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客车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7 20:06: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亚星客车600213)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围绕国内国外双循环做工作,力争稳住基本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做好降本增效工作,全力实现公司的稳健经营。

  (一)管理方面

  完成两化融合贯标复审及商旅平台、LTC系统、OA办公系统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导入端到端制度流程管理方法,开展端到端流程梳理贯通工作,提升流程效率运行效率,强化制度执行有效性;贯彻“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核心价值观,建立内外部客户评价机制,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营销方面

  坚决执行业务员末位淘汰制度,成熟人才充实营销队伍;同时向重点领域、重点战略客户进行资源倾斜,强化风险控制。

  业务员全体由坐销变行销,深入市场一线,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集团内资源协同,提高渠道开发效率。

  基于市场的详细调研,对2023年海外产品进行规划,梳理重点,根据实际需求修订主推配置,推动海外产品聚焦,市场聚焦,内部产品优化,降本等工作。

  海外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营:针对业务人员海外出差,汇报工作不方便等情况,开发了海外营销公司专用的CRM系统,系统中除业务人员每日的工作日志外,还可以对意向订单的情况进行跟踪,分解到节点,便于公司掌握订单的情况。

  订单跟踪系统:完成在制订单跟踪系统并投入使用,分解在制订单的各个关键环节,有专人跟踪,提升开票信息预测准确度。

  (三)生产及质量管理方面

  公司安全生产各级的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了省“安全生产二级标准化企业”达标考评,获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认可,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通过工艺持续优化,加大工装设备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各项质量指标持续提升。

  (四)财务方面

  加强财务管控,多种融资手段综合运用,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出口退税等工作,保证公司运营所需的资金。

  (五)技术方面

  2022年亚星客车完成8.5米、10.5米及12m低入口燃料电池公交车迭代研发,其中8.5米(JS6859GHFCEV)产品采用了亚星客车最新研发的燃料电池顶置及热管理集成技术,解决了8.5米及以下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无法实现低入口的行业难题,是国内首批发布的燃料电池低入口城市客车,填补了市场空白,深受行业用户的关注。

  在产品经济性提升方面,亚星客车采用行业先进的模糊控制算法,在提升燃料电池发电效率的同时减少电流充放及传输损耗,结合亚星客车先进的轻量化设计技术,产品经济性等关键指标已实现行业领先。在产品适应性提升方面,对产品低温启动及关机吹扫等程序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产品已实现高温高寒高原全适应,实现产品全域场景应用。

  2022年公司牵头的扬州市科技计划产业前瞻项目《基于网联驱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寻优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获得立项。

  公司牵头的扬州市邗江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项目《智能驾驶客车线控底盘技术开发与应用》顺利结项。

  公司车联网卡实名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保障用户权益,维护网络安全。

  (六)降本方面

  克服外部芯片荒、原材料持续上涨等不利因素,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足额保证了生产的物料需求。

  提前策划,联合供应商协同建立长周期物料储备机制,有效解决了长周期及瓶颈物料的供货难问题。

  积极参与集团集中采购,并通过拓展供货资源、调整供货份额、资金撬动等方式实现了采购资源整合利用及采购成本的优化降低。

  联合质量管理部和技术研究院,通过质量约谈、质量考核、联合攻关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关键和重要外购部件的产品质量。

  (七)党建方面

  2022年,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组织广大党员收看党的二十大盛况、下发学习书籍、邀请党校专家上专题党课,推动二十大精神进部门、入科室、到工位。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推动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围绕生产经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组织各党支部开展党建特色品牌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第九届“亚星杯”书画摄影作品征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党史朗诵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的党史学习热情;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比武竞赛,持续传播集团优秀文化,促进核心价值观、效率文化、激情文化落地。

  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填写《个人廉洁档案申报表》,组织党员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广大党员干部自我警醒、自我完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核心价值观,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调整过程质量监督模式、严把质量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控订单质态,切实推动WOS在公司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行业运行层面

  据中国客车信息统计网数据,2022年,受大环境影响,客车市场继续下滑。全年行业6米以上客车共计销售92256辆,同比下降5.0%。

  2022年是过去10年来客车行业销量的“最低谷”,据中国客车信息统计网数据,2013-2022年,客车行业年均销量在16万辆左右,而2022年全年销量仅9.2万辆,不到2016年高峰期21.7万辆的一半。

  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公交客车销售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22.6%,主要是受年底新能源客车购置补贴退出叠加2021年同期公交采购基数较低影响;公路客车方面,由于受2021年国六排放切换提前消费影响,以柴油动力为主的公路车市场2022年全年仅销售2.5万辆,销量同比减少35.7%。

  出口方面,受益于部分国家、地区的刚性需求增加影响,2022年大中型客车出口2.1万辆,同比增长24.1%,复苏迹象较为明显。

  (二)行业政策层面

  1.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业化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一、保持技术指标体系稳定,坚持平缓补贴退坡力度,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二、明确政策终止日期,做好政策收尾工作,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

  2.2022年3月23日,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3.2022年3月28日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规范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管理,促进国家公交都市提质扩面,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自2011年起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以来,先后确定北京等87个城市为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已有33个城市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规范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管理,促进国家公交都市提质扩面,交通运输部制定了《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对验收合格的创建城市,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称号。示范城市按照有关要求,享受专项奖励政策,用于示范城市巩固提升创建成效。对未经验收合格的创建城市,不享受相关专项奖励政策。

  4.2022年9月26日,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为客车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范围覆盖从5-18米各型客车,主要用于公路、公交、旅游、团体、新能源客车和校车等市场。

  公司产品销售面向国内外市场,海外市场是重点突破对象。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主要通过订单模式提供标准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主要因素有行业总体需求、产品销量、订单质态、产品竞争力、市场竞争度、市场占有率、公司运营能力以及成本管控能力等。

  伴随人均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出行方式逐步改变,消费升级带来出行方式向更快、更舒适方向发展。国内共享单车、网约车和人们工作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同时,中国轨道交通投资提速,城市/城际轨道交通,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公交需求减少。另一方面,随着高铁、飞机、房车、私家车等快速发展,公路客运受到挤压。

  新能源客车成为近几年来客车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从2017年开始,基于引导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纾解财政支出压力等因素,新能源补贴开始逐步退坡,随着补贴的退出,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能力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强劲,先后获批江苏省新能源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智能网联客车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五星上云企业等资质,同时与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共建了“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创新与实践的基地”。

  目前有研发人员240人,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占汽车研究院总人数的34%以上,他们不仅掌握国内一流的开发技术,同时具有长期的客车设计经验。

  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授权专利75项,软件著作权9件。其中2022年获得授权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项。

  公司一直保持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高校包括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大学等。通过高校的技术移植,有效的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产品质量

  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ISO3834焊接质量体系认证。

  建立了各层级的PPM质量指标管理及考核体系;对批量及重点订单进行过程质量策划,针对出现过的问题及新结构、新配置制订控制计划,设计风险识别、制订方案,工艺过程管控,质量验证评价。

  建立了更加严苛的车辆出厂检测。亚星客车自有的“试验场”,所生产的客车出厂前均进行各种路况的严格检测,减少故障率,提高产品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亚星客车始终坚持“不把市场当试验场,要把试验场当市场”,做好每一辆车出厂前最严苛的检测。

  (三)生产工艺水平

  进一步优化了电泳工艺,增加辅助阳极,电泳防腐内外无死角:车身及车架内板、外板,型材内腔防腐无死角,增强底盘、骨架耐久度,增强安全性与耐用性。整车防腐达到8-10年不生,内腔部分电泳工艺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底盘工艺优化,增加了螺栓智能数控拧紧设备,轮胎、车桥、悬架等关键部件的螺栓紧固过程一致好、精度高,螺栓使用寿命长,大大提升底盘关键总成的可靠性和行驶安全性。

  (四)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加大海内外售后服务网点的布局力度,海内外建有500多家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点。拥有“CTEAS100”售后服务十二星级认证证书,亚星客车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网络的布局基本合理。服务网络的建设也由从前的布局、规划建设阶段进入优化管理阶段。

  (五)信息化建设

  ERP升级项目实现多个流程优化改造,CRM系统、EIP系统、售后系统全面优化升级。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1亿元,同比上升53.34%;由于行业价格竞争更加激烈,订单质态不佳,全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96亿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预计未来制约客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诸如高铁、私家车、共享出行等多元化交通方式的发展对客车的长期影响仍然持续。

  经过连续多年下滑,2022年客车行业基本见底。预计客车行业需求将触底缓速回升。我们预计2025年行业销量能达到12万辆左右。主要依据:一是随着大环境好转,市场需求复苏;二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替换周期,新车购置需求将陆续释放;三是海外新能源客车需求增长,中国客车占有性价比优势,海外市场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2023年,氢燃料电池客车可能将迎来继续发展的机会,其发展得到国家、地方层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氢燃料电池客车具有长续航、加氢快的优势,更接近传统汽柴油车的使用习惯,利于市场推广。

  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潮流和趋势,新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传统的产业生态,电动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自动驾驶在各中心城市开始进入道路的试测阶段,未来将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效率。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大众交通600611)生活”为使命,专注于发展客车主业,励志做强、做大、做优客车与底盘业务,通过战略聚焦、营销与产品双轮驱动及降本增效等三大方面为战略着力点,争取将亚星客车打造成为“以全球化视野,提供客户满意的客运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绿色客车供应商。

  未来,公司将力争通过自身业务的良性循环,实现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的持续稳步提升,为客户、股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价值。

  (三)经营计划

  公司2021年度报告中披露的2022年收入计划为21亿元,本年度未完成该目标。

  2023年公司的收入计划为17.4亿元。

  需投资者特别注意的是,公司收入计划为公司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并不构成对公司业绩的承诺,请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替代产品增多且出行方式选择多样。继续受高铁、轨道交通、飞机等其他运输方式增长的影响,市场需求存在进一步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新能源客车补贴取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公司获取优质订单资源能力不强,产品盈利能力降低。

  3.财务指标较差。累积亏损较大,资产负债率高,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现金流压力大。

  4.产品线分散,不够聚焦,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成本提高,盈利降低。

  5.持续优质的供应商仍然不足。关键零部件议价能力弱,对供货时间的控制力度不够。

  6.人才体制搭建工作不足。从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再到用好人才的机制体制仍然需要完善。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国联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