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证券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30 16:54: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南京证券601990)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俄乌冲突以及海外货币政策转向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5月份以来,随着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强,稳经济有关政策措施持续落地以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企稳回升。2022年上半年,一级市场方面,A股市场包括可转债在内的股权融资募资规模约6,690亿元,同比减少11.51%;二级市场方面,A股市场整体震荡下行,上证指数累计下跌6.63%,深证成指下跌13.20%,创业板指数下跌15.41%,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1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0%(数据来源:同花顺300033))。根据中证协统计的证券公司母公司经营数据,证券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59.19亿元,净利润811.95亿元,报告期末,证券公司总资产11.20万亿元,净资产2.68万亿元,净资本规模2.06万亿元。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证券公司的证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以及资管业务的净收入、证券投资收益、融资融券及股票质押业务利息收入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证券投资收益下滑幅度较大,行业报告期内整体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报告期内,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基础制度持续完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推动长线资金入市,深化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市场生态持续改善、活力不断增强,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证券行业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持续推动转型发展、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市场化、机构化、重资本化、数字化等特征进一步凸显。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证券行业整体经营业绩出现一定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证券行业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同时,随着行业转型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未来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客户需求,向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证券金融服务,并开展证券投资和交易等业务。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管及投资管理等业务。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期货、金融产品销售、投资顾问等产品或服务,获得手续费、佣金等收入,并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服务,获取利息等收入。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证期货开展期货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是以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进行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证券衍生品以及另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和交易,获取投资收益等收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蓝天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股票承销与保荐、挂牌推荐、债券发行与承销、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改制辅导等服务,获取承销费、保荐费、财务顾问费等收入。

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公司经营的资产管理业务以及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开展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资管及投资管理服务,获取管理费、业绩报酬等收入。

公司还通过控股子公司宁夏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托管、挂牌等业务,获取相关服务费收入。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深化管理、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积极稳妥应对市场波动和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推动公司保持稳健发展。一是坚持稳健经营方针,全力创收增效。根据中证协统计的证券公司母公司经营数据,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行业排名较上年末均有所进位。二是稳步有序推进深化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战略规划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工作要求,合力推进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合规风控工作以及技术支撑能力提升等重点管理工作,内部管理效率持续提高。三是扎实做好综合管理、文化建设等工作,保障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受市场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同比减少35.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减少46.6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31.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64.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01%。

(一)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

1、证券经纪业务。2022年上半年,受市场竞争及佣金率下降等因素影响,行业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470.09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77.34亿元,同比减少23.19%(数据来源:中证协)。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客户需求,优化业务结构和模式,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通过加强营销推广和线上线下300959)渠道拓展,尤其是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的开拓,努力夯实客户基础和规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长5.61%;积极提升机构客户服务能力,面向专业投资机构持续完善交易、证金、募资、研究全业务链服务体系,面向上市公司及其股东、高净值客户推出股份、资金管理等定制服务,坚定落实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项目制管理,进一步带动投行、私募基金管理等业务的发展,报告期内机构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14%;紧跟市场动向和投资者需求,持续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推动金融产品销售,满足客户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根据中证协统计数据,公司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行业排名较上年末提升7位;稳步推进基金投顾业务,投顾组合策略运行较为稳健,业务开展初见成效;继续推进集中运营工作,完善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投资者教育工作,在首次证券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评估中获评A等次。报告期内,公司股票基金代理交易额0.73万亿元,同比减少11.72%;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2,572.72万元,同比减少8.38%,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2.00亿元,同比减少10.40%。

2、期货经纪业务。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证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2022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0.4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57.48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04%和10.08%(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报告期内,宁证期货积极应对不利的市场环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积极提升对产业和机构的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努力做大客户基础,报告期末客户数量同比增长6.74%,客户日均权益同比增长10.55%;落实监管要求,大力发展直销业务,压缩居间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完善网点布局,扩大服务半径,吸引优质客户资源。受市场波动及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宁证期货代理交易额4,408.2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3.28%;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佣金净收入2,221.81万元,同比减少76.88%。

3、信用交易业务。2022年上半年,受股票市场行情波动等因素影响,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有所收缩,截至报告期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业务余额1.60万亿元,同比下降10.14%,行业实现利息收入527.3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2%。股票质押业务方面,继续呈现规模下降趋势,截至报告期末,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规模2,136.98亿元,同比下降19.32%,行业实现利息收入67.1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06%(数据来源:同花顺、中证协)。报告期内,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强化风险管控,优化客户和业务结构;不断完善业务系统和流程,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拓展券源渠道,有序推进融券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余额74.35亿元,同比减少12.31%,总体维持担保比例281.10%,报告期内融资融券业务实现利息收入2.40亿元,同比减少14.23%;股票质押业务方面,强化贷后持续管理,积极防控风险,业务经营总体稳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规模8.69亿元,均为自有资金出资,同比下降27.52%,整体履约保障比例447%,报告期内股票质押业务实现利息收入2,838.40万元,同比减少31.26%。

(二)证券投资业务

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波动幅度较大。年初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海外加息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市场避险情绪上升,上证指数一度下探至2900点以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改善,稳增长等政策措施逐步发力,

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但行业及个股分化较为明显。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上证指数较年初下跌6.63%,深证成指下跌13.20%,创业板指数下跌15.41%。债券市场方面,受基本面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债券收益率整体呈现区间震荡走势,信用利差分化明显。报告期内,权益类投资方面,面对市场大幅波动的不利环境,公司坚持价值成长投资理念,加强重点行业和个股研究,根据市场情况优化仓位和资产配置,做好风险对冲,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追求绝对收益;衍生品业务方面,持续完善策略交易体系,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配置,策略运行总体平稳;固定收益业务方面,加强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研判,采用中性策略,做好久期和杠杆控制,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有效防控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根据市场和资金面的变化采取多元投资策略组合,在稳健前提下追求绝对收益的提升;另类投资业务方面,蓝天投资作为另类投资业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投资流程,加强资源挖掘和内外部协同,拓展业务空间,同时强化项目投后管理,有序开展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积极提升闲置资金利用效率,推动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内,证券投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减少33.81%。

(三)投资银行业务

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包括可转债在内的股权融资募集资金约6,690.09亿元,同比减少11.51%,其中IPO募资规模3,119.09亿元,同比增长45.78%;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3,570.99亿元,同比减少34.12%;信用债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小幅减少,公司债及企业债发行规模1.73万亿元,同比减少8.08%,高等级债券占比相对较高。证券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300.25亿元,同比有所下降(数据来源:同花顺、中证协)。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持续强化内外部协同,积极挖掘和储备项目资源;全力推进在手项目,围绕客户需求,完善服务模式,拓宽业务品种和区域,努力为客户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完成1单IPO项目联席主承销,1单科创板IPO项目通过上市委审核;完成16个债券主承销项目,承销金额49.22亿元。报告期内,投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01.38万元,同比减少49.22%。

(四)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

1、资产管理业务。2022年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主动管理规模提升,产品投资策略趋向多元化。报告期内,行业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133.19亿元,同比减少8.50%。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丰富产品线和加强零售渠道拓展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投研能力提升和业务结构优化,新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5只、单一资产管理计划1只,管理规模与上年末相比实现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总规模103.84亿元(母公司口径),较上年同期期末下降28.03%,较上年末增长2.79%,其中,集合资管产品规模42.24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增长46.11%,单一资管产品规模44.97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16.62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分别下降53.75%、8.23%。受管理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948.83万元,同比减少19.34%。

2、投资管理业务。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巨石创投积极拓展渠道和项目资源,稳步推进基金募设落地和项目投资工作。2022年上半年,新增管理基金1只,截至报告期末共管理基金7只,总规模39亿元;在管基金报告期内新增投资项目5个,投资金额1.69亿元。报告期内,受市场波动导致对在管基金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影响,巨石创投实现营业收入1,355.01万元、净利润407.79万元,同比分别减少73.41%、86.59%。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按照“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独立性、适时性”原则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覆盖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覆盖所有风险类型,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建立了覆盖全面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搭建了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定了与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量化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和研发以及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等,整体上较好地控制了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风险管理政策与制度方面,公司严格落实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及配套规定,建立了以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纲要》为基本制度,以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专业风险管理办法和具体风险管理制度等为配套规则,以及业务层面的具体操作规程等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公司通过董事会、总裁室及其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及各相关后台管理部门、风控合规专员及子公司风险管理负责人等五个层级,从组织上确保公司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保障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公司将下属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纳入到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有效管控子公司各类风险;风险管控措施方面,公司制定了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有效覆盖各业务类型、各专业风险类型,通过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监管指标、各类业务风险指标的动态监控与预警。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外部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开展事前评估、事中监测和事后监督,有效管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建立了畅通的风险信息沟通机制,确保相关信息传递与反馈及时、准确、完整。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声誉风险等,具体如下:

1、政策性风险及应对措施

政策性风险指因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发生变化、公司经营管理或工作人员的执行行为未能完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等,对公司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宏观政策、利率、汇率的变动及调整力度与证券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政策也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若公司经营管理或工作人员的执业行为违反监管要求,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纪律处分等,进而导致公司出现财务或声誉等方面的损失。

公司按照职责明确、有效制衡、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了规范、高效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决策程序,公司治理结构合法合规,以确保公司及时全面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政策,以最大程度控制政策性风险。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通过组织保障推动公司合规风控文化的建立和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通过加强合规和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人员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合规和风险管理水平;合规风控部门和人员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通过监管政策解读、制度审核把关、执行指导落实等方式,促进业务经营合法合规。

2、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

市场风险是指公司因证券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动而导致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产生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源于权益类投资、新三板做市业务、固定收益类投资、衍生品投资、信用交易业务等。

针对市场风险,公司严格控制风险敞口,根据风险偏好设定市场风险容忍度、业务风险限额等多层级的风险限额体系,从市场风险价值(VaR)、止损、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等多个维度对相关业务进行管控。公司使用VaR作为衡量市场风险状况的主要指标,通过回溯测试等方法应用确保VaR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并随着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持续完善风险价值模型。公司还通过压力测试的方式对持仓面临极端情况冲击下的可能损失状况进行评估。公司通过系统监测业务运作状况,对市场风险限额进行逐日监控,报告市场风险监控和管理情况,对风险事项等进行专项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权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对投资组合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头寸,在严格控制投资组合下行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掘交易机会;新三板做市业务方面,优化做市业务的报价策略与持仓结构,推动做市、自营双向并进;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合理配置资产,合理匹配负债与资产的期限结构,严格控制信用债组合的久期,通过组合资产配置、债券借贷等方式对冲整体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衍生品业务方面,将风险敞口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采取多种对冲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造盈利机会;信用交易业务方面,设置信用业务关注和特别关注证券池,加强集中度管理,对信用客户持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降低市场风险的冲击。报告期内,公司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3、信用风险及应对措施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市场价值变动,进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业务、固定收益类自营投资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方面。

信用类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加强客户风险教育、征信、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等方式控制信用风险。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执行严格的风控流程和措施,业务有序开展,规模平稳。公司审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持续探索优化股票质押业务风险管控标准,增强实质风险审核,严控业务风险敞口。债券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制定了《内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同时通过实施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减少风险隐患;通过舆情监控系统和财报智评系统,密切跟踪发债主体及其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资信水平,跟踪研究发行人的偿债能力,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提示等方式对其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公司制定了《交易对手暂行管理办法》,规范了债券投资、信用交易及场外衍生品业务交易对手方的管理。报告期内,公司信用类业务、债券投资及场外衍生品业务稳健开展,未发生重大信用违约事件。

4、流动性风险及应对措施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为防范流动性风险及其他风险向流动性风险转化,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流动性管理。一是通过系统的动态监控和开展压力测试,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公司建立了基于数据中台的净资本系统,实现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动态预警,实时监控和防范流动性风险。公司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从现金流量和流动性指标角度评估公司在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流动性风险抗压能力,确保公司流动性指标的充裕。公司每年开展各条线最大业务规模综合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流动性压力情况,评估和判断公司在极端情况下的风险抵御和履行支付义务的能力,并针对测试结论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二是不断完善资金计划体系,积极开展资产负债管理,合理规划长短期资金需求。公司合理安排各项业务发展规模和负债规模,强化资金头寸管理,建立流动性每日监控,及时掌握业务用款情况,将流动性风险防控进一步前移;三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由于具有较好的资信水平,维持着比较稳定的拆借、回购等短期融资通道,并通过发行公司债、次级债、收益凭证等补充长期营运资金,使公司的整体流动性状态保持在较为安全的水平;四是不定期开展流动性应急演练,完善和优化流动性应急流程。公司长短期债务融资工具品种丰富,额度充足,能满足现有流动性资金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前瞻性管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并有足够的安全空间,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5、操作风险及应对措施

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流程缺陷、信息系统故障、人员失误或不当行为、外部因素等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公司持续健全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明确操作风险管理中各道防线的职责,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应对、报告等工作,严格控制操作风险。一是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和权限并开展培训,培育工作人员操作风险理念,提升操作风险防范意识;二是梳理主要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控制措施有效性,明确各业务的操作规范;三是建立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机制,在发生操作风险时,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减少实际损失;四是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功能及配套OA办公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与效果;五是强化问责,通过风险事件调查与报告、整改措施追踪及时缓释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6、信息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数据造成的影响。公司的经纪业务、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信用交易业务等多项业务以及中后台管理均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持,信息系统已成为支撑公司业务运转的关键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使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也越来越强,信息技术风险愈发错综复杂。

公司持续加强信息技术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质量管控。一是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系统应急处置流程;二是不断总结运维经验,自主开发业务连续性监控平台,将重要信息系统纳入监控平台,提升故障发现、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等多种手段对系统运行、系统建设、信息安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防范信息技术风险事件发生;四是加强工作人员安全和技能培训,提升其信息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重大信息技术风险事件。

7、声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声誉风险是指因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工作人员的相关行为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适当而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管理职责方面,公司要求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将声誉风险防范、评估、管理贯穿到经营管理所有领域。运行机制方面,公司从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应急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并通过评估、稽核、检查等手段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落实;管理流程方面,公司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对公司声誉事件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发生各级声誉事件处置流程,确保发生声誉事件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工作人员声誉风险管理方面,将工作人员声誉情况纳入人事管理体系,在人员招聘以及后续管理、考核、晋升等环节加强对工作人员历史声誉情况的考察评估。报告期内,公司与相关媒体保持良好互动,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和趋势,通过制度宣导、培训等,提高工作人员声誉风险意识,切实维护公司声誉,传播品牌形象,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综合性、多元化的业务体系。公司具备较为齐全的证券业务资质,经纪业务、信用交易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拥有较为成熟的经营和盈利模式,在经纪业务、信用交易业务、固定收益投资业务等细分业务领域形成一定特色优势;同时,公司控股宁证期货、巨石创投、蓝天投资和宁夏股权交易中心,并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富安达基金,构建了包括证券业务、期货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另类投资业务、股权托管业务等在内综合性的证券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较为多元、稳定的盈利结构。近年来,公司围绕客户需求,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运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先后获得基金投资顾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等新的业务资格,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布局。公司总部位于江苏,近一半的营业部布局于江苏地区。江苏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政策支持健全,投融资需求旺盛,优质客户资源较多,公司将江苏尤其是南京地区作为业务发展的“根据地”,持续加大布局,强化业务拓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影响力的区域市场地位。同时,公司战略性布局宁夏地区,在宁夏地区的营业部网点覆盖宁夏地区全部地级市,具有较强的区位竞争优势。宁夏股权交易中心也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服务区域小微企业中不断扩大影响力。经过多年耕耘,公司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以宁夏为中西部地区战略立足点,向全国拓展业务的总体布局。

(三)务实有效的合规风控。公司始终坚持稳健合规的经营理念,持续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重点业务领域和子公司的管理,在市场波动环境下,始终确保业务经营合法合规、风险可测可控,各项业务呈现稳健发展局面,风险控制指标均优于行业监管标准,形成了较好的成本管理能力,保持着自成立以来持续盈利、从未亏损、稳定回报的优秀经营业绩。2022年上半年,公司继续被中国证监会纳入证券公司“白名单”。

(四)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定高效的经营团队。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正统、正规、正道”的特色企业文化,与公司经营管理双向融合、互促并进,汇聚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公司在2021年度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结果中获评A级。公司中高层经营管理团队较为稳定,高度认同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对证券市场和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备较为丰富的证券行业从业和管理经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广哈通信
  • 中衡设计
  • 万安科技
  • 奥维通信
  • 四创电子
  • 航天长峰
  • 蓝海华腾
  • 宗申动力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