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集团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02 20:46:1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雪龙集团60394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商用车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中国商用车行业产量为403.7万辆,同比增长26.8%;其中重卡行业产量为91.7万辆,同比增长45.1%。报告期内,公司抢抓市场机遇,持续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细分市场继续保持领先。2023年度电控离合器销量大幅上升,年销量达17.6万套,同比增长79.3%。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8,400.1万元,同比增长3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59.3万元,同比增长66.4%;实现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8.9万元,同比增长93.5%。总体经营业绩显著提升,行业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持续深耕主业,提升产品市场份额

  1、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自主可控

  创新是企业的生产力,公司切实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创新能力的工作。2023年,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评,荣获“浙江省科技小巨人”“北仑区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等荣誉称号。结合行业监管、应用场景及行业厂家的变化需求,公司提升产品在应用开发上的精准度,并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指标,多方位实现产品的自主可控。设计开发第三代电控硅油离合器总成产品,核心技术指标对标国外竞品,性能得到客户认可。

  2、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组合策略,通过成立专项市场推广小组,并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售后市场开发团队建设,加大对终端市场的走访力度和对细分市场的专项拓展及有效突破,实现了公司产品在车用、非道路市场配套车型的进一步覆盖,逐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3、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公司通过推行质量管理和能力提升项目,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流程,提升系统精准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有效杜绝内部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卡特彼勒卓越供应商的认证,荣获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2023年度COST活动优秀奖”,昆明云内动力000903)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品质卓越奖”,山东奥铃动力有限公司“2023年度优质供应商”,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研发协同优秀奖”,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2024北汽重卡B20合作伙伴”等荣誉称号,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4、降本控费,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按照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工作要求,从产品研发、工艺技术、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多方面持续推进精细化降本工作,认真抓好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2023年,实现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5.18%,净利润同比增长66.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且剔除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数值为5,872.20万元,同比增长116.72%。

  (二)加快新能源发展,助力公司转型升级

  2023年,公司持续关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发展态势,充分利用自身在商用车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地位,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实现单车配套价值倍数增长。目前,自主设计的低压风扇电机总成,性能对标国外竞品,目前已进入开模阶段,预计2024年4月生产线试运行,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自主设计的高压风扇电机总成,已完成结构设计,进入样件试制阶段,应用于新能源卡车,包括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车型,市场前景广阔。

  (三)聚才引智,抢占产业先机

  公司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另一方面向社会“智力团”抛出橄榄枝,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公司攻坚克难,期待能够培养一批专业人才,留下一批专业人才,进一步壮大技术开发团队力量。2023年2月,“雪龙集团院士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公司和贺泓院士团队在科技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共建院士科创中心,合作项目列入北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这是公司推进高端柔性引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持续推进公司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贡献智慧、积蓄力量。

  (四)凝心聚力,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公司进一步健全公司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创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0月份完成了公司限制性股票预留的授予,股权激励计划的推进,健全了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目标相绑定,促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助力公司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中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引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受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出口市场表现亮眼等多重利好推动,2023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2万辆和403.09万辆,同比增长26.78%和22.13%。其中,重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91.66万辆和91.11万辆,同比增长45.07%和35.59%;中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0.56万辆和10.71万辆,同比增长15.44%和11.96%;轻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88.36万辆和189.45万辆,同比增长20.71%和17.08%;微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63.31万辆和62.65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3.60%。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主营产品

  公司专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产品及汽车轻量化塑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却风扇行业标准的主导制订单位。近年来,公司围绕“节能环保”产品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全球国际化战略布局,主要产品包括:

  商用车热管理相关的冷却风扇总成、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

  工程机械热管理相关的冷却风扇总成、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

  农业机械热管理相关的冷却风扇总成、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

  汽车轻量化相关的膨胀水箱、护风罩、发动机进气管、空调出风管等。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成熟的研发流程,并基于多年的研发经验,坚持“环保智能”开发理念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使公司保持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优势。公司研发模式可分为同步开发和自主开发。

  (1)同步开发

  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框架合同后,即进入项目同步开发阶段。技术开发部制定技术方案和作出初步评审后,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成型并经客户测试检验通过后,由技术开发部提交样品,在得到客户的修改反馈意见后,技术开发部进行产品和工艺的修正直至客户满意,随后由生产部组织进行小批量生产,技术开发部提交完整PPAP文件供客户认可,认可通过后,由生产部进行大批量生产。

  (2)自主开发

  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或判断产品技术的未来趋势,以此系统化地进行创新项目研究开发。新产品立项后,技术开发部制定技术方案和作出初步评审后,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开发出样品后,由经营部推荐给客户,待客户认可后,获得新车型的项目定点。公司是商用车冷却系统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也是行业的技术领导者,同时,公司拥有成熟的、体系化的创新流程,可以通过产品战略规划以及先进工艺的结合,在前期判断产品技术的未来趋势,并系统化地进行创新项目开发,使公司时刻保持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优势。

  2、采购模式

  公司对外采购内容主要为PA基料、PP基料、HDPE基料、铝压铸、钢材及五金件等原材料,产品通用性强,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采用框架协议和临时合同两种形式对外采购,对于质量稳定、信用度高的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明确供应关系保证材料来源;对于临时性需求,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临时采购合同。生产管理部结合现有的原材料高低库存量、临时需求得出采购数量,通过ERP系统提出采购申请,按流程审批完成后交由经营部实施采购。经营部综合考虑库存量、集中采购、错峰采购等因素,确定原材料采购数量,并形成采购订单,在保障材料质量、供货及时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客户对性能指标、外观形状、产品标识等要求差异较大。公司根据客户的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再结合客户库存量以及订单实时更新生产计划。公司具备塑料改性、模具制造、冲压、锻打、机加工、吹塑、注塑等全流程生产能力。此外,公司从节约资源、减少资金占用及提高生产能力等角度出发,对个别加工工序如表面处理等采用委外加工。

  4、销售模式

  公司设立销售部门统一布署营销工作,主要负责市场开拓、售后服务、客户维护及外库管理等。公司根据市场分布情况在主要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建立中转仓库,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产品销售均采用直销模式,作为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及发动机厂商销售产品,少量产品作为配件销售供应给维修配件市场。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引领,长期占据行业龙头优势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先后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及推动者,牵头或参与制订标准74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国内最大的商用车冷却风扇总成研发与制造基地,已成为国内商用车冷却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勇于试错、自主创新,掌握了一系列行业领先核心技术,能够快速响应整车厂商及发动机厂商,具备风扇总成、离合器风扇总成等商用车冷却系统产品的同步研发能力。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市场对电控离合器风扇总成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公司已经储备了充足的电控离合器核心技术,来承接行业红利。公司正聚焦拓展汽车新能源化、轻量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业务,为公司业务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质量保证,卓越的产品配套能力

  公司建成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利用敏捷、精益、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物联和防错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国际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坚持永无止境的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期,使得公司的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制订了严格的质量内控标准,实施并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质量管理、质量检验与试验、计量理化检测等多方面控制产品质量。历年来获得了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卡特彼勒等客户多次质量表彰。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节能、减排、智能”的高效商用车冷却系统解决方案。经过20余年生产经营实践积累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公司已具备全系列商用车冷却系统配套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众多解决方案与产品。产品配套种类完整,随着排放标准切换,单车配套价值增长空间巨大。

  (三)优质客户,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客户分布广泛,成功开拓了国内外众多优质高端客户资源,形成稳固伙伴关系。公司配套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云内动力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商及柴油发动机厂商,以及卡特彼勒、沃尔沃、韩国斗山、日本洋马等世界500强企业。公司与国内商用车整车和发动机厂商均建立较高的配套率。公司产品客户覆盖率正在获得持续提升,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精细化管理,先进的产品制造及成本管控能力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产品及汽车轻量化塑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结合客户先进管理体系,形成了与公司业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高效、简洁、专业性强,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同时,公司还通过系统管理不断革新,实行精益生产方式,完善限额领料制度、控制内部损失成本指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报废、返工引起的产品报废损失和工时损失,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公司拥有较为完整的产品生产链,产品自制率高,从自主开模、材料改性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化生产,从源头上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充分发挥各工艺流程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毛利水平,生产成本在行业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另外,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在进行成本考核工作的同时,持续完善各岗位、各工种的成本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司降本增效。

  (五)人才培养,长效的激励体系

  公司视人才培养为重中之重。公司围绕“岗薪人”循环匹配,以岗位体系、绩效体系、人才评估体系、薪酬福利体系、职务晋升体系为基础,有效识别公司的各类人才,并逐步建立公司“管理、技术、专业”三条线路的人才发展通道,同步完成人才结构和数量的盘点调整,建立有效的人才继任计划和核心关键人才档案。伴随体系搭建完成及逐步深入应用,将有效促进公司从人才引入、人才识别、人才应用、人才培养、人才业绩验证、人才激励的全流程管理,为员工打造一个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过程透明、奖惩公平的职业发展环境及路径。除了为员工提供业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回报外,公司设立了员工持股平台、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公司各级管理干部及业务核心骨干、高潜人才,为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凝聚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财务模式稳健,有效控制交易风险

  公司有效地控制交易风险,通过控制渠道存货规模,使得公司常年保持较低的坏账率。报告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约7%,在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陷于财务困境的情况下,公司仍然保持轻装上阵、未来可期的局面,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000,945.89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95%;营业利润为79,220,435.63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592,825.93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3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商用车市场:恢复性增长

  (1)商用车销量:虽有周期波动,但周期中心值始终抬升

  商用车销量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汽车置换相关。销量峰值来源于短期内经济刺激政策和政策带来的短期配置更换;销量上升来源于经济的持续恢复;销量下降则来源于峰值后的需求透支和经济下行。

  回顾商用车历史销量,可以发现经济形势与置换政策双重影响下,商用车销量的周期波动:1)2008-2010年上升周期:08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出台“四万亿计划”,即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受此影响,商用车销售在08-10年迎来高峰。2)2011-2015年下降周期:11年起,由于需求透支,商用车销售陷入低迷。12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商用车销量至15年触底,当年销售345.1万辆,同比-9%。3)2016-2020年上升周期:2016开始,随着经济形势向好,国五切换加快国二报废带动新置换潮,商用车销量触底反弹,从2016年的365.1万辆上升至2018年的437万辆,增长19.7%,形成销售新高峰。4)2020-2022年下降周期:2020年国家出台了一批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和企业复工复产激励政策,带动商用车需求;同期,国六a切换带动国三汽车报废进入高峰,促进商用车市场置换。2020年商用车销售513.3万辆达历史新高,同比+18.7%。2021年7月国标切换完成,国三淘汰进入尾声,由于需求透支,商用车销售跌入谷底。2022年国内商用车销量触底;2023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2万辆和403.09万辆,同比增长26.78%和22.13%;2023-2025年,叠加需求恢复及国标切换等政策支持,商用车新增长周期已经开启。

  商用车虽有经济周期波动,但周期中心值始终在抬升。总体上,商用车销售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

  (2)新增长周期开启,预计2024年商用车行业将会保持增长态势

  2024年,对与公司相关的商用车行业发展态势,本公司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中国经济有望在政策支持下持续回升向好,呈现消费复苏、投资加码、出口改善的态势。随着国内经济的回暖,叠加出口有效支撑、国家促进消费政策带动等有利因素影响,预计2024年商用车销量将呈现上涨态势。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智能化电动化加速推进,将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实现单车配套价值倍数增长

  公司主导产品为发动机冷却系统产品,是维持发动机正常温度的系统,冷却风扇总成或离合器风扇总成是应用于其中的冷却强度调节装置,用于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快冷却液的冷却速度。“国六”排放标准对汽车轻量化、环保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内燃机行业也紧跟下游汽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体积小、轻量化、大功率的发展趋势,朝着低油耗、低排放和高热效率的方向发展,离合器风扇总成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等优势进一步凸显。风扇总成的需求逐步转化为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及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需求。新增量需求及存量需求的转变将推动“消费升级”,产品技术和价值量升级将带来增量市场。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始终坚持“创国际品牌,做行业巨人”的愿景,紧紧抓住汽车产业的机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产品研发为手段,全方面积极推进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研发创新;坚持服务与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总体方向,继续做精做强业务,成为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领先供应商。

  1、专注主业,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从一片简单的塑料冷却风扇起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更新,助力“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为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趁着国产替代的契机,努力提升电控离合器风扇总成市场及轻量化市场占比。公司持续关注单车配套价值的提升,努力扩充产品线,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2、紧随汽车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的发展新态势,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

  相比国内行业龙头地位,现阶段公司国外市场销售占比较低。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是突破当前行业天花板的重要途径,为此,公司将在现有国外客户及供货品种的基础上,开发新客户、新产品,提升国外市场的销售份额。

  3、开辟新的产品线,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供应商

  利用广泛的客户群体基础,丰富产品线,实现多条腿走路,积极参与整车厂新能源车型同步研发,确保始终走在行业技术的前沿。公司依靠优秀的客户服务能力与绑定大客户战略,保证公司市场地位稳固,实现与下游行业的共同成长。

  4、持续关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机遇,通过内生与外延方式提高企业扩张能力

  公司持续关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未来发展态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在商用车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地位,努力扩充新能源产品线,提升终端的单车配套金额。公司组建专项研发团队对新能源商用车冷却风扇用高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设计、制造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大业绩增长点。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主动识变、敢于破局”的工作主题,持续优化电控离合器总成、硅油离合器总成等系列产品,并快速推广新能源产品,全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完成产品研发、质量提升、品牌提升、内部管理提升等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全力推动公司2024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奋力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方向如下:

  1、产品质量提升

  2024年,公司要将产品质量提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做好质量策划、员工素质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客户三包等方面制定计划,减少质量损失。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架构,明确质量责任,对低级质量问题,重复质量事故零容忍,追责相关责任人。将通过一些有力的措施,确保实现质量目标,打造适合新能源发展需求的质量管控体系。

  2、加快管理提质

  2024年,公司要在管理提质上下更多的功夫。一是强化员工能力提升,主动积极适应公司新能源战略转型的需要,把握和掌控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提升系统综合能力。二是加大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刚性约束,强化股权激励等激励政策的运用。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以《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依托,围绕风控是目标,内控是手段,合规是底线的工作思路,强化公司人财物权的内控规范管理和监督,提升合规治理水平。

  3、经营效益提升

  公司上下继续围绕着“突破创新、降本增效、开源创收、数据讲话”的要求,着力经营效益提升。在考核上继续向效益倾斜权重,做好数据跟踪,完善数据跟踪和问责办法,持续推进降本控费。鼓励围绕主业竞争力提升的开源创收,从各方面挖掘潜能,确保盈利能力的有效提高。

  4、加强新能源产品研发

  2024年,我们将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抢抓窗口期,在新能源商用车热管理系统领域,以“国内一流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抓住先发优势,持续加大低压电子风扇产品的推广力度,并加快高压大功率电子风扇产品的应用开发进度。要突破舒适区,以企业研究院为主阵地,联合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及院士科创中心研发团队,围绕新能源商用车热管理系统需求和客户需求,确定卡脖子的技术、零部件、制造工艺、验证能力等,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5、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公司将根据战略定位,不断优化人才配置,完善人才结构,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做好梯队建设,形成人才优势。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围绕公司战略和商用车热管理主业,识别需要突破的相关技术方向,加快从外部引进有牵头组织领导能力的领头羊人才,加快带动内部梯队技术人才培养,快速形成战斗力。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快培养锻炼有经营性头脑、全局性观念、前瞻性思维、国际性视野、品德高尚的人才,不拘一格的提拔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员工。公司通过各级梯队人才培训计划,逐步建立干部员工培养体系。

  6、扩大产业布局

  围绕战略规划,公司将积极推进北仑总部投资项目,同时,结合公司业绩和市值,通过对外投资拓宽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投入精力研究筛选并购项目,加大调研力度,特别是项目实地调研、多轮调研、多渠道调研,提高调研评估质量,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并进一步强化前期筹建方案的制定及落实,争取在项目落地、产业链精准延伸上实现突破。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支撑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会对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订单,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如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可能无法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及实现市场份额提升,甚至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3、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汽车零部件产品价格与配套车型销售价格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新车型销售价格较高,以后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和竞争车型的更新换代,销售价格将呈下降趋势。由于整车厂商处于汽车产业链顶端,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会将降价部分传导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导致与其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价格也需逐年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在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的竞争优势,巩固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大业务开拓力度,并通过降低成本、增进自身运营效率等措施来应对产品价格下降对公司盈利的不利影响。但就长期而言,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增幅逐步放缓,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客户对公司产品降价幅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4、技术失密风险

  公司的工艺技术包括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其中,非专利技术主要是在生产实践中发行人积累沉淀的各种生产经验与工艺配方,如塑料改性配方、改性环境的控制等。目前,公司对部分核心技术采取了极为严密的保密措施,并严格执行;对关键生产环节实行工序隔离,各类产品的核心技术分人保密管理,将核心技术失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考虑到公司部分技术特别是工艺配方难以通过专利保护,依赖于公司的保密机制来保护,若公司保密机制未能有效运作,或保密措施未得到严格执行,公司将面临技术失密的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正丹股份
  • 中海达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长安汽车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