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和佳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28 16:14:10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ST和佳300273)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以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研发、制造、销售为基础,为各级公立医院规划、设计、实施医用专业工程,打造肿瘤中心、康复中心、介入中心等重点临床学科,与央企、国企合作共同承接医院整体建设业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医院的硬件水平和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执行“轻资产”转型战略和年度经营规划,继续优化整体业务结构,加大对医疗设备及耗材、医用智能工程、康复产业等业务板块的投入和推广力度,未开展新的医院整体建设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

受国内各地疫情反复、多点散发、地方财政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立医院招投标工作延后,采购项目推进缓慢。公司在建的医院整体建设项目土建进度缓慢,尚未达到医用工程实施、医疗设备购置条件。公司未开展新的融资租赁业务,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0.26%;受经济增长放缓、医保支付等宏观环境影响,公立医院的回款周期拉长、还款能力趋弱,无法按时、足额回款,导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20.27%;同时,公司对外投资参股的伟思医疗股价下降导致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下降88.01%。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介绍:

1、医疗设备及耗材

肿瘤设备:

公司专注肿瘤治疗领域21年,拥有自主研发生产、技术领先,毛利水平高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系列设备,覆盖肿瘤微创消融治疗、肿瘤内放射治疗、肿瘤微创介入热化疗、物理康复绿色治疗及辅助治疗等临床应用领域。公司积极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不断优化、完善设备配套体系,在肿瘤专科影像、人工智能诊断、肿瘤专科远程诊疗、肿瘤放射性药品、肿瘤治疗配套耗材等重要领域丰富产品供应,与公司自产设备形成了有效的协同和补充,形成业务闭环。

国家卫健委于2018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MDT)试点工作,陆续出台的政策和相关配套方案推动了肿瘤MDT模式在更多医院的应用。而公司是国内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实践先行者和推广者,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协助医院搭建肿瘤MDT多学科协作组,通过联合会诊和综合治疗手段,为病人提供科学、适宜的治疗方案,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医疗资源,对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案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和强劲的整合能力,可协助客户医院建设、发展规范化的肿瘤中心,提供包括理念整合、设备配置、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及临床支持等全方面服务,已累计为超过1000家医院发展肿瘤中心,并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康复设备:

公司投资建设的南通和佳康复医院,全套引进美国的康复治疗理念、临床评估、治疗与管理体系,以服务中高端神经、骨伤康复病人为特色,医保结合自主收费方式经营。南通和佳康复医院的运营经验有力提升了公司在康复临床治疗规范及治疗路径、科室运营管理与品牌建设领域的能力,依托国内外顶级的康复专家团队、公司成熟的销售网络和运营服务体系,和佳在康复设备销售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行业内独特竞争优势的康复学科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公立医院建设以“早康介入、主动参与、智能康复、重返社会”为核心特色的康复中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密集发文推动医院康复科室建设。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发挥自身学科建设运营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承接多家医院康复学科建设项目,帮助医院搭建了具有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康复中心。同时,公司不断挖掘康复科室发展深度,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脊柱侧弯等特色亚专科建设方案,帮助医院康复科室从粗放型向专科精细化发展。

医用制氧设备:

我国医院主要采用钢瓶氧、液态氧和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三种供氧方式,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以其安全性、便捷性、运行稳定性和更低的成本优势,在2020年新冠疫情后,成为更多中、大型医院的首选用氧方式。在医用气体领域,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拥有25项专利技术,是全国首家可为客户提供露点保证装置、氧气在线监测、压缩空气水份监测装置、远程监控系统、氧气纯度保证系统的企业。公司凭借产品多样化、服务一体化、技术领先性等优势,市场占有率高,客户累计超500家,安装机组超700套,三级医院占比近50%。其中,约32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5年,约18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8年,已陆续达到需要更换新机组和增加机组的时间。

2、医用智能工程:

医用智能工程包括数字化手术室、智能化ICU、负压病房、消毒供应室、产房、实验室等洁净科室,以及医院物流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智能机器人消毒、垃圾被服处理系统等辅助工程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设计及建设。此类专业工程对施工的洁净度、细菌浓度、温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工程部件的材料、规格等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对设计、施工、安装、运维服务等方面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行业准入门槛较高。

公司在医用智能工程领域资质齐全、销售渠道完善、研发能力强、客户资源协同效益明显。报告期内,承接的亚洲最大呼吸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增补工程项目、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医学科学院新建楼装修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医疗专项工程等项目正按设计及施工计划有序推进。在这批规模大、要求高、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医用智能工程项目的带动下,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在医用智能工程行业的知名度,增强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前期已签的医用智能工程项目订单,正在按照合同设计及施工计划有序推进,后续项目将陆续实现验收和交付。

3、医院整体建设及融资租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未承接新的医院整体建设项目和融资租赁业务。公司已交付的部分医院建设项目,近年来受疫情、医保支付等宏观环境影响,医院回款周期拉长、回款能力趋弱,同时医院所在地政府的财政能力较差,无法按时、足额给公司回款,导致公司无法按时、足额偿付金融机构的到期债务。公司已对部分还款意向弱、逾期时间长的项目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或要求地方政府追加增信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诉讼力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向司法机关申请逾期项目的款项及融资租赁项目加速到期,加快收回投资款项。

(二)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与国内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合作联合研发为辅,为公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生产模式

公司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需求为依托,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1)医疗设备及耗材板块:公司自产设备大多属于由核心软件系统控制的自动化精密电子设备,其生产制造过程基本可以划分为产品设计、核心控制软件(含模型算法)开发、核心部件制造、机电系统集成安装、老化检测这五个主要步骤。所有产品在研发、生产、检验等各环节均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各项要求操作,并形成各环节记录文档,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有效依据。

(2)医用智能工程板块:生产制造基本流程为项目系统规划及方案设计、项目投标、合同谈判及签订、施工组织设计、核心产品生产及现场施工、系统调试、工程验收、系统运维。

3、采购模式

公司实施以集中订购为主,分散、零星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是指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合同期为1年的框架性协议,协议约定采购原材料的品种、价格确定方式、交货期、结算付款期等条款,但不确定采购数量。公司根据实际需求向供应商下订购单,按期根据实际采购量结算。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主要流程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控制、采购实施、采购材料质量控制五个环节。

4、销售模式

(1)医疗设备及耗材板块:公司的肿瘤微创治疗设备、常规诊疗设备、配件及耗材等医疗器械类产品的销售采用自有销售团队直销或通过渠道商经销的销售模式。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定制化要求的不同分为公司自产产品销售和代理产品销售两种情况,产品销售定价主要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2)医用智能工程板块:医用工程的客户主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用工程总承包公司等。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接项目,少数项目通过与客户直接进行商务谈判获取业务。

(3)医疗金融板块:公司融资租赁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恒源租赁开展,主要客户为医院等与医疗行业相关的客户,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包括厂商直租和售后回租模式。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恒源租赁以盘活存量租赁资产为主要任务,未新增融资租赁业务;

(4)医院整体建设业务:医院整体建设的客户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等。公司与国企、央企组成联合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取项目,签订整体建设大项目合同以及医疗专项等分项合同;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取得医院非核心医疗服务(医疗供应链、医院后勤运营管理等)的特许经营权,创造可持续的现金流入和利润;同时持续挖掘医院进入运营期后与医疗服务配套而新增的医疗设备、供应链及后勤运营管理等需求,形成业务增量,为公司提供长期收益,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公司主营业务领域,市场潜力可期。

从需求端来看,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居民生活压力不断上升、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疗需求作为刚性需求将逐步上升。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医疗服务消费结构的升级,分级诊疗制度(将医疗服务下沉至基层)的不断推行,推动着基层医疗市场放量及整个市场总量的持续扩大。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9630亿元,同比增长25.8%。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后疫情时代,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速,同时也显著高于国内药品市场规模增速。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比例相较全球平均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赫捷院士在JNCC(国家癌症中心主办)发表的《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inChina,2016》中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406.4万例,但世标发病率为186.46/10万人,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为241.4万例,而世标死亡率为105.19/10万人,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整体癌症粗发病率仍持续上升,粗死亡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我国癌症实际负担沉重。

根据《柳叶刀》研究统计,中国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2019年康复需求总人数达到4.6亿人。随着国内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老百姓康复观念的提升,康复需求人数仍在快速增加。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肿瘤、康复两大医学领域,未来市场潜力可期。

2、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国家多部委陆续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对肿瘤、康复学科建设及发展均提出了明确任务和建设标准。

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逐步受到重视、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在医疗设备领域的自主研发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不断缩小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差距。公司自主研发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设备和配套耗材、医用制氧主机等产品,其技术参数已逐步超越并领先于国外同类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有利政策背景下,公司自主创新的产品将响应国家进口设备替代的政策要求,逐步替代过去由国外企业垄断的高端设备领域。凭借本土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公司产品在成本和市场上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凸显,进口替代的规模和速度也将不断提升。

肿瘤治疗、康复治疗两大领域,由于其庞大的患者基数、患者治疗观念的普及,以及多项国家政策助力,为各级公立医院采购医疗设备和配套耗材,规范化建设和发展肿瘤中心、康复中心强化了政策依据和要求,将成为公司医疗设备及耗材板块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

3、疫情后国家加大对医院建设的投入力度,带动公司医用智能工程业务、医院整体建设业务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了国内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包括医疗资源挤兑、重症监护病房(ICU)数量不足、医院消毒感控控制不到位、医院用氧告急等。2021年5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通知》、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多部委共同编制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设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对医疗机构进行改扩建,提供ICU病床数量等。国家将加大对医院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补足医疗体系短板。

从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涉及医疗设施建设的基建投资计划来看,在未来5-10年医院建设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发展,会带动医院建设、医用专业工程、医用设备行业发展。

4、公司承建交付的医院整体建设项目,为持续拉动主营业务增长和实现“轻资产”模式转型奠定基础。

公司累计已交付医院整体建设项目7个,合计形成资产总额近19亿元,根据合同约定,这些项目还将为拉动公司医疗设备、医用工程等业务收入带来持续贡献。同时,由于这些已交付医院整体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证明了公司具备医院整体设计、规划、配置、运营等专业综合能力,为公司赢得了较好的市场声誉和业内知名度,为公司在新的医院整体建设项目中实现轻资产模式转型,与主导医院整体建设的央企、国企密切合作,向其提供专业医用工程实施、学科规划与医疗装备配套建设、后勤运营服务等配套建设服务奠定合作基础。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另外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医疗器械行业准入和产品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医疗器械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整合将逐步深入推进,一些技术创新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

公司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是国内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推广和实践的先行者,拥有系列自主研发生产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设备,21年来覆盖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肿瘤康复绿色治疗及辅助治疗等临床应用领域;

在医用气体领域,凭借产品多样化、服务一体化、技术领先性等优势,成为医用气体领域的领军企业。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在三甲和二甲医院的占有率居行业领先,医用气体项目客户数量及市场占有率远超行业内其他同类企业;在智能医用洁净工程领域,近年来通过快速发展已从早期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安装工程发展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标准产品化、数字智能化工程。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医用洁净工程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显著增长,已承接100多个各级医院项目,并逐步覆盖三甲医院,施工项目数量处于行业前列。承接的亚洲最大呼吸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规模大、要求高、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医用智能工程项目陆续完工并交付,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此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及行业知名度,未来3年品牌和市场规模将进入行业前三。

(五)行业周期性特点

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行业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市场刚需主要由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状态决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 1、在重点学科建设领域具有先发优势 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将在31个省份累计支持至少10000个地市级和县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其中肿瘤和介入治疗都是基层医院能力建设核心专业方向,要求介入诊疗将逐步实现县域全普及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建立专病联合诊治模式(MDT)。此外,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大量“分级诊疗”和“重点专科能力建设”的相关政策,都医院也意识到发展肿瘤&介入学科的重要性,也给和佳医疗所处的基层医院学科建设市场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公司自2000年起倡导和推广肿瘤MDT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内最早推广和实践肿瘤MDT诊疗模式的企业。迄今为止,公司已累计为超过1000家医院发展肿瘤中心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公司拥有体系完善的肿瘤学科建设方案,可为客户医院提供包括理念整合、设备配置、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及临床支持等全方面的学科建设服务;公司整合行业资源,进修培训合作的三甲医院达30余家,覆盖全国各省,可为客户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进修培训服务;公司搭建了完善的内、外专家支持体系,自2006年成立的“和佳肿瘤专家俱乐部”,吸引了化疗、外科手术、热疗、放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定点入驻客户医院,帮助客户培养技术人才,建立和优化人才梯队,优化科室管理等,还能够帮助客户建立专家工作室、学术推广、手术支持等,提升客户医院在当地的品牌优势;公司还可在医院肿瘤学科建设全过程中提供完善的顾问服务,涵盖肿瘤科室组织架构、院内宣传、科室管理、病源整合等各个方面。2021年开始,公司布局全国城乡肿瘤诊疗同质化战略路线,借助5G智慧医疗网络,在基层医院与省级乃至国家级医疗中心间搭建上下级医院智慧医疗体系,充分发挥国内头部医疗中心的引领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旨在促进我国基层医院的肿瘤专科临床服务能力与质量的迅速提升。 目前,在医院肿瘤&介入学科建设整体建设领域,特别是基层县级医院肿瘤中心和介入中心的建设上,和佳位列市场领先地位。 2015年,公司确定了“自建康复医院连锁、康复学科能力建设、康复设备研发与销售”三位一体的康复产业战略。公司投资建设南通和佳国际康复医院,引进国外先进的康复医疗模式、建设流程、服务标准、康复设备、治疗技术和人才培训体系,并以其为基础形成临床服务模式、临床效果效益模式、临床运营管理模式,为康复学科建设方案和医院连锁奠定基础;公司充分发挥20多年肿瘤学科建设经验、行业资源以及扎根基层遍布全国的销售团队,帮助医院建设康复学科,提升康复学科能力,实现分级诊疗的落地,建设中国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同时,研发、生产、制造、整合康复各临床专科所必须的康复医疗技术、设备与康复质量控制管理信息化平台。公司通过发起设立的“中华县域康复联盟”已汇集了国内康复医学专家200余名。目前挂牌成为中华县域康复联盟会员单位的公立医院突破100家,会员医院可提供康复临床路径优化、康复人才培养、科室运营经验、临床科研申报等指导和帮扶,旨在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康复医学科建设能力。 2、在医用工程领域具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高效落地的综合能力 公司自2005年进入医用制氧领域,至今已有17年行业经验,始终践行医用气体国标,做一流的生命支持系统。以安全、绿色、节能、智能化为理念,以专业化设计、精细化施工、先进技术为核心,为超600家客户提供医用气体整体解决方案,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在二、三甲医院的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领先,是医用气体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公司制氧设备质量过硬,约32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5年,18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8年,目前安装的最大机组客户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拥有12套分子筛制氧机组,单位每小时最大产氧量达475立方米,可供应5000床医院患者同时用氧。 公司为客户提供集专业设备、设计施工、售后服务为一体化的智能医用洁净工程及配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具备双一级施工资质、专业且具有规模的设计团队、完善的销售渠道、丰富的客户资源,采用先进绿色环保的模块化搭建施工工艺、选用新型高性比材料和人性化设计方案,集成国内外先进设备,通过智能信息化系统管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高效节能、感控管理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形式。随着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规模大、要求高、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医用智能工程项目陆续完工并交付,公司在此细分领域的行业知名度及竞争优势必将再次提升。 3、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研发团队,由医学专家和工程师组成,在肿瘤治疗技术、医学影像、电磁定位、自动化控制、空气分离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公司稳步推进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医用制氧、康复及常规诊疗等医疗设备及配套耗材的研发和技术升级,拥有知识产权共260项。报告期内,公司共9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另有2项技术取得专利受理通知书。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射频消融针(6个型号)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于2022年5月9日取得注册证。截止目前,公司新款冷极射频肿瘤治疗机及配套耗材——一次性使用射频消融针已全部完成注册。公司已完成高效制氧机、模块化制氧机样机研发,制氧系统、一体化医用制氧机正在进行延续注册。 公司在医用气体领域拥有25项专利,是全国首家可为客户提供露点保证装置、氧气在线监测、压缩空气水份监测装置、远程监控系统、氧气纯度保证系统的企业。多年来一直引领医气行业不断革新技术,升级产品。 4、自主营销网络优势 直销渠道的建设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针。公司通过与用户之间技术、服务、信息方面的高频率的沟通与交流,增强用户对公司产品、技术服务的粘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3个办事处及7个合伙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初步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公司持续通过对营销、售后人员进行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培训,增强整体销售团队的专业素质。公司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优势。此外,公司一直以“客户关系深度覆盖”为目标,投入大量资源在全国建立“灯塔医院”的示范工程,以事实案例和近距离技术服务的模式推广肿瘤微创治疗的方案、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及其他产品,通过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立体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 5、质量控制的优势 公司的制造系统运用ERP系统、单元生产模式/柔性生产模式等管理手段,保证产品品质,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产品制造、检验环节严格执行各产品技术要求以及GB9706、YY0505、GB/T14710等强制标准及国家标准。同时,按照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标准购置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建立并实施了一整套高于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强化了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公司拥有良好的业务基础以及业务模式上的竞争优势。短中期内,通过不断提升各主营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医院整体建设业务带动相关业务的协同发展,可以形成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长期来看,随着康复、医疗设备配套耗材等业务快速增长,将为公司带来更加持续稳定的利润贡献。 (二)各类产权情况 1、土地使用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如下: 截至2022年6月30日,子公司中山和佳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如下: 2、商标 3、专利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外观设计专利28项,并有14项专利取得专利受理通知书。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的专利授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14项专利受理通知书: 4、软件著作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资子公司和佳信息技术拥有7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资子公司和佳影像拥有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子公司和佳生物拥有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子公司欣阳科技拥有3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控股孙公司广州卫软拥有3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5、特许经营权 截至2022年6月30日,拥有6个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截至2022年6月30日,拥有18个器械经营许可证 6、医疗器械注册证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17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截至2022年6月30日,控股子公司珠海弘陞拥有1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截至2022年6月30日,子公司中山和佳拥有9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截至2022年6月30日,控股子公司广州卫软拥有1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截至2022年6月30日,子公司和佳影像拥有2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三)管理团队离职情况说明 2022年1月14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关于选举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议案》,提名于智超先生、伏淘先生、咸凯仁先生、刘洋女士四人为公司非独立董事,提名王晓燕女士、于文博女士、马青松女士三人为公司独立董事。以上提案于2022年2月7日召开的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当选。此次董事的更迭是因为公司签署控制权转让协议,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整合优势资源。 2022年2月17日,董事会收到公司高级管理员罗玉平先生的书面辞职函,因个人原因,罗玉平先生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职后并不在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2022年3月10日,董事会收到公司财务总监兼财务负责人何雄涛先生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何雄涛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担任的公司财务总监兼财务负责人职务,辞职后仍在公司任职。经董事长郝镇熙先生提名,并于同日召开的第五届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后,聘用王红女士为公司财务总监兼财务负责人,负责公司财务工作。并成立新的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医疗行业监管和医疗器械质量风险控制也在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对公司医疗器械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药及部分医疗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也会间接影响医疗设备领域采购价格及实施周期,从而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公司将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按照公司质量控制体系规范运行,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不断提升医院整体建设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经营适应政策变化,防范政策性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招标降价、国家医保控费、两票制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对公司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出新的挑战。另外外资企业在国内医疗器械中高端市场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同时,为巩固和扩张其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份额,正积极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使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将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健全研发体系,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发具有技术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巩固销售渠道优势,不断提高公司市场竞争能力。 3、技术和产品研发风险 医疗健康产业属于技术主导型行业,具有技术进步快、新产品研发投入大、认证注册周期长,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因此需要公司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新产品的研发方向,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由于医疗行业新产品研发难度大,研发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资金,公司受研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导致公司不能按照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或者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技术、性能、成本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到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公司将强化前瞻性研发战略布局,坚持内生性和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并购投入,坚持外部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和内部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实现产品研发的可持续发展。 4、流动性风险 公司自2013年起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和医院整体建设业务均为“重资产”业务,需先投入较大规模的资金,在较长的回收周期内(一般为5-12年)收回投资,公司因此加大了对外融资规模。自2017年去杠杆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非常突出,叠加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持续爆发,各地政府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大,医院客户的结算能力受到医保支付环境的不利影响,应收款项回款缓慢,出现较大面积的逾期。资金错配和应收款项回收缓慢导致公司现金流紧缺,面临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公司已停止重资产项目的投入、督促原控股股东尽快偿还占用公司的资金、积极催收应收款项。公司将继续贯彻“以现金流为首,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策略,推进“轻资产”运营模式,战略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稳步降低财务费用和资产负债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