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灵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9 00:55: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贵州百灵002424)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阶段

  公司在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归属于“C27医药制造业”类别。医药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是中国制造 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2022年是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是医药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国医改沿着“医疗”、“医保”、“医药”持续进行着“三医联动”的深入改革,三方面相继有重要政策出台,一致性评价、集采、质量监管、准入监管、合规监管、研发监管等政策全面铺开,向纵深处推进,吹响了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国家高度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伴随国家层面产业利好政策的密集发布、产业改革围绕人民健康需求的持续深化以及全球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及投资加持,中国医药产业仍保持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剧,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医保人均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医疗需求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医药市场逐渐扩容,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受宏观环境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影响,2022年国内医药制造业收入有所承压,同时伴随着人工、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费用的持续攀升,医药企业仍面临着挑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营业收入29,111.4亿元,同比下降1.6%,累计营业成本16,984.6亿元,同比增长7.8%,累计利润总额4,288.7亿元,同比下降31.8%。

  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保控费力度不减,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扩大范围,将对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2022年,中成药集采从单个省市试点逐步推广到跨省联盟,从中成药推广至中药饮片。2022年9月,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成立,标志全国性中成药集采正式开始。首批集采涉及16组品种,范围覆盖30个省级地区。和化学药品相比,已经进行的中成药集采有所不同。从规则看,价格降幅不是唯一打分依据,需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创新力、供应能力等多项因素,同时报价竞价规则也有所不同。从平均降幅看,中成药降幅相对温和,独家品种则降幅更低。从近期集采形势来看,未来中成药集采提速扩面,逐步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是必然趋势,这将会给中成药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将加速淘汰落后企业,催化产业提质升级。2022年深化医改年度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落实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动力。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高度,重点强调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2月发布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多省也制定了中医药发展政策并推动落实,加大医保支付对中医药倾斜力度,中药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综上所述,2022年是医药行业变革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期医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医保类政策主要为目录调整、支付改革、带量采购、平台建设;医疗类政策主要为推动分级诊疗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以及中医药传承发展;医药类政策本年度基调为鼓励创新、加强监管。相关政策密集调整对行业发展生态、市场竞争格局、企业发展模式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未来医疗需求有望逐步恢复正常增长,中医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

  2、周期性特点

  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关系国计民生,药品消费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重视程度加强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医药行业实为“内需里的刚需”。

  3、报告期内新公布的法律法规政策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明显的机遇,2017年我国首部中医药法正式生效。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法律的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近三年来,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得以充分彰显,社会各界和国家层面对中医药产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中医药发展政策文件及指导细则,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更有利于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提出推进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支持将符合要求的贵州苗药等民族医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五项重点任务、四项保障措施。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特色人才队伍、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十五项主要发展指标,部署了十方面重点任务。

  2022年4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统筹推进中医药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等,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2年 10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印发了《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中医药民族药、延伸发展健康医药融合产业、提升中药民族药食材研发供给水平、加快“药食同源”健康产品创新突破、促进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等。

  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全面加强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全过程审评审批加速、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全球化监管合作、全方位监管科学创新,向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药品监管实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建设。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明确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均未发生重大变化。

  1、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

  本公司是一家集苗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独家苗药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及胶囊和非苗药产品金感胶囊、维C银翘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都为公司主要盈利产品,上述产品在心脑血管类、咳嗽类、感冒类、小儿类药品市场中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以糖宁通络为核心竞争力的苗医药一体化项目,近一步扩大推广范围。

  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2、行业地位

  公司现已是贵州省新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和全国最大的苗药研制生产企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公布“2022年度中国非处方药企业及产品综合统计排名”,凭借着强劲的综合实力及出色的产品市场表现,贵州百灵入选“2022年度中国非处方药生产企业榜”,位于综合统计排名第13位,同时,公司产品风寒感冒颗粒、咳速停糖浆/胶囊、黄连上清片、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维C银翘片、双羊喉痹通颗粒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多款产品稳居各类别产品榜前列,排名持续上升。

  报告期公司明确围绕“强化公司在苗药领域的龙头地位,力争成为中成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继续扎实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力建设,以实施“科技苗药、文化苗药、生态苗药”为抓手,通过打造规模化制造平台、全渠道营销平台、大品种创新平台、产业链整合平台,对既有的优质苗药资源提升规模和效益,同时深耕苗药的宝库,加快苗医药一体化项目(中医糖尿病医院)开发,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管理团队的建设逐步加强,营销队伍能力积极增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加强。

  3、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已经成为刚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人民健康观念改变、生育政策进一步开放、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新形势下,中医药的卓越表现已经在国内外形成共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认可度不断提升、需求日益旺盛。公司多年来深耕主业发展,形成包括中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和药品流通、医疗服务、大健康产品等一二三产业的全覆盖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政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在深度耕耘存量市场的同时强化对增量市场的拓展,在现行药品集中采购的大背景下,通过做好市场准入工作,使公司产品价格体系相对稳定,通过促进公司现有产品的销售及加速新产品的导入,使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持续稳步扩大。同时公司积极从“开源”端促进业绩增长;在内控管理方面,以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基本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严控各项费用,从“节流”端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新药研发创新工作,同时还将着力于产品结构的调整,注重市场潜力大及研发壁垒高的产品开发,确保公司业绩可持续增长,以提升公司整体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也未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

  1、品牌优势、品种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势

  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以提升公司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及相关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的“百灵鸟及图”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一线品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属于心脑血管类药物,近几年销售规模实现稳定增长。二线品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双羊喉痹通颗粒、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维C银翘片和咳速停糖浆及胶囊覆盖了感冒类药物、咳嗽类药物、儿童类药物、咽喉类药物等市场,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三线品种金感胶囊、风寒/风热感冒颗粒、康妇灵胶囊、泌淋清胶囊、经带宁胶囊、消咳颗粒等产品覆盖了妇科类药物、泌尿系统类药物、咽喉类药物等市场,报告期内通过营销整合和市场开发,销售额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

  公司主要品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强力枇杷露、益母草膏、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一清颗粒等36个品种54个批文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其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为全国独家品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新增入选品种,为全国独家规格。公司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维C银翘片、泌淋清胶囊等共计51个品种纳入《医保目录》(2020年版)。

  目前公司产品结构合理、品种丰富,有利于分散单一产品导致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随着医疗保险体制的推广及药品分类管理的规范实施,公司产品的结构优势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2022年度,公司共计申请专利33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外观设计11件,实用新型3件;授权专利12件,外观设计10件,发明2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数为82件,国内发明58件,外观设计13件,实用新型11件。公司生产的17个苗药品种全部拥有发明专利。

  3、研发优势及科研项目情况

  (1)公司一贯重视产品研发工作,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已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贵州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企业、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同时建立了现代苗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贵州省民族药(中药)复方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西南民族药(中药)口服制剂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现代苗药创新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

  通过结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的资源,增强公司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自主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构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实现各方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技术共创、管理共建的全方位融合,形成产业深度统筹、良性互动、校企协同、产业升级,通过发挥科研项目成果转换优势,实现为企业科研与经营赋能,在大健康管理、品种研发、共建中医药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康养产业等方面实现盈利能力提升和企业价值增值。

  (2)在研创新优势

  公司在研新药有黄连解毒丸项目、益肾化浊颗粒项目、冰莲草含片、芍苓片、1.1类化药替芬泰项目、糖宁通络项目等,公司在研项目覆盖众多治疗领域,项目如获得批准上市后,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对公司的战略布局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居民收入不断提及更加注重养生保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中药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在心脑血管、糖尿病、感冒、退热、止咳化痰、呼吸道等市场领域产品具有专有性,核心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药除了开发生产药品外,还可以在药食同源的基础开发保健品等大健康类产品,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4、营销网络建设持续完善

  强大的渠道管理和终端覆盖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公司已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随着多年的市场打造和沉淀,公司已完成全国 32个省、市及自治区营销网络的覆盖,积极推进OTC和处方药的市场推广和学术推广工作。公司通过分析终端客户需求情况的不同,结合公司产品的特点,针对商业批发企业、各等级医院、连锁药店、单体药店、诊所和基层医疗机构、电商平台的特点,通过做好渠道细分规划,积极推进各渠道团队的建设,加大产品的学术推广及培训体系的建设,制订出适合不同市场的销售方式和激励政策,加强自建销售队伍的发展。公司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经验丰富,队伍稳定。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优秀的营销团队是公司实现销售不断增长的直接动力。同时公司近几年积极拓展贴牌产品业务发展,目前已开发品种 62个,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贴牌产品已初步形成与公司品种互补格局,通过近几年的精耕细作,目前公司已与 28家企业搭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包含央企、国企、民企,通过资源的互补可持续推动贴牌板块的高速增长。后续公司将进一步推动贴牌独家品种和黄金单品培育,大普药品种保质保量,优化产品结构,并协助贴牌产品在连锁、诊所、商业渠道销售,升级供应企业合作模式等为贴牌产品成为公司的新生力量、新增长点打下坚实基础。截至报告期,公司已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建立了3,200余家一、二级商业,同时受两票制的影响,商业合作渠道已下沉到部分县域商业公司。公司与全国 80%以上的终端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全国终端客户已超过60万家,同时签约终端VIP客户10万余家,其中开发二级以上医院4,500多家,三级医院 1,600多家;公司与全国 95%以上的连锁药房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合作门店数超过26万家,特别是强化了全国性重点客户(NKA)连锁的战略合作,部分NKA连锁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近年顺应国家医改政策,向下延伸至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拓展基层医疗市场。公司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开发上已突破 10万家。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报告期公司线上销售额已达到2,200余万元。公司自建的营销队伍在渠道上进行了细分、强化管理和培训后,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良好快速的发展,促进公司产品更深和更广的覆盖,为公司今后的销售增长奠定了基础。

  5、产能技术优势

  公司通过新建或技术升级改造已完成了二十六条生产线的GMP认证工作,包括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软胶囊剂、丸剂、酊剂、喷雾剂、煎膏剂,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的完善和提升,能够进一步保障公司以优质产品服务市场。

  公司为进一步满足产能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改和扩建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扩大公司中成药品种的生产规模。截至2023年 4月扩能技改项目中药材醇提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后续项目整体完成建设后,公司前提取产能将由现阶段的2.5万吨/年提升至6万吨/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产品质量、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水平的提高。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装备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高产、优质药品,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6、苗医药一体化项目发展

  目前公司糖宁通络已在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正在积极推进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北省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中医三甲医院的制剂申报工作,布局现已覆盖全国 18个省区市,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广泛覆盖。同时公司与大医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明医明诊互联网医院线上糖尿病诊疗的独家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扩大“糖宁通络”在全国市场的宣传、学术推广和患者应用工作等,公司苗医药一体化项目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报告期公司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战略部署,紧盯经营目标任务,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国家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机遇,坚持发展战略和“聚焦主业、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夯实主业,提升核心盈利能力,把稳增长、调结构、塑格局、推改革、防风险有机结合,深入实施巩固协同、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精益管理等各项举措,有效应对挑战,全面攻坚克难,实现经营企稳回升,展现了良好的发展韧性。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40亿元,同比增长 13.7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819.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50.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9%。

  报告期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

  (1)夯实生产保障,全力降本增效

  随着 2022年末市场需求关系变化,公司部分药品市场需求增加。公司统筹安排,做足准备,严控药品生产环节,开足马力,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同时以“精益生产,提质增效”为指导思想贯穿于生产和管理全过程,通过优化流程,提升科技、装备和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压缩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2)推进重点项目工作,持续增强发展推动力

  公司 2020年开始建设的扩能技改项目(前提取三车间及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近一步增加公司的前提取产能,补足公司生产环节的瓶颈,确保公司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提取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已在 2021年底释放部分产能,截至2023年 4月扩能技改项目中药材醇提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后续项目整体完成建设后,公司前提取产能将由现阶段的2.5万吨/年提升至6万吨/年。同时公司也在对其他生产线持续改进和提升生产效率,对标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水平,加快引进和换代新一代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系统,以适应和满足公司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战略需要。

  (3)积极加快产品研发,推进技术创新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研发工作,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各研发项目进展。

  目前公司糖宁通络已在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正在积极推进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北省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制剂申报工作,布局现已覆盖全国18个省区市。

  (4)营销管理工作

  公司围绕年度经营目标,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加强与经销商深度合作,积极开展各项营销工作,在经营理念、品牌宣传、动销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整,实现了业绩收入逆势增长、渠道整合成效显著、品牌实力不断增强、学术赋能公益助力、贴牌业务发力崭露头角、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团队激励效益提升。

  (5)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建立数据化管理体系,强化总部管控,完善各板块核算体系建设;推行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优化;推进薪酬体系优化、分线开展培训体系优化,搭建内部晋升通道,建立健全学习成长体系。树立市场化经营理念,加快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加强项目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问题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工作落地机制。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2023年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和挑战

  2023年在国内经济稳增长背景下,医药行业改革深入推进,预计行业整体将恢复性增长。2023年是医药行业重拾信心、翘首以盼的一年,从政策导向上来看,医保目录调整、带量采购等大的改革措施已经进入常态化执行阶段。“十四五”期间,医药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健康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建设以及国家支持生物医药尤其是中医药的发展,将有助于医药工业发展获得更多的政策资源支持。因此,医药工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1、持续深化医改,各部门持续发力,将不断推进完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在医保重点工作方面,国家医保目录每年的动态调整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较为完善的调整规则,实现了医保目录全国范围的基本统一,众多新药好药有机会被快速纳入目录,并且逐步调整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物落地政策,增强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医疗保障待遇的平衡性和普惠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病种分值付费(DIP)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推进,2022年11月底已实现DRG/DIP功能模块的全国落地应用,目标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面开展,2025年覆盖所有符合条件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在医保控费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DRG/DIP医保支付改革是当前医院管理者和科室管理者的重点工作内容,迫使医院主动降低成本,做好规划以实现营收。对医药企业而言,在做好专业化转型的应对策略基础上,赋能医院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改革方向和目标,实现新环境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院企合作的机会。

  在医疗重点工作方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提出,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着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发展接续性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根据2022年一系列政策释放的信号,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通过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

  在医药重点工作方面,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和国家、省级、省际联盟等层级的带量采购持续推进,逐步实现在化学药、生物药和中成药全方位推进集采的格局,涉及和纳入药品持续增加。除一致性评价以外,国家还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原则,科学引导企业合理研发药物。国家积极鼓励创新,在创新药审评审批、及时纳入医保等方面的支持,从需求侧引导医药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竞争能力,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2、药品监管趋严,中成药面临集采,行业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深刻影响医药企业的运营和产品营销。

  高质量发展时期,随着行业内各领域相关管理文件的出台,医药企业生态链从药品研发、生产到销售以及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等诸多环节都将迎来更加规范、透明的行业监管,医药企业需要紧跟政策要求的合规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是必然之路。同时,产品将迎来更严格的监管,在精细化管理、全流程监管贯穿之下,产品的质量疗效、临床应用效果、不可替代性等指标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另外,随着集采的提速扩面,2021年湖北联盟19省市第一批中成药集采、广东联盟6省中成药集采,2022年山东、北京省级中成药集采以及湖北联盟29省市第二批中成药集采的持续推进,中成药集采逐步实现省级向全国同步推进。中成药国采和省际联盟集采均面临质量难以评价和分组困难等难点,但湖北联盟和广东联盟集采已为未来国采提供相关经验借鉴,分组问题、供应问题、质量问题解决后,中成药集采将面临常态化的进程,对企业的多产品运营能力、渠道保供能力、渠道下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发展迎来机遇。

  党十八大报告以来,国家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022年1月,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推动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完善药品注册制度,引导和鼓励中药品研发。报告期内,“十四五”关于中医药发展规划类文件持续发布,包括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及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示范单位建设、中医药人才发展机制、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等内容,而且国家加大医保支付对中医药倾斜力度,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肯定了中医药在医疗救治上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中医药行业和企业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4、中药新药研发持续升温

  在医药研发方面,国家以鼓励创新为导向,持续规范审评审批标准、提升审评审批效率,从而提高药物可及性和企业新药研发的积极性。2022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药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科学引导企业合理地研发药物,进一步明确了临床试验技术标准。随着中药注册分类及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国中药创新药评审明显提速,《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中药创新药研发热度持续上升。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实行备案管理,配方颗粒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相继出台,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公开进一步提升了中药企业布局中药配方颗粒和古代经典名方的热情。

  5、人口结构催化需求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数15%。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药大健康领域受到持续关注。《“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要从2020年的68.4%提高到75%以上,老龄化驱动养老及老年病管理事业发展,老年人对于中药医疗保健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总体来看,医药市场的刚性需求及国家政策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公司将直面形势变化,通过内部整合与外部拓展,持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研发营销双轮驱动,积极加大新产品研发及创新力度,继续激发营销活力扩大销售规模,夯实产品竞争优势,保持合理增速,继续稳健发展,打造具有贵州百灵特色的资产结构,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新一年工作计划

  重要提示: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面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及趋势,我们将深入学习行业政策,抓住发展机遇,持续整合营销平台,紧抓覆盖、上量两个关键指标,从存量、增量两个方向加强销售市场拓展工作,深挖市场增长潜力,锁定销售发展目标,聚焦规模核心市场、打造优势重点品种、扎实销售管控行为,同心协力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实现销售稳步发展。

  展望2023-2025年,贵州百灵将持续秉持“专精于药、专注于人”的核心价值观,上下坚决贯彻董事会制定的“强化公司在苗药领域的龙头地位,力争成为中成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提升中成药(苗药)产业竞争优势,围绕“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通过打造规模化制造平台、全渠道营销平台、大品种创新平台、产业链整合平台四个平台,集中优势打造明星产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营收利润,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资本运作收益,实现有效并购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使公司成为产品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品牌影响广泛、社会美誉度高的全国医药健康行业知名企业。

  公司根据产业发展态势以及医药市场的变化,公司董事会制定了2023年经营目标及计划,公司将聚焦能力提升,全力推进公司各项改革创新发展措施的有效落地,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夯实核心业务领域,全力以赴增收创利

  2022年将公司以战略规划为指引,聚焦主业,深化产业战略布局,拓展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在稳步发展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挖掘现有主导产品潜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方位加强公司核心能力建设,创新赋能,提高供给优质产品的能力,提高对需求变化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在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探索利用智能化、自动化、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实现产业和服务的升级换代,着力于提高经营质量,关注现金流,关注盈利能力,关注资产回报率,通过对管理模式、销售模式、奖励机制的优化和完善,完成既定的全年经营目标,力争再创经营业绩新高。

  同时公司将根据现有产品的增长趋势,合理统筹和协调年度生产计划,通过技改或新建产能项目等方式,合理优化和补齐生产环节中的瓶颈,为实现高增长率的产品快速增长提供充足的产能支撑。

  2、稳步推进研发技术平台打造,加快重点研发项目进展

  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创新体系的建设与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一方面公司将通过现有的研究开发平台,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产、学、研、用”方面的合作交流,围绕新产品、新标准、新工艺的研发战略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养更多的自主研发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做好现有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黄连解毒丸项目、益肾化浊颗粒项目、芍岺片、1.1类化药替芬泰项目、糖宁通络项目等项目的新药研发工作,加快研发项目产业化的进度,增强公司在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积极探索中医药创新发展之路,持续加大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院内制剂及同名同方药的研发力度。公司持续加大中医药研发投入,推动经典名方品种注册申报及生产落地,并关注院内制剂合作机会,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公司后续将积极推进糖宁通络项目在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等国内知名中医三甲医院的制剂申报工作。同时公司与大医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明医明诊互联网医院线上糖尿病诊疗的独家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扩大“糖宁通络”在全国市场的宣传、学术推广和患者应用工作等,公司苗医药一体化项目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3、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中国证监会、贵州省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公司运作。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审与内控制度建设,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在信息披露工作上做到及时、公正和准确,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强化董事会的职责,完善董事会的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不断完善修订各项工作制度,督促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促进,形成运作高效、协调有力、管理有序的企业组织新格局。强化集团化管理,加强对控股公司的管理考核,促进各子公司的稳健发展。

  4、紧抓人才建设,积蓄发展活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效的、灵活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种方式,扩充公司发展所需的技术开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完善岗位竞聘、业绩考核、薪酬福利、人才评估等体系,继续加强公司中层领导和后备干部的管理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弘扬正气,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023年,公司将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团结协作、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公司有信心有能力在预定的时间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着力将公司打造成管理规范、业绩优良、发展健康的上市公司。

  (三)未来发展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行业政策风险

  医药行业是政策驱动型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指南发布、药品质量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持续细化、从严等,相关改革措施的推进在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使行业运行模式、产品竞争格局产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对药品的生产成本及盈利水平带来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以政策为导向,密切关注国家及行业政策发布,深入学习政策,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提前布局调整,在保持产品稳健增长的同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与营销策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品牌驱动,发挥产品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能力。

  2、市场竞争风险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落下帷幕,药品覆盖进一步扩围,药价平均降幅48%;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开展7批全国药品集采,共覆盖294种药品,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同时地方集采在频次增加、品类扩大的基础上,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渐成趋势;此外,医保目录更新、医保谈判机制常态化等,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医药制造企业面临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经营模式转变、毛利降低等挑战因素。

  应对措施:公司将顺应政策导向,加快市场变化响应速度和策略应对,梳理优势品种,做好产品布局与规划,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同时积极探索营销方式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公司营销一体化整合步伐;稳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不断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和竞争水平。

  3、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药品研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提高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是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司在研项目涉及生物药、化药和中药,不同的药物种类具有不同的风险,能否进入临床试验存在一定风险;由于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存在临床试验失败或者进度迟缓的风险;在研药品完成临床试验后,也存在不能获得药品注册上市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跟临床试验政策,科学管理在研项目,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水平,谨慎选择研发项目,优化研发格局和层次,集中力量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进度,同时开展战略性新品种研发以及探索性研究,拓展研发深度与广度。同时加强现有药品的深度开发,提高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4、质量控制风险

  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药品GMP、GSP飞行检查、跟踪检查以及频繁的评价性抽检,化学药一致性评价,对医药行业来说不仅仅是技术水平和规范化运行的持续加强,还有大量资金投入。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和对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提高,质量装备升级,质量管理提升,保证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生产过程中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强化工序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对药材的原产地进行严格控制,针对重点品种,建立规范化的种植基地,保证药材来源及产地固定,从源头上保证原药材物质基础的一致性,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

  5、成本风险

  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改造成本等上升,而终端价格受到管制,使成本传导受阻,对公司发展和盈利空间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提前研判市场,精准实施战略采购和储备,有效控制价格波动对采购成本影响,并通过基地种植,抑制骨干产品重要药材价格上涨;全面推动自动化、智能化、科学调度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胜蓝股份
  • 雷曼光电
  • 中泰化学
  • 国轩高科
  • 滨江集团
  • 新晨科技
  • 万科A
  • 荣盛发展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