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态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29 17:54: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蒙草生态300355)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核心业务为生态修复和种业科技,公司以采集驯化野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为起点,通过生态大数据支持,因地制宜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并将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于生态修复领域,实现生态修复的精准性。立足内蒙古同时,分别向陕西、青海、西藏等地区拓展生态修复项目。种业是蒙草生态修复的核心能力,公司拥有国内具有特色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打造种质资源“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涵盖生态修复、饲草、中草药等。收集有地理标记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694种,4.8万份;标本4000种,近12万份;土壤140万份;审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25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项,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余种。分析水土气植动微生态要素数据,精准配比乡土草种、技术实施方案,应用于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大规模草原生态恢复,矿山/边坡/废弃地生态治理,荒漠化生态修复,河湖湿地生态驳岸,沿黄流域生态保护,海绵城市及生态绿地建植等各生态修复类型、生态景观,并集成多项国标、地标、行标、种子生态包与大数据等产品标准。

一、生态修复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目建设稳步进行,“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但种不出一片草原”,一个地方长什么植物,不是由人决定的,是由这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决定的,公司坚持使用乡土草种进行生态修复,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特色种业体系”及“小草数字技术”,做精准生态修复,公司持续加大特色种业科研、应用研究投入,研发多品类种子生态包,精准修复矿山、草原、荒漠沙地、盐碱废弃地等不同生态类型面积近3000万亩,将科研成果转化于应用实践。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含中标通知书和框架协议)70份,合同金额45,752.52万元;签订设计销售合同5份,合同金额231.00万元;签订苗木销售合同9份,合同金额232.11万元;签订技术服务合同3份,合同金额95.64万;签订其他合同4份,合同金额374.19万元。2022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2亿元,现金回款11.7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76亿元,各项经营指标均保持了稳定。

二、特色种业

1、资源圃和种子扩繁

2022年,通过政企合作,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优质乡土草种繁育基地正式落成,主要繁育杂花苜蓿、羊草、披碱草、缘毛雀麦等草种,同时,新建种子和饲草储存库、晾晒场、种子清选车间相关配套设施,为当地种质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牧草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以及优质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等提供物质基础,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乌兰察布等地区的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及矿山提供生态修复用种、饲草用种及观赏植物用种。

承建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充分发挥草产业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优势,开展草种质资源保护、优质草品种培育、草种产业化制约技术攻关,推进优质草品种、培育和生产专利技术转移转化。

近年来公司大力度投入种业应用实践,打造‘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在全国布局采种田25万亩,其中在呼和浩特土左旗建设8000亩苜蓿燕麦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在巴彦淖尔市建设10000亩冰草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着力让特色种子不只‘存在库里’更要‘种在地里’。公司创新种子生态包品类,广泛应用于各生态修复类型,实现可持续精准生态修复,让林草、农牧产业有种子可用、有种子适用。

图为蒙草种业中心种质资源圃

2、育种

本报告期,“嫦娥五号”航天育种试验已完成阶段性工作,包括大青山山韭、大青山细叶百合等6个草品种,对其进行了组培、育苗等扩繁技术的研究,已获得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并通过表型性状和生育周期等指标进行变异植株筛选,现已筛选出花期具有优势的变异植株。随神舟十三号搭载的紫羊茅、野大麦等6个品种,已完成育苗,目前正在筛选突变体。

图为神十三搭载返回的种子进行育种试验

神州十四号继续搭载了公司选取的部分种质资源,公司将积极借助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将更多的优质种质资源带上太空,经过在太空诱变观察种子的发芽率、作物产量、抗病性、抗虫性、养分含量以及植物花朵的颜色、高矮等性状,培育出更优质的种质资源用于生态修复、饲草、药材等,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一定基础。

公司今年已通过自治区审定的三河偃麦草、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2个草品种,三河偃麦草是根茎型禾草,其根茎发达,侵入性强,生长时间长(10年左右);耐寒抗旱,叶量大,植株繁茂,可在沙地治理,矿山恢复上做为首选品种。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是优良的豆科植物,其枝条柔软,植株繁茂,总量大,营养丰富,耐寒抗旱,侵入性好,生长年限长,有根瘤,种植后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是目前草原退化后补播的首选品种。

公司草种业品种登记审定27个品种,包含:3个国家审定品种,24个自治区审定品种,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个品种随嫦娥五号太空育种,6个草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航天诱变,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余种,登录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百合新品种3个。公司凭借142项草种业相关专利数量,位居全球草种业主要创新主体排行榜的第六名。

3、实验室扩项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对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进行了优化升级,新建近2000平米实验室,升级部分实验设备。对实验室进行了2次资质认定扩项,新增78项,其中饲料17项,肥料6项、种子6项、植物3项、土壤46项,土壤参数100%覆盖国家第三次土壤普查检测参数,草种检测100%覆盖国家检测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近3000份,涵盖土壤、草种、水质、饲料等方面,承担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等地区生态建设项目用种检测400批次,承担呼市地区土壤地力检测近2000批次。检测能力的提升,有效助力公司种质资源收集评价,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满足生态项目建设多种检化验需求。

4、种质资源库建设

对标国家库提升库体质量,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和管理体系。

新建双十五干燥间、标本库、土壤库330平米。截至目前,公司种质资源库收集储存有地理标记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694种,4.8万份;标本4000种,近12万份;土壤140万份。

图为种质资源库双十五干燥间

三、智慧化生态产业大数据

公司利用特色种业和数字化技术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生态附加值。在加快种业研发的进程中,搭建起智慧化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生态信息数据化、数字化,成功摸索出智慧高效的生态修复方式,通过不断拓展数字技术与传统种业的融合应用生态场景,解决了生态修复、草畜平衡、特色农品等领域的选种、用种难题。

图为蒙草数字种业监管保障平台

智慧化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中输入坐标点,这个地方“种什么、怎么种”方案自动生成;可通过数据分析所在坐标的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态特点、规律,指导产业“做什么、怎么做”,用数据管理农、林、牧、草、矿、沙等。利用数据平台能高速高效地为大地做体检、为生态开药方、为产业做导航。

公司开发投用了“数字种业大数据平台”,用数字技术分析每一个区域的水土气指标、原有什么特色种子、现在适合种什么、怎么从种源育成种子、如何到田间地头去,整个品种、数量、质量、种植管理、防病防疫、测产采收,全部形成了“全国种业数字一张网”、“全国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农业种植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

四、科研成果转化

1、专利、科研项目

申请专利580项,其中发明专利210项、实用新型专利268项、外观设计专利102项;有效专利316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164项、外观设计99项;承担科研项目293项,专项152项、自拟1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

2、标准和知识产权建设

蒙草主导参与编制近400项标准:目前,已正式发布55项: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51项地方标准、300余项企业标准。正在编制的包括:2项行业标准、20项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

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第九批草原生态牧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草种保护育繁与应用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优质苜蓿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草产业标准化工作,推广草业先进技术和成功模式;

2022年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草地固碳增汇减排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开展草地碳汇标准体系规划,推进草地碳汇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与实施,建立草地碳汇标准化试点。

公司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草产业知识产权运用中心建设,通过运营中心将深入开展专利导航、专利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建立草业专利池和品种池,逐步加大商标跨类别、跨行业保护力度及应用转化,建立蒙草特色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权等协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运营体系,升级技术储备,共促产业发展。

图为蒙草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产品

3、承担科研情况

报告期,公司继续推进科技兴蒙-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科技兴蒙-优质草种良种繁育及产业示范、生产生态兼用型多抗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科研项目,通过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技术,创新新种质,为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材料,培育生态与生产兼用的广适草品种。开展重要乡土植物的栽培驯化、种质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等工作,开展生态型牧草的选育,对优良性状突出的新品系进行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选育特色草种,为生态建设、草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典型矿区表层土壤重构与水土固持新材料研究、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内蒙古典型矿区绿色智能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内蒙古典型矿区绿色智能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为内蒙古草原、矿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成立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3个榜单: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羊草和冰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重要乡土草育种新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推广。通过项目建立苜蓿、羊草、冰草、重要乡土草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突破性的新品种,熟化各草种育种技术和良种繁育技术,建立完善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化新技术新模式,满足各草种用种需求,形成产业化优势。

五、碳汇研究

1、科研情况

公司从种质资源中搜集和开发碳汇植物(选育高固碳植物),建立碳汇植物种质资源库、资源圃。公司从土地整治、植物配置、免耕补播、后期营养、节水灌溉、低维护等建立低碳运营过程。与多家科研院所及学校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公司负责选育乡土植物和高固碳植物的生物固碳技术,建立定位试验监测站,开展草原固碳数据采集及计量检测工作,研究草原固碳植物应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调查与核算及其碳监测与计量方法、草原矿山修复工程碳监测和计量方法等方面的工作。

2、业务情况

碳汇科技公司在林草碳汇评估、碳资产管理方面开展工作,截至目前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东乌旗建立草原碳汇试验示范区,在“构建草原碳汇标准、核算草原碳汇价值”方面开展研究和应用工作,同时在碳中和行动方案的编制及碳资产管理平台建设、EATNS碳管理体系建设、低碳/零碳项目规划、林草碳汇价值核算、碳汇评估咨询、碳汇科普教育及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

图为碳汇团队在东乌旗进行林业碳汇开发现场数据采集

六、社会履责及关注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助学等方向捐赠资金或物资;保障就业,主动担当,扩招优秀种业人才,与各高校合作,在科研实验、大学生就业、生态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与支持,获得中国红十字会“奉献奖"、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自治区慈善奖、自治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报告期内,各级媒体持续关注公司,聚焦生态改善、乡土种业应用,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陆续发布“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大美边疆行”、“看见锦绣山河”“中国这十年”等主题新闻报道十余次,单条报道超百万阅读量。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种业体系 建成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收集有地理标记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694种,4.8万份;标本4000种,近12万份;土壤140万份;公司草种业品种登记审定27个品种,包含:3个国家审定品种,24个自治区审定品种,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个品种随嫦娥五号太空育种,6个草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航天诱变,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余种,登录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百合新品种3个。公司凭借142项草种业相关专利数量,位居全球草种业主要创新主体排行榜的第六名。可提供不同区域生态修复用种、乡土植物种苗、运动及景观草坪、牧草草种及科技服务输出。通过“特色种质资源储备”、“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保障了大规模生态修复的有种可用、有种适用,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的精准生态修复,让种质资源体系构建起核心竞争壁垒。 2、生态大数据,为生态体检,为产业导航 围绕生态修复,运用大数据领域相关技术、实地采集区域内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样本,通过检化验和数据分析,判断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历史演变规律、实时动态监测等。可实现,定位任一经纬度,即可查询该点位的生态本底数据信息,定制开发相应生态管理数据模型,点击任意一个管理模块,即可显示生态管理和生态产业指导。公司生态大数据正不断将“大数据+种质资源”精准指导生态修复的智慧模式拓展到不同地区,运用到草原生态恢复、矿山边坡生态治理、河湖湿地生态驳岸、沿黄流域生态保护等各生态修复类型及生态景观中。 3、完备的技术标准与科研平台 拥有国内草产业界顶级专家资源和成体系的科研团队,建立十多个专项生态研究机构,分布在内蒙古、宁夏、北京、陕西、西藏等地,包含抗旱植物、耐寒植物、草原荒漠植物、京津冀乡土植物、藏域植物等不同类型区的生态研究。继续推进和争取承担编制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等。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地方政府收入下滑导致的付费延迟风险 公司回款来源都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或专项拨款。若未来公司合作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出现较大波动,将可能影响公司回款。近年来,公司已逐步将业务区域拓宽至内蒙古外,陕西、西藏、新疆、青海等区域,使公司业务布局更均衡。同时内蒙古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制止各种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发生,内蒙古要求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要确保足额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同时设定最长付款期限,机关、事业单位采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账款,合同另有约定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这些政策的出台从机制上保障了公司回收应收账款。 2、公司业务拓展带来的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业务拓展到内蒙古外市场,在资源配置、经营管理、文化匹配等方面给公司带来一定压力,这些都加大了公司在项目管理、业务指导和团队输出方面的难度,公司将加强区外企业的管理,加强与区外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学习,使区外企业在业务、工程管理、技术研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上市公司持续融合、发挥战略及业务协同效应,并不断提高区外公司的盈利水平,保障公司稳健发展。 3、长期应收款、应收账款、现金流波动风险 报告期,公司的长期应收款净额为50.85亿元,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0.46亿元,应收账款可能出现到期不能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的风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波动较大,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将应付账款纳入政府债务系统和当期预算支出管理,回款保障性加强,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公司将积极协调政府专项资金对项目回款的支持,同时加大催款力度,在新项目选择上,将回款能力作为投标选择的首要评价指标,同时重点参与有国家或地方政府专项财政预算保障的项目建设;积极与金融机构探讨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等金融业务模式,通过金融模式减少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盘活应收账款。 4、项目施工进度未达预期 未来可能存在公司部分项目变更或尚未落实项目融资,将造成未完成融资的项目施工推进缓慢。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进入调控周期等宏观环境可能面临投资落地速度放缓的风险。公司结合自身资金情况,对项目的选择进行审慎评估并拓展融资渠道,公司在原有生态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创新业务,细分矿山修复、种业科技+生态大数据、快乐小草等创新产品。公司将继续深化生态修复及创新业务的战略布局,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国联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