫外固化材料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光纤光缆生产企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多次发文要求加快推动光纤网络升级,打造数字化新基建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构建现代化光纤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光纤光缆通信市场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落地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若光纤光缆通信市场发生不可预见的突变,将会影响到公司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的销售,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确定性影响。医药中间体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原料药制造企业,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支持引导医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加上跨国制药厂商出于成本和利润的考量,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的细化了国际分工,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浪潮,大量医药制造企业将产业链上游转移至以中国、印度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药物的集中采购、医保控费政策的施行在一定趋势下造成医药产业中下游持续承压,传导到上游将可能对公司医药中间体的销售承压,进而对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对此,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行业和市场的最新消息,精准判断、把握有关信息并做出合理决策,通过积极参加有关行业策略会议和产品展会等方式,了解同行业公司的发展情况。同时,公司将充分发挥现有的品牌知名度优势,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巩固国内市场,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发掘新的销售渠道和发展空间。对于屏幕显示材料和紫外固化材料,公司将一方面稳定现有客户,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提升服务水平来稳定现有客户,在保持已有客户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开发新客户。同时,公司亦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如今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争取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公司亦将不断提升营销队伍水平,加强销售团队的管理和培训,努力稳定并新增屏幕显示材料和紫外固化材料的市场份额,提高半导体材料系列产品、医药中间体产品以及其他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发挥自身优势,以优质的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始终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 2、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风险 为了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提升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需要不断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应对下游行业对于生产工艺的更高要求。除了保持公司在已有产品的竞争优势之外,公司也积极拓展开发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紫外固化材料领域内的其他产品,以及公司现有产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目前公司新布局的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和日化等与国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各行各业。由于下游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新产品开发以及客户认证存在一定的业务周期,公司可能面临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失败、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未能实现产业化或市场推广达不到预期的风险,从而给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此,公司将持续重视研发创新,重视对研发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知识成果的转化。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合资合作、外部技术的引进等方式吸收半导体材料和屏幕显示材料的核心团队,加强与境内外核心技术团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保证公司技术的领先水平,不断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完善研发管理机制,促进研发成果的快速转换。同时,公司积极在海外展开布局,使得公司能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材料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动态,从而及时精确掌握技术研发方向以及市场开发领域,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 在公司主营的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紫外固化材料领域,公司掌握相关配方与合成的关键技术,上述关键技术是公司保持生产技术及市场地位领先并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竞争的核心优势。为维持该核心优势,公司制订了严格完善的技术保密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推行了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并营造了和谐的企业文化。迄今为止,未出现技术失密事件。尽管如此,仍不能排除未来发生因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以及技术配方失密从而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该风险将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通过推行股权激励政策,使公司核心技术人才均持有公司股权,保持人才队伍稳定性。同时,为吸引新的技术人才加盟,增强公司技术实力,公司不断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规划,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的同时,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以及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倡导公司与个人共同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更好地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公司与主要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对竞业禁止义务和责任等进行明确约定,尽可能降低或消除主要技术人员流失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失密风险。 4、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商誉主要为收购和成显示100.00%股权、大瑞科技100.00%股权、惠州飞凯100.00%股权和昆山兴凯60.00%股权形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商誉并未发生减值风险,但如果被收购资产未来行业政策或经营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其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上述被收购资产的估值水平将会下降,并出现商誉减值的情况,从而对公司未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积极利用和子公司在业务上的协同性进行资源整合与文化融合,努力发挥协同优势,保持公司及子公司的持续竞争力。通过与并购子公司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竞业协议、保密协议等措施以及将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等人才激励措施覆盖到子公司核心员工以保障人员稳定。同时,公司也将持续跟踪关注并购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行业趋势,通过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共进加强内部子公司管理,强化投后管理管控,整合资源,积极发挥持续竞争力,保障并购子公司稳定健康发展,将商誉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程度及风险降至最低。 5、可转债募投项目的建设及实施风险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8.25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主要用于“年产150吨TFT-LCD合成液晶显示材料项目”、“10000t/a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材料扩建项目”、“年产120吨TFT-LCD混合液晶显示材料项目”、“年产2000吨新型光引发剂项目”、“年产15吨OLED终端显示材料升华提纯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虽然经公司充分论证,但该论证是基于当时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变化等条件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在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公司面临着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市场环境、技术更新、公司管理及人才储备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上述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变化,有可能影响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对此,公司将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及募集资金的合规使用和管理。上述募投项目都是对现有主营业务的拓展和延伸,公司已对上述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并聘请专业机构出具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公司产品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将会持续关注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市场环境等的发展和变化,选用项目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对募投项目进行管控,尽快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并定期披露募投项目的进展情况,尽快释放产能以降低甚至消除募投项目的建设实施所存在的风险。 6、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增大的风险 随着公司“集成电路电子封装材料基地项目”的建设进入生产阶段,“多功能有机合成材料项目”即将进入试生产阶段,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规模将大量增加,这将带来较大的折旧摊销费用。如果无法将释放出的产能及时转化成效益,将导致较大的利润下滑风险。 对此,公司将全力推动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加大营销及客户开发力度,积极释放项目的产能,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7、投资、收购风险 公司自上市以来,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不断寻求产业并购和行业整合的机会。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公司的战略部署。虽然公司在并购目标选择和团队融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但由于产业发展、市场变化等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投资、并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收购整合不成功、无法实现协同效应等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对此,公司将进一步提高对标的项目尽职调查的能力,审慎做好投前调研工作,选择投资优质标的,关注并购标的与公司现有产品产生的协同效应,加强并购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等,此外,对投后项目也要加强管理,科学决策,降低投资、收购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中泰化学
  • 雷曼光电
  • 五方光电
  • 沃格光电
  • 胜蓝股份
  • 三超新材
  • 荣盛发展
  • 新晨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