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红外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18:25:01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高德红外002414)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始于西方国家,由于其具备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优点,是当今夜视、夜战、精确打击的核心技术。掌握最先进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我国红外热像领域进行严格封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研制全国产化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及组件是大势所趋。在国家对关键技术领域重点布局及国内头部红外高科技企业多年共同努力下,现已打破原有封锁格局,实现了核心器件、先进装备、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等领域科研生产的自主可控及产品全系统国产化。

  在国防领域,国家多部门为鼓励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装备发展。

  在民用领域,国家相继出台各项有关政策扶持和鼓励红外热成像行业稳定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红外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加强红外热成像仪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将红外热成像仪技术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推动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关于促进红外热成像仪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红外热成像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技术研发、支持产业升级、拓展应用领域等。

  (二)行业发展趋势

  1、加快产品国产替代进程,行业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快速延伸

  随着我国基础工业、信息产业的稳步发展,我国红外热成像行业在探测器、光学、算法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有实力的红外热像生产企业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底层核心技术领域,随着自主可控的制冷及非制冷红外核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的逐一攻克,国内实现了红外核心芯片的大批量生产,大大推动了红外技术在国防及新兴民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红外行业头部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进入装备系统总体生产商序列。

  2、红外热成像技术正向多品类、大面阵、小像素、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依托红外晶圆模组的极致性价比、高可靠性、易集成的优势,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

  正向着多品类、大面阵、小像素、低成本的趋势发展,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检测、检验检测、电力检测、安防监控等领域,逐渐向物联网、汽车辅助驾驶、智能空调、住宅安防、户外夜视、防火监测、手机及人脸支付、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等新兴应用领域快速普及。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快速增长。

  红外探测器正在向阵列规模更大、像素尺寸更小、灵敏度(NETD)更高、热响应时间更短方向延伸,封装技术从芯片级(金属、陶瓷)向晶圆级、像素级发展,由单色向双色/多色升级,对原材料、设计和工艺、芯片封装有较高的要求,使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行业技术要求上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业务涵盖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传统非致命性弹药及信息化弹药四大业务板块。

  (四)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及新型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研制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工业检测、检验检测、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作为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研制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构建了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

  在红外探测器芯片方面,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生产线,打造出高性能非制冷型、碲镉汞制冷型及国内唯一的Ⅱ类超晶格制冷红外核心器件批产线,公司红外芯片产品品类丰富,覆盖多种面阵规格、多种像素尺寸及多种波段组合,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防领域,公司自产的高端探测器已广泛批量装备于国内诸多高端型号系统;国内第一条非制冷晶圆级封装探测器生产线产品大规模应用于新兴民用领域,并通过平台化战略快速提升红外技术在各类民品领域的市场化普及。

  在红外热成像整机及以红外为核心的高端光电系统方面,作为公司传统的优势板块,公司投入预研多类型高科技装备型号产品,同时积极推进公司传统优势光电系统产品在新型号项目上的竞标并取得高中标率。同时公司凭借红外探测器产业化优势及多领域的技术储备优势,公司大力拓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工业过程控制、安防监控、警用执法、汽车辅助驾驶等各类民用领域的市场应用。

  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方面,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多类型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科研及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公司完整装备系统总体在研项目涉及的领域覆盖面广、品类多样,在参与国内及外贸多个新型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项目竞标中体现出较强竞争优势,已研制成功和在研的多种完整装备系统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为导向,重视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依托“高德特色”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国防领域、民用领域协同高效发展。

  (五)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在国家鼓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凭借自身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持续将前瞻性的高科技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广泛推广应用,不断推进红外热像技术在国防领域、民用领域高效协同发展。

  型号产品方面,公司按照相关合同要求全力保障前期已签订订单产品的如期交付,部分客户推迟签订的项目订单逐渐转入正常采购阶段,同时积极参与各兵种多类型型号项目竞标;民品方面,公司持续发力红外新型细分行业,与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消费电子、泛安防等相关创新行业头部企业共同探讨智能化新兴市场及产品开发,不断提升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打造新的核心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因客户合同签订延迟尚在逐步恢复阶段,报告期内型号项目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时因运营成本上涨,尤其研发投入、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05,686.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738.3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4.99%。

  公司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型号项目类产品

  公司专注为国家研发“高、精、尖”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国防装备建设。经过多年来在红外行业技术实力的不断积累、科研创新投入的不断加强、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多款型号产品在国内精确制导总体系统型号产品及关重件配套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某些重点领域市场具备独占性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既有型号产品高质量交付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前期中标型号产品的定型、批产工作,同时大力投入预研多类型高科技型号产品,积极参与各J兵种核心芯片、各分系统及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等各个领域、多个项目的竞标。报告期内,公司研制的制冷型中波1280×1024焦平面及制冷型长波1024×768焦平面探测器组件项目顺利通过了转段评审,进入正样阶段,目前探测器正样机正在进行性能验证试验。同时相比于传统制冷探测器,Ⅱ类超晶格制冷探测器在长波、双色、大面阵等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已中标多个国内重大型号并即将大批量应用于先进装备型号项目,上述制冷型探测器具备充分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近期公司签订了某型号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产品合同,本次合同是公司取得该型号装备系统总体产品小批量订单后签署的国内大批量采购订单,将根据合同约定实现年内如期交付,并按客户的要求为后续订单备货备产。

  在出口领域,公司已完成多款型号系统产品的外贸出口立项审批,与具有相关出口权的JM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公司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合作,完整装备系统总体出口方面已实现海外批量交付;公司相关型号项目及完整装备类系统产品已相继在JM公司海外展台上展出,海外市场需求对接顺利。报告期内公司与海外客户积极洽谈相关业务合作及前次订单延续,公司将密切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积极推进型号系统产品的外贸出口工作。

  公司全资子公司汉丹机电稳固传统配套产品市场,加大新的配套市场开拓力度;对工艺开发及改进,验证完成后完善工艺文件;制定生产组织年度目标并积极实施,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实施降本增效专项工作,探索精益管理模式,助力管理效能提升;完善安全管理原则,深化质量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从人、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制度体系等方面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思想意识提升等一系列活动,保障生产过程安全。

  (2)民用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一系列丰富的红外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组建了专业化的营销服务队伍,积极拓展在电力、工业检测、户外夜视、智能家居、消费电子、泛安防等领域的业务版图。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拓展的协同发展,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针对民用红外热成像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新品,涵盖手持测温、观瞄夜视、物联安防等三大产品系列,有效丰富了公司产品版图。在手持测温产品系列,继2022年12月发布全新一代旗舰测温仪PT系列后,公司于2023年5月发布全新一代PL系列高端红外测温仪,延续经典“锤子”造型,红外成像效果、测温性能、智能化、成本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在观瞄夜视产品系列,公司开发出基于红外、低照度、激光多传感

  器融合的全新系列手持夜视瞄准镜,基于领先的融合感知技术,为用户带来更高端的户外夜视体验;在物联安防产品系列,公司推出了全新红外测温枪机、球机、小云台、中云台、重载云台等在线监测类产品,以应对电力市场持续的需求升级;发布了全新的综合软件管理平台CloudIRV3.0,实现用户对终端监控设备的大数据分析、数据托管、云端分析、视频共享、设备远程升级等云平台管理功能,支持WEB/PC/移动端APP等多端协同服务,实现多端协同进行实时办公、智能分析、台账管理、报表生成等可视化展示,有效提升业务协作的便捷性。目前公司测温型双目小型云台和智拓综合物联管理平台已应用内蒙古某500kV变电站上,实现了24小时智能巡视替代人工周期巡检,达到全场景物联感知、重要设备运行监测预警、远程智能管理等作用,帮助变电站提升运维效率,防范安全隐患。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继续保障在图像处理、高精度测温、红外数据平台、红外软硬件平台等关键核心领域的资源投入。公司提出了全新一代无快门算法以及AI-ISP算法,有效提升产品在各种场景下的红外图像显示效果,同时公司发布了全新的测温算法V2.0,将工业测温精度提升至行业领先的±1℃,人体测温(无外置黑体)精度提升至±0.4℃。在数据平台上,公司初步建立了红外图像数据库,在电力检测、泛安防、智能家居等方面已累计收集数万份有效数据,为公司产品的智能化发展提前建立数据壁垒。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设立了智感数科,旨在根据智感科技业务和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强化和大力发展数智化技术和业务方向,探索数智化产业发展布局以满足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新需求,打造全光谱、全感知、全天候的智能物联终端和智能物联一体化数智底座,提供云边端一体化产品和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在研发管理方面,公司于2023年5月顺利通过全球软件权威认证CMMI3级评估,获得认证证书,标志着公司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稳步提升,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为公司持续的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提供更加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营销拓展方面,公司持续深化品牌进阶之路,持续加强对自主品牌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以拓展自主品牌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海外及国内二十余场展会和会议,向海内外用户集中展示全新红外科技产品与尖端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并与客户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公司加速拓展电力、工业检测、户外夜视等重点行业,与核心客户建立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推出符合行业用户场景的产品和服务,精准服务行业化市场,助力合作伙伴开拓新市场、推出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不

  断提升大客户定制化项目服务水平,代工制造业务聚焦优质存量客户,订单规模稳步放量。

  在红外新型细分行业领域,公司与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消费电子、泛安防等相关创新行业头部企业共同探讨智能化新兴市场及产品开发,不断提升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打造新的核心成长点,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国内知名三防手机厂商AGM联合创新打造的G2系列手机全球官宣发布,标志着TIMO系列红外模组克服技术、成本、可行方案等难题,成功应用到智能手机中,真正成为消费级产品。

  在汽车辅助驾驶产品领域,子公司轩辕智驾GST612W9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一举通过AEC-Q104认证,成为国内首获AEC-Q104认证的红外核芯器件厂商,是国内首家完成前装批量、拥有最大规模前装配套和前装出货量的企业,标志着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得到认可,相关车载红外热成像模组已在东风猛士917、广汽埃安HyperGT、DeepWay智能新能源重卡“深向星辰”等车型上量产使用,且已获评东风猛士“优秀供应商”。借助上述产品前装定点的项目经验,公司加大主机厂推广力度,力争将更多预研需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同时,公司正与国内外多家自动驾驶企业、专业算法公司开展产品测试工作,并与国内领先的算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红外感知融入高阶自动驾驶铺平道路。

  在自动驾驶方面,公司最新的百万像素级产品预研落地,实现红外传感器可用像素的大幅提升;主打的三十万像素产品完成了基于新一代10μm像素的探测器产品稳定迭代;双光融合产品实现了应用突破,可见光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的像素特征级融合,可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环境感知精度;在多传感器融合上,公司与国内自动驾驶头部企业联合开发,未来搭载红外传感器的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应用可实现量产。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与国内多家主流乘用车主机厂就红外小模组实现车内环境舒适性自动调节以及安全监测功能进行落地性探讨,未来会陆续与多家车企展开定点项目合作,以达成量产交付。公司持续专注于红外科技,并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完善产业链,提升批量化生产规模,为红外技术在车载应用领域的大规模装车提供先决条件,加速红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公司将与各大主机厂、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新生态,为智行车辆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解决方案。

  公司子公司工研院持续加强与国内顶尖大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合作,重点关注在技术、渠道等方面具有互补性的产业,通过下设公司及创新企业孵化,项目投资、平台共建与科技攻关、前沿领域研究、国家重大项目申报、协同创新发展等,构建集微机电系统设计、工艺改进、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全流程研发生产平台。报告期内,工研院与多个企业进行对接交流,探讨合作机会,同时为公司在MEMS工艺、车载三光融合等领域对接外部协作资源,积极促进科研项目成果产业化。

  (3)核心元器件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性能优化,通过型号项目研制任务开展多个探测器组件的研制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多品类探测器产品的竞争力和批产能力。

  在制冷探测器方面,640×512@15μm中波线性制冷探测器已完成探测器工程样机的设计及验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并具备大批量量产的能力。该款探测器具备更长的工作寿命,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可以满足更多应用需求,具备充分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化推广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前景;1024×768@10μm高温中波制冷探测器已完成高温工作探测器初样机设计及制备,高温工作的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是第三代“SWAP”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关键技术,具备“更小尺寸、更轻重量、更低成本和更好性能”的技术特点,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红外制冷探测器;制冷型中波1280×1024焦平面及制冷型长波1024×768焦平面探测器组件项目顺利通过了转段评审,进入正样阶段。依据研制总要求开展正样机研制工作,通过了探测器方案及设计评审,对技术难点进行持续攻关优化,开展了正样机的试制工作,并顺利通过了相关检验。目前探测器正样机正在进行性能验证试验;公司开展了针对旋转斯特林制冷机系列的减振降噪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新产品的振动输出降低3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样机已完成了在手持式红外热成像设备上的验证,提升了该型红外设备的整体性能。

  在非制冷探测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目前现有400×300@12μm、400×300@17μm、640×512@12μm、800×600@12μm、800×600@17μm、1280×1024@12μm等金属陶瓷封装探测器产品,120×90@17um、256×192@12um、640×512@12μm等晶圆级封装探测器产品,报告期内完成了指标性能和良率的提升,能更好满足用户使用,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和交付,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新产品方面,目前已有12μm全面阵规模探测器,后期需继续优化完善12μm系列产品性能、良率、成本等,开发了新一代1280×1024@12μm金属陶瓷封装探测器,尺寸更小、功耗更低,更好的满足客户对大面阵探测器的需求。

  在芯片平台方面,公司积极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交流,进行国产化、高性能、低功耗芯片的导入验证,有效降低了产品硬件成本,提升了供货稳定性。

  (4)产业化基础建设方面

  为了不断优化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制造关键技术及批量供应能力,公司完成了非制冷及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规划扩产计划建设,公司新厂房全面启用,公司多品类、不同类型红外探测器芯片批量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红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司民品“智慧”工厂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自研探测器芯片拥有20000平米的MEMS洁净厂房和成熟的自动化产线,制造工艺可达到最小线宽0.11微米,属于国内先进级别。子公司轩辕智驾已建成融合自动仓储、MES系统的半自动化车载系统装配线,将建成国内首条车载红外产品AA线体生产线。

  在新火工区生产建设方面,一期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顺利投入生产,二期工房已建设完成,安全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工房内部安全验收,提出问题并督促完成整改,为公司全面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新火工区的建成投产,公司非致命弹药及信息化弹药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为公司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批量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与自主技术创新,凭借一体化科研生产体系优势,公司已成功搭建起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产品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形成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

  1、“一体化”的完整科研体系优势

  凭借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优势,公司组建了从底层核心芯片、几十个分系统研究室到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研究院的全产业链科研体系,由多个研究室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所有研发人员在一个对外物理隔离的涉密网内完成设计研制,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既高效又降低了成本。

  公司构建了一整套包含空中或地面侦查、物联网络、指挥控制、空中或地面精确打击的空地一体化联合打击系统,能够形成有人无人相结合的整建制完整的智能信息化装备建设方案,实现整体替换升级,快速成体系地装备部队,提升整体战斗力。

  2、全产业链布局及产业融合优势

  公司现已搭建起包括红外核心芯片、光学部件、红外整机、激光、雷达、人工智能、数据链及型号系统总体技术等几十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了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

  在巩固红外产业链业务的同时,推进红外技术与其他延伸应用新技术的融合,特别是与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融合,培育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智拓综合物联管理平台,就是基于物联网,以热成像和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行业知识图谱,为行业提能增效,目前已在能源电力行业商用。同时公司新投资设立了智感数科,旨在根据业务和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强化和大力发展数智化技术和业务方向,探索数智化产业发展布局以满足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新需求,打造全光谱、全感知、全天候的智能物联终端和智能物联一体化数智底座,提供云边端一体化产品和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

  3、自主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依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与不断发展壮大的研发团队,公司在全产业链各个研究领域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企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独特技术优势。

  公司被工信部评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子公司高芯科技入选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评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智感科技入选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司的关注和支持,肯定了公司在红外行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1)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优势

  公司成功搭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涵盖全球主要技术路线的全阵列非制冷、碲镉汞及Ⅱ类超晶格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芯片批产线,是目前国内规模化红外核心芯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同时具备制冷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批产线的民营企业。基础核心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让公司在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具备了前瞻研发、稳定生产、持续供应的实力与底气。

  公司“先进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该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突破材料、设计、工艺、芯片制备等卡脖子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创新研制能力,建设完成国内第一条8英寸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批量生产线,实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大规模生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填补国内空白,实现我国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套工艺“从无到有、从设计到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2)高层次研发人员优势

  公司把青年科研人才放在关键核心岗位锻炼,在红外探测器、光电系统、装备总体等四十多个专业方向凝聚了一批高层次研发人才,打造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活力的科研工程师队伍。

  公司已获得电子信息和机械两个专业的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在全省率先完成首次自主评审工作,多名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通过评审。同时公司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进行高层次研发人员的选用、培养,着力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工作站建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于前沿科技和国防事业。

  (3)科技创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的优势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湖北省红外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公司已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资质。公司已获得荣誉包括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中国外观专利银奖、德国IF设计奖、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国内外工业设计大奖超16项,同时子公司高芯科技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目前拥有专利有498项(其中发明专利151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外观设计专利78项),著作权12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9项。

  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集成电路与微机电系统领域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公司全资子公司工研院以建成集微机电系统设计、工艺改进、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全流程研发生产平台为目标,“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开展了以MEMS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打造一个以创新为特色的MEMS泛光电产业圈。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型号产品特点导致公司销售收入波动风险

  公司型号产品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特点,受最终用户的具体需求及其每年采购计划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订单一般具有突发性大宗订单特点,具体项目、数量及交货时间存在不均衡性,从而有可能增加或减弱公司销售收入季节性波动。对此,公司将着力深化均衡生产,推进均衡交付,将公司项目产品交付由季度均衡发展至月度均衡,尽可能降低业绩季节性大幅波动。另外,公司将在稳步推进型号项目业务发展的同时,大力开拓民用领域,逐步提高新兴300098)民用领域产品收入占公司营收的比例,尽可能减小型号产品订单周期性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因此,投资者不能简单以某一季度或半年的业绩来预计全年业绩。

  2、经营管理风险

  根据长期发展战略,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整合公司资源,注重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在此过程中公司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公司将从各个层面了解情况,进行全面盘查,并安排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制度、机制进行完善补充,重视风险防范,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助力。

  3、豁免披露或脱密处理的部分信息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风险

  公司日常承担着多个型号产品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由于型号产品敏感,公司对相关内容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了信息披露豁免或以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正确判断,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对此,公司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规则,对达到信息披露标准的事项进行脱密处理后予以公告,同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增加企业透明度。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中海达
  • 国联股份
  • 凯中精密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