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3-29 18:26:0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厦门港务00090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港口行业

  公司从事的港口行业属于交通运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吞吐量是宏观经济与全球贸易的晴雨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强相关的周期性。我国港口主要为腹地型港口,周边地区的经贸状况,特别是货源腹地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于港口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港口的建设发展对自然条件、经济腹地、集疏运体系的要求高,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专业化经营程度高、行业监管相对严格等行业特点。

  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且不均衡,疫情“疤痕效应”逐渐平息,俄乌、巴以等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美元加息政策尚未转向,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高位回落,全球供应链短链化与贸易碎片化等趋势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使得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形势依然充满诸多不确定性。2023年,全球经济低位运行,根据世界银行2024年1月9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约2.6%;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政府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好转、内生动力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风险隐患化解,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得益于煤炭、铁矿石、原油进口规模同时创历史新高以及与“RCEP”、“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开通的新兴航线数量显著增长,2023年度全国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0亿吨,同比增长8.2%,增长速度创10年新高,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9%。全年港口吞吐量走势呈现“先好、后高、趋稳”的整体趋势,由于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回落等因素,外贸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贸易额因“量升价跌”出现背离现象。

  港口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保障基石,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开路先锋的作用。“十四五”期间,是中国从“港口大国”迈向“港口强国”的关键时期。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和“贸易强国”、“交通强国”等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家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港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港口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步伐稳步推进,“一省一港”的港口资源整合格局基本形成。2023年,港口行业先后发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关于公布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推动港口行业加快向智慧、绿色低碳、专业化、大型化、系统化等方向发展。

  厦门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四大国际航运中心和四大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之一,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口岸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省市各个层面高度重视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0-2035年)》《福建省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做大做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工作方案(2021-2023年)》《厦门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工作方案》等多项重要规划与政策明确加强厦门国际枢纽港建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更好发挥港口在打造厦门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重要作用。2023年,厦门市实现生产总值 8066.5亿元,同比增长3.1%,经济增长相对趋缓;外贸进出口额9470.4亿元,同比增长2.7%,再创历史新高,约占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厦门港吞吐量增长平缓,完成货物吞吐量2.2亿吨,同比增长0.3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55.37万标箱,同比增长0.96%,增长速度低于北方港口。

  (二)港口辅助行业

  公司从事的港口辅助业(或称临港综合物流业)是港口的重要配套与增值服务,是现代物流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涉及进出港船舶、货物、人员的所有服务环节与物流链条,包括但不限于拖轮助离泊、船舶代理、订舱报关、船舶理货、船员服务、堆存仓储、多式联运、运输配送、口岸物流信息等。区域经济与港口发展状况,是影响港口辅助业的主要因素。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船舶代理、国际货代、港口理货等港口辅助业纷纷取消从业资格审批,开放经营自主权,极大地推动了港口辅助业的发展和港口营商环境的提升。目前,港口辅助业的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增多且竞争加剧,除拖轮助离泊等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其他业务单元基本实行市场调节价,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在经历“低门槛”、“价格战”等前期政策放开后的无序竞争局面后,“性价比”逐渐成为影响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因素,企业品牌、实力和公共关系等因素亦有影响且会带来一定的溢价权。近年来,为提高港口物流效率,促进降本增效,智慧物流平台、智能理货、无人仓库、自动驾驶等现代技术不断赋能行业,港口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港口贸易行业

  从行业分类看,公司的港口贸易业属于批发与零售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材、粮食等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规模大,空间非常广阔,但行业竞争格局依然分散,市场主体多且充分竞争。从传统贸易商向集成服务商转变、制造业客户占比提升、从单环节服务转向全程供应链综合服务、供应链数字化赋能等将成为国内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十四五”期间,国家商务部先后发布《“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加快贯彻落实“贸易强国”战略,更加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贸易行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21年,厦门市入选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正以示范创建为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产供销有机衔接和内外贸有效贯通的现代供应链体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1.散杂货码头装卸与堆存业务,包括位于厦门港东渡港区的东渡18-19#泊位、位于海沧港区的海沧7#泊位、海沧9#泊位、海沧20-21#泊位以及位于泉州港锦尚作业区的华锦码头1-4#泊位、广东省潮州市三百门新港区的潮州小红山码头1-2#泊位,同时公司租赁经营厦门港东渡港区的东渡20-21#泊位、海沧港区的海沧8#泊位,受托管理厦门港翔安港区的刘五店码头6-8#泊位。除上述已投入运营的货运泊位外,公司还有厦门港古雷港区古雷北1-2#泊位及1#-1多用途泊位处于建设中。公司主要作业货种包括煤炭、铁矿石、荒料石、粮食、水泥等散件杂货。

  2.临港综合物流服务,涵盖船舶、货物进出港所涉及的拖轮助离泊、船舶代理、理货检疫、报关空运、拖车运输、集拼分拨、仓储配送、集装箱堆存、多式联运、陆地港、海运快运、跨境电商物流等临港增值服务与特色业务单元,主要经营单位包括本公司成员企业港务船务、厦门外代、外轮理货、港务物流、港务运输、三明港发及其子公司。

  3.港口贸易业务,公司按照“港贸结合、以港促贸、以贸促港”原则,立足港口平台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贸易供应链业务,主要由本公司成员企业港务贸易及其子公司专业化经营。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情况

  1.散杂货码头装卸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货物吞吐量4117.01万吨,同比去年减少7.39%,主要是厦门港外的内贸机制砂、水泥等货种的装卸需求减少。其中:厦门港内货物吞吐量完成2975.02万吨,同比增长2.66%,厦门港内的散杂货装卸需求相对平稳。

  2.临港综合物流服务

  (1)拖轮业务:新增 4艘大马力全回转拖轮、1艘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正式入编运营,有效巩固在厦门本港的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大力拓展泉州港南部港区、厦门港古雷港区、海南洋浦港、广西涠州岛、广东珠海、深圳深汕合作区等厦门本港以外经营网点,积极延伸海洋工程、跨海大桥建设项目配套作业、半潜船拖带与监护服务及沿海特殊拖带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在厦门港完成拖轮作业28046艘次,同比增长7%左右;

  (2)代理业务:在公共船代、海运货代、空运货代的业务份额位居市场前列。2023年公司船舶代理 9362艘次,同比增长20%(不包含厦金“小三通”航线2023年复航后的船舶代理3538艘次)。积极拓展“一江两湖”货源腹地,完成越南、泰国2个东南亚海外业务网点的布设,累计统筹部署在厦门港外设立52个物流业务网点,覆盖全国14省、国内外共计35座城市;

  (3)海铁联运:大力实施“一江两湖”战略,协同量身打造全程的、个性化的海铁联运服务,目前已顺利开行了厦门港-南昌“天天班”五定班列、“瑞金—厦门”、“永安-厦门”铁海联运图定班列等多条海铁专列,并不断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及金融服务。2023年公司海铁联运业务量达9.51万标箱,同比增长75%;

  (4)理货与检疫业务:持续推进智能理货建设,大力推动内外理一体化,调整优化防控转段后的检疫消杀业务,积极拓展社会性消杀业务。2023年公司完成集装箱理货量951.23万标箱,同比增长5.95%;

  (5)拖车业务:港内平面运输稳健经营,外拖业务稳步开拓,2023年公司完成平面运输箱量802万标箱,同比下降3.5%;

  (6)海运快件:在台海快件政策最先落地厦门的基础上,先后开通厦金台、厦金桃园机场、厦门台北等抵台和经台新航路,进一步丰富“厦台通道”建设。2023年公司操作台海快件业务货值约41.93亿元,同比增长189%;

  (7)跨境电商物流:投资、建设与经营的厦门象屿600057)综保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海沧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陆续建成运行,形成岛内外联动布局,充分发挥“场站+码头+航线”资源优势,先后开展进口 1210保税备货、出口电商9610/9710/9810清单模式、1210出口海外仓及台海快件业务,合作包舱开辟了厦门港首条跨境电商“大三通”海运快线,实现了厦门直挂台北电商快线北向通道零运力的突破,与2023年2月包船开通的“小三通”厦金航线南向通道运力形成班次互补,进一步拓宽和提升厦门港对台海运通道的市场服务能力。2023年,公司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共完成跨境电商货值7.02亿美元。

  (8)仓储堆场业务:由于市场低迷,空箱堆场周转较慢,港务物流的集装箱空箱堆存业务下滑,报告期内完成空箱操作31万标箱,同比下降11%;完成装拆箱业务18.1万标箱,同比下降1.2%。

  3.港口贸易

  主要选择与港口物流供应链关联度较高的大宗商品业务品种,主要包括煤炭、钢材、农产品、纸浆、化工产品等货种,为客户提供贯穿港口贸易、码头、仓储、代理、运输、配送等环节的供应链集成服务。2023年,公司港口贸易稳健经营,营业收入超200亿元。

  (三)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家5A级物流企业、福建省港口集团唯一的上市平台,东南沿海大型的散杂货码头与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商,厦门象屿综保区的投资运营商,拥有稀缺的散杂货码头及后方堆场、完善的港口配套与增值服务、齐全的物流供应链业务链条,形成了以港口为特色的全程物流服务体系、以港贸结合为特色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

  公司港口及临港物流的规模体量、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厦门港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处于主导或领先地位。其中:散杂货码头方面,公司散杂货吞吐量居厦门港首位;临港物流服务方面,公司拖轮业务在厦门湾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船边理货在厦门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船舶代理在厦门公共船代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港口贸易方面,港贸结合特色显著,业务涵盖福建省内主要港口以及上海、广东、广西、浙江、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

  2. 竞争优势与劣势

  公司竞争优势主要包括:(1)国际枢纽港地位。厦门港是东南沿海门户、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口岸,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码头设施和突出的运营能力,成为船舶大型化时代国际航线挂靠的基本枢纽港,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23年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的独特作用,充分显现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2)一流的港口服务水平。公司坚持“客户至上、服务第一”,注重装卸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厦门港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贡献力量;(3)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公司大力实施“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推动传统港口业务向港口供应链转型升级,通过三大业务板块融合发展,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高质量、低成本、可订制的全程物流服务,以及融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供应链集成服务。

  公司竞争劣势主要包括:(1)人才储备不足,复合背景型人才、新兴领域高端人才、管理人才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年轻干部、市场营销、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够,存在结构性缺员与冗员现象;(2)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市场化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3)企业文化建设与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改革创新驱动:公司积极开拓煤炭等核心货种,建设粮食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散改集、跨境电商物流等特色业务,持续深化内部散杂货码头资源、物流资源在股权、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整合,港口物流主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战略投资驱动。近年来,公司加强主业走出去投资,海向形成了以厦门港为核心、布局漳州、泉州和潮州的东南沿海散杂货码头群,陆向构建了以“一江两湖”为主要货源腹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物流供应链网点,规模化经营效应进一步显现;(3)一体化发展驱动。公司是厦门口岸一家以港口为依托、拥有完善的物流通道、完整的物流链条及高端物流专业人才和信息网络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立足港口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不同于传统港口企业,公司聚焦于在全球供应链理念的指引下,以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主业,实现港口、物流、贸易、信息、产业的相互引流与协同共进,推动轻重资产、长短期项目有机结合与融合发展。

  (四)经营模式

  公司实行“一主三驱、融合转型”的经营模式。公司以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主业,依托“散杂货码头运营、临港服务与物流、贸易供应链”三大业务驱动,大力实施“港口物流一体化”、“贸易物流一体化”及“港贸结合一体化”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领先的散杂货码头投资与运营商、卓越的临港服务提供商、一流的全程集成供应链服务商、先进的新型物流服务商”于一体的、居东南沿海一流水平的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推动公司从传统港口物流企业向现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港口行业方面,由于船舶大型化、航商联盟化等趋势,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厦门地处海峡西岸,是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东南沿海唯一的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和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厦门港作为厦门的底层竞争优势,是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重要抓手和保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内外供应链节点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拥有稀缺的散杂货码头资源与行业壁垒,码头岸线总长约5.8公里,目前共运营生产性泊位18个(含租赁、托管泊位),在建泊位3个,码头用地面积约252万平米(其中自有206万平方米、托管46万平方米),码头配套仓库约10万平方米,粮食等筒仓最大堆存量约22万吨,覆盖厦门、泉州、漳州、潮州四个地区,基本实现散杂货码头网络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拥有厦门港最大等级的散货泊位,可减载靠泊20万吨级散货船;公司旗下码头是厦门唯一、厦门港最大的大型煤炭、铁矿石公共码头,并在东渡、海沧港区设有铁路专用线,通过进港铁路辐射江西、粤东并连接全国各地。

  临港物流业方面,公司投资、建设与经营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拥有福建省最大规模的临港物流资源,物流用地面积约84.5万平方米(其中自有66万平方米、租赁18.5万平方米),物流仓库建筑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其中自有27万平方米、租赁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厦门核心港区及漳州、三明、江西吉安等地;拥有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车队,数量500余部;拥有东南沿海实力最强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在厦门港的公共船代市场份额长期名位首位;拥有东南沿海最大的专业拖轮服务船队,拖轮数量达39艘(自有28艘、合营5艘、代管6艘)。临港物流业是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

  港口贸易方面,按照“港贸结合”、“物流供应一体化”战略,依托港口在物流节点、信息、资金等方面优势,聚焦核心货种,保障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进一步做精做优以港口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持续打造具有港口特色的、以港贸结合为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公司港口贸易的经营团队稳定,三级风控管理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带动港口物流业务协同外拓,日益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克服新冠疫情疤痕效应、宏观经济下行、欧美需求不足等多重不利影响对港口行业的冲击,积极践行“三争三提”行动,围绕“聚力、奋进”年度主题,强化党建引领,紧盯战略目标,对标世界一流港口,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投资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形成港口新质生产力。

  (1)经营指标方面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2,742.12万元,同比增长4.24%;实现利润总额40,162.29万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 23,177.82万元,同比下降5.86%,基本完成年度目标和任务。其中:散杂货码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2,337.32万元,同比下降4.99%,主要原因系厦门港外的内贸机制砂、水泥等货种的装卸需求减少,导致公司旗下部分码头散杂货业务量下降;临港物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9,349.39万元,同比增长11.14%,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深化物流资源整合、大力培育新兴业态等;港口贸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71,055.41万元,同比增长4.36%,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拓展“港贸结合”业务,聚焦核心货种。

  (2)投资发展方面

  2023年,公司完成投资约6.76亿元,其中:股权投资约0.96亿元,涉及收购国际港务所持港务船务公司10%股权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5.8亿元,涉及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厦门港古雷港区北1-2#泊位工程、潮州小红山码头“1桥吊4龙门吊”及二期堆场项目、华锦码头4#泊位扩建工程、海沧港区20-21#泊位6#粮食仓库等建设项目。

  (3)绿色港口建设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加大纯电牵引车、混合动力拖轮、高杆灯LED改造、光伏布设、岸电建设等新型节能技术及产品在港口的应用,加快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公司参与汇编“厦门港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升试点”项目成功列入国家交通运输部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第一批专项试点项目,港务船务5000马力绿色智能型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 “厦港拖30”正式投入运营,“象屿零碳综保区”荣获国家生态环保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合作的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2462千瓦、纯电动牵引车80辆、电动流机103台套、电动工具车12辆、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1艘,干散杂货泊位岸电覆盖率100%。

  (4)公司治理方面

  2023年,为适应独立董事制度等重大改革,公司董事会共审议章程修订案、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13项,建立独立董事专门委员会,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增加ESG工作职责并更名。公司董事会建设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2023年度上市公司董事会典型实践案例,董事会办公室荣获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优秀实践案例,公司先后荣获

  “中国上市公司ESG百强”与入选证券时报与中证指数合作编制的“中证证券时报ESG百强指数”、中国证券报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金牛奖“ESG治理20强”。

  (5)管理提升方面

  公司财务部盘活闲置资金,科学置换贷款,节省利息支出;财务、审计、法务三大职能共享中心持续建设,启动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加强人才交流挂职,完成修订新一轮经营管理层绩效考核与薪酬兑现方案,“跳起摸高”的业绩考核导向更为明显;压缩企业层级,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无效低效资产的盘活与处置;全年安全生产平稳有序,未发生属地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持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宏观经济趋势与行业发展展望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仍然不容乐观,仍将延续低速增长,国际贸易有望温和复苏。根据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4%,经济增长连续第三年放缓。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可能重新开启补库存进程,WTO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将达到3.3%,较2023年有所回升。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2024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根据2024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随着中国经济在提质增量中稳步前行,预计港口吞吐量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下滑,出口“新三样”继续成为重要增长点,港口建设投资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港口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四个一流港口”建设稳步推进,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仍是发展重点,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与韧性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根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预测,2024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约2%,增速较2023年有所回落,预计第一季度平稳开局,二季度增速有所回落,三季度、四季度港口生产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临港物流业方面,预计跨境电商物流、海铁联运等业务保持中高速增长,其他业务单元增长相对平稳。

  港口贸易方面,在扩大内需、稳定外贸、“以旧换新”行动等政策保障和工业运行周期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大宗商品整体趋稳运行,需求有一定增长空间,生产维持相对稳定,价格底部支撑加强,港口贸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2.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战略定位为“东南沿海一流水平的港口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即以平台思维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国家战略、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为引领,以“物流+”、“互联网+”为手段,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为抓手,以“搭平台、拓网点、强通道、优机制”为重点,以建设集“港口、物流、信息、资金、产业”一体化运作的港口供应链生态圈为中心,将公司打造成为集“领先的散杂货码头投资运营、卓越的临港增值服务、一流的全程集成供应链、先进的新型物流服务”于一体、居东南沿海一流水平的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

  公司产业发展规划包括:(1)做大散杂货装卸业务。充分利用上市平台功能及福建省港口资源整合契机,通过投资建设、并购重组、租赁托管和管理输出等途径,实现集团内部、厦门本港乃至东南沿海散杂货码头资源整合,打造东南沿海地区统一的散杂货码头投资运营平台,巩固和保持公司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领先地位。同时,以“港口供应链一体化”为切入点,依托码头平台优势,向“一江两湖”等内陆地区辐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同拓展大宗商品全程供应链、集散交易专业市场及物流配送业务,进一步挖掘、提升散杂货业务服务价值和利润增长点。(2)做强临港增值服务。以“规模化经营、卓越服务与技术创新”、“港口建设到哪里、临港服务配套到哪里”为原则,继续保持拖轮、代理、理货、保税物流、仓储堆场、拖车运输、报关等临港业务在厦门港的市场龙头地位,同时利用码头主业“走出去”布局的重要契机,通过资本、技术、管理、劳务输出等方式将港口辅助服务延伸辐射到周边港口及东南沿海港口群,推动物流、理货等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创新。(3)做优物流供应链集成服务。依托港口资源优势,以物流供应链一体化为抓手,统筹成员企业物流资源和业务能力,在厦门港务层面形成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提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打造依托港口的大物流平台;加快业务网点走出去布局、拓展港外海外市场,推动港口贸易向全程供应链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网络效应的全国性供应链投资运营平台;加快建设集“贸易、港口、物流、资金、信息”一体化运作的港口供应链生态圈,打造统一的港口供应链线上服务平台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持续发力煤炭、钢材、粮食等核心货种,重点围绕大宗商品和集装箱全程物流服务,为客户提供采购代理、综合物流、加工分装、资金融通、信息支持等全方位的供应链集成增值服务。(4)做精新型现代物流业务。依托厦门象屿综保区、漳州B型保税仓库、三明陆地港、吉安陆地港、码头仓库与堆场等重要临港及内陆物流节点,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无人科技等现代科学技术,重点发力跨境电商物流、国际海运快件、网络货运平台等新兴物流业态,加快探索与建设智慧码头、无人仓库、智慧堆场,继续深化与提升智能理货、智慧拖轮、智慧物流云平台等的建设与运营水平。

  3.公司2024年度经营计划

  (1)耕拓业务市场,提升规模份额。加强新客户新业务开发,加强货源腹地拓展,巩固煤炭、铁矿、荒石、粮食等核心货种业务体量与市场份额,推动水水中转、散改集、海铁联运业务规模化发展;加强港口物流一体化与联合营销,加强业务板块统筹协调功能,建立泊位调度与业务共享机制,提升核心货种的作业与周转效率,推动泉州华锦码头开通外贸航线,推动潮州小红山码头拓展货源,做好漳州古雷港区北1-2#泊位的投产运营,进一步提升厦门港外码头的经营效益;深入落实“以服务促业务”策略,落实对外服务承诺,提升装卸效率指标与客户满意度,提升港口服务量级与服务水平;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政策,推动海翔码头对台融合先行先试系列项目落地;持续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主业,抓紧利用RCEP政策红利,在越南、泰国物流网点专人驻点运营的基础上,适时将业务网点或实体公司布设延伸到东南亚地区,推动港外物流网点建设走深走实。

  (2)深化资源整合,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深化仓储等物流资源整合,加强物流板块集中营销,统筹资源调配与人员交流,谋划股权整合路径,进一步提升物流板块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战略,充分发挥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效应,围绕“北粮南运”、“北煤南运”等核心产品和国家能源与粮食安全,进一步构建以港口为特色的全程物流服务体系、以港贸结合为特色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在完成散杂货码头资本层面整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岸线、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人员等方面的整合;进一步清理公司内部股权交叉持股现象,精简股权投资结构,提升管理效率,推动象屿综保区资产下放与经营一体化,持续推进低效无效项目、业务和资产的转型、退出与清理工作。

  (3)部署重点项目,提升服务能级。结合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与年度预算指标,分解下达并落实年度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确保古雷港区北1-2#泊位工程、海隆码头6#粮食仓库、华锦码头4号泊位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增效,推动华锦码头后方物流用地开发建设、4艘新能源拖轮建造等年度重点工作,研究谋划港口主业重大投资布局、物流主业转型升级与“走出去”等课题。

  (4)加强精益管理,提升发展动能。加快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推行板块职能共享,提高公司中后台管理能力;深化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业绩薪酬体系和用人机制改革;持续开展制度评估,做好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决策流程,提升审批效率;维护主体AA+信用评级,提高融资能力,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巩固减亏增盈专项行动成果;研究制订散杂货码头智慧港口建设方案,统筹推进港口数智化绿色化进程,持续加大5G、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创新在港口场景的应用,加强节能减排力度,建设绿色低碳港口;坚决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提升“科技兴企、科技兴安”水平。

  (5)筑牢风控体系,强化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大宗商品供应链风险,完善物流供应链三级风控体系建设与供应链ERP平台,加强对客户授信、存货跌价、应收账款、物流管控、套保期货业务等港口贸易重点环节的日常稽核和审计监督,同时对供应链三级风控体系执行的有效性、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促进物流供应链业务健康发展。

  (6)持续规范治理,推动健康发展。积极响应深圳证券交易所“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公司经营质量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股东回报力度;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认真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加强与投资者、监管机构的联系和互动;提升ESG管理水平与能力,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积极组织董监高参加培训,提高合规意识和履职能力,提升公司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4.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

  2024年预计投资及资产购置支出资金39,854.41万元,主要用于古雷港区北1#-2#泊位建设、海隆码头散粮6#仓库项目建设、华锦码头4号泊位扩建工程及配套物流堆场等项目,以及港口生产经营性设施更新及改造、购置生产性机械设备等港口服务设施与信息系统及网络设备的支出。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投资资金,并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合理调拨和使用。

  5.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对策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世界经济仍处于后疫情时代的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欧美等海外需求可能下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外贸增速可能趋缓,房地产投资低迷,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需求可能减少。公司将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变化,适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降低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集中力量发展港口物流主业,加快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形成港口新质生产力;落实全产业链“走出去”战略,拓展新项目,开拓新业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2)行业重大事件风险。俄乌、哈以等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仍在持续,苏伊士运河受阻与巴拿马运河通行能力受限,极端天气等异常气候变化增多,港口发展对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物流供应链安全与港口韧性问题日益显现;欧盟碳排放新规、新能源船舶即将大量交付,对港口配套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全球港口强制使用海事单一窗口进行数据交换的相关规定即将正式生效,等等。公司将持续跟进行业发展动态,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伙伴、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港口发展韧性,采取措施共同应对上述风险。(3)公司主业经营风险。1)港口行业: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布局已形成五大港口群,厦门港处于东南沿海港口群。厦门港散杂货码头经营主体较多,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与港内其他码头在粮食、荒石等货种上有所竞争,同时厦门港面临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东岸港口的竞争。相对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厦门港腹地经济发达程度有待提高,货源市场相对有限,由于港口群服务的经济腹地有一定交叉,港口群之间的相互竞争日益明显,对于腹地货源的争夺日益激烈。而且,散杂货码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在经营前期压力较大。2)临港物流业务:报关、货代、空运等临港业务竞争充分,利润空间受到限制,拖车运输、仓储堆场等业务经营压力大,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3)港口贸易方面: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进而对港口贸易业务的客户需求、产品价格、备货成本等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风险事件。公司将客观分析不同业务单元的优劣势与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对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分析,加强客户资信调查与持续评估,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和市场策略,借助套期保值等多种方式规避大宗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统筹投资建设节奏,做好在建项目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借助陆地港、海铁联运、业务网点等项目重点拓展“两江一湖”腹地货源,进一步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提高对核心物流资源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万丰奥威
  • 川大智胜
  • 中海达
  • 正丹股份
  • 沃尔核材
  • 神州信息
  • 万科A
  • 格林美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