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9 18:05:0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航天电子600879)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航天电子、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公司航天电子产品业务隶属于航天产业,航天产业主要包括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

  公司航天产品业务隶属于航天产业,该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家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空间站建造和运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将带动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航天器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设施、武器装备、卫星及航天技术应用服务产业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航天产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计划、政策、标准及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的监督。航天产业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原国防科工委发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对协作配套单位进行的机电产品、零部件、元器件和原材料等科研生产活动的流程做出详细规定。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2008年4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许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2010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装备部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公布施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任务竞争。

  (3)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2009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指出要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主导经济和把握国际竞争走向、关系国家实力以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战略型技术以及通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共性技术。航天产业中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产品和服务对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上述产品与电信、导航及地理信息系统相互集成与融合,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航天技术的转移,将带动交通运输、远程教育、气候监测、防灾减灾、材料、电子、能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能够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域。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在航天装备方面,要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涉及多项空天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战略,在太空领域发展新型航天器,加快发展多用途无人机、新构型飞机等战略性航空装备;在卫星领域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加快构建以遥感、通信、导航卫星为核心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启动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工程,推动智能传感器、惯性导航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为我国航天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持续提升科学认知太空能力、自由进出太空能力、高效利用太空能力、有效治理太空能力;完成载人航天工程60369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批重大工程的收官和运营工作;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等一批新的重大工程;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推动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持续完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统筹布局空间科学探索,发射一批科学论证卫星;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广度,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2022年,国务院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指出要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研发,推进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2、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产品业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系统装备是世界强国竞相争夺的装备制高点,成建制的无人装备对抗由概念设计逐步走向集成验证和实战应用,成为未来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无人信息化、智能快速化、低成本化是现代物流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物流运输需求的高速增长,无人运输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十四五”期间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市场需求将数倍增长。

  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战略、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拟定及组织实施。公司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产品产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2008年4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许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2010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装备部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公布施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任务竞争。

  (2)国家产业政策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突破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无人机自主控制以及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等技术,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企业,在无人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优势领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全球领军企业和品牌。

  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将重点培育智能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高端智能产品并取得突破。

  2019年5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2035年之前,建立包括载人在内的无人驾驶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航空制造、飞行监控、运营服务的无人机龙头企业。

  2019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提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加速应用于军事领域,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军。

  2021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发布《“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鼓励无人机应用拓展,支持无人机在邮政快递物流、城市公共服务、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等领域服务,推动无人机在城市乡村和边远地区推广应用,融入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规划明确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面向航空航天装备、集成电路等行业,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核心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加强自主供给,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研发高精度传感器、伺服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等;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

  3、电线电缆行业是工业基础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通信、船舶、军工、航空及石油化工等领域,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必不可少的基础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必要的基础产品。

  近年由于全球市场经济不景气,全球电线电缆市场也受到重创,需求量一度下滑,但自2021年初以来市场由于受到各国智能电网及宽带工程建设有力促进,目前正在进一步恢复当中。截至2021年底,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欧元,而在全球电线电缆行业范围内,亚洲的市场规模占37%,欧洲市场接近30%,美洲市场占24%,其他市场占9%。2023年的全球电线电缆市场有望实现稳健增长,预计全球线缆市场年产值将达3300亿美元。电线电缆行业虽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配套产业,但却占据我国电工行业四分之一的产值。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城市轨道建设、船舶建设、乡村振兴建设以及新基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都为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带来巨大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我国电线电缆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上涨的趋势,同比增速处于持续正增长的态势,2022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17万亿元,同比增长4.46%,预计2023年我国电线电缆销售收入将达到1.2万亿元。相对于普通线缆,特种线缆具有技术含量高、使用条件较严格、附加值高等特点,具有更优越的特定性能。目前,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特种电缆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城乡电网大面积改造、新能源电站建设等领域均对电线电缆的应用提出更高要求,为特种电线电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家发改委对电线电缆行业实施宏观调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产品目录》对目录内的电线电缆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按照《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对目录内电线电缆产品实行强制认证(CCC认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和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光电线缆及光器件分会是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电线电缆产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

  (1)《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6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生产电线电缆产品的企业应按规定合法生产并按要求提供证明文件。

  (2)《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2009年5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规定的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3)《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3)》

  2013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3)》,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本实施细则规定的电线电缆产品的,应当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本实施细则规定的电线电缆产品。

  2018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更新《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8)》,规定凡生产电线电缆产品的企业应具备条款规定的基本生产条件。

  (4)《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2014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应当遵守该办法。

  (5)《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线电缆产品》

  2014年7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线电缆产品》,规定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里的电线电缆产品必须经国家指认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航天电子、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电线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航天电子产品

  公司航天产品业务为航天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主要包括军民用测控通信系统、遥感信息系统、卫星应用等系统级产品;军民用惯性导航产品、卫星导航产品、遥测遥控设备、精确制导与电子对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等专业设备;军民用集成电路、传感器、继电器、电连接器、微波器件、精密机电产品等器件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运载火箭、飞船、卫星等航天领域。

  销售模式:航天产业为系统工程,具有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继承性强、参与单位多等特点。航天企业大体可分为总体单位、配套单位两大类,其中总体单位负责总体设计、总装、总测等工作,配套单位负责分系统、单机或元器件的研制生产。公司航天产品以配套为主,部分配套产品由总体单位以计划任务方式通过控股股东下达,部分配套产品由公司参与总体单位招投标、询比价获取,部分配套产品由公司联合总体单位面向最终用户共同获取。

  原材料采购模式:公司所需基础材料主要包括金属与贵金属、电子元器件、单机产品、外协加工等多个种类。为公司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商需经驻公司用户方审核备案,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公司物料采购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部分重要零部件由最终用户或总体单位指定供应商并限定供应商供货价格;钢材、铜以及部分通用电子元器件等通用材料,公司采购价格随着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公司不断深入开展采购管理提升工作,推动采购模式由单向采购向双向联动转变,实施物料战略采购和集中采购,发挥公司整体优势,提升对供应商的掌控能力和影响力,同时以强劲需求预期带动战略供应商的协同发展。

  研制生产模式:公司具备组织健全和管理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建成多个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可以充分保障航天任务。公司有完善的科研生产指挥调度体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质量、进度要求落实产品研制与生产,确保所承担科研生产任务符合相关标准和交付计划。按行业许可制度,航天型号产品生产严格按照国军标标准进行,由驻公司最终用户代表或航天科技000901)集团驻公司质量代表予以监督。公司不断加强精益产品保证工作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一致性保证等专项工作,以质量保证、产品成熟度提升和效率提升为主导,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各要素的管理,在持续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和稳定性的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浪费,提高批生产工作效率和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航天电子产品营业收入稳步提升,公司七成左右的营业收入均来自该产品领域,由于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是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2、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产品

  公司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产品业务为无人系统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主要包括无人机系统、精确制导系统等无人系统装备,以及智能感知、特种电机等高端智能装备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国防装备、物流运输、智慧生产、安防等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

  销售模式:公司综合用户领域、场景、功能等需求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自身特点,扎实推进已有型号的改造升级、背景型号的论证、研制、竞标工作,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订单;依托靠前保障中心,满足演训服务需求,支撑一线部队售后服务、备品备件销售、维修保障工作,形成订单。

  原材料采购模式:公司所需基础材料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单机产品、外协加工等多个种类,公司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录》,公司物资采购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

  研制生产模式:公司具备组织健全和管理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建成多个研发中心和批产基地,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公司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产品仍处于发展成长期,对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贡献占比逐年增长。

  3、电线电缆产品

  公司电线电缆业务为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包括民用导线、电缆及军用特种电缆产品。民用导线、电缆主要用于输变电工程、各类电力传输等领域,特种电缆主要用于航天军工、核电等领域。

  公司特种电缆的经营模式与航天产品基本相同。民用电线电缆经营模式为:

  销售模式:主要通过参与投标方式获取订单,产品投标价格以材料成本为基础,综合考虑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运费、包装费用、生产制造费用及合理利润,结合客户区域市场竞争情况、历史合作情况确定,最终销售价格根据招投标结果与客户协商确定。

  原材料采购模式:主要原材料为铜、铝、钢等导体,在接受订单后进行采购,部分订单采用闭口价,对闭口合同公司通过套期保值交易手段规避材料价格风险,现货采购价格参考长江有色金属网、上海有色金属网价格与供应商询价确定。部分订单采用开口价,产品销售价格与主要原材料价格实施联动。

  生产模式:由于不同客户所需产品大类、型号、规格、长度各不相同,大部分电线电缆产品具有定制生产特点,根据客户实际订单需求安排原材料采购及生产计划。根据产品大类,由不同子公司分别生产导线产品、电缆与电线产品。部分电气状备用线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备库,现货销售。

  电线电缆业务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巨大,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虽然电线电缆业务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但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占比较小。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严格产品质量控制,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十六号”、“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等空间站建造为代表的多次重大航天型号保障任务,保持了公司效益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实施试点项目的科研生产流程再造,全力推进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专项、装备数字化建设以及长期加电可靠性提升工程等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工作;积极开展全级次供应商管理提升行动方案落实,在健全可复用知识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基础上,推进可复用知识管理与重点业务的深入融合,推动了重大项目配套产品履约能力的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不移推动航天产品市场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运行模式,进一步厘清母子公司市场工作边界,科学统筹国内与国际、军品与民品、研发与型号两个市场,并加强了各市场之间的渠道共享、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形成了市场资源合力。同时,改革完善了市场激励与奖励机制,加强了奖惩措施在市场开拓中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市场队伍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紧跟用户需求,不断拓展新市场领域,加快推进将航天飞鸿公司发展成为无人系统核心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无人系统产业链“链长”单位,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公司无人系统产业。报告期内,航天飞鸿公司的多个型号无人系统成功中标,并填补了复合翼领域型号装备空白,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战役、战术级无人装备领域的领军地位,丰富了公司无人系统装备型谱。航天飞鹏公司中标了多个无人机运输投送项目,实现了飞鹏981C无人运输机对用户的交付。报告期内,公司无人系统的海外市场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突破,航天飞鸿公司的中程多用途无人机系统以及小直径制导弹药获得了国际业务订单,国际市场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研发工作,加快拓展专业技术体系,聚焦无人系统与指挥控制、惯性与导航技术、测控通信与网络信息、微电子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与数据应用、机电组件与传感系统等七大专业领域,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报告期内,公司的1个国家级实验室获得批复,并进入建设阶段;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共获得专利授权302件。

  报告期内,公司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不断取得突破,其中,机载一体化多波段风温湿雨遥感观测系统项目完成软硬件关键技术攻关与验证,完成机载载荷与飞机接口确认;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项目关键技术完成攻关,为后续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汽车芯片领域取得突破,8位双通道转换器等2款新产品在车载雷达领域实现首次销售;策划开展“全面保护的低边驱动器芯片”等2项北京市科委车规芯片项目,持续拓展智能汽车领域产品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已于2023年7月31日圆满完成本次非公开发行,共实现募集资金净额41.15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9%,实现利润总额4.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1%。营业收入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期末总资产为472.18亿元,比期初增长6.74%,从总资产构成看,存货占比为41.37%,比期初下降1.12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应收款项融资占比为23.96%,总额较期初增长5.62个百分点,两金合计占比为65.34%,两金占比较高仍是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期末总负债为276.53亿元,比期初增长10.38%,从负债构成看,流动资金借款占比为30.86%,比期初上涨4.29个百分点;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占比为52.92%,比期初增长1.51个百分点,两项合计占负债总额的83.78%。

  结合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看,今后应重点控制存货规模,加速货款回笼,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持续降低流动资金借款和经营欠款规模,减少财务费用,提高盈利水平。

  报告期内,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现金54.11亿元,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9.08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好转。

三、风险因素

  2023年影响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主要风险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电线电缆行业竞争风险和商誉存货减值风险等领域,但需重点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体制机制改革及军队装备竞争性采购政策等举措实施后所带来的实质性影响并做好积极应对,避免或降低因此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1、市场风险

  2023年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范围有可能持续扩大,公司面临着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同时,存在装备计划调整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政策研判力度,既要抓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又要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研生产的过程保证能力,重点加强系统级产品的保证能力,进一步提升科研生产任务履约能力,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面对装备计划调整风险,公司将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掌握用户信息,完善和改进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

  2、财务风险

  (1)营运资金周转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产品交付总体单位反复调试后才能确认交货,导致存货规模较大。此外,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具有特殊性,采购货款多在年底集中支付,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在会计年度内具有不均匀性,公司面临的营运资金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应收账款增高。2023年,随着公司经营目标的增长和生产能力扩充,使得公司对运营资金的需求增大,如果公司未来无法获取足够资金满足经营所需,将面临营运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

  (2)利润下降风险

  受高品质元器件价格上涨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仍将呈上涨趋势,同时由于用工成本持续增加,将导致制造成本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在目前宏观形势下,公司主要产品均将面临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全面竞争,将增大毛利率下降风险。同时公司为保证正常运营,需通过融资手段获取运营资金,增大财务成本,也导致公司利润水平下降。

  应对措施:面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公司将积极采取打包招标采购等方式力争降低采购价格,并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产品成本;控制用工规模,进行内部挖潜和技术升级;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协调,通过均衡结算或加大预付款等方式减轻公司资金占用压力;严格全面预算,严控费用支出。

  3、运营风险

  (1)产品研发风险

  根据航天产品对技术“高、精、尖”的要求,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由于技术新、指标要求高等影响,研发攻关能否按计划完成存在风险。

  (2)产品质量风险

  航天产品对精确性和可靠性方面要求高,技术开发难度大,由于技术吃不透和考核验证不充分造成的产品质量风险增大。2023年我国航天发射和飞行试验任务保持高位,对配套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受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所限,一些由于技术原因、外包质量问题造成的产品质量风险仍不容忽视。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提高高端领军创新人才比例;继续加大创新技术装备投入,进一步提升创新所需的硬件条件;加强与用户沟通协调和相关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前期研发项目带来的订单数量,实现技术升级换代。

  公司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精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压准压实质量责任,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继续深化质量纪律检查工作深度和广度,督促各项质量保证要求的落实;加强对外协产品质量验收和下厂监制工作,强化对外包产品“全领域、全层次、全过程、全要素”的系统化质量管理,确保外协产品质量。

  4、电线电缆行业竞争风险

  近年来,由于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产能不断扩张,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利润水平日趋下滑,特别是电线电缆产品中低端低附加值产品产能处于过剩状态,电线电缆业务将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经营业绩下滑、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风险。

  应对措施:航天电工继续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着力进行结构调整,持续提高特种导线、特种电缆产能占比,积极开拓航天、核能、轨道交通、新能源应用等市场领域,同时,借助航天企业背景,加强国际市场深度合作,降低出口业务成本及风险,扩大国际市场业务,力争将因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5、商誉及存货减值风险

  公司近年来未发生非同一控制企业下的合并,不存在商誉及减值风险,但因公司经营模式导致的存货较高,存在一定的减值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产品基本上采取订单生产,存货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较小,公司将加强与客户沟通,及时掌握型号研制及交付进度,不断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合理调度、安排生产进度,逐步压缩存货规模增长,降低减值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本级和多家子公司具有承担各类航天及型号产品配套生产任务资格和能力,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和试验等保障条件,能够及时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综合信息系统、惯性导航、集成电路、机电组件等是公司传统优势专业,始终在相关行业领域内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并保持着较高的配套比例,市场份额基本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公司在无人系统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经验,无人系统产品覆盖行业内多个领域,无人系统具有相关主管部门核发的无人机研制生产资质,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重点领域打造的现代产业链链长单位,是全军无人机型谱项目研制总体单位及无人机系统集中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录单位;“飞腾”系列精确制导产品是航天科技集团唯一总体单位,该产品具有小型化、高精度、复合模式、低成本、智能化、模块化、系列化的明显优势并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知名度;高端智能装备领域依托公司先进传感器、信息通信等专业优势,在相关领域的定制化支持和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天电工是电线电缆领域的“中华”“双峰”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龙之凯”“安瑞”“瑞奇特”3个省级著名商标。公司拥有稳定的充电桩电缆生产能力,轨道交通电缆、防火电缆、宇航用电线电缆、风能电缆、煤矿用电缆、铝合金联锁铠装电缆等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4、公司已经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协调、军民共享、良性互动的技术创新组织格局,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拥有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航天科技集团级研发中心和公司级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研发机构。

  5、公司通过推进人才工程的实施,建立了一支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队伍,已形成“技术、技能、管理”三个类别、“核心骨干、重点骨干、骨干”三个层次的核心人才梯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国联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