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01:16: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新华保险60133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情况

(一)保险业务

2023年上半年,随着我国宏观稳经济政策协同发力,生产需求与市场销售稳步恢复,居民风险保障与财富规划需求持续释放,人身险行业积极提升产品供给与服务能力,深化价值创造、生态构建与融合发展,保险业务较快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转守为攻”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长期期交势头强劲,续期基盘稳固,业务品质企稳向好,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总保费规模稳中有进。

业务规模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8.5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338.59亿元,同比增长14.8%;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74.82亿元,同比增长42.9%;续期保费715.52亿元,同比增长1.9%。

内含价值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内含价值2,664.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上半年新业务价值24.74亿元,同比增长17.1%。

业务结构公司聚焦期交业务发展,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截至2023年6月30日,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占长期险首年保费比例为51.6%,较上年同期提升10.1个百分点;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为66.3%,规模基盘稳固。

传统型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总体长期险首年保费的97.3%,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业务品质2023年上半年,个人寿险业务13个月继续率为89.2%,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25个月继续率为79.0%,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2023年1-6月退保率为1.1%,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个人寿险业务

①个险渠道

2023年上半年,个险渠道聚焦价值,加快实施以长年期、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的业务转型和以绩优建设为核心的队伍转型,全面加强渠道基础管理,完善渠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单业务触底反弹,绩优建设卓有成效,人均产能翻倍增长。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692.11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79.40亿元,同比增长6.6%。个险代理人规模人力17.1万人,月均合格人力(1)3.4万人;月均合格率(2)18.6%,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3)8,103元,同比增长111.0%。

②银保渠道

2023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推动终身寿险、年金险等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不断深化业务的期交化、长期化转型发展,深耕合作渠道,推动主力合作渠道期交业务全面正增长,队伍和网点产能全面提升。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68.30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95.11亿元,同比增长100.0%;续期保费113.83亿元,同比增长18.9%。

(2)团体保险业务

团体渠道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业务结构改善渠道效益,推动短期险健康发展,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国计民生,落实国家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要求,加大政策性业务推动力度,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截至2023年6月30日,团体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8.10亿元,同比下降1.6%;参与16个省市的36个惠民保项目,覆盖客户150万人;政策性健康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13.6%,覆盖客户1,749.6万人,同比增长26.3%。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8.5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传统型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12.50亿元,同比增长81.3%;分红型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0.12亿元,同比减少55.2%;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00.40亿元,同比减少6.5%;意外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2亿元,同比减少39.8%。以上各类保险产品保费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造成的新单保费变化。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56.8%的保费收入来自山东、北京、河南等人口较多或经济较发达区域的10家分公司。

2023年上半年,原保险合同保险服务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18.3%,其中保险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5%,主要由于健康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减少;保险服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1.0%,主要原因是健康险保险服务费用同比增加。

(二)资产管理业务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恢复性复苏,但内生动力不足,需求仍然疲弱。从上半年市场表现看,A股指数涨跌各半,市场从二季度开始走弱,行业上通信、传媒、计算机领跑,延续极致结构性行情。以十年期国债为代表的利率中枢水平整体下行,信用风险隐患依然较大,配置型的优质资产依旧稀缺。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投资资产总额12,591.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公司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审慎控制仓位,根据市场节奏与形势动态调整结构,把握好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在目前低利率、资产荒环境下,公司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一方面通过短久期品种配合长期利率债,有效承接大规模资金配置,缓解资金配置压力,并适度拉长资产端久期;另一方面仍积极寻找优质项目的配置机会,同时采取措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截至2023年6月末,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6,24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5%,其中,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管理规模达5,804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999亿元,连续3年保持每年增长规模超千亿元。

公司构建主动管理型的投后管理模式,持续优化投后管理流程,最大限度支持被投企业发展,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品牌价值彰显。新华保险始终锚定“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的发展愿景,深化“以客户

主业基础坚实。公司始终坚守寿险本源,坚持“保险姓保、保险为民”理念,深耕市场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健全机构与服务网络,打造专业化、高质量销售队伍,客户基础坚实广泛。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8.51亿元,同比增长5.1%。

产业协同支撑。公司拥有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的融合型财富管理平台,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投资风格稳健,与负债端保持良好联动效应;康养产业与寿险协同更加紧密,“尊享、乐享、颐享”三大养老产品线全面落地,积极探索体验式营销,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完善“产品+服务”模式。

服务优质便捷。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应用,优化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流程。智能化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多元化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健康增值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宽,服务支持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

管理专业高效。公司拥有一支具备丰富经营管理经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管理团队和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核保核赔、保险精算、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五、风险管理

(1)保险风险

(a)保险风险类型

本集团承保的主要事件包括死亡、疾病和生存等,由于上述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赔付金额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集团面临的主要保险风险是保险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对于按照概率理论进行定价和计提保险合同负债的保单来说,本集团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实际赔付超出保险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发生在保险事件实际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超出估计时。保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实际赔付的数量和金额每年都会与通过统计方法建立的估计有所不同。

经验显示具有相同性质的保险事件承保数量越多,风险越分散,预计结果偏离实际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小。本集团建立了分散承保风险类型的保险承保策略,并在每个类型的保险风险中保持足够数量的保单总量,从而减少预计结果的不确定性。

本集团目前主要业务包括长期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年金保险、短期意外及健康保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的变化、传染病和医疗水平的变化等均会对上述业务的保险风险产生重要的影响。保险风险也会受保单持有人终止合同、降低保费、拒绝支付保费或行使年金转换权利影响,即保险风险受保单持有人的行为和决定影响。

本集团通过承保策略、再保险安排和索赔处理来管理保险风险。本集团目前有效的再保险安排形式包括成数分保、溢额分保以及巨灾超赔分保。再保险安排基本涵盖了主要的含风险责任的产品。这些再保险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保险风险,有利于维持本集团财务结果的稳定。但是,本集团的再保险安排并不能减除本集团在再保险公司未能履行再保险合同时对被保险人的直接保险责任。

(b)保险风险集中度

目前,本集团的所有保险业务均来自中国境内,保险风险在本集团所承保的各地区不存在重大分别。

(2)金融风险本集团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出售金融资产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保险合同和投资合同等形

成的负债。金融风险中最重要的组成因素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本集团的风险管理重视金融市场的不可预见性,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其对财务状况可能的负面影响。本集团通过风险管理部门、投资管理部门、会计部和精算部等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来识别、评价和规避金融风险。

本集团在法律和监管政策许可范围内,通过适当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金融风险,目的是减少投资集中于任何特殊行业或特定发行机构的风险。

(a)市场风险

(i)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因市场利率的变动而使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本集团受利率风险影响较大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定期存款和债权型投资。利率的变化将对本集团整体投资回报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由于本集团销售的大部分保单都包括对保户的保证利益,因此也使本集团面临该方面的利率风险。本集团通过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来评估和管理利率风险,并尽可能使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相匹配。

(ii)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主要由本集团持有的股权型投资价格的波动而引起。股权型投资的价格取决于市场。本集团的大部分股权型投资对象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本集团面临的价格风险因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不稳定而增大。

本集团在法律和监管政策允许前提下,通过适当的多样化投资组合来分散价格风险,目的是减少投资集中于任何特殊行业或特定发行机构的风险。

(iii)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本集团持有以美元、港币、欧元或其他货币计价的银行存款、债权型投资和股权型投资。

对已识别的汇率风险,本集团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综合内外部分析情况,确定风险等级,以确定不同的防范措施;

(2)评估其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对境外投资可能造成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采用外汇风险暴露分析等方法,评估汇率变动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影响;及(3)根据汇率风险的等级及影响,并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综合评估境外资产价格风险,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b)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交易的一方或某金融工具的发行机构因不能履行义务而使另外一方遭受损失的可

能性。从投资资产看,本集团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投资品种都是国债、金融债券、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企业集团担保的企业债券、存放在国有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款、信托计划、债权投资计划以及资产支持计划等。本集团针对信用风险,主要采用信用级别集中度作为监控指标,保证整体信用风险敞口可控。

为应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本集团主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执行严格的内部评级制度,对信用投资品种严格把关;

(2)在投资指引中明确规定投资品种的会计分类,避免高信用风险资产进入债权投资分类;

(3)监测债券市场价值,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的信用违约事件,提高预见性。从交易对手看,本集团面对的交易对手大部分是政策性银行、国有或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因此本集团面临的信用风险总体相对较低。

本集团基于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以及资产是否已发生信用减值,将金融工具划分入三个风险阶段,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本集团进行金融工具的风险阶段划分时充分考虑反映其信用风险是否出现显著变化的各种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主要考虑因素有监管及经营环境、内外部信用评级、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合同条款和还款记录等。本集团以单项金融工具或者具有相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工具组合为基础,通过比较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与在初始确认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以确定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内发生违约风险的变化情况。

本集团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关键输入值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这些输入值来自于本集团开发的统计模型、历史数据,并考虑前瞻性信息。

信用风险敞口若不考虑担保或其他信用增强安排,本集团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资产账面金额代表其最大信用风险敞口。

担保及其他信用增强安排本集团持有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以对手方持有的债权型投资作为质押。当对手方违约时,本集团有权获得该质押物。根据本集团与保单持有人签订的保户质押贷款合同和保单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保户质押贷款以其相应保单的现金价值作为质押。本集团大部分的债权投资计划和信托计划均由第三方提供担保、质押或抵押作为还款来源。

信用质量本集团大部分的银行存款存放于四大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大部分再保险合同为与国家控股的再保险公司或大型国际再保险公司订立。本集团确信这些商业银行和再保险公司都具有高信用质量。本集团信托计划的受托管理人、债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的资产管理人均是国内大型的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

(c)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本集团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归还到期负债的风险。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本集团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来匹配投资资产与保险负债,以降低流动性风险。

(d)未纳入合并范围结构化主体的权益披露

本集团持有的未纳入合并范围结构化主体的权益,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中核算。这些结构化主体通常以发行证券或其他受益凭证募集资金。这些结构化主体的目的主要是收取管理服务费或为公共和私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本集团持有权益的各类结构化主体所持有的投资,由评级较高的第三方提供担保,或以质押提供担保,或借款人以财政预算偿还,或借款人信用评级较高。

对于本集团持有权益或发起设立的结构化主体,本集团均未提供任何担保或者资金支持。

本集团认为,未纳入合并范围结构化主体的账面价值代表了本集团持有权益的最大风险敞口。

本集团发起设立但不持有权益的未纳入合并范围结构化主体主要为本集团为收取管理服务费而发起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债权投资计划、养老金产品、职业年金产品和企业年金产品等,该管理服务费在其他收入中核算。本集团未向该类结构化主体转移资产。

(e)资产负债匹配的风险

本集团运用一定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协调管理资产与负债,使用技术包括情景分析方法、现金流匹配方法及免疫方法等;本集团通过上述方法多角度了解存在的风险及其中复杂的关系、考虑未来现金流支付时间和额度,以及结合负债属性,综合动态管理集团资产与负债和偿付能力。本集团采取了包括股东增资、发行次级债及资本补充债券、再保险安排、提高分支机构产能、优化业务结构、构建成本竞争体系等方式提高集团偿付能力。

(3)资本管理本公司进行资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现在及未来的管理使得本公司符合原中国银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实际资

本的要求,以满足法定最低资本监管并确保本公司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能够持续地为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回报。实际资本为原中国银保监会定义的认可资产和认可负债的差。

本公司通过定期监控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间是否存在缺口,并通过对业务结构、资产质量及资产分配进行持续的监测,在满足偿付能力的要求下提升盈利能力。

三、未来展望

(一)市场环境及经营计划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经济周期性放缓,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人身险业务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监管引导行业加快围绕队伍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转型发展,持续提升产品与服务支持能力,严守风险底线。

一是推进协同融合发展。深耕寿险市场需求,强化资产与负债联动,优化康养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升级,持续打造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财富规划与康养服务生态体系。

二是强化绩优队伍建设。以优计划“增优、育优、绩优”队伍建设为导向,系统性推动绩优队伍建设和发展,加强队伍综合素养培训,做好产品储备与匹配,强化基础管理和支持,推动队伍稳量提质。

三是优化客户经营管理。做深、做实、做细客户开发、服务、管理,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运营信息化、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升业务支持与客户服务效率,丰富特色增值服务体系,优化客户体验。

四是严守合规经营底线。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实“1+N”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偏好传导要求,强化内控合规管理机制,完善重点业务和关键经营环节的内部控制,落实“负面清单”工作机制,加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压实案防责任,守牢案件风险防控底线。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举措

1.可能面对的风险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仍一定程度存在。近年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结构和客户需求都发生较大变化,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和转型期,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仍需持续关注。

2.应对举措

公司将结合行业监管部门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推动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风险管理基础、优化风险管理工具、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及制度执行,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南京化纤
  • 紫光股份
  • 朗源股份
  • 新晨科技
  • 神宇股份
  • 新华都
  • 滨江集团
  • *ST保力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