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院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3-29 22:24: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建科院30067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所属证监会行业分类为“专业技术服务业”,传统业务聚焦“城市绿色发展全过程技术”服务和“绿色人居公信全过程技术”服务两大板块,具有高知识密集、高价值创造等特征,该类业务发展受宏观政策、基建投资、房地产周期的影响较大。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及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1.0万亿元,增长2.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1万亿元,下降9.6%;房地产施工面积83.8万平方米,下降7.2%,新开工面积9.5万平方米,下降20.4%;建筑业全年实现总产值31.6万亿元,增长1.3%。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30年来专注于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始终秉持“科创引领、点绿成金”的发展理念,以本土化、低成本、精细、适宜的技术路线为特色,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手段,面向城市绿色发展,逐步形成涵盖“生态诊断、平衡规划、动态实施、智慧运营、持续评估”的全链条低碳规划技术服务产品创新体系,提供涵盖科研、规划、设计、咨询、检测、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等全过程所需综合解决方案,是国内知名绿色城市发展技术服务领域领先机构。2020年,公司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首批“科改示范企业”;2023年,公司在“科改示范企业”的考核中再获“优秀”评定,并再次入选“科改行动”二期。

  (三)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2023年 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指出:在城乡建设板块,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针对建筑业板块,提出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这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城市绿色发展全过程技术服务

  在城市绿色发展服务板块中,公司提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技术咨询服务业务,是公司多年形成的核心主营业务。

  1. 规划设计业务,一直以国家绿色低碳战略为引领,以共享设计方法为工具,为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提供最具创意和最可实施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生态城市规划业务围绕“点绿成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基于对生态本底的科学诊断基础上,以共享协同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集成创新提升片区运作效率,实现城市绿色发展价值,并通过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雄安专题研究等典型案例,成为行业生态发展的先行者;而绿色建筑设计业务,则是公司绿色理念贯彻实施的典型场景,通过共享设计理念和方法,为客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宜的多种空间。近年来,公司的规划设计业务在业务模式创新和新业务开拓方面持续发力,呈现绿色性、综合性、前瞻性、开放性和平台化的特征,通过集团+湾区规划设计双品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市场与客户,逐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承担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也凭借出色的技术水平和绿色设计理念,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省市甚至国际组织的奖项。

  2. 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业务,是以绿色建筑交付为目标的工程总包服务业务,整合了公司在规划设计、绿色建筑咨询、检测服务、项目管理咨询等业务的优势,成为集成展示绿色规划设计运营的示范平台。

  3. 绿色建设运营服务业务,如DOT业务,是基于公司所掌握的系统完整的城市和建筑绿色建设运营全过程的集成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地为不同区域、类型的客户提供具有品质、适宜和能较好实现绿色效益的综合技术服务。目前已形成系统的技术积累和较好的行业科技品牌影响力,将继续通过智慧运营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绿色人居公信全过程技术服务

  公信服务业务,围绕对低碳绿色的效果进行验证,进行持续评估,保障公众利益为核心,以城市、建筑、家居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可持续性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目标,以检测、检验、认证为基础,集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工程性能质量检测检验认证、综合技术研究咨询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包括:

  1. 绿色建筑综合咨询、绿色建筑等级符合性评估、碳绩效体系服务、能源环境规划咨询、装修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咨询、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过程咨询;

  2. 建设工程检测和验收全过程服务、合成材料运动场地检测及监管、甲方内部质量控制抽检服务、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风险管理服务;

  3. 绿色建材产品/体系/服务认证、绿色生态城区智慧运营监测数据平台建设等。

  为更好地突出生态规划、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公信检测和绿色运营等全过程业务和组合业务的优势,公司集中力量和资源服务于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业务需求大、具有典型特征的多个重点城市区域,将城市作为虚拟客户主体,在“双碳”背景下,实施以城市绿色发展为目的全过程业务和组合业务营销策略,即“城市客户”市场战略,为不同类型特征的城市提供应对“双碳”挑战的全流程、综合、定制化组合的绿色科技创新服务,为城市绿色发展、客户成长,提供体系化解决方案,为国家和相关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做好“陪伴式”、创新性服务,更好发挥公司综合能力的优势与绿色科技储备竞争力,提升公司客户的集中度和单个城市业务规模,从而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并将继续聚焦关键区域开展工作。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力系长期建设所获得,分为“城市绿色发展领域全过程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优势”“基于研发、实验、数据平台的实证能力优势”“灵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业务模式创新机制优势”“建设领域的绿色科技品牌优势”“公司治理与管理优势”“资质优势”六个方面,在此前年度的定期报告中有完整论述。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一)党建引领,深化筑牢合规意识

  立足于国有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特色,继续充分发挥好党委会前置研究职能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岗双责、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交叉任职的优势,持续增强重大事项研究的科学性,提升董事会议事、决策效率。通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公司内部董事及董事会秘书与其他领导班子一同,学原著悟原理、广调研重成事,围绕公司主业、核心战略、内部管理等重点方向深化认识、识别发展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强化战略定力、推动业务发展。报告期内,以深圳市国资委巡检工作开展为契机,党委书记、董事长牵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将落实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经营工作相结合贯穿全年,确保巡检反馈问题不折不扣整改落实到位,强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筑牢合规发展底线,为董事会履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科创”为核,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3年,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战略规划中对行业所作的判断,由于体量规模较小、公司对周期影响的抵抗力较差,业绩出现波动;这更加坚定了公司在董事会引领下,深化“绿色科技创新”+“城市场景应用”战略,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来引领业务发展。

  一是继续以课题研究、标准编制等为抓手,探索和引领行业发展前沿,为业务拓展奠定基础、埋下种子。2023年主、参编国家、行业、省市各级标准与规范16项,新增研发项目30项,申请专利18项,新增授权专利7项,参编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荣获“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2023年国务院的重要部署,深圳在2019年起开始了先行先试的探索工作。公司作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承担了标准规范建设工作,作为主编单位完成了“1+2+4”成套技术指引,2023年9月由住建局正式发布实施,为公司在城中村改造市场奠定了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

  二是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未来大厦作为公司重大场景式创新平台给公司带来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第五点作进一步展开陈述,公司亦调整“深圳艾科城绿色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职能为未来大厦运营主体,深化“生产+生活”场景建设,探

  索时空运营的新模式;另外,公司子公司雄安绿研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所筹建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达成全部验收条件,建设期累积开展11项横纵向科研课题、主编或参编8本标准、形成知识产权13项、转化新设备、新产品6项、形成SCI、核心期刊论文14篇、设立开放课题6项、开展科技合作对外培训6次,为进一步拓展北方市场筑牢基础。三是科研孵化、资产流转模式再添新成果,通过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深圳玖伊绿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70%股权实现孵化项目股权退出,科技孵化-资产流转的模式再次为公司的业绩增添了可观的正向贡献。

  (三)规范运作,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公司严格执行《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要求,提升运作的规范化水平:2023年召开股东大会2次、董事会6次、专门委员会会议10次,审议包括年度报告、薪酬考核、产权变动等议案,编制及披露公告42份、文件23份;2022-2023连续两年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披A级、连续两年获得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评选的“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Top20”、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比的“2023年度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案例。顺应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修订《公司独立董事工作管理办法》,充分保障独立董事履职,组织独立董事首次集体前往雄安总部调研项目情况,并积极发挥好独立董事专业人士的能力和经验,指导公司提升经营管理、业务承做、投资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支持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以“可持续发展”为纲,积极传播绿色理念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首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系统介绍公司对社会、环境、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把握及所做出战略决策和综合表现,从“合规善治、守正创新”、“科技引领、点绿成金”和“开放共享、稳步前行”三个方面,阐述公司作为技术服务单位,在双碳业务、科技创新、自身实践、宣传推广、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等方面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情况和成效。

  同时,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业务前沿探索之中,在丽江推行公司特色的ESG乡村共融示范项目,把握乡村优质生态资源和公司生态规划、绿色运营的实践经验,探索ESG合伙人社会化共建共享、跨时空运营,为城乡共荣探索新路径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生积极影响。

  (五)新一代绿色技术集成研发和示范基地——未来大厦

  报告期内,历经持续不断对于未来大厦运营模式、空间区域使用和工程实施方案、招租方案、运营组织架构的调试和探索,公司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运营方案,可以有效利用自身科技资源、上下游合作资源和市场客户资源,充分发挥未来大厦作为公司重大场景式创新平台的核心优势,持续创造价值:

  1. 未来大厦的建设是对国家“双碳”战略要求的有力响应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绿色城市价值创新者,正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升级,向绿色城市科技产业集团迈进。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公司需要不断的创造新的技术场景试验、验证和展示推广公司绿色技术,带动业务实现的新的突破。未来大厦项目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是符合国家“双碳”战略要求,助力深圳建设绿色创新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继续引领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先锋示范;二是顺应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探索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三是有助于推动绿色技术先行示范,为政策制定提供咨询和科学依据,为建设实践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四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品牌价值,未来大厦作为紧约束条件下中国特色低碳社区的技术集成示范,创造性地解决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等问题,也将支撑公司业务的能力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2. 未来大厦的建成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集中展示

  结合市场需求与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建科院未来大厦项目角度总体定位为打造国家级、国际化的大湾区绿色技术中心与创新中心,包括绿色社区开发实验室、绿色技术应用服务中心、绿色科技体验基地。不同于以往产业用地项目或办公、研发建筑的传统模式,未来大厦实现综合研发办公、展览、培训、实验、低碳交易、居住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在平面和立体两个层面的高度复合,满足“生态-生产-生活”的一体化需求,达到“产-学-研”功能的有机平衡,代表性展示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1)项目特征

  未来大厦整体采用钢结构模块化的建造方式,宗地面积1.1万㎡,建筑面积5.1万㎡。主要功能包括实验厂房、研发办公、会展会议、幼儿园、适老公寓、人才公寓和生活配套等多种业态,是一个24小时全龄友好、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面向行业开放的场景式科技创新平台。未来大厦采用了主次结构分离+内胆数字化建造技术实现“可变空间”,以最小的改动适应全寿命期使用需求动态变化,探索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模式,预留未来建筑+储能系统有效衔接的弹性空间。以钢结构技术实现建筑主承重结构、内胆及外皮结构分离,在各类建筑内胆空间实现以数字化建造为核心的模块化、

  3D打印等建造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空间灵活可变。

  (2)建成现状

  未来大厦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框架下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在2019年作为中国驻美大使馆中国最新40项科技成果内容展出;其中的R3楼作为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夏热冬暖地区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综合性示范工程,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工程型全直流建筑,通过了科技部、住建部组织的专家验收;2021未来大厦获国际主动房联盟十周年“最佳设计预见奖”,全球仅3个项目获奖;2022年,未来大厦获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称号,未来大厦“光储直柔”应用示范项目也入选国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2023年,未来大厦支持公司成功申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作为载体开展的“面向建筑和市政场景的直流配用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列入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拟奖名单(公示已结束),公司也牵头开展“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中的“光储直柔建筑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未来大厦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是公司《重大场景式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的首个实践案例,为公司在建设行业率先探索基于场景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构建科研发展高地和科技孵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宽科研驱动转型的发展路径,作为研发平台深度支撑了“数字化建造实验室”、“XiD”等项目,作为示范载体承办了如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大型活动,作为创新项目接待了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产业链上下游等各界人士的参观调研,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亦提升了公司品牌美誉度和行业影响力。3. 未来大厦的运营是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未来大厦的项目特征和建成情况,完成其作为绿色科技“实体化场景式”创新平台的运营方案,以其为载体、通过“技术-市场-投资”三位一体孵化模式推动原创性集成系统创新和产业化工程应用创新,促进绿色技术产业生态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培育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运营方案中的主要服务模式报告如下。一是创新空间服务,未来大厦空间产品服务不同于普通商业办公或综合体项目以基础办公居住空间使用权租赁为主,而是通过提供灵活可变的基础办公居住空间+技术产品中试、测试和展示的配套实验空间+技术、市场和投资孵化服务权益,形成综合性的“自主定价权”空间服务模式。

  二是时空运营服务,未来大厦的可用空间类型丰富,可以对外开展交流活动,如科普、潮玩、艺术、新零售和绿色生活新服务;行业论坛、专业展览等活动经济,在不影响研发办公或增加研发办公增量服务情况下,开展时空运营,支撑不同类型的活动使用需求,提高空间叠合使用效率。

  三是新技术(产品)推广服务,结合公司的科技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未来大厦可作为载体,提供包括传统意义的电梯广告、户外屏广告推广形式,进一步延伸至基于“实体化场景式”建筑独特性、创新空间服务、创新运营模式的企业技术(产品)的推广服务。

  四是能源托管及其他服务,例如在未来大厦开展以“光储直柔”为核心的建筑新型能源系统的“能源托管”模式试点,由专门团队依托公司在光储直柔领域的科研及实践成果,并提供资金进行技术和设备更新,进而达到节能和节约能源费用的目的和实现商业收益。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23-2025)》,持续增强内生业务的竞争力,突出自主创新和科技孵化机制,继续推进落实资产流转和资本运作,形成合力推动经营转型,具体情况如下:

  2023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采用“品牌赋能+科技创新”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收益结构向内生业务与科研收益复合增长的发展。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下降12.23%,主要原因系公司业务拓展不力,客户需求提升对成本费用管控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公司作为创新示范企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蓄力创新,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占比达到10.61%,同比上年增加1.58个百分点。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回款4.36亿元,同比略降1.36个百分点,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现金流回款继续保持稳健,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传统业务利润率下降,叠加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赛道需要较大的初期投入等因素,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8.02%,同比

  下降9.24个百分点;剔除未来大厦运营影响,毛利率为30.11%,同比下降7.15个百分点。在细分业务板块中:

  城市规划和建筑咨询业务毛利率呈现上涨趋势,城市规划营收占比27.32%,毛利率上升3.29个百分点;建筑咨询营收占比5.22%,毛利率上升7.13个百分点。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多年深耕城市生态研究的实证经验获得了更多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公司业务转型正逐步释放正向效益。

  公信服务、建筑设计板块毛利率下滑,公信服务营收占比40.30%,毛利率下降14.62个百分点,建筑设计营收占比21.10%,毛利率下降20.41个百分点。原因一方面是竞争加剧市场拓展不力营收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是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增加成本投入,同时成本管控力度不足。

  报告期内,依托深圳、雄安双总部,继续深化推进“城市客户”战略,实施“陪伴式、在地化”的市场贴近策略和客户服务模式;坚持“以市场预算管理改革优化营销组织,以专项市场行动带动业务拓展”的总经营思路,推出了南山、光明、国际低碳城、虚拟电厂、雄安儿童友好城市等市场专项计划;同时,建立以“具体市场计划+机动预算配置”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动态统筹及执行监督管理创新机制,集聚资源为市场拓展赋能。

  报告期内,融合双碳理念,持续升级绿色城市全过程技术服务,积极参与深圳各重点片区的低碳专项规划,开展大数据平台赋能碳政策研究,服务了多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重点片区,并获得片区低碳智慧平台服务等创新业务类型合同。积极探索城市复合空间利用,联合中标城市重要枢纽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项目。报告期内,完成检验检测认证全流程能力提升、两次CMA扩项评审、全面建设了铁路标准检测能力,助力业务能力更强并向新领域拓展;国家认可委CNAS重点课题“绿色建筑能力认可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立项完成签约;参编国家、地方标准编制5项,为行业及公司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雄安绿研检验公司积极响应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参与重大项目的检验检测服务工作,并作为雄安新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抽测服务、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质量试验抽检服务单位,中标雄安国际贸易中心检测项目。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4年度,公司将继续以“2023~2025三年规划”为牵引,在董事会的带领和指导下,践行“龙腾计划”,旨在实现价值观引领、战略目标导向、技术创新驱动、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发展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九大行动计划——

  一是三有生活筑价值,以深圳(未来大厦绿色科技“实体化场景式”创新平台),雄安(伊实践系列场景)、丽江(城乡融合沉浸式体验场景)三大平台为创新载体,将绿色建筑技术与三有文化有机融合,通过专业会展、低碳生活体验、公众活动、绿色文化之旅等,诠释、宣传和推广有机、有趣、有爱的IBR三有价值观,建立同频圈层,输出共性价值。

  二是联合党建促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业务优势、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联合党建的形式,依托深圳、雄安、丽江等基地,积极向政府、上级、客户、合作伙伴等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展示公司绿色低碳等领域专业特长,助力公司业务发展。

  三是组织提升再出发,为快速应对市场、创新需求,通过继续深化内部管理变革,推动组织能力再提升。到2024年中,完成公司流程梳理与优化工作,配合数字化团队实现公司流程数字化,提升公司运营效率、管理水平。

  四是安全合规筑底线,按市国资委对加强安全合规管理的明确要求,2024年公司立足自身经营实际,构建一套系统完备、全面覆盖、科学先进且行之有效的安全合规管理体系,逐步深化全员的安全合规意识,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为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筑牢坚实屏障。

  五是研创载体谋动力,针对研发工作市场需求导向不足、研发资源耗散导致绩效不突出等问题,以创新载体建设为抓手,督促各业务单元对未来三年的研发工作进行规划计划,从而集聚科技创新力量,以新模式、新业态突破为牵引,打造公司新的增长极,促进公司盈利方式从传统优势服务收益向新质生产力收益转变,促进实现战略转型。

  六是数字先锋提效率,通过数字化变革,在既有乐活平台的建设成果基础上,设计新乐活框架,以适应新历史阶段需求,支撑公司未来发展。到2024年底,完成数字化基础底座的建设工作,显著提升公司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七是群鹰战队拓增长,聚焦市场和客户需求,发掘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组建一批“鹰战队”,提升事、人的匹配度,同时发掘和储备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资源,实现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重点关注创新引领型业务、极具竞争优势的业务、国企担当类重大项目、应急类项目。

  八是时空运营创未来,2023年公司基于未来大厦逐步探索出一套整合了公司绿色城市科技、“三有生活”理念、行业资源及影响力的运营方案,旨在更好地以未来大厦为重大场景式创新平台,通过“技术+市场+投资”三位一体孵化模式推动原创性集成系统创新和产业化工程应用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企业转型升级;同时,突破原有办公楼单一业态、单一收入模式的局限,拓展至创新空间使用+公共空间时空运营+ “光储直柔”能源系统的复合收益模式。

  九是海外布局零突破,围绕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城市建设、深国资企业海外业务布局等方面的需求,把握好公司绿色城市全过程技术服务服务的专业优势及客户资源优势,力争于2024年度承担1个海外规划设计项目,并以项目实施为牵引,探索海外市场开拓发展模式。

  就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经识别,报告期内公司风险事项未发生显著变化,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如下:

  1. 政策风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期,近年来经济转型、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改革试点等政策不断出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不断推进,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都将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要求公司不断提升环境适配能力。

  风险应对策略:及时深入分析政策变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抓住新的行业发展机遇。

  2. 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业主需求变化等因素会对公司市场拓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行业资质管理改革的深入,行业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公司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存在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建立规范的市场战略管理机制。每年对公司战略和市场战略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遇到外部环境(如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等)或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适时对战略规划进行修订。

  3. 新技术风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而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是公司业务模式的核心驱动机制,一方面是AIGC等新技术的发展或将彻底颠覆行业已有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创新所需研发投入客观上也存在无法转化为技术成果或产业化失败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推动从顶层布局到组织制度的深刻变革,显著提升公司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公司研发管理体系和技术成果转化的业务体系对接,规范化决策程序、过程控制和成果评估。

  4. 业务运作风险:相比传统的设计咨询企业,公司业务类型更为多元化,新的工程、运营、检验检测等项目受市场、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面临周期长、协调环节多、运作更为复杂等情况,客观存在项目运作和流程合规风险;风险应对策略:持续完善全面风险与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迭代公司风险管理手册,以有效指导日常工作;以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辨识为着力点,全面促进各业务单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和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督促风险管理策略有效落实,确保公司整体风险可控受控;加强合规与廉洁自律及监督体系投入,特别是对供应商、合作方严把合规廉洁关。

  5. 项目管理风险:在国家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背景下,建筑师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中被赋予了更为关键的设计质量把控和管理的职责,对建筑师在质量、成本、进度、跨专业协调、采购、施工等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EPC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扩大,公司也面临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采购及施工分包等方面的风险因素。风险应对策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严格把控项目进展,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客户及市场的满意度。

  6. 人才风险: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在人才激励、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知识价值认定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可提升空间;同时,在深化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对于新型人才仍存在大量需求,其中就包括投资管理人才、产业运营人才、高级研发人才等,这类人才与技术类人才有较大的差异性,客观上存在人才的招募、激励、使用等方面的风险。风险应对策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继续推动薪酬和激励机制改革,健全骨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现有人员提升视野、专业创新能力、职业化和效率的提升,加强技术专家返聘;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选拔、适用的竞争机制,加大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国际视野和职业化水平的人员引入;继续推动管理者素质评估和战斗力。

  7. 未来大厦运营风险:未来大厦是公司的重大场景式创新平台,亦是公司探索复合式利润结构的重要载体,一旦运营成效滞后,可能会导致相关收入不达预期以及其价值下降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聚焦主体责任,专职承接未来大厦运营工作;根据运营目标组建专业团队,制定年度考核目标,配套专项激励机制等。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国联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