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杰微纤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6 16:35:59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聚杰微纤30081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纺织服装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所处发展阶段

  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近年来,我国主要纺织产品化纤、纱、布等产量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行业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地位逐年提高。

  2022年,我国服装行业生产增速持续回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服装产量均呈现小幅负增长,降幅逐渐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增速比2021年同期下滑10.4个百分点,7月以来各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降幅持续加深,12月当月同比下降11.4%。同期,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产量232.42亿件,同比下降3.3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88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下滑11.74个百分点。从服装主要品类产量来看,2022年1-12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梭织服装产量为88.02亿件,同比下降5.15%,针织服装产量为144.4亿件,同比下降2.24%,增速分别比2021年同期下滑10.0和13.1个百分点。

  内销市场持续疲软

  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明显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9222.6亿元,同比下降7.7%,增速比2021年同期下滑21.9个百分点;12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4.2%。实体门店销售大幅下降,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12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和零售量同比分别下降14.79%和18.61%,12月当月服装零售额和零售量同比分别下降34.32%和38.80%。线上服装零售稳定增长,1-12月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5%,增速比1-11月加快0.1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放缓4.8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12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75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2021年放缓20.8个百分点;12月当月我国服装出口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0月、11月分别收窄6.7和4.3个百分点。从量价关系来看,服装出口量跌价升,价格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服装出口数量为312.16亿件,同比下降2.6%,出口平均单价4.65美元/件,同比增长10.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3.6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减少0.9%和24.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纺织产业链上,毛纺织、家纺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其他分行业利润总额均有所减少。

  尽管发展压力显著加大,骨干纺织企业仍坚持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扩大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投入,有序推动区域布局优化调整,投资实现平稳增长。2022年,我国纺织业、化纤业、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4.7%、21.4%和25.3%。

  (二)行业区域特点

  我国化纤纺织行业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从产业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形成了以江苏、浙江为主的化纤纺织产业集群聚集地区。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都具有规模较大的化纤纺丝、织造及面料印染后整理生产能力,同类产业相对集中,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三)行业竞争格局

  从世界竞争格局来看,受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化纤纺织行业产能已经完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梯度转移。在产量方面,我国继超越日本、韩国后,已跃居为第一大生产国,同时在产品品种、质量等方面,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逐年提高,以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加剧,纺织行业产业链呈现出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但与东南亚地区的纺织企业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在产业链配套、劳动力素质、产品质量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业加工国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

  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国内纺织行业市场化竞争较为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部分企业在研发创新、技术改造、环保投资、设备升级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通过引进新型生产设备,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及附加值,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及市场影响力。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超细复合纤维材料加工、应用的企业之一,在超细复合纤维织造、染整细分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工信部行业标准《超细涤锦纤维双面绒丝织物》(FZ/T43083-2016)的起草单位,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长丝织造协会颁发的“中国超细纤维面料精品生产基地”、“绿色清洁生产优秀企业”称号。

  公司在超细复合纤维面料生产过程中的开纤、染色、起绒工艺及效果,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的超细纤维功能面料、超细纤维仿皮面料等高端超细复合纤维面料,品质优异、知名度高,可媲美甚至超过日、韩等传统面料生产强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纺织服装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专注于超细复合纤维面料及制成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系国内最早从事超细复合纤维材料加工、应用的企业之一,相关团队具有20多年超细纤维面料研发、生产、染整等经验。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超细复合纤维面料及制成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超细纤维制成品、超细纤维仿皮面料、超细纤维功能面料以及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四个大类。

  1、超细纤维制成品

  该类产品已推出家纺系列、运动系列。家纺系列主要包括浴巾、浴袍、沙发套等家用纺织品;运动系列主要包括:运动巾、运动服及辅助装备。

  2、超细纤维仿皮面料

  公司生产的超细纤维仿皮面料,是根据超细复合纤维的独特性能,通过先进的织造、开纤及后整理等加工工艺,产品性能及质感达到甚至超过天然皮革的效果。产品具有透气耐用、触感柔软、色泽柔和、隔热保暖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时装、家居、汽车内饰、电子产品、鞋材等众多领域。

  3、超细纤维功能面料

  公司生产的超细纤维功能面料,利用超细复合纤维双组份功能特性,通过先进的加工工艺,使其具备吸水速干能力强、透气性好、色牢度高、手感柔软细腻、耐摩擦、不起球、不掉毛、保养维护简单的特点。该面料主要应用于超细纤维运动巾,运动辅助装备,休闲服装等。

  4、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

  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是新型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在无尘洁净领域的应用产品,公司通过自有开纤处理工艺,实现纤维制品的高密度化,所生产的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表面每平方厘米就有8万多根纤维去捕捉灰尘,具有容尘量大、耐磨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的特性。

  公司的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主要应用于LED液晶、偏光片等光学膜、镀膜光学镜头、照相机镜头、半导体、集成电路、精密元件、涂层装备的清洁、擦拭,包括各类擦拭布、擦拭纸及洁净卷轴布。

  (三)经营模式

  1、经营模式

  公司是国内最早专业研发、生产、销售超细纤维复合面料的企业之一。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销售的经营模式。公司拥有其自产面料及主要加工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的主要产品超细纤维仿皮面料、超细纤维功能面料、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均采用自主品牌销售模式。

  2、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市场化的自主采购模式,设置专职供应链部门,由供应链部负责维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原辅材料的采购以及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超细复合纤维,向国内超细复合纤维纺丝企业采购。公司建立了合格供应商的开发管理制度。

  3、生产模式

  公司具有从织造、染整、后整理及制成品加工完整的生产工艺。公司设立的生产管理中心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公司的生产运营主要采用订单驱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针对长期合作客户的常规订单,公司在对其历史订单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储备一定的安全库存,适当保持一定数量的产品;针对仍在前期开发阶段的新客户的小批量试制订单,公司根据其订单的数量、性能参数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及时组织试制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产品超细纤维仿皮面料、超细纤维功能面料、超细纤维无尘洁净制品均采用自主品牌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为直销模式,主要客户为国外客户。公司通过参加国内外著名展会,客户推荐、口碑营销、网络推广等方式开拓客户。传统产品,目前已经与国际著名品牌迪卡侬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进入C&A、H&M、IKEA等世界知名服装、家居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公司新产品含浸面料已经进入全球知名品牌手机供应链体系并形成了销售,同时也已进入国内多家汽车制造商供应体系并开始试用。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行业先发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超细复合纤维材料加工、应用的企业之一,主要团队专注超细纤维面料生产二十余年,已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公司具有从织造、染整、后整理及制成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生产工艺,在设备、技术、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技术工艺优势

  开纤工艺是生产超细复合纤维产品的核心工艺,能否做到开纤充分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品质。公司制定有严苛的生产标准,同时,通过对多年来积累的生产数据分析应用,制定了科学的工艺参数,使得超细纤维在化学开纤过程中充分剥离,确保开纤率在99%以上,从而保证了公司的面料品质位居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公司掌握了控制产品色牢度稳定性的关键核心技术。超细复合纤维产品色牢度不稳定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公司从超细复合纤维进入国内开始,就开始自主研发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工艺,保证了该产品色牢度始终保持比较好的水平,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生产超细纤维产品色牢度水平最好的企业之一。

  再次,后整理起绒是超细纤维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工序,起绒的好坏决定了产品的仿真度、舒适度、蓬松度等多项指标。公司拥有目前国内完整的全套起绒装备,经过多年反复的工艺实践总结出独特的起绒方法,生产的仿麂皮产品与真正的麂皮产品相似度很高,打破了该类高端超细纤维产品被日韩企业垄断的市场格局。

  (三)服务全球客户的经验与能力优势

  公司第一大客户迪卡侬集团是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零售商,自2011年至今,公司与迪卡侬合作已超过10年,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客户之一。公司在迪卡侬的供应商体系中处于关键供应商地位,是迪卡侬超细纤维产品的全球主要供应商。国际知名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具有一套严格的资质认定标准,不仅对供应商生产规模、生产流程、品质管理、研发设计、全球业务支持和售后服务能力等有明确要求,同时对其劳工保护、生产安全、环保措施等亦有严格标准,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因认证流程复杂、认证成本较高,故一经认证合格,客户忠诚度较高。公司成功通过了迪卡侬、C&A、H&M、IKEA等世界知名品牌公司的认证,并与该等优质品牌客户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服务全球客户的经验和能力优势。

  (四)团队优势

  公司的主要管理团队保持稳定,专业性较强。主要管理人员均长期从事本行业,对行业认识较深刻。公司的主要营销团队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营销经验,熟悉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并与优质全球品牌客户保持有效沟通合作。

  (五)全生产流程优势

  相比国内同种产品生产企业,公司具有更为健全的全生产流程优势。公司拥有完整配套的专门针对生产超细纤维产品的前后道生产设备,充足的人才、技术储备贯穿于织造、前处理、染色、后整理、检查、缝制等全套生产工艺流程。由此,公司在产品品质把控、成本控制、技术完整性方面较其他同行业企业更具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能源价格上涨、地缘政治冲突以及通胀高企等不稳定性因素导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不断增加,纺织服装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收到较大的抑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增速比2021年同期下滑10.4个百分点。

  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公司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砥砺前行,一方面坚定地执行董事会制定的经营战略,稳健经营。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以汽车、电子面料为新应用场景的产品市场,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公司产品应用多元化的战略转型。

  (一)、报告期内公司的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02%;营业利润3,924.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3.21%;利润总额3,624.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2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75.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85%。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情况

  1、持续提升经营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拓展核心技术的应用领域,推进在研工作的商业化应用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的升级。提升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精益化生产管理,保证公司持续的成本控制优势。

  2、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完善人力资源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提升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在研发、采购、生产、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精工细作,推进公司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时,加强了人才梯队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通过对员工开展相适应的专业化培训,使员工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此外,完善现行的绩效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KPI考核体系,激发公司全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公司的人才储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速推进产品多元化应用的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多元化应用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并在原有的市场策略上进行优化调整。公司坚持走高端市场路线,适当关注中端市场份额,维持现有对海外市场市场的销售占比,进一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模式,扩大对其他国际知名品牌的销售比例,减少单一客户市场集中度,同时注重培育本土市场,拓展国内潜在客户,巩固公司在超细纤维面料市场的地位。

  为了实现产品多元化应用的战略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含浸面料的研发投入,同时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设立上海、深圳办事处,全力推进汽车、电子用含浸面料的推广销售工作。截至报告期末,产品已对接到相关主机厂、采购商,并实现销售。

  4、加强研发力度

  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工艺、技术的研发投入,重点加强对含浸面料等战略新兴产品的扶持力度,持续提升产品的耐用性、色牢度以及舒适度。同时,结合多年超细纤维面料产品生产的经验及对产品工艺的把握,提升生产线智能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开发高性价比的材料,研究超细纤维面料在工业领域、制造领域的应用。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的相关内容。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立足于深耕超细纤维面料产业细分市场,坚持“注重质量管理、强化研发创新、对标国际领先、把握时尚潮流”的竞争策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未来将紧跟超细纤维面料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着力提升研发技术实力,加强汽车、电子用面料的研发及市场开拓力度,加速推进公司产品多元化应用的战略转型,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超细纤维面料生产企业。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

  公司向全球著名的运动零售品大型连锁超市迪卡侬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尽管公司与主要客户迪卡侬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发生变化,或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将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业务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针对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公司在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加大新品的研发力度,同时加大国内销售力度,多方向,多角度的实现产品品类,实现公司业务的稳健发展。

  2、财务风险

  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物价上涨,未来公司员工工资水平很可能持续提高,进而推动营业成本的上升。随着国际油价的高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直接影响产品销量以及净利润率。

  公司及子公司聚杰无尘属于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如公司未来在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到期后,不能被持续认定,或国家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则所得税费用将会上升,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财务风险,公司将加强技术革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制约;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确保后续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顺利通过。

  3、技术泄密及人员流失风险

  技术人员与工艺技术关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技术人员包括公司的工程师及从事一线生产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并掌握关键技术的技术骨干。虽然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吸引和稳定技术人员的措施,包括建立完善薪酬福利体系、提供多元化福利计划、增加培训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企业文化氛围等,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技术人员不流失。若同行业企业采取更为主动的人才竞争策略,同时公司不能有效控制技术人员的流失并积极培养新的技术力量,公司将面临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受阻的风险,增加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难度。

  工艺技术包括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主要是在生产实践中公司积累沉淀的各种生产经验与工艺配方,如精炼、开纤、染色、定型、拉毛等工艺流程的液碱浓度、液温、工作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工艺保温时间等。目前,公司对部分核心技术采取了极为严密的保密措施,并严格执行;对关键生产环节实行工序隔离,各类产品的核心配方构成仅由数名核心技术人员掌握,并与之签订《保密协议》,将核心技术失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考虑到公司部分技术特别是工艺操作方法难以通过专利保护,依赖于公司的保密机制来保护,若公司保密机制未能有效运作,或保密措施未得到严格执行,公司仍将面临技术失密的风险。

  针对技术泄密及人员流失风险,公司加强技术泄密的风险管控,确保公司技术得到保护;公司同时还为员工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福利保障待遇,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实现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4、环保风险

  公司在多个生产环节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尽管公司针对生产厂区及生产设备都采取了处理措施,已建立一整套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综合回收利用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目前已实现生产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达标排放,倘若出现处理不当或设备故障时,仍面临着环保污染问题。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厂区周边为后建社区,公司面临较大的环境保护压力。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我国政府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环太湖流域可能在未来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若公司不能及时对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能力,满足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环保要求,或者公司环保设施未能有效运作,将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环保风险,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相关设备有专人值守,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响应,将事故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加强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物的循环再利用,提高相关原料的利用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从源头杜绝污染事件的发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万丰奥威
  • 南京聚隆
  • 中衡设计
  • 海特高新
  • 四川九洲
  • 奥维通信
  • 川大智胜
  • 常山药业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