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峰水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19 19:30:06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上峰水泥000672)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2022年,受全球通胀高企、美联储加息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放缓,而中国经济在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及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背景下,承压前行,稳中有进。

2022年水泥行业在宏观经济多重影响及需求减弱形势下景气度下行,产销量与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同比均下降;主要原材料煤炭价格在高位基础上继续上涨,能源供给也保持偏紧态势,水泥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国家各部委及各地相继出台系列文件鼓励企业落实以“节能降耗、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行动,并继续推动错峰生产和产能减量置换等举措保持供给端的严格控制和优胜劣汰。

(一)结合宏观经济数据与行业指标变化说明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公司情况与行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分析原因。

2022年,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房地产市场继续探底等多重因素冲击,水泥需求低迷且贯穿全年,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并创 11年来最低水平;主要原燃材料煤炭价格保持高位并持续上涨,行业面临近年来最大幅度调整和挑战;在量价齐跌、成本高涨形势下,全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约60%。

针对环境形势和困难局面,公司积极应对,灵活调整,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在坚定保持主业生产精细管控、高效运营的同时,“一主两翼”各项目咬紧目标,扎实落地,总体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全面提升”的良性态势。2022年度,公司主产品水泥和熟料累计销售1,932.82万吨,同比下降7.14%;实现营业收入71.35亿元,比上年下降1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9亿元,同比下降56.38%;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在2022年度因市场因素市值下跌造成浮亏,2022年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下降46.91%。全年公司总体经营情况与行业趋势基本一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影响的经营业绩略优于行业平均变动,产品毛利率及人均效率等指标继续保持行业较优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建材主业规模与效率继续保持坚韧增长,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广西都安生产线顺利投产,各基地产品单位能耗及可控成本部分继续下降,砂石骨料业务量与效益快速增长,主业毛利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低碳环保工艺技术改进与组织效率优化保障高质量发展后劲稳固坚实;产业链延伸的环保业务、光储新能源业务、智慧物流业务有序展开,供应链与生态链效率效益稳步提升,首批光伏新能源项目顺利建成并网;新经济股权投资翼聚焦光储新能源、半导体产业链优质标的稳健推进,合肥晶合申报科创板上市已顺利过会即将发行,广州粤芯项目新一轮融资致公允价值增值4,991.91万元。总体公司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稳步优化,主业高质量升级发展的同时新项目哺育壮大,新发展模式助力上峰业务持续成长。

(二)报告期内对行业或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及主要法规等变动情况及其具体影响,并说明已经或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关于严控新增,优胜劣汰、环保与能耗控制标准升级、绿色节能减排、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转型等政策。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案》要求重点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2022年 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及《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其中工作目标指出,到 2025 年,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熟料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2022年 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炼油、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不含光伏玻璃)等产能。推动水泥行业加快原燃料替代,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

2022年 7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要求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引导水泥企业通过磷石膏、钛石膏、氟石膏、矿渣、电石渣、钢渣、镁渣、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制水泥。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可燃物。以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到2025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 3%以上。

2022年 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

报告期内,公司按政策指引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政策、行业错峰生产等相关规定,制定了以“高效低耗、绿色低碳”为主线的《上峰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并进行一系列超低排放技改和提质增效技改项目,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建设,响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布局光伏新能源、加大环保投入对生产区域进行环境改善、矿区边坡采取绿化治理等,综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主要指水泥、建筑石材、石灰、石膏及相关制品、玻璃、混凝土等产品,下同),应当披露所在细分行业或主要产品区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与劣势等情况。

公司在行业中为中等规模,但公司不同体制的主要股东相对稳定地构成了独特的混合所有制机制,以及由此孕育出高效、务实、灵活与规范、坚韧、稳健相融合的独特风格文化,是长期以来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基础。在与行业龙头在各地的竞合中体现了较好的“补位”战略,在部分产能与资源集中区域则发挥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与努力,公司积累了一定的成本领先优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毛利率、人均营收等相关运营指标保持行业上市公司领先。同时,公司已在国内外多个区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一定的经营品牌基础,形成了行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布局基础。

(四)结合披露的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需求及原材料等信息,详细说明公司生产经营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征。

水泥行业发展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等紧密相关,发展规律具有周期性特点,但近年来供给侧改革、产业集中度提升及能耗环保控制等相关因素使产能供给得到有效控制,新增市场也得到严格控制,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散市场时期的大幅周期起伏,总体走向成熟市场平稳趋势。

但国内各区域市场周期特点仍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季节气候因素和生产施工环境条件因素使北方的季节性淡旺季周期相对明显,而南方除传统春节冬歇外季节性淡旺季波动逐渐平缓,总体周期性特征呈淡化趋势。

(五)主要产销模式,并列表说明不同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等经营性指标情况,并披露该等指标的同比变动情况,以及在主要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公司的水泥销售模式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同时公司正在通过自有网络平台和物流贸易供应链平台推广销售终端产品。

2022年度,公司细分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等经营性指标情况如下:

2022年公司生产熟料1,525万吨,比上年下降5.69%,实际外销熟料445万吨,外销量比上年下降18.72%,熟料销售毛利率为32.86%,比上年下降 9.74个百分点,主要是原燃料煤炭价格上涨致成本上升明显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同时西部子公司熟料销售比重上升而售价相对较低,影响整体毛利率下降。

2022年公司生产水泥1,512万吨,比上年下降2.85%,销售水泥1,487万吨,比上年下降3.00%,水泥销售毛利率为 27.60%,比上年下降 12.99个百分点,主要是原燃料价格上升致成本上升而售价同比下降,且西部子公司水泥销售比重上升,西部子公司水泥销售毛利率低于华东沿长江区域子公司;本年42.5级水泥和52.5级水泥销量上升,新增油井水泥销售。

2022年公司生产骨料1,613万吨,同比增长20.8%;销售骨料1,612万吨,同比增长20.75%;骨料销售毛利率为78.73%,基本保持稳定。

(六)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应当披露相关产品的产能、产能利用率、成品率(如适用),以及在建产能及其投资建设情况等。鼓励公司结合市场供求情况,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下一年度的产能利用率调整计划。

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水泥熟料年总产能约 1,650万吨,水泥年总产能约2,000万吨,年余热发电能力约77MW,商品混凝土年总产能约60万方,骨料年总产能约 1,800万吨,环保协同处置各类危固废年总产能约57万吨。水泥熟料的产能利用率各区域差别较大,实际运转率主要根据当地错峰生产政策随时调整。公司目前在贵州都匀、浙江诸暨和境外的乌兹别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有在建水泥产能项目,其中贵州都匀项目计划2023年上半年投入生产。

(七)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应当披露其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公司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石灰石、砂岩、工业废渣等,公司生产基地均拥有丰富的主原料石灰石资源储备,价格无大幅波动;砂岩等辅助原料部分基地有自备矿山资源,另有部分基地外购,价格一般对总成本变动影响较小;在各型号水泥产品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大量消化周边重工业产生的各种废渣、矿渣、粉煤灰等,从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价格视所在区域处理能力的变化有一定波动;主要能源为煤炭和电力,电力主要由属地供电局供应,针对煤炭采购,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同时,公司在不断优化采购管理方式,拓展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集中采购量统一谈判,降低采购成本,发挥集中效益,所需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也充分运用电子采购交易平台等渠道进行集中采购,产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的应用正在助力公司向智能化制造经营方向全面升级发展。

报告期主要原燃料煤炭出现大幅度上涨,造成公司主产品制造成本上升,公司通过节煤降耗工艺改进等降低单位产品的煤耗,同时通过拓展煤炭采购渠道,与长期合作供应商签订保供协议,灵活调整库存和结算方式等措施尽量缓解成本压力,基本保障了总体生产经营稳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水泥建材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多年来主要专注于从事水泥熟料、水泥、特种水泥、混凝土、骨料等建材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近年来,公司充分应用已有资源向相关产业延伸,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成为公司重要新业务,同时公司正在向与基础设施产业链相关的“光伏+储能”、智慧物流等业务拓展升级。

2、主要产品及用途

水泥品种主要包括 42.5级水泥、52.5级水泥和油井特种水泥等,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油井等基础设施或大型重工业设施项目,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农村市场,公司的混凝土和骨料也应用于上述各类建筑工程和建筑设施。水泥熟料是水泥的半成品,公司部分水泥熟料直接销售给水泥粉磨企业。

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的环保业务可以为各类工业企业和油田等提供危险废弃物、油污泥、固体废弃物处置服务,也可以为城市市政提供各类生活垃圾、污泥和其他危固废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综合处置服务。

公司与新能源行业专业技术领先企业合资合作开展光储新能源项目建设运维业务。主要利用新能源技术降低能耗使用,促进公司主业转型升级,向低碳节能、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公司长期持续增长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总部为投资和战略管控中心、区域为市场经营中心、各个子公司为生产成本中心的运营管控模式,实现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运营模式。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公司的水泥销售模式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同时公司正在通过自有电商平台和物流贸易供应链平台推广销售终端产品。

公司的主要原燃材料为煤炭、石灰石、砂岩等,并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公司主要原料均有充足储备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目前生产所需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也充分运用电子采购交易平台等渠道进行集中采购,产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的应用正在助力公司向智能化制造经营方向全面升级发展。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中国建材联合会认定的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百强企业,2022年度综合实力居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第88位;中国水泥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9位;中国水泥网公布的公司水泥熟料产能规模居行业第 14位,综合竞争力居行业第四位,成长竞争力居行业第二位。公司在浙江、安徽、江苏、宁夏、新疆、内蒙古、贵州、广西、江西等9个省份和境外的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拥有约50多家子公司,具备水泥熟料年产能约 1,650万吨,水泥年产能约2,000万吨,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十二条,在建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条。2006年公司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60强企业。

(二)水泥窑协同环保处置业务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固废是符合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产业升级的创新型环保产业,也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环境下企业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务实行动。公司在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企业高质量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司子公司安徽上峰杰夏环保有限公司和宁夏上峰萌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和危废填埋场等系列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可以解决周边城市污泥、垃圾和危废、固废等处置消化难题,通过对危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提升企业“碳中和”质量,在创造经济效益新增长点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公司的社会效益价值。

(三)光储新能源业务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决策,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双调整,公司通过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等可再生能源与节能低碳技术措施,提升水泥产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以各项目基地为基础,依托区位优势特点及自身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场景,与新能源行业专业技术领先企业及院校等合作开发智慧能源系统平台,培育光储新能源升级产品,力求为耗能工商业企业及园区提供清洁低碳、安全稳定、便宜高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及相应光储微网项目服务。

(四)公司业务变化

公司在专注做好水泥建材主业的同时,结合内外总体环境形势,逐渐拓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智慧物流、光伏储能等相关产业,收缩和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适度开展了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业务,但目前水泥建材主业占营业收入比重仍超过90%,全年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主业业绩驱动主要受水泥和水泥熟料产销量、销售价格及生产成本的影响。公司主业分布在华东、西北、西南三大区域,各区域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供给端受供给侧改革和行业调控政策以及错峰生产、环保等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产品价格和销量对区域市场供需变化较为敏感;公司生产成本主要受煤炭、电力价格和原材料采购成本影响较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独特机制优势

机制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公司主要股东相对稳定,控股股东专注、精细的浙商务实精神与第二、三、四股东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不同体制的严谨规范特点相融合,形成了公司高效务实+规范稳健的独特机制文化,自2013年重组上市后,公司保持了稳健发展,相关运营效率指标保持行业上市公司前列;同时公司内部控制规范透明,财务稳健,信息化程度高,公司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形成了良好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团队信心,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政策鼓励优势

2006年 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公司被列入重点支持企业。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开展项目投资、重组兼并,有关方面应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公司近年来响应号召对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领域进行股权投资的项目及“双碳”时代背景下对“光伏+储能”业务等新领域的投资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投资范围,得到了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

3、区域布局及资源积累优势

公司国内制造基地主要布局在沿长江经济带地区,拥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较大的产品需求、稳定而充足的石灰石资源保障、沿江沿海优越便捷的物流条件,成为公司业务稳固的核心基础;近年来公司在西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以及南部的贵州、广西等地展开布局,并掌握了充足优良的石灰石资源储备,为下一步增量发展打开了空间。

4、技术与经验优势

上峰水泥已有45年水泥专业化发展历史,也是国内最早投入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生产与研究的企业之一,公司工艺先进,设备精良,高效稳定,各熟料生产线均配备了余热发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掌握和具备了低碳燃烧和脱硝等环保与节能技术,多条生产线配备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多年水泥专业化管理经历,对水泥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与管理控制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近年来公司专业营运效率指标如主要产品毛利率、人均营收等保持同行业上市公司前列。

5、品牌优势

上峰水泥品牌已有40多年以上的市场传播积淀,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强调精确的工艺控制和严格的品质管理,曾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等多项称号,2009年“上峰”水泥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收入与成本

(1)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2022年3月,本公司以现金151.98万元吸收合并了浙江金步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步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系本公司的母公司——浙江上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由于合并前后合并双方均受浙江上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故本合并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日确定为2022年4月1日。本公司与浙江金步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吸收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及负债,均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

2、现金流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10.20亿元,比上年下降50%以上,主要是本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同时受市场影响主要材料成本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经营利润下降。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7.64亿元,主要支出为新项目建设投资,并购投资、新经济投资、股票投资支出等,本年并购投资和股票投资支出同比减少。

筹资活动净流出0.42亿元,主要是公司采用多种方式融资以降低融资利息,同时银行融资利息有所下降。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10.20亿元,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组成为:净利润9.59亿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5.36亿元,存货调减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39亿元,年末库存增加影响采购付款额上升,投资收益、财务费用与公允价值变动调增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67亿元,经营性应收应付调减3.66亿元,其中经营性应收票据贴现1.53亿元分类为筹资流入,其他变动调减0.37亿元。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环境形势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202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建领域产业链领先企业迎来阶段性重要机遇窗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将对本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时期能源能耗管控和加强新能源利用的政策要求将更加清晰和明确,能耗、环保、安全以及高品质化等日益更新的严格要求,对建材产业链的企业升级转型和应对效率提升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在建材产业平台期新的重要历史阶段中,行业依旧有望继续保持结构性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公司在行业中为中等规模,主业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北、西南三大区域,不同体制的主要股东相对稳定地构成了独特的混合所有制机制,以及由此孕育出高效、务实、灵活与规范、严谨、稳健相融合的独特风格文化,是长期以来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基础。在与行业龙头在各地的竞合中,公司体现了较好的“补位”战略,并且在部分集中区域发挥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与努力,公司积累了一定的成本领先优势,相关运营效率指标持续保持行业上市公司领先。同时,公司已在多个区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基础,形成了行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布局优势。

(二)总体发展规划

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是:立足建筑材料基础产业,发挥灵活高效的机制优势,充分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品牌文化与人才团队,努力创造效益,提升综合价值,实现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成为令人信赖与尊重的基建领域产业集团。

公司将继续按“一主两翼,三大区域,稳中求进,全面提升”的主轴,以“低碳化、高端化”为指引,优化资产结构配置,深耕基建产业链,创新培育成长项目,灵活补充长期投资,稳固专业竞争力,实现持续升级发展。在行动上,公司将坚守“防风险、守底线”的原则,坚强依靠条块管理策略,全面系统推进各项工作。此外,本着务实的态度,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顺应行业趋势,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增加新能源领域投资布局。具体如下:

1、专注聚焦主业,实现强链补链。

对于基建产业链制造运营主业方面,公司将充分发挥三大区域积累的基础优势,切实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和清洁生产现场管理,以“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为方向,全面改进提升,并通过对标优化和技改整合,实现生产线的效率提升;加快推进浙江诸暨、贵州都匀、吉尔吉斯等生产线项目投产;针对熟料水泥转化率缺口,继续合理布局水泥粉磨项目,适当加强下游商混和制品类项目延伸,充分利用积累资源加快提升骨料产能规模。

2、延伸精细发展,实现全面增效。

继续重点拓展基建产业链相关的环保、光伏储能新能源、物流等业务。继续深化资源综合集约利用,对其他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研发拓展,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产业综合效益。

在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方面,加快现有项目发挥产能效益,加快实施其他水泥窑协同生产线项目建设;积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积累技术创新无形资产资源,拓展产品服务类别和渠道,提升环保业务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独立品牌价值。

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方面,以各项目基地为基础,依托区位优势特点及自身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发挥合作股东及生态链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与相关高校专业团队合作开发,搭建技术及市场团队,以工商业企业低碳、高效、安全用能为目标,培育新能源技术积累及产品服务专业基础,促进公司产业绿色、低碳、高端化可持续发展。

依托集团内部物流贸易的大量需求和现有基地水运物流码头资源,充分发挥上融物流资源集中效益,以信息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物流贸易业务向智慧物流产业升级拓展。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空置,提升新能源物流比例。

3、精准有效投资,对冲周期波动。

在投资翼方面,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倡导的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技术创新领域和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的优质标的,加强与专业机构和行业领军研究部门的紧密合作,在严控预算、严控风险、严挑细选的前提下,每年以不超过5亿元的额度,继续投资半导体产业链、储能新能源、低碳环保等新经济产业的优质标的,以加强对主业周期性波动的对冲平衡,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

结合目前资本市场总体趋势,根据稳妥原则,继续适时投资资本市场中相对熟悉的行业与企业,主要选择竞争力持续较强的低风险优质标的公司,力争获取稳健的投资收益。

(三)战略保障计划

1、组织架构优化调整

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以提升经营管理绩效为核心,加强集团管控与专业职能水平,灵活建立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等协调组织;培育新业务,分类管理,设立新能源001258)、环保、物流等事业部单元;优化区域管委会与前台子公司管理架构,保持高效;改善和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技术中心、集中采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等统一协同组织的功能,提升“放、管、服”质量;完善党委办(工会群团)、纪检监察室等党建监察教育组织,提升站位,塑造风清气正的总体氛围。

以高效运行与精益管理为原则,加强专业化职能与区域化管理的协同联动,发挥区域规模集中的优势,细化区域市场计划安排,灵活调度基地间资源共享,以敏锐的市场商业意识,保证区域集中效益最大化。区域委员会负责资源配置保障和项目推进落实等区域重点工作,并着力做好所在区域相关方的公共关系协调处理,全面履行好社会责任。各基地以安全、环保、品质及清洁生产现场基本职能管理提升为重点,落实技术改造,优化人员配置,强化成本意识,确保实现公司成本最优战略。

2、投资项目建设落地

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按照投资计划,加快项目建设,做好各项资源配套,完善审批合规手续,围绕新项目投运节点目标,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资源倾斜,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安全高质量推进已有项目投产运营。

加强投资项目包括权益类项目流程管理,控制风险,加强沟通与投后管理。以开放的姿态与文化优化投资和发展模式,在总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引进各方资源,同时充分利用整合公司各项目、各产业、各单元的资源,发挥公司独有机制效率优势和整体协同效益,确保整体发展速度和质量。

3、人才建设与激励机制

灵活拓展“引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一方面继续落实“组织精简、人员精干”原则,提高组织效率和执行力,提高生产效率,为人才成长发展打开空间;另一方面善用资源、拓展渠道,不拘一格引进专业化技术领军人才,以鲶鱼效应激活人力资源效率,建立一批专业强、能战斗的团队,夯实公司发展最根本的人才基础。

针对高层、中层、基层的不同要求,采取针对性的培养选拔机制,高层重点提升统筹能力和综合素养,引进专业化人才和高素质职业经理人,丰富领军团队组成;中层重点以实战演练来提升战斗力,加强轮换流动,公开公平的进行绩效评定,坚持末位淘汰,特别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结构性优化培养,形成梯队中坚力量;加强基层员工技能培训和导师带徒机制深化,鼓励一岗多能培训,提升员工实践能力,促进效率提升,捆绑收入提升,并广泛开展沟通教育和文化宣传,提升员工信心和动力,发挥先锋模范等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改善团队结构,聚焦优势,用人所长,促进双通道职业发展晋升机制落地生效,改革考核评价与二级分配机制,结合基地实际特点,发挥绩效评价实际效用。

4、安全生产及技术创新

全面整改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设立安监委并适当补充专业化安监管理人员,强化中高层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区域和基地以安全考核为任用淘汰“一票否决”前提。子公司落实现场“跑冒滴漏”整改和全面清洁生产的精益管理要求,加强安全和环保、品质、现场、设备等基础管理工作,结合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吸收先进企业经验,以现场管理重塑为基础,结合智能化改造,降低重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建立绿色工厂示范基地,并横向对标,逐步推广,实现所有子公司的全面改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线,调整能源结构,一方面全面节能降耗,继续推行提产降耗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充分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论证,加快光伏储能、气体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创新应用水平,保障生产能耗和低碳化发展水平的行业梯队位置。

5、市场与销售

优化调整市场销售配合战略与管控模式,总部重点做好战略指导,包括制定市场总体目标计划、寻求战略布局机会与资源;掌握市场信息和形势变化,做好市场研判;设计并指导实施销售管理的管控流程考核机制;做好销售人员的培训培养,提升销售团队专业战斗能力。区域作为效益利润中心,按照总体目标计划,做好与一线基地的衔接,提升商业敏锐性和精细测算的准确性、专业性;充分发挥灵活性和高效机制,统筹区域协调,灵活调整和督导各基地销售计划,统一调配熟料内外销工作。各基地充分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保持团队的高效执行力,增强服务意识,细心做好客户维护,提高灵活应对能力,协同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6、供应与物流

充分发挥集采中心优势,扩展优化供应链渠道,为集团化降本增效打好基础。继续依靠信誉好、实力强的大企业,调整采购方式,更好服务于生产。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意识,保持集采中心与各基地紧密衔接沟通,提高库存周转效率。与技术中心紧密配合,加强水泥混合材用原材料的采购优化;进一步改进采购管理方式,拓展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发挥集中效益。

进一步整合信息流资源,深入优化华东水运方案、西北西南公铁联运方案,提升服务主业和保障供应链效率的能力,并同步做好销售流向等风控管理工作;重点加快西北资源对接,以运带贸,扎实做好西北物流方案的落地实施。用好金融贸易工具、互联网平台,打造物流管理新样本,统筹公司智慧物流工作,稳步推进物流产业业务,逐步走向外部市场。

7、财务管理

继续优化完善财务共享中心流程机制,强化财务管控。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严格做好风险管控,确保企业在战略规划预算风险目标下健康运营,在推动企业稳健高效发展情况下、保证现金流预算下的绝对生存安全。

进一步借助资本市场及金融市场工具,适度融资,保持宽松的授信额度,降低财务费用,充分利用资金集中优势,实现精准安全理财收益,提高资金收益;加强税收政策统一指导,关注宏观环境、财税政策变化,及时做好税收筹划调整。

8、党建与ESG、企业文化

完善党群工作机构与党建学习教育活动机制,在新党委领导下,全面开展新阶段党建与企业文化教育活动,以“企业发展道路方向与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指引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学习教育相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升党建活动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树立勤奋务实的作风导向、坚韧高效的拼搏精神、风清气正的风格氛围。

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按公众公司ESG综合要求及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计划,建立严谨务实的企业文化与ESG建设体系,推进内部管控水平提升,开展员工素质培训教育,落实员工关怀与互助关爱行动,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树立上峰相亲相爱一家人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周边相关利益方及社区民众的互动沟通。落实乡村振兴和救助帮扶具体行动,响应共同富裕、共荣共兴号召,继续助力各基地周边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9、低碳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升级

以上峰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为目标,分阶段推广技术创新,引入外脑,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成立技术研究机构,借鉴科技创新企业IPD创新机制流程,积累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以“碳达峰、碳中和”应用场景及转型升级紧迫性为依托,加快储能及新能源领域与本行业技术融合领域的探索研究,结合碳资产管理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升级。

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吸收现有ERP、无人值守、销售管控、云办公等各方面应用项目上积累的实践经验,配合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集采中心、电商平台及各项目智能制造部分的应用,制定公司智能化、数字化整体转型升级方案。充分运用公司产业链延伸翼及新经济投资翼领域的资源与技术,促进公司在相关技术领域人才专家团队的培养,奠定公司新旧动能转换、新产业300832)哺育的稳固基础。

10、监察及监督审计

充实强化审计监察职能,在纪检监察委员会领导下,设立专业部门,安排兼职监察委员,成立审计监察工作组,定期检查督导各基地规范管理,形成公平合理的反馈问责机制,确保公司的合规规范运营;结合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加强内控管理审计工作,坚决杜绝内部腐败,严查舞弊,明确建立并实施问责制度,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理发现的问题,追责彻底,整改提升,确保公司治理管控落实到位,保障企业健康正向安全稳健运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国联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