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8 18:12:08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医药600056)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在国内经济形势尚未得到完全恢复、国际市场持续萎缩、医药行业整体承压的大环境下,中国医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砥砺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实施,以提高质量效益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细化改革发展举措、主动推进转型创新,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在释放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开辟新境界方面实现了突破。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93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长13.70%。

  其中,国际贸易板块进口医药贸易业务同比增长,2022年实现收入87.66亿元,同比增长4.32%,实现营业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10.51%;医药商业板块加大终端客户和产品品种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医疗物资保障业务,2022年实现收入273.93亿元,同比增长10.60%,实现营业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203.15%;医药工业板块受带量采购、燃料动力等成本费用增长因素的影响,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8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营业利润同比降幅较大,出现亏损。

  2022年,中国医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的格局依然牢固,进的动能在不断积蓄,公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业务整体运行稳定,发展质量逐步改善。把稳增长、稳预期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任务不动摇,高效统筹经营发展,把提质增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形势研判和企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分析,较好稳住了公司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局。

  一是抢抓市场机遇,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跟踪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优化经营策略,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二是深挖内部潜力,降本增效成效明显。深入实施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强精益管理,大力开源节流,压减一般性管理费用和非生产性开支。三是去库存清应收,“两金”压控持续改善。结合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压实责任、重点督导,逐月跟踪子企业“两金”压控工作。四是加强开放合作,协同赋能成果丰硕。以开放协作姿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稳步提升企业行业影响力,拓展国内市场合作空间,推动项目落地和资源整合,合作成效持续巩固,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二)主责主业更为坚实,发展根基不断壮大。公司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成为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医药及医疗器械综合服务商”的企业愿景,紧紧围绕公司战略体系,以服务健康中国、贸易强国、“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推动主业实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不断优化提升。

  一是国际贸易业务持续夯实。国际贸易业务统筹规划海外网络布局,有策略地开拓全球市场,打通多个渠道并开发多个合作机会,拉美、非洲、中亚等重点区域市场达成十余个独家合作业务。持续滚动开发南美洲等海外集成项目,拓宽合作范围,拓展新项目合作落地;向海外重点市场有节奏地“走出去”,在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取得项目开发积极进展,在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实现业务拓展,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实现业务合作滚动开发落地;推进海外营销本地化“走进去”,新成立了墨西哥子公司,并于当年投入运营实现盈利;深入推进海外营销业务,与国内供应商绑定合作,持续推进海外产品注册;持续开展医药医疗健康产品的引进,实现新品引入落地销售。

  二是医药商业业务快速增长。医药商业业务通过加大新品种开发力度,积极抢抓上游资源,持续开发终端客户,全年新增品种超万余个,新开发供应商2700余家,新增终端客户1800余户,新增大项目合作十余个,持续推进SPD项目落地,商业区域覆盖率、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医药工业业务逐步改善。其中化药业务着力加强市场营销,线上渠道实现破局,创新销售模式初显成效;着力加强品种建设,药品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全年获批21个品种,完成注册申报17个品种;着力降本增效,部分主要制剂产品的生产采购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中药业务狠抓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提升,传统中药贸易业务受益于国内外市场业务开拓成效,同比增幅显著。

  四是医疗器械业务加速培育。公司深耕传统业务,加大新业务开发,积极开拓合作上游医疗器械供应商,经营的医疗器械品类丰富齐全,国内外知名厂家的重点产品授权区域不断增加,合作上游医疗器械供应商超过2000家,全年经营医疗器械品种近20,000种;同时,公司积极顺应国产化趋势,加强国产IVD产品代理和医疗器械物流分销,提供IVD一站式解决方案;抢抓医疗大设备项目机遇,中标多个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项目;推进产业链延伸进展加速,推进医疗设备本土智研创新和本土制造项目。

  (三)资本布局更趋完善,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公司坚持以股权为纽带,积极发挥上市公司资本经营功能,推动内外部资源加速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支持实体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实体和资本协调发展的局面。

  一是投资布局稳步推进。深入推进“点强网通”战略,2022年通过全资新设、合资新设等方式加快空白区域开拓,在上海、贵州、河南、吉林、江苏等地新增投资项目,网络渠道布局不断完善。

  二是资产处置提速加码。坚持有进有退,深入开展压减法人、瘦身健体、处僵治困工作,加快盘活处置“两非”“两资”,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三是融资手段逐步优化。积极探索和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相关创新开拓工作取得进展;统筹完成外部银行融资,有效控制融资成本。

  (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公司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品种建设,拓展外部合作,夯实科技基础管理,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制度建设,编制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等科技管理制度和整合方案,持续优化创新体系,聚合研发能力;实施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驻马店“中国药谷”建设,打造中国医药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成立天方药物研究院,推动先进技术在现有产品、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进一步发挥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

  二是加强产品管线建设。围绕“创新药和仿制药开发、一致性评价、原料药开发等维度,加强对研发项目的跟踪、监督和实施。2022年公司重点创新药品种稳步推进临床,仿制药获批8个品种,一致性评价获批8个品种,原料药获批5个品种。

  三是有效拓展外部项目。加强新品种引进合作,围绕心脑血管、代谢类、抗感染等领域开展布局,梳理筛选国内外多个项目;与国内企业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不断提高研发能力水平。

  四是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合资设立通药数科公司,打造中国医药数字化赋能平台,推动公司核心业务和管控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推进办公系统平台在公司体系部署实施;加快推进“通财云”系统上线部署。

  (五)管理基础不断加强,管控效能持续提高。公司深入开展对标管理和精益管理,进一步优化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升专业水平,持续推进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对标管理有效应用。营造鲜明对标文化,坚持事事可对标、人人可对标,自上而下开展对标管理提升工作,以对标理念武装头脑、以对标工具找准定位、以对标方法实施改进,加速管理提升和提质增效。2022年公司各级建立标杆项目20余个,实现二级子企业标杆项目全覆盖;建立标杆管理线上培训资源集,编纂经营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将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提炼总结、复制推广。

  二是内控体系优化升级。规范公司内控工作,完善内控体系,发布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修订版,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安全质量管理更为坚实。以“两个规划,六个方案”为统筹引领,以“贯彻落实、体系建设、监督追责”为主线,有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收官,落实污染防治成效初显,系统组织质量管理提升取得阶段进展,安全环保质量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医药行业经受了的内外部严峻考验,国内经济形势尚未得到完全恢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医药行业整体承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11.4亿元,比2021年下降1.6%;利润总额4,288.7亿元,比2021年下降31.8%;出口交货值为2,588.1亿元,比2021年下降25.1%,医药制造业相关经济指标相较2021年的高速增长有所回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经历了医药生态变革的洗礼后,医药制造业依然保持了总量增长的韧劲,2019至2022年营收三年复合增长率6.8%,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11.2%,主要来自医械与疫苗类板块收益带来的业绩高速跃升,化药板块整体业绩承压。

  随着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政策落地,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危与机同生并存。2022年前3季度,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中有升,与上半年相比增速略有加快。1-3季度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03亿元(不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6.35%,增速同比放慢5.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4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4.37%,增速同比放慢0.86个百分点,行业继续呈现经营微利化趋势。医院终端需求下降,叠加集采降价的因素,2022年医院终端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8%。药品流通企业持续加压奋进,预计到年末药品流通行业市场销售规模、行业集中度、零售连锁率将有所增长。

  2022年,受国外采购需求下降影响,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2,208亿美元,同比下降7.09%;其中出口1,295亿美元,同比下降13.7%;进口912亿美元,同比增长4.2%。西药类回归出口第一大产品,剔除医药医疗物资类出口产品下降因素,2022年我国医药健康类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46%,进出口总额增长5.43%,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情况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保存量、拓增量、寻变量、提质量”,加快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挥协同优势,以医药及医疗器械商业为引擎,以医药工业为支撑的贸、工、技、服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不断建立和巩固。

  国际贸易业务:作为专业化的国际医药健康领域集成化服务商,经营产品涵盖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敷料耗材、中药材、健康食品等,并坚持向仓储、物流分销、技术服务等增值环节不断延伸。致力于构建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国际营销体系,包括立足药品、医疗与健康产品的国际化集成服务商与平台服务商、大型医疗器械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医药商业业务:公司积极推动商业区域网络扩张,已形成以北京、广东、江西、河南、河北、湖北、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甘肃为重点的覆盖全国的配送、分销一体化营销网络体系,在北京、广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建有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公司不断丰富经营资质,具备以上各重点省市医疗机构招标配送资质、社区新农合配送经营资质、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资质、中药饮片经营资质等各类主要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经营资质。通过不断丰富经营品种,产品类别涵盖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诊断药品及试剂、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特医产品、医美产品、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配方颗粒、生物制剂、营养保健品等。公司按照国家新版GSP相关要求经营,主要的经营模式包括医院纯销、商业分销、医药代理、药房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业务等,并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医药商业业务模式。

  医疗器械业务:公司紧跟行业改革步伐,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业务布局,持续延伸服务链条,加大器械业务开发,经营业态多元、经营品类丰富、经营资质齐全、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务模式涉及进出口贸易、直销、分销、配送、SPD、零售等,涵盖医疗器械流通全业态。经营品类涉及医疗及康复设备、耗材、IVD等,经营医疗器械品种众多,与上游医疗器械供应商均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拥有植介入耗材、普通耗材、诊断试剂全项、大型医疗设备(含放射类和核放射类)、化学危险品等医疗器械全品类经营资质,拥有ISO9000、ISO9001、ISO13485、ISO15189等医疗器械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医药工业业务:公司工业体系产品涵盖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医药细分行业,拥有国内领先的化学原料药、特色化学药、现代中药生产平台。在化药方面,原料药聚焦发酵类品种和特色原料药,制剂聚焦抗感染类及心脑血管类等领域,公司按照国家新版GMP要求组织生产,严格把控药品质量,经营范围包括新药研发、原料药生产与销售以及制剂生产与销售等,主要销售模式有精细化招商及推广等,并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在中药方面,着力培育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药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和可追溯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吉林、内蒙、宁夏、四川、新疆、甘肃、广西等地通过自建和合作共建的模式,建立了人参、甘草、麻黄、大黄、黄芪、甜茶叶、小茴香等多种药材种植基地,业务产品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等品类。

  公司不断推动业务协同发展,积极向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延伸。工商协同方面,将工业自产品种有机融入公司商业渠道,并通过不断加强商业公司推广、精细化招商、物流配送及市场服务等能力建设,深入推动业务协同;工贸协同方面,积极发挥国际贸易板块国际市场窗口优势,引进境外的新品种、新技术,助力工业产品走出去;商贸协同方面,将进口代理品种纳入自有商业渠道,搭建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网络。

  (二)公司市场地位

  中国医药-重庆医药联合体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药品流通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中位列第5位;

  公司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企业TOP50”中位列第6位;

  公司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中位列第83位;

  公司在米内网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位列第50位;

  公司在2021年联合国机构医疗类采购中国企业排名第七;

  公司在中国董事局网和中国数据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22第八届中国最具影响力医药企业百强榜”上荣获第二名;

  公司荣获中物联颁发的2020-2021年度医药供应链“金质奖”十佳供应链企业。

  公司在2022年第十二届上市公司口碑榜中荣获“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奖项。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化优势

  作为一家医药国际贸易业务积淀深厚的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公司在国际医药贸易的多年耕耘中,积累了行业内优于其他企业的国际化特色。一是具备优秀的医药国际贸易能力;二是拥有高素质的医药国际贸易专业团队;三是积聚了良好的国际医药贸易资源;四是承担国家储备药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药医疗物资保障工作。

  中国医药国际贸易体系作为产品及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集成服务商,协同公司国内工商体系,把国际化元素融入和延伸至公司全产业链业务组合中,随着国外政府采购项目的开发和跟进,公司向国际水准看齐,培育医疗服务体系,并带动上游工商业务群协同发展,集合资本与专业资源,提升实力,拓展增值空间。

  (二)产业基础优势

  在自身医药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公司既集聚了较丰富的医药产业基础,经营范围基本涵盖了主要的医药细分行业,涉足较为全面的产品门类,拥有较强的医药行业项目集成能力,也积累了医药行业产业整合能力。

  一是公司形成了医药国际贸易、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药工业多业务组合格局,储备了药械多领域组合发展的机会资源;

  二是积聚了行业整合发展的专业团队,积累了行业并购整合的经验,形成了较强的专业能力,基本具备了构筑医药产业生态链条的基础能力;

  三是公司工业企业具有产能优势、制剂生产线齐全,具有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具有发展特色发酵原料药以及合成原料药的基础优势;

  四是公司拥有较为丰富的市场网络营销渠道及物流配送网络,后续将全面加速推进空白省市网点建设,同时配合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拓展重点市、县级基层市场,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和行业影响力。

  (三)管理与人才优势

  公司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内部管理决策机制。公司高管团队具有丰富的医药行业管理经验,对宏观经济形势、医药行业政策及市场有深入理解与判断,对行业变化能够做出敏锐有效的反映。公司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业务运营、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运营规范、协同高效的经营特色和管理基础。公司聚集和培育了一批具有丰富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包括具备丰富业务能力的业务人才与具备优秀领导能力的管理人员。

  (四)品牌优势

  中国医药作为央企控股的医药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国家建设、对外交往和应急保障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在国家医药产品进出口、医疗设备引进、对外援助、灾情救援保障和应急储备保障体系中多次受到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或首脑及国家的表彰,行业地位积累深厚,得到合作伙伴的赞许与信赖,形成了较强的行业地位影响力和品牌优势。

  (五)医药医疗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作为国资委指定的可承接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央企之一,已经发展成为床位数量领先、网络覆盖全、全产业链特征明显的央企医疗集团。中国医药作为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唯一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平台,将充分依托医药医疗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断丰富商业模式,强化业务协同、区域协同、资源协同,提供医药及医疗器械一站式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综合服务。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战略引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拓延主业深度,加大网络布局力度,抢抓市场机遇,探索创新业务模式,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本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93亿元,同比增长3.75%;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长13.7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显著放缓,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外贸发展环境极其严峻。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医药外贸领域将同样受到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迎来全球多国本地化生产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整体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秩序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积极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从行业发展来看,医疗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医院收入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进而带动医药零售业务的增长和大健康产业的繁荣。但同时,随着集采的提速扩面,2023年国家将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扩大地方集采覆盖品种,国家与省级集采品数有望达到450个。随着国家和省级集采范围的扩大,大部分医药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国家进一步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从需求引导制药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竞争能力,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随着双通道、网售处方药、处方外流等政策的发展推动,传统药品销售三大终端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同时,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监管办法,医药行业生态链从研发、生产到销售、质保等环节将迎来更加规范、透明的行业监管。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2年,是中国医药持续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的攻坚之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的关键之年;是进一步释放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开辟新境界的突破之年。

  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坚定不移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积极践行“以科技进步和品质服务引领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进一步明确了把公司“建设成为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医药及医疗器械综合服务商”的企业愿景,聚焦国际贸易、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药工业核心业务,目标明确、各有主攻、互相协同、共同发力,高质量发展协同融合机制加快形成,发挥好央企“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在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急物资供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医药将继续按照“保存量、拓增量、寻变量、提质量”的发展原则,进一步做优国际贸易,甄选全球优质产品与服务,成为最可信赖的医药健康国际化专业服务商;做强医药商业,打造中国医药业务发展的主平台和主支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一体多元”医药医械健康产品及综合服务提供商;做大医疗器械,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成为国内一流的医疗器械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做实医药工业,实现降本增效和优化升级,打造研产销一体化的医药工业平台,着力构建特色一体化中药全产业链体系。

  (三)经营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公司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创新驱动,着力对标提升,着力深化改革,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坚定不移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医药及医疗器械综合服务商。2023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提质增效为抓手,着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压实工作责任。召开年度战略研讨会,全面深入开展各细分业务战略澄清,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将战略任务落实到必胜战役和对标项目。二是坚持开源节流,实施降本增效。创新成本费用管控方式,管好成本费用控制关键点,着力提高采购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集中化水平,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三是坚持协同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积极推进与集团体系内五大医疗集团所属医院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用足用好内外部资源。

  (二)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提高供给质量效率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聚焦优势、精准发力。医药商业将坚持“点强网通”,做强省市级区域平台,填补重点区域网络空白,加强与行业头部制药企业合作,积极拓展DTP药房等新零售业务。医疗器械将加快实施业务一体化运营,实现药品器械“一张网”,深耕影像诊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用耗材、SPD系统等领域,提升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渠道分销、技术服务等专业化能力。国际贸易将加快海外网络布局,加强海外重点市场开发、渠道和网点建设,深化属地化经营,加大引进医药和医疗器械的优势产品。医药工业将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品种建设,提高研发精准度和产品竞争力,实施精益生产,创新销售模式,实现效益提升,在上升发展轨道上更快更好更强。中药产业将在高品质低成本药品生产上实现突破,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中药综合服务商。

  (三)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着力推动布局优化调整

  一是突出战略引领,聚焦战略执行。通过战略澄清、战略解码推进公司战略有效落地执行,全力开展好投资并购工作。二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三是加快盘活存量,推动资源整合,不断提升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

  (四)以创新驱动为牵引,着力增强企业科研能力

  进一步优化业务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强做优商贸业务的同时,努力扩大实业化基础,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一方面,将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着力打造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一体多元”医药医械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奖励机制,全面加强公司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领导,提升自主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大科研项目攻关,积极申报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品种管线建设,推进原料药规划落实和新工艺新技术落地,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加速新产品、一致性评价品种、原料药品种、休眠品种开发力度。

  (五)以深化改革为契机,着力提升改革综合成效

  一是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公司各级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持续规范董事会建设,充分发挥好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切实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二是突出抓好三项制度改革。围绕能上能下,纵深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坚定实施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三是突出抓好组织构架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管理,理顺管理关系与法人关系,有效压缩管理链条,构建与战略业务适配、快速响应的组织架构。

  (六)以管理提升为支撑,着力加强管理对标水平

  一是持续加强总部功能。加强总部战略引领、价值创造、资本运作、人力支撑、服务保障功能,建设“赋能型”总部。二是持续深化对标管理。在企业对标、业务对标、项目对标三个层面上纵向贯穿、多点发力,推动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全面提升。三是持续强化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资金管控、资产管理、境外财务管理、总部费用管控,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四是持续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推进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通过推进业务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应对变化,释放提质增效潜能。

  (七)以风险防控为保障,着力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一是继续健全风险防控合规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内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全系统、全级次、全流程的“1+N”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过程、全链条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业务发展质量。二是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公司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积极推动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培育合规文化,进一步提升依法维权能力。四是防范化解安全环保质量风险。全面实施“质量强化年”工作,深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关键领域质量安全管理,增强质量保证能力;以“四个最严”要求,狠抓药品质量管理,坚决整治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各类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八)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强化政治领航、思想铸魂,深入推进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党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扎实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同向发力,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及公司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公司未来可能面临如下风险:

  1.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风险。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医改政策的持续深化,医药行业步入调整期和震荡期,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行业内主要的医药零售企业纷纷加快并购重组步伐,持续扩张营销网络,创新业务和盈利模式,销售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力强劲的流通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医药流通市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拥有互联网基因的跨界竞争对手迅速渗透到公司的传统业务领域,或对公司业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随着竞争对手获得垄断地位或对渠道、上游优势品种的控制力持续加强,公司业务增长空间将可能受到挤压。国际市场方面,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显著放缓,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或将造成外需走弱,经营业绩下降等情况。

  公司将加快市场变化响应速度和策略应对,做好产品布局与规划,创新业务模式,加强品种建设,加强通用技术集团内医疗与医药供应链协同,深化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布局,建立健全内控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加强核心人才储备,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应对能力和竞争水平。

  2.政策风险。“三医联动”持续促使药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成为医改重心,医保控费大趋势让医药产业中下游持续承压,控费政策的影响逐步从药品扩展至医疗器械。带量采购的作用持续扩围扩面,目前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涵盖了仿制药、高值耗材、生物制品、中成药等,药品、器械业务增速放缓,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公司将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密切跟进国家政策出台,主动研判政策高地,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提高预判未来趋势的能力;同时,紧贴政策脉搏,强化政策研究分析,科学制定整体规划应对措施,做好战略部署,调整营销思路,抢抓政策机遇。

  3.投资风险。并购项目所处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不断变化,标的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投资的进展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公司外延式扩展的增量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购项目投入大、整合难度高,如对标的企业风险分析不充分或应对措施不足,对并购业务的市场潜力、潜在价值和盈利能力预测出现偏差,可能导致投后整合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为公司带来预期的协同效应以及业绩增长;同时并购项目的投后经营情况或存在变化,可能带来一定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将聚焦战略目标,加强细分领域行业研究,优化投拓工作机制,补充投拓人才队伍,推进并购项目取得重点突破。

  4.安全、环保、质量风险。医药行业处于“四个最严”的高压监管态势,监管环境日益严格,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加大,各项风险及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以“两个规划”为指引,围绕“安全环保质量管理强化年”,重点突出“强化责任意识”“强化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强化专项行动”四项建设。

  5.科技创新风险。科技创新工作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项目能否开发成功和按预期落地应用均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将实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动态,进行风险预判,及时更新调整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内外部高水平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对科研项目充分评估论证,做好技术风险防控,提高开发成功率;同时,公司将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优化研发投入支持机制,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加强研发过程管理,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强研发生产与销售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保障资金、人员、时间等资源配置,疏通项目实施障碍,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万丰奥威
  • 南京聚隆
  • 中衡设计
  • 海特高新
  • 四川九洲
  • 奥维通信
  • 川大智胜
  • 常山药业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