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达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9 20:03:0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运达股份300772)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上半年,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运行企稳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明显。但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

  2023年7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增风力发电装机2299万千瓦,同比增加77.7%;全国风电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风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23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时。2023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上半年能源生产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发电量4168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34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46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一)主要政策回顾

  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撑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的基础。2023年上半年,国家发布了约38个促进包含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级政策,各省、市、区级地方政策加快出台,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相继落地,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四川、山西、广西、河南、广东、陕西、甘肃7个省级政府陆续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纷纷强调要全面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度,有序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成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1、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加快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把“四坚持”作为2023年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把能源保供稳价放在首位、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坚持高水平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结构转型深入推进,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同时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

  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集中与分布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利用与远距离外送并举,构建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格局。推动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及海上风电集约化基地化开发。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利用,一体化统筹海上风电的规划、建设、送出、并网与消纳,并逐步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

  2023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地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性会更强、力度更大,控碳更精准。从全国版图来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正在形成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依靠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正在打造;而以西南地区水电基地为依托,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

  2、海陆风光基地建设提速,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

  2023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印发第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各省针对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的申报已经陆续启动,多个省份已下发项目申报文件。随着第三批风光大基地的落地,将进一步保障中长期陆上风电高景气度。

  2023年2月,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对于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海上风电在国管海域的开发,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是产业趋势,将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各省政府公开报告,各沿海省份相继发布“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规划,包括广东、山东、浙江、海南、江苏、广西等地区,各地出台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模已达8000万千瓦,到2030年累计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广东、福建相继启动新一轮海上风电项目竞配。

  3、探索多能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提速

  2023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助力油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油气行业增智扩绿,探索形成多能互补、融合发展新模式。

  2023年5月2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再要求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4、老旧风电场改造增容,风电后市场迎来大爆发

  2023年6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统筹推进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工作,提高风电场资源利用效率和发电水平,促进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风电场改造升级原并网容量不占用新增消纳空间,鼓励新增并网容量通过市场化方式并网;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补贴电量的上网电价按改造前项目电价政策执行,其它电量的上网电价执行项目核准变更当年的电价政策,为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5、加快农村能源革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023年3月15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同步印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以点带面加大乡村地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各省级行政单位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60%。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和利用,探索扩大可再生能源终端直接应用规模,推进分布式能源技术创新应用,探索建设新型农村能源网络。

  2023年4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国家能源局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署要求,立足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县实际,通过巩固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风电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光伏建设规模,积极探索“农光互补”发展新模式,推动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行业发展回顾

  2023年上半年,国家能源主管部门陆续发布利好政策,随着风电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呈现“三北”风光大基地建设、中东南部低风速分散式风电就地开发、沿海省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三驾马车”的发展态势。

  1、风电在保障能源供应、低碳转型方面的作用日益提升

  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其中风力发电机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1%。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2023年1-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7%;其中,风电新增2299万千瓦,同比增加100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73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4小时;其中,风电123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时,风资源较去年同期改善。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风电761亿元,同比增长34.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能源生产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发电量416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34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46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2、风电项目建设明显提速、核准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上半年招标稳步增加,我国第三批风光大基地启动申报,老旧风电场改造盘活存量市场,备案制落地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风电项目建设明显提速、核准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国家能源局设立目标,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预计2023年新增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在55GW左右。根据能源局及发改委公布的风电项目核准信息统计,上半年各省相继下发风电指标约1.2亿千瓦,包括传统集中式项目、大基地项目、海上风电项目、分散式项目等多种形式。其中约9800万千瓦已完成竞配,国央企依然是风电项目开发主力军,以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央企获取风电指标超5700万千瓦,占比高达59%。

  根据国际能源网统计,上半年全国19个省市共计核准154个风电项目,规模合计约22.5GW,较去年上半年核准容量上涨14%。上半年国内风电整机商共中标281个项目合计48.6GW,其中公开项目共计38.9GW,与2022年上半年中标量基本相当;其中陆上风电项目共计中标44.7GW,海上风电项目3.9GW。

  3、海上风电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迎来大机遇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3》,截至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8.8GW,累计装机已达64.3GW,过去五年全球海上风电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2%。目前,中国已陆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国家,年新增装机及累计装机均位居首位。

  2023年上半年,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明显提速,各省新一轮竞配及国管海域开发趋势明确、迎来海上风电发展新机遇。《“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4、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在加速,中国风电整机出口正当时

  2023年,随着国内风电技术逐步完成国产化替代,我国风电产能、度电成本均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风电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加上海外风电需求的持续释放,加速中国风电产业出海,截至6月底,已有多家风电上市公司宣布获得海外订单。

  根据《2023全球风能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100GW,到2025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突破25GW,2023-2027年全球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将达到680GW,预计未来五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136GW,实现15%的复合增长率,以确保实现气候目标并实现净零排放。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发成为共识,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不断加速,我国风机出口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三)主要业务

  公司始终秉承为人类生产更多清洁绿电的使命,提供覆盖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围绕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致力于成为一家技术领先、受人尊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服务企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站的投资运营业务,同时积极培育智慧服务业务,拓展储能、新能源项目EPC总承包、并网侧的产品和服务、新能源数字化产品、综合能源服务等多元化业务。

  (四)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现有产品主要为陆上及海上风电机组、新能源电站发电、智慧服务、储能及新能源项目总承包服务(EPC),围绕新能源、智能电网及综合能源开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供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

  (五)经营模式

  1、风力发电机组研制、销售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是整机总装、零部件专业化协作,即公司负责风电机组整机的研发、设计及总装,配套零部件采取专业化协作的方式,由供应商按公司提供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公司进行质量监控。

  近几年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公司的经营模式已逐步转变为提供风电机组产品及风电技术服务、产品改造升级的“整体解决方案”,即公司从事风电场前期资源测评、风电场机组选型和经济性设计、风电机组的研制与生产以及风电场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升级等。

  2、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研制与销售业务的自然延伸,包括了前期资源开发、新能源电站建设及运营等环节。公司积极布局该项业务,自建或与他人联营投资、开发、运营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待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持有运营以取得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发电收入,或通过择机对外转让以取得转让收益。

  3、智慧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智慧服务业务为公司长期发展的重点业务板块,业务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智能化改造、备品备件销售、智慧服务平台等。公司在风电整机置换、退役设备处置、备件物资供应、场站智慧运维、增值技术改造及综合能源技术等领域拥有专业的方案研发实力与高效的实施能力,可面向全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智慧服务解决方案,产品针对性强、服务专业性高,可快速解决客户痛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双碳”目标对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平价时期风电后市场规模进入急剧增长的阶段,风电机组的提质增效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智慧服务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4、储能业务经营模式

  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推出储能业务板块,业务范围包括储能电站投资、储能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运维等服务,可以从项目前期咨询、技术方案设计、项目申报、工程总包、储能系统设备供应、验收调试和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5、新能源EPC总承包业务经营模式

  新能源项目EPC总承包可规范项目管理和严格管控工程质量,从而保障风电场建设投资收益。公司具备电力行业设计、电力工程施工、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及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可提供风电场项目整体设计、基础施工及设备吊装、集电线路施工、升压站土建与安装施工等服务。

  (六)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政策持续推动行业的发展

  2023年上半年,国家相继出台《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等多项政策文件,加快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为我国如期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新能源发展基础,坚定了风电行业发展信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也将牢牢把握“双碳”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培育新能源产业新业态,推动公司业务朝着更深层次、更多元化、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技术进步促进风电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机组发电效率的提高,陆上风机单机容量大型化使得机组降本效果明显,目前我国风电成本相比传统电源已具备绝对竞争优势,风电在电源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在大兆瓦风电机组场级智能控制系统、多场景高塔应用技术、定子中压双馈技术、高可靠变桨系统等技术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适应行业发展。

  3、海上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展

  风电全产业链的成熟和规模化应用、风机大型化的普及和技术进步,持续推动着海陆风电项目降本增效。中国风电技术水平、供应链保障能力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海上风电市场、国际市场均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坚持“两海战略”,在大兆瓦风机的技术、产能及度电成本上,已经完全具备拓宽海上和海外风电业务的实力基础。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在东欧、东南亚、中亚等区域获取订单,且已启动与国外大型能源集团的合作,未来将坚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美、非洲等区域为主攻市场,加速全球战略布局,加大海外新业主开拓力度,提升海外订单规模,打造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点。

  4、公司的行业认可度不断提升

  公司坚持秉承诚信、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不断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满足客户差异化诉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国际化思维、加快属地化布局步伐,深度参与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公司基于技术优势不断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优异产品,得到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一致好评,另外基于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公司的客户结构不断多元化,行业认可度不断提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企业,掌握风电机组核心控制策略、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承担国家课题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是国内风电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之一。

  (二)良好的品牌形象及口碑

  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基于技术优势不断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优异产品,确保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性能,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得到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一致好评。公司坚持秉承诚信、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不断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满足客户差异化诉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国际化思维、加快属地化布局步伐,深度参与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客户结构不断多元化,行业认可度不断提升。

  (三)核心产品及技术优势

  公司传承创新基因,以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依托强大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掌握着风电机组产品的整机核心设计技术和控制源代码,在超大叶轮轻量化风电机组、电网友好主动支撑型风电机组、高塔架低风速风电机组等产品开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立足于当前风电市场发展动向,公司针对不同细分区域市场及特定大基地项目,构建具有运达特色的产品体系,产品开发模式逐渐向系列化、平台化方向转变,能迅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覆盖率。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进行全球化研发系统的布局,在技术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创新研究院、欧洲风电研究院,公司核心技术优势逐步显现,在智能风电机组总体设计、风电系统控制、风电并网、风电智能化及风电检测与试验方面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四)优异的解决方案服务

  公司凭借数十年深耕国内风电市场的丰富经验,洞察、前瞻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市场变化态势与需求,精准地部署了新产品开发计划,保持了三北大基地、低风速地区、复杂电网环境、分散式接入等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基于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技术服务团队可有效地解决业主在项目前期、项目执行期及风电机组出质保后面临的不同形式的问题,为业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五)新能源数字化赋能

  公司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数字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积累丰富智能风电机组、智慧风电场技术研发经验,公司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所、三峡能源600905)共同出资成立电科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部署新能源智慧运营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新能源电站全场景监测系统等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基于定制化新能源物联网智慧运营解决方案。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政策风险

  风电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行业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行业政策直接影响风电开发商的投资需求态势,进而影响风电整机行业的供需状况。若未来风电行业政策发生不利的变化,政策的波动直接影响风电开发商的投资热情,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

  (二)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体系等优势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近几年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由于近几年市场份额向行业内前几名集中,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则在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公司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另外,随着风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整机企业竞争加剧,造成机组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营收、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三)供应链风险

  公司产品的相关零部件采取专业化协作的方式,由供应商按公司提供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期间公司进行质量监控。生产零部件专业化协作的模式使得公司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必须依赖供应商的配套供应能力,若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将导致公司无法按期生产和交货;同时若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大幅提价,将降低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另外,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性大,若未来延续上涨趋势,将对风电机组制造商采购成本造成较大的压力。

  (四)技术开发风险

  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风电机组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且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趋于专业化和定制化,公司必须全面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迅速实现产品的优化升级。如果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方向偏离市场需求,或者产品开发速度减缓,将可能存在产品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形成技术优势的风险。

  针对上述可能面临的风险,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二是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三是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多元化业务服务、增强公司综合业务能力;四是引进拔尖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体系及长期激励政策,持续提升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风电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公司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加强全面管理,进一步稳经营、拓市场、重创新、提效能,坚决打好稳进提质增效攻坚战。上半年,公司新增风机订单超9GW,同比增长135.39%,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均创历史新高。“两海”市场开拓等方面再创佳绩,其中海外订单增速迅猛,订单容量超1GW,占新增订单比例11%。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

  (一)风力发电机组研制、销售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风机销售营业收入63.50亿元。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3,396.02MW,同比上升34.96%。

  公司新增订单9,379.80MW,其中海外市场方面,新增订单1051.1MW,同比增长412.73%,公司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继在越南建成正顺等风电项目后,公司在哈萨克斯坦交付其境内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在欧洲市场实现突破,交付塞尔维亚首个风电项目,成为首个落地塞尔维亚的中国风机品牌;中标多个塞尔维亚风电项目,其中容量为852.8MW的MaestraleRing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欧洲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方面,获取辽宁省大连市庄河250MW海上风电项目。公司持续打造海上风电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立足浙江、布局全国”的战略方针,相继在大连太平湾、温州洞头两地投资建设海上风电总装基地。

  截止2023年6月30日,累计在手订单22,982.77MW,包括已签合同尚未执行的项目和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项目,具体为:

  (二)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及智慧服务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斩获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多省风光资源。公司新增已核准/备案的风电光伏项目权益容量146.7万千瓦,新增储能液流电池项目5万千瓦。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电站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控股新能源电站43.43万千瓦,报告期内实现发电收入1.64亿元,同比上升25%;公司在建新能源电站项目权益容量70.58万千瓦,在运营电站权益容量52.76万千瓦。

  报告期内,在智慧服务板块,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签销售合同金额超2亿元。其中智慧服务平台及技术服务等高附加值板块实现增长,完成国内外多款老旧机组技术改造,解决了变桨驱动器、主控制器等核心进口器件的“卡脖子”问题,突破了进口机组的软件技术封锁和垄断,并在核心部件、系统架构、智能控制等技术改造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同时智慧服务平台二期在上半年正式上线试运行,实现了业务交易的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极大缓解了由信息不透明导致的诸多问题和难题。借助全新模式,使用者能够依托完备的数据进行更明智、精确的决策,从而大幅减少业务交易成本,实现业务效率的近30%提升。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已经由物资向服务业务拓展,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能源增效解决方案。这不仅加强了数字经济的角色,而且促进了其与实体经济的高效互融发展。

  (三)新业务

  在储能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首次中标外部储能订单国电象山1#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配套储能系统,该项目是公司创新推出的定制化“一机一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通过为每台风电机组配置装机容量6%/1小时的储能设备,可以节约储能占地征地成本,增加风电场站投资建设的经济效益,实现储能与新能源发电最优经济联动运行。另外,在中国化学601117)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30余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公司荣获“2023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创新力企业奖”。

  在EPC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4.31亿元营业收入,与上年全年营业收入相当。在拓展业务的同时,EPC板块重塑板块体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升工程设计、EPC项目管理等能力,增强经营增长、管理驱动力,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益。

  在新能源数字化业务及并网侧业务方面,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电站智慧运营系统、功率预测和控制系统、电站全场景监测系统、新能源智能并网技术等新能源数字孵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广,构建集新能源场站集中监视控制、生产运维管理、设备健康与诊断、功率预测与交易、智慧电站等功能为一体的新能源软件数字化产品体系。

  (四)产品研发

  针对主力机型,通过部件模块化、标准化、国产化自研,从整机层面实现降本优化,打造“精品平台”;同时基于主力机型,开发针对超低风速地区、沙戈荒高风速地区、海外市场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系列化风机,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2023年上半年,共完成6个陆上整机产品开发,基于6.XMW、7.XMW、8.XMW等平台开发的新产品加快推进。其中自主研发的6.XMW级别复杂地形风电机组被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制造精品”;推出新一代9.XMW平台系列产品,在可运输性、防风沙、智能尾流协同控制等方面进行多项革新设计,切实保障风机的可运输性、高可靠性与高发电量,更好地适配“沙戈荒”风电大基地的建设;4款机组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检测机构ULsolutions颁发的型式认证证书,意味着运达股份一系列机组各项设计均符合国际标准要求,助力公司深度拓展海外市场;全球首个13MW陆上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在运达乌兰察布智能产业园完成建设,为风电机组研发设计及性能评价提供了可控的试验环境,助力提升运达大型陆上风电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增强大型化中压双馈机型在陆上风电市场的技术竞争力。

  公司在保持陆上风电技术优势的同时,持续提升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首批“海风”系列9MW机组已启动安装,该海上风电项目是目前浙江省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计划共安装56台运达股份9MW机组。此外,使用海上分布式储能方案,使9MW机组同时具备电网辅助服务与抗台备电功能,提升海上风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电网友好性。公司正开展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15MW级海风机组的主要设计工作已完成,同时“15MW级海上风电机组集成式高功率密度轻量化传动系研制开发”项目获得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立项支持。

  储能产品研发取得新成果,2023年上半年加快开发更高集成度的风冷和液冷储能系统产品,以及适用于用户侧的户外柜式储能产品,丰富公司储能产品线与市场应用;自主开发的pack产品具备安全易维护的优点,热管理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自研电池管理系统,在软件架构上,采用模块化开发模式,便捷适配不同的硬件体系;在软件适配性上,预留多种标定窗口,通过配置以满足储能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在软件性能设计上,优化采样速率、故障诊断等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

  (五)技术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在风电机组关键部件自研开发、风电前沿共性技术研究、科研管理与奖励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在关键部件自研方面:成功突破海陆15~25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带来的变桨控制系统应用难题,开发共母线多传动变桨控制系统产品,为深耕海上风电发展闯出新路;自研开发的风电变流器已经通过各项测试,符合国家标准和中国电科院的技术要求,即将开始小批量生产;解决风电产业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完成了国产主控制器的开发,提升了运达风电机组在性能质量、综合成本、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竞争力;开展齿轮箱、发电机的自研开发,深度掌握关键部件在材料应用、结构设计、仿真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在降低关键部门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部件可靠性与运维水平。

  在前沿共性技术研究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智能算法模型为驱动,完成了以发电量监测、损失电量监测和性能监测三大模块为核心的能效评估系统开发,可实现对风电场性能进行实时监测、智能评估,帮助风电场“防未病、治未病”;完成“运风”风资源微观选址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建设,在核心算法完全自研的基础上,“运风”平台集成了高效精准的流体仿真、行业领先的尾流评估、科学客观的发电量及适应性评估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行业内各类风资源业务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基于深厚的风电开发经验和领先的数字化能力,打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场宏观选址规划“驭风”平台,“驭风”平台将大量基础数据和开发经验沉淀积累,系统性地形成专业数据库,为风光资源数据挖掘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基础,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现有数据进行资源开发,辅助新项目的投资决策。

  在科研管理与奖励方面:公司“WD系列风力发电机组”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6MW级复杂地形风电机组”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浙江制造精品”;公司成功获得省市监局颁发的“绿色产品(服务)认证‘领跑者’”荣誉称号;有效贯彻实施GB/T29490《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主持制定的《风力发电机组电控产品结构设计规范》《风力发电机组光电编码器技术规范》《风力发电机组振动传感器技术规范》3项能源行业标准正式发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课题正式启动;“超大叶轮风电机组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浙江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胜蓝股份
  • 雷曼光电
  • 中泰化学
  • 国轩高科
  • 滨江集团
  • 新晨科技
  • 万科A
  • 荣盛发展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