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日新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9 19:06:16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拓日新能00221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公布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8.42GW,其中集中式37.46GW,分布式40.96GW(户用分布式21.52GW,工商业19.44GW),全国各地集中式项目和分布式项目开发并举。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290亿美元,欧洲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非洲、中东等地区组件出口增长明显。

  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稳健发展,是国内较早打通并拥有“从砂到电”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支架、光伏接线盒、多样化便携型太阳能电源及太阳能照明系统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维等业务。拓日新能以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为理念,专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便携型太阳能清洁能源,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缺电国家提供了改善民生的清洁照明产品。拓日新能在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EPC承揽建设和运维方面,具备丰富的安装和运维经验。

  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广东深圳、陕西渭南、四川乐山、陕西西安、新疆喀什、青海西宁”六大生产基地。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七个部委研发项目,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和连续十六年深圳知名品牌等荣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78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605项,外观专利12项,同时,公司拥有广东、陕西和四川三大省级技术中心与深圳市工业设计中心,拥有坚实的科技研发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各分部营业总收入73,513.14万元,分部间合并抵消23,593.94万元,抵消后合并营业收入实现49,919.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0.13万元,同比下降67.80%。报告期内业绩较往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为公司光伏组件订单同比减少以及部分产能用于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组件,营收有所下降;此外公司光伏电站限电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以及由于凯翔20MW光伏电站去年遭受特大暴雨灾害,报告期内处于陆续恢复发电的过程,导致公司光伏电站发电量及发电收益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大力开发和建设各类光伏电站,利用项目带动光伏产品销售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自2021年起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越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已成为光伏装机增长的主要引擎。报告期内,公司分布式开发团队深入挖掘工商业分布式市场,并已成功开发大型物流产业园屋顶分布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此外公司持续推进陕西拓日与央国企的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的合作,并于7月完成陕西100MW光伏电站EPC总承包协议的签订,合同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为公司后续光伏电站EPC项目的开拓提供更多经验。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建设多个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包括广东连州200MW光伏电站、陕西东益100MW光伏电站等项目。未来,公司将持续滚动开发建设平价光伏电站,保有一定体量的光伏电站以增厚公司利润;同时聚焦拓展兆瓦级的分布式项目,并且持续深化与央国企联营合建光伏电站或EPC项目的合作,利用电站项目带动光伏产品销售,从而构造绿色循环的产业链体系,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开展光伏电站升级改造,提升光伏电站运维水平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光伏电站电费收入为2亿元,毛利率约60%,光伏电站发电收益为公司奠定了利润基础。报告期内,公司陕武直流、青豫直流线路区域内的光伏电站均实施了技改升级方案,随着陕武直流、青豫直流线路的技改完成,将有利于提升该区域电网的消纳能力,改善光伏电站的限电情况。上半年,公司继续提升光伏系统的运维能力,通过智能化运维管理进一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此外,公司开展受特大暴雨灾害影响的凯翔20MW光伏电站的抢修工作,该电站于报告期末恢复全容量并网发电。

  3、积极调整债务结构,财务费用大幅下降

  公司坚持围绕经营战略目标,加强经营风险防控,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重点关注公司现金流规划与负债率的匹配度,凭借国内融资机构对拓日新能的认可,不断引入低成本融资,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融资结构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保证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融资工具置换的方式,有息负债规模及贷款利率同步降低,增加中长期资金的配置。报告期内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991.10万元,同比下降40.49%。在财务结构方面,流动比率提升至2.74,速动比率提升至2.24,较上年末分别提高了0.55与0.4,偿债能力明显增强。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低至35.8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整体的财务结构稳健程度和发展韧性不断加强。

  4、积极参加行业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巩固海外市场

  在全球践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公司加大投入研发各类创新型光伏消费产品,如太阳能阳台发电系统、太阳能空气加热器、太阳能灯具和太阳能柔性组件等,以更多元的应用场景为全球客户带来优质的太阳能应用体验。

  海外地区作为公司光伏消费产品的重要市场,公司营销团队对该市场进行了重点开发及维护。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了各类海内外光伏展会,通过多元化太阳能产品的展示,吸引众多潜在客户的关注,并挖掘新兴市场,扩大“Topraysolar”品牌影响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具有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综合实力

  公司具备超过十年的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和运营等一体化能力,自持光伏电站与同行企业相比的成本优势主要源于公司在光伏电站和EPC承建中实现超70%的原材料自产自供,其中包括太阳能电池产品(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核心辅材(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接线盒)以及光伏支架等,从而形成了公司承建光伏电站独特的成本优势。

  目前公司自持电站资产规模占公司总资产比例超30%,且发电效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电站毛利近年来平均保持在60%以上,体现了公司在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方面的综合实力,自持电站的运营收益成为公司持续稳定且占比最大的利润来源。此外,公司不断增加自持电站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2、多元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抗风险与营利能力

  公司上市以来坚持以全产业链垂直发展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以技术研发和设备自制为驱动力,结合自身优势,纵向产业链布局涵盖上游拉晶铸锭至下游电站的开发、建设、运维,横向聚焦光伏玻璃和光伏胶膜等辅材领域,有效打造产业链的优势链条,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应对原材料周期性波动、技术迭代等行业挑战。

  近年来,公司根据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弹性调整,向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制造产业重心转移,通过设备自研更新、产线技改等方式提高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和光伏接线盒等产能,致力为客户提供光伏辅材一站式配套供应服务,打造多元化利润增长的模式,持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与盈利能力。

  3、坚持技术研发创新与智能装备自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技术研发和设备自制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战略。公司成立至今,建立了以董事长为总工程师牵头的核心研发团队,在核心装备自制、工业设计、工艺技术研发等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公司积极投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从装备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编程与控制等方面,实现装备与工艺的有效契合。截止目前公司拥有自制率超过70%的全自动智能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在高端制造、智能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与此同时,公司秉承开拓创新的理念,超过二十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拥有广东、陕西和四川三大省级技术中心与深圳市工业设计中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等;公司研发团队始终保持着行业的技术研发前瞻性能力,在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和光伏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不断进行工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进,保持公司在光伏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也为公司承接平价电站建设创造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4、保持积极稳健的经营风格,不断优化债务结构

  公司始终保持“积极稳健”的核心经营理念应对市场风险,紧抓创新技改与差异化投资机会,坚定稳健发展路线。为提高公司抵抗行业及金融政策风险的能力,公司开展现金流科学管理,严控现金流风险及资产负债率。同时公司充分利用上下游打通联动的产业链模式,聚焦大客户供应链配套服务,减少承接大额垫资的销售订单,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此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资本市场、国有银行项目贷、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试点等融资途径,优化债务结构,减少短期借款,增加中长期资金配置,盘活电站资产,将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安全适中水平,并有效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始终表现出良好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水平,也为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5、精干的管理团队,科学的管理体系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管理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公司拥有一支团结进取、行业经验丰富等综合互补的管理团队。首先,管理层在职年限平均十年以上,年龄结构合理,对公司的发展理念及发展前景高度认可,通过不断推进创新管理、优化组织架构等综合措施,以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其次,管理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通过长期深耕光伏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提升了优秀的管理水平,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财务、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现代化管理体系,并通过各种创新改革有效降低公司的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不断增厚公司的成本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环境变动风险

  近年,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全球政治经济环境跌宕起伏且充满易变性和复杂性,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美国、欧盟、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曾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过“双反”调查、保障措施调查或上调关税,制定排他性、歧视性的行业政策,以阻止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合法进入其市场。此外,国际贸易壁垒还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除了常规贸易壁垒外,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绿色壁垒”、“人权议题”、“知识产权”等新形式。

  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及光伏行业市场变化趋势,加大对行业和市场信息的深度挖掘,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紧跟国家战略,继续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巩固产品的海外市场地位,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近年来,受意外事件频发、产业政策限制以及产业链部分产品扩产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光伏用多晶硅、胶膜、玻璃、银浆、焊带、铝边框、背板等原材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错配现象,光伏原材料价格容易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给公司成本控制带来一定风险。

  公司坚持走市场稳健路线,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及时调整公司发展策略,完善公司产业链条,减少库存,加快周转,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公司利用光伏玻璃原材料石英砂和天然气稳定供应的优势,沿着差异化降本增效的道路,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抵消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3、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光伏技术的更新迭代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特别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属于技术、资本双密集型行业,“平价上网时代”带来的降本压力倒逼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随着TOPCon、HJT、IBC、钙钛矿等技术百花齐放,光伏企业只有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未来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未来首先继续做好辅材供应,其次将布局更前沿的技术领域,紧跟市场趋势,继续推进各项光伏前沿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工作,适当控制短期性的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并服务终端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速度,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重大自然灾害风险

  光伏电站如遇暴雨、强沙尘暴、冰雪、雷击等重大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光伏组件设备、电站运营设施等造成损坏,影响电站发电能力。

  公司将加强对电站运维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增强运维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此外公司的自持光伏电站已购买了财产保险,如遇自然灾害公司将及时统计损失并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正丹股份
  • 中海达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长安汽车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