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17:08:0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核电601985)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业务范围

  发电、输电、供电业务;通用设备修理;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开发;输配电项目投资、投资管理。

  (二)经营模式

  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于电力(包括核能发电与风、光等非核清洁能源发电)销售业务、核电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业务。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核电项目为核心业务,大力开拓非核清洁能源产业,稳步推进核能多用途利用产业,创新开发核电技术服务市场,积极探索敏捷端新产业300832),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所生产的电力主要销售给电网公司。其中秦山一核销售至浙江省电力公司,秦山二核和秦山三核、方家山核电销售至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江苏核电销售至江苏省电力公司,福清核电销售至福建省电力公司,海南核电销售给海南电网有限公司,三门核电销售至浙江省电力公司。公司所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分布全国20余省区,均销售至所在省区电力公司。公司电费收入通常每月与上述电网公司结算一次。在建核电项目将在并网发电前与当地电网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

  (三)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电联发布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同比增长18.6%:其中核电装机容量5676万千瓦,同比增长2.2%;风电装机容量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水电装机4.2亿千瓦,同比增长4.5%。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16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火电发电量29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水电发电量45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9%;核电发电量2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风电发电量4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太阳能发电量13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

  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733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142小时,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239小时,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70小时,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237小时,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658小时。

  (四)公司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发电量1008.2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6.86%。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037.4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958.2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5.82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22.48万吨。

  1.核电情况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共25台,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开工机组13台,装机容量1,513.50万千瓦。上半年,公司核电机组发电量为902.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2.77%,约占全国运行核电机组发电量的42.60%。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801小时,平均机组能力因子为93.08%。

  2.新能源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1445.21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796.61万千瓦,合计2241.82万千瓦(其中风电651.89万千瓦,光伏1589.93万千瓦)。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发电量10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01%,上网电量103.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92%。风电利用小时数为1005.05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为583.50小时。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中国核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核集团党组工作要求,切实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全力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工作。1-6月份,公司生产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62.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9%。

  1筑牢安全根基,运行业绩持续提升

  公司安全质量环保、大修现场、设备管理等全面优化。持续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大修工期,持续聚焦电厂安全稳定运行,推动设备管理和人因管理精细化,加强对重点风险隐患管控,确保所属核电机组和新能源场站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上半年,公司控股25台运行核电机组满足WANO综合指数计算要求,平均值为97.87分,其中19台机组为100分(满分),在同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所属运行核电厂完成11次大修,其中10次常规大修平均工期24.04天,较2022年同期缩短3.35天,实现历史最优。

  2.全力谋划优化,经营活力不断释放

  公司统筹推进“一利五率”等绩效考核体系,出台“稳增长”专项激励政策和“金点子”计划,经济指标如期实现。通过优化激励政策,激发成员单位开拓技术服务市场,技术服务收入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同时,公司抓紧抓细降本节支的方方面面,开展多项降本措施,实现成本压降、跨电厂库存消纳。公司电力营销贯彻落实“争量优价”整体策略,以发电单位“产销一体”为原则,按照“一省一策”营销理念开展具体售电业务,较好完成了全年中长期协议的签订。

  3.积极开拓三大产业,市场开发成果丰硕

  公司核电、新能源发电以及敏捷端三大产业齐头并进。一是积极开拓核电项目,核能前期开发态势继续保持强劲,辽宁核电徐大堡1号、2号机组于7月31日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多个在建核电项目顺利通过项目竣工验收;二是新能源新增装机及指标获取均创历史新高,成果丰硕;三是敏捷端新产业加速推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4.深化改革提效,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公司谋划长远效益、坚定信心推动集约化改革。一是按照集约化管理改革方案,完成首个集约化中心—数创中心人员调配;二是管理体系不断升级,形成以思维创新为基石,以集约化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骨干,以管理创新和流程优化为抓手的创新优化体系建设思路,探索创新优化体系建设,以促进管理变革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优秀案例推广机制,推动优秀案例在板块创造更大价值;三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真正起到实效,通过软件系统开发,实现设备管理、科研管理、人才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促进公司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公司管理整体水平。

  5.坚持自立自强,践行科技创新责任担当

  公司坚持战略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新“3-888”科研布局,构建三大新领域——“应用基础科研+运维与在建工程科研+产业化科研”;系统推进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与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差异化科技创新考核与评价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升级;构建以中国核电本部为引导层、三大科研企业为主体层、电厂单位为支持层的“金字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与研究型大学横向协作,在智慧核电、核能多用途、设备可靠性提升等领域与大学深度合作,项目推进顺利。上半年,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26项,“核电数字化转型支撑综合解决方案-中国核电工业互联网平台(DHP)”成功入选2023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

  6.贯穿党建引领,主题教育扎实有效

  公司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从严从实抓好主题教育,开展读书班,《中国核电:以高质量读书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被主题教育官网、国资委官网刊载;二是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监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将本部对成员单位开展的监督检查项目由86项精简至27项;三是多层次开展宣传,擦亮中国核电“国家名片”,在多家全国级媒体发出强劲“中核声音”,开展第十一届“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核谐之美”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重磅媒体广泛关注,进一步打响中国核电清洁能源品牌;四是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监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持续深化大监督体系,起草大监督及党委巡察五年规划,制定重大工程监督联动方案,与党建联建“双联互促”。

三、风险因素

  1.工程建设四大控制不及预期风险

  风险表现:项目进度滞后、工程造价增加,一方面影响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将导致核电经济性下降,影响公司长远利益。

  管控措施:贯彻落实“创新优化年”专项工作部署,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强化系统思维,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核电工程建设,借鉴华龙一号、CAP1000及其他核能示范工程类项目建设的良好实践和经验教训,推动工程建设经验反馈,推动项目管理业绩提升。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持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应用,提升设计、设备、建造和调试等领域管理绩效,优化工期、降低造价,提升核电项目的经济性和综合竞争力。

  2.核电机组稳定运行风险

  风险表现:核电行业发展形势向好,随着核电项目调试、运行机组越来越多,需采取措施预防核电厂运维保障能力下降。

  管控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运行生产管理,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人员安全意识、技术和技能,统筹协调全板块资源做好机组运维支持;加强经验反馈,推广良好实践,避免重发事件;抓好备件监造和检查验收,确保备件质量合格;开展迎峰度夏及防汛防台工作,提高抗风险能力。

  3.电力销售风险

  风险表现:全国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电价存在不确定性,交易竞争逐年增大,电力现货交易、电力消纳和电价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管控措施:贯彻落实“争量优价”整体策略,主动争取参与年度长协、月度竞价等多种交易形式的市场化交易,积极跟踪核电电价机制调整政策制定进展,推动对公司利好的政策落地。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优势独特的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禀赋

  核电、风电和光伏等作为技术成熟的低碳、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核电具有安全、经济、高效、低碳的优势,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能源选择。从现有技术条件分析,核电作为一种可供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电力调度上,核电作为清洁能源,调度顺序优先于燃煤、燃气、燃油等火电机组,按优先保障顺序安排发电。

  目前,公司在运及在建电源项目均为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低碳能源,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背景下,将发挥更大作用,具有更大发展空间。

  2.厚积薄发的清洁能源市场开发能力

  公司严格按照最新法律法规标准开展厂址选择、技术论证和厂址储备,公司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核电机组超过10台,满足国家核电发展规划需求。公司大力开拓风电、光伏、地热等新能源市场,研究探索新业态,积极发展核能供热、供汽等核能多用途利用以及钙钛矿等敏捷清洁技术产业,努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部署,积极寻求海外能源市场突破,与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持续进阶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公司具有多年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实践,核电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控制目标受控。公司有经验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目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约2000人,其中约1500人有5年以上核电工程管理经验,管理的在建机型涵盖华龙一号、CAP1000、VVER、小堆等。公司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要求,稳步推进工程建设管理提升工作,印发指导性文件为工程建设管理提升提供全流程标准化制度保障;构建核电工程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各在建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化管理;通过科技创新、工法优化创造附加价值,着力推进现场新工艺新工法的运用。各核电在建工程均完成了智慧工地系统首期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4.全面丰富的安全运行管理经验

  公司具有多年核电运营管理实践,始终视安全为第一责任,不断提升核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公司持续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核安全文化提升、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质量提升、隐患排查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促进安全质量绩效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大修安全质量提升,通过大修优化专项组运作和大修中心试运行,实现大修绩效创优;高效运作设备可靠性管理、经验反馈、防人因失误管理机制,聚焦解决老问题和重发问题,推动设备管理和人因管理精细化,实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立体化经验反馈体系,扩大经验反馈交流网络,实现中国核电经验反馈体系覆盖中国大陆全部商运机组。公司所属核电机组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超过1.56万亿千瓦时,安全运行超过254堆年。公司控股机组的WANO综合指数平均值持续三年全球领先。

  5.业内领先的核电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公司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核电在建和运行机型与堆型,其中压水堆包括CP300、CP600、CP1000、VVER-1000、VVER-1200、AP1000、CAP1000、华龙一号等,重水堆包括CANDU-6等,机型的多样化促使公司研究、掌握、发展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培养了5000余名管理和技术人才,打造了一支拥有2000多名核电工匠的专业运维队伍,在生产准备、核电调试、运行支持、核电大修、专业维修、核电培训、技术支持和核电信息化等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及对外服务输出能力。公司技术服务品牌已形成良好的口碑及影响力,针对用户需求,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指标体系、经验反馈管理体系、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燃料运维一体化服务、专家支持团队、核电信息化等多款具有核电特色的技术服务产品,得到业内一致认可。

  6.业绩卓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公司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核电厂工程建设管理、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是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公司突出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梯队,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制定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选拔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三支柱管理模式,建立新建核电项目人力资源配备模式与中国核电内部成员公司间干部人才结构的调整统筹机制;进一步优化菁英人才管理体系,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和人力资源配备保障能力;探索、建立多业态下市场化用人机制。

  7.规范高效的经营管理

  公司根据国资委落实加强董事会建设的工作要求,升版制度,优化完善决策事项清单,进一步厘清各决策主体权责界面,为各决策主体科学履职奠定坚实基础,规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依法治企与合规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搭建全寿期投资管理体系,建立投资价值模型构筑,不断提高投资精细化管理水平;目标-考核-激励联动机制持续完善;产权管理持续创新,有效提升资产利用水平;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并保持在中央企业A级水平;信息披露工作第六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A级评价;对标世界一流,搭建以核心能力提升为中心全面对标体系,开展三维指标对标提升,公司荣获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基层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8.卓越进取的企业文化

  公司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引领、社会责任担当、品牌价值提升三大项目,深植“责任、安全、创新、协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承“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牢固树立“我是中核人、我是中国核电人”职业身份认同,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精神动力。持续开展企业文化及员工思想动态调查,评估并分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定期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落地评估及培训,推动卓越核安全文化的十大原则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搭建党建宣传文化一体化工作平台,凝聚合力讲好中国核电故事;每年定期组织全员企业文化、思想动态及EAP三合一问卷调查。

  9.坚强有力的全产业链创新支撑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包括天然铀的探、采及核燃料制造、核电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总包,到整个核燃料循环及后端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这不仅是公司发展的坚强后盾,也为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提供了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正丹股份
  • 川宁生物
  • 百川股份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宝丽迪
  • 金丹科技
  • 凯发电气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