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特钢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18 20:28:10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信特钢00070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钢价呈低位震荡行情,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从上半年总体形势看,钢铁行业运行面临较大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7.6%。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8.76%;利润率为1.03%,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亏损面达到44.57%。

从特钢行业来看,随着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将加快推动新基建、新型城镇化、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转换,加快迈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将持续拉动国内特殊钢需求,促进我国特殊钢品种结构升级与服务水平的提升。2022年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幅提升钢铁供给质量,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能源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及汽车、高性能机械、建筑等领域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力争每年突破5种左右关键钢铁新材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当前,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制造强国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高端制造业的提速发展激发了高端特钢产品的市场需求,预计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绿色能源、国防航空航天等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特钢需求量仍将有所增长。总体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直接带动特钢需求,中国特钢需求增长空间巨大,特钢产业中长期前景向好。

2023年1-6月我国特钢进口量136.9万吨,进口金额30.1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汽车、能源石化、高档机床、信息技术等领域。从细分品种看,高端齿轮钢、轴承钢、工模具钢、弹簧钢和高温合金、新能源用钢等重点品种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总体来看,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特钢需求仍将保持稳健的增长,这些都将为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具备年产2000多万吨特殊钢材料的生产能力。公司拥有江苏兴澄特钢、湖北大冶特钢、山东青岛特钢、天津钢管、江苏靖江特钢五家专业精品特殊钢材料生产基地,安徽铜陵特材、江苏扬州特材两家原材料生产基地,山东泰富悬架、浙江钢管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形成了沿海沿江产业链的战略大布局。

公司工艺技术和装备具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合金钢棒材、特种中厚板材、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合金钢线材、合金钢大圆坯六大产品群以及调质材、银亮材、汽车零部件等深加工产品系列,品种规格配套齐全、品质卓越并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满足能源、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国家优先发展行业的市场需求,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所需关键特殊钢材料的制造基地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日本以及欧盟、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内外高端领域用户的青睐。公司所生产的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领先,高端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风电用钢、海洋系泊链钢、矿用链条钢、高端大圆坯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上半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加强厂区协同、板块协同、内外贸协同,坚持走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迅速转变思路,克服轴承钢和汽车用钢市场需求下滑的不利影响,抢抓石油、天然气、电力、石化、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契机,主动作为,奋勇拼搏,产销量稳步提升,公司保持稳健经营。上半年实现销售942.21万吨(含天津钢管),其中出口127.4万吨同比增长55%。营业收入583.25亿元,同比增长12.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60元/股,有效地抵御了市场行业波动。

1.稳健经营穿越周期,特钢龙头彰显价值。2023年上半年,公司多措并举克服市场需求大幅下滑的不利影响,迅速转变思路,紧紧把握国家“双碳”政策的利好机遇,抢抓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契机,加大能源用钢、汽车用钢的市场开发,上半年完成总销量942.21万吨(含天津钢管),创历史新高,单月最高销量达174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外贸销量突破127万吨,同比增长55%。能源用钢销量突破350万吨,同比增长87.7%,汽车用钢销量同比增长10.7%。“两高一特”销量同比增长4%,超高强度钢同比增长14.4%。同时,公司还重点培育了80余个“小巨人”项目(细分市场领域的隐形冠军),“小巨人”品种销量突破335万吨,“三新”开发、重点品种攻关成效显著,公司稳健经营体现弱周期属性。

2.关键技术持续突破,科研创新成绩斐然。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85项,发明专利89项,参与8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修订和起草。公司牵头编制全球首份特钢低碳评价标准(PCR),已通过专家评审;航空轴承M50在金属所完成疲劳测试,寿命远超国内同行和卡本特同类材料,并获得SKF、舍弗勒试订单认可;气门阀用EMS200高温合金通过伊顿台架试验并获得批产认证,成为世界上第二家生产该钢种的企业;亚星锚链601890)首个高等级、大直径国产化项目圆满完成交付;150mm厚超低温高强高韧性F690钢板实现批量稳定供货,应用于全球最大风电安装平台N966;钢管产品助力中石油塔里木以9396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此外,公司策划实施了30余个“三高一特”重点新产品预研项目,均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3.资本运作促力发展,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公司于2023年1月成功竞得上海中特泰富钢管有限公司(原上海电气601727)集团钢管有限公司)60%股权,取得天津钢管控股权。至此,公司已拥有500万吨的特种无缝钢管产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特种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将为公司在高端无缝钢管领域做强做大,提升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6月20日,公司通过产交所摘牌方式,收购了中信银行天津分行和石家庄分行持有的天津钢管可转债A份额,进一步增加了对天津钢管的持股比例。2023年上半年,天津钢管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产销量稳步增长,效益明显改善。同时,公司进一步整合钢管业务成立钢管事业部,推进钢管市场营销及技术研发一体化运行。

4.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开源节流持续深化。公司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整合协同资源、创新协同模式,凝聚发展合力,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创效”的全局思维,持续深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采购系统面对大宗原料市场剧烈波动,提高采购质量,合理控制库存,动态攻关长协兑现率,采购降本成效显著。生产系统按照价格市场化、成本明细化管控模式,持续开展内外部对标工作,根据市场变化优化配煤配矿,公司整体铁水成本在行业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5.绿色双碳扎实发展,智能制造提档升级。公司坚持“绿色引领”,持续推进环保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下属企业兴澄特钢、青岛特钢、天津钢管已完成有组织、无组织及清洁运输全流程超低排放的改造及公示;牵头编制中国特色特钢产品种类规则(PCR)并通过专家评审;构建公司产品碳核算体系,针对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和天津钢管四家长流程钢铁企业,成功完成代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并顺利通过国际第三方的核查认证;扬州特材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公司坚持“数智引领”,以协同共建为抓手,高标准创建全球“灯塔工厂”,兴澄特钢已通过WEF“灯塔工厂”首轮评审;成立大数据中心,提升公司数据治理水平;大冶特钢行业首个全流程全业务的460钢管数字化工厂成功亮相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兴澄特钢荣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AAA级典型企业、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智能制造赛道产业化类优胜奖。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2023年公司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领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底蕴深厚

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1890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钢铁摇篮”。“中共大冶钢铁厂组”是黄石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组织之一。2023年5月,公司在子公司大冶特钢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高韧性企业”系列活动,庆祝“中共大冶钢铁厂组”党组织成立100周年。

2.团队卓越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公司经营团队创新思路,灵活应变,各子公司有效应对需求恢复不振、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材料成本高企等诸多挑战,在钢铁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的不利局面下,顶住了周期波动。

3.装备一流

公司拥有国内最大断面的合金钢方圆坯连铸机,世界先进的可实现控轧控冷、轧材尺寸高精确控制(KOCKS)合金钢棒材生产线,国际先进的银亮材加工生产线,以及配套完善的中厚板、线材、无缝钢管、特冶锻造生产线等国内、国际领先生产设备。

4.品类丰富

公司可生产30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是目前全球品种规格最多的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之一,拥有合金钢棒材、特种中厚板材、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合金钢线材、合金钢大圆坯“六大产品群”以及调质材、银亮材、汽车零部件等深加工产品系列,品种规格配套齐全并具有明显优势,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的特殊钢材料解决方案。公司重点培育的“小巨人”项目产品具有认证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品质标准要求高、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平均毛利高等特点,丰富的产品线对应着公司多样的下游应用领域,避免了因单一下游市场波动而对公司收入造成的影响,增强发展韧性。

5.质量稳定

公司秉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理念,建立了从原料入场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把控、监测和检验体系,扎实有效推进精益化管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公司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了奔驰、宝马、奥迪、通用、SKF、FAG、一汽、东风汽车600006)、中国航天科技000901)等大量第二方高端客户认证以及九国船级社等第三方认证。

6.技术先进

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获得了多项国家、行业的科技进步奖励。2023年上半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85项,发明专利89项,参与8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修订和起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在研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

7.资本雄厚

依托于中信集团和中信泰富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在财务协同、采购协同和销售协同等方面优势明显,为公司进一步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保证。

8.服务优质

公司根据多年服务经验,准确判断客户不同工程阶段需求,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供货效率。公司充分发挥“苏南模式”基因抢抓市场机制优势、国有企业规范运作优势、国际化企业现代化管理优势,以最优品质和最优服务赢得用户信任,敏锐把握用户趋势、纵深发展用户需求。

9.物流便捷

公司旗下企业均坐落于沿海沿江地区,其中兴澄特钢、扬州特材拥有十万吨级长江码头;大冶特钢和铜陵特材也拥有多个万吨级长江专用码头;青岛特钢毗邻拥有全球最大矿石码头的青岛港601298)董家口港区;靖江特钢拥有千吨级长江内港码头。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物流优势覆盖国内特殊钢下游行业主要市场区域,使公司形成了以公路、水运、铁路为枢纽的全方位大物流格局。

10.绿色生态

公司旗下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入选国家工信部评选的全国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其中大冶特钢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公司坚持“绿色引领”,根据国家绿色低碳要求、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围绕世界前沿低碳冶金技术,开展绿色减碳特钢材料、清洁能源及氢能新材料的研究应用,牵头编制中国特色特钢产品种类规则(PCR)。率先构建产品碳核算体系,完成代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环保创A工作,均取得较大进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经济波动风险

国内投资增速放缓,需求与预期延续弱势,经济修复动能不足;钢铁行业全面进入下行周期,面临下游需求恢复不振、钢材价格下跌、原材料成本高企等挑战,在供强需弱的背景下延续“高成本、低利润”的局面,整体效益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行业发展形势仍十分严峻。

对策:公司认为国家宏观经济将在“稳”的总基调下,进行深度结构优化,经济整体发展质量一定将得到提升。未来,公司也将坚定不移深耕特钢主业,围绕技术质量、品种规模、服务用户、降本增效、智慧制造、绿色生态等发展方向,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做强细分市场,同时以资本运营为抓手,整合上下游资源,创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

2.市场竞争风险

在钢铁产能整体严重过剩的态势下,普钢企业纷纷转型向优特钢方向发展,且不断有新企业进入,造成我国优钢产能出现过剩情况,特别是一般用途的品种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

对策:不同于普钢或者同质化严重的大宗商品,特殊钢品种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公司能够根据下游需求变化来主动调整产能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需求发展的方向,增强公司产品整体的盈利能力。另外,公司近几年保持投入高比例研发资本开支,较好地保持了开发新品种以及产品结构升级迭代的节奏,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3.环保风险

新《环保法》、新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深入推进,对企业环保监管力度和标准提高,监管和执法愈发严格,社会民众环保意识增强,对公司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特钢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

对策:公司对各类环保风险进行充分辨识和分析,提前预判,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做好预防;实时掌握各项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将环保管理与生产运行、设备管理等专业管理相融合,管好、用好、维护好环保设备设施,持续加强事中管控。公司将紧跟“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深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4.政策风险

从政策层面看,能耗双控政策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能耗双控政策对钢铁行业影响较大,政策约束仍然存在,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能耗双控政策执行层的理解进行了明确,并对短期矛盾的解决做了长效化安排,但对于黑色金属冶炼类高耗能制造业能耗管控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对策: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能源管控能力。在公司绩效管理方面把能源管控纳入企业战略目标核心,分配到整个生产过程以及业务流程中去,让员工从理念上认识到重要性。在流程优化方面,公司深挖节能空间,优化能源配置和使用,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

5.外贸出口风险

国际层面,地缘冲突、全球通胀等因素将持续影响制造业钢铁需求,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制造业持续增长动力不足,海外钢材需求量形成抑制,我国钢铁出口增速可能放缓。

对策: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与大型的铁矿石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规避铁矿石波动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出口竞争力;在出口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上,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全力满足高端客户对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产品的需求。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正丹股份
  • 川宁生物
  • 百川股份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宝丽迪
  • 金丹科技
  • 凯发电气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