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水集团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8 18:38:08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宁水集团603700)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国内宏观环境、国际俄乌形势等因素对制造业的经营与管理产生着持续性的影响。

  公司下游95%以上为水司客户,行业的招投标开展主要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订单落地进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故报告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2022年行业需求总体减少或释放滞缓,招标延后,阻碍公司展业。部分地区工程停滞对公司在手订单的产品交付进度与收入确认周期也产生较大影响,总体业绩规模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同时,报告期内成本端与市场端对公司利润造成两头挤压。供应方面,全球贸易争端使芯片、电子元器件等生产物料供应大受影响,铜、铁件等原材料价格全年同比仍处于高位,且由于公司价格结算机制,成本反映存在一定滞后性;市场方面,报告期内,行业同质化竞争也进一步加剧,主流产品NB-IoT智能水表均价同比下滑7.00%-8.00%,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495.8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4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638.7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30%。其中,智能水表实现销售收入92,882.11万元,同比减少5.33%,占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2021年增加2.49个百分点。

  面对2022年的不利环境,公司未停下脚步,始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降低影响。“内功”与“外功”同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做好前瞻性研究与新产品布局,进一步构筑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增强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年底制约因素逐步消退,第四季度行业需求逐步回暖,全年来看,公司仍取得不少成绩:

  (一)正式入驻新厂区,多项荣誉彰显企业价值

  2022年6月,公司新厂区顺利取得《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并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正式启用。作为募投项目实施主体之一,公司的生产能力、研发实力与经营效率都被推上新的台阶,以崭新的面貌开启全新篇章。

  同时,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得益于领先的科研和产品创新能力,报告期内荣获首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表彰。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坚定走卓越之路,坚持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于12月成功荣获宁波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2022年宁波市人民政府质量奖。

  (二)内外并进,奋力开拓激发市场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团队积极克服外部影响,奋力开拓市场、努力争取,做好客户沟通。招投标方面,在上海、天津、北京、贵州、福州、湖州、宁波、桂林等多个重要市场成功中标各类千万级表计项目,在广东粤海水务、中环保水务、成都环境水务、中铁水务等多个大型集采项目把握机会,在农改水等县域水务市场下沉突破,取得重要成果;同时,在智能2.0及新产品上全力推广,报告期内,智能2.0水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60%;国际市场方面,公司紧跟国家号召,集中发力,下半年“海外抢单团”走出国门全面开展线下业务交流洽谈,吹响全球布局冲锋号角,全年外销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1%。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推进智慧水务新业务板块项目铺设:签订智慧水管家、工业供水长输管线监测预警等智慧水务项目合同;完成或跟进供水管网建设、管网分区、漏损控制、高校节水管理、管道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等相关智慧水务项目,及非开挖修复、管道带压检测等工程类项目,以全方位产品构建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

  此外,随着产品结构变化、客户服务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积极打造服务网点建设,在满足募投项目网点布局外,结合相关区域业务拓展情况与下游需求,扩大响应布局、成立机动小组,构筑宁水特色销售网络,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聚焦技术研发转化落地,引领产业全方位转型升级

  2022年,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与转化,降本优化传统核心产品、推进新技术研发落地,并牵头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产业进步。

  1、聚焦产品迭代优化,引领市场推陈出新

  于传统业务板块,公司聚焦智能1.0及2.0产品的迭代优化,争取降本空间,或是针对城乡一体化、农改水等特定市场进行优化产品的研发批产,其中公司“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水表项目”荣获“浙江省工业大奖”;于新业务板块,公司引进带压检测设备、探漏相关仪、高频压力传感器等多套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同时加快新产品技术的研发落地,不断引领市场推陈出新。

  针对中小客户,新一代水务公共服务平台“宁水智云”将表计管理、管网检测、计时系统、水力模型、工程派单与收费等模块整合到平台中,供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化选择;针对大型客户,面向特定漏控需求,提供从管到网全过程分析,并定制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申报“集成水质多参数微纳传感器的智能水表产品化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水务终端数据监控仪”入选“2022年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名单;“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水表DMA分区计量管理系统”项目荣获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基于智能水表的智慧水务大数据应用”成功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评选的“2022年100个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

  2、产研结合完善技术布局,致力标准制修订工作

  随着新业务版图布局逐步完善,架构逐步完整,集团公司进一步优化各项技术资源与创新体系:带领子公司协同发展;推动博士后工作站成为创新工作加速器;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与宁波大学后,再次与中科水研成立联合开发实验室,产研结合,在智能水表开发和智慧水务的建设方面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推动产业核心技术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为引领产业全方位转型升级提供完备、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公司始终重视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各类专利128件,申请软件著作权23件,获型评报告及证书40份,发表科技论文26篇;主持或参与4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尤其在电子水表及新一代多参数水表方面,作为“十四五”重点方向,公司牵头全面启动相关研发难点攻坚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化良性有序发展。牵头制定的行业标准《带电子装置水表技术要求》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于2022年11月1日实施;牵头制定的中国计量协会水表行业团体标准《电子显示水表测量特性修正技术规范》于2022年12月20日正式实施。

  (四)聚焦保供优化供应,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保供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员品质意识,定期进行内部工序、产能及生产周期的梳理,提升生产效率。

  随着新厂区的落成搬迁,公司做好工作部署,围绕规划需求、设备规划、基础建设、设备安装、人员配置、生产布局等展开工作,推动自动化生产能力迈上新的台阶;对老厂区也同步改造升级,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生产。5月,公司编写的《宁波市水表检定数据管理系统在“二检合一”改革实施中的应用》入选省市监局“数字计量案例汇编”。

  公司供应商队伍不断优化,并持续完善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供方价格策略,细化采购规范,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五)产业联动多项战略合作落地,打造行业跨越升级应用示范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趋势推动,水务表计行业合作模式逐步呈现新业态。2022年,公司加强上下游协同合作打造新的市场动力引擎,推进产业模式突破。

  为加强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与业务布局,4月,公司与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面技术合作签约暨新产品下线仪式成功举行;5月,与成都汇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签订成都汇锦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增资协议,加强公司在西南地区影响力;11月,合资公司南京紫瑞水务装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六)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建设,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为克服外部环境,构筑自身核心竞争力以稳定、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规划信息化建设,为提升整体管理效能夯实基础。以“数顶”思维搭建有逻辑、可统筹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建设,包括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智能仓储管理、业务系统管理、人资体系管理等助力公司进一步升级管理机制、提升业务流程运作效率。

  (七)党群引领社会责任,积极践行慈善落地

  公司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高度重视党风建设。7月1日,公司热烈庆祝党建101周年,贯彻公司坚持水为民生,智水惠民,努力为全球的用水计量、供水安全做出贡献的坚定信念与核心动力。8月,公司助力八仙筒镇安全饮水工程,捐赠相关水表及设备,以支持当地水利事业发展;9月,公司签署“星星点灯”慈善冠名基金捐赠协议,设立“宁波水表集团雄鹰奖学金”,致力于越西县在册在校孤儿的升学帮扶,积极践行上市公司的责任与担当。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2022年行业发展相关影响因素

  2022年国内整体环境逐步出现复苏迹象,但宏观经济仍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冲击,行业需求释放速度、企业利润获取也随之受到一定影响。

  (1)宏观经济波动,制造业发展不及预期

  2022年,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呈现“增速逐渐放缓,波动不断加大”的趋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年中经济呈现缓慢复苏迹象,但受多方面影响,整体回暖状况不及预期。同时,受四季度全面放开影响,短期内制造业企业员工到岗率明显不足,生产活动放缓,产品订货量下降,项目开展及收入确认进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整体来看,全年制造业PMI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第四季度均低于临界点且持续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制造业发展不及预期。

  (2)行业景气度不佳,需求释放受到限制

  2022年基建投资止跌回升,但根据项目预算及开工情况来看,整体侧重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供水企业建设改造等相关专项投入有限。且在其他不可抗因素影响下,各地水司水表存量替换改造进度有所放缓,需求释放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整体信心不足。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0.00%。其中,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6.70%,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8.3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短期内对水表增量释放影响显著。

  (3)供应链缺口影响持续,短期内利润受到挤压

  2022年,中美双方在芯片上的博弈趋向激烈化,加之全球芯片行业萎缩,一方面,芯片进口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芯片产量降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芯片产量同比下降11.60%。一系列综合因素导致芯片供应短缺、交货期延长、价格上涨。用于表计制造的相关芯片牵涉其中,对智能水表生产制造及产品利润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同时基于公司产品特性,铜、铁作为重要原材料,其价格变动对于产品成本有较大影响。全年综合来看铜铁价格较2021年有所回落,但结合近年情况,铜铁价格仍居高位。

  (4)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

  报告期内,部分小规模水表企业仍靠其自有渠道等优势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数百家企业看好智能水表市场空间并积极拓展水表业务。当前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且随着技术发展,智能水表逐渐走向成熟和标准化,产品同质化竞争较先前更为严重。

  2、2022年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报告期内,政策端逐步回暖,在水利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行多项政策,传统表计改造、管网升级改造充分驱动行业发展,带来持续性利好可能。

  3、行业格局与发展现状

  (1)行业格局

  我国水表生产企业众多,但规模大多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且竞争充分,主要可分为以下4类:

  近年来随着技术普及,能够生产智能水表的厂家逐步进入,原先以生产电子电路、嵌入式系统、通信与软件等产品的行业外企业,也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转型从事智能水表电子模块生产、软件产品开发、乃至智能水表整机及水务应用系统开发等业务,参与水表行业市场竞争。报告期内虽因行业逐渐趋于饱和,新进入者显著减少,但随着技术发展,产品同质化竞争更加剧烈。

  但是,水表具有长周期业务属性,要制造具有长期稳定性和计量精准性的高质量产品仍有较高难度。随着市场上的产品逐渐得到验证,良品驱逐劣品,产品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稳定。

  随着水表行业逐渐向着智能水表及应用系统方面调整与转型,对水表企业跨行业知识的积累、多学科交叉应用的产品研发能力、综合采购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壁垒和服务壁垒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智能水表较于传统标的制造,对安装调试、后续维护能力的要求也将更加严格。因此仍然认为最终不具备这样综合能力的中小水表企业会被市场淘汰,具有长期计量技术积累、研发能力强劲、优质服务能力优势的企业会逐步发展壮大。

  从长远看,竞争加剧可以促进水表产业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利好龙头企业。

  (2)发展现状

  新一代智能水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正逐渐迈向成熟,传感技术(机电转换)、通信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和电磁超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会引导和促进智能产品使用功能完善,并获得市场认可与接受。产业加速前行,在应用、生态、标准等方面取得飞速进展,生态圈进一步扩大。智慧水务正由点及面,高速向抄收一体化、管网监控、综合预警等行业纵深渗透。

  因此,在万物互联的“新基建”时代,作为水表制造商,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运用,将新技术全面应用于水表制造,为供水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

  4、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趋势探讨

  在政策引导、技术与需求交集出现的背景下,水表产业升级趋势明朗,正向着智能硬件为基础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调整与转型,市场模式也在随着发展逐步变化。

  (1)综合性需求渐趋明显,对行业公司要求逐渐提高。随着管网漏损率考核的日趋严格,水司自我管理要求不断升级,对产品信息化、物联网与测控自动化、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加,在“两化融合”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策推动下,作为管网供水系统终端表计的智能水表产品,正在快速融入到水务自动抄表、水量监测、漏损监测乃至智慧供水的其它业务中。

  (2)服务模式不断升级。水计量与人工水费抄收及管理方式正逐渐迈向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水表企业将积极转型到系统层级服务上来。智能水表及配套软件的产品模式能够为水司现有的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其数据传递、交易结算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机械水表人工抄读效率低、抄录数据误差大、水司长期垫资运营等状况。尤其一线城市对于智能表计的改造趋势愈发明朗,同时进一步重视高品质供水的发展方向。

  (3)业务模式发生变化,集采比重逐步提升。随着智能表在产业中的进一步渗透,行业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收入确认周期更长的智能水表在整体产品结构中占比提升,同时,智能表在安装后需进一步调试确保运行平稳,因此客户要求以分期付款方式的项目也有所增加,从而拉长了行业的平均账期。另一方面,国内几个主要的集团化水司普遍采用集采招标(即总部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供应商选取与水表采购,集采项目的规模通常更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5、技术迭代及产品发展趋势探讨

  但电子水表投放市场虽然已有多年时间,与存量市场相比,却仍处在小面积使用的状态,渗透率较低,客户接受度将随着产品技术的逐步成熟而提高。“十三五”期间,电子水表已有一定数量产品安装在供水管网上,主要体现在大口径产品方面,在管网供水计量与用水贸易结算、分区计量与漏损监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小口径领域,电子水表仍处于区域市场培育阶段,部分客户对于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有疑虑,亟待解决。

  电子水表是未来方向与发展趋势,报告期内部分区域市场电子水表有明显集中增长趋势,市场关注度逐渐增高,相关厂家与行业在电子水表技术问题攻克上加大投入,积极突破。但行业总体认为,在产品长期使用可靠性与稳定性,以及在恶劣环境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特性变化,以及其他应用层面等方面仍存在若干问题。

  故目前水表的计量机构95%以上仍是机械构件,短期内仍要保持机械水表和电子水表同步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计量性能。当技术稳定后,电子水表才能进入大规模放量时代。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经营范围:

  公司为集合水计量产品、水务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发与制造的综合性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智慧供水领域,在生产制造传统水流量计量产品的基础上,以智慧计量与营运为切入点,从事一系列智能水表为核心产品的各类智慧水务终端设备、智慧水务大数据服务系统与平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逐步向针对城市地下供水管网运行优化的各类软硬件及工程类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业务迈进。具体板块如下:

  (1)硬件终端制造板块:即水计量和相关管网设备及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公司涵盖1000多种型号,全系列民用、工业用冷、热机械水表、智能水表及多参数水表等,服务国内超过2300家水务公司,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包括:

  (2)智慧水务应用云平台板块:

  基于SOA企业应用架构设计原则,建立统一的系统应用平台,将管网GIS系统、DMA分区系统、SCADA监测系统、抄收一体化系统、工单系统、管网巡检系统、客服系统、二次供水运行监控系统等业务信息深度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水务运营的可视化、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

  目前平台主要包括:

  抄收一体化平台:将集抄、营收、表务管理紧密结合,围绕每一台计量设备的系统性管理进行完整服务。该平台从每块表的采购入库开始,到旧表、坏表的换表入库,整个服役周期通过一个平台无缝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管理、计费效率,是智慧水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网GIS系统:以城市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供水管网资产信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以GIS地图为底座、业务管理需求为核心的综合展示平台和供水管网“一张图”,实现管网资产实时、历史信息与相应业务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管网SCADA系统:系统主要针对生产和管网运行环节产生的数据和运行过程进行监控,重点监测水质、流量、压力、液位及关键设备运行参数和视频监控,支持定位功能,对监控点运转异常状况报警和定位。

  DMA分区计量系统:以管网GIS、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分析为基础,与收费、表务、调度及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等系统的数据融合,结合管网漏损分析模型,对DMA分区计量进行管理和评估。

  管网巡检系统:以管网空间、时间信息为基础,实现巡检计划的灵活规划和定制化,巡检任务的自动生成、派发和检查。结合移动端手持设备,实现对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的巡检、养护、维修的网格化、流程化、规范化,提高外业人员工作效率、保障外业服务安全和质量。

  二次供水运行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GIS、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强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监督,实现二次供水泵房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系统实时监测水池(水箱)液位、水泵工况、压力/流量/水质等参数,实现机泵的优化运行、自动消毒、水龄控制、压力调控,保障二次供水系统稳定运行和水质安全,降低能耗。

  此外,公司拥有“城市供排水智慧驾驶舱”——可视化决策平台、水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营商环境优化系统(移动端)等多个系统和平台,满足客户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需求。

  (3)工程服务方案板块:公司同时还提供管道探测、非开挖修复等工程解决方案。通过管道不停运检测技术,识别输水管线漏点,根据原有管道不同状况和不同修复目的,合理选择结构性、半结构性、非结构性等非开挖修复更新工艺,有助于改善供水水质,防止管道爆裂和泄漏,提高输水能力和使用寿命,寻求管道生命周期成本和质量成本的最佳结合点。

  2.业务模式:

  目前公司主要通过智能硬件终端制造形成收入、大数据服务平台保持客户粘性、管道工程服务形成闭环的产品结构,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公司持续推进自主创新,推动城市智慧供水管理工作进一步朝着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除表计类核心传统业务外,围绕新业务板块积极开展工作,各个项目有效推进并落地。硬件部分包括定位漏损的水压传感器、噪声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及一些通讯数据设备的研发优化;软件部分涵盖新一代宁水云智能化平台,用于整个管网中的终端设备分布、管网部署情况、运营情况等在线监测与智慧化管理;工程部分涵盖管网带压检测、非开挖修复等方案。

  新业务板块仍以聚焦水司客户痛点需求为核心,现阶段主要针对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的运行优化,包括区域内的管网漏损管控整体方案,长距离输水管线运行状况的智能监测、检测、诊断、预警,并通过算法和水利模型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提供非开挖修复的工程技术手段等,实现管道从头到尾运行优化、从监测到发现问题再到修复的全链条闭环解决方案服务模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深耕供水计量与测量领域长达60余年,在品牌效应、营销服务、技术研发创新以及生产管控等多方面均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突出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并凭借在水务领域的厚植优势,朝着全领域、全方位的智慧水务整体方案迈进,成为完整具备智慧水务服务能力的综合集团企业。

  1、品牌及先发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生产水表的制造商之一,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质量稳固市场,并凭借齐全的产品规格以及稳定的产品品质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地位,客户评价高。智能水表作为公司多年的主营业务以及成熟的研发产品,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在2022年荣获由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联合颁发的“浙江省工业大奖”;同时,报告期内获得由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2022年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2年度浙江省商业秘密保护基地”。

  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具备充分的行业发展前瞻性。

  公司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计量协会水表工作委员会智能水表技术工作组组长单位,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公司的阶段性发展对整个行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营销与服务优势

  公司拥有长期积累的坚实的客户资源和完整的营销网络,与国内2300多家水司及国际客户都建立了长期、稳定且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入理解客户业务全流程。公司在国内设立八个大区,覆盖全国主要内销区域;在国际市场,公司是国内行业首家获得欧盟MID、美国NSF、英国UKCA等国际权威资质认证的表具企业。公司建立了健全的经销网络,产品远销80余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近两年智慧水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积极执行“广覆盖”市场策略,维护、扩大战略客户市场的同时,也兼顾中小客户的发展以及探索下沉领域的客户需求,使智能感知硬件的覆盖面做广做深。同时,公司继续推进技术服务网点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建设,提升全过程服务能力。

  3、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公司搭建行业一流的创新体系以及资源配置,具备能够自主创新的综合性技术优势。在进行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协同。为储备技术力量,公司加速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收购、成立、合作高技术企业,来研发未来3到5年的技术和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已与多家知名领先技术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研制智慧水务前沿技术,为布局未来智慧水务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能力,负责起草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产品及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随着新业务版图布局逐步完善,公司技术架构逐步完整。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各项技术资源与创新体系,为未来公司业务研发板块整体性、高协同性保驾护航。同时凭借坚实的研发基础以及超前的行业战略布局,能够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技术人才引进方面,上半年公司再次进站2名博士后科研人员,把博士后工作站推动成为创新工作的加速器,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同时,公司继续推进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4、业务体系及生产管控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和供产销业务体系,能够做到快速研发、高自动化生产和及时维护。作为国内产能最大的水表制造企业,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工艺经验。除通用性产品外,公司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是国内产品种类最齐全的水表供应商之一。

  公司生产工艺优、生产产能大、供应链体系完整,供应商管理能力强,可灵活适应外部环境,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调整,从而做到从成本、质量、交期和服务上在业内保持较高水准。另外,公司所处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水表之都”宁波,周边配套资源齐全,具备健全且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公司产能弹性大,能不断通过调整生产布局、非核心环节委外等方式挖掘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新厂区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新的生产中心落成,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主要产品产能,公司的生产能力与经营效率被推上了新的台阶。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54,958,423.7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387,869.9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30%;公司总资产2,350,421,284.77元,较年初增长5.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533,258,253.36元,较年初数减少3.9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一、智慧水务发展综述

  水务行业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经济资源基础。

  智慧水务指利用物联网、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防洪等水务环节进行智慧化管理。通过结合传感器、通信网络、水务信息系统提高水务信息化水平,实现水务管理协同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水务服务便捷化。

  我国智慧水务技术背景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从1.0初步发展期到2.0稳定发展期再到3.0快速发展期,将经历自动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蜕变,在技术和驱动力等方面也在实现快速变化。

  二、智慧水务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水务项目的开展由政府主导,主要由当地水务主管部门以及水务企业进行项目招标,由工程设备公司或智慧水务系统公司来进行投标。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6月,我国处于存续、在业状态的智慧水务企业约有840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参与者数量最多,达到413家;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达到222家。大型头部互联网企业也均纷纷参与其中。

  从智慧水务的发展路径来看,市场主体必然是水务公司甚至大型水务集团等专业客户群体,这将对产品提出更为专业和合理的标准,对产品的长期使用和运维以及供应商更为全面的技术服务与综合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从“购买软硬件产品”向“提供和购买服务”转变。随着市场向规模化、规范化、高品质、重服务的方向发展,领先的规模化厂商将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完善销售渠道,探索并创新盈利模式,构建竞争壁垒。

  2、产业发展需求与难点

  中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物联网、互联网等产业背后是海量数据603138)的支持与发展。然而,这些互联网产业在工业界包括水务、环保行业的应用并未进行深度渗透交互,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对工业企业管理、生产模式的影响速度没有这些互联网技术本身发展的那么快速。比如:数据应用前的基础构建不完善导致的数据质量不高、各模块之间数据没有形成互联互通,同时,工业企业对物联网、互联网及大数据应用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理念的转变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等。

  当前行业内发展智慧水务,其主要难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三、发展机遇与空间

  1、政策驱动为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2、产业空间预测

  当前,水务行业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也催生了不同的需求。如解决供水安全问题,需要匹配智联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节水手段的全面升级;提升供水系统的精细化监管,需要全流程的数字化贯通。

  智慧水务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应对水务行业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进一步实现人机交互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不少国家的智慧水务在农业方面的全面应用市场还未得到充分开发,该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以10.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测,2027年,全球智慧水务市场规模有望达260亿美元。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而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物联网、智能传感、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水务领域的应用层次逐步深化,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作为一种更为精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水务管理模式,智慧水务对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并已成为水务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抓手。

  2023年我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将达到8,700亿元左右,随着水务投资规模的增加,智慧水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预计到2027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来源:中研网)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供水持续增长,供排水管网迅速扩张,面对分散的管网、用户、泵站、水厂管理,要求水务部门和企业的管理手段、工作效率能跟上快速的发展,因而水务部门和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支撑整个供排水管理的智慧水务平台。此外,污水处理行业也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要内容。远期来看,智慧水务市场空间充足。

  3、细分领域——管网漏损的分析与探讨

  供水管网建设是水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城市生活和生产用水流通网络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供水管道建设需求增长明显。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供水管道长度从2001年的28.93万公里增长至2020年的100.69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7.17%。随着中国供水管道建设需求的逐步提升,管网规模愈发扩大,管网建设、维护难度亦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我国的供水管网的漏损率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管网规模的扩大亦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及成本。管网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会影响供水的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漏损率高的管网其老化、污染程度一般更高。建设部公开的资料表明,根据对408个城市的统计,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21.50%。《“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要小于9.00%。

  对于管网漏损问题来说,首先是发现漏损,其次是定位漏损,故管网压力监测和管网漏损监测定位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任务。在智慧水务应用方案中,智慧水务系统将通过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等传感设备实时监测管网多个关键节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等状况,并通过NB-IoT、LoRa等通信网络将监测数据及时传送至数据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当管网出现压力值异常或漏损情况时,管网维护人员可通过数据监测中心获得管网信息并及时对管网进行维修维护。因此,对于真正能够解决管网漏损问题的智慧水务,就需要基础的硬件感知设备、通讯传输网络、分析算法模型以及后续的工程类维修技术等一整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近年来,能源的合同管理模式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水务企业也在逐步寻求通过合同管理解决业务痛点的新型模式:将管网漏损管理委托给专业公司,由专业公司定制漏损管理方案并负责提供设备并实施管理,为供水企业提供管网独立分区计量、计量仪器升级、供水压力调度、远程计量监控分析、漏损检测预警、检漏设备运用等相关漏损管理服务,为供水企业快速发现漏点,缩短漏水发生的持续时间,以及实施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等提供技术支持。最终,双方根据合作期内漏损率下降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成结算。这种新型模式一方面能有效缓解下游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其项目工程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高效。

  四、公司未来聚焦路径

  当前智慧水务发展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一方面,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智慧水务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仍有技术瓶颈有待突破,互联网技术与水务专业技术的融合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智慧水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底层基础的搭建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时间。

  宁水集团深耕行业六十余年,尤其在渠道资源与技术能力上建造了坚实壁垒,以成为进入智慧水务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以“方案+设计+施工”为关键技术、“硬件+软件+服务”为主要产品的综合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从硬件销售、软件销售、SaaS平台再到工程实施的全链条业务模式:

  公司认为,要想最终实现“智慧”的效果,需深入了解水务公司日常运营流程,从底层硬件传感的铺设出发,充分收集各类参数,再针对各类供排水生产运营产生的实际问题(如爆管预警、漏损控制、水量预测、污水的溢流和渗漏等)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精准有效的算法,为水系统平台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最终提供相关的问题解决方案:

  (1)智能终端布局

  智能终端的应用是智慧水务整体架构搭建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水量、水质、水压等水务工作中的关键数据指标得以批量采集和存储,避免了人工抄读引起的低效、错漏等问题;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为实现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异常报警等提供基础支撑。

  截至目前,智能终端设备的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国智能水表的渗透率约为10%~20%,水质、水压等监测终端的普遍应用逐步得到重视,多参数测量终端逐步兴起,在未来的几年中,智能终端的应用和布局仍是主流。宁水集团拥有以智能水表为基础的各类硬件传感设备支撑智慧水务底层建设。

  (2)智慧水务平台

  平台是智慧水务建设的重要工具。基于智能终端数据采集,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以平台形式进行展示,方便管理者作出相应处理和决策。

  当前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仍以数据展示功能为主,因水务专业技术壁垒的存在,互联网技术与水务工作尚未达到深入融合,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功能的实现尚未达到预期。公司对下游客户业务流程的深入理解在解决此类痛点上拥有极大优势,目前已自主研发相关水力模型等,逐步完善新一代系统平台。

  (3)管网运维技术和服务

  管网运行和运维是智慧水务建设的重要环节,公司当前技术主要涉及管网运行监控及管道修复更新。管网运行监控主要依赖于各类传感器采集关键数据,实现对管网的实时感知和运行状况监测;管道修复更新涉及管道清洗、非开挖修复等技术和服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持“让每一滴水创造价值”的使命,带着“成为有价值的百年企业”的美好愿景,坚持“一业为主,做精做强”的经营方针,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成为完整具备智慧水务服务能力的综合集团企业。

  公司近些年来不断完善战略管理工作。2022年底,公司根据本年度经营环境现状,同时合理预判2023年大环境复苏背景下的行业发展态势,重新梳理、更新公司所面临的产业环境,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滚动更新5年战略规划部署并于2023年初正式发布。

  随着不可抗因素影响逐步消散,从长远来看,公司对表计市场和智慧水务领域依旧保持乐观态度。公司战略目标仍然以“领先者战略”为发展路径,以“三步走”为发展方向。

  短期目标(1-3年):公司仍然坚持专注于供水领域,作为智能终端制造商,将通过不断更新迭代新产品,助力水司实现从“机械产品”向“智能化产品”的方向发展,朝着芯片集成化、结构简单化、板载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升级等趋势演进。

  中期目标(4-6年):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拓宽业务面,提供供水管网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用水、安全供水,推动公司从传统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发展。

  长期目标(7-10年):公司业务领域将逐步覆盖整个水务领域,包括原水、制水、供水、排(污)水,帮助水务公司实现全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成为完整具备智慧水务全领域服务能力的综合集团企业。

  在此基础上,公司结合内外部发展形势,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未来五年主旋律,将“聚焦核心,巩固根基”作为近两年关注重点,加强对传统核心业务的重视程度,巩固根基,围绕核心供应链管理、核心产品制造、核心客户服务与核心技术开发,夯实基础,进一步构筑自身核心竞争优势,激活存量增长动力;同时,不放松对新业务板块的投入,提前部署组织研发创新,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协同效应,为未来发展提前筹划。

  (三)经营计划

  2023年是恢复经营发展信心和活力的关键阶段,故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以“聚焦核心,巩固根基”作为2023年度经营工作的重点,夯实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保持对新业务板块的投入,协同推进,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具体来看,公司部署以下经营计划:

  1、全面把握市场机遇,深度激发市场活力

  2023年,公司将紧抓市场机遇,开展差异化营销策略,推进主流产品渠道下沉,确保市场份额稳定。同时开展新业务板块的市场推广,力争实现多个试点标杆应用落地。

  (1)强化市场调研分析覆盖面与产品定位策划,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与市场策略,进一步构建竞争优势。

  (2)针对主流产品,加速推进渠道下沉,同时聚焦核心客户资源,巩固战略级重要市场,促进规模量级业务的稳健发展。针对部分特定市场,不断开拓布局,取得重要突破。

  (3)针对2.0产品推广,3.0产品及其他新业务的应用试点,将依托现有渠道和客户资源,在部分区域形成市场规模,同时探索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其他客户群体的新业务合作模式。

  (4)加速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形成战略级主要市场,实现智能产品走出去的良好开端。

  (5)提升业务全过程的服务保障能力;结合新业务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业务团队的综合管理水平。

  2、改进创新同步发力,打造宁水特色产品体系

  2023年,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各类产品的迭代升级,形成“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

  (1)高度重视研发设计质量,标准化、信息化技术研发的全过程管理;紧扣市场需求,构建紧密沟通机制,快速响应。

  (2)分别针对1.0、2.0、3.0产品,持续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与技术突破。根据市场分析与预判,聚焦公司主流成品,打造核心优势产品。

  (3)整合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资源与技术,加速智慧水务等新业务的技术成熟与固化,构建宁水特色产品体系。

  (4)强化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3、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精细化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2023年,公司将以保供交付为生产核心,通过基础设施改造、自动化升级和供应链优化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为市场竞争与开拓提供有效支撑。

  (1)结合市场预测与供应链管控,进一步细化过程管理,提升交期与质量;高效利用生产设施资源,降低成本;构建从市场需求到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生产交付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

  (2)加快基础设施改造与自动化升级,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行业生产标杆。

  4、信息化赋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企业内生活力

  2023年,公司将以增效降本为管理核心,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团队打造提供各业务模块的资源支持,通过体系建设、制度稽查保障日常业务规范运行,通过文化建设、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构建企业特有的核心优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城市供水领域,其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宏观经济向好的年度,国家基础投资不断增加带来行业的景气程度亦较高。若未来宏观经济增速持续趋缓、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将给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实施国内外市场并举的市场营销战略。于国内市场,公司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在品牌、信誉、质量及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建设区域营销服务中心,打造高效的销售服务网络,提高固有市场的占有率和新市场的渗透率。于国际市场,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产品线及积累的技术和制造经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影响力,以此来削弱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2、国家产业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为集合水计量产品、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发与制造的综合性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自来水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大型工矿企业及事业单位。随着国家一户一表工程、节能减排、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阶梯水价、互联网的应用,水管理部门为方便监测与控制,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对智能化计量仪表及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如大型政府专项改造结束,导致下游行业需求量增长速度放缓,可能对公司的快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在加大对智能水表研发投入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传统机械水表性能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机械水表依旧是公司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得公司能够将产业政策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拓国内水务新市场与国外的智能水表市场,从而进一步减弱产业政策带来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为金属表壳、密封装置、连接件和电子元器件等,报告期内的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若未来原材料价格仍保持高位,公司无法及时将此风险向下游转移,将存在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毛利率下降风险。同时,报告期内芯片产量不断下跌,断供严重。若未来供应链缺口不断扩大,竞争加剧,将对公司生产保障与采购成本产生较大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了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此外在采购环节,密切关注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及时调整原材料采购计划,积极引入淘汰机制和竞争机制,拓宽采购渠道,增强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在研发端,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采取国产化原料开发逐步替代,报告期内顺利实施芯片国产化切换方案,有效缓解“缺芯”问题。

  4、人民币汇率升值风险

  公司凭借产品质量优势,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水表出口商。由于公司对外销售主要以外币结算,其中又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对公司损益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为自签订境外销售订单至该订单款项收汇之日,期间人民币升值导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减少。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公司可能面临盈利能力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的同时力求缩短回款周期,并加强对外销应收账款的催讨力度。此外还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客户签订了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合同,从而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5、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波动的风险

  政策扶持、技术成熟、产业升级等利好因素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产品技术壁垒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鉴于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态势,公司产品价格不具备明显优势,可能面临价格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同时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供智能化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以先进技术和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公司着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工作,攻关产品优化技术点,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以应对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6、技术攻关风险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领域快速渗透,使得水务行业的传统运营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及新型业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水务数字化建设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同时需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对公司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一直走在行业研发前列,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填补行业空白,在此产品研发过程中可能会有技术攻关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搭建行业出色的研发体系,具备自主创新的综合性技术,同时引进专家团队、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完善研发团队与架构,优化各项技术资源与创新体系,储备技术力量,不断自主研发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采取与国内外知名领先技术公司进行合作、收购等方式,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在智能水表、智慧水务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7、不可控因素造成市场波动

  报告期内,俄乌冲突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导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中国出口受限、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和汇率变动较大等,可能对公司相关地区业务带来冲击,特别是对海外相关地区的物流安全以及当地招投标开展节奏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由于水表产品属于民生工业产品,不可抗力会导致公司生产和经营略有滞缓,但并不会直接导致公司持续经营发生重大变化,行业总体发展逻辑也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动态化管理应对风险。

  公司努力在与客户的支付条款上进行改动,通过缩短账期或者预付款的方式降低风险,并对发出货物进行承保,从而降低货物在物流上可能遇到的损失。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中信海直
  • 安达维尔
  • 万丰奥威
  • 万安科技
  • 宗申动力
  • 同为股份
  • 深城交
  • 捷强装备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