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25 20:22:08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华安证券600909)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经营性分析

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外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实施政策坚决稳住经济大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势头。

从股指行情来看,A股市场先抑后扬,震荡调整。2022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6.63%,深证成指下跌13.20%,创业板指下跌15.41%;两市累计成交额达到114.20万亿元,同比增长6.47%。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证券行业业绩整体出现了下降。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报告期内证券行业营业收入2,059.19亿元,同比下降11.40%,净利润811.95亿元,同比下降10.62%。

2022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夯实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随后指出,要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科学把握审核注册机制、各板块定位、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等问题,确保改革平稳落地。未来资本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为证券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及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或修订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证券行业诚信准则》《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等规章或规则,对行业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券商合规经营提出新的要求。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始终坚持“诚信、稳健、专业、和谐”的经营服务理念,致力于通过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和融资需求。具体业务模块

如下:

零售客户业务:向大众及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投资解决方案,包括股票期货经纪服务(并提供高性能交易系统)、金融产品销售服务、融资服务、衍生品、标准化及定制化投资顾问等产品服务组合。

产业客户业务:为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等保荐与承销、企业重组改制、兼并收购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服务,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另类投资、股票质押等渠道提供各类融资服务,通过基差贸易、仓单质押、合作套保等模式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为政府提供金融顾问咨询服务。

机构客户业务:向银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清单,涵盖机构经纪、研究与投资顾问、产品销售代理等,亦提供产品托管、券商结算等其他专业服务。

证券自营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大宗商品以及相关证券衍生产品的投资交易,开展场内做市业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总体经营管理工作情况

2022年上半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资本市场行情低位起伏。在此背景下,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金融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紧抓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实现了经营业绩和重点工作提质扩量增效。

经营业绩继续稳中有进。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实现逆势上涨,实现营业收入16.48亿元,同比增长9.89%,排名行业第31位;实现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比增长17.87%,排名行业第24位(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3.66%,高于行业平均值0.57个百分点。公司各业务板块收入结构如下:

重点工作持续提质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场检顺利通过,首家旗舰营业部正式开业,财富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子公司法人治理不断健全,分支机构职级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任务总体完成率位于省属企业前列;不断推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强集团数字化转型,8项金融科技举措入选“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重点项目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典型案例;积极践行国企责任,乡村振兴、品牌宣传、文化建设等工作持续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获全省金融机构考核最高等次,国家级投教基地再获证监会优秀评级。

信息赋能守牢风险底线。公司不断强化内控建设,扎实开展“合规管理建设年”,持续完善“六规范一支撑”内控体系;创新数字基建,引入大数据算法模型防范金融风险,优化完善风险管理各类系统;聚焦平安建设,2022年上半年无重大技术、结算、安全等风险事件发生。

(二)分板块经营情况

零售客户业务

1、证券经纪业务

公司继续完善投资顾问服务体系,省内首家基金投顾“鑫易投”正式上线;不断深化分支机构管理改革,首家旗舰营业部合肥金石广场营业部开门营业;持续优化华安证券APP客户端功能,积极加强渠道引流效果,报告期内线上开户数及有效户数超去年全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3.59亿元。报告期内销售金融产品191.78亿元,同比增长22.21%;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49.20亿元,同比增长40.57%。

2、期货经纪业务

华安期货不断强化经纪业务的基础作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动风险管理业务与经纪业务的联动,拓宽对客户的服务广度;坚持以产品和服务为抓手,以直销业务模式为主体,以产业客户、机构客户为重点群体的经营模式,逐步优化客户结构,稳妥推进业务转型,受托资产大幅增长、营收利润实现双提升。2022年上半年,华安期货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净利润6,214.0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07%和80.20%,期末客户权益56.88亿元,同比增长16.39%。

3、资产管理业务

面对市场调整和疫情防控的不利影响,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做好净值管理,严格执行产品回撤控制方案,整体投资业绩相对稳定。报告期内参公运作的集合资管产品全部实现正收益,排名均位于全市场同类排名前1/4位次。2022年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25.66%,排名行业第16位(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近700亿元。同时,公司已全部完成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资管子公司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4、证券金融业务

公司证券金融业务顺应监管导向和市场形势,股票质押坚持压降规模,截至2022年6月底股票质押规模17.7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4.31%;不断完善业务经营管理制度,提升风险防范处置化解能力,报告期内未新增重大风险事项。2022年上半年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实现利息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1.54%,市场占有率维持稳定,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客户业务

1、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成效。着力打造“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品牌,不断推进首发业务落地见效和再融资业务深度布局,完成年内安徽省首单科创板IPO项目;抢抓债券业务机遇,在发行人及品种等方面持续取得新的突破,完成安徽省内首单乡村振兴公司债券、首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承销等工作;持续加强业务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协同华安嘉业、华安金控共同开展业务,有效提升产业客户综合价值。

2、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子公司华安嘉业持续扩展投资布局,基金管理规模稳步提升;不断完善投后管理,基金投资项目陆续申报IPO,“募投管退”平稳有序;通过“基金+招商”模式引入省外优质科创企业落地安徽,以“科技+投资”助跑全省科创“加速度”。2022年上半年,华安嘉业实现营业收入5,373.70万元,净利润3951.87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华安嘉业管理各类基金共17只,总规模1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8%,基金实缴规模排名行业第14位(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3、另类投资业务

子公司华富瑞兴稳步推进自主股权投资,扎实做好科创板跟投,围绕加强存量投资项目管理、加快股权投资资金循环、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持续发力。2022年上半年华富瑞兴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减亏,报告期内新增股权投资8000余万元。

机构客户业务

1、研究业务

公司研究业务稳健布局,专业立根,2022年上半年共举办线上会议及路演服务近2000场,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持续优化团队结构,加强业务协同,为公司投行、自营等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并参与财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聚焦‘两后生’就业,助力稳就业保民生”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填补国内同类研究领域空白。

2、主经纪商业务

主经纪商业务紧盯核心客户群体,升级托管服务平台,优化极速交易系统,托管业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一体化服务清单,公募基金券商结算业务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上市公司股份管理及回购系统建设正式启动,机构业务客群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托管业务规模超50亿元,同比增长31.41%,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40%;专业化交易系统客户资产规模1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44%,贡献净佣金收入1100余万元,同比增长87.49%。

证券自营业务

1、权益投资业务

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巩固多元化资产配置格局,着力宏观框架系统工程建设,细化投资策略的研究和部署,推动公司战略资产配置的投资落地。报告期内面对较为严峻的二级市场投资环境始终保持交易机动性,投资收益率大幅好于公募基金中位数水平,做市业务荣获上交所2021年度上市基金一般做市商A类评级。

2、固定收益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准确把握信用债市场结构性机会,获得可观超额收益;在市场波动加大的关键节点有效进行利率敞口对冲,显著控制盈利回撤;利用FICC业务策略矩阵和业务模块管理机制实现业绩和投研能力的稳定提升。针对零售客户业务收益风险偏好开发保本型小雪球收益凭证带动相关客需业务快速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助力公司财富管理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为促进公司规范经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和公司整体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建立了风险导向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针对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1、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按照“夯实制度基础、完善风控体系、提升专业能力”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和公司年初工作安排,认真履行风险监测、评估、计量、管控与处置职能,确保各项业务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努力实现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动态平衡。

(1)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以风险为导向,建立了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公司建立了“三个层面、三道防线”的风险管理体系,三个层面即风险管理决策层、监督检查监控层和业务执行层;三道防线即重要一线岗位风险管理自我控制防线、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相互制衡监督防线和独立监督检查部门的监控检查防线。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构成,各自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董事会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公司监事会对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公司经理层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履行具体的风险管理职责。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对各自所对接的业务或所管理的领域履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

(2)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公司制定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信用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风险管理员管理办法》《子公司风险管理办法》《客户内部信用评级工作管理办法》《重大风险事件报告管理办法》等风险管理具体制度,建立了涵盖各类风险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同时针对各部门、各项业务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3)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公司制定了年度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等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公司综合考量发展战略目标、外部市场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股东回报要求等内外部因素,每年制定发布公司风险偏好,明确了对待风险和收益的基本态度及愿意承受的风险总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项业务在经营中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等实际情况,拟订风险限额配置方案,对各风险类型做出具体描述和设置,并建立关键风险限额指标体系,要求各单位做好落实工作。相关政策得到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4)在风险管控措施方面,公司通过建设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覆盖了公司各业务类型、各专业风险类型,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指标、监管指标的动态监控与预警,相关业务监控人员通过风险管理系统进行风险监控,发生风险事项时及时进行处理;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成立压力测试工作小组,根据市场变化、业务规模和风险水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建立了风险管理信息报告机制,定期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日报、月报、半年报、年报等报告,并及时报送公司经理层,确保相关信息传递与反馈及时、准确、完整;

建立了风险应急机制,明确应急触发条件、风险处置的组织体系、措施、方法和程序,并通过应急演练等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有效应对各类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检查工作,对相关单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问题并积极整改。

2、市场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变动而引起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进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对市场风险的容忍度中等偏低。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股票价格波动风险,主要指权益类证券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新三板做市业务等受股票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二是利率风险,指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货币资金存款、债券投资和债券型基金投资等受利率风险的影响。公司对市场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风险限额管理、风险对冲。各业务部门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市场风险限额并进行持续评估和监控,风险限额包括(但不限于)敞口限额、集中度限额等,各业务部门在风险限额内开展业务。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公司设定了相应的投资决策限额授权标准,投资决策需在授权范围内执行。财务部门对各项业务资金进行调配,并对资金规模进行监控。公司从事衍生品交易和对冲的部门建立适当的风险对冲策略。

(2)证券池制度。公司证券投资实行证券池制度,证券品种必须从证券池中选择。证券的出入池必须有详尽的研究资料支持,并经过相应的决策审批程序。

(3)风险报告和处置。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限额、市值损益及限额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测和报告。发现任何超限情况时,风险管理部门启动相关处置程序,并根据超限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向首席风险官、经理层或董事会报告。

3、信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方未能履约、投资品种资信水平下降或不能兑付本息从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公司对信用风险的容忍度中等偏低。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证券金融业务,如果客户到期未能支付信贷本息且提供的保证金余额不足,可能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债券投资,如果债券发行人、交易对手方违约,到期拒绝支付本金,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对信用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设定风险限额。信用风险限额指公司对特定的交易对手、客户或证券发行人所愿意接受的信用敞口的最大值。公司对交易对手或客户的信用风险敞口设定限额,以控制风险。

(2)监测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监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信用风险敞口状况、限额突破情况、交易对手集中度、大额敞口情况等。公司积极做好信用风险监测工作,及时进行风险处置。

(3)信用审查、信用审批和信用强化机制。公司对存在信用风险敞口的交易对手或客户进行信用审查和评级,要求交易对手或客户提供适当的材料和信息,并考虑信用担保的情况及其他外部支持。公司建立信用审批授权体系,统一授信管理,对交易对手或客户的授信进行事前审批。公司业务部门根据交易对手、客户或交易产品的特点,采用信用强化的机制作为额外保障,包括要求交易对手或客户提供母公司的信用担保、价值相当的保证金或担保品、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

4、流动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或无法按时足额履行支付义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市场变化、信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可能发生长期资产比重大幅增加,自营业务、证券金融业务规模过大,流动资产无法正常变现,承销项目大比例包销等情况,如果公司融资渠道不畅,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公司对流动性风险的容忍度较低。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资产负债管理,规划各项业务发展规模和负债规模,并通过设定风险限额加以控制,避免了由于资产负债规模失控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公司持续维护与各融资渠道的良好关系,综合授信总额和同业拆借额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开展结算账户透支业务,用于弥补公司自有资金临时头寸不足,建立了临时流动性补给机制。通过发行可转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开展同业拆借,优化了公司债务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公司资金的稳定性,支撑各项业务的发展。日常工作中,通过监测现金流,预测融资需求,开展大额资金预约使用,提高了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审慎确定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构成,适度持有优质流动性资产,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采取同业拆借等措施,满足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应对临时性流动性缺口。

5、操作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公司对操作风险的容忍度较低。操作风险分布于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规模快速增长的业务和新业务更是操作风险易发领域。公司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风险,指由于人员胜任能力、越权操作或内部欺诈等不道德行为所导致的风险;流程风险,指由于业务流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或缺少业务流程等所导致的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信息系统问题而导致的系统故障、失败或信息安全事故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第三方原因或除上述三种风险外的原因引起的风险。公司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改进信息技术系统等措施,及时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公司对操作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完善制度。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制度修订、补充工作,完善制度体系,以制度来规范业务操作。

(2)业务流程控制。公司在各部门均设立了明确的岗位分工,并通过业务细则和具体业务流程规则的形式对主要业务建立了标准化操作流程。

(3)权限管理。公司通过授权文件、系统控制等方式进行权限审批,对业务操作、资金使用、信息系统等实施权限管理,通过适当授权实现权责合理分配、不相容岗位分离和信息隔离,避免因越权导致的业务操作风险。

(4)技术保障。加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及系统建设,防范因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加强信息系统风险主动监控,利用智能运维监控平台,及时发现潜在系统缺陷,有效控制信息系统风险。

(5)做好信息系统和服务器的检查工作。相关部门定期及各法定节假日上班前一日检查各信息系统和服务器的状态,排查故障,保障其正常运行。

(6)加强人员培训。为了更好的开展各项业务,避免发生因操作错误造成的风险,除了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类机构举办的培训外,公司内部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涵盖范围广泛,使员工较好地掌握了各类知识,同时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

6、合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公司对合规风险的容忍度较低。

报告期内,为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加强新形势下业务管理能力,公司通过加强合规队伍、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人员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合规管理水平,秉持“业务发展与合规风控并行不悖”的原则,积极参与各业务的开展,通过监管政策解读、制度审核把关、执行指导落实等方式促进业务合法、合规开展。具体包括:持续推进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洗钱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和自查工作,培养自觉的合规意识,加强检查结果运用;组织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合规监督员体系建设;做好法务和诉讼纠纷处置工作;推进合规关口前移,积极加强业务前期合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好项目的实施;加强业务自查工作,促进各项业务规范发展;提高政策敏感性,及时堵塞漏洞、防范合规风险。

7、声誉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和管理、员工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公司对声誉风险的容忍度较低。声誉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化解声誉风险对公司利益的损害。公司对声誉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危机管理控制制度》等声誉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结合《证券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加强相关监管政策学习,落实信息报送与披露的工作职责,优化信息披露流程管理。

(2)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事前管理。将声誉风险管理植入公司重大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及时准确的识别、评估现有和潜在的各种声誉风险因素,从源头上控制和缓释声誉风险。

(3)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联动和协作。建立由总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参与的工作群组,完善专职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中后台职能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传递机制;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沟通,积极控制审计中揭示出来的声誉风险因素。

(4)建立健全公司舆情监测体系,有效保障公司声誉,消除负面舆情特别是网络负面舆情对公司的不良影响。公司开展舆情监测工作并指派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相关信息的上报、轮值监测等工作。

(5)优化公司官方网站,丰富微信公众号内容,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努力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6)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沟通,公司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全面披露公司重大信息,并通过业绩说明会、上交所“上证E互动”平台、投资者热线电话及机构路演等途径积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与联系,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信息。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股东的大力支持和规范的公司治理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公司控股股东安徽国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安徽省能源集团、皖能电力000543)、交控资本均为安徽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单位及其子公司。随着安徽加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四家单位资本实力有望进一步增强。长期以来,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对公司资本运作和经营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公司是一级省属企业,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够保障公司及时把握国家发展大政方针,保障公司各项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保障公司重大决策合规、内控有效。

未来,公司将加大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沟通力度,加大与省属企业、地市国有企业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省属企业的身份优势,享受资源协同便利;抢抓国资国企改革机遇,落地更多混改措施,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活力。

(二)极具潜力的区位优势

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份,具有“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安徽生产总值增长8.3%,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9家、居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6月末,安徽省上市公司总数155家,位居全国第9。

公司注册地和总部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公司坚持“扎根安徽、深耕长三角、面向全国、对接亚太”的区域布局,80%以上分支机构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及沿海省份,其中省内分支机构81家,网点数量最多,业务基础雄厚。此外,公司在香港设立华安金控,全面开启国际化发展战略。

作为安徽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公司在“上市公司倍增和基金规模倍增计划”及一系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中担当重要使命。未来,公司将聚焦安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聚焦科创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着力打造“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在服务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的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自2006年以来,公司连续十余年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16年12月上市以来,公司综合实力得到新的提升,主要经营指标跻身行业前三分之一位次,部分业务指标进入行业前20。

公司具有较为齐全的业务资质,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架构,能够更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公司不断完善业务协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不断提升零售、产业、机构三大业务集群作战能力,业绩排名稳步前移,上市五年来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2016年上升16和9位(截至2021年度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下同)。

公司坚持回归本源,推动主营业务转型,形成了较为多元而均衡的收入结构。经纪业务加速从单一股票赛道向“股票+产品”双赛道转型,2021年度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行业第19位,托管证券市值排名较2016年提升9个位次,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快速增长;投资银行业务加速从项目投行向客户投行、产业投行、资本投行转变,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排名较2016年提升26位,科创板、北交所等IPO业务快速跟进,债券主承销金额排名提升27位;资产管理业务加速从通道向主动管理转型,打造“固收+”特色,资产管理净收入排名提升43位达到行业第17位。自营业务加速从方向型向交易型、多元化、策略化转型,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长期保持业内较高水平。坚守研究本源属性推动研究业务重构,研究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影响力和内部协同作用显著增强。

连续多年快速发展为公司实现更高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综合化布局、特色化突破,重点实施“规模、特色、区域、服务”四大行动,深度拓展“零售、产业、机构”三大客群,突出打造“服务大众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两大品牌,努力构建一个综合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平台,力争“十四五”末全面进军行业前四分之一位次。

(四)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队伍

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沉淀了兼具行业特点和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锤炼出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作风,打造了一支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队伍。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在公司的平均工作年限超过18年,团队成员间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率先垂范营造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干事创业氛围。团队成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公司的战略重点,深刻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保持坚定的战略执行力和高效的战术灵活性。公司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三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了净利润35%的年复合增长率,站稳了营收30多亿、净利润10多亿的发展新台阶,实现了较高的资产回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3.6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57个百分点。

公司不断推进人力资源机制改革,以市场化竞争性经营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尤其是以能力为基础、以贡献为导向推进全员MD职级管理,针对性引进稀缺关键人才,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人才盘点,实施“十百千”工程,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公司人均创利呈逐年递增趋势。

公司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公司发展作为共同的事业,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按照业务逻辑与发展规律办事,不追求短期利益,不急功近利,增强了广大员工从事党的金融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软实力保障。未来,公司将继续一手抓机制改革,一手抓观念融合,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增强员工的获得感,搭建人才事业平台。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航新科技
  • 百川股份
  • 建新股份
  • 新研股份
  • 富士莱
  • 蔚蓝生物
  • 值得买
  • 三六零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