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19:05:1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北汽蓝谷600733)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下的“汽车制造业”。

(一)行业情况说明

1、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78.8万辆和374.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从车型来看,上半年,纯电动车销量271.9万辆,占新能源车销量的71.8%,在市场上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总体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车型品种的丰富,售价10万以上车型数量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35-40万价格区间涨幅最大,新能源汽车正呈现高端化的特点。

2、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特别提出“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型的主流”,上述政策发布从国家层面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确定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进入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以上政策的推行将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各新能源生产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如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车载操作系统等)的不断更新与突破,消费者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与满意度越来越高。根据全国乘联会(CPCA)的统计数据,自主品牌仍然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主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排行榜排名前十的车企中,中国品牌占比高达9成,其中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6月零售份额达到69%,合资品牌新能源车6月零售份额为4.8%,新势力车企新能源车6月零售份额达12.8%。随着国内众车企及造车新势力对新能源汽车投入,各类新能源品牌车型陆续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化竞争进一步升级。

4、逐步完善的充电设施为新能源车市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的统计数据,2023年1-6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44.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35.1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09.1万台,我国充电桩数量累计达到665.2万根。逐步完善的充电设施将充分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需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营业务是纯电动乘用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全力打造极狐、BEIJING两大品牌。其中,极狐品牌是公司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报告期内,极狐在售车型有:全地形性能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森林版、智能豪华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森林版、定位高阶智能驾驶纯电轿车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今年5月,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正式升级为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

BEIJING品牌是公司基于北汽集团六十年造车经验打造的经济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报告期内,BEIJING汽车的产品阵容中包括EU7、EU5车型。

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已经构建并形成了系统的研、产、销、服全价值链体系。公司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依托三电核心技术、智能网联和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以及完备的充换电服务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极致驾乘体验;同时,依托在纯电动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和长期积累,在整车安全性能方面持续领先。全系列产品车辆在极端环境得到可靠性验证,不仅车辆实现全气候、全领域运营,而且搭载整车强化测试里程累计超过300万公里。

在生产方面,公司产品以公司自建基地、与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麦格纳合资成立且由公司控股的工厂以及与公司关联企业北京汽车合作生产三种形式开展;在销售方面,公司持续进行营销模式创新,报告期内建立“传统营销+直销管理+用户运营”的组织模式;在服务层面,公司通过布局超充桩、合作推优桩、智能换电、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完善的服务网络提升用户能源服务体验。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竞品降价、同类新品上市、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实现销量35,191台,同比增长107%;实现销售收入57.70亿元,同比增长66%。重点工作推进如下:

(一)聚焦销量,渠道建设稳步推进

上半年,公司持续提升极狐品牌营销能力:品牌推广方面,通过新车发布、内容营销、官网直播、车主及媒体活动等宣传措施,持续输出高质量传播内容,塑造了高端、智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品牌总曝光量,实现极狐品牌认知度跃升;渠道开发建设及终端能力建设方面,上半年新增渠道网点20家,累计运营206家,同时全面开展终端能力建设,引入全新渠道运营标准,强化运营检核,提升终端销售运营能力和客户体验。

(二)聚焦研发,核心技术加强掌控

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BEIJING品牌渠道建设、提升经销商运营质量,确保BEIJING品牌销量稳定增长。BEIJING品牌新增26家渠道,升级12家渠道。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新能源汽车渠道213家。公司不断提升自研水平,稳步夯实研发能力,持续巩固整车集成、三电系统、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整车集成方面,完成现有BE21/BE22平台架构升级维护,推进BE13平台技术研究工作,打造适应智能化、场景化、定制化需求的平台产品。通过轻量化结构设计和低碳环保技术应用,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对品质精致性需求,以及对降低购车和使用成本的需求,全面支持能耗降低及续航提升。

三电系统方面,完成自研第四代动力电池系统方案的整车搭载验证;开发高压超充架构,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260km以上,比原先200KM续航里程增加超30%。电驱总成技术支持产品持续迭代升级,自主研发的极锋动力(α-power)第四代高性能电驱系统采用结构紧凑的三合一集成方案,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入选2023年4月汽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届世界十佳电驱动”名单。储备低温脉冲速加热技术,实现低温下动力电池平均加热速率5.5℃/min,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智能化方面,不断提升关键技术自研能力、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平台。智能驾驶硬件方面,通过技术开发项目搭建智能驾驶各传感器、控制器、高精地图等技术平台;软件方面,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驾驶基础软件平台,支撑应用层软件开发测试。智能座舱方面,完成基于高通高级芯片的座舱域控平台开发及车型平台化拓展。推进域控平台应用到考拉、N50、N51等车型,建立功能和生态对资源需求分析、关键元器件选型、平台化设计原则等自主开发能力。基于N50和N51项目,首次开发内饰照明控制器SLC,实现了座舱氛围灯随场景变换色彩、律动等功能体验。

(三)聚焦产品,重点聚焦客户体验

上半年实现极狐阿尔法T和阿尔法S森林版正式上市,持续推动N50、考拉项目开发进入生产导入阶段,为按期上市做好资源储备;推动N51项目开发进入产品及工艺验证阶段。同时,持续开展阿尔法T、阿尔法S中改预研以及阿尔法T换代及2024-2025年全新产品预研工作。2023年上半年,极狐产品凭借优异性能获得多个行业重要奖项。其中,在2023年5月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与评价测试规程(CCRT)中,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拿下“辅助驾驶”项评测等级A,位列所有“辅助驾驶”项测试车型第一。在2023年6月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主动安全测试中,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排名第一,充分展现了优秀的智能驾驶实力。

此外,为提升用户体验,在生态、语音、智驾、导航、车控等多个板块进行了新功能交付及功能体验优化,上半年,对阿尔法S和阿尔法T车型进行了2次OTA升级,交付4项新增功能;对阿尔法S先行版车型进行2次OTA升级,持续优化智能驾驶功能,并完成12项OTA功能的开发立项工作。

(四)深化供应链管理,确保高质交付

进一步与生产基地供应商深化合作,优化供应商资源布局,实现产品迭代升级。上半年通过与博世、哈曼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向的先进方案应用落地,进一步提升极狐产品商品竞争力。围绕客户需求,集中生产与柔性排产相结合,持续缩短整车订单制造周期,稳步提升生产交付运营效能。强化产、销、研、供深度协同,建立物料风险分级管控机制,聚焦核心资源风险解除,重点保供项目实现全部整车物料按时交付,稳步打造高韧性供应保障机制。

质量方面,围绕“12345质量管理策略”,聚焦用户感知和产品口碑的数字化质量建设,全力推进质量管控,终端客户维修率优于行业水平。在中国汽车质量网开展的2023年上半年度细分车型质量评选活动中,极狐阿尔法T和阿尔法S两款车型分别荣获中国新能源中型SUV质量排行及中大型车质量排行首位。

(五)聚焦服务,充换电网络不断拓展

上半年,极狐能源板块深化开展自营超级快充站建设工作,尤其是480kW等级大功率充电桩的布局,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建设完成29座,覆盖4省4城。同时,进一步完善超级快充站运营和运维管理体系,确保设备在线率和安全运营,实现进站用户100%满意度。此外,场站向所有电动汽车品牌用户开放,推动优质充电资源共享及功率的最大化利用。同时,推动全国54万多台优质公共充电桩接入极狐APP,覆盖全国330多座城市,实现用户充电无忧。

上半年,BEIJING品牌已在全国29个城市建设换电站356座,运营268座。

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一)保持稳定技术定力,落实重点车型开发交付

通过自主三电系统开发、整车电控策略升级和全车软件功能测试等研发技术工作,保障产品安全性并提升智能化水平;通过全气候电池、4C超充等技术自研,保持三电业务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持续提升座舱软件自研能力;通过将研发重点由单一功能开发向场景化开发转变,补充新技术、实现体验进阶,如智能语音、主动推送等;通过软件自研由应用层向中间件延伸并扩大应用层自研范围,实现应用层软件基本自研,丰富车机生态。此外,公司还将以技术赋能为支点加快推进考拉上市交付、阿尔法S行政版交付、N50年底SOP等工作,并推动N51项目通过试生产阶段。

(二)持续建强营销力,推动销量提升

极狐品牌将持续深化品牌价值,根据用户生活全场景,整合极狐品牌资源,做好极狐商城、用户关怀、异业合作等营销工作的优化提升,针对用户生活中的潜在需求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解决方式,实现极狐品牌由“出行方案”向“生活方案”的转变。

(三)持续加强供应链管理,做精质量管控

围绕新产品上市和多款新项目开发,强化优质供应商资源整合,打造积极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持续加强零部件成本竞争力,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持续贯彻“12345质量管理策略”,聚焦市场质量,持续推动包括新车质量、研发质量、供应商质量、制造质量在内的各环节质量能力提升。不断强化经营管理,围绕经营目标达成实行扁平管理,奖功罚过,建立市场化、透明化、数据化的运营体系。

(四)打造新一代高端智能平台,推进高端智能生态工厂建设

联手华为加强产品研发,共同打造基于BE22平台架构的新一代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稳步推进高端智能生态工厂建设。

三、风险因素

1.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众多跨领域公司和资本入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今年3月后,各车企均推出补贴政策,市场价格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2.极狐品牌坚持使用高品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整体材料成本较高,短期内面临难以盈利的风险;

3.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向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发展,技术快速迭代进一步缩短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对公司的设计、生产和制造能力带来新的挑战。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主要采取下列措施予以应对:

1.通过优化推广及促销策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在产品技术研发、品牌渠道服务等方面持续投入,为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更细致完善的服务;

2.积极寻求多维度降本机会,从技术、商务等层面推动降本;同时努力推动品牌向上,通过吸引用户关注,高频率与用户互动,强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附加值;

3.积极丰富产品矩阵,提升智能网联技术、三电技术、快充技术等水平,持续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平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积极推出符合主流消费者需求的汽车产品。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国内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以下可持续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掌握并持续创新升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在三电领域的技术水平保持行业领先。电池方面,自主开发的第四代电池系统,安全方面可实现永久热阻断,极端场景只冒烟不见明火,低温能量保持率≥93%@-7℃;在电驱方面,掌握自主可控的高性能电驱总成技术,自研电驱产品的安全等级达到最高等级“ASIL-D”级别,并已搭载于极狐高端车型;电控方面,公司产品已搭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超级电控系统,并获得全球电控技术最高安全级别认证。

公司持续提升在智能网联化领域的技术水平。基础软件方面,基于ASPICE VDA范围的软件开发管理,完成了车辆运动控制示范项目实施,达到了智能网联软件开发体系和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研发能力的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通过搭载华为高性能处理器,实现400Tops超强算力,通过软件系统自学习、自成长特点,依靠强大的数据闭环能力,实现智能驾驶功能的快速优化与迭代;在功能场景应用方面,实现城市智能领航辅助功能(NCA)功能,车辆可在高精地图覆盖的城市、高速道路下,实现点到点的自动驾驶,目前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杭州6座城市开放NCA,高速智能领航辅助功能覆盖261座城市,总里程达31万公里。

(二)高端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能力

通过与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的合资合作,公司拥有行业先进制造产线及麦格纳MAFACT生产制造体系。在制造技术能力方面,公司具备国内首条钢铝混合车身柔性化生产线,实现全钢车身、钢铝混合车身生产能力;此外,涂装车间采用高泳透力电泳漆搭配最先进的绿色硅烷薄膜前处理,整体涂装工艺让车漆在具备更好的坚固性与保护性的同时,防腐蚀性能可达到十年以上。在工艺装备水平方面,车身关键工艺设备焊接机器人、焊枪、铆枪均采用行业一流设备厂商产品,涂装线体集成商为世界一流设计研究院。在自动化水平方面,实现车身连接工艺、涂胶工艺100%的自动化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在冲压自制件精度、车身精度、激光雷达标定等自制加工能力及智能驾驶监测能力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保障了公司的产品工艺,助力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技术在生产方面的落地应用。

(三)强大的上游产业整合能力

经过多年运营,公司已经打造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长期致力于核心零部件资源掌控、持续加强和保障整车在技术、质量与成本上的竞争力。与国内外顶尖供应商如SK、宁德时代300750)、华为、博格华纳、博世、哈曼、安波福、福瑞泰克等的深度合作,促进公司产品在智能化、安全性、低碳环保等方面不断提升。

(四)稳定的再融资能力

作为目前A股主板上市的唯一一家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及北汽集团旗下唯一纯电乘用车制造板块,公司具备强大的资本运作及融资能力,重组上市以来已通过市场化融资累计获得资金126亿元。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国联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