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航空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29 19:24: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华夏航空002928)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国内、国际的航空客货运输业务。

根据市场定位不同,航空市场可分为干线航空与支线航空。干线航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少数中心城市,而支线航空的需求则分散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其中,干线航空公司又可按客群不同分为全服务航司和低成本航司。全服务航司和低成本航司的市场为出行需求旺盛、客源充足的大型门户城市、全国性枢纽城市和部分区域枢纽城市、省会城市和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其中全服务航司的客户为上述市场中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公商务出行旅客及自费出行旅客,低成本航司的客户为上述市场中对价格较为敏感的自费旅客以及追求高性价比的商务旅客;而支线航空所处的细分市场为需求分散的中小城市、旅游城市,是区别于全服务、低成本航空的更为下沉的细分市场。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支线航空公司,致力于为中小城市构建更便捷、更舒适的航空出行方式;致力于成为网络型航空公司,构建广泛覆盖的交通网络;致力于满足中小城市日渐增长的航空出行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公司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规模化的独立支线航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明确坚持支线战略定位,也是国内支线航空的引领者。报告期末,公司运营的机队规模为59架,航线网络覆盖全国支线航点的32%;公司在飞航线110条,基本构建了全国性的支线航空网络。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国际航空运输业概况

2021年,随着全球疫苗、治疗药物等防疫手段逐步完善,国外民航需求进入复苏通道,根据IATA统计,2021年全球旅客周转量恢复到2019年的40%,旅客运输量达到23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51%。根据航班管家统计,2022年6月末,全球民航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7.8%;亚洲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7.1%;国内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4.2%。

2、国内航空运输业概况

2022年1-6月份,受疫情蔓延影响,民航旅客运输量1.18亿人次,同比下降52%,为2019年同期的37%。分季度看,一季度民航旅客运输量0.76亿人次,同比下降25%;二季度民航旅客运输量0.42亿人次,同比下降71%。

3、国内支线航空运输业概况

2021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90,745万人次,十三五期间(疫情前),支线机场吞吐量复合增速达到25%,整体机场吞吐量复合增速达到10%,支线机场吞吐量增速明显高于干线机场;随着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的出行方式也将发生改变,更加关注出行的便利、快捷、舒适,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居民将选择航空作为出行方式。

(三)支线航空行业发展趋势

1、支线细分市场潜力大

(1)中小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大、消费升级快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必须先改善城市的通达性,促进人才、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我国西部有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西部也是支线机场广泛分布的地区,亟需改善通达性,使游客可快速到达旅游目的地。

部分区域内经济实力较强的非门户城市,公商务出行需求较强,旅客要求进行快速的跨区域流动;邻近航空枢纽的城市,由于枢纽机场时刻有限,这类城市可承接枢纽城市溢出的客流;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依托资源发展经济,也有较强的公商务航空出行需求。上述城市都有发展支线航空的需求。

随着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旅游、交通等领域的消费性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支线航空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等需求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中小城市需要更完善、更便捷、更经济的支线和区域航空服务,包括开通或加密中小城市之间点对点的直达航班以及中小城市通过枢纽机场中转到全国及全球的中转航班。

(2)支线机场资源增长支撑支线发展

2021年末,全国机场数量达到248个,其中吞吐量在3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数量达到199个。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5年全国机场数量预期超过270个,新增机场大部分为支线机场,支线机场资源将持续增长,机场网络布局将进一步完善,航空覆盖人群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民航局《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2035年我国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450个左右,地面100公里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未来支线机场增长空间广阔。

目前国内干线机场时刻资源普遍不足,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主要城市的机场时刻非常紧张。与之相反,依然有大量的支线机场利用率偏低,有充足的时刻资源可以利用。

2、支线航空的作用

(1)改善中小城市通达性,保障居民出行权

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北部、东北部的中小城市能否相对快捷地连接发达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决定了当地居民探亲、旅游、消费的需求能否被满足,能否共享发达地区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从而共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支线航空保障了中小城市的居民的出行权,使其可以较为便捷地到达枢纽城市、北上广深等门户城市,获得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2)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

航空产业本身带来产值。航空业链条长、覆盖广,集服务业、制造业为一体,可以提供就业,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拉动当地GDP增长。

航空业改善通达性有利于拉动其他产业发展,特别是一些高端产业,如果当地没有航空运输条件,则无法在当地投资落地。

航空业促进旅游业发展。广大的支线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往往地面交通不发达,或通过地面交通到达效率极低从而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支线航班的开通,可以快速吸引游客,拉动旅游业投资,促进旅游业发展。

3、支线航空发展的有利条件

(1)国家政策支持

民航局和发改委出台了较多关于支线航空在飞机引进、补贴和收费方面的支持政策,重点支持我国偏远地区发展支线航空事业,包括但不限于《支线航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修订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调整民航支线机型的通知》等。民航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修订支线航空补贴办法,鼓励支线机场通过区域枢纽连接大型机场,增强区域枢纽机场中转功能。在交通条件较差的偏远落后地区实施“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将其融入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21年2月10日,民航局印发《民航旅客中转便利化实施指南》,旨在提升旅客中转便利化,全面改善旅客中转服务体验、激发航空市场需求潜力。后续,民航局将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通程航班管理办法》等配套规范性文件和支持政策,持续推进旅客中转便利化、工作标准化,提升行李直挂及通程航班业务普及度。

2021年12月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到:合理加密机场布局,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预计2025年全国建成民用运输机场270个以上;发展高品质客运服务,促进航空服务网络干支有效衔接,优化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提高客运服务普惠均等水平,发展边远地区基本航空服务,方便边远地区群众日常出行。

(2)地方政府重视

许多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当地航空发展,随着支线运量的增长,许多地区的地方经济都得到了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实施了各种措施以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在当地开设航线。部分地方政府率先发布十四五航空规划的有关文件,计划加强机场扩建、加快发展航空经济、推进通用航空改革等诸多促进政策。

(四)支线航空行业特征

1、需求分散

单个航点客流较低。民航局《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机场吞吐量达到90,745万人次,其中吞吐量300万人次以下机场199个,占机场数的80%,吞吐量达到12,555万人次,占全国机场吞吐量的13.8%,吞吐量分布不均匀。

因此,在支线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中,航点分布更为分散,同样规模的机队需覆盖更多航点,支线航空公司因而适合采用支支串飞、环飞等方式将分散航点的旅客集中到枢纽航点,进行集中分发,大幅提高运输效率。

2、通达性不足

支线航点覆盖率不高。干线机场间基本实现100%通航,干支机场间通航率约为24%,支支机场间仅通航0.4%,干支及支支通航情况明显低于干线水平。

支线通达时间与干线有较大差异。支线城市到支线、干线的平均通达时间分别为24.4小时、14.2小时,与干线城市之间平均6.1小时通达时间有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航空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率。

3、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

由于支线机场需求分散,直接开通航线连接中心城市经济性相对较差;同时中心城市时刻紧张,所有的支线机场都开设直接连接中心城市的航线存在困难。因此支线网络只能依靠中转以提升支线城市通达性,所以充分的干支结合对支线航空有重要意义。

4、运行能力要求高

(1)起降频繁,多次签派

由于采用支支串飞或环飞的方式,支线航司的一架飞机在一天之内需执飞多条航线、进行多次签派和多次起降、导致单航段时间较短,对机组人员、签派能力要求高。

(2)机场环境复杂

部分支线机场跑道短,周围地理环境复杂;对公司气象能力要求高。

(3)多基地布局、航线网络设计要求高

为了覆盖更多的航点,并将客流输送到各区域枢纽城市,支线航司需布局更多基地。

如何将离散客源高效、经济地集中到枢纽城市,选择哪些航点开设航线,已通航的航点串飞、环飞的顺序,航班密度等都是设计航线网络时需要考虑的。

(4)保障能力要求高

就数量而言,支线航司需要在更多基地、航点布局飞机保障能力;起降频繁,航前航后检查频率高、响应速度要快。就复杂性而言,支线航点环境更为多变,飞机保障情况更为复杂,对保障创新能力、灵活度要求高。

综上所述,支线航空一方面单航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运行成本高,所以对运行能力和成本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经营情况讨论

2022年3月,上海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3月份,公司可用座公里数(ASK)4.26亿人公里,环比下降24%;旅客运输量19.71万人次,环比下降33%;全行业旅客运输量1537万人次,环比下降51%。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有效实施,疫情影响逐步消减;同时,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在保证生产经营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紧盯疫情变化,推动航班恢复。4月份,公司可用座公里数(ASK)4.62亿人公里,环比上涨8%;5月份公司可用座公里数(ASK)6.03亿人公里,环比上涨3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下降46%,主要系疫情反复和航班调减影响;公司可用座公里数(ASK)31.99亿人公里,同比下降39%;旅客周转量(RPK)20.98亿人公里,同比下降44%;客座率同比下滑6.71个百分点。同时,叠加报告期内油价大幅上涨及美元汇率上涨影响,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亏损9.51亿元,同比为-8,258.71%。

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1、疫情防控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号召,实时更新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办公室,统筹、协调、执行公司各项防疫政策;为了提高突发疫情的处理能力,公司明确突发疫情处理流程,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优化处理流程,提高疫情应急处理能力;不定期开展疫情专项检查,落实自查制度,提高防疫意识。同时,公司为了保障支线城市紧急医疗物资和医疗救援人员的运输,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开通抗疫物资运输绿色通道。针对局部地区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公司严格执行航班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督促机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杜绝疫情扩散。

2、机队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引进1架A320系列飞机,2022年6月末,公司运营的机队规模达59架,公司平均机龄5.20年,平均机龄较短,飞机整体稳定性高,有利于保障公司运行的安全性。

3、航线网络

报告期末,受疫情反复和航班调减影响,公司在飞航线110条;公司坚持支线市场的战略定位,坚持支线航线的网络布局,积极协调航班恢复,持续优化现有航线网络,以降低航班减少对航线网络的负面影响,维持整体网络布局通达性、经济性。

同时,公司基本建立了差异化的支线航线网络,公司独飞航线100条,占比91%,占比较高。公司航线网络覆盖航点89个,覆盖全国32%的支线航点,与干线网络形成互补,利用干支结合,提高整体航空网络的通达性。

4、安全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责任原因不安全事件,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根据《民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指南》等上级文件的要求,对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教育宣贯,对安全工作进行严密部署,以提升公司整体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作风建设方面,公司持续完善舱音监听系统并配套管理机制,让作风监督自动化、数据化,优化作风考核指标,严格运行作风量化考核;对未按SOP执行、准备不充分等作风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舱音监听问题率降低20%,飞行SOP执行规范度提升39%。

飞行员管理方面,公司持续推动飞行员技术画像的应用,通过对历史大数据的有效分析,构建分析模型,充分识别技能短板,为飞行训练和航班计划提供有效支持;持续完善训练管理,从技术、思想、身体和心理四个方面着力打造过硬的飞行队伍。

运行环境管理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机场画像系统的应用,完成108个在飞机场画像构建,提升运行风险管控效能。

风险管理方面,排查识别安全隐患9项,建立制度措施12项,隐患有效治理率100%;公司改进核心风险预警模型,建立高关联危险源95项,预警敏感度提升4倍。

综上所述,公司围绕支线机场运行环境复杂多变、保障能力差、运行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实施一系列专项措施,提升风险预先识别能力、风险应急处理能力、风险事后控制能力;公司持续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对叠加风险的管控取得实效,并对管控措施开展长期监督和效果评价。

5、通程业务

报告期末,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组合逻辑,增加智能服务标签,提升产品竞争力,通程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公司通程出行人数达到32.74万人,占总载运人数的比例为23.3%,占比环比提升5个百分点。收益管理方面,公司持续迭代通程智能收益模式,提升通程航班收益管理能力。服务支持方面,持续深化基础服务保障能力,公司已在93个机场建立中转便利化服务。

6、市场开拓

公司深耕支线市场十多年,对支线市场定位及特点有深刻的理解,为当地支线市场设计合理的网络结构,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提高当地航空网络的通达性。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芜湖进行区域枢纽航空网络构建,新开通7条跨省航线,包括芜湖=重庆、芜湖=贵阳、芜湖=呼和浩特、芜湖=太原等航线,为当地及周边旅客提供更为便捷的跨省出行选择。

7、客运营销

销售渠道方面,公司加强新媒体营销推广,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推出畅销旅游产品,如房车旅游产品;构建圈层客户营销,打造定制化旅游产品;大客户合作方面,挖掘新增客户,发挥大区属地优势,发展当地中小型企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机构客户。

8、成本管理

报告期内,面对疫情挑战,公司科学合理优化成本费用。在财务费用方面,公司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在销售费用方面,公司进一步降低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费率标准。在燃油成本方面,公司上线节油助手APP,提高节油效率。在维修成本方面,提高发动机性能趋势管控,提高发动机清洁效率;加强风沙防控管理,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9、主要运营数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支线航空战略定位,形成差异化航司商业模式 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力作用下,中国三、四线城市社会消费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逐年增加,消费需求随之呈现增长态势,聚集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部分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一、二线城市市场空间日趋饱和,各类主体投资三、四线城市的意愿更强烈,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区别于干线航空的主要经营模式,公司立足于三、四线城市,与干线航空公司联合建立中国主要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航空网络,提升干线到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客流量和网络内干支线航空公司的客座率和载运率。 公司在支线航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以干支结合为切入点,将支线航空多样化的需求集中在就近枢纽,通过枢纽对接国内业已成型的骨干网络,实现通程,将民航的触角伸至干线航空所无法企及的众多地区,在干线航空网络之外形成错位竞争的优势。 2、支线航空网络效应,能够更高效地提升通达性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飞航线110条,独飞航线100条,占公司航线比例达91%;公司支线航线110条,占公司航线比例达100%;公司覆盖航点89个,占比32%。 公司将持续专注于支线航线网络建设,从而在通达性提升方面具备更强的网络效应,这将使得公司能够为旅客提供更高效的出行服务,为合作机构提供更高效的航空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扩大与其他航司在通程合作上的优势。公司已在贵阳、重庆、大连、呼和浩特、西安、新疆建立了6个运营基地,航线网络已基本覆盖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华北、新疆等地区,这些区域是我国支线机场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对支线航空潜在需求较大的地区。 在机型配置上,公司选用CRJ900系列飞机、ARJ21系列飞机和A320系列飞机作为主力运营机型。报告期末,公司运营38架CRJ900系列飞机、3架ARJ21系列飞机、18架A320系列飞机。公司在深刻理解支线航空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不同机型的优势,在支线市场开发过程中,根据航线特点匹配更加合适的机型运营。公司利用支线飞机航段成本低的特点进行支线市场开发与培育;利用A320机型较低的单座公里成本的特点,承接支线机型培育相对成熟的市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取得良好效益。 3、先发优势提前布局,形成更匹配支线环境的运营能力 相较于干线航空而言,我国的支线航空起步较晚,初始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普通民众出行的偏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出行方式的便捷性、舒适性有了更高要求,因此航空出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二、三、四线普通民众的首选途径。公司很早就切入了当时尚处于空白的支线领域,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支线航空运输的领先者。 在时刻资源方面,由于机场时刻有限,每年时刻增速受到计划限制,先进入者取得优质时刻,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目前覆盖航点89个,在支线机场时刻资源获取上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 在航线布局方面,由于公司进入支线航空领域较早,在各地布局和开设航线大都先于竞争对手,因此能够较早地确立自身的行业地位和用户口碑,从而在目标市场形成先发优势。特别是在部分三、四线城市客流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公司抢先进入这类城市的支线航空市场,能够迅速形成航线布局,开辟若干独飞航线。 在运行能力方面,公司在飞行技术安全管理、航空维修维护安全管理、客舱安全管理、地面运行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在支线硬软件设施差,高频起降的严苛运行环境下,支撑了飞机高日利用率及高运行品质。 在机队结构方面,报告期末,公司运营38架CRJ900、3架ARJ21,合计41架支线飞机,占公司飞机总数的比例为69%。支线飞机具有航段成本低的特点,是公司培育支线市场的主力机型。 在营销网络方面,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专门从事支线客货运输业务的航空公司,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支线市场的运营模式,并配套了相关的制度流程。公司针对支线航空的特点,逐步建立起遍及全国的三四线城市的营销网络,营销力量同步下沉,对终端市场进行直接开发。 在资源整合方面,公司通过在支线航空市场建立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份额,具备国内三四线城市支线端的资源整合优势,并以此为基础与干线航空公司展开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带动客流量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公司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飞行安全风险 保障航空安全是航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航空器的运行使用、维修保障到地面服务,每一个系统和环节,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航空公司在自身品牌文化建设中,一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必须高度重视航空安全管理,任何重大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都可能使航空公司遭受声誉下降、客户流失,降低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同时航空公司亦面临严重资产损失,需要承担包括旅客的索赔、受损飞机的修理费用或更换成本。 公司自成立伊始,便高度重视安全飞行工作。公司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AC-121/135-2008-26《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的规定,在飞行技术安全管理、航空维修维护安全管理、客舱安全管理、地面运行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体系管理的方法应用于与航班生产运行和保障过程中,并予以持续改进,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航空安全风险。同时,公司按照行业通行的惯例以及法规的强制要求就潜在索赔风险投保了中国民航联合保险机队航空保险,以降低航空安全事故造成的资产损失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虽然公司始终坚持在航空安全方面的投入并将安全管理贯彻于航空业务的各个环节之中,但航空安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复杂性远高于其他交通行业,因此公司依然面临着航空安全的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公司品牌声誉、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会受到影响,公司亦可能因已投保额不足以完全弥补相关赔偿责任与修理费用而蒙受损失。 2、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民航业的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民航业的下游需求主要由商务、贸易、旅游等构成,而上述需求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民航业由于普遍资产负债率较高且外币负债较高,容易受到利率及汇率波动的影响;同时,原油成本作为航空运行的主要成本之一,原油价格波动也影响公司成本。因此,民航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 3、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 公司提供航空旅客运输服务,容易受到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的影响,虽然公司对于大部分应急事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往往应急事件发生难以避免,影响范围广,从而扰乱公司航班的正常运营,对公司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4、航空业政策变化风险 目前中国民航行业主管部门是中国民航局,负责提出民航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战略、编制民航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制度、研究和提出民航行业价格及经济调节方法,并对行业实施监督和检查。其在航空公司设立、航线航权分配、飞机采购、航班时刻管理、航空人员的资质及执照管理等方方面面对航空公司业务的发展产生影响。 中国民航局在进行行业监管时,涉及航空公司营运安全标准、航线航权开放的审批管理、航空公司合法运营的经营许可管理、飞机采购与租赁、航空人员管理、国内及国际航线布局、航班时刻管理等方面的航空业政策发生变化,都将对公司未来新增、加密航线和机队扩张等业务的发展产生影响。另外,由于飞机的购买和租赁需要经过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的批准,本公司的机队扩张计划也同时会受到国家对民航业运力调控方针的影响。 公司持续对航空业,包括支线航空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研判行业政策变化,对公司发展进行滚动规划和预测调整,以防范政策变化风险。 5、航油价格波动风险 航油是航空公司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之一,航油市场价格的波动对航空公司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航空公司利润水平。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美元汇率、地缘政治及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航油价格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动。未来航油价格走势随着国内外经济局势的越发复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出台了《关于调整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基础油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571号),将收取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依据的航空煤油基础价格,由原规定的每吨4,140元提高到每吨5,000元,即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超过每吨5,000元时,航空运输企业方可按照联动机制规定收取燃油附加费。燃油附加费与油价的联动,可以有效抵减部分油价上涨对于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但若未来航油价格上涨,依然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6、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飞机购置、部分航材采购主要以美元计价,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将产生汇兑损益,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将继续采取适当的外币资产负债管理措施,进行汇率变动风险和成本的平衡,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 7、利率变动风险 公司带息债务主要以人民币、美元债务为主。我国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动主要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贷款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会直接增加本公司的利息支出;公司美元部分贷款利率主要以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的变化会相应增加本公司浮动利率的外币贷款成本。 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所需的部分资金将不可避免地通过增加银行借款等带息债务获得,贷款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会直接增加公司的利息支出,进而带来公司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公司将合理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利率波动为公司带来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正丹股份
  • 中海达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长安汽车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