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3-27 21:38: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国元证券00072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1.行业的基本情况

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注册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重要成果,“零容忍”执法震慑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逐步增强。但受国内外诸多因素扰动,证券市场各主要指数出现不同幅度下跌,市场活跃度下降,A股全年成交额萎缩。

证券公司积极发挥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充分发挥促进资本形成、价格发现、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资源有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实现以证券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行业的发展阶段

2022年,证券行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形成、价格发现、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能力,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速落地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全面注册制度,提升市场活跃度、优化上市门槛、改善退出机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不断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交易服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合规风控水平总体稳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立足“一司一县”,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公益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行业总资产为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4.41%;净资产为2.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2%,净资本为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69%。

3.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证券行业本身具有资本密集性、人才专业性、风险联动性的特点,受宏观经济表现、政策、市场发展程度、国际经济形势和境外金融市场波动以及投资者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证券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与证券行业变化趋势高度相关,呈现出相同特性。2022年,国内沪深300指数下跌21.63%,沪深京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下降12.97%,股票主承销金额下降18.99%,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5.46%,港交所股票成交金额下降30.70%,给证券公司经营带来不小的压力。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22年末,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9.73亿元,同比下降21.38%,实现净利润1,423.01亿元,同比下降25.54%。

4.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近几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主要业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地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母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规模行业排名分别为第24、22和27位,报告期内,母公司营业收入行业排名第26位,利润总额行业排名第23位,净利润行业排名第23位,A股资金账户数(期末数)行业排名第26位,股票主承销家数行业排名第17位,股票主承销金额行业排名第25位,股票主承销收入行业排名第16位,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22位,承销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23位,股票主承销家数行业排名第17位,保荐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21位,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19位,利息净收入行业排名第12位,股票质押回购利息收入行业排名第19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期末数)行业排名第21位,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排名第28位,融资业务利息收入行业排名第25位,约定购回融出资金(期末数)行业排名第2位。

2022年,公司品牌形象和社会美誉度稳步提升。连续12年荣获安徽省政府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评价最高等次;连续2年获中证协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A类评级;连续15年被深交所信息披露评A,信息披露MSCIESG评级连升两级至BB,获深交所国证ESG评级AA级;万得ESG评级A类;连续两年跻身中债登债券交易结算100强(仅20家券商上榜);在中证协首次证券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评估中获评A;在中证协公布的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中,国元证券获评A类;2022年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上市前10强等一系列荣誉。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2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的出台,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的重大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项重要成果,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督促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资本市场良好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2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整合现行经营机构人员管理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依据新《证券法》《基金法》等上位法律法规,结合机构监管实践,全面规定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人员的任职要求、执业规范和机构主体管理责任:一是按照分类原则优化人员任职管理;二是强化执业规范,落实“零容忍”要求;三是压实经营机构主体责任,夯实行业发展根基。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法》)。本次《期货法》制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全面系统规定了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各项基础制度,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具有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2022年5月31日,证监会联合司法部、财政部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全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明确规范要求和相关责任,着力解决注册制下的廉洁从业突出风险点,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廉洁自律,引导形成廉洁从业风险防控的内生动力和常态化机制。

2022年7月27日,证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出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是顺应资本市场法治环境变化,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随着《证券法》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证券集体诉讼司法解释的出台、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修改,以及《规定》的施行,从证券审判标准、诉讼程序到赔偿保障环节的中国特色证券民事赔偿体系基本形成。

2022年11月15日,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专板建设,加大组织协调、数据共享、政策资源整合和支持力度;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完善适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的服务和产品体系,通过与其他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衔接,使企业更快进入资本市场;同时通过专板建设推动各方转变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切实从省内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出发,按照场外市场逻辑探索发展路径,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短板。《指导意见》明确专板建设目标为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立起符合场外市场特点和优质中小企业需求的基础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证券业务牌照齐全,涵盖证券经纪、证券信用、投资银行、自营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并通过控股公司及参股公司开展区域股权市场、国际业务、期货业务、另类投资、股权投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母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介绍如下:

1.证券经纪业务。主要是通过接受客户的委托或按照客户指示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基金及债券等赚取手续费及佣金,代客户持有现金赚取利息收入,及代销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获取手续费。2.证券信用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主要是投资者向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是指符合条件的资金融入方将其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证券质押给公司,从公司融入资金,并约定在未来返还资金、解除质押的交易。

3.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指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股票、债券承销与保荐服务,包括IPO、非公开、配股、可转债、可交债、公司债、企业债、ABS等项目的承销与保荐服务;为企业客户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及企业改制等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三板挂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服务。

4.自营投资业务。主要是指公司以自有资金,通过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等金融产品,以及提供三板做市服务,获取收益。

5.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指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它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等。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雄厚的股东背景和较强的资本实力

公司控股股东国元金控集团是以金融业为主体的安徽省属国有独资大型投资控股类企业、省属金控集团,也是牌照较为齐全的安徽省国资金融平台,已全方位、全链条构建起包括证券、信托、保险、期货、股权托管交易、公募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保险经纪、保理、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典当、互联网金融、酒店、物业、置业等系列多元业务体系,“多牌照、多法人、多板块”等独特优势日益凸显,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上市以来,在国元金控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先后通过公开发行、定向增发、配股多种方式补充资本,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为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1295亿元、净资产330亿元,均位居行业前列。

2.扎实的党建工作和规范的法人治理

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公司始终牢牢把握“姓党属国”政治属性,坚持强根固魂、守正创新,确保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战略发展、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在战略层面抓好协同,在业务层面抓好融合,在执行层面抓好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自身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产业投资银行”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公司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党委前置程序规定公司所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委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或者经理层作出决定,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已形成党委领导为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纪委和监事会独立监督、管理层授权经营的科学有效治理格局。2022年,公司推进内部治理机制创新,全面推行执行委员会制度,设立六大业务委员会,提高公司运营和决策效率,全面提升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

3.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作为扎根安徽的全国性上市券商,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继承徽商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通过20年的培育和不断实践,形成了既全面契合“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行业价值观要求,又富有国元特色的完整文化价值体系,是国元证券高速稳健发展,从地方走向全国海外的成功之匙。2019年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以来,公司在党委的领导下,以《建设证券基金业行业文化、防范道德风险工作纲要》《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为指引,加强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健全文化建设责任保障体系和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在发展战略、合规风控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者保护、社会责任、品牌宣传、理论研究等文化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文化建设实践评估连续两年获A类评级,公司市场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文化已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深层持久的源动力。

4.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优秀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公司不仅拥有齐全的证券业务资质,同时控股国元国际、国元股权、国元创新、国元期货,参股长盛基金、安元基金、安徽省股权服务公司等,形成了牌照齐全、业务品种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架构。公司不断优化业务板块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建设1个服务窗口+1个总部服务中台+N个生产车间的“1+1+N”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各业务领域专业能力,实现对机构客户、企业客户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资产、全周期的服务生态,不断提升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国有上市券商,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通过专业赋能、资本赋能、服务赋能、产业赋能,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覆盖广度,已成为“安徽省内有地位、业界有口碑、全国有影响”的综合类现代投资000900)银行。2021年以来,国元证券实现保荐皖企A股、科创板、北交所、国资国企上市公司占比数量过半,为安徽上市公司提供资本市场服务过半。今年1月,在安徽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公布的资本市场金融贡献榜,国元证券以服务16家企业上市挂牌排名第一。2022年,公司连续第十二年荣获安徽省政府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评价最高等次,荣获“2022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上市前10强”,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中获评A类,得分排名行业第二。

5.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缜密的高质量发展逻辑

公司制定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明确:“十四五”期间,公司力争综合能力排名以及主要经营管理指标排名进入行业前20位。公司将围绕证券公司发展底层逻辑和驱动力“HAC三要素”(即人才HumanResource、资产Asset、客户Client),打造一流的人才、挖掘一流的资产、服务一流的客户,匹配一流的机制、一流的协同、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凝聚力,增加公司发展动能;以投行为引领,聚焦平台化、数字化、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化五大发展方向,围绕“产业研究+产业投资+产业投行+综合财富管理”黄金赛道,全力提升全业务链服务能力,在坚守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产业投资银行。

6.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合规风控体系

公司持续完善MD制度,发挥MD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真正做到“绩效导向、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持续建设人才队伍,不断拓宽人才的成长通道,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重点强化内部人才培养,针对性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坚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和竞争的良好机制,一大批年轻优秀员工被提拔至管理岗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员工已经成为公司行稳致远发展的生力军。

公司始终把合规风控摆在突出位置,坚守底线思维,建立内部监督体制机制,坚决守住合规底线和风控生命线,持续推进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优化完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合规风险管理全覆盖,健全公司风险防范、预警、处置体系,提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隔离和处置能力,把握风险和收益平衡,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7.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安徽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区位条件优越、科创能力活跃、勇于改革创新、产业特色鲜明、资源禀赋良好,正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板块和东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枢纽,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安徽省国资委旗下上市券商,公司长期受益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和改革红利,是“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直接受益者,区位优势显著,在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坚持深耕安徽与服务全国并进,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专业优势,聚焦安徽“迎客松行动”、浙江“凤凰行动”和江西“映山红行动”等省内外资本市场行动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点突破,以区域聚焦“关键变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紧密围绕“十四五”战略目标和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围绕“人才、资产、客户”三要素,积极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打造机构业务协同体系,经营管理稳中有进、稳中增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下降12.58%;营业支出32.91亿元,同比下降10.31%;利润总额20.52亿元,同比下降15.9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3亿元,同比下降9.24%;基本每股收益0.40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32%,同比减少0.71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29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7%;负债总额965.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7%;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329.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净资本202.81亿元,同比下降1.27%;净资本与净资产之比为66.67%,风险覆盖率230.11%,流动性覆盖率457.44%,净稳定资金率169.27%。公司杠杆率较低,资产流动性较强,短期支付能力较好,资产配置较为合理,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优于监管预警标准。

报告期内业务创新情况及其影响

公司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管理、业务及技术创新,致力于建立创新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重塑业务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升业务创新、产品设计、服务供给、运营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建立先进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敏态研发体系,开展5项金融科技创新研究课题,建设31个财富管理数字化项目;二是构建“1+1+N”机构业务协同体系,整合各业务领域专业能力,为机构客户提供一站式、全资产、全周期的服务生态;三是创新债券融资模式,发行“建湖农投小微债”,以市场化债券资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参与深交所首批债券借贷业务交易、获批成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一般交易商、取得行权融资业务试点资格。公司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金融科技与业务的创新协同发展,为提升公司金融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司从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建设、重塑内控更新机制等方面,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采用综合手段优化公司风控指标,扩大稽核检查的覆盖面,有力确保业务创新与风控合规能力均衡匹配。同时,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制订了《国元证券新业务(产品)风险管理办法》,并持续修订更新,制度明确了新业务定义和业务开展原则,并建立新业务及产品的风险评估体系和专家审核机制,确保新业务、新产品的组织结构、业务模式、风险状况经过充分论证,符合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通过适当授权和资源配置,确保新业务(产品)的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1)全面注册制改革影响深远

2023年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落地。全面注册制改革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时也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现市场化改革、透明化审核、公允化估值、规范化治理的重大改革,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成果,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面注册制将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缩短审核周期,提升发行效率,将企业价值的判断交予市场,让市场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而促进优胜劣汰。全面注册制对券商带来了巨大机会,同时对券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方兴未艾

全面注册制落地、居民存款快速增长、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资本市场融资融券标的再扩大、科创板做市、北交所两融和做市、交易所债券市场做市推出,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中证1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深圳100ETF期权陆续上市,资本市场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的需求与供给同步增加,券商财富管理活力增强。同时市场对于投资者的投研能力将提出全新要求,机构化趋势有望加速。

(3)“投行+全产业链投融资”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有待考验

全面注册制、科创板、创业板跟投政策相继推出,对券商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倒逼券商投行业务以项目为中心的传统业务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加强与投资、投研、财富管理等业务线全面合作、协同发展,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赋能,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完善投行自身的“三道防线”,持续提高行业研究水平,提升估值定价和发行销售能力,同时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当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不断完善“投行+”全产业链投融资“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4)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

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A股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沪深港通、沪伦通机制持续完善,中日、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跨境监管合作不断取得进展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抓住互联互通重大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深化市场开放,优化全球业务布局,不断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的高水平开放格局正逐步形成。

(5)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日趋加深

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各类新型金融服务形式对券商各条线业务领域带来了强烈冲击,金融科技支撑赋能作用凸显。券商正与时俱进,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并加速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和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业务发展,打造券商发展的数智引擎,以应对技术革新对证券行业带来的冲击,适应新的竞争格局。

2.公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公司经过多年持续发展积累了很多优势,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投研体系建设力度需要加强;二是公募、私募、资管等业务发展需要提速;三是市场化程度与行业领先券商仍有差距。

3.公司发展战略

根据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司要建设“与客户共同成长的一流综合型现代产业投资银行,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公司提出,以“HAC”动力即“人才(HumanResource)、资产(Asset)、客户(Client)”作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和驱动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初心使命进行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全面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产业投行+产业投资+产业研究+综合财富管理”的黄金赛道,以投行为引领,以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机构化的“五化”能力为内核,聚焦产业上下游,建立细分领域竞争优势,实现行业聚焦式突破,为客户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全方位、综合型、覆盖全价值链的券商投融资产品和服务。2023年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公司保持定力,在动荡中追求发展的稳定性、在坚守中打造核心竞争力。

4.新年度经营计划及拟采取的措施

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产业投资银行。公司已设立执行委员会,为公司最高经营管理机构,设置财富信用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机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国际业务六大业务委员会,简政放权以提升经营决策的专业性与决策效率,压实责任以强化管理人员对业务发展的约束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公司财富信用业务板块包括经纪业务、产品代销业务、投顾业务、零售信用业务、托管业务、国元期货等。公司财富信用业务板块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践行公司“为您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使命。2023年,公司财富信用业务将重点围绕双融、产品和机构业务,加快投顾业务发展和分层团队建设,持续推进C5和投顾系统建设,促进财富管理转型;不断丰富产品线,完善产品筛选与服务体系、研究与销售服务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信用业务与经纪业务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力争突破规模,并集中力量保障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的顺利开展;整合交易、销售、研究、托管等PB综合服务功能及业务资源,补齐量化交易、系统反采等业务短板,大力拓展机构客户群体,做大PB业务规模。国元期货将健全资管投研体系,以期权业务立特色、固收业务拓规模、FOF业务扩类型,形成募集端和投资端双轮驱动;拓展风险子公司业务,扩大期现业务模式,增加期货期权做市品种;深化协同,打造“证券+保险+期货”品牌。

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包括投行业务、债券业务等。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坚定服务大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23年,公司投行业务将利用好“投资+投研+财富管理”三把宝剑,“多储备、多创收”,安徽省内市场,进一步加强贴身服务力度,全身心做好服务,安徽省外市场,建立投资投行与头部私募机构的合作机制,开发项目;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高质量服务;注重拓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项目,积极推进新三板挂牌,加快培育北交所上市“后备军”;债券业务继续加大业务品种、业务区域转型力度;将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对科创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公募Reits、ABS等品种的开拓力度;继续优化业务布局,充实经济发达地区承销力量,提高安徽省外项目的承销能力。

自营业务板块包括固收投资、权益投资、做市业务、另类投资。公司自营业务板块锻炼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核心能力,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向资本中介与客需业务发展。2023年,固收投资业务将加强交易频率,拓展银行间交易对手,增强交易能力,加强信评与研究人员投入,健全投资经理负责制,拓展非方向性业务,大力发展非权益类客需业务;权益投资业务建立有效的投研体系、夯实投资经理负责制、积极布局量化投资、非方向性投资等领域;做市业务回归本源,加强投行与投资的联动。国元创新紧跟母公司战略决策,配合投行科创板跟投,并加快推进主动投资转型。

机构业务板块包括机构销售、创新金融、研究业务等。公司机构业务板块是现有业务的组团,嫁接了财富信用、研究、投行、投资、资管等几乎所有业务,本质是客需,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一是卖产品,二是卖服务,挖掘公司存量客户的金矿。2023年,公司在战略客户部基础上,组建了公司级综合金融服务专班,依托投行资源,提供覆盖企业上市前后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业务将信用风险控制作为第一原则开展结构化投资业务,衍生品业务利用公司资格牌照,量质同抓,树立公司品牌形象;研究所将深耕产业研究、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打造基于产业数据库的智慧研究所,不断增强对上市公司价值发现能力;同时,深度参与财富管理、投资、投行、资管等业务,强化与各业务线的双向赋能,充分发挥研究的关键驱动作用。

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板块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自有产品。2023年,资管业务将加强与投行、财务、资金等部门业务协同,借鉴行业先进业务模式,快速做大业务规模。国元股权将加大基金设立力度,力争新增管理规模60-80亿元;加快基金投资进度,加强与母公司及外部机构的协同联动。长盛基金将发挥明星固收产品的品牌效应,提升机构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潜能,提升基金客户数量,扩大产品规模。

国际业务板块包括国际财富管理、投行、资管、投资、机构业务等。公司国际业务板块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业务,围绕个人、企业综合投融资需求提供全牌照境外金融服务。2023年,国元国际将加强经纪业务营销能力建设,注重机构客户;加大母子公司联动,力争在IPO领域取得突破,加大美元债发行业务发展力度;严控风险,扩大美元债投资规模开展力度;适度关注权益市场配置机会;围绕设立债券型基金产品扩大资管规模。

此外,公司将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文化建设新征程。

5.资金需求说明

公司将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切实做好资金募集和资金安排,在防控流动性风险的同时,有效支持公司各项业务和子公司的业务发展。

公司融资和资金管理,也将紧紧围绕年度经营计划,灵活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以保障流动性风险指标达标和防范流动性风险为前提,以支持公司各项业务和子公司的发展为导向,继续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负债结构,灵活运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保障各项业务和子公司的资金需求,保持合理的财务杠杆水平,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6.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一直奉行“风险控制是公司的生命线”风险理念,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因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调整,如业务管理和操作规范未能及时跟进,可能造成法律和合规风险;业务模式转型、创新业务、新技术出现等方面的变化,而可能产生的运营及管理风险;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约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信用风险;持仓证券组合由于不利市场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市场风险;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流动性风险;因内部流程管理疏漏、人员行为不当、信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因公司业务运作、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而引起的声誉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从组织架构、制度体系、人员队伍、指标体系、信息技术系统、应急处置、风险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防范,重点加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控。报告期内公司风险管理架构、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如下:(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为:董事会及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层及下设的风控与合规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包括风险监管部、合规法务部、稽核审计部、内核办公室、信息技术部、资金计划部、董事会办公室、运营总部、总裁办公室等在内的履行风险管理相关职能的部门,各业务部门及内设的风险管理岗位。其中,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审、合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如下:风险监管部、内核办公室及资金、财务、清算、信息技术等相关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首席风险官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组织对业务流程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稽核审计部负责对公司所属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业务、财务、会计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等履行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职能;合规法务部负责业务合规管理及法务诉讼等工作;各业务部门设立风险管理岗位(子公司设立合规风控负责人),负责公司及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监督执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建立直接、有效的沟通,对业务操作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风险点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或完善的意见或建议,有效识别和管理本单位业务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履行一线风险管理职能。

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业务全流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事前风险管理包括:尽职调查、授信审批、项目风险评估、交易审核等。事中风险管理包括:日常监控、逐日盯市、应急处理等。事后风险管理包括:贷后管理、持续风险评估、资产清偿清收等。

(2)市场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及风险表现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公司持有的金融头寸由于价格不利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持仓头寸主要

有自营投资持仓、做市持仓、资管产品持仓和其他投资持仓。面临的市场风险类别主要有:

①权益类风险,主要是股票、股票组合、权益类基金、权益类衍生品等权益类持仓价格不利变化导致的风险;

②利率类风险,主要是固定收益投资的收益率期限结构、利率波动性等变动引起的风险;

③汇率类风险,主要是非本币持仓因汇率波动导致本币价值下跌的风险;

④商品类风险,主要是商品相关持仓因商品价格不利变化导致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应对措施

①市场风险偏好及限额

公司制定《风险偏好框架与政策》,在设定公司总体风险偏好的同时,对市场风险偏好的类别、指标、流程、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对市场风险设置相关限额指标,包括最大亏损、杠杆倍数等。

②市场风险计量

公司通过获取内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包括投资品种的成本、数量等,外部数据包括利率、汇率、证券和商品价格等),以及估值模型进行金融产品估值,根据估值数据计算市场风险敞口及损益,进一步计算市场风险指标。

市场风险计量指标主要有绝对价值、敏感性指标、波动率、VaR、久期、凸性等。公司使用的VaR指标,置信度取95%,前瞻天数取1天,计算方法以历史模拟法为主。

③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进行市场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止盈止损、风险对冲、压力测试等。

限额管理包括最大损失额、VaR上限、期限限额、集中度限额等,风险管理部门及业务部门根据业务情况适时调整限额。集中度管理包括设置单券持仓上限、单发行人持仓上限、证券类别持仓上限、单交易对手持仓上限等。止盈止损是指公司对自营证券投资按类别划分,分别设置不同的止盈止损比例,对资管产品根据客户需求设置止损线,对场外基金等也设置止损比例。风险对冲是指公司为对冲已持仓头寸风险暴露,通过股指期货、国债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相反方向投资,以降低组合价值大幅波动。

压力测试是指公司定期对主要投资业务进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压力情景主要是我国股市主要指数和利率期限结构发生不同程度不利变化。通过市场风险管理系统计算投资组合在压力情景下的组合价值损失值,再结合公司相关限额指标和组合当年历史业绩,分析组合是否达到预警情形,一旦达到则采取风险报告、风险提示、督促整改等风险管理措施。

(3)信用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及风险表现

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融资类业务的客户出现违约,不能偿还对本公司所欠债务的风险;

②债券、信托产品以及其他信用类产品等投资类业务由于发行人或融资人出现违约,所带来的交易品种不能兑付本息的风险;

③经纪业务代理客户买卖证券、期货及其他金融产品,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时,代客户进行结算后客户违约的风险。

2)应对措施

①信用风险偏好及限额

公司制定《风险偏好框架与政策》,在董事会审批的风险偏好及容忍度范围内,根据信用风险所涉及的业务特点,制定包括业务规模上限、单一客户融资规模上限、单一交易对手方集中度控制、单一担保品市值占总市值比例、业务预期损失率等指标等在内的限额指标,并根据市场情况、业务发展需要和公司风险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对各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报告与预警。

②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公司建立了债券业务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与知名评级机构联合开发上线了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和自身风险偏好,将评级结果与违约概率等风险系数进行对应,规定了常态条件下拟投资信用主体或债券的最低内部评级准入要求。通过建立信评机制和内部信用评级将风险防控手段嵌入到投资决策过程,实现债券交易风险事前防控。

③尽职调查机制

公司建立项目尽职调查机制,对拟投资的投融资项目主体或交对手主体进行尽职调查,关注要点主要包括:主体资质(含担保方)、标的主业安全性、行业前景、所属地区、偿债和融资能力、负面新闻检索、还款来源等,在事前将风险隐患充分暴露和揭示。

④准入标准和黑白名单控制机制

公司遵循全面性和谨慎性原则,建立投资信用主体及质押标的的准入标准、黑白名单制度,定期对标的证券池和交易对手库进行维护和更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现金流风险、行业衰退等负面情形进行综合评估和预判;入库白名单的标的和交易对手可进行投融资和交易,不符合准入标准以及黑名单中的标的原则上不进行投融资,若需投资,则需要在投资决策程序进行更高层级的限制。

⑤负面舆情监测机制

公司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搜集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主体企业公告、公开信息、市场传闻等一系列信息(尤其是负面新闻),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判断。对监测到的重大负面信息,汇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对预案,持续跟踪企业财务关键指标出现的不利变化趋势,审慎研究处置措施。⑥风险等级评估与压力测试

公司根据投融资类项目的整体风险结构以及具体项目的个性化特点,通过风险指标对存量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划分风险等级(如:风险已暴露、潜在风险、预警关注、正常),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项目进行差异化管理;建立信用债投资的信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根据主体和债券的信用质量、信用主体的内外部评级结果等要素,由各个业务部门的信评小组进行分层界定和规模授信,并通过债券交易系统进行管理。

公司建立定期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机制,通过设定相关情景测试在轻、中、重等情形下公司风险债券或风险账户,以及可能发生的信用头寸损失状况。量化指标主要包括: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

⑦后续管理与跟踪

公司建立存续期业务后续管理和跟踪机制,包括首次检查、常规检查、到期检查等,通过实地调查、客户访谈、查阅核对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交易对手(含担保方、担保证券)的业务经营、资金用途等是否发生变化,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4)操作风险

1)概况及风险表现

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员因素、内部流程、信息技术系统缺陷、外部事件以及实物资产的损坏等方面。

2)应对措施

公司持续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建立一体化、科学化、层次化的操作风险偏好、容忍度和管理政策制度体系,持续完善操作风险治理架构;通过操作风险事前梳理、业务流程监控和操作风险损失信息事后收集等机制的建立,形成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循环。

为进一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公司根据监管规定以及公司内部管理需要,持续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并发布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强调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开展前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强调业务流程操作风险隐患的持续识别与排查。公司积极推动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以流程梳理为核心、以各部门和分支机构为单位,开展操作风险状况与控制效果的识别、评估和检查工作,主动梳理操作风险点,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查找控制缺陷,引导操作风险的事前识别与评估。

根据不同业务类型,针对操作风险易发环节,持续建设操作风险关键指标体系,依据业务特点、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有针对性设置操作风险管理指标并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事中监测及指标预警。

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控制和减少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加强检查稽核,强化问责制度,完善风险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其不利影响;加强内外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识别、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通过分析操作风险事件和相关数据,制订应对措施,强化操作风险事件的事后跟踪及改进。

(5)流动性风险

1)概况及风险表现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流动性风险压力主要来源于业务规模大幅上升、履行大额表外担保和承诺、不能按计划完成外部融资、系统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情形,造成公司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低于监管标准,或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若外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如融资市场紧缩、证券市场剧烈波动等可能导致公司出现金融资产无法及时通过合理价格变现来满足流动性要求。

2)应对措施

公司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进落实流动性风险管控的各项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①严格执行资金计划和资金预约制度,精细安排资金,减少和控制计划外资金变化;

②运用常态化的流动性压力测试和资金缺口分析,及时发现和识别现金流缺口、流动性指标大幅不利波动等潜在风险流动性,提前拟定和实施应对措施。通过流动性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和流动性风险应对处置能力;

③强化日间盯市、重点业务监控、流动性指标动态监控,落实流动性风险相关岗位责任,及时监控和防范流动性风险;

④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体系,及时分析并向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外部监管机构报告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

⑤积极维护并拓宽融资渠道,稳固和提升公司融资能力,持续优化公司融资结构,控制和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

⑥持续优化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效率。

(6)声誉风险

1)概况及风险表现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社会公众、媒体、自律组织、监管机构、发行人、投资者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2)应对措施

公司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根据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需求,通过制定《国元证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声誉风险应急工作流程》等,建立并落实了声誉风险相关的管控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①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了声誉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由风险监管部作为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联合董事会办公室、总裁办公室、合规法务部、稽核审计部、纪委综合室等部门在首席风险官的指导下履行声誉风险管理职责;

②优化了声誉风险处理流程,完善并逐项落实声誉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应对、报告和改进机制;③建立了工作人员声誉约束机制,防范和管理工作人员引发的声誉风险;

④将声誉风险文化纳入公司文化建设中,推进声誉风险治理文化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声誉风险管理培训,强化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

⑤建设并上线声誉风险管理系统,实施舆情监测和内部风险事件收集,进行声誉风险的评估、预警、研判和报告;

⑥运用多种媒介形式推动公司正面、客观信息的主动传播,制定声誉事件应对预案。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瑞丰高材
  • 星湖科技
  • 朗源股份
  • 蔚蓝生物
  • 百川股份
  • 湖北宜化
  • 鲁抗医药
  • 四创电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