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设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3-26 23:31: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交设计60072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业绩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公司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大交通、大城市、优先江河湖海、优先海外等“两大两优”总方向,“大交通”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大城市”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江河湖海”核心优势持续巩固,海外业务成果丰硕。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11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勘察设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58亿元,同比增长17.82%。公司实现净利润17.95亿元,同比增长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6亿元,同比增长4.18%。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27.17%,同比增加0.95个百分点,其中勘察设计业务毛利率提高至31.47%,同比增加0.59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6.76%,同比上升2.4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从64.77%下降到53.45%,研发投入强度从3.95%提高到4.05%,全员劳动生产率从63.06万元/人提高到64.82万元/人,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二)市场地位与行业影响力不断巩固

报告期内,公司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行业引领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旗下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连续多年保持交通运输部信用评价AA级;在2023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中,公司旗下公规院、一公院、西南院、二公院分别位列第15位、第18位、第20位和第22位。报告期内,公司主编或参编国际、国家、行业标准顺利推进,“行业宪法”《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订工作通过审查,《多年冻土区公路养护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通用标准》等编制工作有序实施。

(三)主责主业与多元业务协同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交通、城市、新兴业务等几大领域,坚持发挥设计咨询的前端引领和放大作用,锻造全产业链一体化方案解决能力,持续巩固多元业务核心优势。公司坚持市场为大、市场为先,市场布局持续优化、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大交通”业务厚植优势,港珠澳大桥等品牌工程捷报频传,G219温昭公路等一大批项目接续落地;“大城市”业务全面推进,在全国百余个城市均有项目落地,城市业绩更加丰硕,区域来源更加广泛,业务类型更加多样;新兴领域业务多点发力,在高标准农田整治、储备林建设、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三新”业务先发优势逐步显现。

(四)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富有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数字公路基础设施、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绿色低碳能源、物流运输组织、运营养护与资产管理、信息管理平台支撑等多领域协同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取得新突破。公规院“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一公院“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科技部优化重组,二公院新建工程快速建造技术研发中心,西南院绿色、低碳、环保领域的多个技术研发中心成功揭牌设立,东北院获批集团重点科技项目“高寒高海拔公路服务区高标准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能源院“辽宁省市政综合管网安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顺利通过辽宁省科技厅评估。

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传统设计提质增效,并以数字化为核心开展数字化咨询等业务。公规院牵头成立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公路数字化设计及BIM技术应用专委会,引领行业转型发展,桥隧结构分析软件2024年有望实现商业化替代;一公院支撑中交集团城市投资开发产业策划、咨询项目100余项,成功落地中交集团数字化重大专项;二公院发布公路与城市道路数字云平台、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系统等成果;西南院深入探索BIM、GIS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力,获得数字化方面专利20余项。

(五)牢固树立“海外优先”发展战略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海外优先”发展战略,全方位谋篇布局海外市场,始终坚持以设计咨询服务为核心,提升国际化市场布局能力,实现以公路勘察设计为主业,带动海外路网规划、项目管理、监理咨询、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业务走出去。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新签项目59个,新签合额同比增长超20%。不断强化规划策划前端引领,保持主责主业优势,积极拓展城市业务领域,海外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宏观形势

1.国内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持续蓄积,国内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圆满实现预期目标。全年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内需稳步扩大,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创新发展动能增强,转型升级成效显著。202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

2.宏观形势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2024年将在产业基础设施、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形成更高发展需求。二是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助力优势城市群、都市圈房地产和城市更新市场总体企稳向好。三是按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新能源与能源资源储备基地建设持续保持高位。四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提效,专项债额度或适度提高并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和万亿国债将形成有力支持。

(二)行业态势

1.行业企业数量相对稳定,盈利规模持续增长。

当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超27000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480万人,行业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行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3000亿元水平,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整体来看,公司所处行业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大多数企业已经从单纯求量式发展转向求质式发展,对于企业的属地经营能力、经营效率及财务状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掌握好行业龙头的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

2.行业发展格局深刻变化,多元化发展加速推进。

当前投资重点、项目类型、市场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公共基础设施、水电交通等需求仍然巨大,“双碳”目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积极因素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指明新方向。公司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在新业务拓展方面持积极态度,积极进行新兴行业、新型业态的业务拓展。

3.产业链前后端逐步融合,全过程管理咨询成为发展方向。

全过程咨询是国家在深化工程领域咨询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为破解工程咨询市场供需矛盾推行的新的咨询服务组织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是未来工程咨询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前后融合等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与实践。

4.数智化革命加速演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产业链的第一环,引领行业数字化革命是设计咨询企业的历史使命。用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AI等新技术,加快发展包括智能交通、高分交通应用、车路协同等在内的数字产业,提升数据管理、分析、集成、应用能力,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全社会形成了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发展共识,行业数字化、智慧化领域成长空间巨大。公司围绕BIM技术应用研发、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等领域组建众多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力度。

5.科技创新与人才强企是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企业,创新能力是衡量设计咨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坚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人才强企,是行业企业筑牢战略资源的必由之路。截至上年末,设计企业的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表明设计企业对于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的高度热情和巨大投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总超过1500亿元,表明设计企业不仅在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构建以设计咨询服务为核心主业、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为拓展重点、产业孵化与资本运营为发展重心的三大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等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全过程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体化咨询服务。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11亿元,其中勘察设计收入96.58亿元,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收入25.89亿元,检测、监理及其他收入12.64亿元,占整体比重分别为71.48%、19.16%、9.36%。

报告期内,公司设计咨询核心主业不断夯实,设计类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2%,业务毛利率达到31.47%,且在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经济带等地区中标大量合同金额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勘察设计项目,为设计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全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积极推动工程建设管理业务向全过程咨询转型,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完善项目管理方法和制度,进一步提升施工期、运营期的咨询服务能力。公司检测养护业务特色突出,顺利执行桥隧2023年度国检项目,陕西、甘肃、河南、辽宁等地区省检工作,中标甬莞高速温州段和温州市鹿城区330国道等系列全寿命周期养护项目,巩固了公司在检测养护市场的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咨询审查的品牌放大作用、窗口引领作用持续彰显;工程监理在长江、黄河等大桥品牌监理领域持续拓展;交通工程在智慧交通、新能源实现增量发展。

1.国内业务

“大交通”业务厚植优势。品牌工程捷报频传,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深中通道主线贯通,木寨岭隧道、白佛隧道、圭嘎拉隧道等多个“世界级”“国家级”项目顺利贯通,祁婺高速、德余高速、大连湾海底隧道迎来通车。重点项目接续落地,G219温昭公路、攀盐高速、莱青高速青岛段、二广高速公路荆州绕城段、四川道炉高速、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南京锦文路通道、芜湖泰山路长江大桥、苏通第二长江大桥、顺德电力隧道等一大批项目陆续中标。

“大城市”业务全面推进。在全国百余个城市均有项目落地,中标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石家庄市北部片区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三期工程、深圳市107国道市政化改造工程、澳门AB填岛区连接桥梁、赣州市三江口片区综合开发、重庆江南春城综合开发、东莞污泥集中处理处置、德阳天府旌城配套设施等项目,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海河柳林设计产业配套项目BIM设计荣获四项BIM大奖。城市业绩更加丰硕,区域来源更加广泛,业务类型更加多样。

新兴领域业务多点发力。在高标准农田整治、储备林建设、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中标秦岭北麓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黑龙江肇源盐碱地改良项目、渭河黑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大冶国土整治、重庆北碚区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EOD项目、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太原“三河”复流生态补水、龙岩矿山修复、七台河开发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等项目。“三新”业务先发优势逐步显现,报告期内先后中标落地柳州分布式光伏、温岭市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昆明市中心城区新能源充电、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低碳智慧能源、城镇燃气智慧监管与综合服务平台、燃气检测等项目。

2.海外业务

公司进一步优化海外市场布局,一公院多次获得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对外设计咨询AAA级信用等级,二公院成为首家在秘鲁取得双甲级咨询资质的中资企业。

不断强化规划策划前端引领,承接多项综合交通、跨境通002640)道等规划研究项目。保持主责主业优势,成功承揽巴拿马四桥、厄瓜多尔进城通道、刚果(布)果韦索-博科拉公路、南非立交桥改造等公路桥梁设计项目。同时积极拓展城市业务领域,首次承接塞尔维亚工业园区设计项目。

海外项目成果丰硕,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获得菲迪克卓越项目奖、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卢旺达基加利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内罗毕集装箱内陆港改扩建项目、塞内加尔TT高速、乌干达KE路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项目获取模式

公司项目获取主要包括项目招投标和业主单位直接委托两种方式。

(1)招投标模式

公司依靠已经建立的各种业务渠道、信息网络和客户关系,广泛收集与自身业务有关的项目信息,并做好客户关系维护与跟踪工作,密切关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动向,尽可能取得行业动态、客户信息和需求。加强市场经营开发,进一步完善市场经营布局,不断挖掘区域市场增量,坚持开拓新的经营渠道,强化“设计-施工”协同,与施工单位以联合体等形式落地EPC项目。加强投标管控,深入研究拟投标项目,实地考察,提高中标率。

(2)业主直接委托模式

对符合《招标投标法》等相关规定不需要招标的项目,业主单位综合考虑企业的资质、类似业绩、技术能力、诚信等因素,直接委托项目承接单位,与公司签订合同。

2.生产模式

获取项目后,由项目负责团队在公司内部进行项目立项,根据立项申请向各有关部门、子分公司下达任务书,同时拟定项目合同,经公司内部各级评审后与业主签订。在履行过程中,生产部门将依照公司的《项目进度管理办法》对项目推进进行管理,并在各个项目节点按照合同约定负责收款,直至合同履约完毕,做好成果归档。

3.盈利结算模式

在项目承揽前,公司会结合项目工作量、项目所在地区、过往项目经验、市场竞争情况等进行成本预测,并根据可接受的盈利水平向客户提供报价或参与项目投标。

项目开展后,公司会对业主方特定的工程项目开展实地勘察调研,出具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设计概算、施工图以及施工组织计划。项目的收费方式一般根据业主方项目的特点和具体实施情况,由签约双方事先在合同中商定。公司在完成合同约定的阶段性成果并取得客户对成果的确认函后,向客户发送请款函并开具发票,请求结算款项。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奠定行业地位的品牌优势

公司于2023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设计咨询公司。公司所属设计企业均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六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和积累,在交通和城市两大领域形成深厚的技术积淀,至今已在行业中树立极其重要的品牌地位。在2023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中,公司所属公规院、一公院、西南院、二公院分别位列第15位、第18位、第20位和第22位。公司实控人中交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2023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63位,连续17年位居ENR国际承包商亚洲第一名。

(二)保障业绩实现的市场优势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遍及全球。在境内,公司在全国所有省份、上百个城市开展业务,境内布设分支机构共有119个。在境外,公司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在非洲、东欧、东南亚、大洋洲和拉美地区的近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近五年参与海外项目近300项。通过多年的区域布局,公司市场布局优势愈加彰显,经营韧性十足,抗风险能力行业领先。当前,公司在手订单充沛,在手合同金额维持增长,在手合同结构持续优化,为公司业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夯实主营业务的技术优势

公司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优势突出,是打造“中国路”“中国桥”“中国城”国家品牌的先行军,是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青藏公路、天山胜利隧道等一系列世界级工程的设计建设者。在复杂道路勘察设计、特大型桥梁隧道设计、大型城市市政综合业务以及生态环保、城市水务、城市能源等专业领域方面具备明显的业务优势。

公司拥有3项国家级实验室、5项省部级实验室,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等各类工程、设计奖项共计2000余项,含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詹天佑大奖40余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0余项。2023年,公司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准规范编制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竞争优势。“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成为国家在道路工程方向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围绕“更安全、更长寿、更健康”的目标开展前沿研究;青海花石峡野外站通过评估;“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藏通道应急抢通关键技术及装备”全面启动;“基于北斗的远海智能综合勘测系统研发及应用”通过验收;牵头开展BSI海洋工程标准研究,参编国际标准《混凝土搅拌水》(ISO/CD12439);参与主编的公路工程领域“龙头”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订工作顺利通过审查,牵头《多年冻土区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行业规范制订。

(四)锚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优势

公司深刻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始终以推动产业智慧化、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为使命,以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赋能各业务领域,形成了推动行业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技术研发上,公司集中低碳、智慧、能源、数字等多领域的技术力量,自主研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如BIM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绿色养护技术、零碳运营技术等。

在产品服务上,依托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构建了覆盖智慧城市、交通智能化、能源大数据、低碳公路、低碳水务等多领域的智慧化产品与服务体系。

在数据赋能上,通过整合所属各单位的数据资源和研发能力,公司形成从数据采集、处理到智能分析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平台,如桥隧建养一体化平台、数字能源水务管控平台、公路资产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智慧能源供热一体化云平台、智慧能源电力监管云平台等,可开展深层次、专业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客户提供决策依据,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和决策支持。

在生态协同上,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优势,实现技术、资源、渠道等要素高效整合,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生态。在这一生态体系中,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推动跨界融合、融合创新。

(五)聚焦全过程服务的集成优势

公司深刻把握行业变革态势,在高端策划、高端咨询和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供给能力突出,致力于推动行业前后端产业融合,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公司拥有工程行业多领域高等级资质,为多元业务发展、全周期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支撑,形成一体化设计技术集成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综合性技术服务,具备多领域全过程的价值引领能力。

(六)实现公司国际化的先发优势

公司及所属企业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设计企业,目前,公司在海外近60个国家开展海外业务,依托中交集团广泛的海外布局,自身的属地化发展优势和市场布局持续优化提升。公司围绕国际市场公路、桥梁、隧道、市政工程、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等主业领域,在项目规模、工程技术难度、标志性项目业绩等方面优势突出,代表性项目屡获国际奖项,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公司通过整合所属单位资源,形成“综合+专业”的技术升级,借助资本化、市场化手段实现海外业务增量发展的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中交集团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中央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领军企业之一,也为公司海外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

(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各类专业员工约8400人,其中,全国勘察设计大师7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人员62名,正高级职称800余人、副高级职称2700余人,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注册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等各类专业注册从业资格人员180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员工3500余人。公司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依托重大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平台,在长大桥梁、冻土工程、深埋沉管隧道等优势领域努力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通过引进人才、学习培训、实践锤炼等措施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11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勘察设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58亿元,同比增长17.82%;实现净利润17.95亿元,同比增长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6亿元,同比增长4.18%。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经营质效持续提升,股东回报稳步增加。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公路交通市场维持高位运行。

(1)交通强国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国家立体交通网加速布局。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公路建设将以国家公路网主骨架和沿边沿海、出疆入藏等通道为重点方向,完善路网体系、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路网效率,加强公路同铁路站点、民航机场、港口码头、市政道路的连接,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提出,至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应达到70万公里左右。十四五期间,公路投资额年均超过2万亿元以上,其中公路设计行业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公路设计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2)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攀升,全国公路运营养护大市场加速完善。

截至2023年初,我国公路运营养护里程达到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7万公里,国省道路77.3万公里,农村公路453万公里;公路桥梁养护数量达到103万座、8,576万延米;公路隧道养护数量达到24,850处、2,678万延米。既有公路运营养护市场规模存量巨大并逐年增多,稳居世界第一。坚定不移地推动养护市场化,交通部《“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保障,推动建立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公路养护财政投入近1,170亿元,同比大增22%,全国养护大市场加速完善。在此背景下,公司的全产业链优势将在促进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数智应用场景逐步落地,智慧交通业务市场加速扩张。

近年来,《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智慧交通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数据,近五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显著提升,2022年达到2133亿元。随着智慧交通市场和研究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规划设计类企业将会面临新机遇。

2.城市业务市场进一步激活潜力。

二十大以来,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未来社区、片区综合开发等新型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蓬勃发展。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行业将继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迎来新的市场机会。

(1)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前景广阔,城市更新行动快速推进。

2023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部署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以城市体检为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更新将快速推进,继而激发广阔的市场空间。

城市管网方面,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旧管道更新将同步增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改造力度,各类管道改造预计达10万公里以上。城市排水防涝方面,工程体系建设加速实施,100个左右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有望逐步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方面,预计到2025年要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燃气、桥梁、隧道、供水、排水综合管廊等生命线安全工程全覆盖的目标。城市绿地方面,“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建设、校园周边配套公园等将持续推进。

(2)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三大工程”在2023年重要会议中被多次提及。多轮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亦提出为“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先后审议通过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随着“三大工程”加快建设,建筑行业企业将充分受益,规划设计业务作为产业链的最前端环节,实施时间较早,预计2024年相关订单有望落地。

(3)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及轨道交通等建设每年完成投资约1万亿元,占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60%。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按照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各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将进一步健全,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整体效益和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

预计各地将积极谋划并推动实施一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立体交通枢纽、城市快速干线交通、公交场站、物流设施、路网通达性提升工程等领域将创造大量市场机遇。

3.绿色低碳行业市场持续扩容。

(1)新能源与能源储备基地建设保持高位。

新能源正迅速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在设计领域,这一趋势体现为将新能源技术(尤其是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到各类项目中,从单一项目到周边区域乃至城市规模的规划。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工程建设投资额有望突破7683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工程建设投资超3.3万亿;按国家现行的取费标准,预计2025年新能源工程设计业务市场规模超过300多亿元。公司将抓住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机遇,专注于光伏发电、风电等项目的设计和咨询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提高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生态环保业务仍为市场热点。

目前,生态环保业务依然是市场发展的热点,各参与主体将会进一步探索EOD等业务发展新模式。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深入实施城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深化海洋垃圾治理,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推动黑土地、盐碱地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无废城市”建设标杆。

(3)低碳水务需求巨大。

水务行业担负水资源配置、净化和循环的使命,未来在“双碳”战略中的责任巨大。在“碳视角”下,行业政策、技术体系和企业战略,都将发生深刻重构。当前,全国污水处理厂超过2.2万座,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量为3416万吨二氧化碳,全国城镇供水系统碳排放量超过2200万吨二氧化碳,水务碳减排任务艰巨,降低污水处理能耗和物耗是行业升级的必然目标,污水处理厂智慧化改造等业务市场需求巨大。

4.水利建设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2023年是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速推动,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持续推进,市县级水网先导区接续启动。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在2022年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基础上,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2024年,国家水网建设将进一步全面推进,《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将进一步深入落实,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目标要求,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水利工程市场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公司新业务布局提供有利条件。未来两年,水利设计业务随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水涨船高,预计2025年水利设计业务市场规模约为540亿元。

5.国际基建需求持续释放。

当前基建工程仍是拉动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部分发展中国家逐步从基础建设期迈入城镇化初级阶段,部分发达国家进入建筑业复苏期,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分区域看,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平稳,持续增加的城市人口为可持续基础设施创造了额外需求。南亚各国与我国的投资合作在持续加强,创造了新的合作增长点。非洲基建需求缺口依旧巨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仍然广阔。拉美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基建投资尤其是交通领域投资水平需要大幅提高。

在交通领域,多国跨境公路链接、核心城市联通带干线,以及公路系统改进和路网升级等领域为市场提供增量;在城市领域,澳大利亚、美国、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城市更新与城市化也将为海外建筑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在生态环保领域,亚洲市场将成为全球环保行业的主战场。

海外设计咨询行业将向全球化头部企业集中,设计企业外延并购和被收购频次加大。公司将积极跟随政策引领,践行“走出去”发展战略,依托股东背景,发挥全球化布局优势,积极兼并收购,推动海外业务升维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公司聚焦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设计咨询服务集团”1条主线,深耕“大交通”“大城市”2大关键领域,创新构建设计咨询服务、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新产业300832)与资本运营3大业务模式,坚持面向市场、面向资本、面向行业、面向国际4个维度,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协同发展、提质增效5种能力,加强专业化、一体化、科技化、高端化、资本化和国际化6化建设,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全过程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体化咨询服务,打造设计咨询板块一主多元的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跨越式发展,致力于成为国际高端咨询业务的领军者、数智绿色产业变革的推动者、全期规划咨询管理的实践者、资本运维融合创新的探索者。

展望未来,公司精心擘画“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2023-2025年,稳定发展期,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确立国内的领先地位。第二步,2025-2030年,加速增长期,在国际舞台上加速成长,计划通过香港市场辐射东南亚区域,通过新加坡市场辐射欧美区域。第三步,2030-2035年,跨越升级期,着力加快公司国际化,最终建成世界一流高端设计咨询服务集团。

1.稳住基本盘,提高新质生产力

夯实传统业务优势,关注存量市场升级。在巩固公路、市政、建筑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效率,节省成本,持续提升传统业务市场占有率,全面参与“三大工程”建设,稳住现汇项目基本盘。抢抓基建投资存量市场的“运营维管”重大机遇,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提级、改造、加固”,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与客户分享增量价值,实现传统业务升级升维。

充分挖掘数字经济的商业潜力。立足“大交通”、“大城市”、“江河湖海”重点项目,以场景融智为目标,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设计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能力提升。统筹部署AI应用研究,将AI应用场景贯穿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筹划建立统一BIM中心,技术上开发统一的AI设计平台,通过AI设计大幅降低设计项目的分包比例,提升项目利润。培育IDC投建营一体化能力,提供数据中心资源池和高标准、高安全的数据中心托管服务以及云计算服务,储备可运营资产。

布局低碳公路、低碳水务等低碳业务。立足行业低碳化转型,在掌握运营期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全周期、全域运营成本和能耗特征的基础上,以节能清洁、降本增效、智慧人文为目标,推进低碳业务发展,以期打造技术路线可推广、商业模式可复制的绿色低碳示范工程。

“低空经济”“地下空间”双向突破。积极参与多层次、多维度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地上交通网向上1000米,向下100米的立体延伸。为国家和各省市设计、建设服务低空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致力于成为低空经济“天路”设计、建设、运营的知名服务商,提供“中交方案”。研究重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通过三维数字地下空间信息系统构建,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综合统筹一体化设计,开发地下空间的交通运输、商业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打造可持续、智能化的未来空间,为解决地面空间不足和提升城市功能多样性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2.突出前端引领,加快“走出去”

围绕四者定位组建四大研究中心。围绕成为国际高端咨询业务的领军者,组建规划咨询设计研究中心;围绕成为数智绿色产业变革的推动者,组建数智绿色低碳产业咨询研究中心;围绕成为全期规划咨询管理的实践者,组建全过程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围绕资本运维融合创新的探索者,组建低空经济及地下空间创新研究中心。

以高端咨询引领策划重大项目。巩固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等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系,积极承担国家部委和各省“十五五”规划和政策研究课题,提前参与政策制定,主动策划重大项目。关注区域性综合规划,深耕重要区域、重大市场、重点项目,搭建大客户管理经营体系,为各地政府及大业主提供业务模式规划与发展路径咨询。

通过全过程咨询延伸产业链。通过全链条多点服务增加盈利点,从传统的单一设计咨询模式拓展到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设计咨询+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项目策划+EPC联合体”等模式。为业主提供高附加值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工程当期价值及未来最大化增值效益,带动勘察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及后端运维业务的发展,为产业链延伸、多业态融合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加速国际接轨践行海外优先。依托中交集团海外优势,搭建新的海外业务平台。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新加坡等重点区域或国别,通过股权合作收并购在属地有重要影响力的设计咨询公司。以目前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近300项海外项目为基础,整合资源技术,发挥“大交通”、“大城市”领域设计优势,加强与国际标准的融合,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3.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本运作水平

推动内部整合外部并购。加强中交集团内部设计资源的整合,以更高标准推动设计板块整体上市。加强股权合作与资本并购力度,以推动市场拓展前移、重点市场深耕细作、建设高等级资质为目标,聚焦技术底蕴深厚的区域性老牌市政设计院和城市规划院等,并积极布局地下空间、低空经济、低碳环保、绿色能源、新基建等新业务领域,强化新产业的前期研究、策划和咨询服务能力,提升重点产业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加强市值管理积极回馈股东。持续优化股东结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适时运用股票增持、回购等手段进行股本管理,开展资产收益收取和分红工作,建立合理的分红制度,制定科学的业务组合目标,吸引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长期价值投资,引导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充分利用多种模式,逐步整合内部资源,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支撑公司估值稳定和提升。

建立多渠道股权激励机制。积极论证股权激励路径,构建“现金+股权+长期激励”薪酬结构,提升员工预期和团队凝聚力,通过股权激励最大程度调动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积极性,对核心管理团队实现良好的激励效果并配以合理的锁定期,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稳定性。

(三)经营计划

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资委央企负责人会议精神为指引,公司着力优化“一利五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三重两大两优两强基”经营策略,持续深耕市场,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保持交通业务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抢抓重点项目、高端市场,加强优势领域开拓力度,在重大交通战略工程承揽、现汇市场份额上保持行业领先。

把握城市业务发展机遇,在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等国家大力推动的业务方向上找到发力点。

加强战略性新兴业务培育,深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相关服务业等“三新”业务,推动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业务投入,加快形成“多点突破”发展态势,塑造新质生产力。

提升公司国际化程度,以现有国别机构和项目基础优势辐射周边区域,整合优化海外布局,以拓展外海业务核心能力为抓手拓展新业务领域市场,为中交集团内外平台公司做好支撑服务,扩大业务增量。积极开展海外并购业务,拓展链条、补强布局、升级业务,推动海外咨询业务突破发展。持续加强海外属地化建设,扩充属地生产经营力量。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部分省份推迟或停建基建项目的风险

近期,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涉及12个重点省份被要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控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省份原则上不得在交通领域、社会事业领域、市政领域、产业园区领域、新基建领域、楼堂馆所及业务技术用房、棚户区改造等七个领域新建政府投资项目。此类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政策变化或对公司的收入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2.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或获得西部大开发企业认证,均适用于15%的所得税税率。如果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或西部大开发企业认证的相关要求,或是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导致无法持续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和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等。因部分客户资金到位较慢、工程结算流程较长,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回款和资金周转压力。部分客户也可能因国家政策、宏观调控或自身经营不善出现拖延结算、支付滞后的情况,导致公司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发生坏账,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地方交通领域的项目大多以中央和地方组合的形式进行投资建设。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逐渐紧缩、银行资金的不断收紧以及利率的不断上调,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将面临较大压力,且持续融资能力可能有所降低,因而支付能力存在下降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以地方政府或其下属投资公司为主要客户的公司将可能面临应收账款质量有所下降的风险。

4.海外受地缘政治及国际形势变化影响的风险

公司海外业务分布广泛,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相关业务,易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且由于大部分为公共产品,以政府为主要需求端,地缘政治波动、国际形式变化及政府人员的变动,可能导致跟踪项目暂停、已授权项目中止等风险。当前大国博弈导致国际关系加速演变,政治和经济风险不断加大,未来国际政治冲突的持续和经济形势的起伏,给公司海外业务带来一定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浩丰科技
  • 天和防务
  • 科大国创
  • 吉大正元
  • 国盛金控
  • 格尔软件
  • 川大智胜
  • 奥维通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