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投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8 22:19:0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浙江建投002761)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建筑业实行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主要监管内容包括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技术标准管理等。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和体系包括:

  2、市场竞争格局和竞争特点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我国建筑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呈现“金字塔”状,即极少量大型企业、少量中型企业和众多小型微型企业并存。从企业性质和竞争能力角度,中国建筑市场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建筑公司主要有如下三类:一是特大型央企和地方大型国有(或控股)建筑公司。特大型央企主要是国有超大规模的特级资质企业;地方国有(或控股)建筑公司主要是各省市具有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二是大型的国企改制或新兴民营建筑公司。这些企业多数完成了民营化改制,实现了经营者、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持股,企业机制灵活,在完全开放、竞争充分的环境中迅速发展;三是跨国建筑公司。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跨国经营的国际知名建筑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在勘察和设计等高端建筑市场领域拥有很强竞争力。跨国公司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融投资与承建的联动,参与部分大型项目的竞争,抢占高端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国建筑业市场竞争完全,但产能结构不平衡;二是建筑市场地区发展不均衡,市场集中度比较低;三是竞争同质化明显、专业化分工不足。

  3、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辅相成,"一带一路"、"新农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先农村后城市"、"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公共建筑"、"新城镇建设"等概念的提出和推动实施,孕育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公司市场地位

  浙建集团是浙江省成立最早的国有建筑企业,主要从事建筑施工业务以及与建筑主业产业链相配套的业务。集团已连续多年入选ENR“250家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承包商10强、中国企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中始终保持前列。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投资、设计、建造、运维于一体的现代建筑服务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是整体上市的浙江省属国有企业。“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成为产业链完整、专业门类齐全、市场准入条件完备、品牌优势突出、技术实力较强的大型省属国有建筑企业集团,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建筑业企业前列。

  (三)公司现有的主要行业资质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披露要求

  (一)主要业务

  浙建集团主要从事建筑施工业务以及与建筑主业产业链相配套的工程设计、建筑产业投资业务、建筑工业制造业务及建筑专业服务五大板块。建筑施工业务是集团主要业务板块及收入来源,包括房屋建筑、市政路桥、轨道交通、水利水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工程设计等施工业务。工程设计服务业务主要包括集团相关单位的规划、设计和咨询等业务。建筑产业投资作为集团建筑全产业链当中重要的一环,以投资带动施工,以投资来扩大产业格局,以投资带动建筑施工主业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工业制造业务主要依托建筑施工业务充分发挥了产业链协同效应,主要业务包括建设工程机械、电力施工机械、环保机械、金属结构件以及起重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制造、销售、租赁、安装、改造与维修等。建筑专业服务依托于集团施工主业规模,以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和支撑能力为方向,做大工程商贸、工程金融、工程物业和工程租赁等工程服务业,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全面推进集团产业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经营模式

  集团从事的建筑施工业务,主要包括单一型工程承包模式和投融资建造模式。 单一工程承包模式即集团以拥有的工程承包资质,向业主提供施工总承包服务或工程专业承包服务。投融资建造模式即集团利用自身投融资能力,将施工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采用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EPC+F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融资)、BOT模式(建造-运营-转让)和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以投资带动总承包,向业主提供项目投融资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服务。

  (三)融资情况

  集团融资途径主要为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债券等。截至2022年年末,银行贷款余额为156.97亿元,融资成本区间为3.00%--6.92%,融资期限为1个月--19.42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6.23亿元,融资期限为6个月--1年;债券余额为29亿元,融资成本区间为2.1%-5.3%(包含可续期公司债),融资期限为174天—3+N年。

  (四)质量控制管理情况

  浙建集团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用户评价的质量管模式,始终重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根据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编制《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要求各部门、子、分公司、事业部、SPV公司、项目部严格执行,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浙建集团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产品的售后服务。浙建集团及其子公司均已将售后服务、用户回访等工作落实到部门,并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对积极解决质量纠纷进行充分准备。报告期内,浙建集团工程施工及相关服务质量均不存在重大质量纠纷。2022年,浙建集团继续保持创优夺杯良好态势,获得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8项,钱江杯16项,省外优质工程7项,行业优质工程5项。

  (五)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浙建集团在安全生产方面遵循“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在各级公司和项目部设立独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级公司已按要求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浙建集团已制定《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单位挂牌督办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对浙建集团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配置以及安全事故问责制等各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2022年,浙建集团印发《集团安全生产“除险保安”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安全专项整治“五大机制”,举办2022年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举办2022年安全管理人员专项技能比武暨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现场观摩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部署“安全生产浙建行”活动,有效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保证浙建集团施工生产安全。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资质优势

  浙江建投坚持建筑施工主业,主要从事建筑施工业务以及与建筑主业产业链相配套的工业制造、工程服务、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等业务,覆盖建筑产业上下游,包括设计采购、房建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工业制造、运行维护等业务。公司拥有各类企业资质一百余项,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3项,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1项,工程设计各类甲级资质共14项,并拥有对外经营权和进出口权,已发展成为产业链完整、专业门类齐全、市场准入条件完备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近年来,浙江建投把握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推进EPC、投融建一体化等新模式转换,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不断推进市场模式、业务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改革创新。

  2、国企品牌优势

  浙江建投是浙江省成立最早的国有建筑企业,也是浙江省经营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建筑企业前列。自成立以来,浙江建投坚持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承建了国内外一大批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精品力作,近年来浙江建投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依托国企品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五水共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支援新疆西藏等建设工作,承担建设了G20 峰会工程、桐乡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浙江音乐学院、杭州火车东站、之江实验室等重点重大项目,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赞誉为“浙建铁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浙江新型城市化十大杰出贡献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3、规模布局优势

  浙江建投坚持“基地化、规模化、本土化”方针,推动政府市场、大业主市场和两外市场的“三大市场”经营战略,优化经营布局,生产经营业务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阿尔及利亚、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英国等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内8大区域市场和以阿尔及利亚为中心的北非市场、以香港为核心的东南亚市场,是浙江省建筑业“走出去”发展、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建筑和贸易市场竞争的重要窗口。浙江建投已连续22年入选ENR“250家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位居省级建工集团第一位。

  4、体制机制优势

  浙江建投坚持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始终沿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脉络不断推进,切实把握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于2007年1月 26 日提出的“实施产权多元化、规范引入战略投资者、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国资监管和加强企业党建”等五个方面的省属企业改革要求,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的部署要求。浙江建投于1998年完成公司制改造,2009年完成产权多元化改革,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7年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成为了由央企、外资企业和经营团队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省属国有企业。 2019年11月,浙江建投借壳多喜爱实现整体上市。浙江建投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建立了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公司组织结构,治理机制富有活力。

  5、管理团队和人才优势

  浙江建投人才基础扎实,技术实力较强。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司管理人员2万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余人,中高级职称7千余人,持有建造师执业资格3千余人。浙江建投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级工法、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技术成果千余项,创造了多项领先及先进技术,拥有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近年来,浙江建投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行数字化改革、培育智慧工地、数字化工厂,努力打造成数据驱动的数字型企业。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集团认真落实党委、董事会决策部署,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深入实施稳进提质十大攻坚行动,经过集团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交出高分报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经营情况

  1、创先争优成效突出,综合排名持续攀升

  浙江建工承建的杭州北大桥旅馆兼容公共交通站房工程、浙江二建承建的海南儋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浙江三建承建的杭州市全民健身中心等3个项目获鲁班奖,浙江交建承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等 6个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8项。涌现全国工人先锋号、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慈善会爱心企业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136项,其中全国住建系统劳动模范3人。集团位列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69位,较上年提升15位,保持全国省级建筑总公司第1位;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52位,较上年提升14位;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7位。

  2、经营机制不断完善,规模品质双双提升

  落实“一把手”签订经营军令状,实行主要领导重大项目经营定期汇报制度,实施三级单位“精狮奖”“蜗牛奖”亮晒赛马。持续深耕三大市场,开展目标市场“大走访大对接大洽谈”,与椒江区、龙港市、景宁县、苍南县、中铁十九局、中电建华东院、杭钢集团等地方政府、央企省企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复制投资带动经营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合作、EPC+F等方式主动参与各地政府重大项目投资。

  3、培育扶持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

  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实施加强技术创新改造、强化产品集采、争取税收减免等18项政策。自主研发的“H型钢智能生产线”和“钢筋网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入选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重点项目。预制混凝土板式楼梯获“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德清基地“智能工厂”4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投产运行。浙江安装取得 A2、A3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浙江建材落地国内首个固碳混凝土搅拌站。浙江建机跻身中国塔机租赁商20强。合作组建总规模30亿元省未来社区建设运营合伙企业,为参与我省未来社区建设搭建平台。作为母基金合伙人参与组建省共同富裕产业投资基金。

  4、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企业管控水平

  坚持“小切口、大场景”,加快推进5大领域、21条跑道下数字化应用建设,新增开发应用34项、优化升级应用28项,20项应用正在建设中。建立交流推广机制,评选出智慧工地平台、浙建云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3项最佳应用。智慧工地平台获评全省国资国企“一件事”最佳改革案例,集团540个项目在平台立项,416个项目数据接入。“工业化建筑项目管理平台”迭代升级为省建设厅“浙里建造”重要应用场景。

  (二)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35亿元,同比增长3.36 %,主要系政府和大业主市场稳质提升、投资和EPC等新模式经营引领作用显著、区域城市公司经营成果落地等成效的体现;营业成本较上一年度增幅3.43%,系随着公司承建工程项目增加而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一年度增长257.19%,主要是由于PPP项目已建设完工并进入运营期,公司加大了对项目工程款及货款的催收、结算管控力度,另外开展了 10亿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等原因;实现归属上市公司母公司净利润9.69亿元,同比下降7.39%,主要系少数股东损益较上年有较大增加。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公司坚持质量和效益发展导向,实施“一链两驱五转变”的战略思路,将集团打造成为集投资、建设、制造、运营与服务于一体的建筑投资运营服务商。一链:围绕建筑产业链,坚持主业、高端引领、转型发展,实施纵深一体化发展,推动投资、建设、制造、运营和服务上下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一体化(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一揽子(全打包式统筹服务)、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工程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建筑产业集团。两驱:以资本和数字为动力,聚焦建筑施工、产业投资和建筑智能制造,高质量推进建筑施工、工程设计、建筑产业投资、建筑工业制造和建筑专业服务五大业务板块,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形成产业服务的高附加值,打造高端竞争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的话语权与主动权。五转变:转方式: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转动力:从资本驱动为主向资本与数字双轮驱动转变;转领域:从市场准入低、盈利能力不强、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向市场准入高、盈利能力强、附加值较高的业务转变;转管理:从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转变;转模式:从建筑承包商向全过程工程咨询甚至投资运营服务商转变。

  围绕“一链两驱五转变”总战略,集团致力于产业链提升、供应链优化和价值链重塑,引领创造具有浙建特色的建筑业生态链。子公司将致力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以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价值。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良好融合,实现动能转换、结构优化、业务升级,构建集团总部引领的建筑业良性生态圈。产业链提升。创新业务增值模式,打造工程产业链服务平台。通过模式创新,以投资带动提供投融建一体化服务,以设计引领提供EPC工程总承包等一站式服务;通过机制创新,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分配激励制度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激发活力、增强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推动“从建造到制造”“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变革,提供绿色、智能的产业增值服务。供应链优化。整合内部资源,深度融合打造供应链平台。立足集团内部巨大的产业市场,畅通内循环,匹配推动做大做强供应链,大力培育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建筑智能机械以及工程贸易、金融、租赁和物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搭建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供应商招采信息平台,整合资源、优化管理、降本增效,进一步拓展增值空间。价值链重塑。依靠资本和技术的力量,以投资带动、设计引领、数字驱动,在产业链上纵向高端开拓,在供应链上实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信息链上实现前后互通,逐步形成具有较高粘性的建筑业数字化生态体系,推动企业进入高附加值领域、盈利更高的环节,占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2023年经营计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集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23年集团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将深化打造“六个浙建”“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和省国资委对集团任期制考核目标统筹起来、一体推进、一以贯之,谋深谋实理念先行、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治理管控五篇文章,向数字化的国际建筑投资运营服务商的发展愿景加快迈进,争当我省“两个先行”基本建设主力军、排头兵。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履行国企责任担当。开展好主题教育,加强集团两级党组织对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面统一领导,增强两级班子团结共事、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确保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集团落实,推动集团重大改革、重大决策、重点工作落地。

  2、创新深化经营理念,创新“浙建模式”创造项目。解放思想、打开思路,进一步转理念、转市场、转方向、转模式、转方式。提升全省市场占有率。创新提升浙建模式,进一步完善内外部资源要素共享和利益分享机制,针对性补齐投资、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的短板,全面增强项目策划能力、方案创作能力、产业导入能力和一体化实施能力,创新创造项目。抢抓我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土地综合整治、深化美丽浙江建设、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等机遇,推动经营模式从竞争获取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力争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廊、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水利、建筑工业化、美丽乡村等领域市场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推进大陈岛项目投资开发建设。

  3、落实集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推动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对标培育主业定位,对制造业进行独立板块再梳理、科学管理再优化,创新推动机械设备制造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提升建筑材料产业布局和发展水平。

  4、升级科技创新体系,提档科创成果转化水平。深化打造集科技攻关、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工程示范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平台,推动科创体系与经营前端深度融合,提升打造契合业主需求、浙建特色鲜明、科技支撑有力的浙建方案,推动传统建造方式向具有浙建辨识度的现代建造方式转变。加强建筑工业化、建筑机器人、全过程绿色建造、绿色低碳建材等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提升科创成果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

  5、培育壮大开放的文化,建立符合企业战略的开放平台,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水平“引进来”相统一。与战略合作单位、大业主、优质供应商建立有效联络机制,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平台,提升企业的社会和资本市场影响力。发挥集团“走出去”既有优势和我省建筑行业链主企业优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并在更广范围内引进外部经营、科研、人才、技术等各类优质资源,加快自身转型升级。

  6、健全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和风险控制。

  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体系,规范落实“三会一层”决策机制。完善成本管控体系,构建具有浙建特色的合规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落实财务重要指标管控,持续做好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穿透性管理,切实防范化解经营源头、生产安全、成本合约、法务诉讼、财务资金等各类风险。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建筑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政策调整密切相关,公司主营业务业绩受国家宏观经济走势、产业发展政策、行业调控政策、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重大。为此,公司将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合理预期并相应调整经营策略,控制外部风险,尽量降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及相关政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2、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建筑施工项目工期较长,工程付款与完工进度通常不能实现匹配;部分工程发包方付款意愿及付款能力不佳,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甚至发生坏账损失。为此,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加强结算责任落实,增强催收清欠,强化应收账款整体性管控。

  3、易涉诉风险

  因建筑行业复杂性特点,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发包方资金支付不及时、结算争议、工程质量争议等各类纠纷,在协商不得情况下,易发生诉讼、仲裁风险。为此,公司将通过信息化平台,积极跟进已发诉讼、仲裁案件进展,实现“大数据”管理,同时加大普法力度,将法务管理下沉至项目部,加强法务力量配备,不断完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建筑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且国内建筑市场尚存在较多违法、违规的不良竞争现象,导致市场份额争取愈加不易。为此,公司将积极推进建筑信息化、工业化建设,优化建筑施工方案,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强化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坚持国企社会责任,提升市场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5、履行业务合同过程中存在的价格风险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按定价方式可分为可调价格合同和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依据实际工程量及工程施工时正在执行的定额标准进行结算,固定价格合同以合同约定的固定价格进行结算。可调价格合同可依据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等因素对可调价格合同影响较小。由于固定价格合同的合同金额是以预估成本为基础确定,预估的过程涉及许多假设,包括对未来经济环境、劳动力成本、材料价格、人工及原料的取得的假设等,若上述假设不正确,可能造成预估成本的偏差。固定价格合同在执行过程中还可能受天气、技术问题等因素影响造成实际成本超过预估成本。此外,若出现实际工作超过原定范围却无法获得客户相应补偿的情况,公司可能会面临项目成本增加、盈利减少的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国联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