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证券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17:53: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红塔证券60123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自营投资业务板块、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以及机构服务业务板块,各版块业务情况如下:

  (一)自营投资业务板块

  通过业务线投资以及公司级投资,充分发挥公司在主动管理能力以及产品创设能力方面的优势,构建多层次、可预期的系统化买方业务体系。自营投资业务板块包括:

  1.股票自营投资业务: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主要投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二级市场证券、公募基金及其他理财产品等。

  2.固定收益类自营投资: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固定收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等证券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主要投资内容包括信用债、债券基金、利率债以及利率衍生品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

  3.创新与衍生品投资: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衍生品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主要投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金融衍生品、量化投资、场外期权、收益互换、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等。

  4.新三板做市投资:为新三板公司提供做市商交易服务,提供连续的买卖报价,以获取差价收入以及佣金收入为目标。

  5.股权直投与另类投资:由红正均方开展,以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为核心业务,兼具大类资产配置业务。

  (二)财富管理业务板块

  通过“外部引进”及“内部协同”,形成全产品线的财富管理以及面向全市场的财富管理,提升综合财富管理能力。财富管理业务板块包括:

  1.财富管理业务:由公司及子公司红塔期货开展,主要业务模式为公司财富管理中心代理客户(包括通过互联网)买卖股票、基金、债券等以及红塔期货为客户提供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服务,代销金融产品,提供专业化研究和投资咨询服务,协助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获取手续费、佣金等相关收入。

  2.融资融券业务: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的资金融通服务,以获取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3.资产管理业务:由公司上海分公司、红塔期货和红塔红土基金及其子公司红塔资产开展,业务模式为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4.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由红塔红土基金开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基金财产的投资、收益分配等基金运作活动进行管理。

  5.私募股权管理业务:由红证利德及其下属子公司开展,以自有和募集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并以获取股权收益为目标。

  (三)机构服务业务板块

  以客户为中心,挖掘客户融资、研究等需求,以定制化的产品满足核心客户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机构服务业务板块包括:

  1.投资银行业务: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投资银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新三板推荐挂牌等服务。

  2.股票质押业务:为客户提供股票质押的资金融通服务,以获取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3.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对机构客户提供包括宏观策略、行业公司、基金、衍生品及其他研究报告,提供受托研究服务及投资顾问服务,获得机构客户的投研咨询收入。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我国各项经济活动有序恢复,国内经济活力逐步回升,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明显修复,受益于经济复苏进程的持续推进,沪指也于5月初一度站上3400点。但由于经济复苏节奏及海外风险扰动等因素,二季度以来市场迎来震荡,上半年上证综指累计上涨3.65%。今年上半年,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全面注册制的正式实施,证券行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

  报告期内,红塔证券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多措并举,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持续夯实发展根基。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多位一体完善与提升管理架构、运行机制和业务布局;二是稳固“重资本业务”传统优势,以“重资本业务”拉动“轻资本业务”,进一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深入布局财富管理业务体系;三是通过聚焦核心行业及产品等举措,弥补业务短板,创造业务机会,打造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影响力,积极发挥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中介服务功能。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性地对资产组合管理进行了布局和调整,加大了长期资产配置力度,中短期投资以绝对收益策略为主,使得投资相关收入更加多元,整体稳定性大幅提升。公司增加了市场风险较小投资品的配置,变更投资持有目的,增加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公司本期实现的综合收益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加35.52%。由于资产配置的变化,资产质量得到了提升,营业收入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受经纪、投行等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以及子公司股权投资项目估值下降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减少12.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减少9.61%。

  作为一家集团化、全国性、一体化布局的国有上市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公司将自觉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坚定走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公司将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聚焦核心行业和产品,以重资产业务拉动轻资产业务发展为战略举措,坚持“重资本、强协同、优服务”经营特色,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实现收入多元化,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轻重并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券商。

  (一)自营投资业务板块

  1.市场环境

  今年上半年,权益市场受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整体表现分化。其中:大盘股表现较差,上证50指数下跌5.43%,沪深300指数下跌0.75%;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中证1000指数上涨5.10%。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下行,1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较年初均下降约20BP;受利率下行影响,债券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中债新综合(总值)财富指数上半年上涨2.65%,中债国债(总值)财富指数上涨2.72%,中债信用债(总值)财富指数上涨2.73%。

  2.经营情况

  (1)股票自营投资业务

  2023年上半年,行业指数表现分化明显。考虑到经济复苏预期减弱以及境外继续加息等因素,公司股票自营业务结合资本市场行业轮动的变化对权益类持仓择机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调整。公司股票自营业务将不断追求可持续的非方向性稳定收益,并进一步寻求长期收益与中短期财务回报两者间的平衡;持续完善权益类投资业务的投资体系,充分利用投研资源,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持续对持仓进行优化,保障权益类投资业务的稳健运行。

  (2)固定收益类自营投资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完善研究驱动型的投研体系建设,着重强调投前研究和投后管理的重要性,规范投后管理流程,将投后管理与风险防范落在实处;继续提升信用评级团队的力量,优化信用评级和投资决策流程,为投资交易业务提供人员保障和制度保障;继续加强对基本面和政策的研究,强化投研互动,用研究推动投资,用研究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承“合规展业、风控先行”的理念,保持稳健审慎的投资风格,结合公司对自营投资业务的要求和对市场的分析研判,以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作为主要资产配置目标,控制整体仓位和组合久期,增加其他债权投资的规模,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保持收入的稳定性,科学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3)创新与衍生品投资

  公司金融创新业务一方面继续扩大基于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规模和策略储备,形成了以非线性收益结构为核心的量化投研体系;另一方面,根据公司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总体经营方针,公司以量化投研能力为依托,通过使用场外期权产品作为投资品种,在开展投资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投资经验和场外衍生品策略的储备。目前,金融创新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了场外期权交易商的基础制度建设,组织架构调整和系统建设等相关工作,为公司衍生品投资业务的稳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新三板做市投资

  报告期内,公司新三板做市业务进一步提高挂牌企业服务水平,为挂牌企业提供流动性及价值挖掘支持。截至报告期末,做市业务部共持有各类股票64只,持仓公允价值1.32亿元。但由于上半年新三板市场估值长期处于较低位置,对公司持仓的新三板股票带来一定影响,导致主要持仓股票价格下跌。

  (5)股权直投与另类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红正均方无新增项目投资或项目退出,截至报告期末,共有11个存续项目,存续项目合计投资规模约11.49亿元,期末公允价值约12.04亿元。红正均方围绕重点投资方向,聚焦双碳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医学美容、硬科技、智能制造、半导体、新材料、医疗健康、烟草产业链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3.经营思路

  自营投资业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稳定高质量的自营投资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也是公司逐步通过“以重拉轻”、“以重带轻”、“以重谋轻”促进业务转型的重要基础。

  公司自营投资业务的核心经营思路是追求绝对收益、降低业绩波动、朝非方向性投资转型。具体而言,公司将从四个主要方面执行与落实该思路。一是公司将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财务预算、风险限额、人力考核“四位一体”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为公司的自营业务的发展建立科学的管理架构体系。二是全方位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自营投资业务体系,不断提升投资研究和投资管理能力,为公司自营投资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在配置方面提升各类资产配置的平衡性,降低业绩波动,促进投资业绩稳健增长。四是积极申请新业务资格、推进新业务能力建设,不断丰富公司自营投资标的类型和手段,逐步将公司过去以“方向性投资”为主的自营投资方式转变为以“非方向性投资”为主的方式。

  (二)财富管理业务板块

  1.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A股交易活跃度略微降低,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加速分化,公募基金代销整体下滑,但是部分机构在买方投顾转型的驱动下产品保有量和销售量受到影响相对较小。大资产管理行业格局正在加速变化,股票类公募基金发行遇冷,私募基金行业在新规下加速优胜劣汰,与此同时ETF的规模在持续增长,银行含权益理财产品规模也在持续增长。

  2023年1-6月,A股日均交易量9,427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42%;期货月均成交金额43.69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1.8%;融资融券业务方面,1-6月全市场融出资金日均余额为1.5万亿,较去年同期降低3.87%;融券日均余额942.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19%。截至报告期末,公募基金规模26.63万亿,较去年同期降低0.13%,其中非货币类基金15.68万亿,较去年同期降低2.57%。根据同花顺300033)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累计发行公募基金4,904亿,同比降低30%;其中股票型公募基金累计发行599亿,较去年同期的366亿增长64%,但是整体规模仍然较低。截至2023年4月,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8,658家,较2022年底减少365家。根据市场公告情况来看,5月-6月间大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ETF总份额为1.45万亿份,ETF总规模为1.82万亿,同比分别增加22.83%、12.19%。其中,股票型ETF的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同比增加15.8%。根据普益标准数据,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混合及权益类产品初始募集规模为1.76万亿,同比增长14.61%。

  2.经营情况

  (1)财富管理(经纪业务)

  2023年,公司围绕“红塔智越”综合财富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并努力建设涵盖投资者全方位需求的财富管理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业务平台迭代升级,对公司的快速订单系统、CRM系统等客户服务系统进行了升级迭代。公司持续推动标准化服务和产品体系的建设完善工作,持续丰富金融产品线,拓展公司投顾产品体系,培育和扩大稳定的理财客户群体,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支撑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经纪业务托管客户总资产1,698.02亿元。

  (2)融资融券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流程,精进业务管理能力,丰富公司融资融券产品类型,坚持执行突出公司特色的竞争策略。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机构投资者成为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主要驱动者。因此,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将兼顾风险管理需要及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两方面,积极探索为私募基金、机构客户等高净值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转融通等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总体规模与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保持平稳。截至报告期末,融资业务规模12.77亿元,与去年年末规模基本持平,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83.24%,高于市场均值。

  (3)资产管理业务

  ①上海分公司

  报告期内,上海分公司认真贯彻公司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序降低存续项目风险,研究主动管理模式,探索业务发展方向,储备产品开发资源,同时修订和完善了配套的制度细则与相应的系统设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547.24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11%。

  ②红塔期货

  报告期内,红塔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秉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尽职履责,通过不断加大投研力度,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严控产品运行风险。下一步红塔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将立足做精期货和衍生品类产品,适当发展类固收产品,积极寻求内部协同、外部合作,优化存量,做好增量,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

  风险管理业务由红塔期货全资子公司上海红塔众鑫开展,报告期内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等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试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56.43万元,净利润532.88万元。

  ③红塔红土基金

  报告期末,红塔红土基金和红塔资产存续管理规模为241.79亿元。红塔红土基金和红塔资产将继续加强产品投资研究、丰富产品类型、持续多渠道营销,优化业务结构,实现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

  (4)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报告期末,红塔红土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为75.03亿元,其中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42.58亿元。红塔红土基金将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完善内控合规体系、加强各类资源挖掘,做大做强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5)私募股权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红证利德投资领域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软件服务等行业。截至报告期末,红证利德及其子公司管理的已备案且正常运营的基金10只,基金认缴规模累计16.33亿元,基金实缴规模累计12.32亿元,投资项目累计37个,报告期内新增投资金额5,000万元。

  3.经营思路

  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当前行业的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结合对市场机遇、自身优势的判断,在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中,公司能够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公司将多措并举,重点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在管理机制上,公司将加大对财富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通过持续优化分支机构的布局,加大对精细化运营体系的投入力度,优化业务机制链条,增加总部对分支机构的专业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大对员工的赋能,不断改进客户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在客户拓展上,公司将结合自身优势资源,通过融入烟草产业链、省内渠道网点下沉等方式,持续加大拓展力度。对于泛资产管理类业务,公司将坚持“回归本源”,促进业务整体继续向主动管理转型,未来将从能力建设、机制打通等方面支持资产管理业务扩大产能,结合公司的同业优势、渠道优势,加大对主动管理产品的支持力度。

  (三)机构服务业务板块

  1、市场环境

  2023年股票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A股,在资本市场走势偏弱以及前期的高速增长背景下,A股IPO融资增速下滑,从A股IPO相关数量看有所增长,但平均募集规模下滑,全面注册制下更凸显科学合理的新股发行常态化。

  2023年上半年A股IPO共173家,融资总金额达2,096.77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3,119.20亿元)减少32.78%;增发共163家,增发融资金额3,519.41亿元,同比增长82.42%;配股共2家,配股融资金额22.32亿元,同比减少95.21%。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经济修复放缓,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政策靠前发力,通过充分保障民生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支出投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债发行规模增速较快,其他利率债融资放缓,信用债方面,整体净融资规模回暖,发行利率基本下行,信用利差呈压缩趋势。

  2023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34.58万亿,同比增加9.74%:其中,国债及地方政府债融资规模约为8.86万亿,同比增长1.95%;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及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总规模约为6.98万亿,同比增长3.95%,其中,资产支持证券累计发行约0.86万亿,同比减少10.23%;2023年上半年,可转债、可交债共累计发行922.04亿元,同比减少36.09%。

  近年来,证券公司股票质押业务的主要导向是防范和化解风险,因此股票质押业务市场规模呈现出压缩态势。2023年随着此前积累的业务风险逐步化解,市场规模下降趋势放缓,但在国内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市场资金较为充裕,竞争不断加剧。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数据,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股票质押业务市值3.06万亿,较年初减少4.34%,较去年同期减少14.48%。

  2、经营情况

  (1)投资银行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行业务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提升投行业务的内控水平,严控项目风险。公司积极储备股权业务、努力拓展债券业务,继续深耕云南区域。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了“23昆发01”、“23佳鑫01”、“23丰交V1”、“23丰交V2”等债券项目的发行。

  (2)股票质押业务

  针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不断调整竞争策略,持续优化项目结构,严控业务风险的同时积极发掘收益与风险匹配的项目。在新客户开发方面,公司依旧秉持一直以来的严谨态度,做好前端的风险控制,同时加大营销力度,为公司引入优质项目,并在优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为公司其它业务条线挖掘协同业务;在存量客户的维护方面,做好优质客户的维护工作,结合客户需求做好服务工作。

  截至报告期末,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规模合计34亿元,较年初略有下滑。上半年二级市场股价明显波动,但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合约安全边际较高,履约保障比例稳定,存续合约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99.04%。

  (3)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

  报告期内,证券研究所定位对内协同和对外服务双轮驱动的战略,致力于把研究能力打造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证券研究所共有分析师19位,涵盖宏观总量、大消费、大健康、智能制造、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研究领域。

  3、经营思路

  2023年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全面注册制落地等对券商提出更高的要求,证券公司机构业务核心竞争力愈加强调专业化、高质量、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聚焦于有优势的行业和业务,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一是注重客户拓展和挖掘,着眼于自身资源禀赋巩固及提升细分市场份额。二是在提供高质量客户服务方面,持续构建协同体系以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加强研究等赋能服务的输出以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四)各业务板块营业收支及利润情况

  自营投资业务板块: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65亿元;

  财富管理业务板块: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03亿元;

  机构服务业务板块: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59亿元。

三、风险因素

  1.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各类风险

  公司坚持“风控相伴,稳健行远”的风险管理理念,根据监管要求、市场环境变化及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公司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一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相关市场价格或波动率的不利变化而导致公司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公司涉及市场风险的业务主要来自自营投资、做市业务以及其他投资活动等。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其他价格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自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在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性及信用利差等变化上的风险敞口;汇率风险主要来自公司在外汇汇率即期、远期价格及波动率变化上的风险敞口;其他价格风险主要来自公司自营证券投资和做市类业务持仓组合在股票、基金、股指期货、期权、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非上市股权、私募基金投资等证券的价格及波动率变化上的风险敞口。

  二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公司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

  三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四是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品牌价值,不利于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五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六是信息技术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公司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七是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

  八是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公司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是指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恐怖融资等活动的可能性。

  九是廉洁从业风险。廉洁从业风险是指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证券期货业务及相关活动中,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行业自律规则,未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违反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和诚实守信,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风险。

  2.公司采取的主要风险应对措施

  (1)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根据监管规定、自律规则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包括:

  一是积极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公司将“风控相伴、稳健行远”的风险管理理念写入风险管理基本制度,通过专题会议、期刊、知识竞赛、培训、演讲比赛、工作交流会议等多种方式向公司各部办、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宣导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

  二是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公司在经董事会审批的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下,已建立涵盖风险类型管理、风险管理核心机制、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投资者交易行为管理、应急预案制度等6个类型的制度,基本形成较为完整、具备可执行性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三是建立层次分明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公司董事会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经理层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公司设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在首席风险官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牵头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由资金财务总部牵头开展,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由信息技术中心牵头开展,合规、法律事务、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由合规法律部牵头开展,廉洁从业风险管理由纪检监察部牵头开展。

  四是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开展情况,升级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起到关键的支撑保障作用;风险管理系统初步覆盖了各业务条线、主体和主要风险类型,实现了集团层面风险监测、计量、分析、预警、报告报表等功能。

  五是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公司一贯重视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为风险管理工作配备了充足人员,员工专业背景涵盖证券、金融、会计、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年限的员工数量持续达标。

  六是建立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公司按照监管和管理两大维度建立了业务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包括规模、杠杆、止损、集中度、敏感性、风险价值等指标,通过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明确了风险限额的分解、执行、监控、预警机制以及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七是持续改进和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公司根据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选择与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风险回避、降低、转移和承受等应对策略,建立合理、有效的资产减值、风险对冲、资本补充、规模调整、资产负债管理等应对机制。对已出现的违约事件,公司通过担保品追加、担保品变现、提前了结合约、诉讼追偿等多种方式,及时处置、处理和化解信用风险;公司制定了流动性风险应急、交易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声誉事件应对预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应对机制及流程,并通过应急演练,提升预案执行力,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主要风险的应对措施

  ①市场风险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限额管理、风险计量和分析等手段,保障市场风险整体水平可测、可控、可承受。

  公司业务系统或业务管理系统设置风险管理功能或模块,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自动检查和监控,实现重要限额指标的前端控制,不断提升事前风险管理功能及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设定多种规模、杠杆、止损、集中度、敏感性、风险价值等关键风险指标,对业务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总量进行管理。风险管理部通过指标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各业务市场风险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提示并督促业务部门采取降低风险敞口或对冲等措施控制风险。

  公司不断完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库,实现市场风险量化分析。公司VaR风险计量模型覆盖了股价、利率、利差、大宗商品价格、汇率等风险因子,通过回溯测试等方法对VaR计量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持续检验并不断完善。

  公司建立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通过风险日报、月报等定期及不定期报告的形式反映风险识别和应对方案。通过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针对市场异常波动、特定风险事件等情形提高评估频率,提示公司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承担的损失,并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于风险管理及限额管理,保障公司在市场风险可控、可承受的情况下开展各项业务。

  ②信用风险

  公司主要采取信用评估、内部评级、舆情监测、交易对手管理、尽职调查、限额管理、盯市管理等方式控制信用风险,不断完善抵质押标的证券准入、股票质押率、交易白名单、客户资质审核等机制。

  公司根据各类业务的特点建立尽职调查要求与规范,在开展具有信用风险的业务前,需要根据制度要求对融资方、交易对手及标的证券等进行尽职调查和有效评估,确保符合公司准入标准。

  公司持续完善信用风险限额管理,根据交易对手、现券、质押券的评级等建立额度、业务规模、集中度管理限额进行信用风险管控,并确立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分级授权审批机制。

  公司持续强化风险监测工作,业务部门及风险管理部均须对各类业务涉及的客户、担保品及投资标的等风险限额指标、风险控制指标及重大负面舆情开展监控工作,监控内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同时公司在发生风险时根据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对内和对外的风险报告程序,并及时采取风险应急处置措施。

  公司已建立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管理制度和系统,通过制度规范同一业务、同一客户层面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系统识别和展示公司及子公司各类业务中的单一客户、同一客户及其风险情况,对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业务进行归集管理。

  ③操作风险

  公司通过持续完善各层级的组织架构和授权机制、加强操作风险三大工具的运用、严控员工执业道德风险、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和流程等手段来管理操作风险。

  一是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通过适当的职责分工、授权和分级审批等机制,形成合理制约和有效监督。

  二是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公司开展操作风险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损失数据收集(LDC)、关键风险指标(KRI)、操作风险状况分析报告等。

  公司通过风险与控制措施自我评估(RCSA),从源头识别操作风险、评估管理水平;设置关键风险指标(KRI),明确指标预警阈值,实现操作风险的动态监控;完成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数据对接,有效收集损失数据(LDC),实现操作风险事件的归口管理。

  三是员工执业道德风险管理。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通过员工行为管理、合规风险培训、签订各类承诺书等方式,有效加强对人员道德风险的管控。

  四是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和流程。针对各项业务、信息系统、结算核算等关键业务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预案,并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危机处理机制的有效性。

  ④声誉风险

  公司持续开展声誉风险管理,逐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在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业务运营、信息披露、工作人员行为管理等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充分考虑声誉风险,并密切关注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和信息技术风险等其他风险与声誉风险的交互影响和转化,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公司负面舆情监测系统和机制,持续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水平。

  ⑤流动性风险

  为控制和防范流动性风险,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通过设置限额标准以及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公司流动性风险情况;通过设定流动性最低现金备付限额,保障公司流动性的安全底线;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流动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演练的方式不断检验其实用性;建立与股东单位的流动性补足和救助机制、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法人透支协议拓宽公司流动性应急资源;不断加强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和计量能力,基于公司战略发展和经营计划,通过现金缺口、压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测算业务可能的流动性需求;持续做好日间流动性头寸的管理工作。

  ⑥信息技术风险

  为有效防范信息技术风险,保障公司各项信息技术系统稳定运行,公司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并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相关操作流程,确保信息技术运用的各个环节均设置相匹配的内控审批及监督节点,落实对流程的有效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是使用多种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机房设施、网络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建立可靠完备的灾难备份计划和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涵盖了各类信息技术风险。

  四是建立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集中交易系统、三方存管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已达到灾难应对能力第五级的目标,数据和重要资料分别备份到同城、异地的灾备机房,同时应用上证云链一体化进行数据备份与存证。

  五是持续深化进行日志与安全管理工作,在上海金桥机房部署了网络流量探针设备和TAP交换机,并将流量告警接入安全管理中心,完成了对安全管理中心在上海金桥机房的扩容,同时持续开展对应用系统日志的适配和接入等工作。

  六是建立信息技术风险应急预案。公司建立了信息技术风险应急预案,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特别是针对特殊情况组织专项应急演练,确保灾备系统及应急机制的可用性与有效性。

  七是将数据治理纳入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持续完善公司数据治理及相关安全制度,建立数据治理三级组织架构,推动跨部门的协作和控制机制,不断强化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加深数据管理应用能力,推进金融科技业技融合效能。

  ⑦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

  公司对制度、重大决策、新产品和新业务方案等进行合规审查,积极开展合规咨询,力图在事前有效把控合规风险;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进行事中合规监测,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对下属各单位及工作人员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的合规性进行事后合规检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合规风险隐患,跟踪督促相关单位整改,不断提高业务规范性,有效防范化解合规风险;持续开展合规培训和合规文化宣导,提升员工合规执业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有效降低合规风险;加强信息隔离墙管理,控制敏感信息的不当流动,有效防范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通过合规考核强化合规职责、深化合规理念;加强合规问责,起到合规教育和警示作用,督促员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准则,降低违法违规风险。公司设置法律服务团队,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法律事务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公司的依法经营与维权;加大合同管理力度,实行合同的集中统一审批,重要及业务性强的合同由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审查并出具意见,确保合同约定的条款能真正落地;加大法律、法规培训学习的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抓好公司全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⑧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公司严格执行反洗钱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反洗钱制度体系,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及下设的反洗钱领导小组及各部办、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组成的较为完善的洗钱风险管理架构,建立了全面的反洗钱人员任职、考核和约束机制,持续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检查与审计,提升对反洗钱工作的管控力度。

  ⑨廉洁从业风险

  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认真执行证券期货行业廉洁从业管理各项工作规定,建立起较为全面有效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管控、事后追责的廉洁从业管理体系和内控制度机制,压实廉洁从业管理体系各层级责任。

  公司党委、纪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公司党员干部廉洁风险防范意识,将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与证券行业廉洁从业管理工作相结合,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岗位、重要环节,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公司廉洁从业领导小组组织公司各单位系统梳理排查廉洁从业风险点,加大廉洁从业的宣传培训、警示教育和监督检查力度,树立全员廉洁从业理念,培育廉洁从业文化,自觉营造和维护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珍视行业和公司声誉,全面落实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切实防范廉洁从业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战略机遇期,稳中求进推行改革,强化战略引领,努力夯实长期发展基础,全面推动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向“轻重并举”的特色化财富管理转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稳定的股权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

  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主要股东一直保持稳定。上市以后,公司在市场化机制、资本运作等方面得到了股东的大力支持。公司持续健全治理体系,使其既适应金融企业特点、上市公司规则,又能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已形成公司党委持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得益于稳定的股权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公司始终保持规范运行、稳健经营。

  (二)主要股东及实控人的资源赋能

  资本实力、能力机制和配套基础设施决定了金融企业的“产能”。资本实力方面,得益于股东的大力支持和公司积极稳健的运营策略,公司一直保持着强大的资本补充能力。信用资源方面,公司第一大股东信用评级长期维持在AAA的最高评级,使公司在债务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合作、拓展同业客户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产业资源方面,公司实控人对外投资产业众多,涉及基础设施投资、旅游饭店、金融服务、电力生产等多个行业,为公司服务实体企业,进行产业投资布局提供发展空间。渠道布局及客户资源方面,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及线上线下300959)市场推广平台,这些潜在渠道为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管理层求真务实、经验丰富

  公司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团结进取,金融行业从业年限较长,不仅经历过金融行业的周期起伏,对金融行业的本质和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熟悉和认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领导班子敢于担当、积极进取、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践行长期主义,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公司管理层多措并举,为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布局。

  (四)严格的风险管理及浓厚的合规经营氛围

  公司秉持“风控相伴,稳健行远”的风险管理理念和“知敬畏、守方圆”的合规文化理念,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市场环境变化及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和充足的流动性资源;建立健全独立于各项业务的合规管理体系,牢守合规底线,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切实保障公司各项业务的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五)区域优势及业务布局优势

  公司长期以来深耕云岭大地,不断增强区域内金融服务实力,与相关机构、客群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区域内主要业务的市占率稳步提升。此外,公司网点布局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主要经济带,具备实现全国性发展的基础,能够与控股股东实现广泛的产业金融、财富管理协同合作。

  (六)业务能力积淀优势

  公司不断完善投资品类布局,在部分投资品类和产品上逐渐形成了能力沉淀和积累,在细分赛道中建立起了独特优势。同时,公司持续推动业务线能力与机制建设,探索业务能力的产能释放机制,推动能力积淀向生产力的转化。

  (七)清晰务实的战略方向和稳健高效的战略执行力

  公司已经形成了清晰且务实的战略方向,正努力从组织架构和机制等方面多位一体推进公司战略执行。今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区分了需要重点突破的业务板块、高效率发展业务板块以及需要稳定发展并转型的业务板块,进一步集中资源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公司持续对战略规划及管理机制、资产负债管理机制、业务协同机制、核心行业及产品运行机制进行改进,为公司高质量的战略发展和战略执行打牢基础。

  (八)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理念

  公司积极推动“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文化理念落实落地,传承和弘扬行业精神,凝聚和践行行业价值观,积淀和涵养行业生态,推动打造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

  公司秉承“拼搏进取、不负韶华”的企业精神,遵循“稳健、创新”的经营哲学,围绕“诚信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拒众流,方成江海”的用人理念,坚守“知敬畏,守方圆”的合规理念,力行“责任于心、专业于行”的服务理念,营造“思正、身正、行正”廉洁从业的文化氛围,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洁价值观,以良好的文化积淀护航公司规范经营,不断增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韧劲和动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