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搏尔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19:27:0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英搏尔300681)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在产品创新和产销规模上的优势,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目前正处于品牌提升和产销规模快速扩张的新阶段。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上涨超过40%,渗透率提高至28.3%,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步伐亦加快,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单车出口均价也超过2万美元,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汽车出口的量价齐升。

  在全球主要车企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比亚迪002594)、特斯拉、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等车企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在产品性能、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全面提升,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新格局的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自主到自强的跃迁。

  此外,我国商用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为商用车打开新的发展空间。2023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将会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转型,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和汽车行业政策的持续支持,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此外,新能源汽车出口也有效拉动,有力的支撑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驱动总成和电源总成)及其电机、电控等核心单体产品市场需求亦将同步增长。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安全、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日渐凸显,“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目标之一。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美国、欧洲、日韩等汽车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技术创新。部分车企也相继发布停售燃油车的计划时间表,同时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为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燃油车创造了条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不懈发展,已掌握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形成完备的供应链和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智能汽车时代实现技术输出,进而和国际车企在车型开发和产业链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纷纷制定海外战略,未来有望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过程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产品性能和品质得到快速提升,为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车企之间竞争加剧,导致整车价格下沉,对车企产能规模和成本控制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亦对公司主营的电机、电控、电源等核心零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充足的产能储备、先进的自动化制造能力、符合客户高度集成化需求的产品(轻量化、小体积)、强成本控制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将更能满足车企需求。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技术降本、提质增效仍是持续关注的焦点,集成化、智能化、轻量化等成为动力系统行业主要发展方向。

  综上,在政策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驱动总成和电源总成)市场需求迎来品牌提升和规模化的发展机遇期。

  2、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042.15万元,同比下降17.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0.08万元,同比下降206.94%;2023年上半年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为1,053.19万元。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1)2023年上半年,一方面传统燃油车企推出较大力度的促销政策,导致消费者被燃油车购买分流或因为价格波动延迟购买,对部分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上半年产销量。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报告期内,特斯拉、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贡献了行业主要增量,目前尚未成为公司的客户;此外,公司部分客户需要消化2022年储备的库存,导致2023年上半年生产端需求不足。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低于上年同期数据。

  (2)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整车厂采用规模优先、价格策略来提升市场占有率,导致行业盈利能力普遍偏低,致使从车企到驱动系统行业均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且2023年上半年公司生产成本未能充分传导至上游供应商。同时,为实现公司的大客户战略,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公司战略规划,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装备、管理等全方面的投入。因此,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低于上年同期数据。

  3、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阶段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公司所属行业发展阶段

  英搏尔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生产的领军企业,公司主营产品驱动总成和电源总成均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市场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上涨超过40%,渗透率提高至28.3%,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步伐亦加快,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明显,成果突出,发展势头强劲,此外,新能源汽车依托技术创新,在外观、性能、智能化层面全面领先燃油车,也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全球主要车企均进入电动化转型的窗口期,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汽车制造商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在产品性能、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全面提升,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增长,也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新格局的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自主到自强的跃迁。

  车企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动力系统供应商带来了压力与更多挑战,无论是车企自供,还是第三方Tier1供应商,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只有具备更高的产品性能、丰富的量产经验、饱和的产能利用率、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的驱动系统供应商,才能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从杠铃型向纺锤形发展,A级、B级车型将成为行业的主战场,更需要性能优良、品质可靠、成本低的动力系统产品,第三方Tier1供应商更具有发展前景。

  (2)公司所属行业地位

  公司拥有电源系统、驱动系统、电机、电控等动力系统产品,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优势明显等特征,产品在乘用车、商用车和电动工程机械领域均有成熟产品应用,广受客户认可。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源产品、驱动总成(含多合一驱动总成)、电机控制器总销量方面均位居国内第三方供应商前列,公司主要产品所在细分领域的行业地位如下:

  ①电源总成产品

  新能源汽车电源总成一般集成车载充电机(OBC)、高压配电盒(PDU)、DC-DC转换器。2023年上半年,公司电源总成产品的配套车型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国产替代,与国内芯片企业加强合作,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并降低成本、保障产品供应。根据NETimes的2023年H1统计数据显示,公司的乘用车电源总成领域产销量居国内市场Tier1供应商前3名。目前公司已推出基于800V高压架构的高功率密度的第三代电源总成产品,其在体积、效率、电磁兼容、功率密度、成本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②六合一动力系统

  新能源汽车六合一动力系统集成了驱动总成和电源总成,包含电机、电控、减速箱、车载充电机、高压配电盒、DC-DC转换器六大部件。六合一动力系统需要企业具有完善的部件研发设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并且很好的解决如散热、EMC(电磁兼容性)、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可靠性等问题,进而在产品体积、重量、功率密度和成本方面得到优化提升,使汽车前舱布置简便紧凑,可释放更多车内驾乘空间,提升了用户舒适性。

  2022年9月,公司凭借六合一动力系统产品多项技术创新和国内领先的量产交付能力,和弗迪动力、华为等优秀企业,共同获得NETimes颁发的国内多合一电驱动领先企业奖项。NETimes根据车型公告数量和销量数据观察显示,目前绝大部分A0级车型驱动系统基本完成向三合一及多合一的演变,电驱系统功率集中于30~130kW的A0级和A级EV对多合一(集成部件大于3)的应用快速增长,动力系统多合一解决方案成为车企激烈竞争下,满足日益迫切成本诉求的主要技术路径。

  公司创新研发的“集成芯”驱动系统系列产品,目前已完成覆盖A0级至C级车型的平台化设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正在由“杠铃型”向“纺锤型”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多合一驱动系统产品在A0级、A级、B级车市场已获得多个定点并实现量产供货,受到较广泛认可,后续有望在该级别动力系统领域,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价格下沉,加速了B、C级车型对降低成本的诉求,搭载大功率三合一驱动系统的车型有望向多合一系统发展。同时,公司为了把握这一机遇,准备新建生产基地、购置智能化、高精度的自动化产线,打造主要面向B、C级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总成、电源总成产品的生产能力。

  ③电机控制器

  I、混动车型电机控制器

  汽车混动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燃油车企向纯电车型发展的有效过渡方式,因其经济性,无里程焦虑受到消费者的认可,目前车型销量正在快速增长。公司依托在电机控制器产品领域的创新技术,实现了混动双电机控制器的已成功配套上汽通用五菱多款混动车型。此外,公司与上汽大通,一汽大众,吉利领克均有项目推进中。

  Ⅱ、纯电车型电机控制器

  在A00级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大部分车型均搭载分体式电机控制器为主,公司配套客户车型包括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宏光MINI-EV、奇瑞冰淇淋、吉利熊猫mini、长安糯玉米等,拥有良好的市场占有率。

  ④专用车、工程机械电动化方面

  随着节能环保的发展要求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成熟,电动化车辆在使用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优势明显。公司与杭叉、湖南星邦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并贡献营收。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牢牢把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支持的历史机遇,持续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公司具有较强的创新研发团队,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及技术升级,实现“集成芯”驱动系统及电源系统产品的平台化,持续在自动化、智能化产线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聚焦客户需求,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1、专利技术及研发团队

  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专注于电动车辆动力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始终将自身定位为创新驱动型企业,坚持走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之路。研发投入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投入7,580.8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52%。截至2023年6月30日,英搏尔的技术研发成果有已授权专利175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138件,外观设计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23件。还有已申请未授权发明专利4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其中核心技术PEBB(电力电子集成)申请了5项PCT国际发明专利,叠层母排核心底层技术已获得美、日、欧、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国家授权。

  公司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深耕行业近二十年,形成了勇于拼搏的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和电源总成设计和开发的两大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核心技术专家如下:

  (1)姜桂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珠海市高层次人才

  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国家级电力电子技术专家王兆安教授。获评为广东省杰出发明人、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珠海市高层次人才。

  姜桂宾博士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驱动力,目前个人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82项,在申请发明专利22项。其中以姜桂宾博士为技术带头人的创新“集成芯”驱动总成项目率先实现量产,成本大幅降低,功率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发明专利“交流电机控制器、叠层母排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得到邱爱慈院士、王锡凡院士一致推荐,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并获得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授权。

  (2)李红雨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经理、珠海市高层次人才

  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目前主要负责公司新产品战略规划、研发以及管理体系建设,目前拥有已授权专利31项,另外有11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代表产品包括直流他励电机控制器系统、直流串励电机控制器系统、交流异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及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其产品性能属国内领先,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2020年带领研发团队率先实现汽车功能安全ISO26262认证,为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3)魏标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经理、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

  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和电驱事业部总监,主要负责公司产品软件部分的技术开发与管理。始终专注于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软件的开发,目前已先后申请专利21项,在申请发明专利14项。同时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产品有4项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带领软件开发团队,成功开发了铜转子交流异步电机,三相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软件,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助力公司产品结构实现快速转型,为企业长久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

  (4)贺文涛公司总经理、车载电源总架构师、珠海市高层次人才

  曾任职艾默生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工作。目前个人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在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负责开发的公司第三代“集成芯”电源总成系统在电源总成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2、产品创新及技术优势

  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动产品集成化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少数同时具备驱动系统和电源系统两大产品矩阵的领先企业,在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六合一动力系统和电机控制器产品等方面优势明显。

  公司动力系统产品创新及技术迭代,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公司电机控制器三大底层核心专利技术:

  电机控制器被喻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大脑”,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电能转换单元,其控制单元电子元器件数量及复杂程度远高于传统燃油车,需要进行硬件开发与软件、电力电子设计、控制算法优化等,实现对电机转速、转向、角度、响应时间的精确控制,是驱动总成开发难度最大的模块产品。在动力系统集成度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电机控制器持续地向小型化、高功率化、高压化方向发展,公司凭借电机控制器三大底层核心专利技术,独家创新设计的圆形电机控制器,体积不到市场同功率等级电控产品的50%,功率密度达到120kW/L。

  基于以上三大底层核心技术,公司自主创新研发出“集成芯”驱动总成,把电机控制器设计成环形,并放置于电机出线端的环形空腔位置,在几乎不增加电机直径及轴向长度的基础上,实现了电机控制器与电机共壳体一体化深度集成,省去了大部分电控所需结构件,减少了电机与电控之间的连接线缆及结构件,并且降低了驱动系统Z向垂直高度,灵活适配于前驱及后驱布局。

  公司“集成芯”技术平台通过在硬件方面,搭建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拥有较强产品竞争力的标准化平台产品;在软件方面,通过软件平台化灵活配置,快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为客户提供从A0级至C级等新能源车型高效成熟的动力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集成芯”驱动总成产品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功率密度高,便于平台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拉开了与市场同功率等级驱动总成产品的代际差距,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该“集成芯”驱动总成产品荣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供应链优秀创新成果”奖和“动力总成电气化”金辑奖。

  此外,“集成芯”驱动总成(3in1)结合公司第三代电源总成(3in1),可以灵活实现各种规格型号的六合一及多合一组合。驱动系统多合一集成进一步减小体积,并能够通过产品优势带给车企如下优化:

  (1)多合一系统集成,减少车企生产工位,提高效率;

  (2)减小动力系统前舱空间需求、增强整车设计灵活;

  (3)减少驱动和电源间连接线束、连接器、结构横梁,简化供应链,降低成本;

  (4)成熟的A0级-C级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快速响应,产品性能和一致性好。

  动力系统多合一解决方案契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成为车企激烈竞争下,动力系统满足日益迫切成本诉求的主要技术路径。

  “集成芯”驱动系统平台建设完成,为产业链企业贡献的技术红利;

  3、提升产能储备,增加自动化建设

  公司拥有珠海基地6.5万m动力总成一体化生产厂房,为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迭代和满足客户快速升级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要求,对珠海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及自动化装备投入,已基本建成更高程度自动化的电控、电源系统、扁线电机、动力总成总装产线,具备年产百万台套产品的生产能力。

  为更好的贴近客户生产基地和实现不同品类产品的高效平台化产品生产管理,公司在山东建设电动车辆驱动系统和电源系统的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山东基地产能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能布局和品类管理,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为进一步稳固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满足大客户战略的产能储备要求,公司启动可转债融资,建设高标准动力总成自动化车间项目,该项目将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满足B级、C级车型动力系统需求,优化公司的客户结构。

  4、完备的国际资质认证,一流的实验验证能力

  公司拥有珠海、上海两大研发中心,先进的EMC(电磁兼容性)实验室,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实验室和完备的汽车零部件V型开发流程。公司已经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ISO26262:2018ASILD汽车功能安全标准流程体系认证,电机控制器产品已获得ISO26262:2018ASILC等级功能安全产品认证,标志着公司建立起了符合最高功能安全等级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同时产品已具备国际水平的研发能力及管理能力,为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核心产品进入国际一流新能源车企做好了长足准备。

  在研发设备方面,公司重视研发实验室的建设,公司已具备满足客户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能力,如EMC、NVH、环境实验、耐久实验等。

  公司为匹配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全面提高公司产品的研发、实验及验证能力,增强服务多客户多项目的并行开发能力,正全力推进全新的珠海研发中心项目建设。

  5、产品配套能力强,聚焦大客户战略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和电源系统两大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领先企业,能够紧跟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推动产品快速创新、优化升级,为车企提供质量可靠、成本可控的动力系统产品。公司量产经验丰富,能快速响应整车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得到众多车企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拥有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奇瑞、长安、长城、上汽大通、东风、小鹏、合众等车企客户;商用车和工程机械领域,拥有杭叉集团603298)、湖南星邦等客户。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化发展,是动力系统产业的一场变革,动力系统市场将达到千亿级别规模。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和产业链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催生世界级的动力系统龙头企业,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者。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公司客户需求波动及产品竞争加剧风险

  回顾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方面,传统燃油车企推出较大力度的促销政策,潜在消费者短期被燃油车产品销售分流;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价格的波动导致消费者延迟购买,对部分车企短期销量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呈恢复增长态势,报告期内,该因素对公司产销产生了影响。

  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报告期内,特斯拉、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贡献了行业主要增量,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终端销量差距较大,上述销量领先的车企目前还不是公司客户。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巨大的动力系统市场空间吸引着车企、第三方供应商等众多参与方。公司作为第三方动力系统供应商,拥有众多优质车企客户,同时,公司正全面提升研发、装备、管理等综合体系能力,以实现公司的大客户战略,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作为第三方动力系统供应商,拥有众多优质客户,产品具有显著的成本和技术优势,但并不排除国内同行和外资企业研发进程加快、推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剧市场竞争。

  公司积极把握技术趋势、持续保持创新活力、扩大产能和降本增效,在巩固已有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优质客户,从而降低产品竞争加剧对公司发展前景造成的不利影响。

  2、产业政策调整及行业面临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支持行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报告期内,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补贴退去,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底,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促进消费仍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从行业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电池、大宗物料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电价政策的变化等,可能会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量波动,从而对公司的产品需求产生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大宗物料等原材料波动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把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周期,在相对低位时进行价格锁定,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公司成本的影响。

  3、行业利润率低,生产成本未能充分传导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从车企到零部件行业均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公司产品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2023年以来,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供应情况基本缓解,永磁体等大宗物料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公司在不断推进电子元器件国产替代的同时,从早期研发设计介入,选型适用于平台方案的物料,加大采购规模,达成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但仍只能实现生产成本的部分传导。

  公司将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强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实施联合研发策略,实现联合降本,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成本压力。

  4、客户信用风险

  尽管公司现有客户主要为整车厂商及部分专用车厂商,与公司合作时间较长,信誉良好、资金实力较为雄厚,应收账款可回收性较强,但仍不排除个别客户出现经营困难,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

  公司通过实施大客户战略,聚焦优质客户,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已完成现有客户的风险识别和管控,通过对客户信用画像,制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和信用账期政策,对于识别到的风险客户,及时预警风险,采取现款现货或预收货款的策略;对2022年度出现经营困难的威马汽车和雷丁汽车进行了诉讼,部分案件调解结案,部分案件处于诉讼阶段。公司现有给予信用账期的客户其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经营状况良好、信用风险较低;同时,公司制度化动态评价客户信用状况,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客户信用变化。

  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核心人才的流失将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以“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为工作方针,不断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完善多层次人才结构,持续完善公司的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和丰富的激励机制,降低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正丹股份
  • 川宁生物
  • 百川股份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宝丽迪
  • 金丹科技
  • 凯发电气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