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环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1 20:13:0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建环能300425)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环境保护行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和国家规划层面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水环境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技术体系,形成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生产和服务能力。“十四五”时期,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相关的要求和标准也将更高,具体如下:

  (1)水环境治理

  A.加快补齐设施短板,重视资源化利用,破解污泥处置难点

  2022年1月,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关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系统规划。3月,发改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指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缺口;住建部等4部门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期间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工作做出部署安排,强调加快推进设施补短板,下定硬任务、硬目标。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到2025年,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6月,工信部等6部门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左右。7月,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到2025年,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设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B.农村生活污水市场继续发力

  2022年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对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明确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C.“双碳”战略驱动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双碳”工作时提出,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7月,《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T/CAEPI49-2022)正式实施,该标准为我国污水处理领域首个低碳团体标准,可指导污水处理厂开展碳减排核算,开展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也为管理部门评估污水处理厂的低碳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依据。11月,科技部等五部委公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了包括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内的十大重点任务,以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D.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了《年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海绵城市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明确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22年4月,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进一步明晰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和特征,指出了建设实施路径等。为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2021-2023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示范城市,由中央财政按区域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

  (2)固废处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居高不下,固废综合利用对节约和替代原生资源、有效减少碳排放等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2021年3月,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工作目标是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22年1月,工信部等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9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坚持泥水共治,实施源头治理,强化全过程管理,加大污泥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明确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绿色循环低碳转型过程中,固废处置行业发展前景向好,并且,泥水并重的治理观念将推动污泥处理需求进一步释放。

  整体而言,“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等短板弱项依然突出,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治理任务艰巨,污泥无害化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仍旧存在,环保行业技术创新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卡脖子”短板。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标准的深入推进,环保产业技术升级加快,进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周期,水环境治理和固废处置作为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有望持续发力。其中,核心技术实力强,数字化、智慧化水平高的综合方案服务商将更加凸显竞争优势。

  2、装备制造行业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1)环保装备

  现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风险、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国家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引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而优化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和技术,既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助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本要求、参照标准和评价体系。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到2025年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2022年1月,工信部等三部委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充分满足重大环境治理需求,行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具备核心技术的环保装备类公司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加快先进环保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供给质量,工信部等分别于2020年12月、2022年11月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在攻克制造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信部所发布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建环能和江苏华大均成功入选。

  为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创新,2022年11月,工信部筛选并公示2022年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其中,共有包括中建环能在内的28家污水治理企业入选。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势在必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将迎来技术进步和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发展机遇。

  (2)离心机

  中国是全球过滤分离行业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近年来,我国离心机行业处理标准也不断提升,离心机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矿产、轻工、纺织、冶金、新能源、军工等各个领域。随着精细化工、制药、新能源等行业的过滤分离需求不断上升,离心机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同时,针对高端行业和细分领域的高端离心机不断出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和处理标准都进一步升级,专用型和复合型的离心机成为各大企业研发的方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创立以来始终以提供优质的水环境服务,改善水环境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以先进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环境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公司秉承上善治水之理念,坚持研产销一体化发展。在市政、流域及村镇水环境治理,钢铁、煤炭等工业水处理,工业过程及固废处理处置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目前公司已形成以西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为核心的全国性市场布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在中国东部和西部分别建立了两个现代化环保装备制造基地,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制造体系、质控体系和供应链体系。

  公司紧跟生态文明的时代需求,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体系,在核心价值观“厚德创新、品质保障”的引导下,聚焦绿色发展,用科技服务美好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梦想!

  1、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范围

  (1)市政、流域及村镇水环境治理、工业水处理及回用

  A. 市政水处理

  针对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可能面临的出水水质、污泥处理、运营低效等问题,公司深入分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水量特征、全面系统研究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在积累了大量装备制造、工艺开发、运营管理等经验基础上,建立了可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处理要求的工艺设备包及解决方案,并形成涵盖前期设计咨询、设备供应、工程总包及运营管理的综合服务体系,致力于让污水处理厂高效、低耗、稳定运行。同时公司加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形成了以孔板格栅、磁介质混凝沉淀工艺、滤池工艺、低温污泥干化等为核心技术的产品序列,构建了精细过滤、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泥减量化等解决方案体系,可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运营增效、提标改造、污泥减量等问题。公司积累了包括麻城市麻溪河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漳州市角美污水处理厂应急扩容项目、保定市银定庄污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等项目。

  B. 流域水环境治理

  针对流域水环境问题,公司依托基于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磁介质生物反应器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平台的产品集成,结合生态修复、智慧监测、精细运营等手段综合发力,建立了从咨询设计、装备研发制造、成套设备供应、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恢复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特别针对河湖和景观水体治理,公司形成了以“活水循环、生态修复”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具有短期见效快、长久能保持的特点,近年来服务了一批“幸福河湖”,完成了江苏苏州平江街区水环境治理、浙江嘉兴南湖水质提升、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分散式水质提升、武汉机场河高品质控源截污等项目。

  C. 村镇水环境治理

  公司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中国村镇水环境的特点为出发点,以“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科学高效”为原则,经过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自主研发形成了以磁生化技术为核心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MagBR磁介质生物反应器,并建立了完整的系列化、标准化生产制造及技术服务体系,可以提供从设计咨询、设备供应、施工总包到委托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充分适应了中国村镇水处理的现状和需求。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加设备供应的方式,公司完成了江苏省江阴市农污治理一体化设备供货、江苏浦口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供应、江苏南通如东县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雄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邛崃市南宝山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等项目。

  D. 城市雨水治理

  由于很多城市管网不具备雨污分流能力,雨水会直排河道,成为城镇河流主要污染源。如果雨污混流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公司针对合流制及分流制排水管网的特点,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环节综合治理,提出了包含城市污水截蓄方案和雨污在线处理方案的“城市雨水治理解决方案”,形成了包括雨水截蓄系统、内进流非金属孔板格栅、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站等设备在内的应用产品序列,致力于有效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目前已实施了陕西西安小寨区域海绵城市PPP项目、安徽合肥南淝河初期雨水截留调蓄工程、江苏南京南河雨污净化站、广东中山白石涌渠道截流井工程等项目。

  E. 工业水处理及回用

  a.钢铁冶金废水治理

  针对传统钢铁冶金废水处理技术占地大、流程长、效率低的问题,中建环能以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为依托,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出了稀土磁盘分离净化技术、两级组合除油和磁力压榨技术,大幅度缩短了工艺流程和处理时间,快速去除废水中氧化铁皮、泥砂等杂质,除油效果明显,出水水质达到浊环水冷却和产品生产的水质要求,实现回用于生产补水。公司拥有完整的钢铁冶金浊环废水、钢铁工业总排水、托管运营、合同能源管理等整体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体系,可以为钢铁冶金废水处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积累了四川攀钢集团新钢钒热轧板厂浊环水处理、河北天铁集团1750热轧水处理、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热轧线水处理工程等项目。

  b.煤矿及煤化工废水治理

  煤炭开采、洗选及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复杂的污染物,处理难度大。中建环能根据煤矿矿井水特点开发的超磁分离井下处理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解决了超磁分离技术与矿井的匹配性问题,完全符合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要求,可直接在井下实现泥水分离,清水进水仓回用,有效节约了能源,且经分离的煤泥含水率低,可直接脱水干化,有效降低矿区污染的同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是煤炭行业三废治理技术的一大革命。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提供预处理、深度处理等方案,为矿井水处理提供设计、成套设备供应、调试、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近年来,完成了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业疏干水处理、霍州煤电集团金能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处理站工程、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盐水处理BOT等项目。

  (2)离心机及工业过程

  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华大作为工业过程分离设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自1993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过滤与分离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曾多次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于2020年成功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相继开发出了40多种系列产品,200多种机型,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新能源、食品、环保、冶金等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江苏华大从客户对分离的工艺和要求出发,提供定制化的离心机产品,从技术支持、售前咨询、产品选型、生产制造、安装指导、系统调试、软件升级、修理维护及工艺优化等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全国及北美、南美、欧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拥有超过4000个客户和1500多个细分领域的成功案例。

  (3)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A污泥减量处理

  为突破传统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瓶颈,公司自主研发制造了热泵低温干化设备和余热干化设备,综合除湿比高于行业标准,污泥减量化程度大、效率高。公司建立了“污泥干化系统、风循环系统、热回收转换系统”工作流程,实现脱水+干化+干料处理总控的智能化流水线控制。可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的中小型及大型项目。干化后的污泥可采用燃煤耦合发电、水泥厂掺烧、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多种方式综合处置,实现资源化利用。公司近年来积累了包括广东省黄浦区永和北水质净化厂市政污泥、安徽滁州来安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泥、浙江台通污泥干化处置项目、馆陶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泥、新疆水磨沟工业污泥、甘肃平凉县市政污泥等项目。

  B.其他固废、危废处置

  为践行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解决“无废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回收利用水平低、处置缺口大等突出问题,中建环能在石油、化工、医药、新能源、材料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固废处置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一般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开展了以工业废渣污泥作为替代建筑材料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燃料的“资源化”工作,同时向客户提供了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终端的“无害化”固体废物综合解决方案。在固体废物的治理领域,公司能为客户提供投融资、咨询设计、研发制造和建设运营的全方位服务。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公司投资建设了中建集团首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根据2021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本项目可处置危险废物等共计35大类,412小类,设计处置规模为10万吨/年。

  2、公司主要技术和产品

  公司形成了以“技术平台——产品线——产品”为划分的技术研发体系,建立起以混凝分离、过滤分离、生化处理、水力流体、热交换、离心分离为基础的6个技术平台,逐步拓展成以磁分离、磁沉淀、孔板格栅、磁生化、离心脱水、污泥干化等为主的9条产品线和近20大类创新产品,涵盖供水、工业生产过程、污水收集、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领域,主要最新产品介绍如下:

  (1)磁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2)RID雨水截蓄系统

  (3)MagBR磁介质生物反应器

  (4)净化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开发

  (5)SDDR污泥低温干化设备

  (6)内进流非金属孔板格栅

  (7)PLD系列高效节能智能化离心过滤成套装备

  (8)高效砂渣共除设备

  (9)高效旋流速分技术系统

  3、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

  (1)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A. 技术产品研发服务

  技术产品研发主要是指公司承接对外的环境类产品的研发服务的业务模式。

  B. 技术产品生产和销售

  技术产品生产和销售主要是指公司通过生产、销售技术产品以及相关备品备件获取利润的业务模式。

  (2)环境服务项目主要包含以下模式:

  A. 以合同环境服务为导向的运营模式

  为了实现更好的环境效果,公司根据业主的需求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并签订相应的合同环境服务合同,具体包括《设备租赁协议》和《托管运营协议》,依据合同的约定为业主提供设备租赁服务或者托管运营服务。

  B. 咨询设计服务模式

  咨询设计服务模式是指公司为业主提供环保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领域的设计咨询服务,并按照合同收取服务费的业务模式。

  C. EPC业务模式

  EPC业务模式一般是公司与业主签订相应的总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工期、合同价款及付款方式、质量标准、质保期等主要条款。根据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选择合格分包商及设备供货商并组织自产设备生产及供货,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由公司负责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及安全管理。

  D. BOT/BOO业务模式

  BOT/BOO业务模式是指公司与政府或政府授权方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按照协议要求负责水处理项目的融资、建设及运营维护,BOT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授权方,BOO的项目所有权归公司所有。

  E. PPP业务模式

  PPP业务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秉承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坚持构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市场和政策方向为先导,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的科技创新与产品应用体系。公司围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构建了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研平台和以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的4个科技支撑和联合产业化平台,拥有3000平方米的科研基地、5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以及2个工程测试基地。为了规范研发流程、加强过程管控,公司建立了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管理的跨部门组织协同流程,强调产品的快速协同开发与更新迭代能力。在知识产权方面,搭建了研发专利服务平台,加强了技术创新相关的情报分析和新产品知识产权布局。在新产品供应链优化方面,搭建供应链平台,重点关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导入。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强了国家/地方重要科研项目的参与力度,建立了技术预研及科技攻关支撑平台,依托纵向、横向课题的预研、攻关、合作,推动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出水平的提升。2022年,公司新增93项专利,其中13项发明专利。

  2、装备制造优势

  公司秉承装备制造基因,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品制造、质控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在中国东部西部分别建立了两个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合计占地约500亩。其中西部制造基地位于成都金堂,具有较强的大型装备制造组装能力,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东部制造基地位于江苏张家港,具有较强的机加工制造组装能力。公司匹配了先进且完整的生产制造机械及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制造制度,可以满足客户对不同技术产品的定制化需求。报告期,江苏华大的高性能自动化离心机生产项目陆续投产,产能提升50%,智能化水平更高,有助于丰富产品制造种类,提升公司的装备制造能力,进一步带动公司装备生产精细化,更好地实现研产销协同一体化。

  3、资质优势

  水环境服务企业所拥有的资质是公司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客户选择服务商的主要标准及要求。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具有工程咨询乙级资信证书、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甲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专项乙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市政行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工程专业乙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市政公用工程(二级)、机电工程(三级)、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建筑工程(三级)]、环保工程及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服务能力评价证书(工业废水处理一级、生活污水处理一级、有机废物处理处置二级、自动监控系统水专业二级)、中国设备维修安装企业能力一级资质、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等级确认证书[水污染治理(甲级)、生态修复(甲级)、大气污染治理(甲级)、环境在线(甲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乙级)、土壤污染治理(乙级)]等涵盖环保项目工程咨询、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设备安装及服务的相关资质。相对完善的资质为公司拓展业务提供了基础,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提供了保障。

  4、项目经验优势

  因不同水体污染源不同、污染程度不同,需处理污水量不同、处理标准不同,设备工作环境存在差异等多方因素,污水治理行业整体呈现较强的非标准化服务特点,从业企业只有具备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和成功落地案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工业过程领域,离心机产品面对的用户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其处理对象(分离物料)种类繁多,无论是从物料的理化属性,还是从工况环境来看,对具体的离心机设备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需要离心机企业具备较强的工业过程理解能力,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应用积累。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在水处理和工业过程领域都有丰富项目经验,能够适应和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具备提供多样化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项目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

  5、市场布局优势

  公司通过业务整合,构建了以西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为核心的全国性市场布局。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及细致的服务能力,与客户建立了通畅的技术沟通渠道与长期互信机制,积累了深厚的客户渠道资源与和客户信任度,在环保和离心机行业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与品牌优势。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合作交流渠道和平台,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对接渠道和协同机制,提升了商务合作的话语权,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公司聚焦装备制造与技术创新,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力以赴稳增长,深入推进精益制造,全年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继续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回顾如下:

  (1)贯彻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2022年,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报告期内,公司党委紧紧围绕“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定位,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厘清党委与其他治理层级的权责边界,切实发挥党委会把方向、董事会作决策、经理层抓落实的积极作用,充分把党委决策内嵌到了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各个方面。深入开展“六专行动”、“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将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相结合,驱动企业全面提升。

  (2)坚持“专精特新”发展战略,赋能“研产销”能力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市场与客户的需求,通过技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先后获得“四川专利二等奖”、“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新增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为满足新业务发展需要,公司积极推动研产销链条融合,依托PLM系统从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产品精益设计等多个方面加强研发过程管理和研产协同。

  (3)持续推进精益生产,不断提升制造能力

  公司利用生产协调委员会,制定精益生产推进方案,从生产计划优化、供应链优化、质量提升、现场可视化管理、生产安全提升等多个维度开展精益化提升工作。江苏华大的高性能自动化离心机生产项目陆续投产,建成PLD全链条生产线。装备公司引进自动化双工位机器人激光焊接工作站,磁盘内外圆焊接效率提升。

  (4)聚焦重点市场,拓展合作关系网

  在市场布局方面,公司关注并探索重点区域,拓展目标市场,深挖项目机会,继续抢占市场份额;以大项目、示范性项目为契机,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及美誉度;以重点合作对象为抓手,建立合作关系网络。杭州市余杭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磁介质生物反应器及运维项目获得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来安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项目获得水务行业优秀案例、邯郸市馆陶县智能产业园区新建第三污水处理厂获得市政污水治理领域优秀案例。

  (5)推进内部管理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善现金流基础管理,强化催收防欠,重点加强逾期及大额应收账款管理,根据“月度资金预算评审”、“周付款计划管控”、“现金流数据跟踪反馈”等工作来提升现金流管控能力。公司建立、健全人员管理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完成两批次授予工作,成为创业板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首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之一;公司完成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盘点及“杰青人才班”人才选拔,匹配中长期培养及发展规划,建立青年人才库,分专业、分层级建立人才梯队,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任职于公司关键核心岗位,人才梯队水平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未来发展展望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对聚焦绿色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环保产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公司成长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公司将坚定“以先进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环境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定位,秉承红色基因、汇聚蓝色力量、创新绿色发展,在中建集团“一创五强”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弘扬自身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优势,升级精益制造,优化供应链,全力开拓市场,抓实抓细公司高质量增长,通过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当好中建集团环境领域的生力军,为股东、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

  (1)坚持战略引领,强化品牌形象

  公司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坚持围绕“以先进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环境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以树立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为目标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打通研产销一体化,继续深耕区域市场、紧跟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在污泥干化、农村污水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旅游及景观湖泊水体净化、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业废水治理、离心分离等细分领域加快提高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强宣传力度优化,改进售前和售后技术支撑体系,升级环境服务商业模式,将产品技术集成与整体方案营销有机结合,用运营和推广系统化解决方案取代传统设备销售模式,彰显品牌特色,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2)做好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转化

  坚持聚焦核心技术研发,落实技术产品引领的战略,加强研发投入,完善研发激励措施,统一调配资源,培养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扩展模式。配置贯穿研产销的跨区域、跨部门资源体系,拉通产品纵向推广机制,增加科技成果产出。坚持产品化、产业化发展方向,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专利树”培育,跟进行业技术方向,关注核心技术趋势,系统性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创新业务模式,努力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专注精益生产,提高制造能力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工厂,在精益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巩固竞争优势,坚持以产品品质为导向,以东西部制造基地为载体,强化设备产品“精益化”制造体系。逐步实现产品制造从概念到工艺再到生产的精益全价值链贯通,提升交付能力和产品品质,推动装备生产智能化、精细化和可视化,从“精益车间”向“精益工厂”迈进,做好研产销各环节的平衡、统筹、协调,提高生产效率。

  (4)完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活力

  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对照“国企三年改革”任务清单,将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相结合,推进专项工作走深走实,攻坚关键难题,按照节点分解工作任务。持之以恒地强化纪律建设,坚持防微杜渐,深度优化分子公司管控模式,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协同联动,努力构建合力、高效、有序的统一整体,提高管理效率。

  (5)优化财务结构,加强资金管理

  公司将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继续优化财务结构,加强资金管控,保证资金安全及高效使用,通过对经营性现金流实行实时跟踪、监督,提升管控能力;加强项目结算管理,进一步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确保资金匹配业务发展。在充分利用好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使用好融资政策和资本市场平台以获得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支持,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现金保障。

  2、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频现等全球性问题加剧。虽然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但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发展仍面临出口动力不足,消费和投资恢复较慢,输入性通胀压力和外围市场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若宏观经济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抓住国企改革战略机遇期,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在集团“一创五强”的战略目标指引下,继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工作计划。围绕经营目标任务加速市场拓展,密切关注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技术研发及服务平台,坚定信念做领先的环境技术装备公司,当好环境领域生力军,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环保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量空间缩减明显。2022年,环保行业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承压明显,多数企业出现了业绩下滑。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环保行业将面临更高的监管和技术要求,这必将加剧行业间的竞争。若公司不能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将“以先进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环境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定位,聚焦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创造性地挖掘并不断满足顾客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将技术产品做精做透,优化研产销体系,改进精益制造,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不断赢得和创造顾客。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凝聚高素质科研人才,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和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继续保持技术先进性的风险,若公司无法保持核心研发人员的稳定性并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将导致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此,一方面,公司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加强科技和产品研发力度,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创新技术储备,为公司业务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服务。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做好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员工的保密职责。

  (4)应收账款风险

  随着公司营收规模不断增长,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逐年扩大。虽然公司欠款客户多数为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总体资信良好,但受经营波动、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企业客户和地方政府资金周转放缓,项目回款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对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经营成本和净利润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为有效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应收账款专项清收小组,全面负责应收款的清收工作;二是出台相应制度,以制度管控应收账款;三是针对各责任主体下达应收款清收目标任务,通过责任到人、责任到项目,切实落实应收账款催收;四是丰富催收措施、多手段多途径推动清收难度较大的应收账款催收。目前,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总体可控。

  (5)优秀人才流失短缺的风险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产品的持续研发,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等各个环节亟需大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人才储备的不足以及现有岗位人才的流失都有可能导致人才资源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若公司不能维持人才团队的稳定,不能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加入,则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重大风险。

  为做好管理、技术和业务等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首家探索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创业板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不断创新管理、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开展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引导资源向创新者、奋斗者、贡献者倾斜,切实激发其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长远向好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6)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风险

  公司业务涉及设备制造、组装集成、运输安装、工程施工、项目运营、售后服务等环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尽管公司配备有较完备的安全设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事故预警、处理机制,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但仍然不排除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其他因素,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保证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重点加强安全机构与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保持安全规章制度有效,形成安全管理人员台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持续强化安全培训和重点领域安全监督,深入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确保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为公司业务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正丹股份
  • 中海达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长安汽车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