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能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5 16:39:06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宝丰能源600989)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类代码C26);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细分行业属于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分类代码2651)。

  (二)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煤制烯烃,主要产品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在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中,聚乙烯、聚丙烯的产销量分别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占五大合成树脂总产量的60%以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之一。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聚烯烃行业

  (1)市场供需

  2023年上半年,我国聚烯烃(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产量2869万吨,同比增长204万吨,增幅7.66%;表观消费量3589万吨,同比增长182万吨,增幅5.34%;净进口量720万吨,同比减少22万吨,对外依存度20.05%,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行业产能处于较快增长期,进口替代能力有所增强,消费增速符合市场预期,聚烯烃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23年上半年我国聚乙烯和聚丙烯供需情况

  (2)价格走势

  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聚烯烃价格有所下滑。5月底6月初,聚乙烯行情低点反弹,7月份延续反弹走势,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刺激下,行情逐渐上扬;聚丙烯行情相对较弱。就三季度而言,其一,国内农膜需求旺季,加上更多积极的宏观政策措施将出台,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其二,进入三季度,全球原油市场将进入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旺季,根据历史规律来看,在此期间国际油价将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成本面支撑比较明显。

  (3)盈利能力

  2023年上半年,由于煤炭价格逐步恢复正常水平,煤制聚烯烃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到6、7月份,煤制聚乙烯行业平均利润1700元/吨左右,油制聚乙烯扭转了亏损局面,处于盈亏边缘;煤制聚丙烯行业平均利润1000元/吨左右,油制聚丙烯亏损1500元/吨左右。

  2、焦炭行业

  (1)市场供需

  2023年上半年,全国焦炭产量24383万吨,同比增长1.8%。同期,全国生铁产量同比增长2.7%,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3%,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4%。焦炭行业供需基本保持平衡。

  (2)价格走势与盈利水平

  2023年一季度,国内焦炭价格相对平稳,二季度呈下降趋势。以山西二级焦为例,价格由1月1日的2575元/吨下降至6月30日的1715元/吨,下降860元/吨,跌幅33.40%。同期,炼焦煤价格跌幅30.55%。

  由于炼焦煤价格与焦炭价格同步下跌,多数焦炭企业仍有利润空间。

  3、煤炭行业

  (1)市场供需

  2023年上半年,原煤产量230054万吨,同比增长4.4%;煤炭进口量22193万吨,同比增长93%;煤炭出口量207万吨,同比下降0.5%。煤炭供应总量252040万吨,同比增长8.8%。国内煤炭供应趋于宽松。

  2、价格走势

  2023年上半年,煤炭价格跌幅较大。国内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参考价由2022年12月30日的1051元/吨下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669元/吨,下降382元/吨,跌幅36.35%。国内炼焦煤市场参考价由2022年12月30日的2275元/吨下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1580元/吨,下降695元/吨,跌幅30.55%。由于公司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所用原料煤价格跌幅较大,二季度公司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毛利空间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公司自产煤炭的毛利空间有所收窄。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宝丰能源在公司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研究管理逻辑,准确把握管控要点;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不断强化“两基”工作;强化管理人员履职监督,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大协调督办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组织的有机性、管理的系统性和经营的协同性有所增强,为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构筑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项目建设及产能增长方面

  (1)完成了两个煤矿产能核增工作,共计核增煤炭产能100万吨/年,其中,公司马莲台煤矿产能核增40万吨/年至400万吨/年,红四煤矿产能核增60万吨/年至300万吨/年。核增后,公司所属三个在产煤矿煤炭产能820万吨/年,一个在建煤矿产能90万吨/年,所属煤矿煤炭产能合计910万吨/年。另外,公司拥有煤炭产能480万吨/年的宁夏红墩子煤业有限公司40%股权。

  (2)在建的丁家梁煤矿于今年8月初取得宁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许可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有效期限20年。

  (3)2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已于8月初投入试生产并生产出合格产品。

  (4)宁东三期烯烃项目(除EVA装置外)建成投产。其中甲醇装置已于今年3月底投入试生产,目前已达到设计生产能力;4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已经投入试生产。

  (5)内蒙古300万吨/年烯烃项目建设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

  随着新建项目、扩建项目的陆续投产,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形成。

  (二)研发创新方面

  新开发3个聚烯烃新牌号的产品,1个聚烯烃产品牌号的生产技术储备。烯烃二厂成功开发了聚乙烯铬系新产品——高密度薄膜料TR144和中中空料XM50100,形成小中空、中中空到膜料的铬系系列化产品;完成聚丙烯透明料MT25的技术储备。烯烃一厂于年初开发了聚丙烯MT12新牌号新产品,市场评价与反馈良好。

  上半年获得授权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2件,其中发明专利1项;参与制定《工业级甲醇》国家标准1项;正在参与《取水定额第13部分:乙烯和丙烯》等5项国家标准、《甲醇制烯烃(MTO)级甲醇》等3项行业标准、《焦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等2项团体标准编制、修订工作。

  (三)原料煤供应方面

  上年底,全国煤炭供应形势偏紧,为了保障原料煤的稳定供应,先后与12家煤炭生产商签订了长协合同,合同供应量825万吨,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加大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加强与6家总产能1.51亿吨/年的煤炭生产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上半年采购新疆煤142.1万吨,新疆煤综合到厂价较同期内蒙地区低约90元/吨。

  通过优化供应商、派人驻矿协调装车、运输过程监管(押车)等方式,提升外购原料煤质量,2023年上半年原料煤合格率94.82%,较2022年提升2.01个百分点,达历史最好水平。

  发挥公司规模采购优势,协商量价优惠政策。上半年通过享受煤炭量价优惠政策,节约采购资金约3300万元。

  (四)产品销售方面

  上半年通过出差拜访、行业会议、聚烯烃产品推介会、客户座谈会等方式,加大优质渠道开拓。其中,聚烯烃销售开发45家客户,与公元股份002641)等一批下游头部企业陆续达成合作,为三期烯烃项目投产储备客户资源;焦炭销售拓展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干熄焦产品市场,深化与建龙等大型钢铁企业的合作,合作品类增加,合作量稳步增长。

  主动走访下游行业头部企业,调研同行业产品指标、销售模式、定价模式、运输储存、下游应用等信息,做好对新投产的苯乙烯和即将投产的EVA产品销售准备工作。

  加强库存管理,减少跌价损失。上半年聚烯烃产品平均库存0.61万吨,同比上年1.01万吨下降37.7%;焦炭产品平均库存4.51万吨,同比上年5.04万吨下降10.6%。

  (五)物流运输方面

  全面、系统梳理影响物流效率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物流运输调度机制,强化现场管理、协调及信息化管控,及时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装卸车及门岗通行效率。

  增加网络货运平台业务量,控制运输成本。上半年原料煤运输业务通过网络平台发运量占比92.45%,聚烯烃产品配送业务通过网络平台发运量占比提升至60.04%,节约运输成本约2500万元。

  提升铁路车辆周转率,减少货车占用费。上半年,焦炭运输实现集装箱装载、清洁发运,货车占用平均时长22.98小时,比上年同期缩短3.83小时,下降14.29%;聚烯烃运输,货车占用平均时长24.66小时,比上年同期缩短4.76小时,下降16.18%。

  结合疆煤运输车辆空返率高的特点,开发了“子母车”承方式,持续开发7个具有自有运力的子母车队,扩大运力资源,截止6月30日,“疆煤入宁”全部实现“子母车”承运,并将这一经验推广至鄂尔多斯部分矿点,降低长距离汽车运输成本。与新疆煤炭生产商签订长协合同,利用长协合同争取铁路运输合同,在保证冬季“疆煤入宁”稳定供应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结合库存、产量及客户需求,按日分解并推送客户提货计划和物流配送计划,跟进物流发运及客户到车情况,提高计划执行的准确性,聚烯烃产品发运及时性从2022年底的95%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96.32%。

  (六)效率提升方面

  马莲台煤矿和红四煤矿推广应用大倾角中厚煤层沿空留巷技术,煤炭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马莲台煤矿首个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顺利投产,实现公司开采工艺上的新突破,该采煤工作面可多回收煤炭资源约40万吨。

  生产管理(MES)、设备管理(EM)、检验管理(LIMS)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精准调度、动态数据、生产过程在线管理,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提高检测效率;三期焦化大车全部实现无人操作,门岗与磅房计量实现无人值守,红四煤矿560绞车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营业厅线上认证、线上审核、车辆放行共计88.6万车,同比增加32.34万车,增幅57%;人均日审核单据量由46车提高至246车。

  优化烯烃二厂反应器密相床层温度,改善污水汽提效果,将MTO负荷由270吨/小时提至280吨/小时,双烯收率由34.60%提升至34.91%,MTO甲醇加工量、烯烃产品产量进一步提升并创历史新高。

  组织烯烃一厂、二厂进行黑屏操作攻关,连锁、自控、报警管理提升效果明显,其中烯烃一厂、二厂A、B类联锁均提升到100%,自控回路分别由1月份的90.03%、95.69%提升至6月份的97.89%、97.92%,进一步提升了装置自动化管理水平。

  优化精细化工厂化产和焦化厂炼焦操作,实现化三煤气脱苯后苯含量由开车初期3813mg/立方米下降至约2378mg/立方米,一期焦炉气氮含量合格率由58%提升至96.77%,进一步增加了粗苯回收率。

  (七)节能降耗方面

  主要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通过能耗分析,优化工艺操作,上半年烯烃一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38%,烯烃二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92%。

  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通过调整煤矿、选煤厂等单位生产时序,深入研究电力交易规则,精心制定交易策略,开展电力日融合交易,公司综合平均电价较2022年下降1.67%。

  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按照“清污分流”的降本增效原则,对6套干熄焦装置余热锅炉排污系统实施改造,将排污水收集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干熄焦装置余热锅炉废水零排放,不再使用新鲜水。

  节能项目技改效果明显。上半年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燃煤锅炉煤气掺烧、干熄焦等节能技改项目陆续投运。截至6月底,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项目单套系统可产蒸汽11吨/小时,共产蒸汽4.16万吨,节约0.42万吨标煤;干熄焦项目共产蒸汽25.69万吨,节约2.85万吨标煤;燃煤锅炉掺烧焦炉煤气3619.8万立方米,节约2.13万吨标煤。

  2023年2月,红四煤矿通过宁夏自治区级“绿色矿山”评估验收。2023年8月,宝丰能源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效‘领跑者’煤制烯烃企业第一名”。

三、风险因素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的化工产品生产及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现代煤化工产品生产方面仍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等不安全因素,在煤炭开采中也存在瓦斯、煤尘、水害、火灾等不安全因素。公司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并注重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以减少安全事故对环境和人员的威胁。

  2.产品和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由于受国际局势影响,可能导致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增大,对公司产品价格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切实强化采购管理,紧密跟踪原料价格变化,适时开展低价锁定,多方寻找供应商,积极拓展新渠道,努力降低成本;加速工艺技术革新和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转化率;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加大市场调研走访,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制定更加高效灵活的营销策略,以占领市场先机,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位优势

  公司本部位于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之一的宁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新投资建设的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位于“金三角”的另一核心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金三角”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产业链原料供给充足、便利,原料成本更低;内蒙子公司更加靠近华北、华东等主要产品销售区域,物流运输发达便利,运输成本更低。

  (二)成本优势

  投资成本优势。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次性规划,集中布局,分期实施,形成了超大单体规模的产业集群,上下游生产单元衔接紧密,大幅降低了单体项目投资、公辅设施投资及财务成本。与国内同期同规模投产项目相比,具有显著的低投资成本优势。

  运营成本优势。公司产业链紧密衔接,使上一个单元的产品直接成为下一个单元的原料,有力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生产的满负荷运行,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物流成本、管理成本,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低运营成本优势。

  财务成本优势。公司实行产销平衡的经营策略,流动资金占用少;采用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资金周转效率高;长期保持生产平稳运行,资产周转率高。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6.77%,持续保持健康水平。

  (三)管理优势

  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集中优势,实行扁平化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占比少,人工成本低;实行规模化采购和集中销售,采取直采直销模式,采购、销售管理成本低;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目标达成率高;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中,员工积极主动性强,管理优势比较突出。

  (四)营销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行产销研一体化,生产、销售、研发紧密衔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努力抢抓市场主动权。加大力度开拓优质大型终端工厂,扩大针对客户特殊需求的产品定制化生产。销售人员加强了同终端厂家的紧密沟通,实时掌握下游厂家生产经营动态。在做好销售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下游终端厂家的专业技术指导,通过产销研一体化及精细化营销管理,深耕市场,为公司提质增效、满产满销提供有力保障。

  (五)技术优势

  公司一期、二期、三期烯烃项目均集成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二期项目具备生产高端聚乙烯双峰产品、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的能力,三期项目具备生产高端产品25万吨/年EVA的能力。

  (六)团队优势

  公司高管团队中,硕博学位高层次人才8人;中高级管理团队中,职业经理人363人;专业化基层管理团队859人,专业化技术团队1923人。40岁以下员工15072人,占85.58%;本科及以上学历5424人,占30.80%;引进储备985、211专业院校优秀毕业生426人。

  综上,公司综合优势明显,在同行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