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展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30 22:16: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广州发展600098)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

  公司从事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节能、环保、能源金融等业务投资开发和经营,为广大客户提供电力、煤炭、天然气、蒸汽、成品油等能源产品,同时提供天然气、煤炭和油品装卸、运输和储存服务。金融业务主要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产融结合。公司深耕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业务辐射全国,稳步发展海外,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追求创新突破,是广东省重要的地方性综合能源企业之一。

  生产运营:公司电力、蒸汽主要通过所属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生产。

  采购模式:公司天然气、煤炭和成品油等通过外部采购,与国内外知名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销售模式:公司电力主要通过南方电网销售给终端用户,积极推进发售一体运营模式,销售业绩逐年提高;天然气、煤炭、成品油、蒸汽等通过自有管网、销售平台及运输、批发、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等销售给终端用户,销售范围不断拓展。

  产融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稳健,融资渠道丰富。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专业的金融服务优势,围绕主业实现“产融”紧密结合,促进公司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二)行业发展情况

  1、电力行业发展情况

  用电量: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4、5月受部分地区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连续两月负增长。6月,随着疫情缓解,稳经济政策效果逐步落地显现,叠加多地高温天气因素,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比5月增速提高6.0个百分点。

  发电量: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9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其中,水电5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3%;火电27,2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9%;核电1,9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全口径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2%和29.8%。

  装机容量: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水电4.0亿千瓦,同比增长5.9%;火电13.0亿千瓦,同比增长2.9%,其中,燃煤发电11.1亿千瓦,同比增长1.9%,燃气发电1.1亿千瓦,同比增长3.9%;核电5,553万千瓦,同比增长6.5%;风电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3.4亿千瓦,同比增长25.8%。

  发电设备利用情况: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777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81小时。其中,水电1,691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95小时;火电2057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33小时,其中燃煤发电2,139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23小时,燃气发电1,090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39小时;核电3,673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32小时;并网风电1,15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58小时;太阳能发电69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30小时。

  投资情况:上半年,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4,063亿元,同比增长12.0%。在电源投资中,水电投资354亿元,同比下降25.4%;火电投资347亿元,同比增长71.8%;核电230亿元,同比增长1.9%;风电投资567亿元,同比下降31.4%;太阳能发电投资631亿元,同比增长283.6%。

  2、煤炭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全国商品煤消费量为21亿吨,同比下降2.0%。其中,发电、建材、钢铁用煤分别同比下降1.9%、7.7%、2.4%,化工用煤同比增长5.8%,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例为56.7%。生产原煤21.9亿吨,同比增长11.0%。受国内保供稳价政策影响,国内、国际中高卡煤价格倒挂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煤炭进口量。上半年,全国进口煤炭11,500万吨,同比下降17.5%。

  3、天然气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国际LNG现货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天然气价格提升较为明显,我国LNG市场均价为6,599.7元/吨,同比上涨66.26%。上半年,我国天然气需求自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天然气消费同比减少0.3%,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国产及进口管道天然气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但受国际高气价以及欧亚天然气现货价差影响,LNG进口下降明显。生产天然气1,0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9%。进口天然气5,357万吨,同比下降10.0%,其中管道气进口增加34亿立方米,增幅11.8%;LNG进口减少128亿立方米,降幅23.2%。国内资源合计减少29亿立方米,降幅1.55%。

  4、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294万千瓦,同比增加210万千瓦。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42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16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66万千瓦。全口径并网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2%,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1,156小时。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5.8%,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青海、新疆风电利用率同比显著提升,分别为93.5%、93.8%,同比分别提升5.3个、1.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88万千瓦,同比多增1,787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12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1,965万千瓦。截止2022年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36亿千瓦,同比增长25.8%。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29.8%,全国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623小时,同比增加7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7.7%,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广东省重要的地方性综合能源企业之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并向外扩展至华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主要经营以火力发电、城市燃气、新能源和能源物流为主的综合清洁能源业务。公司火力发电厂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电力负荷中心,是华南地区大型发电企业之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火力发电可控装机容量为403.45万千瓦;公司属下全资子公司燃气集团是广州市城市燃气高压管网建设和天然气购销唯一主体,统筹全市高压管网建设和上游气源购销;公司属下控股子公司珠电燃料公司是广东省最大的市场煤供应商之一,在珠三角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在全国煤炭贸易型企业中名列前茅;公司属下发展碧辟公司拥有67万立方米大型油库及配套8万吨级石油化工专业码头,管理规范、安全可靠,是华南地区油品仓储行业的标杆和典范,是华南地区甲醇集中心、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油库。公司属下新能源公司可控发电装机规模超过185万千瓦,在广东省新能源企业中位居前列。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能源价格高位波动等挑战,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主动服务“双碳”战略,充分发挥“公转”作用,强化提升“自转”能力,推动改革创新、精益管理、转型升级,落实战略规划,深化融合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加快资源融合,推进产业协同,全面提质增效,整体经营形势趋稳向好,经营规模和业绩保持增长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8%。

  (一)战略引领转型升级,连点成链成效显著

  聚力改革蹄疾步稳。公司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着力构建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链,国有经济和产业布局持续优化;通过再融资引入社会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加深入;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健全;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企业监督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全面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坚持与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提质增效、瘦身健体等工作有机联动,管理革新成效显著。

  协同联动深入推进。公司发挥广州市综合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开创政企合作、国资系统合作、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新机遇,与海西州、茂名、潮州、湛江等多地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多个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央企、国企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综合能源项目落地,构建国资系统新能源产业联盟。全面启动广州市城镇管道燃气市场整合,已完成控股广州花都昆仑中石油燃气有限公司,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与茂名市政府合作推进粤西(茂名)LNG接收站项目。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公司围绕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抓好补链、延链、强链工作,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绿色低碳能源装机占比近50%。制定实施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实现内部竞合发展。

  (二)开源节流两手发力,多元布局蓄能发展

  1、电力业务

  充分发挥发售电一体化优势,售电业务在广东电力市场签约代理合同电量约5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4%,各项交易指标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面对燃料价格高企的不利影响,积极开展原材料、

  电力营销、生产运行、设备检修等精益管理。根

  据国家政策要求,落实电煤资源,科学部署发电

  计划,做细做实煤炭掺烧,提升发电效益。报告

  期内合并口径火力发电企业完成发电量67.78亿

  千瓦时,上网电量63.7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93%和23.10%。

  2、能源物流业务

  抢抓市场机遇,加快渠道建设,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提升。积极发挥产业协同优势,确保属下电厂电煤供应,有效控制电厂燃料成本。全力整合购、销、港、运资源,保障煤炭安全供应,稳定与四大煤炭供应商的合作,开拓新的煤炭资源。积极拓展大中型终端客户,全面布局煤炭中转基地,场地交货量再创新高。危化品仓储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获批经营品种增至458种。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新局,首次进军韩国、印度市场。油品租赁业务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引进大型新客户,完成油库租赁量229万立方米,租赁率为72%,大幅高于周边油库。科学部署航线运力,降低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报告期内市场煤销售量1,440.17万吨,同比下降0.24%。

  3、燃气业务

  优化气源结构,确保广州市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多渠道组织气源,落实中石油、中石化长

  协资源,与BP新加坡签署的购销长协5月开始

  供气。立足长远锁定中长期气源,与墨西哥太平

  洋有限公司、中化石油(新加坡)公司签署20

  年期、10年期LNG中长期购销协议,年供应量

  为200万吨、40万吨。燃气市场整合迈出第一

  步,收购广州花都昆仑中石油燃气有限公司股权,

  持股60%实现控股,进而实现与国家管网的直接连通。推动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首次实现中压批发供气。推进城镇燃气发展任务,新增居民用户点火近5万户、非居民用户点火885户,服务用户超过216万户。推广燃气具销售、燃气保险、燃气工程代建等增值业务,助力创收增效。受气价大幅上升影响,报告期内销售天然气9.20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0.65%。

  4、新能源业务

  产业规模有序扩大,累计并网风电、光伏场站60个,可控发电装机规模超过185万千瓦,同比增长25.92%。区域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在设立华北、华中、西南区域分公司基础上,成立粤东、粤西、粤北3家省内分公司。在建项目16个,其中风电20万千瓦,光伏发电82.43万千瓦,合计102.43千瓦。智能化运营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搭建

  远程工程监控平台,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用户侧储能和电源侧储能业务发展。积极探索新业态,与湖北省大悟县共同筹备推进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湖北省能源局已将项目报至国家能源局审批。报告期内完成发电量16.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4%,其中风力发电量13.3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3.58亿千瓦时,充电桩充电量95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再创新高。

  5、能源金融业务

  财务公司发挥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开展结算、

  信贷和资金等业务,日均存贷比达到65%。首次开

  展电子票据业务,大力拓展保函业务,满足成员单

  位多元化金融需求。有序开展有价证券投资、同业

  拆借、再贴现等业务,成功落地首笔绿色票据再贴

  现业务,引入低成本资金,提升产融协同效益。融

  资租赁公司统筹做好内部业务,全力配合新能源并

  购业务,提升交易效率。

  公司以精益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双增双降”、“合理化建议6000”专项行动,压缩存量、严控增量,分类施策,抓大不放小,成本压降取得明显成效。紧抓利率下行机会,成功发行公司债券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票面利率创广州市属国企同评级、同期限结构新低,有效控制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三)项目攻坚稳扎稳打,有效投资量质齐升

  扎实推进市攻城拔寨项目。公司承担的9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重大项目成绩斐然。珠江LNG电厂二期项目完成主厂房基础出零米、锅炉钢架吊装等重要节点;明珠能源站项目燃机本体已就位;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旺隆气电替代工程项目取得核准批复;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储气库工程完成储罐土建及内罐施工,配套码头工程完成全部护岸拆除工程和抗滑桩施工工作,应急调峰站至黄阁门站段、明珠能源站及东区恒运电厂配套管线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完成燃气中高压管道建设95公里,珊瑚门站—田心调压站管线工程花都粤电段实现通气投产;中新知识城能源站配套管线完成管道建设9公里。

  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完成雷波风电公司4.79万千瓦风电项目、襄阳风电公司2.98万千瓦风电项目、云浮丰粤公司6万千瓦光伏项目合作开发及收购工作;签署新丰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合作协议;广州首个地面大型光伏项目花都炭步渔光互补220MW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备案;台山三期、从化好莱客603898)等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全力推进乐昌长来、龙川龙母、惠东梁华、丰田五线等光伏项目建设。完成云南禄劝12万千瓦光伏项目、甘肃陇南2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26个项目备案,资源储备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建设,已建成项目总容量达到22MW。

  此外,珠江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纳入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新开工项目,LNG应急调峰气源站二期项目纳入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四)创新驱动增效增益,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推进研究院市场化实体运作。围绕产

  业链布局创新链,组织实施研发创新项目340

  余项。聚焦新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牵头申报“可

  燃冰开采气体的高效储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获广州市科技局立项,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4项科技成果在

  市科技成果平台登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

  家、省级研发平台8个、高新技术产品17项、

  有效专利606项。

  挖潜培育新业态,创新驱动拓市场。电力集团首次完成非履约用途碳交易,出售广东碳市场碳配额量6.13万吨。打造智能电厂和智慧工地,提升配网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获得保税船供油经营资质,成为广州首批获此资质的企业之一,顺利完成首船350吨保税船加油业务。加快发展危化品仓储业务,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危化品供应链的仓储、集拼、查验、贸易和生产中心。燃气集团开启“互联网+品牌”发展实践,自有品牌“广燃优选”正式上线,首批11款自主研发燃气具产品在线销售,打造“好产品+好服务”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智慧燃气,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在广州市投放超过167万台。积极推广延伸服务,发展燃气保险销售等增值业务。新能源公司完成3笔绿电交易,合约总量1.6亿千瓦时。积极探索布局氢能业务,台山光伏电站氢能示范项目预计9月试产。

  (五)基础管理多维发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安全总体状况稳中向好,截至6月30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123天。深入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源头治理和分级管控取得实效;精准

  保障疫情防控和民生需求,组建党员尖刀班、突击

  队、支援服务常备队伍,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万小

  时,在战疫大考中彰显国企担当;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员工疫苗应接尽接率100%,全程接种

  完成率约95%。

  稳步推进资本运作,顺利完成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部分股票解禁上市。公司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案例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最佳新媒体运营奖”等奖项。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化解投资、财务、信用、法律、市场、贸易等经营风险。全面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合规风险库》,搭建合规管理组织机构、制度体系、运行保障机制。

  纵深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研究实施人才“双十”行动计划。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预警职能,深化审计监督和监事监督协同作用。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管理系统自主运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公司经营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是上游资源量、价双重压力仍然存在。煤炭、天然气等上游大宗商品采购成本高企,难以有效向下游疏导成本压力,公司燃煤发电业务为落实保供出现亏损,盈利能力面临挑战。随着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密集出台,煤炭价格宏观调控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公司在煤炭资源获取方面将迎来新机遇。

  二是公司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各大能源央企、大型非能源民企大举进军新能源领域,能源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公司传统能源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起步晚、底子薄,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需进一步融合。随着“双碳”战略的纵深推进,公司紧抓发展机遇期,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发展优势不断显现,发展势能积蓄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和一体化管控体系。公司已形成电力、新能源、燃气、能源物流、能源金融等业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建立资源集中、优势互补、产融结合的竞争优势,整体产业格局不断升级。“集团总部-产业集团和直管企业-生产经营单位”资产一体化管理架构,以及以财务、投资、招标、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管控体系,既满足了专业化经营管理要求,又完善了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2、良好的区位优势及战略机遇。公司主要核心产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消费能力强,能源保障要求高,为公司产业体系持续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具有良好的市场化改革创新的氛围;作为湾区重要能源企业,湾区发展规划为公司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为公司向外开拓业务、做强做优做大企业规模、获取低成本境外资金和实施产业国际化等提供有利条件。

  3、天然气业务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属下全资子公司燃气集团是广州市城市燃气高压管网建设和管道燃气购销的唯一主体,拥有基本覆盖广州市全区域的高压管网和覆盖广州市中心城区及南沙、增城、花都等周边区域的中低压管网,市场空间广阔。燃气集团拥有大量客户,为拓展燃气价值链业务奠定基础。公司大力推进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及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建设,积极打造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智慧燃气管理体系,着力构建气源采购、存储运输、终端销售、周边生态等天然气全产业链延伸结构。一体化产业链的发展有力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发展。

  4、能源物流业务市场影响力强。公司属下全资子公司能源物流集团深耕华南地区多年,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竞争优势,属下珠电燃料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煤炭经营企业,业务拓展至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销售市场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优秀的资源组织能力、丰富的市场渠道和扎实的信用管理经验,为打造智慧能源物流奠定了基础。

  5、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区域化发展优势显现。公司属下全资子公司新能源公司深耕华南区域市场,建立西南、华中、华北、西北等区域基地,实行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在智能运维、系统集成、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农业光伏、渔业光伏和林业光伏方面已自成特色,有效提高光伏发电产业附加值。项目储备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充分依托公司能源金融的协同优势快速推进项目并购和建设,加速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公司加快完成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转型的首要发展方向。

  6、良好的资金保障能力及稳健经营能力。公司生产经营稳健,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融资能力强且融资渠道多元化。发挥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功能优势,提高资金集聚效应,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实现“产融”紧密结合,促进公司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和金融服务。

  7、多平台立体化研发体系。公司与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推进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已建成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研发机构,参与组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动氢能开发利用、进口燃机技术消化吸收、天然气水合物储运等技术研发,推进公司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正丹股份
  • 川宁生物
  • 百川股份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宝丽迪
  • 金丹科技
  • 凯发电气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